《孟浩然》 他乡七夕

【他乡七夕】原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他乡七夕】译文

七夕:为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 绪风:微小的风。 河汉:为天上的银河。 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 斗牛:星名。牵牛星。

【他乡七夕】赏析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原文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译文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赏析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原文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译文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赏析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原文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译文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原文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茫 同:渺)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译文

译文 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注释 (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之,往。 (2)荆:今湖北省 (3)征帆:指远行的船。帆:帆船。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赏析

清明即事

【清明即事】原文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即事】译文

1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 2帝里:京都。 3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 4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清明即事】赏析

宿天台桐柏观

【宿天台桐柏观】原文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宿天台桐柏观】译文

【宿天台桐柏观】赏析

入峡寄弟

【入峡寄弟】原文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入峡寄弟】译文

【入峡寄弟】赏析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原文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译文

译文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 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 炼丹的金炉灶刚刚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开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颜,何惜醉饮返老还童的流霞。 注释 1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这里指梅道士。 2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这里也指梅道士。 3丹灶:道家炼丹的炉灶。 4仙桃:传说西王母曾以仙桃赠汉武帝,称此桃三千年才结果实。 5“童颜”两句:意思是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颜不老,那就不惜一醉。 6流霞:仙酒名。李商隐《武夷山诗》:“只得流霞酒一杯。”句中也指醉颜。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赏析

诗人以隐士身份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译文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注释 (1)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2)暝:指黄昏。 (3)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4)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5)维扬:即扬州。《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6)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山中逢道士云公

【山中逢道士云公】原文

春馀草木繁,耕种满田园。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山中逢道士云公】译文

【山中逢道士云公】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

【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兰山寄张五】译文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注释 隐者:诗人自称。 兴:秋兴。 发:激发。 荠:荠菜。形容远望中天边树木的细小。 洲:水中沙洲。形容远处沙洲犹如一弯新月。 何当:何时能够。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代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风俗。 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一作“兰山”,误。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试:一作“始”。“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薄暮:傍晚。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

【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送吴悦游韶阳

【送吴悦游韶阳】原文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送吴悦游韶阳】译文

【送吴悦游韶阳】赏析

秋宵月下有怀

【秋宵月下有怀】原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译文

译文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许愿:请在每个洒满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为每一滴月光,都带着我的思念。 注释 未:不 槐:窗 声:深

【秋宵月下有怀】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南归阻雪

【南归阻雪】原文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南归阻雪】译文

1南归阻雪:《全唐诗》校:“一作南阳北阻雪。” 2滞:停留。宛:汉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许:秦县名,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北。 3豫:古代豫州,主要指今河南一带。或谓借指洛阳。按,作者此时滞于宛许,而长安、洛阳在北,日夕北望,不当生“乡山在何处”之感叹。孟浩然家乡在南,故疑“京豫”为“荆豫”之误。唐襄州,属《禹贡》豫荆二州之域(参见《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 4阮籍《咏怀》第十六:“旷野莽茫茫。” 5皋:水边高地。《全唐诗》校:“一作湍。” 6属意:专意。章句:章节与句子。此指诗赋等著作。

【南归阻雪】赏析

此诗是作者落第后失意归来行至南阳北所作。此诗当作于《岁暮归南山》、《行至汝坟寄卢征君》之后。 《南归阻雪》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52首。前四句交代时间地点,对京豫的回顾和对乡山的渴望,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孤烟”、“归雁”、“饥鹰捉寒兔”等,一片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此时的处境。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全诗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忧郁和冷漠。 送朱大入秦

【送朱大入秦】原文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送朱大入秦】译文

译文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注释 1朱大:孟浩然的好友。 2秦:指长安: 3游人:游子、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4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 5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6脱:解下。

【送朱大入秦】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原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译文

译文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释 1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2才子:指袁拾遗。 3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4梅花早:梅花早开。 5北:一作“此”。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赏析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彭蠡湖中望庐山

【彭蠡湖中望庐山】原文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彭蠡湖中望庐山】译文

1彭蠡湖:即今鄱阳湖。 2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挂席:扬帆。明发:黎明。 4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5九江:即指浔阳江。 6香炉:庐山北峰名。 7尚子:东汉隐士,事见《后汉书·逸民传》。 8远公:即僧人慧远。 9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彭蠡湖中望庐山】赏析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 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 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十分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原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远公”指慧远,东晋高僧,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十分敬仰和爱戴的感情;诗人望庐山,思伊人,非常想留在庐山归隐,然而却没有。 “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他的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岩栖者”是指那些隐士高僧。“毕趣”的“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意思是尽管现在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作者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的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译文

译文 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意合情投……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移舟:漂浮的小船。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 8、客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9,客:指作者自己

【宿建德江】赏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和思念家人的情感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愁情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示孟郊

【示孟郊】原文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示孟郊】译文

【示孟郊】赏析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原文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译文

译文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注释 1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2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3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4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5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6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赏析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原文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译文

1张参:父张朏,开元中为泾州别驾。朏为柬之之侄,襄阳人。说详《全唐诗人名考证》。明经举:参加明经科考试。泾州:治所在今甘肃径川县北。觐省:拜望父母。 2彩衣:同“采衣”。《仪礼·士冠礼》:“将冠者采衣纷在房中南面”。注:“采衣,未冠者所服”。 3承欢:指侍奉父母。 4孝廉:应明经试者之称。每年州举秀才、孝廉送尚书省参加考试,称岁贡。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赏析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原文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译文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赏析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译文

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注释 1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 2空自:独自。 3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4违:分离。 5当路:当权者。假:提携。 6扉:门扇。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所作。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又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指《岁暮归南山》),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原文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译文

1鄂诸:《舆地纪胜):“在江夏西黄鹄矶上三百步,隋立鄂州,以诸故名。”《楚辞·涉江》:“乘鄂诸而反顾兮。”其地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西长江中。李景白日:“宋本、《英华》、汲本无‘之鄂清’三字,据删。……本诗所言樊邓、篙汝,均在襄阳之北。鄂洁非是。”(《孟浩然诗集校注》)按,李景白说是。 2绪:全诗校:“一作余。楚词曰:眇眇兮愁予。余、予,唐韵并有上声。或改绪,非。” 3空:全诗校:“一作久。” 4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5樊邓:指樊城、邓州。按,唐襄州有邓城县,即古樊城。唐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句中“郡”指邓州,“邑”指邓城(樊城)。 6山河:全唐诗校:“一作云山。”嵩汝:指嵩山、汝水。 7延伫:延颈伫望。《楚辞·离骚》:“延伫乎吾将返。”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赏析

书怀贻京邑同好

【书怀贻京邑同好】原文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书怀贻京邑同好】译文

【书怀贻京邑同好】赏析

九日得新字

【九日得新字】原文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九日得新字】译文

【九日得新字】赏析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原文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 朝朝暮暮下阳台。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译文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赏析

送陈七赴西军

【送陈七赴西军】原文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送陈七赴西军】译文

1这首诗选自《道光中卫县志》。陈七,未详,当为行七。西军,约指驻安西(今新疆一带)的军队。 2非常者:非凡的人。和下句的意思说,我看那些非凡的人物,如今却碌碌无为。 3鸿鹄志:《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以有远大志向的鸿鹄(天鹅)比陈七。 4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 5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 6京国:国都。 7何当:何时。献凯:凯旋而归后,进献俘虏和战利品。

【送陈七赴西军】赏析

经七里滩

【经七里滩】原文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经七里滩】译文

【经七里滩】赏析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原文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译文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赏析

都下送辛大之鄂

【都下送辛大之鄂】原文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都下送辛大之鄂】译文

【都下送辛大之鄂】赏析

前四句叙述辛大,后四句叙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乡去了。他空有“济川”之心,而没有发挥“调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称为居士。“济川”,在这里也是求官的比喻。“调鼎”本来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句诗,写得很堂皇,说穿了,只是说;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到手。有人把“济川心”讲做“救世济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后半首说自己也是一个“忘机者”,家园也在汉水边上,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了政权,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去。“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君,流落在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而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古典文学中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没落”。“式馓吟”就是“没落之歌”。 凉州词

【凉州词】原文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凉州词】译文

【凉州词】赏析

登望楚山最高顶

【登望楚山最高顶】原文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登望楚山最高顶】译文

【登望楚山最高顶】赏析

江上别流人

【江上别流人】原文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江上别流人】译文

【江上别流人】赏析

登鹿门山怀古

【登鹿门山怀古】原文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登鹿门山怀古】译文

译文 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船行款款来到鹿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注释 1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登:《全唐诗》校:“一作题。”又云:“题下一有怀古二字。” 2江岘:江边小山。《声类》:“岘,山岭小高也。”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岘山,在(襄阳)县东南九里,东临汉水,古今大路。” 3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 4浦:水边。遥:《全唐诗》校:“一作远。” 5至:《全唐诗》校:“一作到。” 6翠微:青葱的山气。 7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8《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南,不曾入城府,躬耕垅亩。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9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饵:《全唐诗》校:“一作养。”按,对照下句,以作“养”为是。芝术(zhu):灵芝(一种菌类植物)、白术(草名,根茎可入药)。《本草经》:“术一名山筋,久服不饥,轻身延年。”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 10纷:盛多。耆旧:年老的朋友,也指年高望重者,此指庞德公。 11揽:宋本作“缆”,是。结缆:系缆,指停船。攀践:指登山。 12丹桂:桂树的一种,皮赤色。偃蹇: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13探讨:寻幽探胜。 14艇:《全唐诗》校:“一作舻。”指船。

【登鹿门山怀古】赏析

《登鹿门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三十五首。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的景物,“沙禽”、“浦树”二句的描写,正是清晨景物特色,可见诗人游览之“兴”甚浓;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隐士的高风亮节已相去邈远,便无限感慨,抒发了深沉的怀古幽情;最后写“回艇”,留下无限眷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原文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 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 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译文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赏析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译文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赏析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原文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醉坐自倾彭泽酒, 思归长望白云天。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译文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赏析

大堤行寄万七

【大堤行寄万七】原文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大堤行寄万七】译文

【大堤行寄万七】赏析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原文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译文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赏析

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原文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译文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是那么的优美动人啊,千万不要停下来啊!

【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赏析

诗的颈联和尾联,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来此畅饮,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林花已经开到极至,花至荼靡花事了,灿烂之后就是伤逝的开始了,显然林花已经开始凋零了,代表春天也即将逝去,但在作者心里的惋惜是不明显的,而是对更加灿烂的生命寄予希望,这一点从径草的”踏”而”还生”可以看出来。 还山贻湛法师

【还山贻湛法师】原文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还山贻湛法师】译文

【还山贻湛法师】赏析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原文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十里届宾馆,征声匝妓筵。 高标回落日,平楚散芳烟。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译文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赏析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原文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译文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赏析

初春汉中漾舟

【初春汉中漾舟】原文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初春汉中漾舟】译文

【初春汉中漾舟】赏析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译文

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注释 (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过:造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u):黄米饭。 (5)邀:邀请。 (6)至:到。 (7)合:环绕。 (8)郭:古代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9)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xiá (10) 开:打开,开启。 (11)轩:指有带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12)面:面对。 (13)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14)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 (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过故人庄】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上朋友家做客的表现。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首联)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颔联)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颈联)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尾联)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诗中给读者的感觉是,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春晓

【春晓】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译文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 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晓】赏析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高阳池送朱二

【高阳池送朱二】原文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高阳池送朱二】译文

译文 当年襄阳雄盛时期,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 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清波荡漾荷花盛开,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参参:草木茂盛;细长的样子。 往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人物也不似当年,四望习池已变得一派荒凉,人迹稀少。 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湿着游人的衣服。 此处虽然萧条了,但是一大早就来此为送别饯行的,并在这里放牧将要远行的马匹。 一直到红日渐斜,远行人才上马而去,此情此景见之无不令人感叹此地的荒凉。 诚恳而来是为寻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归去,做一个赤松仙子隐逸罢了。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神农时为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学仙求道雨师。的隐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隐居处。 注释 高阳池:即习家池。 朱二:孟浩然友人,生平事迹不详。

【高阳池送朱二】赏析

此诗写了习家池往日的绮丽繁华,与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鲜明的对照,其实是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写意。此诗当作于他的晚年,诗中也可见浩然仕途彻底无望之后,真正归隐的决绝之心。同时从诗中也为读者流露了如下信息:晋代的襄阳其雄盛和繁华是胜于盛唐之初的;另外就习家池而言其荒凉和破败,远非近代之事,而是唐已如斯了。 长乐宫

【长乐宫】原文

秦城旧来称窈窕,汉家更衣应不少。红粉邀君在何处, 青楼苦夜长难晓。长乐宫中钟暗来,可怜歌舞惯相催。 欢娱此事今寂寞,惟有年年陵树哀。

【长乐宫】译文

【长乐宫】赏析

采樵作

【采樵作】原文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采樵作】译文

【采樵作】赏析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原文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译文

1樟亭:即樟亭驿,在今浙江杭州市。《湖山便览》引《舆地志》云:“在钱塘旧治南五里,今废。”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浙江亭,古之樟亭也。”全诗校:“樟,一作梓。” 2眺:全诗校:“一作望。” 3帟:《释名·释床帐》:“小幕曰帟,张在人上,帟帟然也。” 4伯禹穴:即禹穴。 5溟涨:《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李周翰注:“溟、涨皆海也。” 6纶:钓丝。学:全诗校:“一作欲。”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赏析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原文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译文

译文 夏日的水亭格外凉爽,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村野小童扶着醉步蹒跚的老翁,山间的鸟儿欢叫助人高歌。如此清爽幽静、怡然自得的境界,使人游赏忘返。 注释 1芰:菱角。两角的是菱,四角的为芰。 2云:助词,无实义。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赏析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原文

闲归日无事,云卧昼不起。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居闲好芝朮,采药来城市。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 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译文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赏析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原文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译文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宵 一作:终)

【夏日南亭怀辛大】译文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注释 1山光:傍山的日影。 2池月:池边的月色。 3东上:从东面升起 4开轩:开窗。 5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6恨:遗憾。 7感此:有感于此。 8中宵:整夜。 9劳:苦于。 10梦想:想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严羽《沧浪诗话》)。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原文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译文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赏析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原文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译文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赏析

寻香山湛上人

【寻香山湛上人】原文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寻香山湛上人】译文

【寻香山湛上人】赏析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原文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译文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赏析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原文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译文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赏析

岘潭作

【岘潭作】原文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岘潭作】译文

【岘潭作】赏析

早发渔浦潭

【早发渔浦潭】原文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早发渔浦潭】译文

【早发渔浦潭】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译文

注释 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 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 喧:喧哗声。 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 庞公:即庞德公,汉代末年的隐士。 岩扉松径:指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赏析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达。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出仕做官,携家人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不中,游历吴、越一带几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于是特意在鹿门山开辟一处住所。他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这首诗题名“夜归鹿门”,虽然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途经沔水口时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表现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读者的联想,表现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诗人自己却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他的隐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态。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的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种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与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人说孟浩然的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所以这首诗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也表现出了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相和歌辞。大堤行

【相和歌辞。大堤行】原文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相和歌辞。大堤行】译文

【相和歌辞。大堤行】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原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译文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 1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2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3襄(xiāng)水曲(qu):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4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5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6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7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8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原文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 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 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译文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赏析

襄阳公宅饮

【襄阳公宅饮】原文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襄阳公宅饮】译文

【襄阳公宅饮】赏析

早梅

【早梅】原文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早梅】译文

【早梅】赏析

耶溪泛舟

【耶溪泛舟】原文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耶溪泛舟】译文

【耶溪泛舟】赏析

洗然弟竹亭

【洗然弟竹亭】原文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洗然弟竹亭】译文

【洗然弟竹亭】赏析

宴包二融宅

【宴包二融宅】原文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宴包二融宅】译文

【宴包二融宅】赏析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原文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译文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1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2代谢:交替变化。 3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4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5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6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7字:一作“尚”。 8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原文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译文

译文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 1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2度:过、落。 3壑:山谷。倏:一下子。 4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5樵人:砍柴的人。 6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7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8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赏析

此诗写作年代待考,其背景是这样:孟浩然住在僧人业师的庙里,他的朋友丁大(可能是丁凤,有才华而不得志)约定晚上来庙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还没有来,孟浩然就除庙等候他,并作此诗记其事。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读者眼前。 扎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透过这些诗句,可想而知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原文

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 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译文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赏析

晚春卧病寄张八

【晚春卧病寄张八】原文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晚春卧病寄张八】译文

【晚春卧病寄张八】赏析

同张明府清镜叹

【同张明府清镜叹】原文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 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

【同张明府清镜叹】译文

【同张明府清镜叹】赏析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原文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译文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赏析

万山潭作

【万山潭作】原文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万山潭作】译文

【万山潭作】赏析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题。“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唐诗杂论》)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正是此中境界的写照。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 关于孟浩然的人品,王士源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疏艺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维在绢本上绘制的孟浩然肖像“颀而长,峭而瘦,风仪落落,凛然如生。”(《韵语阳秋》引张洎题识)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风清骨峻四个字来形容。它体现在孟氏诗中,就浇铸出孟浩然的诗品。 正如闻一多所说,《万山潭作》一诗,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诗人的心境是非常悠闲、清静、旷达、淡泊的;诗人的形象是“风神散朗”、“风仪落落”的。这确是诗如其人、人即其诗了。孟浩然所创造的人入其诗、诗显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冲淡。 孟浩然和王维,都推崇冲淡,却各有千秋。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可见,王、孟虽同样具有冲淡中“清”的特点,王维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个旷字。王维的《青溪》,虽然写了素、闲、清、澹,但从“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句中,却可看见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孟浩然的《万山潭作》,虽然也写了清、闲,但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读者却可窥见他的旷达情怀。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原文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译文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译文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1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5济:渡。 6端居:安居。 7耻(chi)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8 徒:只能。 9楫:(ji)划船用具,船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田家元日

【田家元日】原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元日】译文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4.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5.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6.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7.荷:扛,担。 8.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田家元日】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写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于他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 田园作

【田园作】原文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田园作】译文

1隔尘喧: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先:先辈,指自己的先祖。养:涵养。《全唐诗》校:“一作尚。”恬素:恬淡素朴。 3卜邻:择邻。近:《全唐诗》校:“一作劳。” 4植果盈千树:《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注引《襄阳记》:“(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5粤:语助词,无意义。推迁:时间推移。陶渊明《荣木》诗序:“月推迁,已复九夏。” 6三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7书剑:读书击剑,指文武兼能。 8已:《全唐诗》校:“一作空。” 9寡悟:少悟,犹言难以理解。此就“未遇”而言。 10冲天:《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虽无飞,飞必冲天。” 11羞鸡鹜:《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羞:《全唐诗》校:“一作嗟。” 12劳歌:劳作之歌。 13乡曲:犹乡里。曲,乡以下的行政区划。 14朝端:朝臣之首。 15扬雄:汉成帝时蜀人。好学深思,每作赋,常拟司马相如以为式。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事见《汉书》本传。

【田园作】赏析

《田园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四十六首。此诗作者写自己年已三十,仍然闲居田园而感到愤懑和急欲出仕的心情。作者少怀大志,昼夜自强,自以为诗赋已工,可以一展怀抱。但终因无人援引,直至“三十而立”之年,仍然功名无成。所以结句以扬雄自况,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又表白希望得到执政者援引,早日实现雄心壮志的心迹。 听郑五愔弹琴

【听郑五愔弹琴】原文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听郑五愔弹琴】译文

【听郑五愔弹琴】赏析

阮籍常与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首句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竹林是用典,也是写实。 三四句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开始鼓琴。古人衣袖特长,一般挽着,故云“下衫袖”。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记载,汉末荀淑有架龙唇琴,一天下大雨不见了。三年后下大雨,有条黑龙飞入李膺家中,李膺一看,是荀淑的琴,就把它送还给荀淑。诗以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名贵。 五六句说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弹着弹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下句表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孟浩然其人也非常善琴,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 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浩然志在山水,郑愔的琴音也志在山水,二人志趣相投。春秋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眼前就出现巍巍的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就好象滔滔的江河!”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山水,不愿仕进。借用伯牙锺子期的故事,说郑愔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一般写弹琴的诗,或渲染琴声的美妙,或感叹琴师的身世,而孟浩然通过对听琴的描写,勾划出一位善琴好饮,放浪潇洒,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诗用“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的细节表现郑愔的豪放旷达,用酒、清风、竹林、琴、夕阳烘托其高洁;结尾以自己的高蹈,来表现郑愔的高蹈,展示人物的内心境界。写完弹琴,诗中的人物也就呼之欲出了。 庭橘

【庭橘】原文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庭橘】译文

【庭橘】赏析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原文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译文

译文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 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 作者现在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注释 守岁:旧时民间于除夕之夜,一家团坐,饮酒笑乐,通夜不眠,称为“守岁”。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赏析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原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译文

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注释 1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2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3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4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5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6老:一作“去”。 7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8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9虚:空寂。一作“堂”。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赏析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约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在长安落第后,诗人王维曾经邀请他到自己供职的翰林院见面,谁知不久唐玄宗驾到了。孟浩然一时紧张躲到了床下,王维不敢欺君,道出实情。唐玄宗也没有生气,还命孟浩然出来作诗。孟浩然便吟咏了这首《岁暮归南山》。 岁暮海上作

【岁暮海上作】原文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岁暮海上作】译文

【岁暮海上作】赏析

春意(一题作春怨)

【春意(一题作春怨)】原文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春意(一题作春怨)】译文

【春意(一题作春怨)】赏析

北涧泛舟

【北涧泛舟】原文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北涧泛舟】译文

【北涧泛舟】赏析

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湖寄阎九】原文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瀰江树没,合沓海潮连。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洞庭湖寄阎九】译文

【洞庭湖寄阎九】赏析

崔明府宅夜观妓

【崔明府宅夜观妓】原文

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画堂初点烛,金幌半垂罗。 长袖平阳曲,新声子夜歌。从来惯留客,兹夕为谁多。

【崔明府宅夜观妓】译文

【崔明府宅夜观妓】赏析

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

【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原文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译文

【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赏析

渡扬子江

【渡扬子江】原文

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渡扬子江】译文

【渡扬子江】赏析

登安阳城楼

【登安阳城楼】原文

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 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绿水洲。 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登安阳城楼】译文

【登安阳城楼】赏析

齿坐呈山南诸隐

【齿坐呈山南诸隐】原文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齿坐呈山南诸隐】译文

【齿坐呈山南诸隐】赏析

渡浙江问舟中人(一题作济江问同舟人。一作崔国辅诗)

【渡浙江问舟中人(一题作济江问同舟人。一作崔国辅诗)】原文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渡浙江问舟中人(一题作济江问同舟人。一作崔国辅诗)】译文

【渡浙江问舟中人(一题作济江问同舟人。一作崔国辅诗)】赏析

登龙兴寺阁

【登龙兴寺阁】原文

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 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 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鸟归馀兴远,周览更裴回。

【登龙兴寺阁】译文

【登龙兴寺阁】赏析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原文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译文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赏析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原文

自君理畿甸,予亦经江淮。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 归来休浣日,始得赏心谐。朱绂恩虽重,沧洲趣每怀。 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译文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赏析

登万岁楼

【登万岁楼】原文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天寒雁度堪垂泪, 日落猿啼欲断肠。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 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登万岁楼】译文

【登万岁楼】赏析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原文

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 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 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归屿理舟楫,江海正无波。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译文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赏析

赴京途中遇雪

【赴京途中遇雪】原文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赴京途中遇雪】译文

【赴京途中遇雪】赏析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原文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译文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赏析

初秋

【初秋】原文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初秋】译文

【初秋】赏析

赋得盈盈楼上女

【赋得盈盈楼上女】原文

夫婿久离别,青楼空望归。妆成卷帘坐,愁思懒缝衣。 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空床难独守,谁为报金徽。

【赋得盈盈楼上女】译文

【赋得盈盈楼上女】赏析

登总持寺浮图

【登总持寺浮图】原文

半空跻宝塔,晴望尽京华。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俯人家。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坐觉诸天近,空香送落花。

【登总持寺浮图】译文

【登总持寺浮图】赏析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原文

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回瞻魏阙路,空复子牟心。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译文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赏析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原文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译文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赏析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原文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译文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赏析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原文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馀春。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译文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赏析

归至郢中

【归至郢中】原文

远游经海峤,返棹归山阿。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 愁随江路尽,喜入郢门多。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

【归至郢中】译文

【归至郢中】赏析

东京留别诸公(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

【东京留别诸公(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原文

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 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东京留别诸公(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译文

【东京留别诸公(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赏析

除夜有怀

【除夜有怀】原文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 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除夜有怀】译文

【除夜有怀】赏析

闺情

【闺情】原文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 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闺情】译文

【闺情】赏析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原文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译文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赏析

春情

【春情】原文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已厌交欢怜枕席, 相将游戏绕池台。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春情】译文

【春情】赏析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或作过潜上人旧房、悼正弘禅师)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或作过潜上人旧房、悼正弘禅师)】原文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既礼新松塔,还寻旧石筵。平生竹如意,犹挂草堂前。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或作过潜上人旧房、悼正弘禅师)】译文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或作过潜上人旧房、悼正弘禅师)】赏析

过融上人兰若

【过融上人兰若】原文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过融上人兰若】译文

【过融上人兰若】赏析

寄天台道士

【寄天台道士】原文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寄天台道士】译文

【寄天台道士】赏析

寒夜

【寒夜】原文

闺夕绮窗闭,佳人罢缝衣。理琴开宝匣,就枕卧重帏。 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锦衾重自暖,遮莫晓霜飞。

【寒夜】译文

【寒夜】赏析

寄赵正字

【寄赵正字】原文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寄赵正字】译文

【寄赵正字】赏析

寒夜张明府宅宴

【寒夜张明府宅宴】原文

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列筵邀酒伴,刻烛限诗成。 香炭金炉暖,娇弦玉指清。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

【寒夜张明府宅宴】译文

【寒夜张明府宅宴】赏析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原文

弊庐在郭外,素产惟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译文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赏析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原文

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山川祈雨毕,云物喜晴开。 抗礼尊缝掖,临流揖渡杯。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翰墨缘情制,高深以意裁。沧洲趣不远,何必问蓬莱。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译文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赏析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原文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译文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赏析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原文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译文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赏析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原文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译文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赏析

和宋太史北楼新亭

【和宋太史北楼新亭】原文

返耕意未遂,日夕登城隅。谁道山林近,坐为符竹拘。 丽谯非改作,轩槛是新图。远水自嶓冢,长云吞具区。 愿随江燕贺,羞逐府僚趋。欲识狂歌者,丘园一竖儒。

【和宋太史北楼新亭】译文

【和宋太史北楼新亭】赏析

荆门上张丞相

【荆门上张丞相】原文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觏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

【荆门上张丞相】译文

【荆门上张丞相】赏析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原文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译文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赏析

九日怀襄阳

【九日怀襄阳】原文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九日怀襄阳】译文

【九日怀襄阳】赏析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原文

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宛转随香骑,轻盈伴玉人。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今日南归楚,双飞似入秦。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译文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赏析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原文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译文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赏析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原文

忽示登高作,能宽旅寓情。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译文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赏析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原文

陈平无产业,尼父倦东西。负郭昔云翳,问津今亦迷。 未能忘魏阙,空此滞秦稽。两见夏云起,再闻春鸟啼。 怀仙梅福市,访旧若耶溪。圣主贤为宝,君何隐遁栖。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译文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赏析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原文

韩公是襄士,日赏城西岑。结构意不浅,岩潭趣转深。 皇华一动咏,荆国几谣吟。旧径兰勿剪,新堤柳欲阴。 砌傍馀怪石,沙上有闲禽。自牧豫章郡,空瞻枫树林。 因声寄流水,善听在知音。耆旧眇不接,崔徐无处寻。 物情多贵远,贤俊岂无今。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译文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赏析

【句】原文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省试骐骥长鸣》诗, 见《丹阳集》)

【句】译文

【句】赏析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原文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译文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赏析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原文

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 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译文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赏析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题作裴司士见访)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题作裴司士见访)】原文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题作裴司士见访)】译文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题作裴司士见访)】赏析

来闍黎新亭作

【来闍黎新亭作】原文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来闍黎新亭作】译文

【来闍黎新亭作】赏析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原文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译文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赏析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原文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 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 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译文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赏析

李少府与杨九再来

【李少府与杨九再来】原文

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李少府与杨九再来】译文

【李少府与杨九再来】赏析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原文

万山青嶂曲,千骑使君游。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 遍观云梦野,自爱江城楼。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译文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赏析

秋登张明府海亭

【秋登张明府海亭】原文

海亭秋日望,委曲见江山。染翰聊题壁,倾壶一解颜。 歌逢彭泽令,归赏故园间。予亦将琴史,栖迟共取闲。

【秋登张明府海亭】译文

【秋登张明府海亭】赏析

李氏园林卧疾

【李氏园林卧疾】原文

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 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年年白社客,空滞洛阳城。

【李氏园林卧疾】译文

【李氏园林卧疾】赏析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原文

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译文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赏析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原文

南纪西江阔,皇华御史雄。截流宁假楫,挂席自生风。 僚寀争攀鹢,鱼龙亦避骢。坐听白雪唱,翻入棹歌中。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译文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赏析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原文

河县柳林边,河桥晚泊船。文叨才子会,官喜故人连。 笑语同今夕,轻肥异往年。晨风理归棹,吴楚各依然。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译文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赏析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原文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译文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赏析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原文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 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译文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赏析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原文

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 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 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 献寿先浮菊,寻幽或藉兰。烟虹铺藻翰,松竹挂衣冠。 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未阑。传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译文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赏析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原文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译文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赏析

伤岘山云表观主

【伤岘山云表观主】原文

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归来一登眺,陵谷尚依然。 岂意餐霞客,溘随朝露先。因之问闾里,把臂几人全。

【伤岘山云表观主】译文

【伤岘山云表观主】赏析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一作卢象诗)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一作卢象诗)】原文

邑有弦歌宰,翔鸾狎野鸥。眷言华省旧,暂拂海池游。 郁岛藏深竹,前溪对舞楼。更闻书即事,云物是清秋。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一作卢象诗)】译文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一作卢象诗)】赏析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原文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译文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赏析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原文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译文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赏析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原文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译文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赏析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原文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译文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赏析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原文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译文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赏析

梅道士水亭

【梅道士水亭】原文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梅道士水亭】译文

【梅道士水亭】赏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原文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译文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赏析

送崔遏

【送崔遏】原文

片玉来夸楚,治中作主人。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

【送崔遏】译文

【送崔遏】赏析

美人分香

【美人分香】原文

艳色本倾城,分香更有情。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 舞学平阳态,歌翻子夜声。春风狭斜道,含笑待逢迎。

【美人分香】译文

【美人分香】赏析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原文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师。讵忘经济日,不惮沍寒时。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渚宫何处是,川暝欲安之。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译文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赏析

送告八从军

【送告八从军】原文

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 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疏。

【送告八从军】译文

【送告八从军】赏析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韩公父常为襄州使)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韩公父常为襄州使)】原文

述职抚荆衡,分符袭宠荣。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勿翦棠犹在,波澄水更清。重推江汉理,旋改豫章行。 召父多遗爱,羊公有令名。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岘首晨风送,江陵夜火迎。无才惭孺子,千里愧同声。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韩公父常为襄州使)】译文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韩公父常为襄州使)】赏析

送洗然弟进士举

【送洗然弟进士举】原文

献策金门去,承欢彩服违。以吾一日长,念尔聚星稀。 昏定须温席,寒多未授衣。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送洗然弟进士举】译文

【送洗然弟进士举】赏析

送桓子之郢成礼

【送桓子之郢成礼】原文

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 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送桓子之郢成礼】译文

【送桓子之郢成礼】赏析

送谢录事之越

【送谢录事之越】原文

清旦江天迥,凉风西北吹。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 想到耶溪日,应探禹穴奇。仙书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送谢录事之越】译文

【送谢录事之越】赏析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原文

奉使推能者,勤王不暂闲。观风随按察,乘骑度荆关。 送别登何处,开筵旧岘山。征轩明日远,空望郢门间。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译文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赏析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原文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译文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赏析

送卢少府使入秦

【送卢少府使入秦】原文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 祖筵江上列,离恨别前书。愿及芳年赏,娇莺二月初。

【送卢少府使入秦】译文

【送卢少府使入秦】赏析

送友人之京

【送友人之京】原文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送友人之京】译文

【送友人之京】赏析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原文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译文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赏析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原文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蘋洲。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译文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赏析

送王昌龄之岭南

【送王昌龄之岭南】原文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送王昌龄之岭南】译文

【送王昌龄之岭南】赏析

送袁十岭南寻弟

【送袁十岭南寻弟】原文

早闻牛渚咏,今见鶺鴒心。羽翼嗟零落,悲鸣别故林。 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万里独飞去,南风迟尔音。

【送袁十岭南寻弟】译文

【送袁十岭南寻弟】赏析

送王大校书

【送王大校书】原文

导漾自嶓冢,东流为汉川。维桑君有意,解缆我开筵。 云雨从兹别,林端意渺然。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送王大校书】译文

【送王大校书】赏析

送袁太祝尉豫章

【送袁太祝尉豫章】原文

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 随牒牵黄绶,离群会墨卿。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

【送袁太祝尉豫章】译文

【送袁太祝尉豫章】赏析

送王五昆季省觐

【送王五昆季省觐】原文

公子恋庭闱,劳歌涉海涯。水乘舟楫去,亲望老莱归。 斜日催乌鸟,清江照彩衣。平生急难意,遥仰鶺鴒飞。

【送王五昆季省觐】译文

【送王五昆季省觐】赏析

送张郎中迁京

【送张郎中迁京】原文

碧溪常共赏,朱邸忽迁荣。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

【送张郎中迁京】译文

【送张郎中迁京】赏析

送吴宣从事(一作送苏六从军)

【送吴宣从事(一作送苏六从军)】原文

才有幕中士,宁无塞上勋。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 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

【送吴宣从事(一作送苏六从军)】译文

【送吴宣从事(一作送苏六从军)】赏析

送张祥之房陵

【送张祥之房陵】原文

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日夕弄清浅,林湍逆上流。 山河据形胜,天地生豪酋。君意在利往,知音期自投。

【送张祥之房陵】译文

【送张祥之房陵】赏析

送席大

【送席大】原文

惜尔怀其宝,迷邦倦客游。江山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里,乡园老一丘。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送席大】译文

【送席大】赏析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原文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 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译文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赏析

宿立公房

【宿立公房】原文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何如石岩趣,自入户庭间。 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

【宿立公房】译文

【宿立公房】赏析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一作宋之问诗)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一作宋之问诗)】原文

南国无霜霰,连年对物华。青林暗换叶,红蕊亦开花。 春去无山鸟,秋来见海槎。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一作宋之问诗)】译文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一作宋之问诗)】赏析

途次望乡

【途次望乡】原文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途次望乡】译文

【途次望乡】赏析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原文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译文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赏析

题张野人园庐

【题张野人园庐】原文

与君园庐并,微尚颇亦同。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 门无俗士驾,人有上皇风。何处先贤传,惟称庞德公。

【题张野人园庐】译文

【题张野人园庐】赏析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原文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译文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赏析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原文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 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译文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赏析

溯江至武昌

【溯江至武昌】原文

家本洞湖上,岁时归思催。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 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溯江至武昌】译文

【溯江至武昌】赏析

途中遇晴

【途中遇晴】原文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途中遇晴】译文

【途中遇晴】赏析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原文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译文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赏析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原文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译文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赏析

晚泊浔阳望庐山

【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晚泊浔阳望庐山】译文

译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注释 得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挂席:张帆。 郭:外城。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孟浩然漫游吴越之后,在还乡路上,途经九江时,晚泊浔阳,眺望庐山所发思古幽情之作。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原文

郎官旧华省,天子命分忧。襄土岁频旱,随车雨再流。 云阴自南楚,河润及东周。廨宇宜新霁,田家贺有秋。 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寄谢东阳守,何如八咏楼。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译文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赏析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原文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后信,策蹇赴前程。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译文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赏析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原文

给园支遁隐,虚寂养身和。春晚群木秀,间关黄鸟歌。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炎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译文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赏析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原文

上国山河列,贤王邸第开。故人分职去,潘令宠行来。 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豫愁轩骑动,宾客散池台。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译文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赏析

题长安主人壁

【题长安主人壁】原文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题长安主人壁】译文

【题长安主人壁】赏析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原文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 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松菊无时赏,乡园欲懒归。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译文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赏析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原文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 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译文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赏析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原文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译文

译文 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 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 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的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注释 1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 2结宇:造房子。 3空翠:树木的阴影。 4莲花:指《莲花经》。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赏析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问舟子

【问舟子】原文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问舟子】译文

【问舟子】赏析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原文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周游清荫遍,吟卧夕阳曛。 江静棹歌歇,溪深樵语闻。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译文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赏析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原文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 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译文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赏析

武陵泛舟

【武陵泛舟】原文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武陵泛舟】译文

【武陵泛舟】赏析

同张将蓟门观灯

【同张将蓟门观灯】原文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同张将蓟门观灯】译文

【同张将蓟门观灯】赏析

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

【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原文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 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译文

【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赏析

夕次蔡阳馆

【夕次蔡阳馆】原文

日暮马行疾,城荒人住稀。听歌知近楚,投馆忽如归。 鲁堰田畴广,章陵气色微。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夕次蔡阳馆】译文

【夕次蔡阳馆】赏析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原文

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绮筵铺锦绣,妆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译文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赏析

下赣石

【下赣石】原文

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洊势亦潺潺。 跳沫鱼龙沸,垂藤猿狖攀。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险艰。 放溜情弥惬,登舻目自闲。暝帆何处宿,遥指落星湾。

【下赣石】译文

【下赣石】赏析

西山寻辛谔

【西山寻辛谔】原文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 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 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西山寻辛谔】译文

【西山寻辛谔】赏析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原文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译文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赏析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原文

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 燕觅巢窠处,蜂来造蜜房。物华皆可玩,花蕊四时芳。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译文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赏析

戏题(一作戏赠主人)

【戏题(一作戏赠主人)】原文

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已言鸡黍熟,复道瓮头清。

【戏题(一作戏赠主人)】译文

【戏题(一作戏赠主人)】赏析

寻陈逸人故居

【寻陈逸人故居】原文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 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寻陈逸人故居】译文

【寻陈逸人故居】赏析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原文

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 舞鹤乘轩至,游鱼拥钓来。座中殊未起,箫管莫相催。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译文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赏析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原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译文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赏析

闲园怀苏子

【闲园怀苏子】原文

林园虽少事,幽独自多违。向夕开帘坐,庭阴落景微。 鸟过烟树宿,萤傍水轩飞。感念同怀子,京华去不归。

【闲园怀苏子】译文

【闲园怀苏子】赏析

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

【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原文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译文

【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赏析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原文

贵贱平生隔,轩车是日来。青阳一觏止,云路豁然开。 祖道衣冠列,分亭驿骑催。方期九日聚,还待二星回。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译文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赏析

寻天台山

【寻天台山】原文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寻天台山】译文

【寻天台山】赏析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原文

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自古登临处,非今独黯然。 亭楼明落照,井邑秀通川。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 再飞鹏激水,一举鹤冲天。伫立三荆使,看君驷马旋。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译文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赏析

寻张五回夜园作

【寻张五回夜园作】原文

闻就庞公隐,移居近洞湖。兴来林是竹,归卧谷名愚。 挂席樵风便,开轩琴月孤。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

【寻张五回夜园作】译文

【寻张五回夜园作】赏析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原文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译文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赏析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原文

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 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译文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赏析

晓入南山

【晓入南山】原文

瘴气晓氛氲,南山复水云。鲲飞今始见,鸟坠旧来闻。 地接长沙近,江从汨渚分。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晓入南山】译文

【晓入南山】赏析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荣山人池亭)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荣山人池亭)】原文

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山公来取醉,时唱接z5歌。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荣山人池亭)】译文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荣山人池亭)】赏析

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

【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原文

异县非吾土,连山尽绿篁。平田出郭少,盘坂入云长。 万壑归於汉,千峰划彼苍。猿声乱楚峡,人语带巴乡。 石上攒椒树,藤间缀蜜房。雪馀春未暖,岚解昼初阳。 征马疲登顿,归帆爱渺茫。坐欣沿溜下,信宿见维桑。

【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译文

【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赏析

宴张别驾新斋

【宴张别驾新斋】原文

世业传珪组,江城佐股肱。高斋征学问,虚薄滥先登。 讲论陪诸子,文章得旧朋。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

【宴张别驾新斋】译文

【宴张别驾新斋】赏析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原文

行乏憩予驾,依然见汝坟。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 曳曳半空里,明明五色分。聊题一时兴,因寄卢征君。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译文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赏析

宴张记室宅

【宴张记室宅】原文

甲第金张馆,门庭车骑多。家封汉阳郡,文会楚材过。 曲岛浮觞酌,前山入咏歌。妓堂花映发,书阁柳逶迤。 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宁知书剑者,岁月独蹉跎。

【宴张记室宅】译文

【宴张记室宅】赏析

扬子津望京口

【扬子津望京口】原文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扬子津望京口】译文

【扬子津望京口】赏析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原文

西上游江西,临流恨解携。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 石浅流难溯,藤长险易跻。谁怜问津者,岁晏此中迷。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译文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赏析

赠王九

【赠王九】原文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赠王九】译文

【赠王九】赏析

姚开府山池

【姚开府山池】原文

主人新邸第,相国旧池台。馆是招贤辟,楼因教舞开。 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姚开府山池】译文

【姚开府山池】赏析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原文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译文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赏析

赠萧少府

【赠萧少府】原文

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 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 去诈人无谄,除邪吏息奸。欲知清与洁,明月照澄湾。

【赠萧少府】译文

【赠萧少府】赏析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原文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一灯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译文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赏析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原文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译文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赏析

张郎中梅园中

【张郎中梅园中】原文

绮席铺兰杜,珠盘折芰荷。故园留不住,应是恋弦歌。

【张郎中梅园中】译文

【张郎中梅园中】赏析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原文

星罗牛渚夕,风退鹢舟迟。浦溆尝同宿,烟波忽间之。 榜歌空里失,船火望中疑。明发泛潮海,茫茫何处期。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译文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赏析

游景空寺兰若

【游景空寺兰若】原文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游景空寺兰若】译文

【游景空寺兰若】赏析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一作张七及辛大见访)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一作张七及辛大见访)】原文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一作张七及辛大见访)】译文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一作张七及辛大见访)】赏析

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

【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原文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译文

【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赏析

与白明府游江

【与白明府游江】原文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与白明府游江】译文

【与白明府游江】赏析

重酬李少府见赠

【重酬李少府见赠】原文

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 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

【重酬李少府见赠】译文

【重酬李少府见赠】赏析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原文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译文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赏析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原文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译文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赏析

舟中晓望

【舟中晓望】原文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舟中晓望】译文

【舟中晓望】赏析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原文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译文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赏析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原文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译文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赏析

自洛之越

【自洛之越】原文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自洛之越】译文

【自洛之越】赏析

永嘉别张子容

【永嘉别张子容】原文

旧国余归楚,新年子北征。挂帆愁海路,分手恋朋情。 日夕故园意,汀洲春草生。何时一杯酒,重与季鹰倾。

【永嘉别张子容】译文

【永嘉别张子容】赏析

与张折冲游耆闍寺

【与张折冲游耆闍寺】原文

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横行塞北尽,独步汉南来。 贝叶传金口,山楼作赋开。因君振嘉藻,江楚气雄哉。

【与张折冲游耆闍寺】译文

【与张折冲游耆闍寺】赏析

醉后赠马四

【醉后赠马四】原文

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

【醉后赠马四】译文

【醉后赠马四】赏析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一题作永嘉浦逢张子容客卿)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一题作永嘉浦逢张子容客卿)】原文

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馀里,失路一相悲。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一题作永嘉浦逢张子容客卿)】译文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一题作永嘉浦逢张子容客卿)】赏析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原文

兄弟游吴国,庭闱恋楚关。已多新岁感,更饯白眉还。 归泛西江水,离筵北固山。乡园欲有赠,梅柳著先攀。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译文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赏析

游凤林寺西岭

【游凤林寺西岭】原文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游凤林寺西岭】译文

【游凤林寺西岭】赏析

赠道士参寥

【赠道士参寥】原文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赠道士参寥】译文

【赠道士参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