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掛白,西邊紅。
一片喧鬧的恭賀聲中,與東府隱隱傳來的哀樂顯得有點不搭,倒叫不少人看了個新奇。
族裏人聞詢還要趕來恭賀,卻被賈瑛拒絕了,雖說一場假死隻是做給外人看,但做戲也得做全套,何況府裏人大多都不清楚此中詳細。
再者,也沒什麽值得慶賀的,又不是什麽世爵,如果隻是為了家族綿延傳承,一個隻能蔭恩一世的侯爵,還不如一個降等承襲的伯爵來的香呢。
當然,每個人的追求不同,自己還年輕,想要傳世的富貴,機會還多的是,當下最緊要的是需要有一個壓得住各方的身份。
當世顯赫,兩代富貴,足夠用了。
文淵閣。
一場叛亂徹底打亂了朝廷對北地的布局,雖說這些年朝廷的財政日漸充盈了起來,可想要支撐一場滅國之戰,依舊需要勒緊了腰帶,這個家不好當啊,身為內閣實際掌控人的傅東來自然感覺肩上的膽子無比沉重。
“咳咳,咳咳。”
一陣劇烈急促的咳嗽,讓伏桉急書的傅東來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毛筆,看著桌桉上被墨汁滴染的折子,老驥伏櫪的他心中感憔悴。
顧春庭聞聲走了過來,一邊幫著收拾桌桉上汙漬,一邊說道:“國事沉重,半數係在閣老一人,您老還是要保重身體啊。今日內閣這裏倒也沒太多俗務,東來公不妨暫先休息片刻再行處理不遲,若有什麽瑣碎,春庭可以代勞。”
傅東來一手輕拍著胸口不斷摩挲,一邊擺手道:“不礙事,入秋了,天寒,大概是昨夜受了涼,春庭有心了。”
“咳咳......”
顧春庭急忙上去幫著輕輕錘著後輩,過了片刻,才咳嗽聲才漸漸緩了下來。
“東來公,先到榻上坐下再說。”
顧春庭扶著傅東來離開了桌桉,走到榻沿邊坐下,又吩咐門外值守的官吏去備碗熱湯,這才折身回來說道:“有什麽需要處理的,您老隻管吩咐春庭去辦就是了。”
傅東來看著謙遜勤勉的顧春庭,一臉和煦的點了點頭,指著桌桉上被墨汁汙染了的折子說道:“嚴華鬆即將率河南山西的地方衛所官兵入京,這會兒大概已經走到保定府了,老夫同百川公商議,是否可調兩地的衛所官兵,接替遼東的防務。”
“當下遼東千裏疆土兵力空虛,日久必然生亂,這事拖不得,方才老夫寫的是關於重組遼東邊鎮所需的糧餉物資,怕是還要勞春庭重新謄抄一遍了。”
“交給春庭就是了。”顧春庭一邊頷首應道,一邊已經重新取出了紙硯,開始謄抄。
傅東來又問:“春庭對此有何看法?”
顧春庭手筆一頓,沉思片刻道:“嚴尚書所率的勤王大軍足有三萬多人,若是一次接替遼東防務,雖然兵力略顯捉襟,但倒也夠應急之用了,後續等朝廷緩過氣來,再行填補不遲。”
“唯獨所慮的就是這三萬地方衛所官兵的戰力問題,他們是否能夠在朝廷北征結束之前保證遼東安穩。還有,戶部今年的財政已經超支了,多數用在北征上,付出這麽大的代價,不管如何就算是吃糠咽菜也不能讓北征半途夭折,否則多年心血一朝東流啊,如今再添三萬大軍的糧餉,於戶部而言,這個口袋實在是有點大了。”
傅東來點點頭道:“方才老夫已經核算過了,武器兵甲這方麵,城外叛軍收繳下來的可以暫給這三萬大軍應急之用,還有備倭兵收繳的叛軍數萬匹軍馬,有了這些大頭算是解決了。剩下的就是糧餉和過冬棉衣問題。”
“糧草方麵,戶部的庫糧大多調到了前方,不過秋糧馬上就要下來了,可讓戶部拿出二十萬兩銀子到江南購糧,走海運直接運到遼東,時間方麵也都來得及。至於三萬大軍的軍餉嘛,可以先撥付給他們三個月的,剩下的等明年稅賦入庫,再補齊也不遲。”
顧春庭道:“可九邊下半年的餉銀也該撥下去了,一下子掏這麽多,戶部那邊......”
“邊鎮方麵,宣府暫無戰事,可從撥給宣府的餉銀中,勻出兩個月的,也就夠了,至於欠下的依舊明年補齊。這些年朝廷在九邊軍餉方麵從來沒克扣拖延過,都是如數按期撥付,此次朝廷艱難,讓宣府那邊擔待一次,想來不會有什麽問題,左右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而已。”
顧春庭聽罷,也跟著點了點頭,拆東補西,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好在這種事情不常發生,偶爾一半次,倒也能說得過去。
“老夫如今所擔心的隻剩下你方才所說的,這三萬地方衛所官兵能不能挑起遼東的大梁來。”傅東來麵露擔憂。
遼東鐵騎之利,在整個大乾軍中也都是排的上號的,這些年東胡人一直不敢擅動,正是因為有遼東數萬鐵騎的震懾,如今這股力量驟然沒了,新頂上去的戰力又一時提不起來,這種境況未免不讓人心憂啊。
怕隻怕按下葫蘆起了瓢,北地倒是清淨了,遼東亂了,不能說是得不償失,但也足夠朝廷頭疼了,遼東離著京師太近了。
“那就得選派一名得力的將領了,將為軍之膽,隻是眼下朝廷能夠擔起這等大任的將領卻不多。”顧春庭道。
當然不是沒有,但這種人才都掌握在勳貴手中,資曆深的似藍田玉柳芳牛繼宗之輩,年輕一點的也不缺,如賈瑛,還有一些邊鎮將領中的後起之秀。可顧春庭深深明白傅東來對於勳貴的態度,加之此次遼東兵變,本身問題的根子就出在勳貴身上,陛下和內閣很難在無保留的信任對方,這種時候,他自然不好再提勳貴中的人選。
也正是這個時候,顧春庭才真正理解勳貴與大乾是何等的重要,也怪不得傅東來一心想著削減勳貴對大乾的重要性。
傅東來點了點頭,心中雖有了人選,但卻沒同顧春庭說明。
這時葉百川走了進來。
“葉閣老。”顧春庭打招呼道。
“春庭也在,東來公。”葉百川向兩人分別打了聲招呼,便徑自在榻沿邊兒坐了下來,門外的吏員奉上了今歲的夏茶,自顧品鑒起來。
顧春庭見此,放下筆墨,知趣的說道:“東來公,已經謄抄好了。”
“戶部那邊新呈遞了幾道奏折尚需陛下批紅,方才戴公公派人傳話來,說陛下正等著送去呢,二位閣老......”
葉百川笑著道:“春庭自去忙吧,公事要緊。”
顧春庭拱了拱手,離開了值房。
傅東來這才看向葉百川問道:“外麵如何了?”
“順天府將此次兵亂中毀壞的民舍城防做了一個統計,北城東城受損嚴重,百姓屋舍毀壞無數,還有城郊的幾個村莊都遭了劫掠,京城至通縣數十個村莊付之一炬,安置災民,和屋舍重建之事不能拖,嘉德朝的新政不能最好還是苦了百姓,若真如此,你我也無顏待在這個位置上。”
葉百川款款說道:“還有京城的城防事關社稷安危,坍塌毀壞的城牆也要趕在入冬之前修葺好,這件事情也不能拖,方才我去了一趟戶部,可戶部左侍郎卻和我叫苦,說沒銀子。”
傅東來畢竟兼著戶部尚書,戶部對葉百川說話自然就要硬氣很多。
傅東來道:“穀廩倉那個人我知道,他剛接任不久,為人小心謹慎,雖說眼下有些困難,但老夫心中有數,戶部尚不至於連安置這點災民的錢糧都拿不出來,回頭我派人跟他說一聲。”
葉百川搖了搖頭道:“東來公怕是理解錯我的話了,我看他那樣子,到不像敷衍支應,你也說了穀廩倉那個人為人謹慎,眼下這檔子關口,他又如何會分不清輕重緩急。”
傅東來皺眉道:“什麽意思?”
“聽說戶部那邊正在查賬呢,楊儀主理戶部多年,這其中多少事項都經他手,旁人根本不敢過問,此中有多少虧空,誰也說不好。”
傅東來麵色變了變,這些日子忙著應對叛軍,險些忘了這茬兒,想著有長聲一歎道:“老夫也有責任,本以為楊儀會是支持新政的,所以......”
葉百川抬手打斷道:“東來公,人非聖賢,就不必自責了,楊儀的事情咱們誰都沒有看出問題來,你我一心撲在新政上,人家卻在背地裏竄謀,你我又不是神仙,先知先覺。我已經叮囑了穀廩倉,此事不要聲張,好在朝廷的財政比往年恢複了不少元氣,等今後再補上就好。”
傅東來聽罷,也隻是默默點了點頭。
他明白葉百川的苦心,一來楊儀的事情涉及到天家,傳出去有損皇帝威嚴,二來則是為了他,畢竟戶部的大權實際上還是掌握在他手中,若無他的首肯,楊儀多少會受到一些限製,而且那些有心挑刺兒的,可不管是誰捅出來的窟窿。
雖說這二年新政順利不少,可不代表朝中就沒有反對的,隻是那些反對的聲音,都被新政的大潮蓋過了而已,若借此挑起朝堂爭端......
傅東來將剛剛顧春庭謄抄完的折子遞給了葉百川,道:“你看看吧,這是我剛才擬出來的。”
葉百川打開後大致瀏覽一遍,看到末尾的數目,鬢間平添幾根白絲。
“兵部侍郎跟我說,他向賈瑛討要遼東叛軍的那數萬匹軍馬,賈瑛顧左右而言他,於是便找到了我這裏,想讓我繞過賈瑛給備倭兵下令,可等我到軍營問過之後才得知,那批戰馬連夜就被賈瑛運走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則是在水師手中,我看想要討回來......難。”
“賈瑛這是什麽意思?”
傅東來看向葉百川說道:“那可是五六萬匹軍馬,那麽大的數量,他能運哪兒去?還有,你直接給水師下令,讓他們交出來,戚本行難道還敢違抗不成?”
“我猜應是運往薊州馬場了,直隸附近,也隻有邊鎮的馬場才能容得下那麽多軍馬,薊州還有備倭兵的一萬大軍,朝廷鞭長莫及,隻能發個文書,可下邊兒會不會照辦那就兩說了,賈瑛大概早料到了這一步。”
“至於水師......”葉百川苦笑一聲道:“先不說那本就是水師的戰利品,軍中征戰所獲武器裝備,通常都由他們自己處置,這也是常例了。我下令倒是沒問題,可那些立下平叛之功的官兵們該怎麽想?而且,當晚我隻接手了備倭兵大營的軍權,水師的虎符還在戚耀宗手裏,除了賈瑛的將令,誰說話都不好使。”
他倒是能再向皇帝討一份旨意,可昨晚已經確認了賈瑛所行之事有據可查,今日賞功的聖旨都發出去了,再謀人兵權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內閣還要臉。
傅東來道:“那就以內閣的名義發一道令,隻說借用,隨後歸還如何?他們是水師,難不成還能將戰馬運到船上不成,這分明就是借口。”
“人家就是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當初賈瑛南下組建水師,那時朝廷一窮二白,隻能允他在江南自籌軍費,兵部貼補一部分,這會兒朝廷反倒從他們嘴裏討食,若真這麽做了,那內閣的名聲在軍中可就真被踩在地上了。”葉百川麵露無奈。
朝廷之所以能號令地方,除了森嚴的等級製度,還有朝廷自己樹立起來的威信,這種威信是相互作用而來的,一但朝廷自己都不要臉了,那地方對朝廷的敬畏也就澹了,這就是人們平常為什麽一直強調的什麽事都要照著規矩來,沒了規矩,天下也就亂了。
“他賈瑛是臣,江南水師不是他自家的私兵。”傅東來不悅道。
葉百川放下手中的茶杯,說道:“這話還真說不著,水師是人家一手組建起來的,海關衙門是人家提出來的,當初朝廷要收回,人家也沒有絲毫不舍和推脫,還極為配合幫楊佋在江南站穩了腳跟,你還能要求他如何?這會兒是朝廷自己求到人家頭上,把水師的大權交到他手中,從頭到尾他可向朝廷提過什麽非分的要求?”
傅東來不滿的看了葉百川一眼,道:“這會兒你怎麽還向著他說話。”
葉百川搖了搖頭道:“非是我向著他,隻是就事論事,這也恰好看出了他的聰明之處,什麽都不爭,到頭來哪樣都沒落下。”
“東來公,我們得改變對賈瑛的態度了,他已經不是三年前那個剛剛入仕的後進晚輩了,馮恒石這次算是撿到寶了。我知道你心中還是對他寄以厚望的,屢次壓著他的功績,不就是擔心他將來封無可封,為人忌憚甚至於走錯了後路嘛。”
傅東來點點頭道:“他剛入京那會兒,老夫同他有過一番長談,他確實比大多數人有遠見,最重要的是他對新政的態度是支持的,這點老夫也曾懷疑過真假,不過這些年下來,他的所作所為,老夫還是認同的,與勳貴之間也並非完全沆瀣一氣。他有公心,可如今看來私心也不小。”
“你我都老了,總要考慮後繼之人,繼續為大乾這輛大車牽馬墜蹬,當年的恩科取士不就是為的如此嘛。可他若走的太高太快,將來這朝堂上,能比肩他的卻熬不過他,能熬得過他的卻沒能力牽製他,一匹烈馬沒了韁繩,隻怕是要......”
“妨主”這兩個字傅東來沒有說出口,但兩人心裏都明白。
葉百川也極為讚同的點了點頭道:“東來公也不要太過強求,這世上幾人沒有私心的,不為利也為名。該壓的你也壓了,可結果如何?”
“照我看來,與其壓的太狠,反恩成仇,不如順其自然。至於東來公所擔心的事情......我看斯年就很不錯,為人沉穩勤勉,遇事少有牢騷,能沉得下心,有靜氣,將來是個能擔大任的材料。”
傅東來明白葉百川話裏的意思,隻是搖頭搖頭道:“如果隻是讓他為新政護持,老夫倒不擔心,隻是這個孩子太過老實本分了些,說難聽點就是有幾分愚性,想讓他來牽製賈瑛,難。”
葉百川回道:“我倒不這麽認為,‘愚’點未必就不好,公私從來難兩全,也唯有愚人能守得住清貧,持得了公正。你我不是為賈瑛培養一個對手,而是為大乾培養一位良才,如他們能同舟共濟最好,但有其中一個有違入仕初衷,隻要公心常在,自然會有另一方來牽製。”
“我知道他們二人私交不錯,大有惺惺相惜之象,可世間事誰能說的清楚,你我這一路走來,多少曾經誌同道合之人倒在了半途,漸行漸遠。”
傅東來點點頭,看上去很是認可。
對於後繼者,傅東來不是沒有考量,甚至他很早之前就在著手,古今以來,曆朝都不乏有大刀闊斧的維新之輩,遠自湯武始,後有商君董子新莽,近數百年來,趙宋同樣不少這等人物,可大凡能夠遺澤後世的,都是早早培養好了後繼之人,否則一朝朝變,過往種種蕩然傾塌。
隻是他對於葉百川如此看好傅斯年卻不甚認同,知子莫若父,自己這個叔父和父親也沒什麽區別,那孩子太老實了,並非傅東來心中最好的人選。
當然,正如葉百川所言,他不是簡單的要為賈瑛培養一個對手,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損失的還是朝廷,消耗的是大乾的國力,傅斯年能持正,將來的朝堂是離不開他的。
飯團看書
並非傅東來舉賢唯親,隻是事關新政的存續,他不敢假手旁人,如果連傅斯年都違背了他的意願,那這世上還有誰能夠真正信任的呢?
“扯遠了,還是說說當下急需的這筆開支從何處籌措吧。”葉百川講話聽重新拉回:“岑平南馬上就要進京了,原想著要趕在他抵京之前,將前路給他鋪好,如今看來是不成了。”
傅東來卻說起另一樁事來:“陛下打算讓賈瑛接替王子騰,一步步將陝西四鎮的兵權收歸中央,大概秋闈之後就會起行。”
葉百川點點頭道:“北征依舊是朝堂第一要務,選派將領不得不慎。賈瑛確實是合適的人選,其他人要到了西軍,未見得能拿得住那幫兵油子,上下將令不通,難免會出問題。”
“所以陛下要為賈瑛進爵,我並未反對,三邊總督,總比九邊總督要好。”傅東來看向殿外遠處的方向說道:“隻是聽說今日勳貴們都去了賈府恭賀,他們還是不死心,想推賈瑛出來繼續維持現有的局麵。”
葉百川道:“未見得賈瑛就會甘心被他們驅使,史鼎之例在前,雖說他本人難辭其咎,可歸根結底還是為所謂的勳貴聯盟所累,賈瑛不是湖塗人。”
傅東來輕歎一聲道:“不能隻寄希望於賈瑛本身,該警告還是要警告一番的,老夫有些打算,到時......”
葉百川道:“東來公放心,我知道怎麽做。”
兩人就此達成無聲的默契。
“軍馬之事,還是要再找一找賈瑛的,他不點頭,岑平南主政遼東就是一句空話。”
“可派誰去?”葉百川發愁道。
“老夫約了如海,再試試吧。”
傅東來的語氣中充滿了無奈,當初隻是覺得賈瑛用的稱手,誰曾想如今已經成勢,這種事情上內閣都隻能同他商量著來,有些時候他都懷疑,賈瑛當初是不是早就算好了今天這一步,故意讓他讓皇帝養成用他的習慣。
隻是如果真的如此,那也太......心思深重了吧,還是一個年輕人嗎?
他其實並不擔心賈瑛是否會對他有什麽意見,再有意見,那也是涉及到了個人之間的私事,比起朝堂大爭來說,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隻要賈瑛還有一顆忠心,對新政保持親近,那傅東來就不會將賈瑛當做生死大敵。
“那就試試吧。”
......
賈瑛此時已經與宋律到了城外大營。
“我已經吩咐戚本行,分批次將軍馬運往薊州,過兩日等嚴大人率領的勤王大軍一到,你就向朝廷請命北上,京城這一等一的繁華之所,除了朝堂紛爭,就是膏粱紈絝,非有誌之士久居之地,萬不可被困在此處。”
宋律點了點頭,賈瑛已經跟他說了有意保舉他為遼東鎮守一事,宋律心中自然是樂意的,往薊州畢竟是客居,待到北地戰事結束,他和他的備倭兵從哪兒來,還的回哪兒去,山東畢竟是地方,都指揮使就頂天了,他正是當打之年,哪願被困在一隅之地不得動彈。
“隻是,大人也說了,朝廷有心讓岑平南出關入遼,那他們會放下官離去嗎?”
賈瑛笑道:“你是去薊州,又不是遼東,他們為何阻止?”
“放心吧,雖然我坑殺降俘的事情已經揭過,但見過血的大軍,內閣的那幾位是不會讓你們留在京畿附近的。還有叛軍還有一部逃竄出去,如今正是惶惶如喪家之犬,沒多大戰意,你到薊州之後,多留意一下此事,該出手時別猶豫,但萬不可馬虎大意,讓到手的功績飛了不算,還添了敗績就更不好了。”
宋律拍著胸脯說道:“大人放心,若再遇到,下官必血當日之恥。”
宋律敢這麽說,也是有底氣的,如今的備倭兵可以算是鳥槍換炮了,不是當初搜遍全軍隻能湊出三五千騎兵,戰馬還多是馱馬。還有接手了朝廷撥給遼東邊軍的火器,如今的備倭兵稍加曆練,還是大有可期的。
“就是不知他們會不會躥出關去,要是那樣可就難追了。”
賈瑛說道:“抵京之前,我已經給宋倫去了信,讓他先一步奪下山海關,算算時日,今日捷報也該抵京了,他們跑不出去的。”
楊儀帶走了山海關的精銳,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憑宋倫手下的一衛官兵也足夠對付了,這些年他也沒少幫宋倫的。
“大人之運籌,下官拜服不已。”
“你我之間,就無須恭維客套了。”嘴裏雖然如此說,但看得出來賈瑛心裏還是很受用的。
“有件事我要拜托你,那兩萬反正邊軍,你先幫我帶到薊州,我如今兼著副主考之責,兼顧不到他們,朝廷也不放心。”
宋律點頭應下。
“我要叮囑你一點,這兩萬人馬,我有大用,你不能因為他們是反正過來的,就有所慢待,擾了我的軍心。”
宋律笑道:“下官當祖宗一樣供著就是了。”
賈瑛笑罵一聲:“你別得了便宜還賣乖,守著金山還吃糠咽菜。遼東可不是善地,你初次前往,若說我沒有擔心那是不可能的,劉伯漣他們雖然多少有些毛病,關鍵時刻未見的就能靠的上,但他們多年沙場的經驗卻是實打實的。”
“我許你挑選一些老卒充入備倭兵,將來到了關外不至於吃大虧。至於山東那邊,且看情況而定,若能幫宋倫爭一個位置,那也沒必要錯過,遼東那地方也有幾處天然的海港,你到了那裏總要有幾個像樣的功績,一但碼頭建成,勃海灣就成了備倭兵的自留地,山東和遼東也能就此打通一條捷徑,遙相呼應。”
宋律眼神一亮,有些問題,受限於見識他一時很難想到,但經賈瑛一番提點,頓時豁然開朗。
“大人交代這麽多,是要離京了嗎?”
賈瑛點點頭到:“今日就走。”
“這麽急?距秋闈開院還有一陣兒呢。”
賈瑛道:“我不走,你到手的軍馬隻怕就保不住了,有些事陛下不會幹預,全看咱們和內閣的博弈了,可這種事情上,咱們占理不占勢,內閣的拳頭到底還是比咱們大,遇到這種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找不到能做主的人。”
宋律看賈瑛這無比熟絡的姿態,就知不是第一次了,同時心裏也暗暗記下。有些時候人不得不服氣,賈瑛雖比他年輕,可論宦途經驗之老道遠勝於他,人家畢竟是簪纓世族出來的子弟,眼界天然就比他們高了不知多少。
離開宋律的軍營後,賈瑛沒有回京,而是帶著喜兒和一眾護衛往京城南郊而去。
而在賈瑛剛離開後不久,內閣派來傳話的人就來了。
“宋軍門,靖寧侯可在此處,傅閣老有請。”
宋律上前拱拱手道:“不巧,侯爺已經離京,在趕往山東的路上了。”
傅府。
傅東來和林如海聽到派去的人回話後,神色各異。
傅東來深深蹙著眉頭,隻覺自己當初絕對是被賈瑛的外像給騙了,小兒輩竟如此滑不溜秋。
林如海則是端起桌桉上的茶杯品茗一口,心中對於賈瑛的先見同樣歎服不已,林家和傅家到底有著一份師生之誼,林如海本身又非蠅營之輩,拒絕不了傅東來,又不願自家女婿吃虧,到時鐵定是兩頭為難。
好在賈瑛一早就避免了此事發生。
一片喧鬧的恭賀聲中,與東府隱隱傳來的哀樂顯得有點不搭,倒叫不少人看了個新奇。
族裏人聞詢還要趕來恭賀,卻被賈瑛拒絕了,雖說一場假死隻是做給外人看,但做戲也得做全套,何況府裏人大多都不清楚此中詳細。
再者,也沒什麽值得慶賀的,又不是什麽世爵,如果隻是為了家族綿延傳承,一個隻能蔭恩一世的侯爵,還不如一個降等承襲的伯爵來的香呢。
當然,每個人的追求不同,自己還年輕,想要傳世的富貴,機會還多的是,當下最緊要的是需要有一個壓得住各方的身份。
當世顯赫,兩代富貴,足夠用了。
文淵閣。
一場叛亂徹底打亂了朝廷對北地的布局,雖說這些年朝廷的財政日漸充盈了起來,可想要支撐一場滅國之戰,依舊需要勒緊了腰帶,這個家不好當啊,身為內閣實際掌控人的傅東來自然感覺肩上的膽子無比沉重。
“咳咳,咳咳。”
一陣劇烈急促的咳嗽,讓伏桉急書的傅東來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毛筆,看著桌桉上被墨汁滴染的折子,老驥伏櫪的他心中感憔悴。
顧春庭聞聲走了過來,一邊幫著收拾桌桉上汙漬,一邊說道:“國事沉重,半數係在閣老一人,您老還是要保重身體啊。今日內閣這裏倒也沒太多俗務,東來公不妨暫先休息片刻再行處理不遲,若有什麽瑣碎,春庭可以代勞。”
傅東來一手輕拍著胸口不斷摩挲,一邊擺手道:“不礙事,入秋了,天寒,大概是昨夜受了涼,春庭有心了。”
“咳咳......”
顧春庭急忙上去幫著輕輕錘著後輩,過了片刻,才咳嗽聲才漸漸緩了下來。
“東來公,先到榻上坐下再說。”
顧春庭扶著傅東來離開了桌桉,走到榻沿邊坐下,又吩咐門外值守的官吏去備碗熱湯,這才折身回來說道:“有什麽需要處理的,您老隻管吩咐春庭去辦就是了。”
傅東來看著謙遜勤勉的顧春庭,一臉和煦的點了點頭,指著桌桉上被墨汁汙染了的折子說道:“嚴華鬆即將率河南山西的地方衛所官兵入京,這會兒大概已經走到保定府了,老夫同百川公商議,是否可調兩地的衛所官兵,接替遼東的防務。”
“當下遼東千裏疆土兵力空虛,日久必然生亂,這事拖不得,方才老夫寫的是關於重組遼東邊鎮所需的糧餉物資,怕是還要勞春庭重新謄抄一遍了。”
“交給春庭就是了。”顧春庭一邊頷首應道,一邊已經重新取出了紙硯,開始謄抄。
傅東來又問:“春庭對此有何看法?”
顧春庭手筆一頓,沉思片刻道:“嚴尚書所率的勤王大軍足有三萬多人,若是一次接替遼東防務,雖然兵力略顯捉襟,但倒也夠應急之用了,後續等朝廷緩過氣來,再行填補不遲。”
“唯獨所慮的就是這三萬地方衛所官兵的戰力問題,他們是否能夠在朝廷北征結束之前保證遼東安穩。還有,戶部今年的財政已經超支了,多數用在北征上,付出這麽大的代價,不管如何就算是吃糠咽菜也不能讓北征半途夭折,否則多年心血一朝東流啊,如今再添三萬大軍的糧餉,於戶部而言,這個口袋實在是有點大了。”
傅東來點點頭道:“方才老夫已經核算過了,武器兵甲這方麵,城外叛軍收繳下來的可以暫給這三萬大軍應急之用,還有備倭兵收繳的叛軍數萬匹軍馬,有了這些大頭算是解決了。剩下的就是糧餉和過冬棉衣問題。”
“糧草方麵,戶部的庫糧大多調到了前方,不過秋糧馬上就要下來了,可讓戶部拿出二十萬兩銀子到江南購糧,走海運直接運到遼東,時間方麵也都來得及。至於三萬大軍的軍餉嘛,可以先撥付給他們三個月的,剩下的等明年稅賦入庫,再補齊也不遲。”
顧春庭道:“可九邊下半年的餉銀也該撥下去了,一下子掏這麽多,戶部那邊......”
“邊鎮方麵,宣府暫無戰事,可從撥給宣府的餉銀中,勻出兩個月的,也就夠了,至於欠下的依舊明年補齊。這些年朝廷在九邊軍餉方麵從來沒克扣拖延過,都是如數按期撥付,此次朝廷艱難,讓宣府那邊擔待一次,想來不會有什麽問題,左右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而已。”
顧春庭聽罷,也跟著點了點頭,拆東補西,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好在這種事情不常發生,偶爾一半次,倒也能說得過去。
“老夫如今所擔心的隻剩下你方才所說的,這三萬地方衛所官兵能不能挑起遼東的大梁來。”傅東來麵露擔憂。
遼東鐵騎之利,在整個大乾軍中也都是排的上號的,這些年東胡人一直不敢擅動,正是因為有遼東數萬鐵騎的震懾,如今這股力量驟然沒了,新頂上去的戰力又一時提不起來,這種境況未免不讓人心憂啊。
怕隻怕按下葫蘆起了瓢,北地倒是清淨了,遼東亂了,不能說是得不償失,但也足夠朝廷頭疼了,遼東離著京師太近了。
“那就得選派一名得力的將領了,將為軍之膽,隻是眼下朝廷能夠擔起這等大任的將領卻不多。”顧春庭道。
當然不是沒有,但這種人才都掌握在勳貴手中,資曆深的似藍田玉柳芳牛繼宗之輩,年輕一點的也不缺,如賈瑛,還有一些邊鎮將領中的後起之秀。可顧春庭深深明白傅東來對於勳貴的態度,加之此次遼東兵變,本身問題的根子就出在勳貴身上,陛下和內閣很難在無保留的信任對方,這種時候,他自然不好再提勳貴中的人選。
也正是這個時候,顧春庭才真正理解勳貴與大乾是何等的重要,也怪不得傅東來一心想著削減勳貴對大乾的重要性。
傅東來點了點頭,心中雖有了人選,但卻沒同顧春庭說明。
這時葉百川走了進來。
“葉閣老。”顧春庭打招呼道。
“春庭也在,東來公。”葉百川向兩人分別打了聲招呼,便徑自在榻沿邊兒坐了下來,門外的吏員奉上了今歲的夏茶,自顧品鑒起來。
顧春庭見此,放下筆墨,知趣的說道:“東來公,已經謄抄好了。”
“戶部那邊新呈遞了幾道奏折尚需陛下批紅,方才戴公公派人傳話來,說陛下正等著送去呢,二位閣老......”
葉百川笑著道:“春庭自去忙吧,公事要緊。”
顧春庭拱了拱手,離開了值房。
傅東來這才看向葉百川問道:“外麵如何了?”
“順天府將此次兵亂中毀壞的民舍城防做了一個統計,北城東城受損嚴重,百姓屋舍毀壞無數,還有城郊的幾個村莊都遭了劫掠,京城至通縣數十個村莊付之一炬,安置災民,和屋舍重建之事不能拖,嘉德朝的新政不能最好還是苦了百姓,若真如此,你我也無顏待在這個位置上。”
葉百川款款說道:“還有京城的城防事關社稷安危,坍塌毀壞的城牆也要趕在入冬之前修葺好,這件事情也不能拖,方才我去了一趟戶部,可戶部左侍郎卻和我叫苦,說沒銀子。”
傅東來畢竟兼著戶部尚書,戶部對葉百川說話自然就要硬氣很多。
傅東來道:“穀廩倉那個人我知道,他剛接任不久,為人小心謹慎,雖說眼下有些困難,但老夫心中有數,戶部尚不至於連安置這點災民的錢糧都拿不出來,回頭我派人跟他說一聲。”
葉百川搖了搖頭道:“東來公怕是理解錯我的話了,我看他那樣子,到不像敷衍支應,你也說了穀廩倉那個人為人謹慎,眼下這檔子關口,他又如何會分不清輕重緩急。”
傅東來皺眉道:“什麽意思?”
“聽說戶部那邊正在查賬呢,楊儀主理戶部多年,這其中多少事項都經他手,旁人根本不敢過問,此中有多少虧空,誰也說不好。”
傅東來麵色變了變,這些日子忙著應對叛軍,險些忘了這茬兒,想著有長聲一歎道:“老夫也有責任,本以為楊儀會是支持新政的,所以......”
葉百川抬手打斷道:“東來公,人非聖賢,就不必自責了,楊儀的事情咱們誰都沒有看出問題來,你我一心撲在新政上,人家卻在背地裏竄謀,你我又不是神仙,先知先覺。我已經叮囑了穀廩倉,此事不要聲張,好在朝廷的財政比往年恢複了不少元氣,等今後再補上就好。”
傅東來聽罷,也隻是默默點了點頭。
他明白葉百川的苦心,一來楊儀的事情涉及到天家,傳出去有損皇帝威嚴,二來則是為了他,畢竟戶部的大權實際上還是掌握在他手中,若無他的首肯,楊儀多少會受到一些限製,而且那些有心挑刺兒的,可不管是誰捅出來的窟窿。
雖說這二年新政順利不少,可不代表朝中就沒有反對的,隻是那些反對的聲音,都被新政的大潮蓋過了而已,若借此挑起朝堂爭端......
傅東來將剛剛顧春庭謄抄完的折子遞給了葉百川,道:“你看看吧,這是我剛才擬出來的。”
葉百川打開後大致瀏覽一遍,看到末尾的數目,鬢間平添幾根白絲。
“兵部侍郎跟我說,他向賈瑛討要遼東叛軍的那數萬匹軍馬,賈瑛顧左右而言他,於是便找到了我這裏,想讓我繞過賈瑛給備倭兵下令,可等我到軍營問過之後才得知,那批戰馬連夜就被賈瑛運走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則是在水師手中,我看想要討回來......難。”
“賈瑛這是什麽意思?”
傅東來看向葉百川說道:“那可是五六萬匹軍馬,那麽大的數量,他能運哪兒去?還有,你直接給水師下令,讓他們交出來,戚本行難道還敢違抗不成?”
“我猜應是運往薊州馬場了,直隸附近,也隻有邊鎮的馬場才能容得下那麽多軍馬,薊州還有備倭兵的一萬大軍,朝廷鞭長莫及,隻能發個文書,可下邊兒會不會照辦那就兩說了,賈瑛大概早料到了這一步。”
“至於水師......”葉百川苦笑一聲道:“先不說那本就是水師的戰利品,軍中征戰所獲武器裝備,通常都由他們自己處置,這也是常例了。我下令倒是沒問題,可那些立下平叛之功的官兵們該怎麽想?而且,當晚我隻接手了備倭兵大營的軍權,水師的虎符還在戚耀宗手裏,除了賈瑛的將令,誰說話都不好使。”
他倒是能再向皇帝討一份旨意,可昨晚已經確認了賈瑛所行之事有據可查,今日賞功的聖旨都發出去了,再謀人兵權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內閣還要臉。
傅東來道:“那就以內閣的名義發一道令,隻說借用,隨後歸還如何?他們是水師,難不成還能將戰馬運到船上不成,這分明就是借口。”
“人家就是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當初賈瑛南下組建水師,那時朝廷一窮二白,隻能允他在江南自籌軍費,兵部貼補一部分,這會兒朝廷反倒從他們嘴裏討食,若真這麽做了,那內閣的名聲在軍中可就真被踩在地上了。”葉百川麵露無奈。
朝廷之所以能號令地方,除了森嚴的等級製度,還有朝廷自己樹立起來的威信,這種威信是相互作用而來的,一但朝廷自己都不要臉了,那地方對朝廷的敬畏也就澹了,這就是人們平常為什麽一直強調的什麽事都要照著規矩來,沒了規矩,天下也就亂了。
“他賈瑛是臣,江南水師不是他自家的私兵。”傅東來不悅道。
葉百川放下手中的茶杯,說道:“這話還真說不著,水師是人家一手組建起來的,海關衙門是人家提出來的,當初朝廷要收回,人家也沒有絲毫不舍和推脫,還極為配合幫楊佋在江南站穩了腳跟,你還能要求他如何?這會兒是朝廷自己求到人家頭上,把水師的大權交到他手中,從頭到尾他可向朝廷提過什麽非分的要求?”
傅東來不滿的看了葉百川一眼,道:“這會兒你怎麽還向著他說話。”
葉百川搖了搖頭道:“非是我向著他,隻是就事論事,這也恰好看出了他的聰明之處,什麽都不爭,到頭來哪樣都沒落下。”
“東來公,我們得改變對賈瑛的態度了,他已經不是三年前那個剛剛入仕的後進晚輩了,馮恒石這次算是撿到寶了。我知道你心中還是對他寄以厚望的,屢次壓著他的功績,不就是擔心他將來封無可封,為人忌憚甚至於走錯了後路嘛。”
傅東來點點頭道:“他剛入京那會兒,老夫同他有過一番長談,他確實比大多數人有遠見,最重要的是他對新政的態度是支持的,這點老夫也曾懷疑過真假,不過這些年下來,他的所作所為,老夫還是認同的,與勳貴之間也並非完全沆瀣一氣。他有公心,可如今看來私心也不小。”
“你我都老了,總要考慮後繼之人,繼續為大乾這輛大車牽馬墜蹬,當年的恩科取士不就是為的如此嘛。可他若走的太高太快,將來這朝堂上,能比肩他的卻熬不過他,能熬得過他的卻沒能力牽製他,一匹烈馬沒了韁繩,隻怕是要......”
“妨主”這兩個字傅東來沒有說出口,但兩人心裏都明白。
葉百川也極為讚同的點了點頭道:“東來公也不要太過強求,這世上幾人沒有私心的,不為利也為名。該壓的你也壓了,可結果如何?”
“照我看來,與其壓的太狠,反恩成仇,不如順其自然。至於東來公所擔心的事情......我看斯年就很不錯,為人沉穩勤勉,遇事少有牢騷,能沉得下心,有靜氣,將來是個能擔大任的材料。”
傅東來明白葉百川話裏的意思,隻是搖頭搖頭道:“如果隻是讓他為新政護持,老夫倒不擔心,隻是這個孩子太過老實本分了些,說難聽點就是有幾分愚性,想讓他來牽製賈瑛,難。”
葉百川回道:“我倒不這麽認為,‘愚’點未必就不好,公私從來難兩全,也唯有愚人能守得住清貧,持得了公正。你我不是為賈瑛培養一個對手,而是為大乾培養一位良才,如他們能同舟共濟最好,但有其中一個有違入仕初衷,隻要公心常在,自然會有另一方來牽製。”
“我知道他們二人私交不錯,大有惺惺相惜之象,可世間事誰能說的清楚,你我這一路走來,多少曾經誌同道合之人倒在了半途,漸行漸遠。”
傅東來點點頭,看上去很是認可。
對於後繼者,傅東來不是沒有考量,甚至他很早之前就在著手,古今以來,曆朝都不乏有大刀闊斧的維新之輩,遠自湯武始,後有商君董子新莽,近數百年來,趙宋同樣不少這等人物,可大凡能夠遺澤後世的,都是早早培養好了後繼之人,否則一朝朝變,過往種種蕩然傾塌。
隻是他對於葉百川如此看好傅斯年卻不甚認同,知子莫若父,自己這個叔父和父親也沒什麽區別,那孩子太老實了,並非傅東來心中最好的人選。
當然,正如葉百川所言,他不是簡單的要為賈瑛培養一個對手,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損失的還是朝廷,消耗的是大乾的國力,傅斯年能持正,將來的朝堂是離不開他的。
飯團看書
並非傅東來舉賢唯親,隻是事關新政的存續,他不敢假手旁人,如果連傅斯年都違背了他的意願,那這世上還有誰能夠真正信任的呢?
“扯遠了,還是說說當下急需的這筆開支從何處籌措吧。”葉百川講話聽重新拉回:“岑平南馬上就要進京了,原想著要趕在他抵京之前,將前路給他鋪好,如今看來是不成了。”
傅東來卻說起另一樁事來:“陛下打算讓賈瑛接替王子騰,一步步將陝西四鎮的兵權收歸中央,大概秋闈之後就會起行。”
葉百川點點頭道:“北征依舊是朝堂第一要務,選派將領不得不慎。賈瑛確實是合適的人選,其他人要到了西軍,未見得能拿得住那幫兵油子,上下將令不通,難免會出問題。”
“所以陛下要為賈瑛進爵,我並未反對,三邊總督,總比九邊總督要好。”傅東來看向殿外遠處的方向說道:“隻是聽說今日勳貴們都去了賈府恭賀,他們還是不死心,想推賈瑛出來繼續維持現有的局麵。”
葉百川道:“未見得賈瑛就會甘心被他們驅使,史鼎之例在前,雖說他本人難辭其咎,可歸根結底還是為所謂的勳貴聯盟所累,賈瑛不是湖塗人。”
傅東來輕歎一聲道:“不能隻寄希望於賈瑛本身,該警告還是要警告一番的,老夫有些打算,到時......”
葉百川道:“東來公放心,我知道怎麽做。”
兩人就此達成無聲的默契。
“軍馬之事,還是要再找一找賈瑛的,他不點頭,岑平南主政遼東就是一句空話。”
“可派誰去?”葉百川發愁道。
“老夫約了如海,再試試吧。”
傅東來的語氣中充滿了無奈,當初隻是覺得賈瑛用的稱手,誰曾想如今已經成勢,這種事情上內閣都隻能同他商量著來,有些時候他都懷疑,賈瑛當初是不是早就算好了今天這一步,故意讓他讓皇帝養成用他的習慣。
隻是如果真的如此,那也太......心思深重了吧,還是一個年輕人嗎?
他其實並不擔心賈瑛是否會對他有什麽意見,再有意見,那也是涉及到了個人之間的私事,比起朝堂大爭來說,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隻要賈瑛還有一顆忠心,對新政保持親近,那傅東來就不會將賈瑛當做生死大敵。
“那就試試吧。”
......
賈瑛此時已經與宋律到了城外大營。
“我已經吩咐戚本行,分批次將軍馬運往薊州,過兩日等嚴大人率領的勤王大軍一到,你就向朝廷請命北上,京城這一等一的繁華之所,除了朝堂紛爭,就是膏粱紈絝,非有誌之士久居之地,萬不可被困在此處。”
宋律點了點頭,賈瑛已經跟他說了有意保舉他為遼東鎮守一事,宋律心中自然是樂意的,往薊州畢竟是客居,待到北地戰事結束,他和他的備倭兵從哪兒來,還的回哪兒去,山東畢竟是地方,都指揮使就頂天了,他正是當打之年,哪願被困在一隅之地不得動彈。
“隻是,大人也說了,朝廷有心讓岑平南出關入遼,那他們會放下官離去嗎?”
賈瑛笑道:“你是去薊州,又不是遼東,他們為何阻止?”
“放心吧,雖然我坑殺降俘的事情已經揭過,但見過血的大軍,內閣的那幾位是不會讓你們留在京畿附近的。還有叛軍還有一部逃竄出去,如今正是惶惶如喪家之犬,沒多大戰意,你到薊州之後,多留意一下此事,該出手時別猶豫,但萬不可馬虎大意,讓到手的功績飛了不算,還添了敗績就更不好了。”
宋律拍著胸脯說道:“大人放心,若再遇到,下官必血當日之恥。”
宋律敢這麽說,也是有底氣的,如今的備倭兵可以算是鳥槍換炮了,不是當初搜遍全軍隻能湊出三五千騎兵,戰馬還多是馱馬。還有接手了朝廷撥給遼東邊軍的火器,如今的備倭兵稍加曆練,還是大有可期的。
“就是不知他們會不會躥出關去,要是那樣可就難追了。”
賈瑛說道:“抵京之前,我已經給宋倫去了信,讓他先一步奪下山海關,算算時日,今日捷報也該抵京了,他們跑不出去的。”
楊儀帶走了山海關的精銳,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憑宋倫手下的一衛官兵也足夠對付了,這些年他也沒少幫宋倫的。
“大人之運籌,下官拜服不已。”
“你我之間,就無須恭維客套了。”嘴裏雖然如此說,但看得出來賈瑛心裏還是很受用的。
“有件事我要拜托你,那兩萬反正邊軍,你先幫我帶到薊州,我如今兼著副主考之責,兼顧不到他們,朝廷也不放心。”
宋律點頭應下。
“我要叮囑你一點,這兩萬人馬,我有大用,你不能因為他們是反正過來的,就有所慢待,擾了我的軍心。”
宋律笑道:“下官當祖宗一樣供著就是了。”
賈瑛笑罵一聲:“你別得了便宜還賣乖,守著金山還吃糠咽菜。遼東可不是善地,你初次前往,若說我沒有擔心那是不可能的,劉伯漣他們雖然多少有些毛病,關鍵時刻未見的就能靠的上,但他們多年沙場的經驗卻是實打實的。”
“我許你挑選一些老卒充入備倭兵,將來到了關外不至於吃大虧。至於山東那邊,且看情況而定,若能幫宋倫爭一個位置,那也沒必要錯過,遼東那地方也有幾處天然的海港,你到了那裏總要有幾個像樣的功績,一但碼頭建成,勃海灣就成了備倭兵的自留地,山東和遼東也能就此打通一條捷徑,遙相呼應。”
宋律眼神一亮,有些問題,受限於見識他一時很難想到,但經賈瑛一番提點,頓時豁然開朗。
“大人交代這麽多,是要離京了嗎?”
賈瑛點點頭到:“今日就走。”
“這麽急?距秋闈開院還有一陣兒呢。”
賈瑛道:“我不走,你到手的軍馬隻怕就保不住了,有些事陛下不會幹預,全看咱們和內閣的博弈了,可這種事情上,咱們占理不占勢,內閣的拳頭到底還是比咱們大,遇到這種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找不到能做主的人。”
宋律看賈瑛這無比熟絡的姿態,就知不是第一次了,同時心裏也暗暗記下。有些時候人不得不服氣,賈瑛雖比他年輕,可論宦途經驗之老道遠勝於他,人家畢竟是簪纓世族出來的子弟,眼界天然就比他們高了不知多少。
離開宋律的軍營後,賈瑛沒有回京,而是帶著喜兒和一眾護衛往京城南郊而去。
而在賈瑛剛離開後不久,內閣派來傳話的人就來了。
“宋軍門,靖寧侯可在此處,傅閣老有請。”
宋律上前拱拱手道:“不巧,侯爺已經離京,在趕往山東的路上了。”
傅府。
傅東來和林如海聽到派去的人回話後,神色各異。
傅東來深深蹙著眉頭,隻覺自己當初絕對是被賈瑛的外像給騙了,小兒輩竟如此滑不溜秋。
林如海則是端起桌桉上的茶杯品茗一口,心中對於賈瑛的先見同樣歎服不已,林家和傅家到底有著一份師生之誼,林如海本身又非蠅營之輩,拒絕不了傅東來,又不願自家女婿吃虧,到時鐵定是兩頭為難。
好在賈瑛一早就避免了此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