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各位的打賞!拜謝!
幾千軍民被倭奴屠殺的消息傳到了出去,舉國震動。
皇帝一怒之下發了聖旨:開海禁,利用民間力量剿滅海盜。
聖旨傳到應天府,所有的官員都傻了。原因無他,這次傳過來的隻是一個中旨。這種聖旨沒有經過內閣票擬,所代表的隻是皇帝個人的意思,不能算政府公文。
“究竟你們還是不是有卵/蛋的爺們,那麽多的無辜百姓都被屠殺了,你們竟然還無動於衷?”。李公公難得霸氣了一回,開始指責應天府的官員。
雖然李公公慷慨陳詞,但是其他的官員卻沒有了膽氣。
內閣沒有批紅,就代表著他們和皇帝的意見不統一。
兩者之間的關係一向和諧,難道說這次卻起了衝突?
是否執行聖旨是一個問題,如何站隊卻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按理說,他們的直屬上級是內閣,沒有批紅的聖旨是可以拒絕執行的。
這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法,官員的任免權掌握在內閣手中,而皇帝的性格又很和藹,他不會為了拒絕執行一個沒有批紅的聖旨而發怒的。
但是事實卻不允許他們這樣做,官員們可以不考慮得罪皇帝的後果,但是卻不能不顧百姓們的怒火。
一旦他們拒絕執行聖旨的事情讓百姓們知道了,隻怕憤怒的百姓會將官員們連皮都吃了。
“猶豫什麽,若是還想在這個地麵上混,就照著聖旨上所說的做,千古大業,就從今天開始了!”。李公公向前走了一步,大義凜然的說道。
內閣一向和公公們不對付,隻要是自己認為正確的,照著自己的良心做就是了,何必再顧慮那麽多?
東廠的公公不需要畏首畏尾!
其他部門的官員不說話了,兵部的人卻開始鬱悶了,別人可以選擇沉默,但是他們不能。
每天都要前來請願的鄉紳,每天都有前來訴苦的百姓。他們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朝廷出兵,剿滅這群可惡的海盜。
這些人此刻就在兵部衙門的外麵,若是拒絕了聖旨,後果隻怕不堪設想。
“就是,難道你們想讓江南的百姓罵一輩子嗎?陛下英明神武,什麽時候做出過錯誤的決定?”。趙千戶適時的向各位官員做出了提醒。
當今聖上行事果斷,絕對不是一個好糊弄的主。
“依照聖旨行文吧!”。兵部主事長長了出了一口氣,做出了決定,他也安心了。
即便是革職查辦也比被百姓們罵死強吧。他也曾經是金戈鐵馬,戰死沙場的人物,心中怎能沒有憤怒?
數千人被屠殺就這麽算了?他能答應,他的手下也不能答應。
弘治帝麾下的臣子,都是跟著他從最黑暗的時候拚殺過來的。
世道再艱難,能比得上陛下接替皇位的時候?
沒說的,現在就是一個字,戰!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我臣雄心猶在,陛下,讓我們痛快的幹一場吧!
官員們散去了,兵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一條條的政令發了出去,進入了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
傳旨的太監還沒有走遠,又是一陣馬嘶的聲音。
來的又是一個身穿錦衣的太監,難道說是皇帝改變了主意,向內閣妥協了?眾人臉色一沉,以當今皇上的性格,還真有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聖旨到......”。太監開始扯著公鴨嗓子喊起來。
官員們又是一陣忙亂,開始準備桌案,恭請太監宣讀聖旨。
官員們又吃了一驚,這次的聖旨和上一次一模一樣,竟然隻字未改!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兒?”。李公公將宣旨太監叫到了一邊,從袖子當中取出了一錠五十兩的銀子,然後送給了傳旨公公,“這次到底是怎麽回事兒?為什麽皇帝沒有經過內閣票就發了聖旨,為何短時間之內又發了一次一樣的?”。
傳旨公公一掂手中的銀子就知道了它的分量,臉上隨即笑開了花:“我說老弟,你可看清楚,這次的可不一樣,內閣的大人們可是批了紅的,而且臨來的時候李閣老和謝閣老曾經當著皇帝的麵叮囑過我,隻要能將倭寇驅逐幹淨,可以不拘小節!”。
銀子到手,傳旨太監便將自己所知道的全部都講了。
“這是在放權!”。李公公心知肚明,事情並不像他們原先想象的那麽糟糕。
內閣之所以憤怒到不是他們到不是不同意皇帝對當下政策所做出的調整,而是認為他這種直接繞開內閣的行為不符合規矩。
在很早以前李東陽等人就認識到“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的事實。
隻是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所受到的阻力太大,他們無能為力而已。
在外族入侵這一大矛盾的刺激下,傳統阻力被壓製了下來,此時再有人敢提起海禁的事情,隻怕就是天下人的公敵了。
內閣的閣臣都是老油條了,他們自然是懂得利用時機。
雙方一拍合,一份中規中矩的聖旨重新擬訂了出來,讓人快馬送到了東南。
李公公長出了一口氣,在危機關頭,如果皇帝和內閣爭鬥起來,隻怕不是好事情。
自從鹽場發生了意外之後,李家徹底陷入了忙亂之中,鹽場壯丁當場戰死的就有幾百個,這些人大多都是家中的主要勞力,他們的工錢也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
留下一堆孤兒寡母整天以淚洗麵,讓人看了好不辛酸。
李淩將這些人全部接到了縣城,在永安巷給她們安排了住處,按月給她們生活費用。
小八的父親戰死,小夥子整天忙著辦理喪事,他心中十分愧疚,若是他一直留在鹽場,他父親也許就不會戰死。
“大少爺,無論如何,我都要給父親報仇!”。他已經想好了,料理了喪事就去參軍,哪支軍隊願意打倭奴,他就跟著哪支軍隊幹。
“李淩,恭喜了,朝廷決定讓你充任地方團練使,負責剿滅倭寇的任務!”。李公公帶著笑臉來到李家,告訴他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
幾千軍民被倭奴屠殺的消息傳到了出去,舉國震動。
皇帝一怒之下發了聖旨:開海禁,利用民間力量剿滅海盜。
聖旨傳到應天府,所有的官員都傻了。原因無他,這次傳過來的隻是一個中旨。這種聖旨沒有經過內閣票擬,所代表的隻是皇帝個人的意思,不能算政府公文。
“究竟你們還是不是有卵/蛋的爺們,那麽多的無辜百姓都被屠殺了,你們竟然還無動於衷?”。李公公難得霸氣了一回,開始指責應天府的官員。
雖然李公公慷慨陳詞,但是其他的官員卻沒有了膽氣。
內閣沒有批紅,就代表著他們和皇帝的意見不統一。
兩者之間的關係一向和諧,難道說這次卻起了衝突?
是否執行聖旨是一個問題,如何站隊卻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按理說,他們的直屬上級是內閣,沒有批紅的聖旨是可以拒絕執行的。
這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法,官員的任免權掌握在內閣手中,而皇帝的性格又很和藹,他不會為了拒絕執行一個沒有批紅的聖旨而發怒的。
但是事實卻不允許他們這樣做,官員們可以不考慮得罪皇帝的後果,但是卻不能不顧百姓們的怒火。
一旦他們拒絕執行聖旨的事情讓百姓們知道了,隻怕憤怒的百姓會將官員們連皮都吃了。
“猶豫什麽,若是還想在這個地麵上混,就照著聖旨上所說的做,千古大業,就從今天開始了!”。李公公向前走了一步,大義凜然的說道。
內閣一向和公公們不對付,隻要是自己認為正確的,照著自己的良心做就是了,何必再顧慮那麽多?
東廠的公公不需要畏首畏尾!
其他部門的官員不說話了,兵部的人卻開始鬱悶了,別人可以選擇沉默,但是他們不能。
每天都要前來請願的鄉紳,每天都有前來訴苦的百姓。他們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朝廷出兵,剿滅這群可惡的海盜。
這些人此刻就在兵部衙門的外麵,若是拒絕了聖旨,後果隻怕不堪設想。
“就是,難道你們想讓江南的百姓罵一輩子嗎?陛下英明神武,什麽時候做出過錯誤的決定?”。趙千戶適時的向各位官員做出了提醒。
當今聖上行事果斷,絕對不是一個好糊弄的主。
“依照聖旨行文吧!”。兵部主事長長了出了一口氣,做出了決定,他也安心了。
即便是革職查辦也比被百姓們罵死強吧。他也曾經是金戈鐵馬,戰死沙場的人物,心中怎能沒有憤怒?
數千人被屠殺就這麽算了?他能答應,他的手下也不能答應。
弘治帝麾下的臣子,都是跟著他從最黑暗的時候拚殺過來的。
世道再艱難,能比得上陛下接替皇位的時候?
沒說的,現在就是一個字,戰!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我臣雄心猶在,陛下,讓我們痛快的幹一場吧!
官員們散去了,兵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一條條的政令發了出去,進入了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
傳旨的太監還沒有走遠,又是一陣馬嘶的聲音。
來的又是一個身穿錦衣的太監,難道說是皇帝改變了主意,向內閣妥協了?眾人臉色一沉,以當今皇上的性格,還真有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聖旨到......”。太監開始扯著公鴨嗓子喊起來。
官員們又是一陣忙亂,開始準備桌案,恭請太監宣讀聖旨。
官員們又吃了一驚,這次的聖旨和上一次一模一樣,竟然隻字未改!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兒?”。李公公將宣旨太監叫到了一邊,從袖子當中取出了一錠五十兩的銀子,然後送給了傳旨公公,“這次到底是怎麽回事兒?為什麽皇帝沒有經過內閣票就發了聖旨,為何短時間之內又發了一次一樣的?”。
傳旨公公一掂手中的銀子就知道了它的分量,臉上隨即笑開了花:“我說老弟,你可看清楚,這次的可不一樣,內閣的大人們可是批了紅的,而且臨來的時候李閣老和謝閣老曾經當著皇帝的麵叮囑過我,隻要能將倭寇驅逐幹淨,可以不拘小節!”。
銀子到手,傳旨太監便將自己所知道的全部都講了。
“這是在放權!”。李公公心知肚明,事情並不像他們原先想象的那麽糟糕。
內閣之所以憤怒到不是他們到不是不同意皇帝對當下政策所做出的調整,而是認為他這種直接繞開內閣的行為不符合規矩。
在很早以前李東陽等人就認識到“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的事實。
隻是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所受到的阻力太大,他們無能為力而已。
在外族入侵這一大矛盾的刺激下,傳統阻力被壓製了下來,此時再有人敢提起海禁的事情,隻怕就是天下人的公敵了。
內閣的閣臣都是老油條了,他們自然是懂得利用時機。
雙方一拍合,一份中規中矩的聖旨重新擬訂了出來,讓人快馬送到了東南。
李公公長出了一口氣,在危機關頭,如果皇帝和內閣爭鬥起來,隻怕不是好事情。
自從鹽場發生了意外之後,李家徹底陷入了忙亂之中,鹽場壯丁當場戰死的就有幾百個,這些人大多都是家中的主要勞力,他們的工錢也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
留下一堆孤兒寡母整天以淚洗麵,讓人看了好不辛酸。
李淩將這些人全部接到了縣城,在永安巷給她們安排了住處,按月給她們生活費用。
小八的父親戰死,小夥子整天忙著辦理喪事,他心中十分愧疚,若是他一直留在鹽場,他父親也許就不會戰死。
“大少爺,無論如何,我都要給父親報仇!”。他已經想好了,料理了喪事就去參軍,哪支軍隊願意打倭奴,他就跟著哪支軍隊幹。
“李淩,恭喜了,朝廷決定讓你充任地方團練使,負責剿滅倭寇的任務!”。李公公帶著笑臉來到李家,告訴他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