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五百億投資基金
夢回之苟在深圳做房東 作者:謝嘎滿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出錢,你管理。
謝文六個字,表明了一種態度,一種合作意向。
對於謝文來說,金融領域玩得得心應手,但對於實體經濟就欠奉了。
我有錢,會投資,能收購或者興辦實體,但管理這塊,就必須要有專業的團隊才行。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既然要搞,那自己就當個甩手掌櫃好了,錢不是問題,人才是軟肋。
桑老則是聞言大喜。
現在桑老的問題有二個。
一是資金問題。
2006年,“核高基”重大專項正式上馬。“核高基”是“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的簡稱。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核高基”列為16個科技重大專項之首,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並列。
中科的半導體芯片研究所,某個重要的定位係統項目正處於研發的突破階段,但研發資金現在嚴重短缺。
由於項目當初立項時是作為民用項目立項的,其他領域的作用尚不明顯,必須研發成功後經過試驗才能知道是否可用於其他領域。
所以,在投資上就出現了分歧,主流意見是既然暫時不能確定其他用途,那就不能再追加投入,隻能引進民間資金。
如果此項目研發成功,光是民用,就能有豐厚的回報,但也不是什麽資金都能引進。因為項目成功後可能會轉化為其他用途,因此資金來源要可靠的同時,人更加要可靠。
桑老立時就想到了謝文。
二就是技術上的問題了。不可否認,國內有不少的項目,其科研水平與國外比起來,尚存在代差。
是的,就是代差。
根據米國SIA的數據:近30年在芯片全球產業鏈中的占比,米國大概占50%上下,中國現在大概有5%,也就是有10倍的差距。
芯片後來被喻為信息時代的“發動機”,是各國競相角逐的“國之重器”,是一個國家高端製造能力的綜合體現。
廣泛應用於計算機、汽車電子以及新興的通訊網絡、三網融合、網絡購物、雲計算、節能發展等領域。
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並且已成為繼米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集成電路設計重鎮。
但目前集成電路的主流產品仍然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除了移動通信終端和網絡設備的部分集成電路產品占有率超過10%外,高端芯片的占有率幾乎為零。
芯片產業基本被外國壟斷。同前中國的集成電路,保持著100%的高端芯片依賴進口的局麵。每年集成電路進口額也仍在2000多億米元,連續多年位於中國進口產品中的榜首。
“謝老板,你此言當真?”
“當真。是這樣,我投資設立一個專項投資基金或者投資公司,你們選擇項目與企業,我這屬於股權投資,不負責管理。至於占股比例與投資收益可以談。”
“投資的規摸多大?”桑老問道。
“五百億人民幣。”
五百億,這個數字謝文是有考量的。
重生之前,國家已開始重視半導體芯片的研發與製造,成立了一個大基金專門扶持半導體芯片製造業。
這個大基金的規模就是一千億。
2014年6月工信部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同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一期募資1387億元,用於集成電路產業企業的股權投資,扶植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穀
重點是加大對芯片製造業的投資力度,兼顧設計業和封測業。
截至2017年9月,大基金累計投資1003億元,其中芯片製造業投資為主,占比為65%。
在芯片製造業中,重點投向三大企業:中芯國際、華力、長江存儲,以組成國家團隊。
而現在還是2007年,五百億比起七年後,應該相當於一千億。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後來發展成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製造企業,是純商業性的集成電路芯片代工廠,工藝技術為0.35微米到28納米。
謝文記得2021年股市反複炒作了芯片與半導體公司,為此專門了解過芯片的發展曆史,進行過分析研究。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半導體晶體管和集成電路起步階段,中國距米國隻有4~7年時間差距,相差並不是很遠。
中國各地集成電路工廠和研究所的芯片線雖然不少,但所采用的矽圓片尺寸都較小,開始都是直徑十幾毫米不規則圓片。
第一條2英寸和3英寸線在京城878廠建成後,相繼有幾條3英寸線投產。但月產量都很小,隻有幾百片,最多上千片
國家於1978年末轉入改革開放時代之後,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由自力更生階段轉向技術引進階段。
謝文認為,中國在芯片研發與製造上與國外的代差正是從這裏開始的。
第一個全麵引進項目是無錫742廠(江南無線電器材廠)。
為電視機配套專用雙極型模擬電路,從日本東芝公司引進完整的3英寸芯片生產線。
從拉單晶開始,包括製版、3英寸矽圓片加工和封裝測試。
1984年達產,月投10000片3英寸片,成品年產量達3000萬塊,成為當時中國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最全、IDM(集成器件製造)模式的專業化工廠。
到20世紀80年代末、742廠改為華晶公司後,又從德國西門子公司和日本東芝公司引進2~3微米CMOS型數字電路工藝4英寸和5英寸芯片生產線,合計月投片能力11500片,以及包括DIP型、QFP型、SOP型和PLCC型塑料封裝線。
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上海貝嶺公司在1988年建成中國大陸第一條4英寸芯片生產線,這時候,已經滯後世界13年。
首鋼與日本電氣公司經過談判決定合資成立首鋼日電公司,結果於1994年10月在BJ建成中國第一條6英寸芯片生產線,當時滯後世界8年。
為了加速發展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國家於2000年6月底公布了18號文件。
在此文件鼓勵下,在上海浦東張江開發區先後建立了中芯國際和宏力兩家公司。
先是中芯國際建成3條8英寸芯片生產線,緊隨其後,宏力公司也建成1條8英寸線。
在8英寸線建設上,京城落後於上海。
但京又城吸引中芯國際來京城,結果用兩年時間在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了中國第一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它在2004年9月底投入生產。
這時滯後世界隻有5年。
可惜的是,國際社會幾個主要生產製造大國,隨即在多個領域對中國開始設卡。
直到2014年我國才如夢初醒,大力發展集中電路產業,但其時卻與國際上的頂級水平形成了代差。
唯有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國趕超了上來。勉強跟上了腳步的,還有一個華為。
現在,如果自己在這個時候出手,至少能提前七年。而且,還可以利用次貸危機想方設法控製一些相關的上市公司,以圖其技術。雖然說不一定會成功,但總要試試才行。
五百億,謝文開口五百億,設立一個股權投資基金,饒是桑老也有點驚訝。
至於股權比例,謝文更不會擔心。投資的時候肯定會對企業進行資產評估的。
謝文六個字,表明了一種態度,一種合作意向。
對於謝文來說,金融領域玩得得心應手,但對於實體經濟就欠奉了。
我有錢,會投資,能收購或者興辦實體,但管理這塊,就必須要有專業的團隊才行。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既然要搞,那自己就當個甩手掌櫃好了,錢不是問題,人才是軟肋。
桑老則是聞言大喜。
現在桑老的問題有二個。
一是資金問題。
2006年,“核高基”重大專項正式上馬。“核高基”是“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的簡稱。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核高基”列為16個科技重大專項之首,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並列。
中科的半導體芯片研究所,某個重要的定位係統項目正處於研發的突破階段,但研發資金現在嚴重短缺。
由於項目當初立項時是作為民用項目立項的,其他領域的作用尚不明顯,必須研發成功後經過試驗才能知道是否可用於其他領域。
所以,在投資上就出現了分歧,主流意見是既然暫時不能確定其他用途,那就不能再追加投入,隻能引進民間資金。
如果此項目研發成功,光是民用,就能有豐厚的回報,但也不是什麽資金都能引進。因為項目成功後可能會轉化為其他用途,因此資金來源要可靠的同時,人更加要可靠。
桑老立時就想到了謝文。
二就是技術上的問題了。不可否認,國內有不少的項目,其科研水平與國外比起來,尚存在代差。
是的,就是代差。
根據米國SIA的數據:近30年在芯片全球產業鏈中的占比,米國大概占50%上下,中國現在大概有5%,也就是有10倍的差距。
芯片後來被喻為信息時代的“發動機”,是各國競相角逐的“國之重器”,是一個國家高端製造能力的綜合體現。
廣泛應用於計算機、汽車電子以及新興的通訊網絡、三網融合、網絡購物、雲計算、節能發展等領域。
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並且已成為繼米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集成電路設計重鎮。
但目前集成電路的主流產品仍然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除了移動通信終端和網絡設備的部分集成電路產品占有率超過10%外,高端芯片的占有率幾乎為零。
芯片產業基本被外國壟斷。同前中國的集成電路,保持著100%的高端芯片依賴進口的局麵。每年集成電路進口額也仍在2000多億米元,連續多年位於中國進口產品中的榜首。
“謝老板,你此言當真?”
“當真。是這樣,我投資設立一個專項投資基金或者投資公司,你們選擇項目與企業,我這屬於股權投資,不負責管理。至於占股比例與投資收益可以談。”
“投資的規摸多大?”桑老問道。
“五百億人民幣。”
五百億,這個數字謝文是有考量的。
重生之前,國家已開始重視半導體芯片的研發與製造,成立了一個大基金專門扶持半導體芯片製造業。
這個大基金的規模就是一千億。
2014年6月工信部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同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一期募資1387億元,用於集成電路產業企業的股權投資,扶植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穀
重點是加大對芯片製造業的投資力度,兼顧設計業和封測業。
截至2017年9月,大基金累計投資1003億元,其中芯片製造業投資為主,占比為65%。
在芯片製造業中,重點投向三大企業:中芯國際、華力、長江存儲,以組成國家團隊。
而現在還是2007年,五百億比起七年後,應該相當於一千億。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後來發展成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製造企業,是純商業性的集成電路芯片代工廠,工藝技術為0.35微米到28納米。
謝文記得2021年股市反複炒作了芯片與半導體公司,為此專門了解過芯片的發展曆史,進行過分析研究。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半導體晶體管和集成電路起步階段,中國距米國隻有4~7年時間差距,相差並不是很遠。
中國各地集成電路工廠和研究所的芯片線雖然不少,但所采用的矽圓片尺寸都較小,開始都是直徑十幾毫米不規則圓片。
第一條2英寸和3英寸線在京城878廠建成後,相繼有幾條3英寸線投產。但月產量都很小,隻有幾百片,最多上千片
國家於1978年末轉入改革開放時代之後,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由自力更生階段轉向技術引進階段。
謝文認為,中國在芯片研發與製造上與國外的代差正是從這裏開始的。
第一個全麵引進項目是無錫742廠(江南無線電器材廠)。
為電視機配套專用雙極型模擬電路,從日本東芝公司引進完整的3英寸芯片生產線。
從拉單晶開始,包括製版、3英寸矽圓片加工和封裝測試。
1984年達產,月投10000片3英寸片,成品年產量達3000萬塊,成為當時中國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最全、IDM(集成器件製造)模式的專業化工廠。
到20世紀80年代末、742廠改為華晶公司後,又從德國西門子公司和日本東芝公司引進2~3微米CMOS型數字電路工藝4英寸和5英寸芯片生產線,合計月投片能力11500片,以及包括DIP型、QFP型、SOP型和PLCC型塑料封裝線。
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上海貝嶺公司在1988年建成中國大陸第一條4英寸芯片生產線,這時候,已經滯後世界13年。
首鋼與日本電氣公司經過談判決定合資成立首鋼日電公司,結果於1994年10月在BJ建成中國第一條6英寸芯片生產線,當時滯後世界8年。
為了加速發展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國家於2000年6月底公布了18號文件。
在此文件鼓勵下,在上海浦東張江開發區先後建立了中芯國際和宏力兩家公司。
先是中芯國際建成3條8英寸芯片生產線,緊隨其後,宏力公司也建成1條8英寸線。
在8英寸線建設上,京城落後於上海。
但京又城吸引中芯國際來京城,結果用兩年時間在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了中國第一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它在2004年9月底投入生產。
這時滯後世界隻有5年。
可惜的是,國際社會幾個主要生產製造大國,隨即在多個領域對中國開始設卡。
直到2014年我國才如夢初醒,大力發展集中電路產業,但其時卻與國際上的頂級水平形成了代差。
唯有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國趕超了上來。勉強跟上了腳步的,還有一個華為。
現在,如果自己在這個時候出手,至少能提前七年。而且,還可以利用次貸危機想方設法控製一些相關的上市公司,以圖其技術。雖然說不一定會成功,但總要試試才行。
五百億,謝文開口五百億,設立一個股權投資基金,饒是桑老也有點驚訝。
至於股權比例,謝文更不會擔心。投資的時候肯定會對企業進行資產評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