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治大國者,若烹小鮮也,不可操之過急,不可鬆弛懈怠。零點看書
達旦使節等了約莫半月,終是等不住了——突厥內部,已打起來了!達旦覬覦大可汗之位已久,與突利之矛盾,早已不可調和,與大夏聯姻,便是導火索。突利豈容達旦崛起?勢必要設法鏟除。突厥內部之戰,避無可避。
最終,達旦聯合木和部,突利聯合餘下兩部,戰事爆發。
“阿爹於國事上,確是獨到,確是敏銳。”夏侯沛讚歎道。
她平日裏常能聽見學子或學官清談國事——時下,並不禁百姓論政,許多名士乃至以此為雅事,三五成群,在溪邊,在山上,在茶肆,在酒家,聚一起,暢談國事,是常見之景。朝廷對民心掌控,甚為寬容。
不管皇帝在其他事上如何,他掌管天下有術,於人才,縱不遜,亦多忍耐;於政務,勤勉不輟,就目前來看稱得上明主。
崔玄挑起嘴角,笑得行為深長:“可不是,隻要沒遇上與太子相關,與皇位相關,聖人就是個好聖人。”
說起來,人無完人,再是英明,也有不足之處。夏侯沛也挺奇怪的,她穿越來到今日,九年有餘,見大夏政治清明,百官多為能人,京外如何,她並不知,但觀京師街市,已有盛世之象,與清明上河圖上描繪的,頗為相似。這樣說來,皇帝的確是明君了,可是,一旦他遇上與太子相關的事,便不大冷靜。
莫非,阿爹與魏後相愛深沉?夏侯沛這麽一猜,便含蓄地道:“興許是阿爹與太子之母情深。”
崔玄頓時嗤之以鼻:“他與李夫人也怪情深的。”
看他這神色,便知他極不以為然。夏侯沛明白,任誰聽到妹夫與旁的女子情深,都不會高興。說來也怪,聖人與阿娘之外的女人眉來眼去,她也該不滿才是,可是並沒有,除去為阿娘不值,更多的竟是慶幸,總覺得聖人與阿娘這般略帶疏遠的相處總好過二人情深似海。
夏侯沛覺得自己真是太不孝了。
“總歸是聖心難測。”夏侯沛道,並不多問李夫人如何,她上回已問過皇後了,這位夫人命薄,已仙逝了,至於為何仙逝,夏侯沛也不好奇其中細節,想來是諸多後宮女子悲慘一生的縮影罷了——或爭權奪利落敗而亡,或鬱鬱而終不見天顏,或得些許寵愛卻不幸身染惡疾,總是紅顏易逝。
崔玄笑笑,不以為意。
他二人是騎在馬上的,所往之處,乃是漢王夏侯騅的別業。漢王是皇帝的弟弟,亦是他較為包容的一個弟弟,年紀不大,比太子略長上兩歲。皇帝與哀太子針鋒相對時,他才剛學會走路,皇帝登基後幾位兄長造反,他才十歲出頭,到如今,皇帝坐穩了皇位,誰都無法動搖,一直以來因年幼而什麽逆事都不曾參與的漢王,便成了皇帝心中好弟弟的典範,待他甚為優容。而漢王,也記得幾位兄長的前車之鑒,十分知趣的“不喜政務”,隻愛山水,加之長於文才,倒有幾篇詩文傳世,頗負盛名。
這回夏侯沛與崔玄往漢王別業,是為漢王三子滿月。單單一王子滿月,還不足以勞動夏侯沛親往,是“季秋之月,鞠有黃華”,漢王見菊花盛放滿園,重陽又在近前,便欲趁三子滿月,邀諸王貴胄往他那裏一聚。
夏侯沛想想自己近日少在人前出現,太過沉寂了,便答應了來。
二人騎在馬上,不疾不徐,夏侯沛著青衣寬袍,發以玉冠簪起,小臉白皙,雙眸漆黑水澤,像個溫文爾雅的小郎君。
崔玄與她並駕齊驅,慢慢地揀些要緊的與她:“前兩日說達旦與突利已燃戰火,那使節便將‘公主’拋下,要聖人引兵相助。”說到那沒影的公主,崔玄便笑得十分得意,
在對突厥一事上,所有人的立場都是一致的。朝中諸公平日裏怎麽爭,都是自家事,一旦對外,必是不約而同的放下成見,團結一致。
聽到這個,夏侯沛便有些疑惑起來,起初,她是以為朝廷有意引著突厥內戰,讓他們內部消耗兵力,便無暇對外用兵了,然眼下一看,仿佛不止於此。
“聖人似乎並不想出兵。”使節相求,皇帝以此異邦內政,不好幹涉為由,並未出兵,可若說他真不想出兵,又不太像,據夏侯沛暗中觀察,朝廷近日的兵事調動,有些異常。
這麽一說,崔玄的麵上便帶了些驕傲,捋須道:“殿下且看著,這回突厥必自掘墳墓,我大夏泱泱大國,滅一族,有傷天和,要他安分下來,卻是有辦法的。”
夏侯沛看了,好生親切,不論哪個時代,愛國愛家,都是人心中油然而生的情感。崔氏在軍中有人,崔驪已升到中護軍了,掌著一半的禁衛軍,消息自是靈通的。這回保密甚嚴,究竟如何,崔玄也看不分明,但從種種跡象可知,費了那麽大的功夫,定要突厥吃個大虧。
崔玄一念及此,便極順心,國力強盛,震懾四海,盛世之兆也!
二人一直是以不快的速度小跑著的,身後跟著一大批仆役,默默無聞的在後護衛。等出了城門,無人馬擁堵了,便開始策馬飛奔。
漢王乃風雅之人,嫌城中府邸匠氣太重,不配菊之清雅,且逢重陽,必得登個高,望個遠方應景,便將宴設在東山上。
如此,路途便遠了起來,一來一回,一日必是不夠,漢王還特意去向皇帝請示了,要了三日假。其他人也如此。
鑒於眼下正是關鍵時刻,朝中掌權諸公是不來的,但都遣了子侄前往。
魏氏遣來的是魏善。
魏善近日頗憂愁,王業死了,他伯父似乎也沉寂下來,可他總擔心再有什麽事發生,日日都在盼他阿爹快快回來。今日來此,倒正好讓他散心。
在漢王別業門前遇上夏侯沛與崔玄,魏善便有些心虛——不知崔氏查出什麽沒有。
夏侯沛與崔玄倒是什麽都不知道的模樣,見了魏善,亦微笑以對,魏善知道崔玄不簡單,便不曾想過從他神情中看出什麽,想著廣陵王年幼,心中應是不大藏得住事的,便欲從她身上找一找端倪,可惜,夏侯沛的演技是久經沙場,見魏善施禮,與往常別無二致地道:“巧的很,魏郎與我同行吧。”
一路進去,不曾刻意冷落他,亦不曾變得不懷好意的冷嘲熱諷,與往日一般,平和得很。
弄得魏善都有些疑神疑鬼起來,究竟廣陵王一係知不知道王業是魏師指使的,或是不知?又或崔氏已知曉,隻是不曾告訴廣陵王?崔氏若知,勢必要上稟皇後與廣陵王,請他們多加防範。可要說崔氏仍不知,這更是不大可能。事情發生時,無暇他顧,是會蒙在鼓裏的,但過去之後,騰出手去查,必能發覺異常。
魏善曾聽其父評價崔氏,低調而務實,精明而機變。這樣的家族,不可能連敵我都分不清的。
夏侯沛還在那裏說:“漢王叔乃雅人,擅詩賦,擅工筆,今日必有新篇,也可見魏郎佳作了。”
魏善心中迷惑著,並不妨礙他應答:“何敢稱佳,郡王之風采,文若其人。”
夏侯沛便是一笑,這一笑並非聽見誇獎後的自鳴得意,也不是一般皇子常有的虛懷若穀,而是一種,你誇或不誇,她皆心如磐石,知自己所長,知自己所短。魏善猛然間便悟了,不是崔氏仍不知,亦不是崔氏知曉了不曾告訴皇後與郡王,而是,心知肚明而不將心事表露麵上。
魏善本知夏侯沛心計深沉,這回再見她心性之堅忍,更不敢小覷。
三人走入別業,便有人來迎,不多時,主人家漢王也迎了出來,夏侯沛笑拜:“王叔大安。”
漢王是一俊逸非常的青年,身上別有一股灑脫之氣,估摸著與夏侯康會極投緣。見了他們三個,也是喜歡的模樣,先與夏侯沛相互見過,又問了崔玄,最後方是魏善。
城外園池,取景自然,與城中果大不相同。
現已過午,一行人,隻臨池散座,飲酒作樂而已。一入園池,便見濟濟俊才,魏善便尋機躲了開去。崔玄待無人,道:“心性外泄,你與這魏善倒是相熟。”要不是她故意,還真不能讓魏善看出來。
夏侯沛在一處坐榻上坐下,望池中秋意盎然,道:“攝一攝他,省得魏氏再來煩人。”
池旁栽了一行秋菊,色彩各異,或白之素潔,或黃而雅淡,沉穩而雄渾,如驚龍,如浮雲,情態多樣。
崔玄倒不覺得夏侯沛太過張揚,也是魏氏太欺負人了,震懾一下,讓他能止步,不要再出這些零零碎碎的昏招,倒是不錯。至於會不會有大陰謀,大陰謀也不是說來就來的。韜光養晦,並不是一直縮著什麽都不說什麽都不做,那不是韜光養晦,那是妄想天上掉餡餅。
說著這些事,真是無趣,崔玄一轉眼,便看到魏善在不遠處與人交談,目光卻不時地瞟向這邊,崔玄頓時笑,老不正經地與夏侯沛曖昧道:“魏郎莫不是為你折服了?沒有小娘子心儀,來個小郎君也是不錯的。”
夏侯沛麵無表情道:“阿舅再說混話,我便告訴阿娘去。”
崔玄嘖嘖了兩聲,又搖了搖頭:“聽聞總愛念叨阿娘的孩子會讓媳婦壓著的。這可不好,郡王得改改。”
夏侯沛聽得滿是無奈,也不敢再說告訴阿娘的話來威脅他了,隻道:“阿舅休要再渾話了,除了阿娘,還有哪個女子壓得到我?”
怎麽說她也是一郡王。
治大國者,若烹小鮮也,不可操之過急,不可鬆弛懈怠。零點看書
達旦使節等了約莫半月,終是等不住了——突厥內部,已打起來了!達旦覬覦大可汗之位已久,與突利之矛盾,早已不可調和,與大夏聯姻,便是導火索。突利豈容達旦崛起?勢必要設法鏟除。突厥內部之戰,避無可避。
最終,達旦聯合木和部,突利聯合餘下兩部,戰事爆發。
“阿爹於國事上,確是獨到,確是敏銳。”夏侯沛讚歎道。
她平日裏常能聽見學子或學官清談國事——時下,並不禁百姓論政,許多名士乃至以此為雅事,三五成群,在溪邊,在山上,在茶肆,在酒家,聚一起,暢談國事,是常見之景。朝廷對民心掌控,甚為寬容。
不管皇帝在其他事上如何,他掌管天下有術,於人才,縱不遜,亦多忍耐;於政務,勤勉不輟,就目前來看稱得上明主。
崔玄挑起嘴角,笑得行為深長:“可不是,隻要沒遇上與太子相關,與皇位相關,聖人就是個好聖人。”
說起來,人無完人,再是英明,也有不足之處。夏侯沛也挺奇怪的,她穿越來到今日,九年有餘,見大夏政治清明,百官多為能人,京外如何,她並不知,但觀京師街市,已有盛世之象,與清明上河圖上描繪的,頗為相似。這樣說來,皇帝的確是明君了,可是,一旦他遇上與太子相關的事,便不大冷靜。
莫非,阿爹與魏後相愛深沉?夏侯沛這麽一猜,便含蓄地道:“興許是阿爹與太子之母情深。”
崔玄頓時嗤之以鼻:“他與李夫人也怪情深的。”
看他這神色,便知他極不以為然。夏侯沛明白,任誰聽到妹夫與旁的女子情深,都不會高興。說來也怪,聖人與阿娘之外的女人眉來眼去,她也該不滿才是,可是並沒有,除去為阿娘不值,更多的竟是慶幸,總覺得聖人與阿娘這般略帶疏遠的相處總好過二人情深似海。
夏侯沛覺得自己真是太不孝了。
“總歸是聖心難測。”夏侯沛道,並不多問李夫人如何,她上回已問過皇後了,這位夫人命薄,已仙逝了,至於為何仙逝,夏侯沛也不好奇其中細節,想來是諸多後宮女子悲慘一生的縮影罷了——或爭權奪利落敗而亡,或鬱鬱而終不見天顏,或得些許寵愛卻不幸身染惡疾,總是紅顏易逝。
崔玄笑笑,不以為意。
他二人是騎在馬上的,所往之處,乃是漢王夏侯騅的別業。漢王是皇帝的弟弟,亦是他較為包容的一個弟弟,年紀不大,比太子略長上兩歲。皇帝與哀太子針鋒相對時,他才剛學會走路,皇帝登基後幾位兄長造反,他才十歲出頭,到如今,皇帝坐穩了皇位,誰都無法動搖,一直以來因年幼而什麽逆事都不曾參與的漢王,便成了皇帝心中好弟弟的典範,待他甚為優容。而漢王,也記得幾位兄長的前車之鑒,十分知趣的“不喜政務”,隻愛山水,加之長於文才,倒有幾篇詩文傳世,頗負盛名。
這回夏侯沛與崔玄往漢王別業,是為漢王三子滿月。單單一王子滿月,還不足以勞動夏侯沛親往,是“季秋之月,鞠有黃華”,漢王見菊花盛放滿園,重陽又在近前,便欲趁三子滿月,邀諸王貴胄往他那裏一聚。
夏侯沛想想自己近日少在人前出現,太過沉寂了,便答應了來。
二人騎在馬上,不疾不徐,夏侯沛著青衣寬袍,發以玉冠簪起,小臉白皙,雙眸漆黑水澤,像個溫文爾雅的小郎君。
崔玄與她並駕齊驅,慢慢地揀些要緊的與她:“前兩日說達旦與突利已燃戰火,那使節便將‘公主’拋下,要聖人引兵相助。”說到那沒影的公主,崔玄便笑得十分得意,
在對突厥一事上,所有人的立場都是一致的。朝中諸公平日裏怎麽爭,都是自家事,一旦對外,必是不約而同的放下成見,團結一致。
聽到這個,夏侯沛便有些疑惑起來,起初,她是以為朝廷有意引著突厥內戰,讓他們內部消耗兵力,便無暇對外用兵了,然眼下一看,仿佛不止於此。
“聖人似乎並不想出兵。”使節相求,皇帝以此異邦內政,不好幹涉為由,並未出兵,可若說他真不想出兵,又不太像,據夏侯沛暗中觀察,朝廷近日的兵事調動,有些異常。
這麽一說,崔玄的麵上便帶了些驕傲,捋須道:“殿下且看著,這回突厥必自掘墳墓,我大夏泱泱大國,滅一族,有傷天和,要他安分下來,卻是有辦法的。”
夏侯沛看了,好生親切,不論哪個時代,愛國愛家,都是人心中油然而生的情感。崔氏在軍中有人,崔驪已升到中護軍了,掌著一半的禁衛軍,消息自是靈通的。這回保密甚嚴,究竟如何,崔玄也看不分明,但從種種跡象可知,費了那麽大的功夫,定要突厥吃個大虧。
崔玄一念及此,便極順心,國力強盛,震懾四海,盛世之兆也!
二人一直是以不快的速度小跑著的,身後跟著一大批仆役,默默無聞的在後護衛。等出了城門,無人馬擁堵了,便開始策馬飛奔。
漢王乃風雅之人,嫌城中府邸匠氣太重,不配菊之清雅,且逢重陽,必得登個高,望個遠方應景,便將宴設在東山上。
如此,路途便遠了起來,一來一回,一日必是不夠,漢王還特意去向皇帝請示了,要了三日假。其他人也如此。
鑒於眼下正是關鍵時刻,朝中掌權諸公是不來的,但都遣了子侄前往。
魏氏遣來的是魏善。
魏善近日頗憂愁,王業死了,他伯父似乎也沉寂下來,可他總擔心再有什麽事發生,日日都在盼他阿爹快快回來。今日來此,倒正好讓他散心。
在漢王別業門前遇上夏侯沛與崔玄,魏善便有些心虛——不知崔氏查出什麽沒有。
夏侯沛與崔玄倒是什麽都不知道的模樣,見了魏善,亦微笑以對,魏善知道崔玄不簡單,便不曾想過從他神情中看出什麽,想著廣陵王年幼,心中應是不大藏得住事的,便欲從她身上找一找端倪,可惜,夏侯沛的演技是久經沙場,見魏善施禮,與往常別無二致地道:“巧的很,魏郎與我同行吧。”
一路進去,不曾刻意冷落他,亦不曾變得不懷好意的冷嘲熱諷,與往日一般,平和得很。
弄得魏善都有些疑神疑鬼起來,究竟廣陵王一係知不知道王業是魏師指使的,或是不知?又或崔氏已知曉,隻是不曾告訴廣陵王?崔氏若知,勢必要上稟皇後與廣陵王,請他們多加防範。可要說崔氏仍不知,這更是不大可能。事情發生時,無暇他顧,是會蒙在鼓裏的,但過去之後,騰出手去查,必能發覺異常。
魏善曾聽其父評價崔氏,低調而務實,精明而機變。這樣的家族,不可能連敵我都分不清的。
夏侯沛還在那裏說:“漢王叔乃雅人,擅詩賦,擅工筆,今日必有新篇,也可見魏郎佳作了。”
魏善心中迷惑著,並不妨礙他應答:“何敢稱佳,郡王之風采,文若其人。”
夏侯沛便是一笑,這一笑並非聽見誇獎後的自鳴得意,也不是一般皇子常有的虛懷若穀,而是一種,你誇或不誇,她皆心如磐石,知自己所長,知自己所短。魏善猛然間便悟了,不是崔氏仍不知,亦不是崔氏知曉了不曾告訴皇後與郡王,而是,心知肚明而不將心事表露麵上。
魏善本知夏侯沛心計深沉,這回再見她心性之堅忍,更不敢小覷。
三人走入別業,便有人來迎,不多時,主人家漢王也迎了出來,夏侯沛笑拜:“王叔大安。”
漢王是一俊逸非常的青年,身上別有一股灑脫之氣,估摸著與夏侯康會極投緣。見了他們三個,也是喜歡的模樣,先與夏侯沛相互見過,又問了崔玄,最後方是魏善。
城外園池,取景自然,與城中果大不相同。
現已過午,一行人,隻臨池散座,飲酒作樂而已。一入園池,便見濟濟俊才,魏善便尋機躲了開去。崔玄待無人,道:“心性外泄,你與這魏善倒是相熟。”要不是她故意,還真不能讓魏善看出來。
夏侯沛在一處坐榻上坐下,望池中秋意盎然,道:“攝一攝他,省得魏氏再來煩人。”
池旁栽了一行秋菊,色彩各異,或白之素潔,或黃而雅淡,沉穩而雄渾,如驚龍,如浮雲,情態多樣。
崔玄倒不覺得夏侯沛太過張揚,也是魏氏太欺負人了,震懾一下,讓他能止步,不要再出這些零零碎碎的昏招,倒是不錯。至於會不會有大陰謀,大陰謀也不是說來就來的。韜光養晦,並不是一直縮著什麽都不說什麽都不做,那不是韜光養晦,那是妄想天上掉餡餅。
說著這些事,真是無趣,崔玄一轉眼,便看到魏善在不遠處與人交談,目光卻不時地瞟向這邊,崔玄頓時笑,老不正經地與夏侯沛曖昧道:“魏郎莫不是為你折服了?沒有小娘子心儀,來個小郎君也是不錯的。”
夏侯沛麵無表情道:“阿舅再說混話,我便告訴阿娘去。”
崔玄嘖嘖了兩聲,又搖了搖頭:“聽聞總愛念叨阿娘的孩子會讓媳婦壓著的。這可不好,郡王得改改。”
夏侯沛聽得滿是無奈,也不敢再說告訴阿娘的話來威脅他了,隻道:“阿舅休要再渾話了,除了阿娘,還有哪個女子壓得到我?”
怎麽說她也是一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