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烈從來沒有擔心過觀眾會看不懂,也沒有擔心過他們不能理解,因為肢體、表情和眼神是人類共通的語言。
不過這片掌聲,還是讓蘇烈非常欣慰,拍電影不就是讓觀眾喜歡的麽?
萊昂納多衝蘇烈鼓了鼓掌,道:“雖然沒有看到你說的光,但這片子很有趣,我很喜歡!”
“謝謝!”
萊昂納多回頭看了一眼還在熱烈鼓掌的記者們,壓低聲音道:“我得走了,希望你能拍出更好得作品,我等著看你的光!”
“你一定會看到的!”蘇烈信心十足地道。
萊昂納多沒有再說話,緊了一下衣服,趕緊向放映廳門口走去。他這一走,放映中的記者們頓時騷動起來,匯成一股人流,跟著他往外麵湧。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記者都走了,一些聰明的記者留了下來,在萊昂納多那裏肯定是問不出什麽,從蘇烈這個菜鳥的口中反而可能問出點東西來,他們很期待。
電影節的影片放映完後,都會安排一個發布會,熱門的影片到場的記者自然是人山人海,而像蘇烈他們這樣的短片曆來是小貓一兩隻,甚至可能一個記者都沒有,直接取消發布會。
因為萊昂納多的關係,等著采訪蘇烈的記者有五六十人,都超過一些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了。
電影節的新聞發布相當簡單,一張大幅電影海報,一排桌子,一群熱情的記者,等蘇烈入座後發布會就開始了。
新聞發布官對蘇烈作了簡單的介紹,並問了幾個關於電影創作的問題後,按道理就該進入媒體發問的環節了。
不過蘇烈卻搶先道:“我知道很多人都想問萊昂納多的事,不過我跟他不熟,就是前兩天看畫展的時候見過一麵,所以有什麽問題你們去問他,別問我。下麵我不回答任何與他有關的問題,謝謝!”
對那些追尋萊昂納多新聞而來的記者,蘇烈拒絕回答萊昂納多的問題,那他們也沒什麽好留下的,紛紛起身離開。
記者們瞬間人就少了一半。
一個長得跟曹查理似的,猥瑣氣十足的男子站了起來:“蘇烈,我是《京城娛樂報》的記者,據說你高考隻有200多分,可你卻進了大學,對此你有何評價?”
“等一下,你是《京城娛樂報》的記者?”蘇烈摸出一個筆記本翻了翻,臉頓時沉了下來道,“鑒於你們對我家人的汙蔑,我拒絕回到你們報社的任何問題!”
那記者大聲嚷道:“你不能拒絕,我抗議!”
抗議你妹!蘇烈理都不理他,隨手點了一個。
一個高高瘦瘦,戴著金絲眼鏡的男子站了起來:“蘇烈,我是新1浪娛樂的記者鍾大俊。你的短片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了,那麽接下來是否準備拍長片?”
蘇烈拿起黑名單看了一下,沒有他們的名字,就跟鍾大俊開起了玩笑:“如果你們願意投資,我可以試試。對我來說最難的是資金問題,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我當然願意拍長片。”
一個白人記者站了起來:“請問蘇烈先生,請問你為什麽要拍這樣一個故事呢?”
“我聽朋友說過他高中的時候跟一個女生遞字條的事,本來兩人關係很好,但有一次寫錯了一句話,那女孩就再也不理他了。我覺得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就想出了這個故事,主要是想表達人與人之間隔閡。”
“電影最後打破這個隔閡嗎?”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拉得很開,男女主角站在中間,四周人來人往,這就說明他們之間的隔閡消除了,但他們與整個世界的隔閡卻無法消除。[]”
“這部電影是在講隔閡的,講孤獨,可你卻用了溫暖的橘色,為什麽要這麽做?”
“不知道你注意到電影的音樂沒有,當男主角找不到女主角的時候,人情緒是非常低落的,不過音樂用的卻是非常激昂的音樂,這種聲畫對立反而能夠強化人物內心的失落與無助,采用暖色調也是如此。此外,在鏡頭上我們大量的采用長焦鏡頭,開了大光圈,這樣能夠增強電影的唯美感,而這種唯美感,與現實的孤獨也是一種反差!”
“電影采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這樣情緒非常強烈,不夠冷靜旁觀,無法讓人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背後東西,你怎麽認為?”
其實歐洲的藝術電影與好萊塢商業電影最大的區別在於,好萊塢電影特別講究臨場感,也就是代入感,而歐洲的很多藝術電影則反對這麽做,他們喜歡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審視一件事。比如戈達爾的電影有時候演著演著,裏麵的男主角對女主角說,親愛的,我們起來給觀眾們鞠個躬吧!然後男女主角就真的站起來鞠躬。戈達爾這麽做的目的就是提醒觀眾,這是電影,不是真的。不過對觀眾來說這太蛋疼了,還讓不讓人好好看電影了?
蘇烈笑著道:“我並不希望大家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而是希望大家進入這個故事,去體會男主角的那種內心的狀態,去體會他內心情感的變化,我相信大家隻有真實的感受到了人物的內心才能更好的思考這背後的東西。當然我用主觀鏡頭還有一個目的,增強故事的懸念,讓觀眾帶著迷惑觀看下去,不至於失去觀影興趣,因為主觀鏡頭運用越多,觀眾越是滲入到劇中人的感官世界,越有被蒙蔽的感覺,也就越有掙脫蔽障、挖掘謎底的欲望。我堅信一點,電影一定要好看,要讓觀眾愛看,這樣才能把自己要表達的東西傳遞給觀眾。要是觀眾都不願意看,哪怕你的電影裏傳遞的是真理,那也沒有意義。”
第二天各大媒體報道的重點自然是在萊昂納多的身上,他像風一樣來到威尼斯,又像風一樣離開了,這事確實太奇怪,肯定得好好地報道一番。
媒體對此有各種猜測,有猜測他是來剪湯姆漢克斯的,因為他跟湯姆漢克斯關係不錯,而湯姆漢克斯的《毀滅之路》正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有猜測他是來見薩姆-門德斯,準備合作一部新片;有猜測他是來暗會情1人的。
至於他為什麽會看蘇烈的信號,很多媒體都認為,是因為記者太多,他隨便找了家電影院躲了進去,恰好走進了《信號》的放映廳。
不管怎麽樣,因為萊昂納多的出現,《信號》的曝光率大增,眾多到場的媒體也都對《信號》給出了好評。
意大利《新聞報》的女記者煽情地寫道:這個年代,這個電子產業充斥著城市河流的年代。誰還能回歸到最初,寫一首短詩,畫一幅畫,給心中所愛。
人生海海,遇見自己的真命天神的幾率可謂微乎其微,那麽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麽在這網絡、電話交錯橫行的世界流連忘返?
他和她,幾張a4紙,兩隻馬克筆,卻譜寫出一段大隱隱於市的愛情。愛情,這個每天都會放映在摩登都市劇院的壓軸大戲,在這裏回歸到最初的無聲無息。
兩個公司職員,忙忙碌碌,兩顆心交匯於玻璃大廈之間,穿透這個世間最堅硬的人類文明,融匯在一起。是一條暖流,一條緩緩流動的暖流。那完美的音樂,可愛的男女,都構成了《信號》最打動人心的元素。
電影看到最後,我淚如雨下。
《綜藝》則深刻的剖析了《信號》的主題:我是跟隨著萊昂納多的腳步走進影院的,隻是當我看完影片,卻我被影片深深地打動了。
這部電影叫《信號》,隻是一部十二分鍾的短片,男主角黃是奔波在兩點一線上的上班族,他的生活窮極無聊,與周遭又分外隔膜。直到有一天,他憑窗望見對麵寫字樓內的一個女孩董,枯燥的生活才開始出現轉機。他凝望著她,而她也報以友善。兩人將言語寫在紙上進行無聲的交流,玩笑與寒暄中愛意油然而生,最終兩人相約見麵。
愛情是電影的外衣,就如同電影的名字《信號》,這其實是一部講訴人與人交流的電影。
電影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沒有對白,男女主角的交流通過紙來完成。
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會這樣?
這是一個信息爆發的時代,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越來越多,電話,手機,網絡,可是人與人之間,麵對麵的交流卻越來越少,人與人越來越冷漠,人與人之間好像鑄起了一堵牆,根本無法交流。
其實不隻是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不都是這樣嗎?
這牆是現實中鋼筋水泥的牆,也是我們親手築起的隔閡心靈的牆,這堵牆很強大,也很脆弱,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勇敢的走出這一步,跟別人進行交流。
還好兩個年輕人,走出了這一步,也走到了一起,這讓我們對未來有充滿了希望。
所以,當你看完這部電影,請向身邊的人,哪怕是陌生人說一聲‘嗨’吧!這就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
(感謝看的是精彩!998,獨孤求百者求收藏,求推薦!)
不過這片掌聲,還是讓蘇烈非常欣慰,拍電影不就是讓觀眾喜歡的麽?
萊昂納多衝蘇烈鼓了鼓掌,道:“雖然沒有看到你說的光,但這片子很有趣,我很喜歡!”
“謝謝!”
萊昂納多回頭看了一眼還在熱烈鼓掌的記者們,壓低聲音道:“我得走了,希望你能拍出更好得作品,我等著看你的光!”
“你一定會看到的!”蘇烈信心十足地道。
萊昂納多沒有再說話,緊了一下衣服,趕緊向放映廳門口走去。他這一走,放映中的記者們頓時騷動起來,匯成一股人流,跟著他往外麵湧。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記者都走了,一些聰明的記者留了下來,在萊昂納多那裏肯定是問不出什麽,從蘇烈這個菜鳥的口中反而可能問出點東西來,他們很期待。
電影節的影片放映完後,都會安排一個發布會,熱門的影片到場的記者自然是人山人海,而像蘇烈他們這樣的短片曆來是小貓一兩隻,甚至可能一個記者都沒有,直接取消發布會。
因為萊昂納多的關係,等著采訪蘇烈的記者有五六十人,都超過一些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了。
電影節的新聞發布相當簡單,一張大幅電影海報,一排桌子,一群熱情的記者,等蘇烈入座後發布會就開始了。
新聞發布官對蘇烈作了簡單的介紹,並問了幾個關於電影創作的問題後,按道理就該進入媒體發問的環節了。
不過蘇烈卻搶先道:“我知道很多人都想問萊昂納多的事,不過我跟他不熟,就是前兩天看畫展的時候見過一麵,所以有什麽問題你們去問他,別問我。下麵我不回答任何與他有關的問題,謝謝!”
對那些追尋萊昂納多新聞而來的記者,蘇烈拒絕回答萊昂納多的問題,那他們也沒什麽好留下的,紛紛起身離開。
記者們瞬間人就少了一半。
一個長得跟曹查理似的,猥瑣氣十足的男子站了起來:“蘇烈,我是《京城娛樂報》的記者,據說你高考隻有200多分,可你卻進了大學,對此你有何評價?”
“等一下,你是《京城娛樂報》的記者?”蘇烈摸出一個筆記本翻了翻,臉頓時沉了下來道,“鑒於你們對我家人的汙蔑,我拒絕回到你們報社的任何問題!”
那記者大聲嚷道:“你不能拒絕,我抗議!”
抗議你妹!蘇烈理都不理他,隨手點了一個。
一個高高瘦瘦,戴著金絲眼鏡的男子站了起來:“蘇烈,我是新1浪娛樂的記者鍾大俊。你的短片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了,那麽接下來是否準備拍長片?”
蘇烈拿起黑名單看了一下,沒有他們的名字,就跟鍾大俊開起了玩笑:“如果你們願意投資,我可以試試。對我來說最難的是資金問題,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我當然願意拍長片。”
一個白人記者站了起來:“請問蘇烈先生,請問你為什麽要拍這樣一個故事呢?”
“我聽朋友說過他高中的時候跟一個女生遞字條的事,本來兩人關係很好,但有一次寫錯了一句話,那女孩就再也不理他了。我覺得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就想出了這個故事,主要是想表達人與人之間隔閡。”
“電影最後打破這個隔閡嗎?”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拉得很開,男女主角站在中間,四周人來人往,這就說明他們之間的隔閡消除了,但他們與整個世界的隔閡卻無法消除。[]”
“這部電影是在講隔閡的,講孤獨,可你卻用了溫暖的橘色,為什麽要這麽做?”
“不知道你注意到電影的音樂沒有,當男主角找不到女主角的時候,人情緒是非常低落的,不過音樂用的卻是非常激昂的音樂,這種聲畫對立反而能夠強化人物內心的失落與無助,采用暖色調也是如此。此外,在鏡頭上我們大量的采用長焦鏡頭,開了大光圈,這樣能夠增強電影的唯美感,而這種唯美感,與現實的孤獨也是一種反差!”
“電影采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這樣情緒非常強烈,不夠冷靜旁觀,無法讓人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背後東西,你怎麽認為?”
其實歐洲的藝術電影與好萊塢商業電影最大的區別在於,好萊塢電影特別講究臨場感,也就是代入感,而歐洲的很多藝術電影則反對這麽做,他們喜歡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審視一件事。比如戈達爾的電影有時候演著演著,裏麵的男主角對女主角說,親愛的,我們起來給觀眾們鞠個躬吧!然後男女主角就真的站起來鞠躬。戈達爾這麽做的目的就是提醒觀眾,這是電影,不是真的。不過對觀眾來說這太蛋疼了,還讓不讓人好好看電影了?
蘇烈笑著道:“我並不希望大家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而是希望大家進入這個故事,去體會男主角的那種內心的狀態,去體會他內心情感的變化,我相信大家隻有真實的感受到了人物的內心才能更好的思考這背後的東西。當然我用主觀鏡頭還有一個目的,增強故事的懸念,讓觀眾帶著迷惑觀看下去,不至於失去觀影興趣,因為主觀鏡頭運用越多,觀眾越是滲入到劇中人的感官世界,越有被蒙蔽的感覺,也就越有掙脫蔽障、挖掘謎底的欲望。我堅信一點,電影一定要好看,要讓觀眾愛看,這樣才能把自己要表達的東西傳遞給觀眾。要是觀眾都不願意看,哪怕你的電影裏傳遞的是真理,那也沒有意義。”
第二天各大媒體報道的重點自然是在萊昂納多的身上,他像風一樣來到威尼斯,又像風一樣離開了,這事確實太奇怪,肯定得好好地報道一番。
媒體對此有各種猜測,有猜測他是來剪湯姆漢克斯的,因為他跟湯姆漢克斯關係不錯,而湯姆漢克斯的《毀滅之路》正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有猜測他是來見薩姆-門德斯,準備合作一部新片;有猜測他是來暗會情1人的。
至於他為什麽會看蘇烈的信號,很多媒體都認為,是因為記者太多,他隨便找了家電影院躲了進去,恰好走進了《信號》的放映廳。
不管怎麽樣,因為萊昂納多的出現,《信號》的曝光率大增,眾多到場的媒體也都對《信號》給出了好評。
意大利《新聞報》的女記者煽情地寫道:這個年代,這個電子產業充斥著城市河流的年代。誰還能回歸到最初,寫一首短詩,畫一幅畫,給心中所愛。
人生海海,遇見自己的真命天神的幾率可謂微乎其微,那麽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麽在這網絡、電話交錯橫行的世界流連忘返?
他和她,幾張a4紙,兩隻馬克筆,卻譜寫出一段大隱隱於市的愛情。愛情,這個每天都會放映在摩登都市劇院的壓軸大戲,在這裏回歸到最初的無聲無息。
兩個公司職員,忙忙碌碌,兩顆心交匯於玻璃大廈之間,穿透這個世間最堅硬的人類文明,融匯在一起。是一條暖流,一條緩緩流動的暖流。那完美的音樂,可愛的男女,都構成了《信號》最打動人心的元素。
電影看到最後,我淚如雨下。
《綜藝》則深刻的剖析了《信號》的主題:我是跟隨著萊昂納多的腳步走進影院的,隻是當我看完影片,卻我被影片深深地打動了。
這部電影叫《信號》,隻是一部十二分鍾的短片,男主角黃是奔波在兩點一線上的上班族,他的生活窮極無聊,與周遭又分外隔膜。直到有一天,他憑窗望見對麵寫字樓內的一個女孩董,枯燥的生活才開始出現轉機。他凝望著她,而她也報以友善。兩人將言語寫在紙上進行無聲的交流,玩笑與寒暄中愛意油然而生,最終兩人相約見麵。
愛情是電影的外衣,就如同電影的名字《信號》,這其實是一部講訴人與人交流的電影。
電影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沒有對白,男女主角的交流通過紙來完成。
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會這樣?
這是一個信息爆發的時代,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越來越多,電話,手機,網絡,可是人與人之間,麵對麵的交流卻越來越少,人與人越來越冷漠,人與人之間好像鑄起了一堵牆,根本無法交流。
其實不隻是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不都是這樣嗎?
這牆是現實中鋼筋水泥的牆,也是我們親手築起的隔閡心靈的牆,這堵牆很強大,也很脆弱,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勇敢的走出這一步,跟別人進行交流。
還好兩個年輕人,走出了這一步,也走到了一起,這讓我們對未來有充滿了希望。
所以,當你看完這部電影,請向身邊的人,哪怕是陌生人說一聲‘嗨’吧!這就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
(感謝看的是精彩!998,獨孤求百者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