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人家給所有員工漲了工資,達到和外麵飯店統一水平。


    但已經打離職的員工都在外麵找好了工作,決意不在這幹,開完工資就直接走人了,連三月份的半個月工資都沒要。


    走的時候說:“早幹啥去了?這飯店活該沒人。”


    好在工資漲上去了,很快招到人手,沒出現大麵積用人荒。但也敲響了警鍾,用人這一塊將成為飯店的重中之重。


    人是招來了,怎樣留住,怎樣讓新入職的員工很快融入到團隊之中,對飯店產生認可,進而成為老員工是個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一個新員工的成本是老員工的三點二倍,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那些沒有培訓好的員工,時時刻刻在得罪客戶損失利潤。


    什麽是管理?這就是管理。


    飯店經常換人不是啥好事,運營成本的增高會在潛移默化中拖垮一個企業。所以對員工的培養很重要,留住員工更重要。飯店一百名員工,如果八十個是工作一年以上的老員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是其他飯店沒法比的,這樣的飯店將處於盈利之中。


    怎麽樣留住員工?


    首先需要知道員工來飯店工作想要得到什麽。


    無外乎兩點,第一,得到高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待遇;第二,學到一技之長,得到發展。隻要滿足員工的這兩點需求,人幾乎就留下了。


    當員工的勞動和薪酬不匹配,又沒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必然選擇離職。而很多老板隻是停留在我給錢你幹活的思維意識裏,對適當的高薪和福利待遇不重視,這是造成員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員工在這裏學到了一技之長,成為熟練工種,因為拿不到相匹配的工資,離職到別的飯店工作,白白給人家培養了,得不償失。


    說實話,不會賺錢的老板都這麽幹。


    “阿巧餃子館”的裝修已經接近尾聲。


    孫海成、華清、王紅、涼菜師傅已經到位,廚房設備、使用工具、餐具都回來了,能夠正常使用。四個人的任務是打掃衛生,把工具和餐具歸位,給保鮮盒貼標簽,熟悉環境和設備。


    最主要的任務是演習菜品,做流程定標準。


    老譚雖然不是老板,但是想打造一家特色餃子館。


    他的想法簡單直接,不和省城“福記”“洪記”“臨江軒”“青花閣”這樣老字號餃子館競爭,人家都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店,文化底蘊強,幹不過人家。另辟蹊徑,從小餃子館入手,導入快餐模式,把功夫用在產品質量和速度上,形成一種快餐餃子文化。


    這樣就得在產品上做文章,產品不要多,要精品,出品速度要快。客人點六個菜兩盤餃子,二十分鍾之內上去才行。縮短客人等餐時間,感覺到剛坐下菜就上來了,頭杯酒剛喝完菜上齊了。提高客人的就餐體驗,主要體現一個快字。


    當然,光快不行,還得保證質量,必須是精品,哪管是一盤普通的尖椒幹豆腐呢,也得做到客人說好才行,得說看人家這幹豆腐做的,絕了。


    老譚重新調整了菜品結構。


    熱菜壓縮到十八道,外加兩個燉菜。


    四道菜作為主打,分別是鐵鍋魚頭、小炒黃牛肉、農家炒幹菜、阿巧當家小笨雞。


    鐵鍋魚頭是在關東人家鐵鍋燉魚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選用的是大夥房水庫的胖頭魚魚頭,用砂鍋魚頭的做法進行製作,裏麵加入了湘菜剁椒魚頭的調味料,燉出來的魚頭香味撲鼻,辣味適中,魚肉鮮嫩,湯汁可口,營養豐富。


    這道菜第一次試製就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老馮和李萬山說從來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魚頭,必須上,保證能一炮打響。


    常吃魚頭有好,魚頭富含人體必需的卵磷脂和不飽和的脂肪酸,對降低血脂、健腦益智以及延緩衰老有好處,有助於增強男性性功能。適合氣虛乏力、頭暈無力、未老先衰的人食用。但是切記,吃魚頭的時候別吃西紅柿、毛豆、山楂。


    在預防未老先衰上女人多吃點好,比美容產品管事,食補總比藥補強,它是從裏往外滋補,治根本。


    又經過幾次製作,完善之後交給華清負責,規定每天中午飯口前做出六個,晚上十個,賣完拉倒,想吃提前預定,屬於饑餓營銷。


    小炒黃牛肉也由華清負責,黃牛肉、調料、輔料都從原產地長沙發貨,炒出來原汁原味,是別人家飯店沒法比的。


    農家炒幹菜不用說了,老譚五年前研發的,東方美食特別報道過一次,現在已經成了東北土菜的代表菜。


    阿巧當家小笨雞是新研發的,靈感來源於最近省城賣的火爆的小胡同炒雞,老譚去吃過兩次,感覺味道很好。吃的時候想起甘旗卡當地人養的一種草原紅公雞來,這雞的特點是成長期短,雞冠子大,肉質細嫩,有笨雞口感,熟得快,滋味足。


    如果把這雞用小胡同炒雞的做法做,加上小土豆同時燜,味道一定好。想到做到,給吳主任打電話叫他給弄兩隻過來。


    吳主任二話沒說用長途客車給送過來五隻,並且都是活的。


    第一次試製不太成功,有些油大,口感沒上去。李萬山、老馮、華清他們嚐了說很好,但是老譚感覺不行,沒達到想要的效果。


    華清提了個建議,說小土豆吃油率不高,換成黃麻子土豆效果能好些。於是把小土豆換成黃麻子進行試做,效果確實比之前好,但還是不夠。


    鬱悶之下老譚又去嚐了小胡同炒雞,王紅也跟去了。


    王紅第一次吃小胡同炒雞,吃完之後說:“老譚,我感覺你做的比這個好吃。”


    老譚也承認自己做的比小胡同炒雞好,但是還達不到吃上一口就想吃第二口的程度,隻有達到這種程度才能叫特色,要不然隻是好吃而已。


    他說:“還不行,感覺差點啥。”


    王紅無意的說:“我在家燉雞喜歡加點鮮香菇,樂意吃那個味兒,尤其是把雞湯味都燉進去,吃香菇趕吃肉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譚眼前一亮,心說自己咋沒想到呢。


    回去之後進行第三次試製。


    選一砂鍋,直接上火熗鍋,下入雞塊煸炒,待雞塊收緊後落入料酒、醬油、十三香、少許蠔油、糖色,加入老湯、兩個川椒、洗好的香菇和切好的黃麻子土豆塊,蓋上砂鍋蓋中火燜十分鍾。


    掀開砂鍋蓋,香氣撲鼻。雞肉塊金黃燦燦,香菇黑亮飽滿,土豆塊黃中帶沙,上麵帶著誘人的油花,湯汁僅留鍋底,滋滋作響,誘人食欲。


    看到這個菜的人都有一種感覺——恨不得馬上吃一口才過癮。


    當家菜就這樣誕生了!


    不用別人說,老譚自己都感覺這菜一定火。


    當然,這菜和魚頭一樣,也是限量的。


    涼菜八道,小菜八個。


    八道主涼菜以拌菜為主,隻有一道熏味——豬蹄。沒上太多熏醬菜,貪多嚼不爛,好東西有一個就夠。涼菜主要是配合熱菜和餃子。


    俗話說餃子就酒,越喝越有。餃子雖然是主食,也當半拉兒菜用,人們進飯店吃餃子,大部分情況是兩盤餃子一盤菜,再來個小拌菜就可以了。涼菜不能整的太多,餃子大部分是肉餡的,人們吃餃子就想吃點小菜,所以小菜多點沒毛病,正合適。


    老譚把八個小菜設計成客人自選模式,都提前做好裝盤,放在展檔冰櫃裏,客人喜歡哪個拿哪個,既方便了客人,又提升了上菜速度。


    拌菜精致,小菜可口,豬蹄桌桌有。


    這是老譚對涼菜的要求。


    在這裏我們介紹一下涼菜師傅,姓方,叫方建軍,四十歲。人比較老實,不愛說話,離婚了,有個女在老家上高中,爺爺奶奶照顧。


    手藝中規中矩,在甘旗卡的時候合作的挺好,覺著老譚不錯,這回再次合作。


    餃子館,餃子是重頭戲,必須做出特色。


    老譚把餃子從六種壓縮到五種,分別是肉三鮮,酸菜豬肉,牛肉芹菜,豬肉青椒,蘿卜粉絲素。頭四種是煮餃,後一種是蒸餃。


    餃子大小為二十八克,比傳統餃子多三克。餃子皮十三克,餃子餡十五克,每盤餃子十八個,一個正常人絕對能吃飽。售價在十八到二十五之間,老百姓都能接受。


    王紅通過在甘旗卡半年的鍛煉,已經是合格的麵點老大。老譚把餃子餡的配方早就給了她,她也一直用心的在研究。在某種程度講老譚是她師父,隻不過老譚一直不收徒弟。


    王紅有股韌勁兒,啥事除非不幹,幹就幹明明白白的,並且還得比別人厲害才行。


    這兩天省城有名的餃子館她都挨個的嚐了個遍,尤其是福記和洪記,去了不下三次,回來後開始反複研究試製。


    <a id="wzsy" href="https://www.yawenba.net">yawenba.net</a>


    這一點叫老譚刮目相看,對她說:“姐,我佩服你這個勁兒。”


    王紅笑了,說:“不能給你丟臉呀。”


    “你托生錯了,要是托生個男的就沒我啥事了。”老譚笑道。


    “你就拿我當男的,以後別叫我姐,叫哥。”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王紅的不斷研究改進,餃子確實好吃,不次於福記和洪記,隱約有超越的趨勢。每次嚐餃子大夥都讚不絕口,尤其是豔華,有要拜師的念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狼嘯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狼嘯風並收藏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