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氣,人們對這個詞的解釋褒貶不一。
當說到它的時候,腦袋裏很容易出現不正之風四個字,還有不管你看得慣和看不慣,接受和不接受,最後都隨大溜的種種風氣。
最常見的是“隨禮風”,從老祖宗那傳下來的,誰也改變不了。
禮尚往來。
誰也不可能關起門過死日子,都有仨親倆厚的親朋好友,也都有父母高堂和兒女子孫。誰家老人沒了不可能自己抬到山上去,誰家兒女婚嫁也不可能壓無消動的,都得有點動靜。
有動靜就得隨禮,老輩子留下來的饋程。
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禮越隨越大,越隨越多。過去隻是紅白喜事、上屋架梁、嬰兒滿月、老人過壽隨禮,現在又增加了升學宴、喬遷宴、不管歲數大小的生日宴,康複宴、慶典宴、二婚三婚答謝宴。
等等等等。
有邀請就得隨禮,名目繁多的禮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實在有些招架不住。
不隨?以後見麵尷尬,朋友都沒法處了;隨?禮越來越大,少了拿不出手,多了拿不起,愁眉苦臉還得強作歡顏,明知是死要麵子活受罪,也得咬牙挺著。
說說餐飲界,自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不知何時起刮起了拜師風。
拜師無可厚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名師指路。
過去皇上還拜師呢,何況廚子乎?
誰都想尋個好師父,帶著自己學手藝,然後出去炒菜當廚師,好多掙錢養家糊口。
師拜了,就得尊師重教,師父有個大事小情的徒弟都得到位,尤其是過生日,必須的。不但師父過生日得去,師娘過生日也得去,幾乎成了風氣。
去是去,能空著手嗎?尤其現在的禮這麽大,條件不好的真拿不起。
一位烹壇名宿過生日,徒弟過百,全部到位。拿的最少的是現金兩千,最多的不是禮金,而是一座金佛,令人咂舌。
當然,能拿金佛也一定混的很好。可是龍生九子,子子不同,百十個徒弟不可能各個混得好,那些混得不好死撐著拿兩千的幾乎是當月全家的生活費,不禁可憐。
給師父過生日本來是件好事,師兄弟聚在一起,既團圓了還熱鬧,其樂融融有啥不好,偏偏被這個“禮”整的鬧心吧啦,不得不世俗。
這其中自然是攀比心理作祟。
當師父的攀比。不想被別人比下去,自己的生日越隆重越好,收到的禮越多越好,越貴重越有炫耀的資本。
當徒弟的攀比。不想被師兄弟們瞧不起,為個麵子,沒錢借錢也送------
對一些人來說,師父過生日成了負擔。
說實在的,誰都得過日子,錢不是大風刮來的,難掙呀。
舉個實例,老譚兄弟老四,也就是楊誌軍的表哥,其師父是省城廚師界名宿,赫赫有名。老四曾對老譚說,看著每個月掙的挺多,有時都不夠走人情的,尤其師父師娘過生日,小一個月工資就沒了。要是再趕上哪個師兄弟喬遷、給孩子過生日、突如其來的二婚答謝,都得動用老本。
好習俗、好風氣一旦過分誇大,把攀比、炫耀摻雜進去,就是陋習。
厭惡陋習,卻改變不了,並且把自己也變成陋習的一份子——不這麽做,隨出去的禮怎麽收回來?
老譚住院的前幾天很安靜,除了張宇、周曉梅、古毅每天過來之外,燕子有時也過來,還有豔華在的時候每天都來。店裏其他人沒來,都知道他需要靜養,也就沒打擾。
等拆線之後,來看他的人就有了。
先是楊誌軍和木蘭,接著是海東店店長劉麗和廚師長劉師傅,隨後是孟夢、王豔麗、佟欣、李豔景,各檔口老大和前台的領班部長,還有一些老員工。
這些人來的時候無一例外都不空手,並且走的時候都給留了錢,從五百到兩千不等。
不但他們,省城也如此,張麗、忠清、華清、李爽、圖雅、王紅、小龍------都打電話表示慰問,並用微信轉了錢。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老譚叫雅茹幫著算了一下,這些錢加在一起已經超出了住院醫療費,並且還有剩餘。其中有五個每個月隻掙兩千多塊錢的洗碗工和保潔也給了錢。
老譚欣慰的同時心裏也很難受,說實話,看著這些錢比捅他一刀還疼。
“都是禮尚往來,以後他們有事你再隨回去不就得了。”雅茹安慰他說。
“話是這麽說------有的錢拿了心中有愧------”老譚艱難的咽了口唾沫,接著說:“赤山店的老趙,兒子念大學,丈母娘老丈人天天吃藥打針,兩口子一個月才五千塊錢,給拿了五百------
說白了就是想在咱家長幹,別辭退他們------腿還瘸,人畏呀——”
雅茹沒說話。
“這錢咋拿?”他問自己。
“人家給你轉過來了,你不收該多想了。”雅茹說。
老譚沒說話,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他不是聖人,思想境界沒上升到那個高度,隻是單純的覺著不該收這些錢。同時心裏清楚,如果不是自己當總經理,不會有人拿錢。這其中不乏一些本來沒打算拿的,看別人拿了,不好意思不拿,迫不得已而已。
拿人家手短,這是有數的。
無形中欠下這多人情,老譚有了沉重和不自在。
沉默過後,老譚對雅茹說:“你把來的人給的錢記一下,誌軍、木蘭、孟夢這些人的留下,把其他的都還回去,順便替我謝謝他們。”
“咋還?把錢給人家?人家該省思你嫌乎少了,沒瞧到眼兒上。”雅茹說。
“誰掙錢也不容易,全還回去,沒人多想,也不是挑著撿著還。”老譚說。
“我估計夠嗆。”雅茹不肯定的說。
“你還錢的時候這麽說,說心意老譚領了,謝謝大家。都不容易,要想給也行,等啥時候老譚兒子考上大學的,多給點兒。”老譚說。
雅茹噗嗤一聲笑了,“你這一杆子支的挺遠,還兒子上大學的,咋不說等他結婚呢。”
老譚也笑了,說:“就這地兒,你辛苦一下,和大夥兒說明白兒的,不是嫌乎錢少,是誰的也不收。心意領了,把工作幹好比啥都強。”
見老譚執意如此,雅茹雖然嘴上沒說,但心裏被老譚感動了。這感動來自對老譚的了解——隻有他才能做出這事,並且很自然。
我們的雅茹懷著激動的欣慰和一種說不出的自豪,還有一點榮光的心情給大夥兒還錢去了。
省城人的錢好辦,不收就行了。
老譚住院的這段時間,整體工作由周曉梅負責,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集寧店的裝修全部完事,正在進行開業前的準備工作。
店長佟欣和助理店長李豔景已經進入角色,完成對服務員的集中培訓後,開始進入實操階段。
雖然沒正式開業,但每天都有接待,一是練兵,二是試菜。
今天一共兩桌,一桌是合夥人黃麗娟的客人,一桌是上次幫忙辦事的副區長。兩桌客人吃的很高興,對菜品和服務都很滿意。
“小佟,以後你家就是我的點兒了,別人家不去。”滿麵紅光的副區長拉著佟欣的手,帶著興奮的光彩說。
“太感謝領導了。”佟欣微笑著。
“餃子好,菜好,環境優雅,服務熱情,價格合理,還不掉份兒,不上你家上誰家。”副區長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佟欣一隻手掏出黑金卡,巧妙的把副區長拉住的另一隻手抽回來,然後微笑著雙手遞上,說:“謝謝領導誇獎,這是我家的貴賓卡,您是一號,以後隻要您來一律免單。”
副區長豪爽的說:“放心,少來不了,不用免單,全額消費。”
送走副區長,佟欣的表哥周玉軍來了,他這回沒帶王總,是專程來看表妹一家的。
當看到身穿職業裝,光彩耀人的佟欣時,周玉軍有些不敢認了——沒想到表妹如此美麗,並且氣質非凡。
略微的震驚過去之後,周玉軍問:“咋樣?還適應吧?”
佟欣回道:“適應,挺好的。”
“住的地方咋樣?”周玉軍問。
“挺好,我和老王是夫妻間,兒子住男寢。”
“方便嗎?不行我給你們租個房子,這地方便宜,花不了多少錢。”周玉軍說。
“不用,住的挺好,犯不上花錢。”
佟欣衝表哥燦爛一笑,迷人的笑容叫周玉軍的心有些騷動,還有些癢。
當說到它的時候,腦袋裏很容易出現不正之風四個字,還有不管你看得慣和看不慣,接受和不接受,最後都隨大溜的種種風氣。
最常見的是“隨禮風”,從老祖宗那傳下來的,誰也改變不了。
禮尚往來。
誰也不可能關起門過死日子,都有仨親倆厚的親朋好友,也都有父母高堂和兒女子孫。誰家老人沒了不可能自己抬到山上去,誰家兒女婚嫁也不可能壓無消動的,都得有點動靜。
有動靜就得隨禮,老輩子留下來的饋程。
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禮越隨越大,越隨越多。過去隻是紅白喜事、上屋架梁、嬰兒滿月、老人過壽隨禮,現在又增加了升學宴、喬遷宴、不管歲數大小的生日宴,康複宴、慶典宴、二婚三婚答謝宴。
等等等等。
有邀請就得隨禮,名目繁多的禮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實在有些招架不住。
不隨?以後見麵尷尬,朋友都沒法處了;隨?禮越來越大,少了拿不出手,多了拿不起,愁眉苦臉還得強作歡顏,明知是死要麵子活受罪,也得咬牙挺著。
說說餐飲界,自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不知何時起刮起了拜師風。
拜師無可厚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名師指路。
過去皇上還拜師呢,何況廚子乎?
誰都想尋個好師父,帶著自己學手藝,然後出去炒菜當廚師,好多掙錢養家糊口。
師拜了,就得尊師重教,師父有個大事小情的徒弟都得到位,尤其是過生日,必須的。不但師父過生日得去,師娘過生日也得去,幾乎成了風氣。
去是去,能空著手嗎?尤其現在的禮這麽大,條件不好的真拿不起。
一位烹壇名宿過生日,徒弟過百,全部到位。拿的最少的是現金兩千,最多的不是禮金,而是一座金佛,令人咂舌。
當然,能拿金佛也一定混的很好。可是龍生九子,子子不同,百十個徒弟不可能各個混得好,那些混得不好死撐著拿兩千的幾乎是當月全家的生活費,不禁可憐。
給師父過生日本來是件好事,師兄弟聚在一起,既團圓了還熱鬧,其樂融融有啥不好,偏偏被這個“禮”整的鬧心吧啦,不得不世俗。
這其中自然是攀比心理作祟。
當師父的攀比。不想被別人比下去,自己的生日越隆重越好,收到的禮越多越好,越貴重越有炫耀的資本。
當徒弟的攀比。不想被師兄弟們瞧不起,為個麵子,沒錢借錢也送------
對一些人來說,師父過生日成了負擔。
說實在的,誰都得過日子,錢不是大風刮來的,難掙呀。
舉個實例,老譚兄弟老四,也就是楊誌軍的表哥,其師父是省城廚師界名宿,赫赫有名。老四曾對老譚說,看著每個月掙的挺多,有時都不夠走人情的,尤其師父師娘過生日,小一個月工資就沒了。要是再趕上哪個師兄弟喬遷、給孩子過生日、突如其來的二婚答謝,都得動用老本。
好習俗、好風氣一旦過分誇大,把攀比、炫耀摻雜進去,就是陋習。
厭惡陋習,卻改變不了,並且把自己也變成陋習的一份子——不這麽做,隨出去的禮怎麽收回來?
老譚住院的前幾天很安靜,除了張宇、周曉梅、古毅每天過來之外,燕子有時也過來,還有豔華在的時候每天都來。店裏其他人沒來,都知道他需要靜養,也就沒打擾。
等拆線之後,來看他的人就有了。
先是楊誌軍和木蘭,接著是海東店店長劉麗和廚師長劉師傅,隨後是孟夢、王豔麗、佟欣、李豔景,各檔口老大和前台的領班部長,還有一些老員工。
這些人來的時候無一例外都不空手,並且走的時候都給留了錢,從五百到兩千不等。
不但他們,省城也如此,張麗、忠清、華清、李爽、圖雅、王紅、小龍------都打電話表示慰問,並用微信轉了錢。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老譚叫雅茹幫著算了一下,這些錢加在一起已經超出了住院醫療費,並且還有剩餘。其中有五個每個月隻掙兩千多塊錢的洗碗工和保潔也給了錢。
老譚欣慰的同時心裏也很難受,說實話,看著這些錢比捅他一刀還疼。
“都是禮尚往來,以後他們有事你再隨回去不就得了。”雅茹安慰他說。
“話是這麽說------有的錢拿了心中有愧------”老譚艱難的咽了口唾沫,接著說:“赤山店的老趙,兒子念大學,丈母娘老丈人天天吃藥打針,兩口子一個月才五千塊錢,給拿了五百------
說白了就是想在咱家長幹,別辭退他們------腿還瘸,人畏呀——”
雅茹沒說話。
“這錢咋拿?”他問自己。
“人家給你轉過來了,你不收該多想了。”雅茹說。
老譚沒說話,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他不是聖人,思想境界沒上升到那個高度,隻是單純的覺著不該收這些錢。同時心裏清楚,如果不是自己當總經理,不會有人拿錢。這其中不乏一些本來沒打算拿的,看別人拿了,不好意思不拿,迫不得已而已。
拿人家手短,這是有數的。
無形中欠下這多人情,老譚有了沉重和不自在。
沉默過後,老譚對雅茹說:“你把來的人給的錢記一下,誌軍、木蘭、孟夢這些人的留下,把其他的都還回去,順便替我謝謝他們。”
“咋還?把錢給人家?人家該省思你嫌乎少了,沒瞧到眼兒上。”雅茹說。
“誰掙錢也不容易,全還回去,沒人多想,也不是挑著撿著還。”老譚說。
“我估計夠嗆。”雅茹不肯定的說。
“你還錢的時候這麽說,說心意老譚領了,謝謝大家。都不容易,要想給也行,等啥時候老譚兒子考上大學的,多給點兒。”老譚說。
雅茹噗嗤一聲笑了,“你這一杆子支的挺遠,還兒子上大學的,咋不說等他結婚呢。”
老譚也笑了,說:“就這地兒,你辛苦一下,和大夥兒說明白兒的,不是嫌乎錢少,是誰的也不收。心意領了,把工作幹好比啥都強。”
見老譚執意如此,雅茹雖然嘴上沒說,但心裏被老譚感動了。這感動來自對老譚的了解——隻有他才能做出這事,並且很自然。
我們的雅茹懷著激動的欣慰和一種說不出的自豪,還有一點榮光的心情給大夥兒還錢去了。
省城人的錢好辦,不收就行了。
老譚住院的這段時間,整體工作由周曉梅負責,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集寧店的裝修全部完事,正在進行開業前的準備工作。
店長佟欣和助理店長李豔景已經進入角色,完成對服務員的集中培訓後,開始進入實操階段。
雖然沒正式開業,但每天都有接待,一是練兵,二是試菜。
今天一共兩桌,一桌是合夥人黃麗娟的客人,一桌是上次幫忙辦事的副區長。兩桌客人吃的很高興,對菜品和服務都很滿意。
“小佟,以後你家就是我的點兒了,別人家不去。”滿麵紅光的副區長拉著佟欣的手,帶著興奮的光彩說。
“太感謝領導了。”佟欣微笑著。
“餃子好,菜好,環境優雅,服務熱情,價格合理,還不掉份兒,不上你家上誰家。”副區長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佟欣一隻手掏出黑金卡,巧妙的把副區長拉住的另一隻手抽回來,然後微笑著雙手遞上,說:“謝謝領導誇獎,這是我家的貴賓卡,您是一號,以後隻要您來一律免單。”
副區長豪爽的說:“放心,少來不了,不用免單,全額消費。”
送走副區長,佟欣的表哥周玉軍來了,他這回沒帶王總,是專程來看表妹一家的。
當看到身穿職業裝,光彩耀人的佟欣時,周玉軍有些不敢認了——沒想到表妹如此美麗,並且氣質非凡。
略微的震驚過去之後,周玉軍問:“咋樣?還適應吧?”
佟欣回道:“適應,挺好的。”
“住的地方咋樣?”周玉軍問。
“挺好,我和老王是夫妻間,兒子住男寢。”
“方便嗎?不行我給你們租個房子,這地方便宜,花不了多少錢。”周玉軍說。
“不用,住的挺好,犯不上花錢。”
佟欣衝表哥燦爛一笑,迷人的笑容叫周玉軍的心有些騷動,還有些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