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廚房是半環繞大廳的,隻有靠窗戶的地方沒有廚房。


    整體上看,整個廚房像一道長廊,也像一條濃縮的小美食街。各個檔口直接麵對客人,操作台在裏,展檔在外。展檔上的菜品全部是實物展示,有半成品和成品,給人的感覺一目了然,很有衝擊性。並且一菜多份,錯落有致,有貨賣大堆之感又不失美韻,極具觀賞性。


    排在最前麵的是涼菜檔口。


    展檔三層,長八米,上麵擺滿了菜。看著豐滿,其實隻有八個菜,每道菜最多的擺了十份,少的四份。


    “這是咱家的涼菜,菜不多,八道。賣的好的招牌菜中午飯口擺十份,晚市十五份,售完為止。”王政介紹道。


    “要是不夠賣呢?”老譚問。


    “沒辦法,就這些,想吃的話再不早來,再不提前預定。咱家一共三個涼菜師傅,一個負責兩道招牌菜製作,剩下兩個每人三道菜。每道菜都有標準,在口味上能得到保證。”王政說。


    “每天擺檔也夠忙活人的。”老譚說。


    “譚總,其實擺檔就是製作過程。你看沒,擺完就製作完了,客人點完菜菜單一下,這邊就直接上,既保證了質量,也提高了上菜速度。


    當然,擺檔確實費時間,但也沒啥,都是個習慣。以前是封閉式廚房,全在內部操作,客人是看不見,但也得備料。現在開放了,客人能直接看到,並且有參與感。要說費勁兒就是比以前更衛生,不但是環境衛生,還有個人衛生都得到位,因為客人能直接看到。”王政說。


    老譚點頭,承認這種形式確實好,比阿巧先進。


    “王總,這麵銅鑼是幹啥的?”張麗指著掛在檔口一角的小銅鑼問。


    老譚也向小銅鑼望去,覺著挺新奇。


    “噢,你說這個。”王政笑了,對裏麵的一位師傅說:“李師傅,敲一下鑼。”


    裏麵的一位師傅停下手裏的活計,拿起鑼錘敲了一下。


    “噹——”


    鑼音清脆,整個大廳清晰可聞。


    正在收拾台麵的服務員聽到鑼聲,都不約而同的向涼菜口望來,兩個離得近的服務員開始往這邊走,王政示意不用過來,


    “這是提醒服務員菜好了,聽到敲鑼就過來端菜。咱家大廳沒傳菜員,各個檔口菜好了就敲鑼,服務員聽到了就過來端菜,保潔阿姨聽了也來。這樣不但節省時間,還有新奇感,有時候客人會自己來端。”王政說。


    “這個好,有創意。”老譚豎起了大拇指。


    “嗬嗬,也是逼的。現在服務員和傳菜生不好招,都不愛幹,沒法了才想出這個辦法。沒成想效果還挺好,客人也接受。”王政說。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飯團探書</a>


    “那二樓的菜呢?”張麗問。


    “廚房中央有傳菜梯,在那往上送。二樓的菜不多,大部分是涼菜,每個包房都有小廚房,熱菜在那做。一會兒咱們到二樓,看了你們就知道了。”


    挨著涼菜檔是煲仔檔,麵積和涼菜間一樣大小,形式也一樣。


    展檔上擺著四道菜,每道菜近二十份。


    “咱家總共四道煲仔菜,這個——”王政指著砂鍋粉絲說:“賣的最好,咱家招牌菜,幾乎桌桌必點。”


    老譚仔細的看這道招牌菜。粉絲整齊的碼在砂鍋裏,提前處理過,紅亮誘人,上麵放著十來個漲發好的幹海米,撒著小蔥花,看著就想吃。


    再看價格,二十八,公道合理。


    煲仔爐上開著火,一位師傅手拿長筷子,正不斷翻動著砂鍋裏的粉絲,誘人的香氣飄出來,叫人垂涎欲滴。


    “這是中午客人預定的,提前加工。”王政說。


    老譚點頭,很是欣賞。


    “咱家師傅都是自己備料自己製作,沒有小弟。這樣不但保證了出品質量,還提高了師傅的責任心。”王政說。


    “沒小弟有粗加工吧?”老譚問。


    “粗加工有。咱家現在四家店,專門租個車庫做粗加工,所有的青菜都是摘完洗過的,包括魚也是收拾完的,等肉類在各個廚房加工。


    每天按單子從粗加工間給各個廚房配送,師傅們使的都是淨料,節省時間,也節省人力。”王政介紹道。


    接下來是麵點檔。麵點檔小些,隻有煲仔檔的一半,隻有一種主食,也確實用不了那大地方。


    挨著麵點的是蒸菜檔,然後是熱菜檔口,這是老譚主要考察的。


    傳統廚房是灶台一字排開,師傅們挨著炒菜,每個師傅後麵配一個打荷小弟和一個配菜砧板,三個人一條線。


    這裏不是這樣的。


    一共四個炒菜師傅,每人一個檔口。灶台橫放著,後麵是操作台冰櫃,師傅站在中間操作,客人直接可見,就連加什麽調料都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餐具放在展台上,師傅炒完菜直接裝盤,然後敲下鑼,服務員就跑過來端菜了。


    設計的非常合理。


    “看著沒?”王政指著檔口右上方玻璃上的照片說:“這是師傅的照片和名字,下麵是他的拿手菜,每人五道,四個師傅二十道,夠用。


    有些老顧客吃習慣了哪個師傅炒的菜,來了都不用說,直接找這個師傅,都成朋友了。”


    老譚讚許的點頭,由衷的說:“別人家是服務員營銷,你家是菜品營銷,讓菜品開口說話,好!真好!值得學習。”


    “譚總誇獎了。我們打造的確實是菜品營銷,譚總總結的好,一語中的,讓菜品開口說話,我得記下來,講的太好了。”王政道。


    “你家不但成功打造了開放式廚房,還引領了潮流。菜品直接營銷這個理念是以後餐飲業發展的趨勢。”老譚誠懇的給出評價,“看來我這次來對了,必須好好學習學習。”


    “譚總謙虛,您是前輩,你家餃子館做的比我們好,應該是我們和你們學習才對。”


    老譚欣賞的看著王政,說:“你師父收了個好徒弟。”


    隨後老譚又問了幾個專業性問題。


    “灶台離客人這麽近,噪音應該不小?”


    “是,設計的時候考慮到了噪音問題,當時有兩個解決方案,一個是用電磁灶,一個是用低噪音灶台。電磁灶是沒噪音,但成本高,耗電量大,電業局不給增容,就是買了也用不了。


    沒辦法,我師父隻好找廚房設備廠談,加了錢,他們給設計了這款節能型低噪音煤氣、燃油兩用灶。雖然還有噪音,但已經小多了,幾乎不影響客人就餐。”


    王政說完叫一位師傅點著爐眼,把火力開到最大,並且不上煸鍋。灶台傳出來的“嗡嗡”聲確實不大,站在外麵完全可以接受。這是沒上煸鍋的效果,把煸鍋放到爐眼上聲音又小不少,幾乎沒什麽影響。


    “一組灶台多少錢?”老譚問。


    “當初貴,因為是給我們家單獨設計的,五千一組。現在便宜了,挺多飯店都在用,批量生產,三千一組。”王政回道。


    “你家這排風設計的也合理,油煙不四溢,客人也聞不到。”


    “嗬嗬,不瞞您說,設計排風的時候老費勁兒了。四組灶台都是單獨的,還靠前,不像過去廚房那樣靠著牆連在一起,做一組風罩,安個大動力風櫃就能行。


    四組灶台四個風罩,都單獨安風櫃不現實,安風機的話倒是行,但也不能在牆上捅四個窟窿。還有油煙淨化器呢,也不能安四個。”


    “最後怎麽解決的?”老譚問。


    “安裝排風的也解決不了,最後找專業人員設計的。其實也簡單,四組灶台風罩上的集煙箱稍微長點,在往外出的位置那變成一個大集煙箱,安一個懸掛式五點零風櫃。


    煙道出了廚房往樓上爬,我家這是六樓,樓頂是七點零風櫃,風櫃前是淨化器,全都做的靜音。整套排風全下來是二十萬,造價不低。”王政說。


    “嗯,確實不低。”老譚點頭。


    “我家的這些設備全都是定製的,就連操作台冰櫃都是。”


    老譚這才注意到師傅後麵的冰櫃,確實不一樣。正常冰櫃是雙開門的,這冰櫃沒門,而是抽屜。


    “咱家一個師傅五道菜,冰櫃正好六個抽屜,五個裝備好的原料,一個裝小料。抽屜就相當於大保鮮盒了。咱家沒荷台,師傅上班第一件事是切小料、搬盤子,然後做半成品加工。砧板負責擺檔。


    咱家經營的是土菜,每個菜都是特定餐具,不需要盤飾,加上直接在展台上出菜,這就少了打荷環節。”


    原來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狼嘯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狼嘯風並收藏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