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廚藝大賽的重頭戲——熱菜比拚。


    開賽前李爽找到正在和評委們聊天的師父,說自己恐怕講解不了熱菜。老譚叫她找忠清去,這事他不管,自己隻是個看客。


    李爽噘著嘴找到忠清,忠清說就你了,昨天講解的挺好,按昨天講的來就行。李爽來氣的說講砸了別怨我。


    比拚的第一道菜是規定菜品“鍋包肉”。


    鍋包肉在阿巧各個店的銷售一直名列前三, 每個店日均三十九例,單店最多能達到一百二十三例,是北京中央廚房店開業那天創的記錄。


    由於鍋包肉是熱銷菜,並且老譚早就把這道菜的做法統一了,所以五個師傅的出品幾乎一模一樣,實在不好評分。


    最後評委主席(餐飲協會會長)不得不求助於老譚, 叫他分個好壞。


    老譚把五盤鍋包肉各嚐了一塊, 最後長沙師傅勝出。


    接下來是地方菜比拚。


    省城師傅做的是“農家炒幹菜”, 北京師傅做的是“小胡同炒肝”,呼市師傅做的是“羊肉炒鮮粉”,長沙師傅做的是“小炒黃牛肉”,蘇州師傅做的是“龍井蝦仁”。


    五道菜分別是五個區域賣的火的地方菜。比如“農家炒幹菜”曾一度在省城穩居銷售榜榜首,“羊肉炒鮮粉”一度連著三周賣到售罄。


    “農家炒幹菜是阿巧自主研發的一道極具東北特色的菜品,從推出之日起就受到客人的好評。”李爽開始了講解。


    “農家炒幹菜裏麵有幹豆角絲、幹葫蘆絲、幹黃花菜、幹貢菜和幹茶樹菇。五種幹菜經過漲發、初熟處理,然後放在一起用老東北家常菜炒法炒製,俗稱‘巴拉巴拉’,炒出來的菜幹菜味十足,滋味濃鬱,不但充分體現了東北特色,還具有農家風味,有返璞歸真、回歸田園的氣氛。


    小胡同炒肝是北京的一道名小吃。咱們老百姓進京,可以不吃全聚德的烤鴨,譚家館子的黃燜魚翅,這些都太貴,真吃不起。


    但小胡同炒肝、老北京鹵煮、小腸陳是必須得嚐嚐的。


    咱家北京店的師傅們各個會做小胡同炒肝,並且做得都賊好,用北京話講那叫個‘哏兒’!”


    一句東北土得掉渣的“賊好”, 再加一個京味兒的“哏兒”,把現場所有人都逗笑了。


    “羊肉炒鮮粉是呼市地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菜肴,其實這是道老菜,隻是一直默默無聞的潛伏了。


    這道菜選用的是當年生的羔羊肉,切片直接生炒。粉必須是鮮粉,幹粉條漲發的炒不出效果。鋪以幹椒段、紅蔥頭、土芹菜,出鍋前再加把香菜,味道就出來。


    這道菜看著土,但確實好吃。羊肉嫩而不膻,粉條軟孺筋道,不管是吃飯還是下酒,絕對好菜!”


    經李爽這麽一講,羊肉炒鮮粉馬上勾起了大家的興趣。


    她接著繼續介紹。


    “小炒黃牛肉,這道菜不用我介紹大家都熟悉,湖南代表菜,長沙名店炊煙時代曾把它做到了聯合國,從此名聲大振, 全國遍地開花。”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龍井蝦仁”,介紹前李爽衝幾位專業評委微笑一下, 然後清聲道:“幾位老師都是蘇幫菜的魁首泰鬥, 在您們麵前介紹龍井蝦仁有些班門弄斧,有不對的地方請及時指正。”


    幾位評委微笑頷首。


    “龍井蝦仁是是江浙一帶的代表菜。這道菜將茶飲與蝦仁融合,整體清新軟嫩,蝦仁玉白、鮮嫩,茶葉清香、色澤雅麗。蝦中有茶香,茶中有蝦鮮,清口開胃,回味無窮。


    蝦仁選用太湖裏的白蝦最佳,白蝦體型大,肉體飽滿,做出來夠個兒且晶瑩剔透。龍井當然是咱們的西湖龍井,清香淡雅,回味悠長。”


    五位師傅的菜品做的都非常好,極具技術含量,可見其功底深厚。


    經過一番評審,呼市師傅做的“羊肉炒鮮粉”獲得第一名。


    這道菜第一名屬實是實至名歸,不但大眾評委豎大拇指,專業評委也給與了很高的評價——羊鮮粉嫩,草原一絕。


    接下來是創新菜的比拚了,這是最精彩也是最緊張的,冠軍將要在這裏產生。


    由於創新菜的製作時間比較長,暫時有了空閑,周曉梅找到了老譚。


    “小叔,昨天餐飲協會的會長說咱家舉辦的這次比賽很好,問能不能再擴大點兒,把別的飯店也加入進來。”周曉梅說。


    “別的飯店------”老譚略微想了一下,說:“我的意見是就這樣,不搞那些沒用的,在濱海那回就是個例子。”


    <a href="http://m.ddxs.com" id="wzsy">ddxs.com</a>


    “我也這合計的。估計今天他能和你說這事,提前跟你說一聲。”


    “嗯,知道了。”老譚點頭笑了笑,隨後誇了愛將兩句,說大賽搞得好,方方麵麵準備的都齊全,流程也順趟,越來越厲害了。


    周曉梅受到表揚挺高興,她可是挺長時間沒受到表揚了,幾乎都忘了表揚啥滋味了。


    比賽繼續。


    最先製作完畢的是長沙師傅,他的作品是“油淋剁椒雙味魚”。


    這道菜頗具創意,是清蒸魚和剁椒魚的融合,同時輔以羔羊肉片,更具鮮味。


    主料選用的是鮮活草魚,魚頭剁掉,魚身一破兩扇,分別去骨留肉。兩扇魚肉片大片,魚皮連著不斷,片好的魚片卷起成卷,由於底下的魚皮連著,看著像連著的波浪。


    羔羊肉片成薄薄的大片,也卷起成卷,間隔的放在波浪中間。現在看起來兩扇魚肉不像波浪了,像兩條漁船。


    一條漁船上鋪的是紅彤彤的剁椒,一條漁船上撒著色彩豔麗的五彩絲,看著就賞心悅目。


    采用的是蒸的技法,由於加入了羔羊卷,一辣一鮮,味道鮮美異常。


    第二個端上來的是省城師傅製作的“手抓豬寸骨”。


    手抓豬寸骨是道老菜,做法是把豬寸骨先進行醃製,然後炸製而成,食之幹香有嚼頭,有燒烤味道。


    省城師傅把這道菜進行了改良。


    首先在口味上打破了傳統的鹹鮮口。一共十二根豬寸骨,他把六根醃製成奧爾良口味的,六根醃製成燒烤味的。


    烹飪技法采用的也不是傳統的炸,而是烤,更具香味。


    最值得稱讚的是烤完之後又用自製的米料烹了一下,味道就更加突出刺激了。並且擺盤獨到,每根豬寸骨用錫紙包了尾部,直立的碼放在燒烤架上,並配了酒精爐,隨時可以自助加熱,創意感十足。


    第三個完成作品的是蘇州師傅,他製作的是山東名菜“虎頭雞”。


    這也是一道老菜新做的菜品,且十分成功。


    蘇州師傅選用的是老雞的雞腿肉,提前捶打醃製了二十四個小時,可謂下足了功夫。


    炸製時在傳統的工藝上加入了小酥肉粉和脆炸粉,成品金黃、酥脆、幹香。由於使用的是老雞的雞腿肉,醃製的時間長,味道全吃進去了,所以成品回味無窮,口齒留香。


    緊接著呼市師傅和北京師傅的作品也都相繼完成,呼市師傅製作的是“幹嘣小碎羊”,北京師傅製作的是“酸湯木桶牛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狼嘯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狼嘯風並收藏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