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的春節如期到來。
這一天萬家團圓,這一天合家歡樂。
這一天春回大地福滿神州,這一天辭舊迎新萬象更新。
這一天對餐飲人來說是一個既忙碌又想家的日子。
這一天全國各大城市,隻要是營業的飯店全部爆滿,飯口時間從中午十二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六點。
各家飯店裏的廚師在灶台上揮汗如雨,把一盤盤精美的菜肴呈現給吃年夜飯的客人。看著人家全家人坐在一起和和美美的吃喝,自己隻能趁操作間隙拿出手機給遠在老家的父母、親人、老婆、孩子打個電話, 報一聲平安,說一聲過年好,然後背過身擦去眼裏的淚,拿起炒勺繼續操作。
餐飲人苦呀。
前廳的美女廚房的漢,逢年過節加油幹。飯得站著吃,熱汗流滿麵。
老家的父母想念的妻,拿起電話不敢提。話還沒張嘴,淚已雙眼濕。
每一個春節對奮鬥在一線的餐飲人來說都是揪心的,尤其在忙完之後開始吃自己的年夜飯的時候,大都是含著眼淚往下咽。
酒醉不了想家人,平添思念。
話捎不到遊子心,幾縷鄉愁。
中午的時候小英子來喊老譚和王淑蘭去她家吃接年飯,這是頭兩天英子媽來定好的。英子媽說過年了,不叫老譚和王淑蘭單獨在家吃接年飯,到她家去,兩家人一起吃熱鬧。等晚上的年夜飯就不留了,各吃各的。
老譚和王淑蘭隨小英子往她家走,沒到村口就聽見了鞭炮聲,小英子說這肯定是哪家開飯了,放鞭炮招先人呢。
王淑蘭便問什麽是招先人?小英子一時說不明白,老譚說這是東北農村的習俗,三十這天活著的人過年,死去的人也過年。所以吃接年飯之前放兩聲炮仗,把回來的先人叫一叫,一起吃飯。
<a href="http://m.bqgxsydw.com" id="wzsy">bqgxsydw.com</a>
“那晚上放鞭炮呢?”王淑蘭好奇地問。
“那叫‘發紙’。”老譚說:“年對老百姓來說是劫。上古時期年為劫獸, 每年三十晚上出來吃人。天上的神仙知道了,告訴老百姓年怕鞭炮, 三十晚上子時放鞭炮可將其嚇跑,即可避劫。
這都是傳說。三十晚上百神下界,看人間煙火,老百姓放鞭炮圖個吉利、喜慶、熱鬧。”
英子媽做了滿滿一桌子菜。有紅燒鯉魚、扣肘子、烀豬蹄、燉小笨雞、酸菜燉大骨頭粉條、豬頭燜子、炒釘子孤、蒜苗炒雞蛋、芹菜炒肉、蘸醬菜。
英子爸早把酒溫好了,夫妻倆把老譚和王淑蘭迎進屋裏,英子爸出去放了一掛鞭,然後開席。
英子媽和小英子喝飲料,王淑蘭和英子爸喝燒酒,老譚自帶了靈芝參芪酒。
第一杯不管是飲料還是酒,都幹了。
放下杯後英子媽說:“也沒啥好吃的,我也不會做啥,你倆別見外,就當在自個兒家,唔。”
“這還沒好吃的,都我愛吃的,太豐盛了。”王淑蘭說。
“我口重,嚐嚐菜鹹不?我做時還合計呢, 千萬別整鹹了。”英子媽說。
王淑蘭夾塊雞肉放進嘴裏,吃下後說:“不鹹不鹹,一點不鹹,我吃著正好。”隨後又說:“還得是咱們自己家養的雞好吃,就是香。”
英子爸不善言談,和老譚喝酒。
過了一會兒,小英子分別給王淑蘭和老譚的杯子裏滿上酒,給自己的杯子倒滿飲料,然後端起來鄭重其事的說:“王阿姨、譚伯伯,我敬你倆一杯。
首先感謝王阿姨對我的資助,讓我有書念能上學,這個恩情我永記在心,以後一定好好報答。
同時祝譚伯伯早日康複,身康體健,笑口常開。
祝我善良的王阿姨在新的一年裏快樂、健康、美麗、年輕!”
王淑蘭和老譚非常高興,把酒幹了。幹完之後倆人同時把準備好的紅包拿出來,小英子擺著手不要,她爸媽也不叫給,阻攔者。
老譚說這是給孩子的壓歲錢,你們當大人的不要管,隨後對小英子說:“拿著孩子,這是我和你王阿姨的一點心意,好好念書,爭取考上大學,學個好專業,等掙錢了好好養你爸媽老。”
王淑蘭說:“你譚伯伯說得對,最好學管理專業,畢業了幫阿姨管理飯店。”
小英子答應著連說謝謝,隻好把壓歲錢收了。
英子媽說:“你們太客氣了,都不知說啥好。”
英子爸說:“好人呀,我們碰著好人了。”
吃過接年飯傍兒天了,老譚和王淑蘭從小英子家出來往回走。
零星的鞭炮聲和穿著新衣在外麵瘋跑著玩耍的孩子們的笑聲摻和在一起,讓濃濃的年味兒在村子上空盤旋,祥和溫馨。
不時傳來的狗吠聲肯定是被調皮的孩子拿鞭炮驚了,聽起來充滿了不悅的驚恐。依然悠閑的、邁著八字步的大鵝似乎不怕冷不丁的鞭炮炸響,泰然自若的往家走,旁若無人。
出門抱柴火的婦女隔著路互相打招呼,過年了也不忘罵兩句自家男人,“喝多了,炕上死覺呢,柴火也不知道抱。”
然後便是一串高興的笑聲。
老譚和王淑蘭走出村口,走到小學的大門前,王淑蘭站住往裏看。
原來的校舍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二層的教學樓,教學樓前是平整的操場,操場前立著一根旗杆,旗杆上飄著五星紅旗。
“教學樓後麵還有老師的寢室呢。”王淑蘭說。
“是嗎。”老譚說。
“嗯,萬軍挺厲害,在這當了三年第一書記,不但開發了美麗穀,給老百姓找到條致富的路。還重建了小學,讓孩子們不用再跑十多裏路到別地兒念書,功德一件。”
“他現在幹啥呢?”
“升官了,市脫貧辦主任。”
老譚感慨道:“好官一個。”
倆人繼續往前走。
到家後老譚給暖氣爐添煤,王淑蘭燒炕,倆人配合默契。
“哎,管不住嘴,吃得太多,年夜飯咱倆晚點兒吃吧。”王淑蘭架完火說。
“行。”老譚點頭。
“都省事,該烀的、該煮的、該燉的我上午都整完了,到時候加下熱就行。一會兒我把麵和了,餃子餡現成的。”
“嗯,咱倆十點吃,十一點半我出去發紙,你煮餃子,十二點準時吃餃子。”
“這剛四點,你上炕睡一覺。”
“你也歇歇。”
老譚有點累了,脫鞋上炕拿了枕頭躺下。王淑蘭把水果、糖塊、瓜子裝進盤子擺在茶幾上,又燒了一壺水,把老譚的湯藥熱了,叫老譚喝下。
老譚喝完藥叫王淑蘭上炕歇會兒,王淑蘭便上了炕,挨著老譚半倚在炕頭。
老譚把王淑蘭摟進懷裏,動感情的說:“謝謝你呀——”
王淑蘭說:“不用謝,借你的光,我也享受了,在農村過年挺好。”
“有點委屈你了------”
“這委屈啥?你情我願的,沒啥委屈,你開心我高興就好。”
這一天萬家團圓,這一天合家歡樂。
這一天春回大地福滿神州,這一天辭舊迎新萬象更新。
這一天對餐飲人來說是一個既忙碌又想家的日子。
這一天全國各大城市,隻要是營業的飯店全部爆滿,飯口時間從中午十二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六點。
各家飯店裏的廚師在灶台上揮汗如雨,把一盤盤精美的菜肴呈現給吃年夜飯的客人。看著人家全家人坐在一起和和美美的吃喝,自己隻能趁操作間隙拿出手機給遠在老家的父母、親人、老婆、孩子打個電話, 報一聲平安,說一聲過年好,然後背過身擦去眼裏的淚,拿起炒勺繼續操作。
餐飲人苦呀。
前廳的美女廚房的漢,逢年過節加油幹。飯得站著吃,熱汗流滿麵。
老家的父母想念的妻,拿起電話不敢提。話還沒張嘴,淚已雙眼濕。
每一個春節對奮鬥在一線的餐飲人來說都是揪心的,尤其在忙完之後開始吃自己的年夜飯的時候,大都是含著眼淚往下咽。
酒醉不了想家人,平添思念。
話捎不到遊子心,幾縷鄉愁。
中午的時候小英子來喊老譚和王淑蘭去她家吃接年飯,這是頭兩天英子媽來定好的。英子媽說過年了,不叫老譚和王淑蘭單獨在家吃接年飯,到她家去,兩家人一起吃熱鬧。等晚上的年夜飯就不留了,各吃各的。
老譚和王淑蘭隨小英子往她家走,沒到村口就聽見了鞭炮聲,小英子說這肯定是哪家開飯了,放鞭炮招先人呢。
王淑蘭便問什麽是招先人?小英子一時說不明白,老譚說這是東北農村的習俗,三十這天活著的人過年,死去的人也過年。所以吃接年飯之前放兩聲炮仗,把回來的先人叫一叫,一起吃飯。
<a href="http://m.bqgxsydw.com" id="wzsy">bqgxsydw.com</a>
“那晚上放鞭炮呢?”王淑蘭好奇地問。
“那叫‘發紙’。”老譚說:“年對老百姓來說是劫。上古時期年為劫獸, 每年三十晚上出來吃人。天上的神仙知道了,告訴老百姓年怕鞭炮, 三十晚上子時放鞭炮可將其嚇跑,即可避劫。
這都是傳說。三十晚上百神下界,看人間煙火,老百姓放鞭炮圖個吉利、喜慶、熱鬧。”
英子媽做了滿滿一桌子菜。有紅燒鯉魚、扣肘子、烀豬蹄、燉小笨雞、酸菜燉大骨頭粉條、豬頭燜子、炒釘子孤、蒜苗炒雞蛋、芹菜炒肉、蘸醬菜。
英子爸早把酒溫好了,夫妻倆把老譚和王淑蘭迎進屋裏,英子爸出去放了一掛鞭,然後開席。
英子媽和小英子喝飲料,王淑蘭和英子爸喝燒酒,老譚自帶了靈芝參芪酒。
第一杯不管是飲料還是酒,都幹了。
放下杯後英子媽說:“也沒啥好吃的,我也不會做啥,你倆別見外,就當在自個兒家,唔。”
“這還沒好吃的,都我愛吃的,太豐盛了。”王淑蘭說。
“我口重,嚐嚐菜鹹不?我做時還合計呢, 千萬別整鹹了。”英子媽說。
王淑蘭夾塊雞肉放進嘴裏,吃下後說:“不鹹不鹹,一點不鹹,我吃著正好。”隨後又說:“還得是咱們自己家養的雞好吃,就是香。”
英子爸不善言談,和老譚喝酒。
過了一會兒,小英子分別給王淑蘭和老譚的杯子裏滿上酒,給自己的杯子倒滿飲料,然後端起來鄭重其事的說:“王阿姨、譚伯伯,我敬你倆一杯。
首先感謝王阿姨對我的資助,讓我有書念能上學,這個恩情我永記在心,以後一定好好報答。
同時祝譚伯伯早日康複,身康體健,笑口常開。
祝我善良的王阿姨在新的一年裏快樂、健康、美麗、年輕!”
王淑蘭和老譚非常高興,把酒幹了。幹完之後倆人同時把準備好的紅包拿出來,小英子擺著手不要,她爸媽也不叫給,阻攔者。
老譚說這是給孩子的壓歲錢,你們當大人的不要管,隨後對小英子說:“拿著孩子,這是我和你王阿姨的一點心意,好好念書,爭取考上大學,學個好專業,等掙錢了好好養你爸媽老。”
王淑蘭說:“你譚伯伯說得對,最好學管理專業,畢業了幫阿姨管理飯店。”
小英子答應著連說謝謝,隻好把壓歲錢收了。
英子媽說:“你們太客氣了,都不知說啥好。”
英子爸說:“好人呀,我們碰著好人了。”
吃過接年飯傍兒天了,老譚和王淑蘭從小英子家出來往回走。
零星的鞭炮聲和穿著新衣在外麵瘋跑著玩耍的孩子們的笑聲摻和在一起,讓濃濃的年味兒在村子上空盤旋,祥和溫馨。
不時傳來的狗吠聲肯定是被調皮的孩子拿鞭炮驚了,聽起來充滿了不悅的驚恐。依然悠閑的、邁著八字步的大鵝似乎不怕冷不丁的鞭炮炸響,泰然自若的往家走,旁若無人。
出門抱柴火的婦女隔著路互相打招呼,過年了也不忘罵兩句自家男人,“喝多了,炕上死覺呢,柴火也不知道抱。”
然後便是一串高興的笑聲。
老譚和王淑蘭走出村口,走到小學的大門前,王淑蘭站住往裏看。
原來的校舍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二層的教學樓,教學樓前是平整的操場,操場前立著一根旗杆,旗杆上飄著五星紅旗。
“教學樓後麵還有老師的寢室呢。”王淑蘭說。
“是嗎。”老譚說。
“嗯,萬軍挺厲害,在這當了三年第一書記,不但開發了美麗穀,給老百姓找到條致富的路。還重建了小學,讓孩子們不用再跑十多裏路到別地兒念書,功德一件。”
“他現在幹啥呢?”
“升官了,市脫貧辦主任。”
老譚感慨道:“好官一個。”
倆人繼續往前走。
到家後老譚給暖氣爐添煤,王淑蘭燒炕,倆人配合默契。
“哎,管不住嘴,吃得太多,年夜飯咱倆晚點兒吃吧。”王淑蘭架完火說。
“行。”老譚點頭。
“都省事,該烀的、該煮的、該燉的我上午都整完了,到時候加下熱就行。一會兒我把麵和了,餃子餡現成的。”
“嗯,咱倆十點吃,十一點半我出去發紙,你煮餃子,十二點準時吃餃子。”
“這剛四點,你上炕睡一覺。”
“你也歇歇。”
老譚有點累了,脫鞋上炕拿了枕頭躺下。王淑蘭把水果、糖塊、瓜子裝進盤子擺在茶幾上,又燒了一壺水,把老譚的湯藥熱了,叫老譚喝下。
老譚喝完藥叫王淑蘭上炕歇會兒,王淑蘭便上了炕,挨著老譚半倚在炕頭。
老譚把王淑蘭摟進懷裏,動感情的說:“謝謝你呀——”
王淑蘭說:“不用謝,借你的光,我也享受了,在農村過年挺好。”
“有點委屈你了------”
“這委屈啥?你情我願的,沒啥委屈,你開心我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