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正月十二,老譚單獨回老家陪母親過了正月十五,十六啟程回省城,到省城後和林燕辦理了離婚手續。
他倆對離婚的處理是一致的,都不告訴各自家人,也不告訴兒子,確切地說是在兒子上大學之前不準備告訴。
他倆的這個決定誰也不知道對錯, 但都決定這麽去做。
家還是那個家,三口人。生活還是那個生活,看不出啥來。
但兩個人的心解放了,不再壓抑牽強。
兩個人拿到離婚證書的時候好像都鬆了口氣,甚至理解了對方,感覺彼此做朋友比作夫妻合適。
老譚告訴林燕自己得了癌症, 說半年內回不了省城,得去治病。
林燕很震驚, 問他離婚前為啥不說。老譚說啥時候說都一樣,不嚴重,慢慢治能好。叫她不要告訴兒子,也不要告訴家人。
林燕答應了。
老譚在家住了三天,兒子開學後他才走。
他先到北京老中醫這裏複診。老中醫號了脈、看了舌苔、問了一個月的服藥情況後說很好,病情得到了控製,然後又給開了一個月的湯藥。
老譚問能不能開三個月的,老中醫問為啥開三個月的,老譚說準備去個地方,三個月後回來。
老中醫沉思片刻,之後開了一個月的湯劑和兩個月的藥劑,囑咐道:“你現在的情況我隻能開三個月的,三個月後必須來複診。”
老譚點頭答應。
老譚有老譚的打算。自打得病王淑蘭就一直照顧,他感激不盡。但人家有買賣有家人,尤其對小孫女放心不下,這叫他很過意不去。
現在離婚了, 沒了拘絆,想一個人找個僻靜的地方養病,不再麻煩別人。
所以他沒通知王淑蘭自己來了北京,準備複診完拿了藥直接去呼市,到呼市後叫楊誌軍送自己去大青山老喇嘛的清修之地,在那待三個月。
<a id="wzsy" href="https://m.biquge.name">筆趣閣</a>
這是他年前就做好的打算。
他在賓館住了一晚,第二天到老中醫那裏拿了藥,直接坐上發往呼市的火車。
兩天後,他和楊誌軍到了大青山深處老喇嘛的清修之地。
春節前有些香客下山回家過年了,二十間香客房空著一大半,老譚選了靠裏的一間。
客房不大,十平米。北牆一張木床,靠窗戶一張木桌、兩個木凳,桌上有水壺水杯。東牆邊立著個木櫃,可以存放衣物。
有燈有電源,電是發電機發的,供照明和使用電腦沒問題。手機在這裏有信號,等出了這個區域就沒了。
楊誌軍環顧一下之後皺眉道:“三哥,這地方能待嗎?啥也沒有。”
老譚說:“咋不能待?要的就是這地方,適合養病。”
“吃飯啥的都自己做?”
“對,全都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再說人家也不收費呀。看著咱們路過的那個寺廟了嗎, 那條件好,純商業性的,住一天不少錢呢。”
楊誌軍還是有些不放心,問:“你一個人在這有點啥事咋整?”
“放心,有人管,這的香客都能照顧,再說還有哪些師傅呢。”老譚接著說:“別瞧不起這的香客,拿出來一個都比咱倆有錢。看咱們上山時的路沒?都是人家出錢修的,沒個幾千萬下不來。
嗬,他們也都和我一樣身體不好,大部分是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人群,還有心髒不好的,腿腳不方便的,也有得癌的,但不多。
來這的都是活明白的,到這了啥也不想與世隔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暮鼓晨鍾誦經禮佛,與山為伴與水做鄰,清心淨意修身養性,一般人比不了。”
楊誌軍聽得搖頭,不再多問,把帶來的米麵糧油、肉食青菜送到廚房,然後幫老譚把屋子收拾一番,隨後趁時間早趕緊下山,怕晚了走不出山去。
香客房加老譚總共住了八人,除了一個行腳的喇嘛外其餘六人分別是一對來自福建的老年夫婦,一個來自鄭州的中年男人,兩個來自四川成都的兄弟,一個來自青島的中年女人。
老譚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大夥進行了認識熟悉,等到吃晚飯的時候親自掌勺,給大夥兒做了四菜一湯,大夥兒吃得高興,誇老譚手藝好,說以後做菜的事就交給老譚了。
這其中當然不包括行腳的喇嘛,他和廟裏的喇嘛一起吃。
老譚原打算晚飯和老喇嘛一起吃的,不巧的是老喇嘛年後閉關了,十天後出關。
吃罷飯其他人去功課房打坐誦經,老譚頭一天來沒去,回屋燒水吃藥準備休息。他剛把藥吃完來自福建的老夫妻過來了。
老譚招呼老夫妻坐下,然後泡茶。
老夫妻都七十多歲,男的姓賈,鶴發童顏,精神矍鑠,不像有病的樣子。老伴姓薑,麵色發暗,嘴唇微紫,應該是心肺不好。
賈老爺子說:“老伴是心肺病,這些年挺多大醫院都去了,還那樣。我也是聽人說有這個地方,在大山裏頭,與世隔絕清淨閑適,適合養病,去年過了國慶節就帶她來了。
還別說,這地方真挺好,沒人打擾,清淨。山上是樹林子,上山撿柴火等於鍛煉了,空氣好沒汙染,連地上的雪都可以吃。
我倆春節沒回去,在這過的。算算快小半年了,來的時候兒女不讓,醫生說她能熬這個年就不錯了,我也是死馬當做活馬醫,省思著萬一好呢。
嗬嗬,別說,經過這小半年的鍛煉調養,看著沒,不但沒死,還有點見好了。”
薑老太太接著老伴的話說:“沒省思能這樣,哎,人不該死必有一救。我沒想來,省思醫生都說不行了上山就管用?那山上去上不去還不一定呢。
老伴就說上不去我背你,哪管上去就死了呢不有我陪著嗎。一省思是那回事,就來了。
跟你說呀,譚,這地方好,但養生不養病,要養病得不拿病當病,拿自己當正常人才行。
你看呀,在這住,得自己上山撿柴火,自己挑水,自己做飯。吃的用的自己帶,不帶就得餓著。我剛來的時候啥也幹不了,但也不能吃白吃呀,在這沒人拿你當病人。
老伴就扶著我上山,他在樹林子裏撿柴火,我看風景,一來二去的也跟著撿點兒,湊熱鬧。
這裏就我跟青島來的小唐是女的,她每天早上負責做早飯,我也不好意思閑著,幹不了啥活燒點火總行,就跟著燒火。
後來也跟著幹點兒,蒸個饅頭呀,熬個粥呀,拌個鹹菜呀,幹多幹少沒人說啥,都笑嗬嗬的,我也是悠著自己的勁兒幹。
你看呀,我早上跟著燒火做飯,吃完飯上山撿柴火,有時還跟著到泉眼抬水。剛開始不行,山道走著都側歪,得讓老伴扶著,現在走山道和平地一樣,鍛煉出來了。
山上風景好,瞅著敞亮兒,就想不起自己的病了。
在這還能跟著師傅做功課,打坐念經,心幹淨。加上生活有規律,早睡早起,吃的喝的沒汙染,一天幹點活吃飯還香,身體就見好唄。
下午你說是胃癌,跟你說來這就別行思那事,心放寬寬的,上山上走去,出不了兩年肯定好。”
老譚說:“我也那想的。”
賈老爺子說:“今兒你剛來肯定累了,早點休息,明早我喊你一起上山。”
老譚感謝道:“好,先謝了。”
老兩口走後老譚禁不住心生感慨——好人呀。
他倆對離婚的處理是一致的,都不告訴各自家人,也不告訴兒子,確切地說是在兒子上大學之前不準備告訴。
他倆的這個決定誰也不知道對錯, 但都決定這麽去做。
家還是那個家,三口人。生活還是那個生活,看不出啥來。
但兩個人的心解放了,不再壓抑牽強。
兩個人拿到離婚證書的時候好像都鬆了口氣,甚至理解了對方,感覺彼此做朋友比作夫妻合適。
老譚告訴林燕自己得了癌症, 說半年內回不了省城,得去治病。
林燕很震驚, 問他離婚前為啥不說。老譚說啥時候說都一樣,不嚴重,慢慢治能好。叫她不要告訴兒子,也不要告訴家人。
林燕答應了。
老譚在家住了三天,兒子開學後他才走。
他先到北京老中醫這裏複診。老中醫號了脈、看了舌苔、問了一個月的服藥情況後說很好,病情得到了控製,然後又給開了一個月的湯藥。
老譚問能不能開三個月的,老中醫問為啥開三個月的,老譚說準備去個地方,三個月後回來。
老中醫沉思片刻,之後開了一個月的湯劑和兩個月的藥劑,囑咐道:“你現在的情況我隻能開三個月的,三個月後必須來複診。”
老譚點頭答應。
老譚有老譚的打算。自打得病王淑蘭就一直照顧,他感激不盡。但人家有買賣有家人,尤其對小孫女放心不下,這叫他很過意不去。
現在離婚了, 沒了拘絆,想一個人找個僻靜的地方養病,不再麻煩別人。
所以他沒通知王淑蘭自己來了北京,準備複診完拿了藥直接去呼市,到呼市後叫楊誌軍送自己去大青山老喇嘛的清修之地,在那待三個月。
<a id="wzsy" href="https://m.biquge.name">筆趣閣</a>
這是他年前就做好的打算。
他在賓館住了一晚,第二天到老中醫那裏拿了藥,直接坐上發往呼市的火車。
兩天後,他和楊誌軍到了大青山深處老喇嘛的清修之地。
春節前有些香客下山回家過年了,二十間香客房空著一大半,老譚選了靠裏的一間。
客房不大,十平米。北牆一張木床,靠窗戶一張木桌、兩個木凳,桌上有水壺水杯。東牆邊立著個木櫃,可以存放衣物。
有燈有電源,電是發電機發的,供照明和使用電腦沒問題。手機在這裏有信號,等出了這個區域就沒了。
楊誌軍環顧一下之後皺眉道:“三哥,這地方能待嗎?啥也沒有。”
老譚說:“咋不能待?要的就是這地方,適合養病。”
“吃飯啥的都自己做?”
“對,全都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再說人家也不收費呀。看著咱們路過的那個寺廟了嗎, 那條件好,純商業性的,住一天不少錢呢。”
楊誌軍還是有些不放心,問:“你一個人在這有點啥事咋整?”
“放心,有人管,這的香客都能照顧,再說還有哪些師傅呢。”老譚接著說:“別瞧不起這的香客,拿出來一個都比咱倆有錢。看咱們上山時的路沒?都是人家出錢修的,沒個幾千萬下不來。
嗬,他們也都和我一樣身體不好,大部分是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人群,還有心髒不好的,腿腳不方便的,也有得癌的,但不多。
來這的都是活明白的,到這了啥也不想與世隔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暮鼓晨鍾誦經禮佛,與山為伴與水做鄰,清心淨意修身養性,一般人比不了。”
楊誌軍聽得搖頭,不再多問,把帶來的米麵糧油、肉食青菜送到廚房,然後幫老譚把屋子收拾一番,隨後趁時間早趕緊下山,怕晚了走不出山去。
香客房加老譚總共住了八人,除了一個行腳的喇嘛外其餘六人分別是一對來自福建的老年夫婦,一個來自鄭州的中年男人,兩個來自四川成都的兄弟,一個來自青島的中年女人。
老譚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大夥進行了認識熟悉,等到吃晚飯的時候親自掌勺,給大夥兒做了四菜一湯,大夥兒吃得高興,誇老譚手藝好,說以後做菜的事就交給老譚了。
這其中當然不包括行腳的喇嘛,他和廟裏的喇嘛一起吃。
老譚原打算晚飯和老喇嘛一起吃的,不巧的是老喇嘛年後閉關了,十天後出關。
吃罷飯其他人去功課房打坐誦經,老譚頭一天來沒去,回屋燒水吃藥準備休息。他剛把藥吃完來自福建的老夫妻過來了。
老譚招呼老夫妻坐下,然後泡茶。
老夫妻都七十多歲,男的姓賈,鶴發童顏,精神矍鑠,不像有病的樣子。老伴姓薑,麵色發暗,嘴唇微紫,應該是心肺不好。
賈老爺子說:“老伴是心肺病,這些年挺多大醫院都去了,還那樣。我也是聽人說有這個地方,在大山裏頭,與世隔絕清淨閑適,適合養病,去年過了國慶節就帶她來了。
還別說,這地方真挺好,沒人打擾,清淨。山上是樹林子,上山撿柴火等於鍛煉了,空氣好沒汙染,連地上的雪都可以吃。
我倆春節沒回去,在這過的。算算快小半年了,來的時候兒女不讓,醫生說她能熬這個年就不錯了,我也是死馬當做活馬醫,省思著萬一好呢。
嗬嗬,別說,經過這小半年的鍛煉調養,看著沒,不但沒死,還有點見好了。”
薑老太太接著老伴的話說:“沒省思能這樣,哎,人不該死必有一救。我沒想來,省思醫生都說不行了上山就管用?那山上去上不去還不一定呢。
老伴就說上不去我背你,哪管上去就死了呢不有我陪著嗎。一省思是那回事,就來了。
跟你說呀,譚,這地方好,但養生不養病,要養病得不拿病當病,拿自己當正常人才行。
你看呀,在這住,得自己上山撿柴火,自己挑水,自己做飯。吃的用的自己帶,不帶就得餓著。我剛來的時候啥也幹不了,但也不能吃白吃呀,在這沒人拿你當病人。
老伴就扶著我上山,他在樹林子裏撿柴火,我看風景,一來二去的也跟著撿點兒,湊熱鬧。
這裏就我跟青島來的小唐是女的,她每天早上負責做早飯,我也不好意思閑著,幹不了啥活燒點火總行,就跟著燒火。
後來也跟著幹點兒,蒸個饅頭呀,熬個粥呀,拌個鹹菜呀,幹多幹少沒人說啥,都笑嗬嗬的,我也是悠著自己的勁兒幹。
你看呀,我早上跟著燒火做飯,吃完飯上山撿柴火,有時還跟著到泉眼抬水。剛開始不行,山道走著都側歪,得讓老伴扶著,現在走山道和平地一樣,鍛煉出來了。
山上風景好,瞅著敞亮兒,就想不起自己的病了。
在這還能跟著師傅做功課,打坐念經,心幹淨。加上生活有規律,早睡早起,吃的喝的沒汙染,一天幹點活吃飯還香,身體就見好唄。
下午你說是胃癌,跟你說來這就別行思那事,心放寬寬的,上山上走去,出不了兩年肯定好。”
老譚說:“我也那想的。”
賈老爺子說:“今兒你剛來肯定累了,早點休息,明早我喊你一起上山。”
老譚感謝道:“好,先謝了。”
老兩口走後老譚禁不住心生感慨——好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