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譚說:“他家是這個區乃至鄭州市比較大的酒店,數得著,檔次高,剛開業生意就好,一驕傲就拿自己當老大了。和我之前做過的關東人家一樣,東北最大的農家院,想吃農家飯菜就得到他家去才算正宗,久而久之也就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了,開始當老大自居。</p>
俗話說驕兵必敗,關東人家就是例子,當上老大後開始驕傲,忽略管理和品控,看著和以前沒啥兩樣,菜還是那個菜,服務還是那個服務,其實已經在走下坡路,隻是自己不知道罷了。</p>
咱家也有這情況,要不然我不會在去年整頓一年。一是休養生息,把內功煉好;二是去去驕躁,沉澱沉澱,別總覺著自己了不起,不知道天高地厚。”</p>
王淑蘭說:“你看的確實挺遠,這點我佩服。”</p>
“主要是擺在眼前的例子太多,有多少知名餐飲都是火幾年之後就開始不行了,最後銷聲匿跡。難道真是大氣候不好影響的?說到底還是管理跟不上,麻痹大意造成的。”</p>
倆人說話時有員工陸陸續續來上班,快到九點的時候牛總經理和總廚杜紅利先後到了,倆人見老譚和王淑蘭早已到了略顯不還意思,忙上前打招呼。緊接著人事部邊經理也到了,打過招呼後一行人到了辦公室。</p>
到辦公室後先是彼此客套一番,然後老譚直接進入正題。</p>
“我是這麽安排的,今明兩天我和王總在店裏考察,熟悉一下情況。我主要熟悉廚房,杜廚領著就行。王總熟悉前台,麻煩牛總安排個人領著。”老譚說。</p>
“我親自陪同。”牛經理熱情的說。</p>
“那好,咱們就不耽誤時間了,這就行動。”老譚說著站了起來。</p>
人事部邊經理說:“我做好後勤工作,有事盡管吱聲。”</p>
當老譚換上一身幹淨的廚師工作服出現在廚房的時候,廚房員工都很驚奇,以為要換總廚了呢。</p>
老譚一反常態改變了嚴肅麵孔,把和煦的微笑堆在臉上,配上他那個油光錚亮的大光頭看上去有點像笑嗬嗬的彌勒。</p>
</p>
杜紅利向老譚介紹了各個檔口的老大和灶台上的炒菜師傅,然後引著參觀了青菜間、洗消間、粗加工間和調料庫以及原材料庫。</p>
參觀完對老譚說:“譚廚,我們家全部按著五常標準進行管理,是本區的規範式窗口單位,食藥局把我們家列為免檢企業,對外宣傳。”</p>
杜紅利說的時候一直微微的仰著頭,臉上一副自信加自滿的表情,很有炫耀的意思。</p>
老譚也很給麵,不失時機的豎起了大拇指,用恭維的語氣說著言不由衷的讚美:“你做的確實好,到位!說實話我很佩服,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勝於藍。”</p>
“譚廚誇獎了,在你麵前我就是個學生。”什麽人都愛聽好話,聽了,達到內心的滿足之後才會懂得客氣。</p>
這不,杜紅利開始謙虛的客氣了,管他真的假的,至少聽著順耳。</p>
老譚說:“不用跟我客氣,咱倆早就合作過,互相了解,客氣啥。”隨後道:“這樣,你也挺忙,不用光顧著陪我,該忙忙你的去。各個老大也都認識了,我各個檔口參觀參觀,順便學習學習。”</p>
杜紅利說:“我陪著你。”</p>
老譚擺手道:“不用,忙你的去。”</p>
杜紅利也就沒再堅持,老譚開始各個檔口溜達。</p>
王淑蘭在牛經理的帶領下把前廳參觀了一遍,順便和昨晚已經過了麵的店長、大堂經理、各個樓層部長等人打了招呼。</p>
“我家一樓散台總共二百四十六個餐位,高峰期能加到三百個。二樓是多功能大廳,一半卡座一半散台,總共七百個餐位,可同時接待兩份婚禮宴席。</p>
三樓是包房,一共三十六個,其中豪華包六個,小包十二個,中包十個,大包八個。</p>
整體人均消費一百一,屬中上水平。”牛經理介紹道。</p>
“現在每天的流水是多少?”王淑蘭問。</p>
“現在不行,剛解封,一天六萬到六萬五。”牛經理說。</p>
“去年呢?沒疫情的時候。”</p>
“八萬五左右。”</p>
“噢——”王淑蘭說:“按咱家的營業麵積和人均消費來講一天賣十一萬屬於正常,以前應該達到過。”</p>
“三年前行。”牛經理說:“我家是零八年開業的,最火的時候是一零到一八年,每天營業額在十萬以上,最高達到過二十八萬,農曆小年吃餃子那天。”</p>
“不錯,確實挺好。”王淑蘭說。</p>
“是從一八年下半年開始不好的。一八年原材料大漲價,我們上半年堅持了半年,下半年調整了菜品結構和售價,打那以後就開始下滑。”</p>
王淑蘭記得一八年的原材料大漲價,當時阿巧的政策是小範圍調整菜品結構,但售價不漲,同時執行了反向政策——每盤餃子由十五個增加到十八個,讓客人感覺占便宜了。</p>
效果很明顯,客流量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點,每盤增加的三個餃子的成本根本不值一提——半個點足夠了。</p>
“咱家員工的流動率啥樣?”王淑蘭又問。</p>
“哎呀,說實話挺高的。”牛經理搓了下手,說:“廚房師傅們還好點,流動率不大,有的開業就在這做,做的最短的也有兩年了。</p>
等小弟和前台的服務員一樣,做過一年的算老員工了,大部分都是半年左右------三年以上的老員工很少。”</p>
“家家都這情況,服務員和小弟不好招。沒聽人家說現在的服務員都是大嫂,小弟都是老漢嗎。”王淑蘭笑道。</p>
“這情況在你家肯定沒有。你家的積分製管理確實好,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熱情和積極性,最主要是做的時間越長越吃香,工資越高,這員工就不愛離職唄。</p>
在你家學習的時候發現你家幾乎都是老員工,流動率非常小,這就無形中節約很大成本。</p>
現在成本這塊人員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咱們餐飲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離開人幹不了,用往下砍人來節省成本提高效益根本行不通,和找死沒啥兩樣。</p>
自打生意下滑我和張董沒少出去取經,天南海北的大店小店走了不少,學費沒少交,但效果甚微。</p>
說起來咱們有緣,去年北京的論壇會張董本來沒想參加,是我和杜廚躥綴的,沒成想還去對了。當你家的周總一開始分享的時候就把我和張董吸引了,張董在底下跟我說必須跟人家學,做積分製管理。”</p>
王淑蘭笑道:“主要是我家周總有魅力,把你們吸引了。”</p>
牛經理的臉微微發紅,說:“王總也很有魅力。”</p>
俗話說驕兵必敗,關東人家就是例子,當上老大後開始驕傲,忽略管理和品控,看著和以前沒啥兩樣,菜還是那個菜,服務還是那個服務,其實已經在走下坡路,隻是自己不知道罷了。</p>
咱家也有這情況,要不然我不會在去年整頓一年。一是休養生息,把內功煉好;二是去去驕躁,沉澱沉澱,別總覺著自己了不起,不知道天高地厚。”</p>
王淑蘭說:“你看的確實挺遠,這點我佩服。”</p>
“主要是擺在眼前的例子太多,有多少知名餐飲都是火幾年之後就開始不行了,最後銷聲匿跡。難道真是大氣候不好影響的?說到底還是管理跟不上,麻痹大意造成的。”</p>
倆人說話時有員工陸陸續續來上班,快到九點的時候牛總經理和總廚杜紅利先後到了,倆人見老譚和王淑蘭早已到了略顯不還意思,忙上前打招呼。緊接著人事部邊經理也到了,打過招呼後一行人到了辦公室。</p>
到辦公室後先是彼此客套一番,然後老譚直接進入正題。</p>
“我是這麽安排的,今明兩天我和王總在店裏考察,熟悉一下情況。我主要熟悉廚房,杜廚領著就行。王總熟悉前台,麻煩牛總安排個人領著。”老譚說。</p>
“我親自陪同。”牛經理熱情的說。</p>
“那好,咱們就不耽誤時間了,這就行動。”老譚說著站了起來。</p>
人事部邊經理說:“我做好後勤工作,有事盡管吱聲。”</p>
當老譚換上一身幹淨的廚師工作服出現在廚房的時候,廚房員工都很驚奇,以為要換總廚了呢。</p>
老譚一反常態改變了嚴肅麵孔,把和煦的微笑堆在臉上,配上他那個油光錚亮的大光頭看上去有點像笑嗬嗬的彌勒。</p>
</p>
杜紅利向老譚介紹了各個檔口的老大和灶台上的炒菜師傅,然後引著參觀了青菜間、洗消間、粗加工間和調料庫以及原材料庫。</p>
參觀完對老譚說:“譚廚,我們家全部按著五常標準進行管理,是本區的規範式窗口單位,食藥局把我們家列為免檢企業,對外宣傳。”</p>
杜紅利說的時候一直微微的仰著頭,臉上一副自信加自滿的表情,很有炫耀的意思。</p>
老譚也很給麵,不失時機的豎起了大拇指,用恭維的語氣說著言不由衷的讚美:“你做的確實好,到位!說實話我很佩服,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勝於藍。”</p>
“譚廚誇獎了,在你麵前我就是個學生。”什麽人都愛聽好話,聽了,達到內心的滿足之後才會懂得客氣。</p>
這不,杜紅利開始謙虛的客氣了,管他真的假的,至少聽著順耳。</p>
老譚說:“不用跟我客氣,咱倆早就合作過,互相了解,客氣啥。”隨後道:“這樣,你也挺忙,不用光顧著陪我,該忙忙你的去。各個老大也都認識了,我各個檔口參觀參觀,順便學習學習。”</p>
杜紅利說:“我陪著你。”</p>
老譚擺手道:“不用,忙你的去。”</p>
杜紅利也就沒再堅持,老譚開始各個檔口溜達。</p>
王淑蘭在牛經理的帶領下把前廳參觀了一遍,順便和昨晚已經過了麵的店長、大堂經理、各個樓層部長等人打了招呼。</p>
“我家一樓散台總共二百四十六個餐位,高峰期能加到三百個。二樓是多功能大廳,一半卡座一半散台,總共七百個餐位,可同時接待兩份婚禮宴席。</p>
三樓是包房,一共三十六個,其中豪華包六個,小包十二個,中包十個,大包八個。</p>
整體人均消費一百一,屬中上水平。”牛經理介紹道。</p>
“現在每天的流水是多少?”王淑蘭問。</p>
“現在不行,剛解封,一天六萬到六萬五。”牛經理說。</p>
“去年呢?沒疫情的時候。”</p>
“八萬五左右。”</p>
“噢——”王淑蘭說:“按咱家的營業麵積和人均消費來講一天賣十一萬屬於正常,以前應該達到過。”</p>
“三年前行。”牛經理說:“我家是零八年開業的,最火的時候是一零到一八年,每天營業額在十萬以上,最高達到過二十八萬,農曆小年吃餃子那天。”</p>
“不錯,確實挺好。”王淑蘭說。</p>
“是從一八年下半年開始不好的。一八年原材料大漲價,我們上半年堅持了半年,下半年調整了菜品結構和售價,打那以後就開始下滑。”</p>
王淑蘭記得一八年的原材料大漲價,當時阿巧的政策是小範圍調整菜品結構,但售價不漲,同時執行了反向政策——每盤餃子由十五個增加到十八個,讓客人感覺占便宜了。</p>
效果很明顯,客流量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點,每盤增加的三個餃子的成本根本不值一提——半個點足夠了。</p>
“咱家員工的流動率啥樣?”王淑蘭又問。</p>
“哎呀,說實話挺高的。”牛經理搓了下手,說:“廚房師傅們還好點,流動率不大,有的開業就在這做,做的最短的也有兩年了。</p>
等小弟和前台的服務員一樣,做過一年的算老員工了,大部分都是半年左右------三年以上的老員工很少。”</p>
“家家都這情況,服務員和小弟不好招。沒聽人家說現在的服務員都是大嫂,小弟都是老漢嗎。”王淑蘭笑道。</p>
“這情況在你家肯定沒有。你家的積分製管理確實好,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熱情和積極性,最主要是做的時間越長越吃香,工資越高,這員工就不愛離職唄。</p>
在你家學習的時候發現你家幾乎都是老員工,流動率非常小,這就無形中節約很大成本。</p>
現在成本這塊人員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咱們餐飲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離開人幹不了,用往下砍人來節省成本提高效益根本行不通,和找死沒啥兩樣。</p>
自打生意下滑我和張董沒少出去取經,天南海北的大店小店走了不少,學費沒少交,但效果甚微。</p>
說起來咱們有緣,去年北京的論壇會張董本來沒想參加,是我和杜廚躥綴的,沒成想還去對了。當你家的周總一開始分享的時候就把我和張董吸引了,張董在底下跟我說必須跟人家學,做積分製管理。”</p>
王淑蘭笑道:“主要是我家周總有魅力,把你們吸引了。”</p>
牛經理的臉微微發紅,說:“王總也很有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