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始終是最腳踏實地的兵種,戰略、戰役目標始終是以步兵的進駐或堅守來完成的。


    我國的陸軍當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大多數國人一提到我國陸軍,就會在腦海裏展現出紅軍戰士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裏長征,抗日戰爭的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殲滅800 萬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的解放戰爭。


    建國後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輝煌勝利、援越抗美戰爭的勝利和其後的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我國陸軍始終是作戰的主體,指戰員表現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作風,機智、勇猛。


    傑出的戰略、戰役的指揮能力,在幾十年中令世界強國不能忘懷。


    然而這些著名的戰爭僅僅體現了步兵和炮兵的作戰能力。


    雖然在中越之戰中出動了一些坦克,但終究沒有爆發象樣的坦克大戰。


    甚至最一般樣式的空地協同作戰也沒有機會得到實踐。


    時至今日,陸軍的作戰能力已經轉變為,以直升機為平台的垂直突擊能力,以主戰坦克為主體的地麵快速突擊能力,以及在空中打擊力量支持下的空地協同作戰能力,因此如何大幅度提高我國陸軍的裝備水平,使之成為一支能在任何複雜情況下都能完成國家賦予的任務的強軍,工作量是極大的。


    上海“合金材料廠”6月27日這兒原來是由市裏遷來的一家鋼鐵廠,位於上海的西北遠郊區,生產一直不景氣。


    李明智看中了它的基礎好,供電、水處理係統都很強勁,廠房也比較新,在遠郊區有擴展的空間。


    它被征用來成了項目組的第一個生產廠,對外稱作“合金材料廠”,正好可以說明它巨大的耗電量,以及消耗的各種化學材料。


    元旦剛過,在上海市政府和中央各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工廠周圍采取了最嚴密的保密保衛措施,各方麵的工程技術人才、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材料源源不絕地運來此地。


    上海最好的建築施工隊伍在高速度、高質量地實施改建施工,以確保克期完成生產線的建設任務,如期生產出金龍電池來。


    在廠外征用的一個村子被改建為一座園林式的賓館,接待來自各地的專家,甚至有從美國回來的超導專家;原來廠裏的試驗室擴大了幾十倍,裝備了從世界各地采購來的先進儀器和檢化驗設備。


    一方麵改進現有的生產工藝。


    更重要的是開發全新的生產工藝,以提高優質品率,並進一步提高產品的性能。


    根據對樣品的測試金龍電池的性能確實驚人:——高溫充電效率大幅度提高。


    攝氏60度時充電效率高達95%以上。


    較現有產品提高了近55%。


    ——自放電性能得到改善。


    在攝氏45度,放置10天後的自放電率低於5%。


    ——攝氏-30度時也可正常工作。


    ——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極高,可保證提供電動機啟動時的大電流。


    最新的研究測算,這第一條生產線生產的金龍電池大致可分為三級:a、最高級的是能量密度為12千瓦·時/公斤,功率密度1·8千瓦/公斤,充放電次數為 700次,產量比例為20%b、中級的是能量密度為9千瓦·時/公斤,功率密度1·2千瓦/公斤,充放電次數為500 次,產量比例為45%c、低級的是能量密度為4千瓦·時/公斤,功率密度1千瓦/公斤,充放電次數為400次,產量比例為35%。


    三軍爭相要占用最大的份額,而且理由都很充分。


    金龍電池的能量密度當然是最重要的功能,最高級的能量密度已經略超航空煤油的發熱量(9500千卡/公斤),可是體積隻及航空煤油的1/6,再比較電動機的效率可超過96%,而渦輪軸發動機的效率不會超過35%。


    柴油機的效率也不超過42%,再經過變速器、傳動軸的傳遞,效率也不過35%左右。


    其優異性能誰能不動心呢。


    其實金龍電池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電源的質量極高,由於內阻極小,輸出電壓非常穩定,這對雷達、計算機、電氣設備、儀器、儀表的運行十分重要。


    最後還是由王剛親自決定,高級的全部給直升機和運輸機項目,中級的40%給戰機項目、40%給陸軍的戰車項目、20%給潛艇項目;低級的海軍和陸軍各一半。


    李明智大校(4月份已晉升為大校)深知肩上的重任,三軍都在注視著他。


    他不僅要關心這家廠和這個研究所的進展,還要關心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材料、專項設備的配套生產廠,任何一個環節的脫節都會影響整個工程的進度。


    他還要求外貿部門運用一切手段弄來專家所需要的各種儀器和設備。


    這次國家的投入強度是建國以來,除“二彈一星”工程外最大的了。


    根本來不及審計具體的資金投入,初步估算,各方麵動用的資金已達420億元。


    有二個事例也許可以看出這位當家人的辦事風格:有一天一位助理拿了一份采購單向他請示:“張教授小組提出的這套儀器進口要112萬美元,專家組的不少人認為作用不大,建議不要采購了。”


    “既然不是沒有作用就應該采購。”


    他毫不猶豫地批準了。


    “行政樓的桌椅還可以用,為什麽要化2萬4千元去換新的。”


    助理趕緊解釋:“這是開張時從各處收集來的,也使用了一段時間了,又幾經搬遷…”“不用說了,你去把最差的搬到這間辦公室來,我用。”


    新工藝開發組首先傳出捷報,在5月4日就作出突破,開發出新的生產工藝,最主要是改進了最後經磁化形成活性微粒的工序。


    不但大幅度提高了優質品率,優中低三類產品的比率由20:45:35提升為35:45:20,而且縮短了反應時間,因而可以提高產量。


    中央立即決策:在總後勤部下設立“長安工程局”,統管金龍電池的生產,由李明智大校任局長。


    上海的生產廠立即擴建第二條生產線,並在西安和成都開始建設第二、第三生產廠,規模都是月產200萬公斤。


    工程局經考察征用了西安郊區效益不佳的一家鋼鐵廠,以及成都郊區的一家化工廠,著手改建。


    由於有了第一家生產廠的建廠經驗,中央指令二家廠的建廠周期均為5個月。


    擴建的第二條生產線建設周期4個半月。


    在上海的第一生產廠“合金材料廠”的第一條生產線,經過全體人員嘔心瀝血的奮戰,終於在今天,提前了4天投入試生產。


    宮研究員和李明智大校撫摸著從生產線上流出來的經過測試的合格產品,激動得眼淚都流出來了,正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眼見強國日。


    與此同時,金龍電池在武器應用方麵也捷報頻傳。


    重慶雙橋四川汽車廠5月24日重型越野汽車,是指行駛總質量大於13噸的越野汽車,其驅動方式有6*6(指6個車輪都是主動輪)或8*8兩種,越野行駛時載重量達5噸以上,並可同時牽引5噸重的掛車或裝備。


    軍用重型越野汽車雖然隻是一種運載工具,但在各國武器裝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麵它大量用於牽引重型火炮,是炮兵的重要裝備:另一方麵它還是導彈、雷達等武器和作戰器材的主要運輸工具。


    此外各國還利用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底盤開發了大量的輪式裝甲車輛。


    如今,軍用重型越野汽車已成為各國兵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員。


    然而,1966年以前,在中國的汽車產品中,重型軍用越野汽車還是空白。


    1966年,洛陽第一拖拉機製造廠以法國gbc越野汽車底盤、捷克斯洛伐克太脫拉風冷發動機為基礎,於8月 16日試製成功了我國第一輛軍用重型越野汽車,命名為東方紅dfh665。


    1970年正式投入批量生產。


    由於該車使用了8120f風冷柴油機,使它可在缺水地區使用、也避免了在寒區作用時發生冷卻液凍結不易啟動和在熱區使用時水箱“開鍋”等情況的出現,滿足了部隊對各種氣候條件下的使用要求。


    主要裝備陸軍炮兵部隊,用於牽引130毫米加農炮、152毫米加榴炮等師屬火炮。


    1979年2月,作為152毫米加榴炮的牽引車,東方紅dfh665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此後它還隨炮兵部隊參加了中越邊境地區作戰。


    該車功率大,越野性能好,啟動快,操作輕便,使用可靠;但發動機噪聲大,油耗偏高。


    1964年根據與法國貝利埃汽車公司簽訂的引進貝利埃公司gcii(6*6)重型越野汽車技術與部分關鍵生產設備的協議,在重慶雙橋建設了四川汽車製造廠,生產國產8噸級重型越野汽車。


    同時對引進的車型也進行了部分改進。


    1974年該廠開始生產紅岩cq260重型越野汽車。


    隨後,cq260被cq261所取代。


    1968年,北京汽車製造廠成為中國又一個重型越野汽車生產基地。


    1975年,我國自行研製的載重量5噸的延安牌sx250(6*6)軍用越野汽車在此投產。


    從外形看,sx250和cq261基本相同:都是6*6全輪驅動,都采用可乘坐4人的平頭雙排駕駛樓,備用架均在車廂和駕駛樓之間;二者均使用水冷柴油機、帶高低檔分動器的五檔變速箱和帶氣壓助力的幹式離合器。


    與東方紅dfh665不同的是,sx250和cq261使用的是漸進式差速鎖,不需要停車就可鎖閉差速鎖;cq261的分動器內還有幹涉裝置,以防在進行前橋結合/ 分離時出現誤操作。


    sx250和cq261在部隊中的主要應用仍然是為炮兵部隊牽引重型火炮。


    此外sx250的底盤還被用於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野戰油料運輸加注車、重型機械化橋等裝備。


    sx250還實現了國產重型越野車大批量出口的突破。


    黃河牌jn252(8*8)重型越野汽車是山東濟南汽車製造廠於70年代初研製成功並投入生產的。


    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牽引力方麵,雖然越野時載重量隻有5噸,但牽引力卻達到18 噸。


    其特點是:使用的是水冷柴油機;在輪、軸間裝有牙嵌式自由輪自鎖差速器,在遇到泥濘等複雜路麵時能夠自動鎖閉差速鎖以消除車輪打滑現象。


    主要裝備第二炮兵部隊,用作工程、中遠程地地導彈的牽引車。


    第二代重型越野車,1985年,從西德引進了具有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zf機械變速箱及 khd413係列風冷發動機技術。


    次年,運用這些技術的鐵馬xc2030(6*6)smenhu噸載重越野車樣車研製成功,並一次試驗成功,並設計定型投入批量生產。


    與國產第一代重型越野汽車相比,xc2030的高速行駛能力顯著提高,最高速度達85公裏/小時;該車裝用的zf5s110gpa變速器有9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使用了雙h型換檔裝置,變速杆與高低檔變速杆合二為一,簡化了操作;輪間、軸間均有差速鎖;操縱係統均比第一代重型越野車有較大改進,駕駛員乘座舒適性有了明顯提高。


    xc2030逐步成為我陸軍重型越野車的主力,除作為重型火炮的牽引車外,利用其底盤改裝的裝備還有122毫米40管火箭炮、ws-1多管火箭係統、重型機械化路麵敷設車等;利用其技術還研製成功了wz551輪式步兵戰車、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輪式hj-8反坦克導彈發射車、wz901保安車、wj94裝甲防暴車等,目前該車已向東南亞大批量出口。


    漢陽特種製造廠於80年代初研製成功載重量達50噸的我國第一代運輸車。


    該車由hy473 (6*6)牽引車和hy962半掛平板車組成。


    hy437大量采用德國的重型車技術,其風冷柴油機與鐵馬xc2030的屬於同一係列,其變速器與xc2030所使用的屬同一係列,變速杆與高低檔變換杆同樣合二為一,都有9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都配有氣動操縱的輪間和軸間差速鎖等。


    平頭駕駛室的設計是參照日本五十鈴汽車而成的。


    50噸坦克運輸車裝備部隊後,成為裝甲車輛和重型工程機械設備的主要運輸工具對提高部隊的戰鬥力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1996年,通過換裝大功率發動機和引進日本三菱技術,該車改進成為載重75噸的重型越野車。


    hy473還被選作我國ly60地空導彈的運載發射車。


    80年代中期,陝西汽車製造廠研製生產了第二代延安(6*6)7噸級重型越野車 sx2190t。


    該車在1996年北京汽車博覽會上正式亮相,目前已裝備部隊,作為重型火炮牽引車。


    它大量采用了奧地利斯太爾的技術,使用的smenhu廢汽渦輪增壓水冷柴油發動機,屬斯太爾wd615係列,在我國軍用汽車首次采用;與之匹配的rt11609變速器,是斯太爾91式係列車型所使用的、引進美國福特技術的產品,有9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並配有機械式副變速箱和液壓助力轉向裝置。


    這些先進技術的采用,顯著地改善了驅動係統對複雜環境的適應能性,提高了車輛的越野能力;車輛的運載能力和牽引力也有了顯著提高。


    駕駛員的視野更加開闊、乘座條件更加舒適。


    ta580是90年代初由山東泰安特種車輛製造廠研製並投產的我國新一代8*8重型越野車。


    它采用了大功率的風冷柴油發動機。


    越野爬坡能力強(爬坡度達35%);車速高(公路行駛速度達70公裏/小時以上)。


    滿足了部隊對大載重量、高速運輸車輛的需要,成為我國wm-80 式新型273毫米遠程火箭炮和地地戰術導彈運載發射車的底盤車,其中地地導彈發射車曾參加1996年南京軍區組織的聯合軍事演習。


    從30多年來我軍重型越野車的研製曆程來看,二項關鍵的技術:大功率柴油機及其傳動控製係統和液壓懸掛/轉向係統,對後者已基本掌握。


    但對前者的掌握還有很大差距。


    我國大功率車用柴油機的研製與先進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德國人已經把柴油機用到了小轎車上,可是直到二十世紀末我國國產的柴油機貨車和大型公交車都是汙染空氣的大王。


    至於越野車,需要把一台柴油機的巨大動力傳遞到6個輪子,甚至8個輪子上,並要控製在轉向時的差動,在複雜路段還要自動實施差動的閉鎖,其複雜性必須要有強大的研究力量和機械製造工業的支持。


    現在有了金龍電池完全可以甩掉這套複雜的裝置,為每個車輪配置一台低速大扭矩電動機。


    我國在永磁電機和車用電動機的研製方麵與先進國家相比差距並不大,在內燃機車(大多數是通過柴油機發電,然後由電機直接驅動機車的主動輪的)和電力機車的研製中,大功率(140千瓦級)低速大扭矩電機的運用已相當成熟。


    重型越野車研製項目組委托四川汽車廠,在五月下旬就拿出了樣車。


    由於這是金龍電池的第一個應用項目,受到了軍方的高度重視。


    今天進行試車,總後勤部副部長任世雄中將、中央突擊師師長郝誌剛少將、李明智大校和軍代表石勁一上校親自來觀看這個“金龍工程” 的第一個“新生兒”的誕生。


    不過,此時樣車上還沒有金龍電池可裝,隻能在貨艙裏裝上重達6噸的普通蓄電池來提供電力,也許稱它為“早產兒”更恰當。


    展現在軍方要員麵前的是一輛具有強悍外形的重型軍車,雄姿英發,就象隨時會衝向前方的巨象。


    總設計師周俊發高級工程師神情興奮地在試車現場,圍著軍車向將軍們介紹著他的得意之作:“我們給它取名為‘強龍i型‘‘,是一輛以運輸為主的多用途車。


    這決不是把柴油機簡單地換上電動機。


    我們充分地挖掘了金龍電池所提供的卓越性能。


    它是三軸六輪車,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三軸車,三軸幾乎是等距的,載荷分配均勻,六輪全是主動輪,各由一台低速大扭矩直流電動機直接驅動,中軸的每輪20千瓦,前後軸每輪15千瓦,總驅動功率 100千瓦。


    大家可能會認為功率偏小,一般柴油車總重達20噸時,會配置200多馬力的柴油機。


    實際上這是大家還不習慣直流電動機直接驅動的優良性能,直流電動機完全可以在1-2 分鍾的時間內超額定功率一倍運行,在更短的時間裏,超負荷值還可以更高一些。


    也就是說,在爬坡、越障礙時,它的總驅動功率可以高達200千瓦,也即260馬力以上,而且是直接驅動車輪,不經過變速箱、萬向軸、牙包等裝置,所以功率絕對是強勁的。


    采用電力驅動,都是無級變速,駕駛員的操縱極為簡單,僅以電門踏板就可以控製其速度。


    特殊設計的電動機完全可以倒轉。


    滿載時在公路上僅以100千瓦的功率也能達到100公裏/小時的速度。


    “車身采用液壓懸掛,車輪的貼地性能好,通行能力強。


    前後軸的四個輪子都可以轉向,轉彎半徑很小。


    由一台4千瓦的電動機單獨驅動一台液壓泵,以支持液壓懸掛、動力轉向和製動係統。


    高性能的電氣裝置控製著功率分配和液壓係統。


    具有 ‘天然的防抱死‘‘ (abs)功能,采用電製動時,車輪的轉速越低,其製動力也就越小,不可能出現抱死車輪的現象。


    “車輛配置了大量的先進儀器、儀表和電氣設備,有微光夜視儀、無線保密話機。


    一台主控計算機控製著駕駛人員識別係統、電力分配、與上級指揮機關的無線網絡連接、電子地圖和gps衛星定位係統。


    駕駛員麵前有一台平板顯示屏顯示車輛係統的工況,另一台平板顯示屏顯示電子地圖、gps位置指示,也可切換為計算機的顯示屏。


    空車自重僅8噸,可載重14噸,結構十分堅固。


    密封的駕駛艙采用半導體空調機,艙內保持正壓,具有集體三防(防核、防生物、防化學)能力,並有製氧機以適應高原的環境。


    寬敞的駕駛艙內既可放一張床鋪供駕駛員輪流休息,也可以改為放置儀器、設備,供操作人員使用。


    “車上有充電裝置和外供電裝置。


    電池艙可設置6塊金龍電池的標準組件,每塊40公斤,使用中級組件時隻要有3塊(最大輸出功率144千瓦)即可開動。


    滿裝電池時,4塊用於車輛係統,2塊用於外供。


    可持續走行12小時,運程1000公裏以上。


    “它的突出優點是,開動時既無噪音又不發熱,隱蔽性很好。


    取消了笨重的柴油機、變速箱、萬向軸、牙包和滑油係統,不但降低了車重,也大幅度降低了造價和維護費用。


    作為高原地區的運輸工具它能發揮突出的功能,馬達是不需要空氣的,所以不懼空氣稀薄。


    現代化戰爭的特點是高消耗,沒有強大的後勤支持能力是決無勝利的可能性的。


    它也是一台高性能的多用途運輸平台,在行進中外供電裝置可向設備提供96千瓦的電功率,在停車時更可輸出288千瓦的大功率電能。”


    周總設計師的介紹,聽得軍方官員頻頻點頭。


    接著郝誌剛和軍代表親自坐進駕駛艙,試車員把手伸入識別器,計算機識別後啟動了係統,二台平板顯示屏顯示著車況和地圖。


    試車員一踏電門踏板,車子飛快地加速,電動機隻是發出輕盈的嗡嗡聲。


    操縱十分簡單,隻有一個速度控製踏板;一個二級的刹車踏板,踏下去的第一級是把電動機反向設置成發電機,把車輛的動能轉換為電能,除了向設備供電外,並向電池充電,這一切都在計算機的自動控製下進行的。


    第二級才是液壓製動器。


    在模擬各種路況的試車場內,“強龍i型”車輕鬆自如地飛馳著。


    郝誌剛看得心癢難耐,他讓試車員把車停下,親自坐上了駕駛員位置,可是啟動不了車子,顯示屏上出現了“請輸入口令”。


    一位技師上來輸入口令後,讓主控計算機識別了郝誌剛,這才聽從他的操縱。


    這位老突擊隊員覺得車子十分順手,做了幾個急彎、急停、爬陡坡的動作,非常高興。


    軍代表十分滿意,與任世雄中將、郝誌剛少將一起走向周總,向他表示祝賀和感謝。


    軍代表要求在完成測試大綱,並作出改進設計後,立即進行定型設計並建立生產線,盡快生產出一批“強龍i”供各方麵作平台,進行改型設計,進行係列車型的開發。


    當然,我國軍用重型越野車的主要生產廠家濟南汽車製造廠、陝西汽車製造廠、四川汽車製造廠、山東泰安特種車輛製造廠等共同著手改造了鐵馬xc2030(6x6)smenhu噸級越野車、(同為7噸級的st2190t被取代),ta580(8x8)重型越野車,以及突出牽引力的黃河牌jn252(8x8)越野車。


    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而成本和運行費用卻大幅度下降。


    漢陽特種製造廠於對載重量達75噸的我國第一代坦克運輸車進行重大改造。


    被命名為 hy2175(10x10)。


    5軸車,前後各2軸可轉向,10個車輪都有電機驅動,中軸的2輪各30千瓦,其餘8個主動輪的功率為25千瓦。


    寬大的駕駛樓可乘坐8人,因此坦克乘員組和維修人員都可乘坐,有集體三防係統。


    有一台電機驅動液壓機,為液壓係統提供動力。


    為了不浪費資源,還對現有的柴油機驅動的這些重型越野車進行了低費用的改造:拆除發動機和變速箱,在原來位置換上一台直流電機直接驅動傳動軸,油門踏板換成了電門踏板;差速鎖和控製裝置不變;還拆除了小發電機、充電器,換上了大功率的新型供配電裝置。


    原來放蓄電池的地方放金龍電池足夠了。


    駕駛樓安裝了新型的半導體空調係統。


    改進後的越野車性能有了極大的提升,噪聲、汙染、紅外特征都沒有了,營運成本大幅度下降。


    它們還可以為我軍服役一段時間。


    國產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電動化不僅滿足了部隊的裝備需要,而且幾乎所有型號的軍用重型越野電動汽車都設計了相應的民用型號,今後將在公路運輸、石油勘探、工程建設等方麵大量使用,我國以金龍電池為基礎發展的新一代重型越野“電車”將會在我國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突出的作用。


    當然在適當的時候在國際市場上將成為搶手貨,為我國換取大量的外匯。


    洛陽第一拖拉機廠6月7日我國在引進s-300、道爾sa-15、灰熊sa-17等防空導彈係統時引進了大批俄製的履帶式運載車,我國也購買了生產許可證,由洛陽拖拉機廠等組織生產。


    這些生產廠同樣組建了項目組實施了以金龍電池為核心的改造。


    不同於普通越野車的改造,這些運載車並不隻是運載係統裝備,而且要向這些係統輸送大量的優質電能。


    采用金龍電池後一舉二得,不但大幅度簡化了驅動/傳動設備,而且可簡化供電係統。


    今天展示的是第一階段改造成果。


    一輛經過改造的sa-17的自行履帶式火力單元車停放在軍方代表的麵前,外形並沒有變化。


    它可作為獨立的火力單元與裝填發射車一起使用,還可以使用自備的車載抗幹擾電子相控陣雷達單獨作戰。


    自備雷達可進行目標搜索、跟蹤和敵我識別,並能進行目標分類和空情分析。


    安裝在車後部的轉台式發射裝置上共有4枚待發導彈。


    相控陣雷達以一定的仰角裝在轉台組件的頭部。


    該車長8米,寬3. 3米,高3. 8米,原來作戰重量35噸。


    不過內部已經有了相當的變化,發電機、複雜的穩壓穩頻設備、空調設備、備用電池和充電器都去掉了,換上了1噸金龍電池、簡潔的供電組件和半導體空調係統,內部空間大了不少,改善了作業環境,還降低了戰鬥全重。


    關鍵的是實施防空警戒時不用啟動發電機,沒有了紅外特征,由於電源質量的改善,係統性能也有了相當的提高。


    軍方代表十分滿意。


    後來我國的這一改造成果以及其他導彈運載車的改造技術反過來出口到了俄國,不但換取了大筆的外匯,而且完全改變了俄國軍方的看法,使他們明白中國也有比他們先進的武器技術。


    武器技術再也不是單方向由俄國輸出到中國了。


    3個月後,項目組完成了第二階段的改造,在俄國專家的支持下,去除了柴油機主機/減速傳動係統、和巨大的油箱,裝上更多的金龍電池、電傳控製係統、2台直接驅動履帶的大功率直流電機。


    整個係統的機動性有了大幅度提高,戰鬥全重降到了29噸,而成本、運行費用卻進一步大幅下降。


    這一技術過了相當時日才允許輸出到俄國,並作為一個武器技術交流的籌碼。


    北京吉普車廠北京吉普車廠是我國四輪驅動越野車的誕生地,在年初劃出了一大塊地方作為軍品分廠,調集了廠內外最精銳的設計力量和製造技工,仿造一輛來自法國的“潘哈德”vbl輕型火力突擊車,終於在6月中旬拿出了國產的tj1型火力突擊車,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vbl的參數:空車自重smenhu噸,頂置1挺smenhu毫米機槍,戰鬥總重smenhu噸,柴油機功率smenhu千瓦,最大路麵速度100公裏/小時,具有兩棲作戰能力,可抵禦小口徑武器,可搭載6名乘員。


    我們的tj1型:空車自重smenhu噸,戰鬥總重smenhu噸,四輪直流電機直接驅動,四輪轉向,後軸每輪15kw,前軸每輪10kw,總驅動功率為50kw,但短時間最大功率可達100kw。


    最大路麵速度也是100公裏/小時。


    由於去掉了柴油機、變速箱、傳動軸、前後牙包和巨大的油箱,不但減輕了自重,而且車廂也寬敞了許多。


    機動性、加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沒有了占車長三分之一的發動機艙,駕駛員座就在前車輪之間,可搭載7人。


    有一台2千瓦的電機驅動一個可伸縮的小螺旋槳,車輛具有兩棲能力。


    由於車身短了不少,車體更緊湊,裝甲比vbl還略厚。


    車上裝備了微光夜視儀、熱成象儀、無線保密電話、半導體空調機,主控計算機、 gps衛星定位儀、電子地圖、無線網絡,這些已經成了電動戰鬥車輛的標準模塊組件。


    電池艙可放置2塊40公斤的標準金龍電池,及1塊備用電池。


    有充電和外供電裝置。


    成本隻有vbl 的二分之一不到。


    這是一個多用途的平台,可以有三種配置:一種a型,在左側配置了1挺雙聯裝的smenhu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右側是四聯裝的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b型,左側同上,右側是2枚反坦克導彈或便攜式防空導彈;z型,右側是四聯裝的自動榴彈發射器,主要是安裝了大量先進的通訊和指揮設備,作為地麵指揮車。


    另一款tj2型是一輛小型電動吉普車,四輪驅動、四輪轉向,駕駛員座在前輪之間,前後排座位之間間距很寬,車身卻縮短了不少,重量也減輕了不少。


    特點是低成本、低維護,適合大批量生產。


    軍方的首批定單就是6萬輛。


    這二型車將大量裝備部隊,大幅度地提高陸軍的機動能力和突擊火力。


    這些電動車輛和輕型戰車的研製生產隻是小試牛刀。


    華陰武器城9月10日在險奇峻秀的華山腳下,黃河轉折東去的一片黃土地上聳立著一座兵器城-“中國華陰兵器試驗中心”。


    我國的許多重要的武器試驗都是在這裏完成的。


    在金色的秋天迎來國產電動主戰坦克的測試。


    我國陸戰之王將有重大的突破。


    當今雖然有武裝直升機的強力挑戰,坦克仍然以其強勁的衝擊力、長時間作戰的韌勁和狂暴的火力居於陸戰王者的地位。


    在坦克試驗場上,一輛改裝的t-98i型坦克傲然屹立在軍方官員麵前,外形沒有太多的變化,10米多長、smenhu高的車身顯得十分彪悍,它裝備的改良型125毫米坦克炮(與俄製t- 80的相同)能夠從正麵擊穿世界上任何一款最先進的坦克!它是在1999年國慶閱兵時才亮相的,我軍最新型的主戰坦克。


    新型坦克的設計涉及麵很廣,為了盡快把金龍電池轉化為戰鬥力,軍方決定第一步先改造現有的主戰坦克。


    它去掉了1200軸馬力的內燃機,以二台各500 千瓦額定功率的低速大扭矩直流電機直接驅動左右履帶的主動輪,由電氣裝置控製它們的同步和差速轉向。


    直流電機最適合坦克這種功率需求變化極大的戰車,配以1600公斤的金龍電池,當需要爬坡、越障礙時,峰值驅動功率近2000千瓦!大大超過了俄國的t-80、美國的 m1a2主戰坦克。


    由於去掉了笨重的減速、動力分配以及滑油係統,又不需要燃氣渦輪機必不可少的進氣排氣管,巨大的油箱縮小為五分之一大小的電池艙。


    這也解決了一個人員出入通道的問題,二台主電動機之間有35厘米的間隙,坦克手們可以很方便地從後艙門進出坦克,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當年以色列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甚至不惜把“梅卡瓦”主戰坦克的發動機前置,以至於造成駕駛員視野變窄,降低了驅動效率。


    減輕的重量使裝甲得以加強,t-98坦克的裝甲本來就是仿照勒克萊爾坦克的模塊式裝甲,更換更強勁的裝甲塊是很方便的。


    空出來的艙內增加了載彈量。


    戰鬥總重增加了4噸,達58噸,動力性能還大大地超過了t98-i型。


    最大公路速度達78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則超過1100千米(超過了勒克萊爾的最大速度71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550千米)。


    提高了機動性,就意味著生存能力的提高。


    獨立的電力驅動的液壓係統支持著液壓懸掛係統和強勁的雙向炮塔穩定係統,大大地提高了坦克主炮的首發命中率。


    一台主控計算機連接了gps衛星定位係統、電子地圖、無線網絡和保密通話係統。


    由疊層半導體強製冷裝置支持的熱成象儀,性能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


    更重要的是,電動坦克即使在高速行進時也幾乎不發熱,在對方的熱成象儀上根本成不了像。


    這一點至關緊要,美軍在海灣戰爭中m1a1坦克就是憑借擁有2000米探測距離的熱成象儀的優勢,才能以極大的比分勝過t-72坦克的。


    在采用了降噪音的軌鏈後,更是成了“無聲坦克”。


    新型坦克的隱蔽性是無與倫比的。


    坦克手們一進入車內感到耳目一新,半導體製冷裝置無聲地給他們送來陣陣清風。


    駕駛起來十分輕鬆,停車的時候沒有待機的問題,金龍電池無聲地向空調係統、偵察監視係統供電,在12秒針內可從靜止狀態加速到60公裏/小時,這是內燃機坦克根本無法比擬的。


    隻要一推速度杆電動機就驅動坦克前進。


    全速行進時也是靜悄悄的,更無發動機的高熱傳進來,車內環境大為改善。


    坦克的使命就是長時間的連續作戰,保持坦克乘員的良好體能和精神狀態至關緊要。


    電動坦克在試驗場複雜的模擬路況上一會兒狂猛地向前衝刺,一會兒又在原地轉向。


    主炮的首發命中率大為提高。


    行駛裏程足足提高了一倍。


    車長、炮手和駕駛員下車後大為感慨,認為駕駛這樣的戰車簡直是一種享受。


    性能大幅度提高,而生產成本和維護成本卻大幅度下降,這在武器發展史上很少見的。


    軍方代表十分滿意,要求盡快確定改型方案,著手把現有的“t98-i”型坦克盡快改造為“t98-m”型。


    受到鼓舞的設計人員將根據試驗數據,設計我國新一代的主戰坦克,它必將列入世界一流坦克之列。


    對引進的俄製“t-80um2”和t-80u主戰坦克(注1),在俄國專家的指導下同時進行了改裝。


    俄國自用的t-80坦克裝的是1250馬力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出口給我國的t-80u裝的卻是840馬力的v-12柴油機。


    t-80的致命的弱點是行程太短,配置了輔助油箱後隻能達到485公裏。


    t-80u的行程雖然長達700公裏,但是動力太弱,機動性太差。


    與t98-i一樣,拆除了柴油機及相應的減速機和動力分配裝置,裝上了二台500千瓦的直流電機,各自直接驅動左右履帶的主動輪,由電氣裝置進行同步和轉向控製。


    強勁的動力超過了俄國的燃氣輪機。


    徹底改造了電源係統,拆除了待機時的小發動機-發動機組、電池組,改裝了國產的半導體空調機和半導體強製冷熱成象儀。


    在俄國專家的幫助下,把操縱係統整合進了整個坦克的控製係統。


    當這些俄國專家看到改裝過的電動“t-80u”??已被命名為“t-80m”型,無聲地在原野上橫衝直闖的威猛模樣時,真是驚呆了。


    他們是來自世界上三大坦克強國(俄、美、德)的行家,根本不把英國、法國的坦克放在眼裏,但他們的內心已經把中國列入了坦克強國之列。


    如果他們知道這款坦克的行程高達1200公裏時(這對他們是保密的),更要驚訝了。


    在俄國專家的支持下,同時完成了對俄製bmd傘兵戰車(注2)的改造。


    這款戰鬥全重 smenhu噸的輕型戰車,由裝甲鋼板焊接而成。


    載3名車組乘員和4名戰鬥人員,可由大中型運輸機空運空投,空投時7名乘員可在車內與車輛一起降落。


    米-26直升機也可裝載。


    機動性很強,最高路速70公裏/時,公路續行裏程500公裏。


    它在水中以噴水器推進航渡。


    火力強大,配備有1門裝有雙向穩定器的30毫米機炮、1具反戰車飛彈發射架、1具3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l挺7.62毫米同軸機槍和1挺smenhu毫米前列機槍。


    機炮的最大有效射程4000公尺,配有 860發穿甲彈和燃燒高爆彈。


    飛彈發射架可發射at-4和at-5型反戰車飛彈,車內裝有4枚飛彈。


    榴彈發射器可壓製1200公尺範圍內的目標,備彈551發。


    改造主要是動力部分改裝2台200千瓦的低速直流電機直接驅動2個主動輪;由於取消了減速器和動力分配裝置,bmd後置發動機的優點得以充分體現(絕大多數步兵戰車都是前置發動機的),乘員從後艙門進出很方便了,後頂蓋也不用打開了。


    改裝了半導體空調裝置和半導體強製冷熱成象儀。


    經改裝後,戰鬥行程增加了一倍,載彈量也略有增加,車速也略有提高,高速行進時又無聲無熱。


    這款戰鬥全重全重仍為smenhu噸的傘兵坦克-命名為bmd-m 型,成了突擊部隊手中的利器。


    總裝備部戰車研製部門的專家們從這幾個成功改裝的實例中深切地體會到金龍電池這一新發明對武器係統的巨大作用。


    他們除了繼續推進現有戰車的改裝設計外,全力投入了新型電動戰車的開發,一係列的電動裝甲偵察車、電動步兵戰車、電動裝甲輸送車和電動坦克搶修車等等在設計和試製。


    “電甲蟲”微型步兵戰車8月27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北約提出了微型步兵戰車的概念,並著手研製。


    其突出的特點是載員隻有5人(半個班),可采用頂置機關炮的總體布置方案。


    這樣,其戰鬥全重可在10噸以下,而形體小、裝甲增強,則可提供比現役步兵戰車更強的生存力,又可以大大降低采購成本。


    這種微型步兵戰車是北約各國提出的一種新概念步兵戰車。


    當時的西德波爾舍公司曆時近20年的研製,於1990年向德軍交付了首批“鼬鼠1”型空降戰車。


    這也可見其難度之大。


    它戰鬥全重才smenhu噸,過於“小巧玲瓏”。


    所以後來由馬克公司接手研製,於1994年推出改進型的“鼬鼠”2係列空降戰車。


    戰鬥全重提高到smenhu噸,車體前部左側為動力-傳動室,柴油機功率為110馬力(81千瓦),可實現液壓無級轉向;其右側為駕駛室。


    後部是較寬敞的戰鬥室,與前部用隔板隔開,最多可乘載1名車長加5名載員,車內有集體式三防係統和空調係統。


    也可選裝smenhu毫米和smenhu毫米機槍、反坦克導彈、20毫米機炮,防空導彈、甚至120毫米迫擊炮,是一款小巧玲瓏的多用途戰車。


    1架ch-53超級種馬可空運2輛,也可由 ch-53和ch-47支努幹吊運。


    可是其裝甲薄弱,隻能抵禦smenhu機槍彈的攻擊。


    這是其訂貨量始終不高的願因之一,當然歐洲戰場更需要重型戰車則是更主要的原因。


    我國於上世紀末期開始研製微型戰車,主要著眼於其通行性能好,狹小的車身以履帶驅動可通行於險峻的山路,采購成本又低。


    可是實際研製時發現開發難度相當大,俗話說麻雀雖小五髒齊全,又是發動機、複雜的變速傳動裝置、危險的油箱、小發電機、電瓶和各種瞄準、測量裝置、空調係統等等。


    采用前置發動機則駕駛員視野大受影響,搭載5名乘員的環境更差,而且機炮也難以布置。


    如果後置發動機則人員更加無法出入。


    采用了雙管23毫米機炮和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備彈量,機炮800發、榴彈220發,火力還可以。


    裝甲太薄弱、機動性也不夠,未能得到軍方的認可。


    金龍電池的誕生為這款微型戰車帶來了生機。


    項目組采用2台專門研製的扁平型的120千瓦直流電機,直接驅動後置的履帶主動輪,不必設置發動機艙,在狹小的後車身中仍可以保留一條30厘米的通道,供5名乘員從後艙門出入。


    安裝了半導體空調機,電動機發熱量極低,電池盒又很小,乘員的環境大為改善。


    照樣安裝半導體強製冷熱成象儀,gps定位儀、激光測長儀等設備。


    這款戰鬥全重 7噸的微型戰車,總體設備減重後,前裝甲得到了加強,由於體積小,大大超過了bmd傘兵戰車,可以抵禦20毫米機炮的攻擊。


    換裝了30毫米機炮,火力得到增強。


    裝載400公斤電池,足以讓它以70-80公裏的時速行駛800公裏。


    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樣車得到了軍代表的首肯。


    其任務定義為連、營級的突擊火力。


    受到鼓舞的工程師們繼續為這款命名為zc-07,外號“電甲蟲”的微型步兵戰車進行雷達隱形的改進。


    它不發熱就為隱形塗料的塗裝提供了方便,在塗層外再覆蓋一層塗有偽裝色的塑料保護外殼,以防日曬雨淋,即使在戰鬥中損壞了也很容易更換。


    在炮管外套一個合成材料製作的套管內部塗上隱形塗料,套管以一些彈性支架支撐不與炮管直接接觸。


    “電甲蟲”的車身本來就低矮,又不發熱,噪聲也極低,再加這些隱形措施,真成了一些可怕的隱身蟲了。


    陸軍一下子就定購了5000輛,每輛的成本才180萬元。


    後來以zc-07為底盤開發了“坦克保護伴侶”:zc-07a安裝了6管20毫米速射炮和炮瞄雷達,隻有1名駕駛員,1名炮手。


    zc-07b則安裝了一台小型相控陣搜索雷達,可以搜索3公裏範圍內的反坦克導彈和火箭彈。


    隻有1名駕駛員,1名車長。


    2車以無線網絡連接起來。


    搜索雷達可以跟蹤10個目標,計算機係統選擇最危險的目標提交給速射炮控製係統以炮瞄雷達將其鎖定後予以摧毀。


    1輛zc-07b可以控製2-3輛a型戰車,它們的裝甲足以伴隨主戰坦克衝擊,為坦克提供保護。


    還研製了裝甲救護車、偵察/指揮車等一係列變形車。


    它們都可以搭載運-8和運-14實施空運空投,1架重型直升機z-14可以搭載2輛。


    華北某武器試驗場pgz95式四管25毫米自行高炮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全自動、全天候、彈炮結合、可行進間射擊的彈炮合一係統。


    pgz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裝有一部單炮搜索雷達,有獨立的火控係統,而且還具備行進間射擊能力,有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和抗幹擾能力。


    正常情況下,它在連指揮車的統一指揮下聯合作戰,但在必要時候,它也可獨立作戰。


    其單炮搜索雷達采用了多普勒體製和頻率捷變技術,具備了低空、超低空、對懸停直升機的探測能力,可完成一定範圍的空情搜索、敵我識別、威脅判斷、確定攻擊對象等任務。


    光電火控分係統由電視、紅外跟蹤係統和激光測距儀等組成。


    火力係統采用單人炮塔、邊炮布置方案,炮塔兩邊各有2門25毫米自動炮,。


    實際射速3000發/分左右。


    炮塔兩邊還各有2枚“前衛”防空導彈,被動紅外製導,全向攻擊,為目前世界單兵防空導彈中最重。


    采用彈炮合一,擴大了作戰空域,增加了對目標的毀殲概率pgz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係統,還有連指揮車、連檢測車、彈藥車、電源車、模擬洲練器。


    連指揮車采用一部多普勒搜索雷達可對全連實施統一的作戰指揮,是全連的作戰指揮中心,同時也可和上級指揮機關以及友鄰部隊建立通信網絡,便於協調作戰。


    還有連檢測車對高炮進行性能測試、故障診斷和維修。


    模擬訓練器用於對車長和炮手進行室內訓練。


    其它車輛也是整個係統的後勤保障。


    是繼前蘇聯後世界上第二個獨立研製、生產和裝備自行履帶式 “彈炮合一”係統。


    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是我軍陸軍師/團級部隊的主要防空武器。


    項目組以金龍電池、半導體空調係統、“探針”熱成象儀和軍用級的“飛龍”電腦(詳見第十二節)對這款“彈炮合一”野戰防空係統進行了改造。


    今天在試驗場上在軍方代表的麵前展示了他們的成果,整個係統的機動性有了提高,戰鬥行程都提高了1倍,各輛履帶車運動時及實施防空警戒時,都沒有紅外特征,車內空間擴大,乘員作業條件大幅度改善。


    更主要的是由於金龍電池提供的高質量電源,係統性能有了較大的提高。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運行費用更是降到了二分之一。


    這款重大改進的自行高炮被命名為 pgz07式,軍方當即簽約定購了200個連的係統。


    注1:t—80u坦克。


    這種坦克重46噸,乘員3人,裝有帶自動裝彈機的125毫米滑膛炮。


    t-80u坦克裝上了炮射導彈,導彈的射程達5000米。


    火控係統是穩像式的,和 “豹”2坦克、m1坦克的差不多。


    燃氣輪機。


    乘員人數少,輪廓低矮,總體性能不錯。


    盡管某些方麵似乎比m1a1坦克要稍差些,但它的價格每輛隻有220萬美元,而最新的m1a2坦克單價則為430萬美元。


    t-80um2是t-80u的改進型。


    改進了底盤,新型整體鑄造炮塔;裝有主動裝甲;炮塔前麵下部有防彈片觀察窗。


    頂部裝有“阿雷那”(arena)主動防禦係統,可以探測、跟蹤、摧毀來襲的反坦克彈藥。


    提高了裝填速度;所用的穿甲彈更細長,破片殺傷彈配有自動引信;火控係統提高了行進間首發命中概率。


    炮塔頂部有dv-ebs測風探頭,分別為車長和炮手提供日光下及熱成像的觀測瞄準係統,炮手瞄準係統還帶有激光測距儀。


    采用功率為1250馬力、傳動裝置經過改進的,最終將由燃油效率更高的柴油發動機取代。


    標準配置還包括“圖曼”快速火力探測及壓製係統、反雷達防護層、先進光電對抗設備、空調係統、保密數字通信係統和衛星導航係統。


    注2:俄製bmd傘兵戰車也稱傘兵坦克,機動性很強,水冷柴油機最大功率450匹馬力,最高路速70公裏/時,公路續行裏程500公裏。


    該車有兩種寬度的履帶可供選用。


    它在水中以噴水器推進,能在五級風浪條件下航渡,最大速度超過10公裏/小時。


    火力強大,配備有1門 30毫米機炮、1具3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l挺7.62毫米同軸機槍和1挺smenhu毫米前列機槍。


    其中30毫米機炮裝有雙向穩定器,最大有效射程4000公尺,配有860發穿甲彈和燃燒高爆彈。


    1具飛彈發射架可發射at-4和at-5型反戰車飛彈,車內裝有4枚飛彈。


    榴彈發射器可壓製 1200公尺範圍內的目標,備彈551發。


    戰鬥全重smenhu噸。


    全車用裝甲鋼板焊接而成,可防護輕武器和彈片的殺傷。


    車內配有火警和滅火裝置,配備集體式核生化裝置。


    還裝有兩套煙幕施放裝置。


    “迅猛龍”輪式坦克殲擊車9月22日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輪式坦克殲擊車??也稱為輪式坦克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首先是各國的公路係統都大力發展,像日本就號稱沒有公路不通的地方,為輪式坦克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減後坐力炮的進展,使輪式坦克以28噸的總重可以承受120毫米火炮的後坐力,已經可以與主戰坦克一拚高下了。


    俄國受他們戰略思想和公路條件的限製,在這方麵並無突出的建樹。


    照理我國的公路係統並不發達,輪式坦克發揮的餘地不大,但是中印邊境地區的橋梁無法承受主戰坦克的運輸,改進的費用將是天文數字。


    而輪式坦克去掉炮管和彈藥是可以通過的,為了對付印軍的主戰坦克,適當發展輪式坦克是非常必要的。


    法國的amx-10rc“沙漠之獅”輪式裝甲車,以它突出的構思引起了中國軍方的興趣:它沒有轉向裝置,如同履帶式坦克采用控製兩側車輪的不同轉速,以側滑來實現轉向。


    優點是結構簡單,車內空間大,缺點是車輪的磨損較大。


    可是它的戰鬥全重才smenhu噸,6x6的底盤,隻能承受105毫米的火炮的後坐力,不能滿足中國軍方的要求。


    南非的“大山貓”坦克殲擊車,在二十世紀末期就聞名世界軍火市場,它那8x8的底盤被認為是輪式坦克的主流, 28噸的戰鬥全重更是當時之最,因此也是最先安裝120毫米主炮的,強勁的動力使它的公路速度還能達到120公裏,車底形狀也是防地雷的。


    軍方同時購買了這二款車的幾輛樣車,並與這二家的製造商談判,希望把兩者的優點綜合起來。


    “大山貓”的主炮本來就是選用法國的,南非急於得到大宗定單,非常積極。


    法國則對於轉向機構技術的轉讓要價很高,又受到北約的限製。


    對於減後坐力的120毫米主炮倒是很爽快,因為他們知道俄國也有類似的。


    所以一直也沒有達成協議。


    今年初得到了金龍電池研製成功的消息後,我國的輪式坦克設計組大喜過望,在電動輪的驅動下,兩側車輪的差動轉向是極為容易解決的問題。


    於是很快就與南非的公司簽訂了合同:車輪改為電動輪,取消了轉向機構,所以車體內的空間增加了不少,由電氣裝置實現差速轉向,采用液壓懸掛。


    軍方運去了一輛發電車,可以掛在“大山貓”的後麵向它供電。


    南非的公司以為我軍將采用掛接式雙車係統呢。


    法國公司也作成了一大筆出口120毫米減後坐力火炮的生意。


    這款火炮和炮塔非常類似勒克萊爾的主炮。


    今天在試驗場命名為jt-07的電動“大山貓”,側麵看是大山貓的8x8的底盤,正麵看是勒克萊爾的炮塔,底部略帶v型,是大山貓抗地雷攻擊的特征。


    可是內容卻大不一樣了:8 個輪子都是電動輪,每輪50千瓦額定功率。


    沒有轉向機構,采用電氣裝置的差速控製實現轉向,而且在轉向時內側的前後車輪快速降低液壓力,靠中間的二個輪子受力,可以減少輪胎的磨損。


    車體內很寬敞,又沒有油箱,隻有體積很小的電池盒。


    安裝了國產的半導體空調裝置以及熱成象儀。


    3名乘員,實現了自動裝彈。


    彈藥基數為40,可以高爆彈、鎢芯穿甲彈和貧鈾穿甲彈混合放置,發射時自動按照炮手的要求裝填。


    總重達smenhu噸,公路最大速度仍達到了110公裏,因此被冠以“迅猛龍”的外號。


    坦克車手上去試車後非常滿意,車輛的操縱完全和履帶式坦克一樣,噪音比電動坦克還要小,在公路上的速度極快,而且可以通過減少驅動輪的數量以節省能源延長行程。


    中央輪胎氣壓調節係統大大增強了它的通行能力。


    軍方代表極為滿意。


    我軍手中又多了一柄對付印度擴張主義的利器。


    而且分散了引進軍事技術的途徑,我們不能隻靠俄國的技術。


    我軍裝備的裝甲車輛實在是太少,到二十世紀末僅有6000多輛。


    萬名兵員的裝備數甚至遠遠低於朝鮮。


    首要的問題是經濟問題,裝甲車輛不但購置費高,運行費也很高,都是些 “喝油大王”。


    其次是技術問題,我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研製出來的裝甲車,與先進國家的相比差距相當大,誰又敢下決心大批量生產和裝備呢?現在有了金龍電池、半導體空調係統、高性能的“探針”熱成象儀,研製和改進的裝甲車采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電力驅動等先進技術,性能已接近甚至略超國際先進水平,而生產成本和運行費用又大幅下降。


    軍方在中央的支持下,一年的定購量就超過了7000輛。


    隨著大批履帶式/輪式裝甲車、裝甲指揮車等等的服役陸軍的機械化輸運和突擊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