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在我國的陸海空三軍中,海軍是最弱的軍種。


    陸軍當然最強,空軍則是在朝鮮戰爭時,借助前蘇聯-這位“老大哥”的幫助,一出世就裝備了當時具世界先進水平的米格-15噴氣戰機,不久裝備米格-15改進型,並在朝鮮戰場上與世界級的強國美國較量,取得的實戰經驗是極為寶貴的。


    後來又得到了雙發的米格-19超音速戰機。


    在1956年我國就成為世界上少數能生產噴氣式戰機的國家。


    海軍則無此幸運,由於斯大林不支持我軍解放台灣,而且當時的蘇聯海軍並不出色(前蘇聯直到勃列日涅夫當政,在戈爾什科夫的主持下,海軍才得以迅速發展),所以發展步子不大。


    尤其是遠洋海軍,長期以來幾乎是一片空白。


    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生了銀河輪事件,1996年台海危機事件,海軍才被放上了較重要的位置。


    海洋權益也才受到了重視。


    中央決策研製航空母艦是一個轉折點,這決不是花錢建造一艘巨艦的簡單決定,它涉及一係列相關裝備的研製,航母集群的戰術研究。


    從戰略上來說則是向世人宣示我國維護自身海洋權益的決心。


    yj-14h艦載預警直升機部分解決艦載預警機的問題。


    金龍電池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其他創新還初步解決了反潛巡邏機、艦隊區域防空等一係列問題。


    哈爾濱水上飛機廠試驗基地12月19日一架外形奇特的水上飛機正在南方試驗基地的湖邊隨著波浪起伏。


    水上飛機??這一反潛巡邏機型在世界上久已得不到重視,在美、英、法等主要海上強國基本已經用陸基的遠程反潛巡邏機如p-3和艦載反潛巡邏機s-3取代了水上飛機。


    世界上隻有日本、加拿大和我國由於各自的原因尚在使用水上飛機這種形式的反潛巡邏機從事反潛、反艦、警戒巡邏、布雷、救生及遠程偵察任務。


    俄軍也使用了一些。


    我軍的航母集群急需遠程反潛巡邏機及艦載反潛巡邏機,但研製十分不易。


    哈爾濱飛機廠的水轟-5(注1)雖有發展的潛力,但與俄國的別-12相比,後者采用2台4190馬力的渦槳發動機,以51200公斤的最大重量,最高速度可達608公裏/小時,前者裝了4台3150馬力的渦槳發動機,僅45000公斤的最大重量,最高速度隻有smenhu公裏/小時;後者以11000公升的燃油可以達到7500公裏的轉場航程,前者要13417公斤的燃油,轉場航程隻有4900公裏。


    以符金聲大校為組長的設計組早在2003年初就領受了研製任務,任務書要求新的水轟- 6的最大巡航時間大於16小時;有效載荷大於30噸,以便為至少3架殲-11戰機實施空中加油;還必須有更好的耐波性能,以適應遠洋反潛巡航的需要。


    航母集群的戰術研究組要求,新型水上飛機可以在遠洋,從供應艦或潛艇得到燃油為殲-11或殲-11ii空中加油。


    當然也可以從潛艇添加燃油後,大幅度延長巡航時間。


    設計組自然也聘請了別裏也夫設計局的專家,俄國專家們提議采用別-103(注2)輕型水上飛機成功實現的新技術:采用水上飛機極少用的下單翼,當然是帶上反角的;在翼根的後緣各有一個向下的浮筒狀突起,飛機滑行時這二個突起與機身的斷階形成了三點式的滑水支撐點,大大提高了滑行的穩定性。


    飛機停在海麵時也提高了穩定性,也就提高了耐波等級。


    機翼的後上方機身長出了一對短翼,短翼的端部安裝二台大功率渦槳發動機。


    由於機頭擋水板和巨大機翼的保護,發動機和螺旋槳都不會濺到浪花。


    尾部當然也是急速收斂,以加長著水的船身長度,水平尾翼安裝在垂尾的上端。


    設計組接受了這一建議。


    在俄國專家的支持下設計的進展比較順利。


    可收放的陸上起落架仍采用水轟-5的方式,隻能用於陸上移動,以減輕重量。


    在2006年中已經製造了第一架樣機,最大總重達到72500公斤。


    機頭的頭錐內是高性能雷達天線,上方是駕駛艙。


    機身上方的中部有一個可旋轉的空空導彈發射架,可安裝4枚導彈;後部有一個炮塔配置1門30毫米機炮。


    具有較強的自衛能力。


    加油機型的可以在2000公裏範圍內一次為3架殲-11型戰機實施空中加油,最大輸油量為32噸。


    反潛巡邏型則安裝了大批的探測設備,機艙內有休息室、廚房、衛生間和沐浴室;武器艙內可搭載4噸的武器:聲納浮標、拖曳式聲納、反潛魚雷、深水炸彈、製導炸彈、反艦導彈等,還配置了磁異探測儀等探測設備。


    基本達到了設計任務書的要求。


    然而在發動機的問題上遇到了困難。


    因為短翼二端隻能安裝二台發動機,國產的5500馬力的渦槳發動機,油耗較大,功率也不夠大,速度和航程都成問題。


    俄國也沒有功率正好合適的發動機可引進。


    這時設計組得到金龍電池的信息,真是欣喜若狂,於是和運輸機設計組一起,通過國家科委調集電動機方麵的專家(飛機製造業實在是缺乏電動機專業人才)組織了電動推進機組的攻關組。


    經過8個多月的夜以繼日的努力,終於研製成功一係列的電動推進機組。


    金龍電池的直流電通過逆變變頻組件向交流電機供電,這類電機的直徑小,而轉速高,電機直接驅動定距螺旋槳,通過變速來調節輸出功率。


    逆變變頻組件安裝在機翼中,散熱片成了翼刀。


    整體效率在很大的功率變化範圍內保持在94%以上。


    控製係統加電機一起達到了smenhu千瓦/公斤的比功率,雖然遠小於渦槳發動機,但在遠程飛機的“燃料加發動機”與 “電動機加金龍電池”的總重量的比較中,後者遠遠領先。


    此時飛機本體的改造也完成了。


    外形基本上沒有變化,可是內部設備和性能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取消了龐大的油箱,15000公斤高級金龍電池和逆變變頻組件全部裝在下單翼內,降低了重心,提高了機身的耐波性。


    備用電池倉還可以放5000公斤電池。


    二台額定功率 5000千瓦的高速變頻電機直接驅動螺旋槳,在短時間內最大功率可達到7500千瓦。


    巡航速度為600公裏/小時,最大速度700公裏/小時,巡航時間20小時。


    轉場航程高達10000公裏。


    取消了原來的發電機組和備用電池組,更換了半導體空調係統。


    反潛巡邏型的機艙內更寬敞了,配置了半導體強製冷的熱成象儀“探針”,探測通氣管航行狀態的潛艇極為有效,以及一大批磁探儀等探測設備,並大幅度加大了雷達的功率。


    空中加油型的機艙就是大油箱,支撐發動機的短翼也能裝不少油,安裝了三套空中加油設備,可在3500公裏的範圍內,在空中同時為3架殲-11等型戰機加油。


    還有機械手裝置可以把供應艦或潛艇拋在海麵上的輸油管端的供油頭抓起,與機身上的受油裝置連接起來向油箱加油。


    今天的試飛非常成功,巡邏艇上的觀察組還沒有怎麽覺察,這架“水轟-6”就靜靜地開始在湖麵上滑行了,因為電動機幾乎是不發聲的,螺旋槳也是經過減噪聲設計的,以往由於活塞發動機或渦槳發動機自身的噪聲巨大,並沒有這方麵的要求。


    翼根下方的二個球柱形突起與機身在水麵上留下了3道清晰的水線,這架龐大的水上飛機滑行十分穩定。


    經過一段時間的滑行就離開水麵升空了。


    經過各項測試,證實換裝電動螺旋槳係統後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後還測試了“探針”熱成象儀、磁探儀和拖曳式聲納等反潛設備;加油型的則進行了空中加油試驗,都獲得了成功。


    海軍又獲得了一柄神兵利器。


    上海大連造船廠11月28日即將離開舾裝碼頭投入試航的這艘巨艦,內行人一看就知道是059型東方級導彈驅逐艦。


    二十世紀末該級艦一出世就震驚了國際上的海軍強國和台灣當局,它艦長172公尺、寬 22公尺、標準吃水smenhu米、滿載吃水smenhu米,是一艘名副其實的寬體艦。


    標準排水量9200噸,滿載排水1萬1千噸,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水麵戰鬥艦艇,深v型艦型的應用,和強大的主機動力使該艦最高航速達到35節之高,同時龐大的艦體也為航程達smenhu萬海裏/18節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如此巨艦僅需195人即可操作。


    該艦采用多項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該艦裝備了由四麵位於主桅杆根部的大型平麵式天線為特征的hkz-10型相控陣雷達,整體性能較十幾年前研製成功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所使用的作為“宙斯盾” 的相控陣雷達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探測距離增加了近一半。


    ——強大的動力裝置由四台國產高效燃汽輪機和兩台高性能柴油機共同組成,總功率達 12萬馬力——首次裝艦的大型導彈垂直發射係統使該艦擁有122枚遠程防空導彈和32枚遠程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成為現實——四座彈炮一體近防係統和六座雙37近防炮為該艦提供了可以信賴的最後一道硬殺屏障——全隱身艦體設計和強大的電子戰係統又構成了該艦的軟屏障——艦首是雙130毫米全隱身主炮,顯示了她獨有的主力驅逐艦的尊嚴與魅力;舯部兩側隱身網柵內的五聯裝533mm高速反潛魚雷同先進的yy-03型先進魚雷誘餌係統一起構成了對敵潛艇的近距防禦——艦艉寬闊平坦的飛行甲板可容納兩架大型直升機同時起降,而大型半埋式機庫既有利於隱身又可存放三架大型直升機。


    ——艦內生活設施先進而又齊備,艦員生活非常舒適,這也為長時間在海上巡航、作戰提供了重要保證。


    該級艦的研製就是要確保擁有一流的隱身性能和強大的攻擊能力,同時還要有全方位抗飽和攻擊和艦隊區域防空的能力,作為我國第一代航空母艦的主力護航艦和防空艦,同5000 噸的“海衛”級大型導彈護衛艦、6000噸的“093”新型攻擊型核潛艇以及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艦共同組成我國航母集群的護航艦隊,並與之一齊組成集遠程攻擊與遠距兵力投送於一體的強大遠洋攻擊型航空母艦戰鬥群。


    該級艦首艦“香港”號於2003年正式加入海軍現役部隊,並從2003年開始,以每年2-3 艘的速度建成服役。


    今天即將試航的是第8艘,外形變化最顯眼的是沒有了煙囪,當然可以看到艦體中部的兩側各有一個進氣口和排氣口。


    在艦上向顧史政中將為首的軍方代表進行介紹的改型總設計師劉永健充滿自信地說道: “這決不是排氣口位置的簡單移位,而是整個動力係統的大改進。


    全艦隻有一台燃蒸聯合發電機組rz-80,輸出電功率8萬千瓦,它橫置在艦舯部22米寬處。


    它可是我國機電工業界的傑作,采用模塊式組合,借鑒了我國獨創的微波助燃、等離子發電的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整個機組由6個smenhu米xsmenhu米的標準集裝箱組成,第一組是“雙轉子電動壓氣機組”模塊, “燃燒室-等離子發電機組”模塊,“蒸汽鍋爐”模塊串聯起來從左舷到右舷排列在主甲板下的機艙中。


    從進氣口吸入的空氣經低壓、高壓二組壓氣機的壓縮,在最後一級利用海水冷卻,提高了效率,總壓比達smenhu;由於沒有燃氣渦輪,采用含5%特殊添加劑的航空煤油,在微波助燃的條件下,燃油幾乎完全燃燒,並含有大量的等離子體,進入等離子發電噴管時溫度高達1950 oc,輸出電功率smenhu萬千瓦;排出的尾氣溫度仍有980 oc進入蒸汽鍋爐模塊,產生高壓蒸汽,廢氣在排出前還可以通過噴淋海水冷卻,進一步降低紅外特征。


    高壓蒸汽進入並列相鄰的第二組的“蒸汽輪機”模塊,驅動蒸汽輪機運轉;蒸汽輪機則帶動“發電機”模塊的直流發動機組發電,輸出電功率也為smenhu萬千瓦;蒸汽輪機排出的蒸汽進入海水冷卻的“冷凝機組”模塊被冷凝為液態水,將重新被壓入蒸汽鍋爐。


    這一組的三個模塊自右向左緊貼著上一組排列在機艙內。


    整個機組除去壓氣機組消耗的1萬千瓦,總輸出功率為8萬千瓦,效率高達52%。


    其模塊化的結構便於製造、裝配和維修,還能適應今後的技術進步。


    為這一機組配置了10萬公斤的金龍電池,如同一個巨大的調節器,使機組始終在最佳狀態運行。


    而且電池組充滿電出航時等於20萬公斤的燃料。


    更絕的是,舷側的進氣口和排氣口當然是敵方反艦導彈攻擊的重點,一旦接敵交戰,可以關閉發電機組,金龍電池組視儲電的情況足以支持艦艇全速運轉5-9小時。


    此時這二個口子各有一塊重達10噸的裝甲鋼板覆蓋,足以抵禦反艦導彈的攻擊,當然這枚導彈還要有幸能突破那麽多重的防空網。


    “自然我們的新艦是采用全電推進的。


    說起 ‘全電推進’ 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已經是國際艦船製造業公認的發展方向,它的好處是明顯的,可以使用一套發電設備既為推進電機供電,也為耗電量越來越大的艦載設備供電。


    這一概念首先是在運載冷藏集裝箱的集裝箱船實現,因為那些集裝箱需要巨大的電能,可是在大型艦艇上實施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因為它們動力係統的負載變化極大。


    以美國的研製實力,第一艘全電推進的dd21(先進對地攻擊驅逐艦)也要明年才能投入現役呢。


    最關鍵的問題是電能是不能儲存的,艦上的發電能力必須滿足最高航速、戰鬥最激烈時設備的最大耗電量的總和來設計,可是在巡航時甚至二分之一的發電量也用不了。


    如果安裝2台發電機,巡航時關閉1台,自然可以節能,但艦艇一旦遇到緊急情況要加速,就要立即啟動那台發電機並網發電,那可不是簡單的事。


    因此艦艇上會有多台發電機,還要裝備極為先進的供配電係統和控製係統,使得發電量與整艦的耗電量時時保持平衡。


    金龍電池的出現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發電機隻有2種狀態,滿負荷高效發電,或關機。


    電池將始終滿足全艦耗電的需求,供配電係統大為簡化。


    今天我們的新艦就可以試航了,由於我們的係統比dd21簡單得多,可靠性遠高於它,投入現役的時間不會比美國人晚多少的。”


    劉總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在場的將領也都十分高興。


    “新艦的二根推進軸上各串聯了2台低速大扭矩的直流調速電動機直接驅動一個巨大的7 葉大傾角卸負載螺旋槳,一台smenhu萬千瓦的用於巡航,一台smenhu萬千瓦的用於加速,整個推進係統噪音小,推力大,十分節能。


    由於驅逐艦不可能一直以最高速度航行,在巡航時多餘的電能可以為電動的艦載直升機充電,也可以通過電纜向拖帶的導彈快艇、獵潛艇等小型艦艇供電。


    這艘059ii型東方級導彈驅逐艦的航程也延長到了14000海裏。


    定員可減少14名之多!“由於取消了發電機艙、燃油(包括直升機的)艙,增設了4個標準垂直發射模塊,內置32枚“紅旗-91”中程防空反導導彈,增強了防空火力。


    “另一項重大的改進是它的探測和電子係統,在hkz-10的4麵平板天線之中,隱蔽著由 3麵 ‘冷眼iih’ 被動相控陣雷達的天線,必要時可升起執行探測和製導任務。


    艦上所用的電腦已經全部采用國產的 ‘飛龍’ 係列芯片(詳見第12節),完全不會受病毒的侵襲。


    “再一項重大的改進是更換了主炮,換上了我國最新研製成功的jps-07型的雙管203毫米大口徑艦炮,它是我軍科技人員曆時17年刻苦鑽研的結晶。


    各國海軍都十分重視在主要作戰艦艇上裝備的大、中口徑現代化艦炮。


    它與一次使用的昂貴導彈相比,無論是作戰應變能力還是全天候持續發射,其火力強度及效費比都要高得多。


    同時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擴大艦炮的使用範圍,充分發揮其多功能作用。


    在戰術技術上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改進與提高,它所擔負的戰術使命是:——海上水麵火力支援,對岸轟擊以提高諸兵種合成的戰鬥力。


    這是其首要任務,它包括:壓製敵海岸防禦陣地;摧毀敵海港艦群、軍事通訊與電子偵察設施;攻擊縱深的敵增援集團部隊、坦克群;對我兩棲登陸及機動突防的集群實施火力支援。


    ——在水麵戰、防空戰中提高己艦自身的生存力。


    這包括:對艦作戰及擴大艦艦導彈攻擊後的毀傷效果;製止高速快艇的多方位進攻;在有效射程內快速突擊發射成組彈丸,構成近炸高殺傷破片攔阻網,對空中目標進行硬攻擊;發射成組閃光、箔條、紅外、煙霧等誘餌彈對反艦導彈進行軟防禦。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時我軍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以及引進的俄製現代級驅逐艦,都是裝備俄製(或仿俄製)ak—130雙管13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該炮首次安裝 “現代”級首艦上,1981年服役,後普遍裝於俄製“基洛夫”級巡洋艦和“光榮”級巡洋艦上。


    它代表了國際上八十年代初的先進水平,與安裝在日本“金剛”級驅逐艦上的美製mk45—1單管127毫米平高兩用艦炮相比各有長短。


    ak—130艦炮的設計思想以提高突擊射速為主。


    三個圓形彈架備彈180發。


    該炮最大的特點是設計了一套全自動供彈與裝填係統,使其最大發射率達到30發/分·管。


    大大提高了在有效射程內的毀傷概率。


    但也存在一係列問題:——為穩定高射速時雙聯裝身管的剛度和速**度,隻得降低口徑倍數,縮短身管,導致初速減小100米/秒,有效射程損失5千米。


    ——為了安裝兩部垂直揚彈通道,使艦體甲板開孔和基座滾動座環增大,炮塔球形外徑近6米,高smenhu米,使雷達反射麵積達28平方米。


    ——由於炮塔內設有炮位瞄準戰位,炮座體積和質量都很大,導致旋回部分轉動慣量增大,方位瞄準加速度上不去,因此影響到快速反應的能力。


    ——該炮的安裝重量達94噸,基座以下部分占據了二層艙室,再下還有彈庫艙,有提升機將彈藥補充到圓形彈架上。


    甲板以下部分的安裝深度竟達smenhu~smenhu米,致使該炮隻能安裝在大型驅逐艦和巡洋艦上,適裝性較差。


    它與mk45-1共同的弱點:就是炮口動能小,23千米的有效射程作為海軍水麵火力支援是絕對不夠用的。


    海灣戰爭的教訓證明了艦炮要彌補24~70千米之間的射擊空白區,才能充分發揮火力支援與壓製的效果。


    在研製039型導彈驅逐艦時軍方修改了艦炮的戰術使命,突出了對大麵積正麵岸上固定目標和縱深活動目標攻擊的任務,強調持續射擊的精度和火力強度,此時持續作戰時間長,射程遠,用較低的射速攻擊目標時能進行及時校正,提高射擊的準確度。


    130毫米艦炮雖然有潛力,用增加身管的口徑倍數來提高初速增加射程;大力改進彈、藥結構的效能因素,以較大幅度提高射程、精度和威力;應用火箭助推彈技術,使有效射程突破100千米大關,但是130毫米的口徑,限製了彈藥的投送能力。


    決定成立203毫米艦炮項目組,研製這款我軍最大的艦炮。


    他們在聘請的俄國專家和德國專家的幫助下,曆時17年終於在今年研製成功這款巨炮。


    它重達208噸,在甲板下的安裝深度仍保持在8米左右,由於降低了射速,隻用一部垂直揚彈通道,甲板上的開口比ak-130還小,取消了炮塔內的炮位瞄準戰位,使炮塔和炮座的體積和質量與ak-130相當,強勁的電傳裝置提高了艦炮在射擊過程中的跟蹤速度與方位瞄準加速度,使巨炮擁有快速反應的能力,能滿足快速跟蹤、準確射向目標的程序時間要求。


    實際上使用ak130來攔截反艦導彈是不現實的,雷達對此類掠海飛行導彈的探測距離僅5公裏左右,雖然近年來雷達的探測技術有了進步,但是導彈也采用了多項隱形技術,因此探測距離仍是5公裏。


    在這個距離上以雙37火炮來攔截要有效得多。


    隱形設計的炮塔還覆蓋著一層吸收電磁波的複合材料,與飛機的隱形塗料不同,巨艦並不在乎重量,吸波材料的外層還有保護層,雷達反射麵積僅smenhu平方米。


    使用普通彈射程是90公裏,使用底排氣彈時射程達120公裏,正在開發的火箭助推彈射程將達180公裏。


    戰鬥部重量是ak130艦炮的3倍多達152公斤,除常規的高爆榴彈外,還有半主動激光製導彈、火箭助推自攻擊彈(帶子彈頭),新型近炸高殺傷破片彈可在空中構成攔截反艦導彈的彈幕,還可發射照明彈、箔條彈、煙幕彈等特種彈丸。


    當這些重達150多公斤的高爆榴彈打到敵人頭上時,其巨大的殺傷力是極具威懾力的。


    東方級導彈驅逐艦配置的雙203艦炮,還突現了我海軍戰略思想的轉變,我遠洋海軍將具備向敵方投送突擊集群的能力,這些重型巨炮將用於提供持續的高密度火力的掩護。


    先期建造的7艘039型導彈驅逐艦將改裝改進的ak130m艦炮。


    通過采用減後座力設計,再把射速適當地降到25發/分,將身管延長了700毫米,這就提高了彈丸的初速,最大射程提高到42公裏,底部排氣彈的射程達55公裏,火箭助推彈更是把射程推升到70公裏;取消了炮塔內的炮位瞄準戰位,采用電傳控製,大大縮小了炮塔的體積和質量,加快了火炮的反應速度和跟蹤速度,也提高了射擊精度。


    旅滬級、旅大級也將改裝該型火炮。


    我軍主力艦艇的火炮的火力得到了全麵的提升。


    廣州造船廠11月16日第2艘經過改裝的粵秀級導彈驅逐艦“蘭州”號,今天將迎來海軍的驗收團。


    該級艦原來是俄製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國產化的編號是粵秀級。


    它主要執行反艦和中程防空任務。


    滿載排水量7800噸,艦長156米,最大寬度smenhu米,吃水深度smenhu米。


    動力裝置為2台渦輪增壓蒸氣輪機,總出力100,000匹馬力,航速高過32節,以20節航速可以巡航6500海裏;最大航行速度32節。


    艦員為360~420人。


    基本武裝是:——8枚超音速的ss-n-22“白蛉”艦對艦導彈(馬赫smenhu)——44枚sa-n-7、射程為25公裏的艦對空導彈——130mm雙連裝最新型艦炮——一架ka27反潛直升機、魚雷、水雷、等。


    第一期改裝的項目不少:首先取消了應急柴油發電機組,以金龍電池為核心改造了全艦的供配電係統。


    更換了先進的半導體空調機組。


    在桅杆頂部安裝了半導體強製冷的熱成象儀。


    經過改裝整個電氣係統的重量、體積都大幅度下降,性能有了提高,還減少了8名維護係統的艦員。


    海軍的代表對改造的成果十分滿意。


    然而第二期的改造工作量更大,我國根據許可證製造的最後2艘“現代”級,在俄國專家的幫助下利用金龍電池對整個供電、電氣係統和推進係統的設計作了重大的改進:二台蒸汽渦輪機直接推進二台發電機,由於取消了減速機組,不但容積正好可以放發電機,而且出力也增加到7萬8千千瓦,每根推進軸上串聯一台11000千瓦的巡航電機,一台smenhu萬千瓦的加速電機,使得最大航速達到35節,而且采用7葉大側斜低速螺旋槳,水下噪音足足降低了10 分貝。


    關鍵是配置了7萬公斤的金龍電池,完全消除了蒸汽輪機啟動和加速慢的問題,充足了電能的金龍電池可以直接推進戰艦以最高航速航行10個小時,蒸汽輪機完全可以按照最佳程序啟動,然後一直以最佳狀態滿負荷發電,戰艦以巡航速度航行時,多餘的電能為電池充電,甚至為電動直升機的電池充電。


    一旦需要加速,則電池就向外供電。


    經測試反應速度還超過了燃氣輪機係統。


    而蒸汽輪機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優勢可以充分發揮,最大航程已由 6800海裏增加到8800海裏。


    由於取消了原來的發電機組和備用電池,改造了空調係統,節省了重量和容積,擴大了直升機庫,可以搭載一架輕型z-2h“海燕”武裝偵察直升機,一架wz-1h重型反艦直升機(或qz-1h重型反潛直升機)。


    由於大幅度簡化了供電和電氣係統,自動化程度又得以提升,艦員由360人減少到了290人。


    經此改造“粵秀ii”級導彈驅逐艦的性能將全麵超過印度的“德裏”級驅逐艦。


    2艘新型的“粵秀ii”級導彈驅逐艦同時在上海造船廠和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


    2艘航母集群的“粵秀i”(拆除直升機庫加裝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也在新滬造船廠和黃埔造船廠按上述方案改建。


    我國自行研製的旅滬級、旅大級同樣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


    性能都有了驚人的提高。


    上海滬東造船廠11月15日就海軍發展而言,護衛艦普遍受到各國海軍的重視。


    伴隨著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艦船技術性能和作戰能力的提高,今天的護衛艦所遂行的作戰任務、達到的作戰效果,已與中、小型驅逐艦難分伯仲,更強調遠洋作戰和全方位攻擊能力,成為名副其實的遠洋作戰輕騎兵。


    在90年代新出現的護衛艦,無論是在艦載武器的攻擊力、動力裝置的可靠性和經濟性、電子裝備的現代化程度,還是在艦艇的隱身性、穩性、適航性、續航力、自我防護能力,甚至艦員居住的舒適程度等方麵都比以往的護衛艦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


    比較典型的新型護衛艦主要有:英國的23型、法國的“拉斐特”級、德國123型、等等。


    它們主要有如下特點:——大排水量、高適航性、長續航力:滿載排水量超過了3500噸,經濟航速下的續航力均在4000海裏以上,有的甚至達到9000海裏(德國123型)。


    提高了遠洋作戰能力而使艦載武器裝備數量和重量增加,也提高了艦艇自身防護能力和損管能力。


    還改善艦員工作、生活條件,並為未來現代化改裝預留了儲備。


    ——高隱身性和有效的自我防護能力:艦艇的隱身性能已越來越為各國海軍所重視。


    良好的隱身性能不僅能有效地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先敵發現和先敵攻擊。


    有效的自我防護能力則可使艦艇的損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維持其被攻擊後的作戰能力及自身生存能力。


    普遍采用艦體幹舷外傾(10°~20°),上層建築側壁內傾(7°~15°),各相交麵交角處用圓角過渡,艦上暴露部位敷設吸收雷達波塗料等新的設計技術,使得它們的雷達反射麵積僅相當於小型巡邏艇。


    ——德國123型艦采用減振筏座、對柴油機和燃氣輪機加裝隔音罩、使用低噪聲5葉大側斜螺旋槳等技術,英23型艦則采用先進的“氣幕”降噪係統、螺旋槳利用通氣技術降低空泡噪聲等措施達到聲隱身。


    它們還對煙囪、發電柴油機排氣口、空調裝置的排氣孔等紅外輻射源采取了相應隱身措施。


    ——它們采取了嚴密的 “三防”措施,對艦內艙室進行了分區設計(如英國23型艦分為 5個獨立消防區,分別有各自的消防和通風係統)或獨立水密艙設計(如德國123型艦分為12個水密艙,分別有三防及滅火裝置)。


    從材料到結構設計上加強了抗衝擊、抗破損措施,如德國123型艦整艦全部采用dh36高強度鋼,對作戰情報指揮中心、彈庫等**部位還采用了多層複合材料裝甲防護。


    其獨具特色的3個箱型縱向梁(長度占艦長的80%)和6個雙層橫艙壁結構使整個艦艇強度大為增強,即使遭導彈直接命中,艦體也不致立即斷為兩截,且能減少炸彈爆炸時破片對艦體的損害。


    ——動力裝置的高可靠性和經濟性:它們廣泛采用的是codog柴燃聯合動力裝置。


    英國 23型艦采用了一種新穎的cg柴燃電聯合動力裝置,柴電推進時由於不用齒輪箱,噪聲明顯降低,為拖曳陣列聲納使用提供了良好條件。


    ——多樣化的一流武器裝備:它們都有一項主要作戰使命(如防空、反潛或反艦)。


    但作為新一代水麵武器搭載平台,又都具備對空、對潛、對艦的三維空間作戰能力,有的還具有對岸攻擊能力。


    防空火力普遍采用了模塊化垂直導彈發射係統,為護衛艦對付來自空中飽和攻擊提供了有效防禦手段。


    ——它們都裝備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如英國23型艦上的996(1)型三坐標雷達、911型火控雷達、2031z型拖曳陣列聲納、sscs作戰數據處理係統等。


    這些先進電子設備的采用使得該型艦具有很強的先敵發現、先發製人、密集攻擊能力。


    德國123型艦上的“機警”三坐標全天候雷達用於遠程對空對海警戒、目標跟蹤指示;lw08雷達用於遠程對空搜索,為火控雷達提供目標指示;stir180目標跟蹤和照射雷達,具有多種電子抗幹擾和電子戰支援能力,可對低空導彈一類目標迅速而準確地跟蹤。


    此外,該級艦還裝有sqs-23bz主/被動探測聲納 (已預留加裝拖曳陣列聲納位置)、uyk“紮第爾”戰術數據處理係統、北約11號數據鏈以及衛星通訊係統,這些先進的電子設施使得該級艦具備相當強的綜合作戰指揮能力,可作為指揮艦使用。


    ——它們無論是艦船操縱,還是作戰攻擊,自我防護均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


    如英國23 型護衛艦和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動力機艙控製實現了全自動化,操縱由全艦控製中心進行,在中心還可對全艦供電、配電、“三防”等進行集中監控。


    由於自動化程度提高,艦上人員編製較以往同類艦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進入21世紀後,它們先後實施了新的改進,要點是:——加大防空、反潛、反艦導彈射程,強化超視距攻擊能力:西方國家護衛艦較普遍配置的“飛魚”、“魚叉”反艦導彈射程已達100千米以上,法、德、加拿大、英等國都試驗加中繼製導使之射程增至300千米以上。


    ——采用模塊化垂直密集發射技術,重視防禦大批量多方位的飽和空中襲擊:德國123 型護衛艦已在預留位置加裝了一座mk41型16單元“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其防空導彈發射單元已達74個。


    ——采用性能更先進,具有綜合作戰能力的大型直升機:法國“拉斐特”級和英國23型護衛艦已換裝了eh101或nh90直升機,它們有效載荷大、功能齊全、裝備性能先進等特點,不僅可執行反潛作戰任務,還可用於反艦、空中預警、超視距目標指示、電子對抗乃至搜救、補給等多重任務。


    ——加強目標探測、電子戰、作戰數據綜合處理能力:重視使用超視距探測係統(如超視距雷達、預警機、衛星探測係統等)、拖曳陣列聲納技術(法、英、德新型護衛艦均已裝有拖曳陣列聲納),將水麵、水下、空中多種相關目標數據由計算機綜合處理,提供準確的攻擊目標信息。


    采用具有主被動功能的綜合電子戰係統,對c波段到j波段各種雷達進行威脅預警、對目標實施幹擾。


    ——采用新型高強度材料和新的結構設計及在**部位加裝複合裝甲等措施,提高抗破損能力。


    盡管英國23型護衛艦采用的是新穎獨特的cg柴燃電聯合動力方式,但顯然codog由於更經濟、實現更容易而被廣泛接受,預計今後護衛艦采用這種動力方式仍將占主導地位。


    護衛艦不再是以往隻能執行單一任務的艦種,而是具備遠洋作戰,具有全方位強大攻擊力的高度現代化的作戰艦艇。


    我軍在二十一世紀初建成的“海衛”級大型導彈護衛艦是我國第一型真正意義上的“遠洋護衛艦”,它一問世就轟動了國際造船界。


    與“旅洋”級驅逐艦一樣,都采用了深v型和寬艦體艦型設計,保持了最大限度的穩定性和快速性以及隱身性的近乎完美的統一,艦體水線處長132米,寬17米,標準吃水4.6米,滿載吃水5.2米,標準排水量4850噸,滿載排水量高達5400噸。


    由於先進的隱身設計、高科技反輻射塗料和表麵吸波材料的廣泛應用,使該級艦在雷達屏幕上更象是一條300噸的漁船。


    該級艦采用了我國在引進、消化和吸收了俄羅斯的先進技術研製成功的多功能導彈垂直發射係統。


    該係統可隨任務需要任意改變搭載武器的種類和數量,該係統可兼容我國的c-803/80x係列反艦導彈,cj-x係列反潛導彈和海紅旗係列(俄製改)中近程對空攔射導彈,並可用四個單元的容量裝載一枚重型的超遠程高超音速反艦/對陸兩用巡航導彈。


    該係統以模塊化形式裝載,每個模塊有8個標準單元或2個特大型巡航導彈單元或32個近防導彈單元,該係統的效能是美國mk-41係列垂直發射係統的4倍,體積縮小25%,而價格隻及其一半,因此比較適合中小型艦艇裝載。


    “海衛”級就裝載了8個模塊,其中四個標準模塊置於艦體中部的甲板下,內置有32枚“紅旗-91”中程防空反導導彈,該導彈一般以兩枚齊射方式對45公裏內的來襲超音速反艦導彈有較高的殺傷概率,也能對5公裏以內的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實施攔截;對45公裏以內飛行高度不超過3萬米的超音速飛機也有很高的殺傷概率,該型導彈的開發成功標誌著我國艦載區域防空導彈已接近世界領先水平;有兩個模塊位於外形低矮且全麵應用隱形設計的艦橋前的甲板上,其內置有16枚c-803型超音速中程反艦導彈,該型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50公裏,且末端將以2倍音速在海麵以上5-7米內做掠海飛行直至擊中目標,這就使得敵艦很難進行有效的攔截,該型導彈也是一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型艦對艦導彈;另兩個模塊分別被置於艦橋前反艦導彈單元的前麵和艦艉直升機機庫與發動機進排氣柱之間的甲板上,其內各備有32枚“海紅衛1”型小型近程反導導彈用以抗擊最為猛烈的飽和攻擊。


    此外,“海衛”級艦艦橋上隱形的主桅杆兩側各有一座雙管37毫米近防炮,艦艉機庫頂端也有一座近防炮。


    艦艉機庫內可容納2架12噸級新型卡-27反潛直升機,該機可依據所要執行的任務的不同改變武器的攜帶情況,除內掛4枚324毫米反潛魚雷、16枚深水炸彈執行反潛任務,也可掛12枚c-701輕型空對麵導彈執行攻擊敵灘頭要塞和小型水麵艦艇的任務,或可掛兩枚c-803超音速反艦導彈執行中距對艦攻擊任務,當然也可執行超視距目標指示、電子對抗乃至搜救、補給等多重任務。


    隨著“海衛”級護衛艦的出現,人們對我軍加速建立遠洋海軍的認識,無疑又受到一次強有力的衝擊。


    作為我軍二十一世紀初的第一代主戰艦艇的“海衛”級遠洋導彈護衛艦的建造數量計劃達到創紀錄的42艘,它們的前6艘被編入我軍第一代航空母艦戰鬥群中作為護航艦,有2艘被編入以東方級導彈驅逐艦為核心的中型遠洋打擊戰鬥群中作為戰鬥群的主要突擊力量,海軍還計劃以一至兩艘該級艦為核心,編入幾艘導彈艇和常規潛艇組成近海巡邏隊,保衛祖國的萬裏海疆。


    今天在舾裝碼頭即將起航的“海衛ii”級的首艦“玉樹”號雄姿英發,等待出海試航。


    改型總設計師洪嘉信高級工程師在帶領海軍副司令員蔡興勝中將等軍方領導在全艦察看後,在艦上的戰術中心利用電腦演示係統向他們作進一步的介紹。


    海衛ii的主要改進是:——既裝備了hkz-10相控陣雷達,同樣“套裝”了艦用型“冷眼iih”被動相控陣雷達。


    一般的所謂“隱形艦艇”,一旦啟動搜索雷達,對方立即就能探測到你,而且根據雷達波的特征,與電腦數據庫中儲存的資料一比較,還可以知道這是那一艘艦艇。


    如果不啟動雷達,就隻能依靠其他的探測設備諸如,偵察衛星、預警機通過數據鏈傳遞敵情,會受到種種限製。


    開啟“冷眼“被動雷達則不會暴露自己,而且既不受敵方的幹擾,也不會招來反輻射導彈的攻擊。


    ——安裝了一台rz-40模塊化燃蒸一體化聯合發電係統,它的外形同rz-80一樣,輸出功率僅為rz-80的一半,由於設備密度較低,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維護性,適合於中型艦艇使用。


    海衛級的寬度不能橫置,就安裝在機艙中的減震浮筏上。


    它輸出的電能足以供主機和全艦的設備使用。


    多餘的電能可存儲在配置的4萬公斤金龍電池中,也可為艦載直升機的電池充電並通過電纜向護衛艇或導彈快艇供電。


    ——采用全電推進係統。


    必要時也可以關閉rz-40,僅靠金龍電池供電。


    ——由於取消了發電機艙、燃油(包括直升機的)艙,增設了2個標準垂直發射模塊,內置16枚“紅旗-91”中程防空反導導彈,增強了區域防空火力。


    可以減少12名定員,進一步改善了指戰員的生活條件。


    海試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隱形設計也很成功,對雷達波的反射截麵已經低於300噸級的漁船;關閉發電係統時,紅外特征很弱,反艦導彈的熱尋的頭很難對它進行跟蹤;全艦的噪聲也大為降低,改善了艦載聲納的工作條件。


    隨著新型全電推進的“旅洋”級和“海衛”級艦的大量裝備,我人民海軍將以嶄新的姿態踏上保衛人民的萬裏征程!我軍大量裝備的053型導彈護衛艦都在加速進行改造,整體的戰鬥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東海南部某海區12月24日在海軍這個我軍的弱勢軍種也有一個亮點,那就是一批小型艦艇活躍在海防線上,創造了不少小艇打大艦的奇跡。


    在1950年5月25日至8月3日協同陸軍131師解放珠江口萬山群島的新中國第一次海戰中,當時的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即南海艦隊前身),僅依靠5艘28噸的小炮艇,9 艘小登陸艇9艘,1艘步兵登陸艦(“桂山”)、1艘坦克登陸艦分別組成火力船隊和登陸艇隊,與擁有1艘護衛艦、4艘登陸艦30餘艘炮艇的國民黨第三艦隊決戰。


    在首戰中“解放”號炮艇竟然潛入敵占港口,在國民黨海軍的3000噸級的登陸艦叢中,找到旗艦“中和”號護衛艦,以小炮和機槍與之對戰,還打得艦隊司令重傷。


    1965年8月6日,南海艦隊4艘護衛艇(125噸)及11艘魚雷艇(幾十噸),以161炮艦為支援兵力,在福建東山島南兄弟嶼附近海麵,一舉擊沉了國民黨海軍大型獵潛艇 “劍門”號(滿載排水量1250噸)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滿載排水量450噸),這就是著名的“八·六海戰”。


    我軍僅護衛艇2艘、魚雷艇2艘受輕傷。


    同年11月14日,東海艦隊的護衛艇和魚雷艇各6艘組成的突擊群,在福建省崇武以東海麵,曆時1小時33分,擊沉國民黨海軍“永昌”號護航炮艦和擊傷“永泰”號大型獵潛艦。


    我僅護衛艇和魚雷艇各輕傷2艘。


    我軍裝備最弱的南海艦隊,卻打贏了兩場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的海戰:七十年代的西沙之戰和八十年代的南沙之戰。


    兩場戰爭收複了西沙全部和南沙的部分島嶼,為南中國建立了海上安全屏障,獲得了廣闊的海洋領土,為取得南海資源提供了陸基保障和法律上的依據。


    1974年1月15日的西沙海戰,麵對南越最大一千七百噸的護衛艦4艘,南海艦隊迎戰的是架著機槍的漁船和最大噸位隻有五百噸的獵潛艇、掃雷艇也僅4艘。


    憑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海軍戰士在海上扔開了手榴彈,最後打得南越海軍抱頭鼠串,最終收回了永興島、珊瑚島、東島、中建島等七個島嶼,控製了全部西沙群島。


    這場以中國勝利告終的海戰,是世界海戰史上小艇打大艦的經典戰例。


    此戰後的5月18日上午,在蔣介石的首肯下,才有“昆明”、“成都”、“衡陽”、 “貴陽”等4艘導彈護衛艦,順利地通過台灣海峽,到達南中國海。


    在1988年3月14日的南沙海戰中,我軍就出動了1600噸的502號火炮護衛艦、1700噸的 531號導彈護衛艦和1900噸的556號導彈護衛艦來對付越南的海軍。


    此次海戰,我擊沉越軍運輸船1艘,重創越坦克登陸艦、運輸船各1艘,俘敵9人(敵傷亡人數不詳)。


    我僅輕傷1人。


    今天,東海艦隊第二快艇支隊的申鍾惠中校率領了一支由導彈護衛艇、反潛護衛艇和導彈快艇組成輕型艦艇戰鬥群在這個離海岸線260海裏的海區,迎戰“蘭軍”的3艘江衛ii級大艦。


    早在二十世紀末,這個支隊就突破重重難關,把導彈護衛艇、反潛護衛艇和導彈快艇編成的輕型戰鬥群挺進到公海大洋上進行對抗演練,實現了這類輕型艦艇從沿海駛向近海的壯舉。


    當年他們創造了護衛艇在海上生存14天的記錄,連昔日早出晚歸的導彈快艇也在海上生存了5天。


    更創造了護衛艇一次航行69小時,導彈快艇連續航行27小時的記錄。


    這些記錄在幾千噸級的大艦上是不足為奇的,可這都是些500噸,甚至100來噸的小艇啊。


    在滿載排水量 540噸的紅箭級導彈護衛艇上竟然要裝上3台總功率達1萬5千馬力的柴油機,它們的複雜機件還要加上密如蛛網的燃油管路、滑油循環管路、冷卻水管,還有複雜的發電設備和供配電設備,艇上的空調係統也是相當複雜,由於艇小在高速行駛時顛簸是很激烈的,而且這些設備在高速運行時發出的強烈噪音和高溫,已經把小艇上擁擠著的70多人搞得暈頭轉向了,其中的設備運行維護人員還得精心維護這些複雜的設備。


    能經過上千公裏的拉練不出故障確實難能可貴。


    今天申中校率領都是新型的小艇了,編隊中有2艘紅箭ii級導彈護衛艇,紅箭級導彈護衛艇是在一九九一年交付部隊試用的。


    技術參數:長六十五點四米,寬八點四米,吃水深二點四米,標準排水量五百二十噸,動力為三台柴油發動機共一萬五千八百馬力(11600千瓦),最高航速三十二節,最大航程可達三千二百多公裏,戰鬥定員七十五人。


    武器配備有三聯裝鷹擊八號導彈發射器兩座,雙管三十七毫米全自動艦炮一門,射程五公裏的雙管三十毫米全自動艦炮兩門,以及新式搜索與射控雷達和電子戰幹擾設施等,是一款戰鬥力相當強勁的護衛艇。


    七零一研究所年初就接受了海軍和總裝備部下達的指令,以金龍電池為核心,並應用其他的先進技術研製新型的導彈護衛艇。


    他們研究後提議在紅箭級的基礎上改型的方案,以便盡快拿出拿出產品來。


    軍方批準了該方案,改造任務書規定:——拆除柴油機和油箱,安裝二套2000千瓦和4000千瓦串聯的電機組直接驅動雙推進軸,配置24000公斤金龍電池。


    衝擊航速34節,短時間的航速可達36節。


    適應新的戰術:隨艦隊航行時通過電纜由大型艦隻供電,向敵艦衝擊時脫離電纜以衝擊速度出擊,攻擊敵艦後高速脫離戰區,然後以巡航速度返回供應艦補充導彈和彈藥,接上電纜進行充電和航行,以便再次出擊,如果直接更換電池,則可立即再次投入戰鬥。


    由於拆除了3台龐大的柴油機和油庫,又可以減少12名定員,還換裝了半導體空調係統,艦員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利於長時間的隨艦隊巡航。


    ——艇體進行隱形改造,以能吸收一部分雷達波的合成材料封閉艇的上部,艇體表麵塗強烈吸收雷達波的塗料,有了外殼的保護塗料不易損壞。


    由於金龍電池的密度大,放置在艇底保持了重心。


    ——裝置了半導體空調係統,進一步改善艦員生活條件。


    ——加強了數據通道,可以接收友鄰艦艇、預警機、直升機,甚至偵察衛星傳輸的圖象信息,直接輸入火控係統,大大加快了攻擊的速度和精度。


    ——艇底著水部位粘貼人造鯊魚皮,以進一步降低噪音,並可節電,提高航速。


    ——武器裝備仍為三聯裝鷹擊八號導彈發射器兩座,但已經可發射c-802d和c-803b這些新型反艦導彈了。


    1門雙37毫米近防炮,既可作為防空火力,也可發射鎢芯穿甲彈、穿甲彈等作為艦炮。


    撤除了2門雙聯裝30毫米炮。


    最大的變化是可裝備1架超輕型直升機,這是繼以色列後,第二型裝備直升機的導彈護衛艇。


    在年初接受任務後,項目組就提出要求裝備艦載直升機,總裝備部委托南昌直升機設計局同步設計一款適用於護衛艇的艦載超輕型直升機z-2h,其戰術任務可不輕:偵察、中繼製導、搜救、補給,攻擊小型艦艇。


    設計局接受任務後,決定以我國已投入批產的一款1噸級的超輕型直升機為基礎進行改型設計,組織了最強的技術力量來設計我國的第一款艦載直升機。


    一台扁平的300千瓦的直流電機就像是吸在機艙的頂上,伸出機頂的軸直接驅動一副直徑smenhu米的3葉無鉸碳纖維旋翼,無鉸旋翼是很適合超輕型直升機的。


    采用我國獨創的旋轉尾梁外殼來產生抗扭力,無尾槳。


    機身極具特色:通長的機艙,後艙門上半截向內開啟,下半截向外放,可與機艙地麵齊平;機艙下麵略寬,兩側是二個長條型圓筒密封艙,4個跪式抗衝擊起落架輪可收入其中, 220公斤的金龍電池也放置其中,降低了整機的重心。


    直升機依靠密封艙的浮力可以停在海麵上,進行救生作業。


    z-2h的最大速度是320公裏/小時,以220公裏/小時的巡航速度可以飛行2000多公裏,它的航程是驚人的。


    它的電動機短期功率可達400千瓦,因此機動飛行時餘裕功率大,機身又輕,機動性極佳。


    機頭是一具微型相控陣雷達,圖象可通過無線網絡傳輸給護衛艇的指揮中心,也可為反艦導彈進行中繼製導。


    駕駛艙的頂棚上是一具組合了微光夜視儀、“探針”熱成象儀、望遠攝像機和激光測距儀的光學探測器,它們接收的圖象既可存入存儲器,也可顯示在偵察指揮官的平顯上,目標距離和方位數據可向護衛艇發送。


    粗大的尾梁的後端是一個具有ems(電子支援措施)功能的“天眼通”雷達告警接收機。


    機頭左側是一具smenhu毫米航空機槍,可以提供一定的空中火力。


    右側是另一具“天眼通”,因此可以監視16個敵軍雷達目標。


    z-2h具有較強的偵察能力。


    作為一個多用途平台,執行救助任務時,可降落在海麵搶救落水的飛行員或海員,或放一副擔架;執行補給任務時,可運送2名艦員,或200公斤的物資。


    它還可以裝上短翼掛載2枚c-701輕型反艦導彈,在打擊走私鐵殼快艇或對付低烈度衝突時,這可是有力的打擊力量。


    由於機身小,雖未刻意進行隱形設計,在澡盆形座椅裝甲和主驅動電機進行隱形塗料處理後,全機的rcs(雷達反射截麵)在全方向都低於smenhu。


    後來這款輕型直升機及其各種改型活躍在各條戰線,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申中校編隊的2艘037m型反潛護衛艇也裝備了這款直升機,它可以收放聲納浮標,機載探測設備也大大延伸了037m的反潛範圍。


    037m是海南級反潛護衛艇(037i型)的改進型,原037i,艇長六十四米,寬七點二米,吃水深二點二米;標準排水量四百三十噸,滿載排水量四百九十噸;動力為四台柴油發動機共八千八百馬力,驅動4根推進軸,最高航速二十八節,最大航程三千三百多公裏;武器配備有射程十二公裏的雙管五十七毫米艦炮前後各一門,雙管二十五毫米高炮兩門,五管射程一千二百米的反潛火箭發射器四座,以及深水炸彈投射係統兩座,還可攜帶水雷十二枚。


    有些艇用四座鷹擊八號反艦導彈發射器,取代五十七毫米的主炮,該導彈發射器還能發射攜帶 324毫米反潛魚雷的cy-1長纓一號反潛導彈。


    還裝有螺旋槳消聲裝置,並配備有平麵搜索雷達、射控雷達和主動式高頻艦底聲納,最新生產的艇還裝有法國湯姆生公司生產的可變深度主動式中頻聲納,具有較強的反潛能力。


    戰鬥定員七十二人。


    由於亞太地區國家的潛艇很少,以往這些獵潛艇實際上僅發揮了大型護衛艇的作用。


    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周邊國家大幅度增加了引進的先進潛艇的數量,我軍的反潛力量極需加強以應對這一挑戰。


    生產出第一艘037i的上海求新造船廠接到的改造任務書相當簡單卻極為有效:——去除柴油機,加裝串聯的2000千瓦巡航搜索電動機和3500千瓦的加速電動機組二套,分別驅動二個推進軸,最高速度提高到32節。


    ——22000公斤的金龍電池使它的最大航程達到3400公裏,它隨艦隊高速移動時通過電纜由驅逐艦、護衛艦得到電力供應,執行艦隊護衛搜索反潛時才脫離電纜,此時大都是低速航行,隻有搜索到敵潛艇實施攻擊時,才啟動加速電機。


    必要時還可以用直升機更換電池,以延長航程。


    ——艇底著水部位粘貼人造鯊魚皮,以進一步降低噪音,提高反潛聲納的探測效率,並可節電,提高航速。


    ——武器裝備:以雙37“密集陣”炮代替57毫米艦炮,配置的鎢芯穿甲彈和貧鈾穿甲彈在近戰中對中小型艦艇有相當的侵徹力;2座雙聯裝導彈發射器可以發射cy-1反潛導彈、c -802導彈、“海紅旗-7c”防空或c-701(有“海上遊擊手”之稱的小型多用途導彈)。


    加強了深彈投射係統。


    ——拆除了2門雙25高炮和反潛火箭發射器,而且艇身延長了smenhu米,設一個z-2h超輕型直升機的機庫。


    z-2h裝上短翼後也可掛載反潛火箭。


    這款新型反潛護衛艇的滿載排水量提高到530噸,航行時沒有高溫廢氣排出,噪音大幅度降低,這既增強了護衛艇的隱蔽性,也提高了反潛探測的效率。


    護衛艇騰出來的空間和重量加裝了收放式變深陣列聲納和防空導彈。


    還加強了無線數據傳輸係統。


    雖然探測設備增加了,戰鬥定員卻減少到60人,其中還有2名直升機飛行員呢,每個艇員的生活空間有所擴大,半導體空調係統又改善了艇員的生活條件,有利於長期的編隊航行。


    申中校率領部隊接收這二款新型護衛艇進行試航時,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他們的心情。


    在試航中適航性、雷達隱形、速度、導彈攻擊、防空火力都達到了任務書規定的目標。


    這些電動護衛艇在高速航行時不發熱,又無噪音,隱蔽型極佳,指戰員尤其對艇載的z-2h 直升機評價很高,一致認為新型導彈護衛艇性能全麵超越了著名的以色列的導彈快艇。


    在東海艦隊參謀部的支持下,他們研究了新的戰術。


    為了做好海空協同作戰,申中校讓每一位艇員都登上直升機讓他們了解從直升機的角度如何搜索、攻擊,以及救助,也讓飛行員充分了解護衛艇的作戰能力。


    為了更好地挖掘新艇的潛力,組織了這次對抗演練。


    編隊中還有4艘經過技術大改造的紅箭級和037i護衛艇以及4艘改進的024型導彈快艇。


    它們都以金龍電池-電動推進係統為動力,雷達和光電探測係統都得到了加強;艇底貼了人造鯊魚皮。


    性能有了實質性的提高。


    很有創意的是他們將進行“夥伴”補給的戰術演練,一般的供應艦很難跟上這些神出鬼沒高速移動的快速小艇,申中校受航母上蘇-33夥伴加油的啟示,改裝了1艘037i型護衛艇,武器隻保留了1門雙37近防炮,艦員減少到35人,增加了醫護人員和設備保障人員,擴大了冰庫,多裝了不少食品和淡水,還有不少充滿電的金龍電池和彈藥,依靠艇後部的“魚叉”拉降裝置,可以用z-2h對編隊中其他護衛艇實施垂直補給和援救,甚至用吊運的方式向導彈快艇供應淡水、食品。


    這可是世界上的首創。


    他們演習的海區既有島礁區和狹窄的水道,又有空曠的風浪區和“敵情”複雜的公海航行區。


    申中校率領的戰術群充分利用艇小,在波峰浪穀間挺進,在z-2h的指引下,隱蔽接敵後從多個方向發起導彈飽和攻擊,在摧毀了“敵艦”的上層建築後,迅速接近進行艦炮的轟擊擴大戰果。


    在整個演習中,申中校率領戰術群共發現目標14批“敵艦”,並出色地引導了7批多艘次的對“敵”攻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他們還通過數據鏈向基地傳輸敵情,召來jh-7並引導它們對“敵艦”發起協同的導彈攻擊。


    海軍司令部對這次演習成果評價非常高。


    立即加速了新艇建造和老艇改造的速度。


    將配置於航母集群的037m反潛護衛艇和紅箭ii級導彈護衛艇撤除了直升機機庫,但保留了助降係統,用於垂直補給。


    將2座雙聯裝導彈發射器改為四聯裝發射器。


    在潛艇探測、反潛作戰和對空防禦方麵都有較強的能力。


    武昌造船廠10月14日一艘t43ii型掃雷艇進行重大的技術改造後,以俊俏的身姿停靠在碼頭邊,即將接受軍方的驗收。


    黃埔和廣州兩個造船廠也分別承擔了改建任務。


    這種掃雷艇現仍是海軍遠洋艦隊掃雷部隊的主力,有近30艘在服役。


    原來的技術參數:長六十米,寬八點八米,吃水深二點三米,標準排水量五百二十噸,滿載排水量五百九十噸,動力為兩台柴油發動機共二千馬力,最高航速十四節,最大航程五千四百公裏,戰鬥定員七十人。


    這種掃雷艇配備有電磁、聲納等多種掃雷設備,武器裝備:雙管三十七毫米艦炮兩門,以及雙管二十五毫米高炮兩門和雙管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兩挺,還可攜帶深水炸彈。


    改造任務書規定:拆除柴油機和油箱,串聯的1000千瓦巡航搜索電動機和3000千瓦的加速電動機組二套,分別驅動二個推進軸,最高速度30節。


    它的行動與其他2種艇相反,隨航母集群高速巡航時要開啟加速電機,實施掃雷任務時則隻開巡航電機。


    配置12000公斤金龍電池。


    可以通過電纜由大型艦隻供電和充電。


    增加了不少掃雷設備。


    改裝了半導體空調係統,定員減少了10人。


    武備改為:1門雙37速射炮,一座四聯裝導彈發射器,同037m,可裝新型“海紅旗-7”或c-701;深彈投射係統。


    有z-2h的助降裝置。


    一款沿海型的t43ii則撤除深彈投射係統設置了直升機庫。


    t43ii型掃雷艇的性能有了相當的提升。


    以上三型小型艦艇的改造成功,將使海軍裝備的大量小型艦艇重獲新生,大幅度地延長了它們的使用壽命,以全新的姿態活躍的海防線上和各支艦隊中。


    說實在的,我國的海軍隻有這些小型艦艇有過較多實戰的戰例,無論是對抗台灣的海軍艦艇,還是在西沙海戰對付南越的大艦艇,都是依靠這些小艦艇取得了勝利。


    那些潛艇、核潛艇、導彈驅逐艦和導彈護衛艦並沒有得到表現的機會。


    而且在處理平凡而瑣碎的領海糾紛時,小型作戰艦艇使用起來比大艦有更大的彈性空間,反應速度也更加及時,同時考慮操縱費用的問題,小型作戰艦隻還是大有可為的。


    未來中國200海裏經濟專屬區就要靠這些作戰對象廣,作戰威力強,有一定續航和持續作戰能力的多用途小型艦艇來保衛。


    金龍電池和一係列科技成果,大幅度地提高了我海軍的遠程攻擊力,為航母集群提供了強大的護衛力量,為他們迅速跨入蘭水海軍的行列作出貢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