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規矩,是行客見坐客,但是袁鏡儀與厲元福皆非當地東家,雖說擂主是袁鏡儀一行,但是厲元福卻又是先到的。 先入為主,人又年長,所以袁鏡儀就此打聽厲元福下榻之處,意欲登門拜望。
沒承想厲門門人做事非常周到,好似專門等著袁鏡儀了。由劉鈞平接待,先單獨跟袁鏡儀到了街上最好的茶坊。袁鏡儀讚歎劉鈞平等人好功夫,劉鈞平自我介紹說,我如今卻是文職,福源銀號的大查櫃。
而後開門見山,說此次前來,是小號與左公有些業務往來,而後是五年來南北鏢路中斷,66續續有一些晉商賒欠的綢布款項未能了結,這一次受杭州、寧波等八大商號委托,趕在戰火燃燒之前能結算一下。最先路遇的二人,是厲門弟子楊印山與劉孝文,劉孝文是寧波大商的代表,做海運經營,是新興工業的領袖人物,對於戰爭火器,他與左公有個見麵的約定。碰巧這事情就跟雁門擂湊在一起了。另外即是練武之人,也過來長了見識,這也是厲門一慣的風格,至於路上點撥袁鏡儀,卻是受人之托。
厲門業務廣泛,福潤堂藥堂與項城張府張钜芳處業務深厚,張钜芳的長子張家驌一直渴望從軍,但張钜芳認為不妥,又勸說不住,所以才找好關係,做了一些阻礙,又托這邊把他介紹往汪景星所在軍營受關照。汪之為人手段剛硬,但威勢有餘柔情不足,在他手下不一定就合適。張家驌有氣度,雖是武人出身但是頗有謀略,他不經商真可惜了。交談之中論起武藝,自張鋌芳去後,顯出了後繼無人的敗相,所以厲老先生就提議由他承襲拳門威名,但是張鋌芳卻一力推薦他的表弟,“也就是你袁鏡儀了”。
袁鏡儀恍然大悟,這就是張家驌說的那份驚喜吧。
說起與鐵木堂的交情,袁鏡儀並沒有提及兩家的嫌隙,說的多是生意興隆的祝福,想開拓關東采辦業務,張钜芳確實具備膽略。劉鈞平道,過後與老當家見麵,可以談藥材、毛皮,但千萬不要具體到山參、貂皮的采集、獵取。袁鏡儀道明白,即是因擂台相聚,自己更多是想請教些武藝。長白山是滿清龍脈聖地,而人參、貂皮貴重,朝廷嚴格控製,屬內務府專營,流入民間之後價格昂貴,偷采者將受處重刑。直到鹹豐年間內憂外患,朝廷為填充戶部兵餉,開始增“參票”,但依然由上三旗貴族采辦,厲門雖有直接經營權利,但是山中環境十分險惡,采參也成為了一個神秘行當,有著許多的忌諱。鐵木堂在關外有抬參、淘金、捕獵的隊伍,也冒死做著走私營生,就更忌諱談論關係了,且與外行也說不著。
每年六月是進山的日子,行走兩月進山,一待就是十個月。今年東北有變,原本鐵木堂是打算增設接應人手的,然後臨著籌備的日子,鐵木堂卻出現了變故,因為涉及的金額巨大,於是厲門不得不派遣人手前往接應。所以這一趟行程安排也挺滿當的。實話說,挺希望瑞昌鏢局能夠再次開張,甚至聯合鐵木堂開拓關東業務。念於故交,此次揚威,呂公麟師叔會暗中瞭望,如需幫襯定然不會袖手旁觀。
袁鏡儀表示感激,劉鈞平說,另有楊印山、黃正原二位兄弟,他本來是你們張府的弟子,跟隨厲師爺學到一些彰顯功力的本事,如果需要,他們也可以協助一二。問及細節,為腹臥槍尖、刀釘踢打。
也許是擔心袁鏡儀疑慮這是江湖把戲,劉鈞平特地解釋說,槍是單槍,踢是飛踢。這是你兄長張家驌特地邀請的。
有此二藝,足夠震住江湖把戲了,少了許多的麻煩,當下再次表示感激。隨後以拜見武林前輩的態度求見厲先生,但因業務倉促,隻能滿腔誠意,從簡設談。厲元福卻並不在意,厲門中人氣質不凡,但言語平和,但是唯獨這位修養最高的掌門人物卻是橫眉厲聲。中對於禮儀,他說,“張良拾履,程門立雪,三顧茅廬,慧可斷臂,而後求學之人效仿者多,其中有精誠者,也有僅是豁得出去者。精誠之人至始至終,豁出去者,皆為利益,臨陣惜身,不堪扶植。禮儀須當有,然多為顯耀聲勢,於人觀之,正如這雁門擂者,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龍虎來也喜悅,龜鱉來也喜悅。論及本質,還是以誠請教最宜。”
談及江南行情,厲元福說:“我徒跟隨胡林翼大人征戰,中間與逆交鋒無數,但就此時,我並沒有怨恨逆。想這世道,各有苦衷。然而親見洪楊府邸之奢華,管理之淫威,深感此軍確屬逆賊。而後果然就有了浙民受戮之災難。洪初舉旗,乃為官府犯了富貴不能淫,而後強盛一時,迅頹敗,又是他犯了富貴不能淫。此淫並非****之淫,更指淫威,上下亂淫威,已失正義之名。民不依附,其兵必敗。
“好男兒生於天地之間,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而可為大丈夫者,尤忌富貴不能淫。雁門擂一戰,可以成就勇武之人,但人生長路,卻在雁門擂之後。是如此,便不可不拓開眼界,往後謀劃。”
袁鏡儀虛心受教,禮貌真誠,問及厲元福對雁門擂的看法,厲元福講,武字講的是以武止武,兵不血刃為高上,但凡開戰,必有損傷,但有損傷,便非全勝。所以凡用武時,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善。如果不能,便要追求萬全之策,一勞永逸,永絕後患。再不能,便隻有耐心等待了。
袁鏡儀請教“等待什麽”?
“等待時機,順勢而為。”厲元福說,“東北老林巨木參天,可山高路窄,伐下的堆積如山的木料怎麽運下來?真是人抬馬馱,那得耗費多大力氣?等——等到開春解凍,紮成排子沿江放下,江河之中亦有凶險,然後就運輸而言,卻是水到渠成。”
許多的道理,並非不知道,但總掛在嘴上,反而理解便粗淺了,急著用時也不能應用。但有故事一講,就鮮活起來了,也能啟思路。
袁鏡儀讚歎之餘,趕緊請教雁門擂之事。厲元福道:“雁門擂是你瑞昌號等來的機會,來之不易,必須珍惜。所以要弄得好看一點。但這個好看,可不是打打套路花裏胡哨的那個好看,得展示出真功夫。一出場就得抓人眼球,一上手就得讓人冒汗,然後必須成功,讓人拍手叫絕。因為人家是來看你展示絕技的,不是來看你失手道歉的。”
袁鏡儀便提到了方才聽說的腹臥槍尖與刀釘踢打。厲元福說:“這個就很直觀了,我為什麽推這兩項?也許開碑碎石、力頂千斤,有高人懂門子也做得到;臂卷鐵條、銀槍刺喉能豁出去也做得到;但是‘飛腿踢斷生鐵刀’是光有功力就可以的嗎?我讓你踢,你敢嗎?兩腿上去沒有踢斷,你自己就怯了。好,你是好漢,還敢,可是不用飛踢是不行的,你踢得準嗎?那刀是沒有刃,但卻是有棱的,角度偏一偏,刀不斷,你腿刮掉一層皮。脛骨皮很薄的,一受損就再難長好,一身功夫廢掉一半,你豁的出去嗎?好,你可以踢斷一條,我要兩條並在一起呢!?你敢嗎?你不敢,我敢!這就很直觀了。”
厲元福說這話時,英氣逼人,袁鏡儀確實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睿智與霸氣。厲元福又緩和下來語氣,“硬氣功?說你是真就是真,說你是假就是假。你敢跟我賭,我就敢說你必然刮開一道口子,咱們用同一樣式的兩把刀,如何。怎麽說呢?腹臥槍尖,可不是三槍抬佛,它隻有一個槍尖的,那需要頂著槍尖旋轉的,硬度、內氣、平衡、耐力缺一不可,你說它是技巧嗎?你來一個!你說這是硬功夫嗎?你來一個!上得去,未必下得來。什麽不需要技巧?什麽沒有門道?三分技巧,七分功力,你就立得住,如果是七分技巧,三分功力,即便你蒙混了一時,耀武揚威,但我有一句話,你就等著身敗名裂吧!”
劉鈞平說話道:“師爺,袁先生也是有真本事的人。”
厲元福神色威嚴,看了劉鈞平一眼,一字一字道:“我為什麽說這些呢?這些天那都是玩的什麽把戲!搏鬥,就是三拳兩腳就足夠了,你力一過,我力便來,就差這麽一絲一毫,就注定了勝負,怎麽會出現那麽多的推來繞去呢?你們就跟京城的文人玩拳一樣,完全把拳變成了一種遊戲。武術搏鬥,就跟野獸搏鬥是一樣的,山裏的老虎、家裏的貓,都有兩個厲害的爪子,石頭縫裏的蠍子、河裏的螃蟹也都有兩個大螯,幹什麽用?生死搏殺,從來都沒有準備,都是張手就來,啪!就是一把,拿上了就拿上了,拿不上就拿不上了,有那麽多的變化嗎?使個技巧摔翻在地就結束了嗎?你看倆人滾在一處,揮拳掄打,靠的還不是本力嗎?打基礎的,滾翻、空翻、跌撲、倒立這些反而是最實際的,這都是野獸所用的。”
袁鏡儀頓感醍醐灌頂,張鋌芳傲視群雄,所用不過一撲之威,所倚也不過是一撲之威。
“來時路上,遇見西幫鏢師、南幫鏢師,我也讓徒弟跟他們試了一下。你們一門的!別跟我講什麽‘內三合、外三合’的,哪家拳術不**?亮出來看看。行不行?不就是一伸手的事情嗎?有立勢直高者,量力起伏以求穩,以流暢為先,流暢為用,已失**根本,力拳壓製、弧線彈踢皆能應付;有勢矮卻非真功者,雙重跪膝以求低,死笨挺髖以求力,講來動作巧妙,卻是滿身破綻,動勢讓人一眼看穿,對付他,探手一拳足矣;又有抱守小架勢者,一不能遠打,二缺少透力,靠著提身快手彌補軟弱,根基軟弱,則拳必軟弱,當中一腳,繞步一拳,或是抱頭硬架,都能讓他現出原形。假靈,假活,假巧妙,二分功力八分巧,空具其形,如何不敗?”
厲元福說的都是事實,自己雖然也很注重,但確實身邊多有這種玩弄技巧的人為友,袁鏡儀聽著也如芒在背,非常慚愧。
沒承想厲門門人做事非常周到,好似專門等著袁鏡儀了。由劉鈞平接待,先單獨跟袁鏡儀到了街上最好的茶坊。袁鏡儀讚歎劉鈞平等人好功夫,劉鈞平自我介紹說,我如今卻是文職,福源銀號的大查櫃。
而後開門見山,說此次前來,是小號與左公有些業務往來,而後是五年來南北鏢路中斷,66續續有一些晉商賒欠的綢布款項未能了結,這一次受杭州、寧波等八大商號委托,趕在戰火燃燒之前能結算一下。最先路遇的二人,是厲門弟子楊印山與劉孝文,劉孝文是寧波大商的代表,做海運經營,是新興工業的領袖人物,對於戰爭火器,他與左公有個見麵的約定。碰巧這事情就跟雁門擂湊在一起了。另外即是練武之人,也過來長了見識,這也是厲門一慣的風格,至於路上點撥袁鏡儀,卻是受人之托。
厲門業務廣泛,福潤堂藥堂與項城張府張钜芳處業務深厚,張钜芳的長子張家驌一直渴望從軍,但張钜芳認為不妥,又勸說不住,所以才找好關係,做了一些阻礙,又托這邊把他介紹往汪景星所在軍營受關照。汪之為人手段剛硬,但威勢有餘柔情不足,在他手下不一定就合適。張家驌有氣度,雖是武人出身但是頗有謀略,他不經商真可惜了。交談之中論起武藝,自張鋌芳去後,顯出了後繼無人的敗相,所以厲老先生就提議由他承襲拳門威名,但是張鋌芳卻一力推薦他的表弟,“也就是你袁鏡儀了”。
袁鏡儀恍然大悟,這就是張家驌說的那份驚喜吧。
說起與鐵木堂的交情,袁鏡儀並沒有提及兩家的嫌隙,說的多是生意興隆的祝福,想開拓關東采辦業務,張钜芳確實具備膽略。劉鈞平道,過後與老當家見麵,可以談藥材、毛皮,但千萬不要具體到山參、貂皮的采集、獵取。袁鏡儀道明白,即是因擂台相聚,自己更多是想請教些武藝。長白山是滿清龍脈聖地,而人參、貂皮貴重,朝廷嚴格控製,屬內務府專營,流入民間之後價格昂貴,偷采者將受處重刑。直到鹹豐年間內憂外患,朝廷為填充戶部兵餉,開始增“參票”,但依然由上三旗貴族采辦,厲門雖有直接經營權利,但是山中環境十分險惡,采參也成為了一個神秘行當,有著許多的忌諱。鐵木堂在關外有抬參、淘金、捕獵的隊伍,也冒死做著走私營生,就更忌諱談論關係了,且與外行也說不著。
每年六月是進山的日子,行走兩月進山,一待就是十個月。今年東北有變,原本鐵木堂是打算增設接應人手的,然後臨著籌備的日子,鐵木堂卻出現了變故,因為涉及的金額巨大,於是厲門不得不派遣人手前往接應。所以這一趟行程安排也挺滿當的。實話說,挺希望瑞昌鏢局能夠再次開張,甚至聯合鐵木堂開拓關東業務。念於故交,此次揚威,呂公麟師叔會暗中瞭望,如需幫襯定然不會袖手旁觀。
袁鏡儀表示感激,劉鈞平說,另有楊印山、黃正原二位兄弟,他本來是你們張府的弟子,跟隨厲師爺學到一些彰顯功力的本事,如果需要,他們也可以協助一二。問及細節,為腹臥槍尖、刀釘踢打。
也許是擔心袁鏡儀疑慮這是江湖把戲,劉鈞平特地解釋說,槍是單槍,踢是飛踢。這是你兄長張家驌特地邀請的。
有此二藝,足夠震住江湖把戲了,少了許多的麻煩,當下再次表示感激。隨後以拜見武林前輩的態度求見厲先生,但因業務倉促,隻能滿腔誠意,從簡設談。厲元福卻並不在意,厲門中人氣質不凡,但言語平和,但是唯獨這位修養最高的掌門人物卻是橫眉厲聲。中對於禮儀,他說,“張良拾履,程門立雪,三顧茅廬,慧可斷臂,而後求學之人效仿者多,其中有精誠者,也有僅是豁得出去者。精誠之人至始至終,豁出去者,皆為利益,臨陣惜身,不堪扶植。禮儀須當有,然多為顯耀聲勢,於人觀之,正如這雁門擂者,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龍虎來也喜悅,龜鱉來也喜悅。論及本質,還是以誠請教最宜。”
談及江南行情,厲元福說:“我徒跟隨胡林翼大人征戰,中間與逆交鋒無數,但就此時,我並沒有怨恨逆。想這世道,各有苦衷。然而親見洪楊府邸之奢華,管理之淫威,深感此軍確屬逆賊。而後果然就有了浙民受戮之災難。洪初舉旗,乃為官府犯了富貴不能淫,而後強盛一時,迅頹敗,又是他犯了富貴不能淫。此淫並非****之淫,更指淫威,上下亂淫威,已失正義之名。民不依附,其兵必敗。
“好男兒生於天地之間,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而可為大丈夫者,尤忌富貴不能淫。雁門擂一戰,可以成就勇武之人,但人生長路,卻在雁門擂之後。是如此,便不可不拓開眼界,往後謀劃。”
袁鏡儀虛心受教,禮貌真誠,問及厲元福對雁門擂的看法,厲元福講,武字講的是以武止武,兵不血刃為高上,但凡開戰,必有損傷,但有損傷,便非全勝。所以凡用武時,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善。如果不能,便要追求萬全之策,一勞永逸,永絕後患。再不能,便隻有耐心等待了。
袁鏡儀請教“等待什麽”?
“等待時機,順勢而為。”厲元福說,“東北老林巨木參天,可山高路窄,伐下的堆積如山的木料怎麽運下來?真是人抬馬馱,那得耗費多大力氣?等——等到開春解凍,紮成排子沿江放下,江河之中亦有凶險,然後就運輸而言,卻是水到渠成。”
許多的道理,並非不知道,但總掛在嘴上,反而理解便粗淺了,急著用時也不能應用。但有故事一講,就鮮活起來了,也能啟思路。
袁鏡儀讚歎之餘,趕緊請教雁門擂之事。厲元福道:“雁門擂是你瑞昌號等來的機會,來之不易,必須珍惜。所以要弄得好看一點。但這個好看,可不是打打套路花裏胡哨的那個好看,得展示出真功夫。一出場就得抓人眼球,一上手就得讓人冒汗,然後必須成功,讓人拍手叫絕。因為人家是來看你展示絕技的,不是來看你失手道歉的。”
袁鏡儀便提到了方才聽說的腹臥槍尖與刀釘踢打。厲元福說:“這個就很直觀了,我為什麽推這兩項?也許開碑碎石、力頂千斤,有高人懂門子也做得到;臂卷鐵條、銀槍刺喉能豁出去也做得到;但是‘飛腿踢斷生鐵刀’是光有功力就可以的嗎?我讓你踢,你敢嗎?兩腿上去沒有踢斷,你自己就怯了。好,你是好漢,還敢,可是不用飛踢是不行的,你踢得準嗎?那刀是沒有刃,但卻是有棱的,角度偏一偏,刀不斷,你腿刮掉一層皮。脛骨皮很薄的,一受損就再難長好,一身功夫廢掉一半,你豁的出去嗎?好,你可以踢斷一條,我要兩條並在一起呢!?你敢嗎?你不敢,我敢!這就很直觀了。”
厲元福說這話時,英氣逼人,袁鏡儀確實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睿智與霸氣。厲元福又緩和下來語氣,“硬氣功?說你是真就是真,說你是假就是假。你敢跟我賭,我就敢說你必然刮開一道口子,咱們用同一樣式的兩把刀,如何。怎麽說呢?腹臥槍尖,可不是三槍抬佛,它隻有一個槍尖的,那需要頂著槍尖旋轉的,硬度、內氣、平衡、耐力缺一不可,你說它是技巧嗎?你來一個!你說這是硬功夫嗎?你來一個!上得去,未必下得來。什麽不需要技巧?什麽沒有門道?三分技巧,七分功力,你就立得住,如果是七分技巧,三分功力,即便你蒙混了一時,耀武揚威,但我有一句話,你就等著身敗名裂吧!”
劉鈞平說話道:“師爺,袁先生也是有真本事的人。”
厲元福神色威嚴,看了劉鈞平一眼,一字一字道:“我為什麽說這些呢?這些天那都是玩的什麽把戲!搏鬥,就是三拳兩腳就足夠了,你力一過,我力便來,就差這麽一絲一毫,就注定了勝負,怎麽會出現那麽多的推來繞去呢?你們就跟京城的文人玩拳一樣,完全把拳變成了一種遊戲。武術搏鬥,就跟野獸搏鬥是一樣的,山裏的老虎、家裏的貓,都有兩個厲害的爪子,石頭縫裏的蠍子、河裏的螃蟹也都有兩個大螯,幹什麽用?生死搏殺,從來都沒有準備,都是張手就來,啪!就是一把,拿上了就拿上了,拿不上就拿不上了,有那麽多的變化嗎?使個技巧摔翻在地就結束了嗎?你看倆人滾在一處,揮拳掄打,靠的還不是本力嗎?打基礎的,滾翻、空翻、跌撲、倒立這些反而是最實際的,這都是野獸所用的。”
袁鏡儀頓感醍醐灌頂,張鋌芳傲視群雄,所用不過一撲之威,所倚也不過是一撲之威。
“來時路上,遇見西幫鏢師、南幫鏢師,我也讓徒弟跟他們試了一下。你們一門的!別跟我講什麽‘內三合、外三合’的,哪家拳術不**?亮出來看看。行不行?不就是一伸手的事情嗎?有立勢直高者,量力起伏以求穩,以流暢為先,流暢為用,已失**根本,力拳壓製、弧線彈踢皆能應付;有勢矮卻非真功者,雙重跪膝以求低,死笨挺髖以求力,講來動作巧妙,卻是滿身破綻,動勢讓人一眼看穿,對付他,探手一拳足矣;又有抱守小架勢者,一不能遠打,二缺少透力,靠著提身快手彌補軟弱,根基軟弱,則拳必軟弱,當中一腳,繞步一拳,或是抱頭硬架,都能讓他現出原形。假靈,假活,假巧妙,二分功力八分巧,空具其形,如何不敗?”
厲元福說的都是事實,自己雖然也很注重,但確實身邊多有這種玩弄技巧的人為友,袁鏡儀聽著也如芒在背,非常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