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就是貴和班為盂蘭盆節準備的應節戲!
這出戲的情節比較簡單,劇情大意是:西天如來佛放開慧眼,遙知維摩居士在毗耶離城現身說法,不幸染病,遂命文殊師利率領諸菩薩、眾弟子前往問疾,借聆妙法。 ≥ 又命伽藍往眾香國傳法旨,派總領群花天女到維摩處散花,以測驗諸菩薩、眾弟子是否練習。天女率領花奴,攜帶滿貯仙卉之寶籃,乘風馭氣而來,曆遍大千世界,賞盡天地美景。及至,傾籃散花,頓成五彩繽紛萬紫千紅之境。散畢,回歸複命。
此戲中,有佛陀,有菩薩,有居士,有天女,又有佛家眾弟子,本意又是勸世點化,醒人魔道,在盂蘭盆節上演,當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可謂將應節戲之中的“應”字體現得淋漓盡致。
前文已經說過,李唐一朝,道教雖為佛教,但是在民間的影響力,還是不如佛教,這一點,從七月十五這一天,叫做盂蘭盆節而不叫做中元節,就可以看出一二來。
這一點,在鎮州的體現,更為突出。
也許是因為河朔三鎮飽經了百餘年的戰亂,這裏的民眾,對輪回的期待要更迫切一些。
別的地方暫且不提,至少在鎮州,是這樣的。
自從初七那一天與李思睿一番長談,有細化了完成任務的計劃,楊鳳樓就需要讓貴和班的京劇,在鎮州演出之後的影響力更加強大,所以,結合了成德鎮州的情況,楊鳳樓準備加緊排練一場《天女散花》出來。
七天時間排演出一場新戲,難度非常大,好在《天女散花》這場戲的唱詞本來不多,更多是道白,重中之重乃是“雲路”和“散花”兩場的身段和水袖,這對能夠舞動軟鞭掃燈花的聶一錦來說,挑戰不小,卻也不是不能完成。
即便這樣,貴和班這兩天也被楊鳳樓催了個雞飛狗跳。
今天,就是正式演出的日子了,可謂,成敗在此一舉!
《天女散花》,以兩羅漢同起舞為開始,隨後,四雲重、十八羅漢、四金剛、四揭帝、伽籃、七菩薩、文殊師利、大鵬鳥、韋馱眾神為引,如來上場。
這一上場,就先聲奪人!
佛祖居高而坐,眾多菩薩羅漢列立兩廂,如同眾星捧月一般,無論菩薩還是羅漢,都寶相莊嚴,佛祖更是完全按照佛經描述進行裝扮,真如佛陀在世一般。
台下散座,當時就炸了!
眾多觀眾驚呼連連,不斷有人口宣佛號,甚至還有虔誠的信徒,直接離開座位,三拜九叩!
二樓包廂之中,四位公子都看傻了。
“阿彌陀佛!不會是佛祖降世吧!?李六,你可得給我說清楚了,這……這……你到底是請來的戲班子,還是請來的西天眾佛?”
盧十六雖然生性散漫,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佛教信徒,一看到佛陀出現,再也坐不住了,直接起身,不過他僅存的理智,還不斷提醒他,這僅僅是在演戲,不能當真,不過他還是問了李公子一句。
李公子和崔七公子相對苦笑。
“這個‘好’,可是真夠瞧的……”
台上,如來開口。
“慧日高懸,俺隻是打坐普陀崖,
救取生靈,慈雲洪展。
他那飛來金剛,眼光爍三千,
聽吾道功成滿月如來。”
一聽到這韻味十足的唱腔,盧十六終於長長出了一口氣,
“是演戲,是演戲……可嚇死我了……”
說著,重新落座,端起麵前的茶碗,將其中的茶水一飲而盡,就連茶葉也喝了下去。
李公子連忙再給他倒上一杯茶,苦笑著說道:“我可真不知道他們要演什麽啊……要不然早就提醒你了,來,喝茶,壓壓驚,壓壓驚……”
旁邊黑衣鄭經倒是一笑,“看來這個戲班子裏麵,還真有高人啊,聽這兩句唱,這用詞,這配樂,真是恰到好處啊……盧公子,一會你要是不嫌棄的話,可以找找這個人,這個人佛性不淺啊……”
“是麽?”盧十六一聽,也顧不得其他,仔細看戲,又默念唱詞,“還真是這麽回事……行,一會我會會這位高人……”
包廂之內不再有人說話,四位公子,全都聚精會神地開始聽戲。
一樓散座之中的那些觀眾,也都漸漸反應了過來,不在喧鬧,偌大的德和樓之中,僅有貴和班的聲音,再無餘聲!
台上表演還在繼續。
佛陀退場之後,天女上場,接珈藍相傳佛祖法旨,前往毗耶離城,準備散花。
隨後,便是“雲路”一折。
“祥雲冉冉波羅天,
離卻了眾香國遍曆大千。
諸世界好一似輕煙過眼,
一霎時又來到畢岩缽前。
清圓智月廣無邊,慧業明不作仙。幻中幻出莊嚴相,慈悲微妙自天然……”
“雲路”一折,表現天女離卻了眾香國去毗耶離城時,一路上所看到的迷人景物,感慨大千世界的奇妙景觀。
聶一錦所飾演的天女,在舞台之上載歌載舞,三丈長短的彩綢,隨著她的舞動,不斷上下紛飛,真如仙子淩波一般,那曼妙的身姿,那輕盈的舞動,讓台下觀眾看得如癡如醉,要不是有“佛陀現世”的前車之鑒,恐怕還得有不明所以的觀眾納頭便拜。
“觀世音滿月麵珠開妙相,
有善才和龍女站立兩廂。
菩提樹簷匐花千枝掩映,
白鸚鵡與仙島上下飛颺。
綠柳枝灑甘露三千界上,
好似我散天花粉落十方。
滿眼中清妙景靈仙萬丈,
催祥雲駕瑞行赴佛場。”
八句反西皮快板,唱得那叫一個珍珠落玉盤,聽得德和樓中眾人,那叫一個如癡如醉。
隨後,天女下場,眾多觀眾的眼神一直盯著聶一錦的背影,很多人都恨不得,將那幅“入相”的門簾子給扯了,隻因為他阻攔了自己觀看仙女的視線!
“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啊……果然是仙女!”
鄭經活用杜甫《贈花卿》中一句,算是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包廂之中也是一片沉默,眾多公子都在回味剛才仙女的風姿。
“僅僅趕路,就有如此曼妙的舞動,真不知道散花之時,有當如何?嘿嘿……我現在倒是對仙女背後的高人,相當期待,一會一定要見上一見!”
鄭經說完,盧十六罕見地附和道:“同去,同去。”
眾人口中聊著,眼睛卻一直盯著台上,等著看《天女散花》的後續部分,卻現貴和班的一位管事上了台,那位仙女,早已仙蹤渺渺。
期待的仙女不見了,上來一個管事老爺們,怎麽看,都是賊眉鼠眼、麵目可憎,包廂中人還好,台下散座客人一陣鼓噪,紛紛要求仙女上台。
貴和班的管事,正是泥鰍,他也不著急,就這麽樂嗬嗬地聽著台下的叫罵,直到聲音稍小之後,才樂嗬嗬一抱拳。
“諸位,剛才是我貴和班為了應節,特意安排的一場小戲,大家說,好不好?”
“好……”
台下頓時傳來一陣山呼海嘯的叫好。
泥鰍一樂。
“下麵,我貴和班,將為大家奉上一場大戲,保證更加精彩!”
台下頓時不幹了,紛紛喝罵,最終竟然匯聚成一句話,“我們要看仙女!”
泥鰍也不著急,哈哈一笑。
“不瞞諸位,《天女散花》的確有下半場,不過,今天不演!諸位要是想看的話,明天請早!”
說完之後,也不管台下的反應,轉身下台。
包廂之中,幾位公子氣得臉都黑了。
盧十六狠狠一拍桌子。
“果然囂張!”
“這……這……這本來是一位好好的高人,怎麽學得如此滿身銅臭!?這……這……簡直是有辱斯文!”
鄭經就差破口大罵了。
李公子也很惱火,剛想開罵,突然意識到,這德和樓是自己的買賣,頓時神清氣爽,還略帶得意地問道:“嘿嘿……別說這個,我隻問你,明天,還來不來看戲?”
鄭經還沒說話,盧十六就一聲暴喝。
“當然來!不來?不來那是傻子!”
這出戲的情節比較簡單,劇情大意是:西天如來佛放開慧眼,遙知維摩居士在毗耶離城現身說法,不幸染病,遂命文殊師利率領諸菩薩、眾弟子前往問疾,借聆妙法。 ≥ 又命伽藍往眾香國傳法旨,派總領群花天女到維摩處散花,以測驗諸菩薩、眾弟子是否練習。天女率領花奴,攜帶滿貯仙卉之寶籃,乘風馭氣而來,曆遍大千世界,賞盡天地美景。及至,傾籃散花,頓成五彩繽紛萬紫千紅之境。散畢,回歸複命。
此戲中,有佛陀,有菩薩,有居士,有天女,又有佛家眾弟子,本意又是勸世點化,醒人魔道,在盂蘭盆節上演,當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可謂將應節戲之中的“應”字體現得淋漓盡致。
前文已經說過,李唐一朝,道教雖為佛教,但是在民間的影響力,還是不如佛教,這一點,從七月十五這一天,叫做盂蘭盆節而不叫做中元節,就可以看出一二來。
這一點,在鎮州的體現,更為突出。
也許是因為河朔三鎮飽經了百餘年的戰亂,這裏的民眾,對輪回的期待要更迫切一些。
別的地方暫且不提,至少在鎮州,是這樣的。
自從初七那一天與李思睿一番長談,有細化了完成任務的計劃,楊鳳樓就需要讓貴和班的京劇,在鎮州演出之後的影響力更加強大,所以,結合了成德鎮州的情況,楊鳳樓準備加緊排練一場《天女散花》出來。
七天時間排演出一場新戲,難度非常大,好在《天女散花》這場戲的唱詞本來不多,更多是道白,重中之重乃是“雲路”和“散花”兩場的身段和水袖,這對能夠舞動軟鞭掃燈花的聶一錦來說,挑戰不小,卻也不是不能完成。
即便這樣,貴和班這兩天也被楊鳳樓催了個雞飛狗跳。
今天,就是正式演出的日子了,可謂,成敗在此一舉!
《天女散花》,以兩羅漢同起舞為開始,隨後,四雲重、十八羅漢、四金剛、四揭帝、伽籃、七菩薩、文殊師利、大鵬鳥、韋馱眾神為引,如來上場。
這一上場,就先聲奪人!
佛祖居高而坐,眾多菩薩羅漢列立兩廂,如同眾星捧月一般,無論菩薩還是羅漢,都寶相莊嚴,佛祖更是完全按照佛經描述進行裝扮,真如佛陀在世一般。
台下散座,當時就炸了!
眾多觀眾驚呼連連,不斷有人口宣佛號,甚至還有虔誠的信徒,直接離開座位,三拜九叩!
二樓包廂之中,四位公子都看傻了。
“阿彌陀佛!不會是佛祖降世吧!?李六,你可得給我說清楚了,這……這……你到底是請來的戲班子,還是請來的西天眾佛?”
盧十六雖然生性散漫,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佛教信徒,一看到佛陀出現,再也坐不住了,直接起身,不過他僅存的理智,還不斷提醒他,這僅僅是在演戲,不能當真,不過他還是問了李公子一句。
李公子和崔七公子相對苦笑。
“這個‘好’,可是真夠瞧的……”
台上,如來開口。
“慧日高懸,俺隻是打坐普陀崖,
救取生靈,慈雲洪展。
他那飛來金剛,眼光爍三千,
聽吾道功成滿月如來。”
一聽到這韻味十足的唱腔,盧十六終於長長出了一口氣,
“是演戲,是演戲……可嚇死我了……”
說著,重新落座,端起麵前的茶碗,將其中的茶水一飲而盡,就連茶葉也喝了下去。
李公子連忙再給他倒上一杯茶,苦笑著說道:“我可真不知道他們要演什麽啊……要不然早就提醒你了,來,喝茶,壓壓驚,壓壓驚……”
旁邊黑衣鄭經倒是一笑,“看來這個戲班子裏麵,還真有高人啊,聽這兩句唱,這用詞,這配樂,真是恰到好處啊……盧公子,一會你要是不嫌棄的話,可以找找這個人,這個人佛性不淺啊……”
“是麽?”盧十六一聽,也顧不得其他,仔細看戲,又默念唱詞,“還真是這麽回事……行,一會我會會這位高人……”
包廂之內不再有人說話,四位公子,全都聚精會神地開始聽戲。
一樓散座之中的那些觀眾,也都漸漸反應了過來,不在喧鬧,偌大的德和樓之中,僅有貴和班的聲音,再無餘聲!
台上表演還在繼續。
佛陀退場之後,天女上場,接珈藍相傳佛祖法旨,前往毗耶離城,準備散花。
隨後,便是“雲路”一折。
“祥雲冉冉波羅天,
離卻了眾香國遍曆大千。
諸世界好一似輕煙過眼,
一霎時又來到畢岩缽前。
清圓智月廣無邊,慧業明不作仙。幻中幻出莊嚴相,慈悲微妙自天然……”
“雲路”一折,表現天女離卻了眾香國去毗耶離城時,一路上所看到的迷人景物,感慨大千世界的奇妙景觀。
聶一錦所飾演的天女,在舞台之上載歌載舞,三丈長短的彩綢,隨著她的舞動,不斷上下紛飛,真如仙子淩波一般,那曼妙的身姿,那輕盈的舞動,讓台下觀眾看得如癡如醉,要不是有“佛陀現世”的前車之鑒,恐怕還得有不明所以的觀眾納頭便拜。
“觀世音滿月麵珠開妙相,
有善才和龍女站立兩廂。
菩提樹簷匐花千枝掩映,
白鸚鵡與仙島上下飛颺。
綠柳枝灑甘露三千界上,
好似我散天花粉落十方。
滿眼中清妙景靈仙萬丈,
催祥雲駕瑞行赴佛場。”
八句反西皮快板,唱得那叫一個珍珠落玉盤,聽得德和樓中眾人,那叫一個如癡如醉。
隨後,天女下場,眾多觀眾的眼神一直盯著聶一錦的背影,很多人都恨不得,將那幅“入相”的門簾子給扯了,隻因為他阻攔了自己觀看仙女的視線!
“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啊……果然是仙女!”
鄭經活用杜甫《贈花卿》中一句,算是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包廂之中也是一片沉默,眾多公子都在回味剛才仙女的風姿。
“僅僅趕路,就有如此曼妙的舞動,真不知道散花之時,有當如何?嘿嘿……我現在倒是對仙女背後的高人,相當期待,一會一定要見上一見!”
鄭經說完,盧十六罕見地附和道:“同去,同去。”
眾人口中聊著,眼睛卻一直盯著台上,等著看《天女散花》的後續部分,卻現貴和班的一位管事上了台,那位仙女,早已仙蹤渺渺。
期待的仙女不見了,上來一個管事老爺們,怎麽看,都是賊眉鼠眼、麵目可憎,包廂中人還好,台下散座客人一陣鼓噪,紛紛要求仙女上台。
貴和班的管事,正是泥鰍,他也不著急,就這麽樂嗬嗬地聽著台下的叫罵,直到聲音稍小之後,才樂嗬嗬一抱拳。
“諸位,剛才是我貴和班為了應節,特意安排的一場小戲,大家說,好不好?”
“好……”
台下頓時傳來一陣山呼海嘯的叫好。
泥鰍一樂。
“下麵,我貴和班,將為大家奉上一場大戲,保證更加精彩!”
台下頓時不幹了,紛紛喝罵,最終竟然匯聚成一句話,“我們要看仙女!”
泥鰍也不著急,哈哈一笑。
“不瞞諸位,《天女散花》的確有下半場,不過,今天不演!諸位要是想看的話,明天請早!”
說完之後,也不管台下的反應,轉身下台。
包廂之中,幾位公子氣得臉都黑了。
盧十六狠狠一拍桌子。
“果然囂張!”
“這……這……這本來是一位好好的高人,怎麽學得如此滿身銅臭!?這……這……簡直是有辱斯文!”
鄭經就差破口大罵了。
李公子也很惱火,剛想開罵,突然意識到,這德和樓是自己的買賣,頓時神清氣爽,還略帶得意地問道:“嘿嘿……別說這個,我隻問你,明天,還來不來看戲?”
鄭經還沒說話,盧十六就一聲暴喝。
“當然來!不來?不來那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