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之後,小和尚小可愛氣喘籲籲地跑到楊鳳樓的麵前,氣還沒喘勻,就把兩隻大拇指舉到了他的眼前。
“楊大哥,您真是太厲害了,這個江湖中,敢當麵罵我師傅的人,還真沒有幾個!”
楊鳳樓一聽,故作憂鬱地一聲歎息。
“少年,你跟著我,就不能學點好麽?”
小和尚頓時一臉苦悶。
“楊大哥,你知道我這些年是怎麽過來的麽?每天都要聽話,聽話,聽話!別說幹什麽出格的事,就算想想,也不敢!剛才你罵我師父,雖然我應該生氣,不過,說句心裏話……真解氣!”
說完之後,楊鳳樓和小可愛相視大笑。
倒是宋岩多年不改憨厚的本性,撓了撓頭,說道:
“解氣倒是解氣,不過,你當麵罵他,他不會給咱們小鞋穿吧……?”
楊鳳樓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不會。本信方丈乃是少林高僧,統領少林雄踞天下十大門派之首,穩如泰山,本身又是江湖二品小宗師,不會因為一兩句閑言碎語和咱們過不去的……”
宋岩聽了,頓時一陣迷糊,人家德高望重,懶得計較小事,你就能當麵罵街,好像……沒這個道理吧?
楊鳳樓輕輕一笑。
“因果因果,有因才能有果,咱們要給少林表演京劇,要將少林的影響力推到更高,這是因,他們會出手解決苦禪的隱患,這是果,既然已經說好了,在這一點上,斷然不會改變,無論本信大師如何,他也不會把個人的情緒淩駕到整個少林之上……
至於當麵罵街這個因麽,本信大師肯定還有因果等著我,所謂小懲大誡,不會出事的……
另外,還是罵了,我才痛快!”
宋岩聽了直搖頭,這就是明知道本信要報複也要罵,都做好了迎接“小懲大誡”的準備了,他也不好再說楊鳳樓什麽了。
楊鳳樓卻一點都不擔心,將要到來的“小懲大誡”,一樓小和尚。
“走,帶我們去看看住處,小家夥,記得告訴你師父,地方小了可不行,他要是敢糊弄我,等我教導僧人京劇的時候,也會讓他知道什麽叫做後悔……”
一天後,貴和班到達。
兩天後,重新調整了人員安排的貴和班,在簡單的休整之後,開始在楊鳳樓的指導下,排演新劇。
七天後,少林擬定了第一批學習京劇表演的名單,交到楊鳳樓的手裏,不出意料,小和尚小可愛躋身其中。
十天後,楊鳳樓允許少林選定的僧人旁觀貴和班的排演。
……
四月初八,佛誕。
相傳,佛陀誕生之後,頭頂靈光,腳踩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念楔語:“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於是,大地為之震動,天降九龍吐水,為之沐浴。
故此,佛誕之日,也被佛教稱為“浴佛節”。
源於大唐朝堂對佛教的支持,天下信佛之人數不勝數,在佛誕這個全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中,虔誠的善男信女,自然要登臨佛寺參加法會。
而少林作為大唐天子禦口親封的“天下第一禪院”,自然吸引了來自全天下的信眾,有人來自河朔三鎮,有人來自江南,甚至有人自蜀中而來,可謂善男信女,齊聚少室山,五乳峰下,熱鬧非凡。
少林寺舉辦浴佛祈福法會。
本信方丈,親自主持。
卯時三刻,鍾磬齊鳴。
數百位弟子,數千信眾,在住持本信方丈的帶領下,雲集大雄寶殿,攝心止念,虔誠恭敬,供養佛陀,禮讚佛陀,沐浴太子金像,報佛深恩,滌除三毒,共沾法喜,增長福慧。並祝願佛日增輝、祥光普照、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午時三刻,貴和班在少林山門之內、甬道之外,正式開鑼。
新戲。
《沙橋餞別》
說的是:大唐太宗,弱冠將兵,戡定禍亂。及身為天子,目睹夫愛國誌士血染沙場,不知凡幾。欲慰藉其死,須妥佑其魂。國家無戾氣,庶幾億兆生存之民得享太平幸福。而普施廣大慈悲,隻佛法有此能力。恐中國佛門徒眾不得心傳,或者妙諦真詮仍在異域。命高僧三藏(法名玄奘,俗家姓陳)涉重洋、渡大海,往釋迦牟尼(即是如來菩薩)出身之處,西天佛國,求取大藏真經。冀他日回國,用以奉誦禮拜,超度遭劫之鬼。太宗不敢不鄭重,率領群臣親送出國門,設宴於沙橋為之餞別。而三藏亦一秉虔誠,遵旨意途雲。
這出戲一開場,楊鳳樓飾演的李世民一上場,念道:
“國泰民安,******,一統江山。”
隨後報出名號。
頓時就引發了一陣轟動。
誰!?
李世民!?
太宗大行皇帝!?
眾多信眾紛紛聽了個目瞪口呆。
敢借太宗名號演戲,早就聽說過京劇風靡天下,領軍人物,就是眼前的貴和班,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這貴和班,竟然有這麽大的膽子!
隨後,徐勣,房玄齡,殷開山,尉遲恭,紛紛粉墨登場。
全是大唐名臣猛將!
他們要幹啥?
要送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
還封了個禦弟!?
我的天!
這是要瘋啊!
在場的,都是佛家信徒,誰能不知道玄奘法師?
貞觀元年,獨自西行五萬裏,曆經艱辛到達那爛陀寺,求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三藏,曾辯經一月,折服高僧無數,乘象遊街,有天花亂墜之異象!
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回歸長安,在大慈恩寺譯經不休!
堪稱普度眾生!
這樣的佛門大德,竟然也進了京劇了?
一出沙橋餞別,剛剛一開場,就牢牢吸引住了眾多信眾的目光,就連不曾觀摩貴和班彩排的少林僧眾,也紛紛前來觀看。
到了最後,竟然驚動了少林方丈本信大師,帶著親傳弟子可愛大師,也駐足貴和班舞台之下!
楊鳳樓站在台上,看著越聚越多的信眾,忍不住心中得意。
既然要推動少林寺的影響力,不盡力又怎麽成?
這就叫,語不驚人死不休!
至於其他,又少林方丈本信大師兜著,怕啥!?(未完待續。)
“楊大哥,您真是太厲害了,這個江湖中,敢當麵罵我師傅的人,還真沒有幾個!”
楊鳳樓一聽,故作憂鬱地一聲歎息。
“少年,你跟著我,就不能學點好麽?”
小和尚頓時一臉苦悶。
“楊大哥,你知道我這些年是怎麽過來的麽?每天都要聽話,聽話,聽話!別說幹什麽出格的事,就算想想,也不敢!剛才你罵我師父,雖然我應該生氣,不過,說句心裏話……真解氣!”
說完之後,楊鳳樓和小可愛相視大笑。
倒是宋岩多年不改憨厚的本性,撓了撓頭,說道:
“解氣倒是解氣,不過,你當麵罵他,他不會給咱們小鞋穿吧……?”
楊鳳樓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不會。本信方丈乃是少林高僧,統領少林雄踞天下十大門派之首,穩如泰山,本身又是江湖二品小宗師,不會因為一兩句閑言碎語和咱們過不去的……”
宋岩聽了,頓時一陣迷糊,人家德高望重,懶得計較小事,你就能當麵罵街,好像……沒這個道理吧?
楊鳳樓輕輕一笑。
“因果因果,有因才能有果,咱們要給少林表演京劇,要將少林的影響力推到更高,這是因,他們會出手解決苦禪的隱患,這是果,既然已經說好了,在這一點上,斷然不會改變,無論本信大師如何,他也不會把個人的情緒淩駕到整個少林之上……
至於當麵罵街這個因麽,本信大師肯定還有因果等著我,所謂小懲大誡,不會出事的……
另外,還是罵了,我才痛快!”
宋岩聽了直搖頭,這就是明知道本信要報複也要罵,都做好了迎接“小懲大誡”的準備了,他也不好再說楊鳳樓什麽了。
楊鳳樓卻一點都不擔心,將要到來的“小懲大誡”,一樓小和尚。
“走,帶我們去看看住處,小家夥,記得告訴你師父,地方小了可不行,他要是敢糊弄我,等我教導僧人京劇的時候,也會讓他知道什麽叫做後悔……”
一天後,貴和班到達。
兩天後,重新調整了人員安排的貴和班,在簡單的休整之後,開始在楊鳳樓的指導下,排演新劇。
七天後,少林擬定了第一批學習京劇表演的名單,交到楊鳳樓的手裏,不出意料,小和尚小可愛躋身其中。
十天後,楊鳳樓允許少林選定的僧人旁觀貴和班的排演。
……
四月初八,佛誕。
相傳,佛陀誕生之後,頭頂靈光,腳踩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念楔語:“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於是,大地為之震動,天降九龍吐水,為之沐浴。
故此,佛誕之日,也被佛教稱為“浴佛節”。
源於大唐朝堂對佛教的支持,天下信佛之人數不勝數,在佛誕這個全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中,虔誠的善男信女,自然要登臨佛寺參加法會。
而少林作為大唐天子禦口親封的“天下第一禪院”,自然吸引了來自全天下的信眾,有人來自河朔三鎮,有人來自江南,甚至有人自蜀中而來,可謂善男信女,齊聚少室山,五乳峰下,熱鬧非凡。
少林寺舉辦浴佛祈福法會。
本信方丈,親自主持。
卯時三刻,鍾磬齊鳴。
數百位弟子,數千信眾,在住持本信方丈的帶領下,雲集大雄寶殿,攝心止念,虔誠恭敬,供養佛陀,禮讚佛陀,沐浴太子金像,報佛深恩,滌除三毒,共沾法喜,增長福慧。並祝願佛日增輝、祥光普照、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午時三刻,貴和班在少林山門之內、甬道之外,正式開鑼。
新戲。
《沙橋餞別》
說的是:大唐太宗,弱冠將兵,戡定禍亂。及身為天子,目睹夫愛國誌士血染沙場,不知凡幾。欲慰藉其死,須妥佑其魂。國家無戾氣,庶幾億兆生存之民得享太平幸福。而普施廣大慈悲,隻佛法有此能力。恐中國佛門徒眾不得心傳,或者妙諦真詮仍在異域。命高僧三藏(法名玄奘,俗家姓陳)涉重洋、渡大海,往釋迦牟尼(即是如來菩薩)出身之處,西天佛國,求取大藏真經。冀他日回國,用以奉誦禮拜,超度遭劫之鬼。太宗不敢不鄭重,率領群臣親送出國門,設宴於沙橋為之餞別。而三藏亦一秉虔誠,遵旨意途雲。
這出戲一開場,楊鳳樓飾演的李世民一上場,念道:
“國泰民安,******,一統江山。”
隨後報出名號。
頓時就引發了一陣轟動。
誰!?
李世民!?
太宗大行皇帝!?
眾多信眾紛紛聽了個目瞪口呆。
敢借太宗名號演戲,早就聽說過京劇風靡天下,領軍人物,就是眼前的貴和班,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這貴和班,竟然有這麽大的膽子!
隨後,徐勣,房玄齡,殷開山,尉遲恭,紛紛粉墨登場。
全是大唐名臣猛將!
他們要幹啥?
要送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
還封了個禦弟!?
我的天!
這是要瘋啊!
在場的,都是佛家信徒,誰能不知道玄奘法師?
貞觀元年,獨自西行五萬裏,曆經艱辛到達那爛陀寺,求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三藏,曾辯經一月,折服高僧無數,乘象遊街,有天花亂墜之異象!
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回歸長安,在大慈恩寺譯經不休!
堪稱普度眾生!
這樣的佛門大德,竟然也進了京劇了?
一出沙橋餞別,剛剛一開場,就牢牢吸引住了眾多信眾的目光,就連不曾觀摩貴和班彩排的少林僧眾,也紛紛前來觀看。
到了最後,竟然驚動了少林方丈本信大師,帶著親傳弟子可愛大師,也駐足貴和班舞台之下!
楊鳳樓站在台上,看著越聚越多的信眾,忍不住心中得意。
既然要推動少林寺的影響力,不盡力又怎麽成?
這就叫,語不驚人死不休!
至於其他,又少林方丈本信大師兜著,怕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