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要震驚大唐的《沙橋餞別》,終於演完了。
這出劇中,有大唐太宗,有大德高僧,有唐初的名臣猛將,不用多言,觀看了這處京劇的觀眾,不管出於什麽原因,都會把《沙橋餞別》這個名字,傳遍天下。
前來少林參加浴佛法會的八方信眾,雖說都是虔誠的佛家信徒,不過各自的背景身份都大有不同。
那些豪門出身的,那些官宦之家的,對《沙橋餞別》大肆貶斥,認為貴和班將太宗帶入京劇、娛樂眾人,實在是膽大包天,少不得要治一個“大不敬”的罪名,按照大唐律法,這可是遇赦不赦的“十惡”之罪,最少也要判個流三千裏!
也有那鄉野鄙夫地主商賈,見到了玄奘法師現身舞台,以為我佛顯聖,尤其是看到玄奘法師甘願冒奇險去往西天,隻為求取真經、弘揚佛法,這一份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大有佛陀昔日舍身飼虎、割肉喂鷹的勁頭,深合佛門要義,甚至還有虔誠的信徒,在演出的最後,見到玄奘法師上場,竟然直接跪倒塵埃,口中默念佛經不止。
當然,前來少林觀禮浴佛法會的,除了虔誠信眾,還有眾多閑人,這些人中,卻又有皓首窮經的讀書人,看了《沙橋餞別》之後,紛紛搖頭,他們倒是不會一見貴和班使用太宗名諱,就好像被踩了尾巴一樣,隻不過一個個搖頭歎息,少林,玄奘,太宗,甚至尉遲恭等人,倒是真有某種聯係,起碼十三棍僧救唐王、玄奘回歸禮遇非常都是真的,但是要說《沙橋餞別》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卻也不盡不實。
倒也有開明的讀書人哈哈大笑,能夠把這些人,攢到一起,還能編出一個符合邏輯的小故事,也算貴和班能人無數了。
關於這些種種截然不同的議論,楊鳳樓早有準備,他的想法很簡單,貴和班隻要演出便好,其他的事情,都無所謂。
他無所謂,本信方丈可有所謂。
《沙橋餞別》一演完,本信大師抬腳就走,還讓小可愛去給楊鳳樓傳話,讓他方丈室相見。
楊鳳樓卸妝之後,來到方丈室,就看到了本信大師那一張鐵青的臉。
“楊施主,你這是給少林揚名麽?我看,分明是給少林找麻煩!”
楊鳳樓嘿嘿一笑。
“本信大師,名人之前不說暗話,麻煩肯定是會有些麻煩,不過,揚名肯定是揚名了,這件事,你認不認?”
本信方丈看著他,半晌沒說出來話。
楊鳳樓又是一笑。
“我貴和班尚且不怕,您堂堂禦封的‘天下第一禪院’又有什麽可怕的?這樣吧,我貴和班的麻煩,我們自己解決,你少林的麻煩,你少林自己解決,如果是官麵上的人找你們麻煩,也不用你們去硬抗,隻要將我貴和班的名頭報出來,讓他們找我就行了……”
本信方丈聽了,長歎一聲。
“事已至此,恐怕也隻能如此了……楊施主,我聽劣徒說過,你和成德節度使王景崇有舊,不過,這裏那是少林,歸屬東都京畿防禦使管轄,況且言語中曾涉及到太宗名諱,說不定監察禦史也會風聞上奏,你確定這些官麵上的事情,推到貴和班的身上,你都能處理?”
“放心便是。”
楊鳳樓雖然沒有明說,不過那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還是讓本信大師信以為真。
隨後,楊鳳樓嬉皮笑臉地問道:
“大師,按照你我之間的約定,我在佛誕日給少林揚名,你也該出手,解決我苦禪內功的隱患了吧……”
本信大師聽了,罕見地一聲苦笑。
“楊施主,你說揚名,確實不假,隨後的麻煩,咱們也略過不提,不過,你給少林揚的,是美名還是罵名啊?”
這回,輪到楊鳳樓迷糊了。
“大師此言怎講?”
本信方丈臉上的苦澀更濃。
“玄奘大師,確有其人,太宗大行皇帝陛下,對他,也是禮遇非常,不過,卻是在他從西域回返之後,才對他禮遇的,至於玄奘大師西行之始,太宗大行皇帝陛下,甚至不知道佛門之中,出現了這麽一位大德高僧。”
“哦?”
這個楊鳳樓就真不知道了,《沙橋餞別》乃是京劇的傳統劇目,他對這出戲相應的背景了解,都多是來自大名鼎鼎的《西遊記》,不過《西遊記》畢竟是章回本的小說,又是成書在明代,難免被小說家用春秋筆法,將真正的曆史掩蓋在種種妖魔鬼怪之中。
本信大師一看楊鳳樓真的犯迷糊,又以他心通確定他不知道這其中的種種,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隨後繼續說道:
“真要是說起來,玄奘大師,和我少林,多多少少還有些淵源,要不然的話,我也不會知道這些……
玄奘法師本是洛州緱氏人,其先潁川人,俗家姓名陳禕,生於前隋仁壽二年,大業八年,出家在東都洛陽淨土寺,隨後學習佛法多年,又受足戒,走遍了天下名山大川,拜訪大德高僧無數。
武德九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
貞觀元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準。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餘裏。唐太宗貞觀二年,二十七歲的玄奘,始道途西行。”
楊鳳樓聽到這裏,臉就黑了。
根本沒有太宗禦賜金鑲僧衣僧帽,沒有紫金缽禪杖一條,沒有錦袈裟霞光萬道,沒有四童兒牽馬代勞!
根本沒有什麽沙橋餞別!
原來太宗根本沒有批準西天取經,玄奘西行,乃是始自私願!
怪不得本信方丈問他,是給少林揚美名還是揚惡名?
顛倒了是非,豈不是蒙騙了天下信眾!?
楊鳳樓想到這裏,也是一陣陣臉紅,不過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曆史辛秘,難掩心中好奇,問道:
“大師,您剛才說玄奘大師和少林還有淵源,卻不知何解?”(未完待續。)
這出劇中,有大唐太宗,有大德高僧,有唐初的名臣猛將,不用多言,觀看了這處京劇的觀眾,不管出於什麽原因,都會把《沙橋餞別》這個名字,傳遍天下。
前來少林參加浴佛法會的八方信眾,雖說都是虔誠的佛家信徒,不過各自的背景身份都大有不同。
那些豪門出身的,那些官宦之家的,對《沙橋餞別》大肆貶斥,認為貴和班將太宗帶入京劇、娛樂眾人,實在是膽大包天,少不得要治一個“大不敬”的罪名,按照大唐律法,這可是遇赦不赦的“十惡”之罪,最少也要判個流三千裏!
也有那鄉野鄙夫地主商賈,見到了玄奘法師現身舞台,以為我佛顯聖,尤其是看到玄奘法師甘願冒奇險去往西天,隻為求取真經、弘揚佛法,這一份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大有佛陀昔日舍身飼虎、割肉喂鷹的勁頭,深合佛門要義,甚至還有虔誠的信徒,在演出的最後,見到玄奘法師上場,竟然直接跪倒塵埃,口中默念佛經不止。
當然,前來少林觀禮浴佛法會的,除了虔誠信眾,還有眾多閑人,這些人中,卻又有皓首窮經的讀書人,看了《沙橋餞別》之後,紛紛搖頭,他們倒是不會一見貴和班使用太宗名諱,就好像被踩了尾巴一樣,隻不過一個個搖頭歎息,少林,玄奘,太宗,甚至尉遲恭等人,倒是真有某種聯係,起碼十三棍僧救唐王、玄奘回歸禮遇非常都是真的,但是要說《沙橋餞別》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卻也不盡不實。
倒也有開明的讀書人哈哈大笑,能夠把這些人,攢到一起,還能編出一個符合邏輯的小故事,也算貴和班能人無數了。
關於這些種種截然不同的議論,楊鳳樓早有準備,他的想法很簡單,貴和班隻要演出便好,其他的事情,都無所謂。
他無所謂,本信方丈可有所謂。
《沙橋餞別》一演完,本信大師抬腳就走,還讓小可愛去給楊鳳樓傳話,讓他方丈室相見。
楊鳳樓卸妝之後,來到方丈室,就看到了本信大師那一張鐵青的臉。
“楊施主,你這是給少林揚名麽?我看,分明是給少林找麻煩!”
楊鳳樓嘿嘿一笑。
“本信大師,名人之前不說暗話,麻煩肯定是會有些麻煩,不過,揚名肯定是揚名了,這件事,你認不認?”
本信方丈看著他,半晌沒說出來話。
楊鳳樓又是一笑。
“我貴和班尚且不怕,您堂堂禦封的‘天下第一禪院’又有什麽可怕的?這樣吧,我貴和班的麻煩,我們自己解決,你少林的麻煩,你少林自己解決,如果是官麵上的人找你們麻煩,也不用你們去硬抗,隻要將我貴和班的名頭報出來,讓他們找我就行了……”
本信方丈聽了,長歎一聲。
“事已至此,恐怕也隻能如此了……楊施主,我聽劣徒說過,你和成德節度使王景崇有舊,不過,這裏那是少林,歸屬東都京畿防禦使管轄,況且言語中曾涉及到太宗名諱,說不定監察禦史也會風聞上奏,你確定這些官麵上的事情,推到貴和班的身上,你都能處理?”
“放心便是。”
楊鳳樓雖然沒有明說,不過那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還是讓本信大師信以為真。
隨後,楊鳳樓嬉皮笑臉地問道:
“大師,按照你我之間的約定,我在佛誕日給少林揚名,你也該出手,解決我苦禪內功的隱患了吧……”
本信大師聽了,罕見地一聲苦笑。
“楊施主,你說揚名,確實不假,隨後的麻煩,咱們也略過不提,不過,你給少林揚的,是美名還是罵名啊?”
這回,輪到楊鳳樓迷糊了。
“大師此言怎講?”
本信方丈臉上的苦澀更濃。
“玄奘大師,確有其人,太宗大行皇帝陛下,對他,也是禮遇非常,不過,卻是在他從西域回返之後,才對他禮遇的,至於玄奘大師西行之始,太宗大行皇帝陛下,甚至不知道佛門之中,出現了這麽一位大德高僧。”
“哦?”
這個楊鳳樓就真不知道了,《沙橋餞別》乃是京劇的傳統劇目,他對這出戲相應的背景了解,都多是來自大名鼎鼎的《西遊記》,不過《西遊記》畢竟是章回本的小說,又是成書在明代,難免被小說家用春秋筆法,將真正的曆史掩蓋在種種妖魔鬼怪之中。
本信大師一看楊鳳樓真的犯迷糊,又以他心通確定他不知道這其中的種種,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隨後繼續說道:
“真要是說起來,玄奘大師,和我少林,多多少少還有些淵源,要不然的話,我也不會知道這些……
玄奘法師本是洛州緱氏人,其先潁川人,俗家姓名陳禕,生於前隋仁壽二年,大業八年,出家在東都洛陽淨土寺,隨後學習佛法多年,又受足戒,走遍了天下名山大川,拜訪大德高僧無數。
武德九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
貞觀元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準。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餘裏。唐太宗貞觀二年,二十七歲的玄奘,始道途西行。”
楊鳳樓聽到這裏,臉就黑了。
根本沒有太宗禦賜金鑲僧衣僧帽,沒有紫金缽禪杖一條,沒有錦袈裟霞光萬道,沒有四童兒牽馬代勞!
根本沒有什麽沙橋餞別!
原來太宗根本沒有批準西天取經,玄奘西行,乃是始自私願!
怪不得本信方丈問他,是給少林揚美名還是揚惡名?
顛倒了是非,豈不是蒙騙了天下信眾!?
楊鳳樓想到這裏,也是一陣陣臉紅,不過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曆史辛秘,難掩心中好奇,問道:
“大師,您剛才說玄奘大師和少林還有淵源,卻不知何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