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劉啟(前188~前141)


    景帝劉啟是漢文帝劉恒長子,母親竇姬(竇太後),漢惠帝七年(前188)生於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在位16年,卒於景帝後三年(前141)終年48歲,諡號“孝景皇帝”。按周代的《諡法解》,“景”是美諡:“由義而濟(獲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慮(喜歡深思熟慮,善於充分謀劃)曰景”,“布義行剛(傳播仁義,品德堅強)曰景”。雖有諂媚溢美之意,但還是從幾個側麵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個性特征。


    政績


    漢景帝在西漢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那麽,景帝是怎樣發展有利的形勢、消除不利的因素,使大漢王朝達到繁榮強盛的境地的呢?從對諸王、對匈奴、對政治、對儲位四個方麵,加以闡釋和解說。


    對諸王:成功平叛,穩固皇權


    景帝前三年(前154),爆發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王國的叛亂,史稱吳楚之亂,或“七國之亂”。


    吳楚七國之亂的發生,既有遠因,也有近因。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立兄劉仲之子劉濞為吳王。吳王劉濞開銅礦,鑄“半兩”錢,煮海鹽,設官市,免賦稅,於是吳國經濟迅速發展,劉濞的政治野心也開始滋生。文帝時,吳太子入朝,與皇太子劉啟(即景帝)博弈,因爭棋路發生爭執,皇太子抓起棋盤將吳太子砸死。漢文帝派人將屍體運回吳國,吳王劉濞憤怒地說:“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又將靈柩運回長安埋葬。從此,劉濞稱疾不朝。漢文帝幹脆賜他幾杖(茶幾、手杖,對老年人尊敬和優待的象征),準許他不用朝請。但吳王劉濞不但沒有悔改,反而更加驕橫。


    漢景帝即位後,吳王劉濞日益驕橫,反跡也越發明顯。禦史大夫晁錯建議削奪諸侯王的封地,收歸漢廷直接統治。他給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禍小。不削,其反遲,禍大。”景帝采納了晁錯的“削藩”建議,於景帝前三年(前154),以各種罪名先後削去楚王戊的東海郡,趙王遂的常山郡和膠西王的6個縣。


    景帝前三年正月,漢朝廷削地的詔書送至吳國。吳王濞立即誅殺了由朝廷派來的二千石(郡級)以下的官員。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遍告各諸侯國。消息傳來,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楚王劉戊、趙王劉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吳、楚為首的“七國之亂”,終於爆發了。


    劉濞發難後,即率20萬大軍西渡淮水,並與楚軍會合後,組成吳楚聯軍。隨即揮戈西向,殺漢軍數萬人,頗見軍威。梁王劉武派兵迎擊,結果梁軍大敗。


    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亞夫(絳侯周勃的次子)為太尉,率36位將軍迎擊吳楚叛軍,派曲周侯酈寄擊趙,將軍欒布率兵解齊之圍,並命竇嬰(竇太後堂兄之子)為大將軍,駐滎陽督戰。


    景帝派周亞夫等迎擊叛軍的同時,內心卻搖擺不定,這給了袁盎以可乘之機。袁盎原為吳相,與劉濞關係甚密。袁盎對景帝說:“方今之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複其故地,則兵可毋刃血可俱罷。”景帝為換取七國罷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話,表示“不愛一人以謝天下”,於是腰斬晁錯於東市,並殘酷地族誅。可惜晁錯一片忠心,就這樣為小人讒言所害。


    景帝誅晁錯,去掉了七國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國仍不罷兵,這就進一步暴lou出其反叛的麵目。景帝後悔莫及,於是決定以武力平息叛亂。周亞夫像漢軍很快平定了七國之亂,吳王濞逃到東越,被殺。


    七國之亂是西漢中央與諸侯王國間的一次關鍵性的戰爭,僅僅三個月就勝負分明。漢廷為何速勝?叛軍為何速敗?其答案至少可以歸納出以下三點:


    臣心、軍心、民心的向背。漢朝建立以來,偃武修文,與民休息,使社會經濟得以恢複和發展,百姓生活日漸好轉,所以臣民擁戴漢室。如平民趙涉向周亞夫建議:漢軍經藍田出武關,即可迅速控製洛陽軍械庫,又可避開吳楚伏兵,取得出奇製勝的效果。相反,吳楚等七國為了各自的私利,驅使百姓,挑起戰火,犯上作亂,破壞安定,再加上勾結匈奴,更為廣大人民所厭惡,所以遭到國內從上到下的反對。


    策略、戰略得當。七國叛亂事起,太尉周亞夫就向景帝獻計說:“楚兵勇悍,正麵交鋒恐難取勝,希望棄梁國之地,然後斷絕吳楚糧道,就可以平定他們了。”此計是以暫時放棄某些空間來換取時間,達到牽製叛軍、挫其銳氣的目的。後來戰爭的發展完全證實了周亞夫的判斷。


    人才運用得當。景帝深諳用人之道,如以太尉周亞夫為漢軍主帥,可謂選帥得人。而吳王濞雖能廣泛招納天下亡命之徒,但卻不能真正任用他們。


    七國失敗後,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景帝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著手解決王國問題,以加強中央集權。調整諸侯王國的設置。參加叛亂的七國,除保存楚國另立楚王外,其餘六國皆被廢掉。繼續大力推行削藩。此後,絕大多數諸侯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其實際地位已經降為郡級,國與郡基本上趨於一致。諸侯王國領郡由高祖時的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郡由高祖時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漢郡總數大大超過諸侯王國郡數。這一變化,對於國家統一,加強中央集權,意義十分重大。


    抑貶諸侯王的地位。“令諸侯王不得複治國”,剝奪和削弱諸侯國的權力,收回王國的官吏任免權,取消“諸侯皆賦”,僅保留其“食租稅”之權,並且收奪鹽鐵銅等利源及有關租稅。此後,諸侯王已經不再具有同中央對抗的物質條件。


    經過景帝的改革,漢初推行的諸侯王國製,至此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諸侯王在名義上是封君,實際上“唯得衣食租稅”而已;但是諸侯王勢力並未徹底解決,以致後來漢武帝不得不繼續采取相應的措施。


    對匈奴:和多戰少,蓄勢待發


    景帝時期是匈奴“最強大”的時期,強大的匈奴騎兵南下進擊漢地,燒殺搶掠,嚴重威脅著西漢王朝的統治。而此時漢朝社會經濟有了恢複和發展,但要戰勝匈奴,條件仍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景帝怎樣處理漢匈關係呢?總的來說,是有戰有和,但和多戰少,以和為主。


    景帝堅持和親,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軍事衝突,為經濟發展贏得了時間,為以後漢武帝反擊匈奴做了準備。當然,景帝並不是一味妥協,也進行了必要的抵禦。在不多的反擊匈奴的戰鬥中,湧現了李廣、程不識和郢都等一批卓越的將領,其中尤以“飛將軍”李廣最為突出。


    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莊浪西)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國名將。所以李廣堪稱將門之後。李廣有一套不正規的治軍方法,非常適合於塞外的地理條件和敵情條件,他的部隊簡單、機動、長於應變。所以司馬遷稱讚他說:“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向之。”匈奴人一聽李廣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們稱李廣為“飛將軍”。


    景帝除了支持李廣、程不識等邊將對匈奴抵抗,及維持和和戰戰之外,還采取了一些措施,為以後武帝時期匈奴問題的徹底解決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其中主要有兩項。


    馬政:“造苑馬以廣用”。中原內地自古以來就缺馬,這樣既不利於騎兵的壯大,又無法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更限製了交通、運輸等事業的發展。景帝即位之後,繼續進行馬政建設。他下令擴大設在西邊(如北地郡)、北邊(如上郡)的馬苑,而且鼓勵各郡國及民間飼養馬匹。由於景帝時期養馬業的大發展,軍馬生產頗具規模,屬於官府的馬匹發展到了40萬匹,民間的尚且未計。


    實行“賣爵令”及“黷罪之法”。這兩項措施都是在文帝時由太子家令晁錯提出,並被文帝批準實行的。景帝即位後,繼續執行了這些被證實是有效的措施,並使它更為完善。大批徙民充實於邊地,成為一支兵農混一的墾戍隊伍,不但減輕了內地百姓的徭役,而且爭取到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對政治:清靜恭儉


    西漢棉袍對景帝在政治上的傳統評價是“清靜恭儉”:“清”,是為政少事;“靜”,是安定百姓;“恭”,是善待臣民;“儉”,是節省汰用。景帝繼續執行黃老無為政治,采取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重農抑商,發展經濟景帝即位後,繼續執行重農抑商這一既定國策。景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始終。”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國官員以勸勉農桑為首要政務。


    景帝允許居住在土壤貧瘠地方的農民遷徙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從事墾殖,並“租長陵田”給無地少地的農民。同時,還多次頒詔,以法律手段,打擊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從而保證了正常的農業生產。景帝曾兩次下令禁止用穀物釀酒,還禁止內郡以粟喂馬。


    文景時期的社會漸趨穩定,物價日益低廉,據學者統計,在整個西漢時期,文景統治的近40年內,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米價下跌的幅度最大,這就為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輕徭薄賦,約法省禁景帝時期,對農民的剝削(賦役)、壓迫(法律),較以前有所減輕。所謂約法省禁,就是法令要西漢帛書簡約,刑網要寬疏。前元元年(前156),景帝即位伊始就頒布了詔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時十五稅一之半,即三十稅一。從此,這一新的田租稅率成為西漢定製。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景帝又下令推遲男子開始服徭役的年齡三年,縮短服役的時間。這一規定一直沿用至西漢昭帝時代。


    景帝在法律上實行輕刑慎罰的政策:其一,繼續減輕刑罰,如前所述,對文帝廢肉刑改革中一些不當之處的修正。其二,強調用法謹慎,增強司法過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對特殊罪犯給予某些照顧。


    發展教育,打擊豪強景帝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恢複及發展已達到相當的程度,所以統治階級上自景帝,下至郡縣官都逐漸重視文教事業的發展。當時在教育領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辦學。


    文翁,廬江郡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年輕時就好學,通曉《春秋》,以郡縣吏被察舉(即郡國守相經過考察後向朝廷推薦),景帝末年任命他為蜀郡太守。文翁首創了郡國官學,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得到後人的肯定,武帝很讚賞文翁的辦學模式,在全國予以推廣。


    景帝一麵弘揚文教禮儀,一麵又打擊豪強。為了保證上令下達,景帝果斷地采取了多項措施,重要的有兩項:一是在修建陽陵時,效法漢高祖遷徙豪強以實關中的做法,把部分豪強遷至陽陵邑,使他們宗族親黨相互分離,削弱他們的勢力,以達到強幹弱枝的目的。二是任用酷吏,如郅都、寧成、周陽等,嚴厲鎮壓那些橫行郡國、作jian犯科者,收到了殺一儆百的功效,使那些不法豪強、官僚、外戚等人人股栗,個個惴恐,其不法行為大大收斂,這便局部地調整了階級關係,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由於推行了上述措施,就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人口翻番,國內殷富,府庫充實。據說,景帝統治後期,國庫裏的錢堆積如山,串錢的繩子都爛斷了;糧倉滿了,糧食堆在lou天,有的黴腐了。但是,文景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又帶來了貧富懸殊的分化。這種狀況,既為後來漢武帝實施“雄才大略”,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給西漢中期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


    對儲位:明爭暗鬥


    太子的廢立將導致統治集團權利的重新分配,各種矛盾可能在此時突然爆發,所以是君主政體最薄弱、最危險的環節。景帝從登基那天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考慮身後的儲位問題,他一共生了16個兒子,卻沒有一個嫡出。原來,景帝的正妻薄皇後,是祖母薄太後的娘家孫女,在他做太子時由祖母指定包辦的。薄皇後始終未生一男半女,於是便引起了對儲位激烈的明爭暗鬥。


    對儲位的明爭明爭儲位的是他的胞弟、母親竇太後最疼愛的兒子梁王劉武。皇後薄氏無子,加上劉武有賢王之名、廣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的赫赫戰功。竇太後意欲在景帝駕崩之後,由梁王入繼大統。


    漢景帝自己也有過失。前元三年(前154)初,即七國之亂爆發前夕,梁王入朝,當時景帝尚未立太子。一日,景帝朝宴梁王,酒醉後說:“朕千秋之後當傳位於梁王。”梁王自是心中竊喜。參事竇嬰說:“漢法之約,傳子嫡孫。今帝何以得傳弟,擅亂高祖約乎?”景帝酒醒後驚悟失言,此議擱置起來。


    七國之亂平定後,立嗣矛盾更加突出。竇太後再度暗示景帝傳位於梁王,景帝命袁盎等去勸誡太後,袁盎對竇太後說:“從前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引發了五世之亂。小不忍,害大義,必生事端。所以《春秋》認為傳子才是正確的。”竇太後自知理虧,從此不再提及此事,遣梁王歸國。


    爭儲位的暗鬥暗鬥的主角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夫人。王夫人全名王娡,槐裏(今陝西興平縣境)人,父王仲,生母為臧兒。兄弟王信、田蚡、田勝、妹王兒姁,曾嫁金王孫生女金俗。由其母將她與其妹王兒姁送進劉啟的太子宮。


    王夫人入宮後給劉啟生下4個孩子,一龍三鳳,前3個均是女孩,分別被封為平陽公主、南宮公主和隆慮公主,而龍胎,就是後來威名遠播的漢武帝劉徹,生於景帝即位不久的前元年(前156)七月初七。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據《漢孝武故事》載:“至三歲,景帝抱於膝上,撫念之……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弄。’”小劉彘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欲特別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跡,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於是劉啟就萌生了易太子的念頭。


    景帝四年(前153),立寵妃栗姬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栗太子”;封劉彘為膠東王。不久劉彘取栗太子而代之的契機出現了,原因是館陶長公主劉嫖cha進來了。


    劉嫖是漢景帝的姐姐,竇太後的愛女長公主想把其女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沒想到竟遭到了栗妃的一口拒絕,劉嫖因此與她結下怨恨,心存報複之念。與栗姬不同,王夫人機敏圓滑,當館陶長公主劉嫖想將比劉彘大四歲的女兒許配給他時,王夫人見長公主地位崇高,在竇太後跟前說一不二,當下滿心歡喜地答應下來。


    於是6歲的劉彘與10歲的陳阿嬌訂了婚,時在景帝前六年(前151)。同年九月,皇後薄氏因無嗣被廢,從此,館陶長公主屢屢向景帝稱讚劉徹如何聰明,如何達理,使景帝更加喜愛這個孩子。同時,長公主經常向景帝進讒,誣陷栗姬。景帝便在前七年(前150)十一月,案誅大行,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半年後,王夫人被立為皇後,7歲的劉徹被立為太子。


    爭儲的餘波後來,中元二年(前148),臨江王劉榮不慎犯法,被從江陵(今屬湖北)征詣京城。中尉郅都令人嚴加看管、審訊。劉榮極其憤懣、悲傷,寫完向父親的謝罪辭後,自殺身亡。


    劉徹被立為太子,梁孝王劉武不肯就此罷手。他廣延四方豪傑之士,多做兵器弩弓等,儲存金銀“且百巨萬”,又派人刺殺袁盎等十餘名大臣。陰謀敗lou後,梁王大為恐慌,買通韓安國走長公主的後門,疏通竇太後,稍得寬釋,但景帝對他已疏遠多了。梁王劉武連沮喪帶驚恐,不久就身染惡疾而亡。景帝將梁地一分為五,在不知不覺中就削弱了劉武諸子的勢力。


    景帝另立太子後,對權傾朝野的條侯周亞夫最不放心,又尋機處置了他。景帝後元年(前143),竟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周亞夫削職下獄。一代名將,5天不吃東西,最終嘔血冤死。逼死周亞夫與冤殺晁錯一樣,都說明景帝“寡恩忍殺”,慣於過河拆橋。


    漢景帝陵景帝後三年(前141)正月,景帝劉啟患病,病勢越來越重,他自知不行了,臨終前對太子劉徹說:“人不患其不知,患其為詐也;不患其不勇,患其為暴也。”不但要知人、知己,還要知機、知止。景帝似乎已經感覺到兒子有許多異於自己的品質,把天下交給他是放心的,路還是讓他自己走吧,多囑咐也無益。不久,景帝病死於長安未央宮,葬於陽陵(在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鄉張家灣村北)。太子劉徹即皇帝位,這就是漢武帝。


    家庭


    父親:漢文帝劉恒,母親:竇氏,


    妻子:第一任皇後薄皇後,第二任皇後王娡


    嬪妃:有史可查者,栗姬,程姬、賈夫人、唐姬、王兒姁。


    兒子十四人。


    長子臨江王劉榮,二子河間王劉德,三子臨江王劉閼於,四子魯王劉餘,五子江都王劉非,六子長沙王劉發,七子趙王劉彭祖,八子膠西王劉端,九子中山王劉勝,十子漢武帝劉徹,十一子廣川王劉越,十二子膠東王劉寄,十三子清河王劉乘,十四子常山王劉舜。


    女不詳,有史可查者三人,平陽公主(信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林慮公主)。


    相關影視資料


    《漢武大帝》《漢武大帝》是由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世紀英雄電影投資公司、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上海金德影業公司和新天國際集團公司等六家單位聯合斥資3000萬、曆時三年打造投資製作的大型曆史連續劇。


    ※#8226;片長:五十八集


    ※#8226;類型:大型曆史正劇


    ※#8226;主要演員:


    陳寶國飾漢武帝焦晃飾漢景帝


    歸亞蕾飾竇太後陶虹飾劉陵


    楊童舒飾平陽公主林靜飾衛子夫


    …………………………


    漢武帝


    【基本介紹】


    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漢族,出生於西安,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後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漢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諡法》說“威武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曆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製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采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製,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政治表現】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麵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麵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采取了一係列強化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麵,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潛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脅;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再設置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製。漢武帝還變古創製,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製,建立了一套係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製度。這種法製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製度的基本範式。


    軍事:在軍事方麵,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改革兵製。


    經濟:在經濟方麵,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征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采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方麵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麵,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製度,是中國有係統選拔人才製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對外關係】


    ※#8226;發動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采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麵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李廣、衛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脅,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列於被動稱臣的局麵,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8226;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8226;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擴充疆土


    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同時消滅了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誌明,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8226;後果


    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


    【個人生活】


    ※#8226;家庭狀況


    陳皇後(陳阿嬌),父堂邑侯陳午,母劉嫖既館陶大長公主,“金屋藏嬌”的典故由來,後被廢黜。


    衛皇後(衛子夫),後亦被廢黜。生劉據(戾太子)、衛長公主(當利公主)、陽石公主,諸邑公主。


    王夫人,生齊懷王劉閎。


    李姬,生蓋長公主(鄂邑長公主)、劉旦(燕刺王)、劉胥(廣陵厲王)。


    李夫人,追封為孝武皇後,李延年的妹妹,生劉髆(昌邑哀王)。


    尹夫人(尹婕妤)


    邢夫人(邢娙娥)


    趙婕妤(勾弋夫人),生漢昭帝劉弗陵。


    某氏,生夷安公主。


    ※#8226;晚年生活


    知天命的漢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決策的失誤帶來的惡果,安撫流民的同時遂在輪台頒下《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史書《罪己詔》記載:「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複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公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後稱製的局麵,漢武帝狠下心借口處死了她。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相關音像】


    中國大陸:


    電視劇《漢武帝》,由周裏京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漢武大帝》,由陳寶國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大漢天子》,由黃曉明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鳳求凰》,由劉小鋒飾演漢武帝。


    【曆史記載】


    ※#8226;《史記》之《孝武本紀》(節選)


    【正文(1)】


    孝武皇帝者,1孝景中子也。2母曰王太後。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劉榮)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3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注解】


    注1集解漢書音義曰:“諱徹。”正義諡法雲:“克定禍亂曰武。”注2索隱按:景十三王傳廣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閑王德以至廣川,凡有八人,則武帝第九也。注3集解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


    【正文(2)】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1天下乂安,2薦紳3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4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曆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後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jian利事,5召案綰﹑臧,綰﹑臧自殺,6諸所興為者皆廢。


    【注解】


    注1集解徐廣曰:“六十七年,歲在辛醜。”注2正義乂音魚廢反。注3索隱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紳帶之閑,事出禮內則。今作“薦”者,古字假借耳。漢書作“縉紳”,臣瓚雲“縉,赤白色”,非也。注4索隱城南,長安城南門外也。案:關中記雲明堂在長安城門外,杜門之西也。注5集解徐廣曰:“纖微伺察之。”注6正義漢書孝武帝二年,禦史大夫趙綰坐請無奏事太皇太後,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應劭雲:“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後素好黃老術,非薄五經,因故絕奏事太後,太後怒,故令殺。”


    【正文(3)】


    後六年,竇太後崩。其明年,上征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後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縞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雲。


    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醦﹑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遊以方篃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嚐從武安侯飲,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遊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於上曰:“祠醦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嚐遊海上,見安期生,1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醦,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2矣。


    【注解】


    注1索隱服虔曰:“古之真人。”案:列仙傳雲安期生,琅邪人,賣藥東海邊,時人皆言千歲也。正義列仙傳雲:“安期生,琅邪阜鄉亭人也。賣藥海邊。秦始皇請語三夜,賜金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量為報,曰‘後千歲求我於蓬萊山下’。”注2索隱齊音劑。


    【正文(4)】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1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2史寬舒3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注解】


    注1正義漢書起居雲:“李少君將去,武帝夢與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龍時從雲中雲‘太一請少君’,帝謂左右‘將舍我去矣’。數月而少君病死。又發棺看,唯衣冠在也。”注2集解韋昭曰:“人姓名。”正義音直偽反。注3集解漢書音義曰:“二人皆方士。”正義姓史,名寬舒。


    【正文(5)】


    亳人薄誘忌1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2泰一佐曰五帝。3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4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複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5冥羊6用羊;祠馬行7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8用牛;武夷君9用幹魚;陰陽使者10以一牛”。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注解】


    注1集解徐廣曰:“一雲亳人謬忌也。”索隱亳,山陽縣名。姓謬,名忌,居亳,故下稱薄忌。此文則衍“薄”字,而“謬”又誤作“誘”矣。注2索隱天神貴者太一。案:樂汁微圖雲“紫微宮北極天一太一”。宋均以為天一﹑太一,北極之別名。春秋緯“紫宮,天皇曜魄寶之所理也”。注3索隱其佐曰五帝。河圖雲蒼帝神名靈威仰之屬也。正義五帝,五天帝也。國語雲“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睰光紀,黃帝含樞紐”。尚書帝命驗雲“蒼帝名靈威仰,赤帝名文祖,黃帝名神鬥,白帝名顯紀,黑帝名玄矩”。佐者,謂配祭也。注4集解徐廣曰:“一雲日一太牢具,十日。”注5集解孟康曰:“梟,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物祠皆用之。破鏡如貙而虎眼。或雲直用破鏡。”如淳曰:“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注6集解服虔曰:“神名也。”注7正義神名也。注8正義丁丈反。三並神名。注9正義神名。注10集解漢書音義曰:“陰陽之神也。”


    【正文(6)】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1以發瑞應,造白金焉。2


    【注解】


    注1索隱案:食貨誌皮幣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以薦璧,得以黃金一斤代之。又漢律皮幣率鹿皮方尺,直黃金一斤。注2索隱案:食貨誌白金三品,各有差也。正義白金三品,武帝所鑄也。如淳曰:“雜鑄銀錫為白金也。”平準書雲:“造銀錫為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曰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圓之,其文龍,名曰白選,直三千;二曰重差小,方之,其文馬,直五百;三曰複小,隋之,其文龜,直三百。”錢譜雲:“白金第一,其形圓如錢,肉好圓,文為一龍。白銀第二,其形方小長,肉好亦小長,好上下文為二馬。白銀第三,其形似龜,肉好小,是文為龜甲也。”


    【正文(7)】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1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2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3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4


    【注解】


    注1集解韋昭曰:“楚人謂麋為麃。”索隱麃音步交反。韋昭曰“體若□而一角,春秋所謂‘有□而角’是也。楚人謂麋為麃”。又周書王會雲麃者若鹿。爾雅雲麋,大鹿也,牛尾一角。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注2正義漢書終軍傳雲“從上雍,獲白麟”。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注3正義力召反,焚也。注4集解晉灼曰:“符瑞也。”瓚曰:“風示諸侯以此符瑞之應。”


    【正文(8)】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谸,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1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2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醦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3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為帛書以飯牛,4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為)**[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5而隱之。


    【注解】


    注1正義漢武故事雲少翁年二百歲,色如童子。注2集解徐廣曰:“齊懷王閎之母也。”駰案:桓譚新論雲武帝有所愛幸姬王夫人,窈窕好容,質性嬛佞。正義漢書作“李夫人”。注3集解漢書音義曰:“如火勝金,用丙與丁日,不用庚辛。”注4正義飯,房晚反。書絹帛上為怪言語,以飼牛。注5正義漢武故事雲:“文成誅月餘,有使者藉貨關東還,逢之於漕亭,還見言之,上乃疑,發其棺,無所見,唯有竹筒一枚,捕驗閑無蹤跡也。”


    【年號列表】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7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後元前88年—前87年


    傳記《史記※#8226;孝武本紀》


    《漢書※#8226;武帝紀》


    【金屋藏嬌】


    【解釋】嬌:原指漢武帝劉徹的表姐陳阿嬌。漢武帝幼小時喜愛阿嬌,並說要讓她住在金屋裏。指以華麗的房屋讓所愛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出處】漢※#8226;班固《漢武故事》:“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典故】


    ※#8226;陳阿嬌與漢武帝的政治色彩


    在漢武帝時代,陳阿嬌(陳皇後)實際上是一個曆史悲劇人物。


    其實陳皇後的悲劇遭遇還有政治的因素。當初武帝被立為太子,kao的是其姑母長公主劉嫖。條件是劉徹娶長公主獨女陳阿嬌為妻。長公主自恃擁立皇帝有功,而武帝深患之。而陳皇後也極為驕悍,於是劉徹疏遠阿嬌。而劉徹的母親王太後立即警告他說: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先為改製,太皇太後已怒。現“又忤怒長公主,必重得罪,宜深慎之!”所謂“大臣未服”,即指公卿權貴中反對劉徹的暗流。所謂“必重得罪”,就是皇帝要當不成了。武帝此時還沒有力量和竇氏較量,在他任命的重臣趙綰提出竇氏不應再幹涉朝政時,惹惱了竇氏。竇氏逼迫武帝廢除了剛剛實行的一係列的改革措施,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罷免,有的大臣被逼死獄中。而劉徹是極其聰明之人,馬上轉而恩禮長公主、陳皇後。從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間,他四處遊浪射獵,不再過問大政方針。由於長公主的保護與劉徹的韜光養晦,才使他的帝位得以保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