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說悟空與那六耳獼猴同被罩在金缽盂內時發生的事情,當時聽六耳說這缽盂能困住悟空時,悟空確實是有一瞬間動彈不得的,但是下一刻他就恢複了自由,因為就在那一瞬,小白龍完成了第二次的突破,與之心脈相連的悟空自然而然借助到小白龍衝破瓶頸時外溢的力量掙開了缽盂的桎梏。


    說來也巧,小白龍在戒指內陷入沉睡之前,將悟空送給他的黃泉花給服食了下去,爾後他就一心衝關,對外界之事一無所知。若非那一朵黃泉花,小白龍至多突破一階,那也意味著他在六耳出現後不久就會醒過來。


    小白龍與悟空心血相連,若是早些時候醒過來,自然是可以立刻將真正的悟空指出來,那時候指出真悟空,對如來不會有任何影響,六耳獼猴大可說明自己一心向佛,想與三藏一同取經,但擔心自己半路插足會受排斥才出此下策。


    可惜如來算來算去,卻沒想到他不甚重視的小白龍成了最大的變數,早不醒晚不醒,偏偏在悟空與六耳同時被罩在金缽盂中時完成了突破,爾後悟空才得以脫離法器的製約,反奪了六耳手中的匕首並刺進了他的丹田。


    “真是可惜。(.無彈窗廣告)”雷音寺的主臥中,如來左手支著腦袋,側躺在自己的七寶蓮花座上,右手捏著一朵白蓮緩緩轉動,微笑著歎了口氣。


    他那頭柔軟的銀發隨意地披散在他的肩上和蓮座之上,慵懶的好似其主人此時的神情。


    小白龍醒得太不湊巧,讓孫悟空開始懷疑和推測自己與之交易的動機,自己果然不該因孔雀的出現亂了神思,當初孔雀已遭到自己重創,便是傷勢恢複,其修為至今也不可能增長到自己之上。對他,自己到底有什麽可憂心的?


    想到孔雀,如來終於斂了笑容,抿緊了雙唇,對孔雀,明知不必多想,他卻還忍不住過慮,這算心劫?


    想到這一可能,如來輕嗤了一聲,右手輕輕一拋,那朵白蓮便穩穩當當落進了桌子當中的玉脂瓶中。有些錯誤犯一次便罷,他可不容許自己再因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做第二次蠢事。


    所有人都以為他如來是個超然物外之人,其實不然。


    當年三族分崩離析,佛界初立,原神族之人一部分避之世外,一部分被仙界和佛界分別收攏,龍族因力量的突然削弱被仙界掣肘,剩下另一個中立的鳳族,他如來和仙界的玉帝都打起了拉攏的主意。


    那時鳳族比較突出的兩個人物便是孔雀與大鵬。而孔雀與大鵬關係極好,隻要拉攏了其中一人,整個鳳族自然都會收歸自己的勢力所有。如來便將自己的目光投注到了孔雀的身上。


    如來自己就是個驕傲無比的人,是以一直對同樣驕傲的孔雀有著惜才之心。他明白孔雀作為曆來強勢的鳳族,有著與生俱來的傲氣,自然會不屑別人賞賜予他的權勢地位,若是用這些俗物與孔雀交易,隻會讓他覺得自己備受羞辱。


    玉帝不是生來的神族,他不明白這個道理,是以同樣注意到孔雀的玉帝與孔雀迅速談崩。如來按捺住喜悅,邀請了孔雀來靈山一遊,在這裏他向孔雀表達了共結道侶的心願。他相信自己看向孔雀時的眼神是誠摯的,但是孔雀拒絕了。


    那時候他不明白是為什麽,其實隻要再多想想,聯想一下孔雀與大鵬之間那異乎尋常的兄弟之情,他就不會做下後麵的決定。但他太驕傲了,孔雀的拒絕讓即使同是神族出生但生母地位低下的如來覺得是孔雀瞧不上自己。


    他惱羞成怒,一時之間忘了原本欲與孔雀結為道侶的真正目的,邀戰孔雀於昆侖山之下。


    如來有時候想起此事,都會去想自己是不是曾經真的喜歡過孔雀。因為昆侖山是他還不是如來,甚至還不是接引道人時,與孔雀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而他下意識地把那裏當做了開始與結束的地方。


    但是時間已經過去太久,他的心裏也漸漸填下了別的東西,就像重重的濃霧迷了眼睛,他已經看不清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己是否曾經在意過那個人了。


    然後一步錯步步錯,那場大戰讓如來對孔雀對鳳族的實力產生了忌憚,剛剛建立佛界的他還沒有如今強大的自信,根本不容許這樣一個強大的種族存在於尚未站穩腳跟的佛界身邊,他想拉攏不成,不如殺了對方吧。


    決定殺了孔雀時,如來仿佛聽到了自己內心最深處的一聲沉沉的歎息。隨著那一聲歎息的消散,他心中的某個角落裏,有一樣或許重要又或許不重要的東西就那樣被他輕輕抹掉了。他想,如果不是觀音相勸,也許他真的會殺了孔雀。


    後來孔雀被他壓在靈山,大鵬趕來救助,那時如來也是舊傷未愈,無力再與大鵬纏鬥,便使計讓大鵬與他佛界眾人輪番比鬥,最終大鵬也被他一同壓在了靈山。他並沒有特意阻隔孔雀與大鵬的會麵,是以,很快他便明白了孔雀拒絕他的真正原因。


    如來有多驕傲?也許他有多在意自己的身世,便有多麽驕傲。他的驕傲讓他即使知道了對方並不是因為鄙夷才拒絕自己,也不會再去乞求對方的原諒甚至青睞,同時也讓他主動忽略了甚至是忘卻了被關在靈山的那兩人。


    這也讓孔雀和大鵬最終找到機會逃出了靈山。那兩個人去了即將分裂的顯靈族,躲在了荒無人煙的大雪山,一躲就是近萬年。


    如來有時候在靈山之巔遙望妖魔界的某個方向時,總會忍不住輕笑出聲:那兩個人躲什麽呢?他們一出靈山他便知道了,佛界飛速成長的實力與他更加飛速強大的自信都讓他不再像一開始那樣在意鳳族,在意他孔雀和大鵬的實力了。他便任他們離去又如何?


    明明都是這樣想的了。結果,時隔近萬年,孔雀乍一出現,疑似與孫悟空聯手後,他就突然慌了心神,莫名其妙地在意。這不對勁,如來按了按自己的額角歎氣,他從來不是個感情用事的人,也許,他真正在意的不是孔雀,而是孔雀出現的時機。


    悟空與小白龍離了如來的雷音寺後便甩開了八戒悟淨二人不見了蹤跡。八戒悟淨尋不得他倆身影便猜是悟空帶著小白龍去了冥界,是以就先回了那個來時歇下的人家。


    悟空的確帶著小白龍又去了冥界,隻是這一次悟空來並非真為了救回那個六耳獼猴,而是為了找一個人。


    此人雖也算佛界之人,但卻住在冥界十八地獄最底層,阿鼻地獄。這人便是地藏王菩薩,在凡間界的傳聞中,地藏王菩薩是個悲人間疾苦,發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並真正做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菩薩。


    悟空找他不是為了那些慈悲的傳言而來。而是因為若想知道有關如來的事情,地藏可能是唯一會講出真相的人了。


    領著悟空與小白龍去阿鼻地獄的是娃娃臉閻章,連同這一次,小白龍一共見了他兩回,兩次與他打交道,都見他一直笑嘻嘻的,一副不正經的樣子,便以為是個有趣的家夥。倒是沒想到這家夥其實是個心狠手辣的主,專司阿鼻地獄,落到他手上的靈魂個個都淒慘無比。


    閻章將悟空與小白龍領到地藏房間的門口就笑嘻嘻地離開了,臨走前還揮揮手祝他們好運,無怪乎閻章會這樣做,閻章上任平等王時,曾想與這個阿鼻地獄的特別住民打好交道。


    怎料交流之後,閻章發現這個地藏實在是奇怪的很,無論他說什麽,這個人都不做聲,不動彈,好似就是個泥雕的人像,可他那雙深沉廣袤猶如夜幕的雙眸注視著自己時,他又無法將他真當個假人。


    閻章心道:所謂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大抵如此了,也不知是誰予他起了這個法名,著實貼合。


    起先閻章倒也覺得有趣,便時常到地藏這裏坐坐,到後來來的次數多了,見他還是這樣,又漸覺無味,最後他便不再來了。


    這次悟空與小白龍又突然造訪冥界,一來就指明要見地藏王菩薩,閻章雖不知悟空要打聽什麽,但他還真不相信悟空能撬開地藏那死緊死緊的嘴巴。


    悟空敲了敲地藏的門,裏麵並無回應,他想起路上閻章笑談了幾句有關地藏的話:“大聖,地藏這人就是塊木頭,你說什麽都不會得到回應,到了他那裏也甭敲門,直接推門進去就是了,反正他也不在意。”


    悟空和小白龍相視一眼,推開門走了進去,入目的便是大片的土黃色,更確切的說全是土黃色。這個顏色並不鮮豔,但在冥界這樣鬼氣森森,隻有紅和黑兩色交互的地方,土黃色實在是一種特異的存在。


    悟空有事相求,倒是難得禮貌了一把,拱手道:“我是孫悟空,來此有事請教菩薩。”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那個腐了的馨兒扔雷麽麽噠~影子最近修文給讀者親們帶來困擾十分抱歉,跪求讀者原諒,請不要大意地鞭撻影子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傳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殘痕斷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殘痕斷影並收藏西遊傳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