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回到王宮的,渾渾噩噩間回了他暫居的寢殿後便一直閉門不出,以身體染恙,病體不宜麵聖為由,推了國王所設之宴,每日皆由宮人送飯過來,悶在房中掐捏著指頭算日子。<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這一反常情況,眾人看在眼裏卻都隻做不知。悟空是一向不管,小白龍則是因著溫湯館一事正記恨著和尚,更是樂得碰不上三藏的麵兒。
而自那日起,公主就發現玉兔與她斷了聯係,她不知事情進展到底如何,但又見三藏整日將自己悶在寢殿中,隻當是玉兔與她的前世情郎之間有了什麽進展,拖了半個月期滿後便依諾放走三藏一行。
國王更是巴不得悟空他們趕緊離開,也免得看到八戒對自己的寶貝千金瞧不上眼就氣得肺疼。這日大朝,國王將倒換好的通關文引丟給三藏,指派了幾名老臣相送,便推說身體疲乏退了朝回後殿休息。
而三藏,掐了半個月指頭念了半個月心經,已然似想通了什麽一般,竟隱隱有哪裏與往日不同了,大殿之上便引得小白龍忍不住多看了他幾眼。
小白龍仔細琢磨了一番,及出發後半天適才恍然,原來那和尚的眼中竟少了三分往日的慈悲與憐憫,反倒是多了一分淡漠與兩分平靜。他回頭望了眼三藏騎在閃電背上微笑的模樣,心中奇道:果真是不一樣了。那眼神竟像是換了個魂魄一般。
三藏微微地笑著,這一路走來,他見到的聽到的遭遇到的以及感懷到的,都因著自身情緒的起起伏伏而一直亂糟糟不曾能靜心理會。等到那一夢,反倒似警鍾一般,在他腦中轟然炸響,叫他驚嚇過後冷靜下來,也發現了自己已然在一些凡俗情懷裏掙紮不休而不自知。
如今,既然醒悟了,無非不過是在放棄求佛,從此入紅塵摸爬打滾,又或是摒棄那些對他無用的感情糾葛,一心證道這唯二的選擇中徹底認定其一罷了。
而對三藏而言,自踏入求佛之道,那些兒女情懷就已離他遠去。所謂二選一,不過是叫他主動抹去眼前的迷霧,好好回想起最初,他自請出長安拜靈山的心態。
悶坐了十五天,三藏自然想起來了,求佛證道,那是他踏出長安城時的畢生理想,他曾在心中默默發誓,無論什麽艱難險阻,都擋不下他西行的腳步,動搖不了他求取真經的信念。[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所以,半月後,三藏跨上馬背,往西出了天竺國王城時,恍然有一種回到了十幾年前的感覺,要說不同,也隻有那些少年意氣被歲月沉澱罷了。
而曾經仿佛永遠無法到達的靈山也已快在他麵前撥開神秘的麵紗,仔細想想,比起己身終得修成佛果,其實其餘的對他而言一直都不重要,也終將會在他登上靈山的那一刻化為雲煙,浮散而去。
三藏順了順閃電後脖上漂亮的鬃毛,忽而覺得自己好像丟棄了某個包袱一樣,全身暢快。
求佛證道,終成執念。
而至於他是因何故才做了那一場荒唐夢,都已無關緊要了。
卻說悟空一行走得輕巧,半月前被小白龍重傷了的玉兔也終於等來了她的主人。嫦娥將因元氣大傷而無法維持人形的玉兔從雜草叢中抱了起來,拂去它一身草屑,臉色沉沉。
甫一入了一溫暖熟悉的懷抱,昏迷多日的玉兔便醒轉過來,強忍著寒氣在筋骨裏刺溜亂鑽的痛楚,哆哆嗦嗦向嫦娥告罪:“主人,我……”
嫦娥抬手,止了玉兔的話頭,冷聲道:“不怪你。”她來之前才被心月狐指責,說不該派了玉兔下來挑事,且不說能不能成,就是玉兔因此丟了小命也不會稀奇。
“嫦娥,我這是最後一次奉勸你一句,也是念在你我多年交情的份上。楊戩不喜歡你,跟他花拂影無關,跟那豬八戒更是半厘關係沒有,有本事你自己去爭去搶,遷怒別人算什麽?你有這功夫算計那豬八戒,還不如拿來算計楊戩的那顆心。我從來不知我心月狐的朋友真是這麽蠢笨無知的人。”
若不是心月狐這番話,興許嫦娥看到奄奄一息的玉兔時真會遷怒,責備她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嫦娥臉色冷得厲害,哪怕是安撫玉兔的話聽著也帶著幾分怒氣,然而她不是因為玉兔的辦事不利,而是因為心月狐說話不留情麵。
可她不得不承認心月狐說的是對的。她是真的蠢笨了,被嫉妒被怨恨衝昏了頭腦,白白浪費了時間在豬八戒身上。其實說到底,她也不是非楊戩不可,就像當初她沒有非那人不可一樣。
嫦娥捏了捏玉兔的耳朵,原本應該熱騰騰的兩根長耳此時觸手冰涼,她歎了口氣,語氣終於緩和,道:“小東西,這次是我的錯,讓你傷得不清,少不得要將養三年五載了。”言罷,將玉兔小心攬好,徑上月宮。
而三藏師徒們西行,正是春盡夏初時節,又行經半月,前邊又見一城垣相近。
三藏道:“這城垣與天竺王城依得倒近。”不覺叫閃電加快了幾步行至邊前。三藏下馬,跟在悟空小白龍身後過了吊橋,徑入門裏。
長街上,隻見廊下坐著兩個老兒敘話。三藏近前合掌道:“老施主,貧僧問訊了。”那二老在那裏閑講閑論,正談得高興,忽聽得道聲問訊,都止了話頭向三藏望來,見是一眉目極善的和尚,便答道:“長老有何話說?”
三藏道:“貧僧乃遠方來拜佛祖的,適到寶方,不知地名,敢問這是何處,哪裏有向善的人家,可化齋一頓?”
其中一位老者道:“敝處是銅台府,府後有一縣叫做地靈縣。長老若要吃齋,不須募化,過此牌坊,南北街,坐西向東者,有一個虎坐門樓,乃是寇員外家,他門前有個萬僧不阻之牌。似你這遠方僧,盡著受用。”
三藏謝了。悟淨聽了笑道:“此地已極近西方,果是佛家之地,真個有齋僧的。此間既是府縣,就不必照驗關文了,我們去那寇員外家吃罷齋飯便好走路,卻是方便。”
三藏隻笑而不語。
說話間轉過拐角,果見一條南北大街,坐西朝東向有虎坐門樓一座,門裏邊影壁上掛著一麵大牌,正書著“萬僧不阻”四字。
三藏這才道:“西方佛地,賢者愚者俱無詐偽。那二老說時,我猶不信,至此果如其言。”
悟空聞言露出一個怪笑來,似諷非諷的,道:“師父倒也有了防人之心。”不看他神情,口氣聽著倒像是真的欣慰似的。
三藏隻做聽不懂,答道:“該得警惕,也好少些麻煩。”又囑咐八戒不要村野,先在門口歇下馬匹行李。兀自在行李擔上坐下,眼觀鼻鼻觀心,如入定了一般。
悟空聞言,挑挑眉,就聽聞小白龍傳音道:“大師兄,和尚倒是真有高僧的架勢了,他是突然開了竅還是也被下了魂繭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換了個內囊啊。”悟空轉頭瞧向小白龍,就見他皺著眉頭驚疑不定的模樣,忍不住失笑,心中卻因為小白龍這話默默思量了一番。
不過片刻,有個仆役走了出來,隻手提著一把秤,隻手拎著一隻籃兒,猛然看見外麵或站或坐了五個人,那坐著的顯然是出家人扮相,忙上前打禮,道:“長老何處來?”
悟淨上前回禮道:“我師徒一眾乃遠方來拜佛祖的。”遂指了指三藏道:“這是我們師父。”三藏起身答禮。
那奴仆又回了一禮,道:“我家員外最好齋僧,長老且稍待,小人這就去稟告老爺。”三藏笑道:“有勞。”
那奴仆說完,倒退了兩步,才轉身跑進去報道:“老爺!外麵有僧家來了!”那員外拄著拐,正在天井中閑走,口裏不住地念佛,一聞報道,就丟了拐,出來迎接,見三藏一眾皆氣質不俗,更是歡欣,叫道:“請進,請進。”
三藏謙謙遜遜,慢了那員外小半步,後頭跟著悟空幾個,一同都入。
轉過一條巷子,員外囑咐奴仆將客人的坐騎牽去喂了,將行李送至廂房,自己親自引路,至一座房裏。
就見房內佛香繚繞,燭焰光輝,紫金鍾,千尊佛,玻璃盞,鱅璃燈,滿堂錦簇,四下鋪金,這小小佛堂竟是比一些古刹還要輝煌。員外說道:“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爺們的佛堂、經堂、齋堂,下手的,是弟子老小居住。”
三藏稱讚不已,遂取袈裟穿上,淨了手後,方才拈了香,叩頭拜佛。拜畢,轉身正欲與員外施禮,被員外攔下,又引著一行人去了經堂。
那經堂裏方台豎櫃上堆積著無數經文,玉匣金函內收貯著許多簡劄。內設彩漆桌椒粉屏,桌上擺著的都是些精致貴重的文房,屏前全是些玄妙雅趣的書畫琴棋。再放一口輕玉浮金之仙磬,掛一柄披風披月之龍髯。三藏更歎此處叫人靜心安神。
員外對此表示十分開懷,親自上前為三藏寬了袈裟遞給跟在一旁的悟淨,引著三藏到了僧家的起居廂房,方才問起三藏一行何來。
三藏道:“貧僧是東土大唐欽差,詣寶方謁靈山見佛祖求真經者。聞知尊府敬僧,故此拜見,求一齋就行。”
員外麵生喜色,笑吟吟說道:“弟子賤名寇洪,字大寬,虛度六十四歲。自四十歲上,許齋萬僧。今已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齋僧的帳目。連日無事,把齋過的僧名算一算,已齋過九千九百九十六員,隻少了五眾,不得圓滿。今日可可的天降老師五位,完足萬僧之數,請留尊諱,好歹寬住月餘,待做了圓滿,弟子著轎馬送老師上山。此間到靈山隻有八百裏路,實不遠矣。”
三藏聞言,真真才發覺,那靈山離此到底是隻剩多遠,心情自是雀躍。
這一反常情況,眾人看在眼裏卻都隻做不知。悟空是一向不管,小白龍則是因著溫湯館一事正記恨著和尚,更是樂得碰不上三藏的麵兒。
而自那日起,公主就發現玉兔與她斷了聯係,她不知事情進展到底如何,但又見三藏整日將自己悶在寢殿中,隻當是玉兔與她的前世情郎之間有了什麽進展,拖了半個月期滿後便依諾放走三藏一行。
國王更是巴不得悟空他們趕緊離開,也免得看到八戒對自己的寶貝千金瞧不上眼就氣得肺疼。這日大朝,國王將倒換好的通關文引丟給三藏,指派了幾名老臣相送,便推說身體疲乏退了朝回後殿休息。
而三藏,掐了半個月指頭念了半個月心經,已然似想通了什麽一般,竟隱隱有哪裏與往日不同了,大殿之上便引得小白龍忍不住多看了他幾眼。
小白龍仔細琢磨了一番,及出發後半天適才恍然,原來那和尚的眼中竟少了三分往日的慈悲與憐憫,反倒是多了一分淡漠與兩分平靜。他回頭望了眼三藏騎在閃電背上微笑的模樣,心中奇道:果真是不一樣了。那眼神竟像是換了個魂魄一般。
三藏微微地笑著,這一路走來,他見到的聽到的遭遇到的以及感懷到的,都因著自身情緒的起起伏伏而一直亂糟糟不曾能靜心理會。等到那一夢,反倒似警鍾一般,在他腦中轟然炸響,叫他驚嚇過後冷靜下來,也發現了自己已然在一些凡俗情懷裏掙紮不休而不自知。
如今,既然醒悟了,無非不過是在放棄求佛,從此入紅塵摸爬打滾,又或是摒棄那些對他無用的感情糾葛,一心證道這唯二的選擇中徹底認定其一罷了。
而對三藏而言,自踏入求佛之道,那些兒女情懷就已離他遠去。所謂二選一,不過是叫他主動抹去眼前的迷霧,好好回想起最初,他自請出長安拜靈山的心態。
悶坐了十五天,三藏自然想起來了,求佛證道,那是他踏出長安城時的畢生理想,他曾在心中默默發誓,無論什麽艱難險阻,都擋不下他西行的腳步,動搖不了他求取真經的信念。[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所以,半月後,三藏跨上馬背,往西出了天竺國王城時,恍然有一種回到了十幾年前的感覺,要說不同,也隻有那些少年意氣被歲月沉澱罷了。
而曾經仿佛永遠無法到達的靈山也已快在他麵前撥開神秘的麵紗,仔細想想,比起己身終得修成佛果,其實其餘的對他而言一直都不重要,也終將會在他登上靈山的那一刻化為雲煙,浮散而去。
三藏順了順閃電後脖上漂亮的鬃毛,忽而覺得自己好像丟棄了某個包袱一樣,全身暢快。
求佛證道,終成執念。
而至於他是因何故才做了那一場荒唐夢,都已無關緊要了。
卻說悟空一行走得輕巧,半月前被小白龍重傷了的玉兔也終於等來了她的主人。嫦娥將因元氣大傷而無法維持人形的玉兔從雜草叢中抱了起來,拂去它一身草屑,臉色沉沉。
甫一入了一溫暖熟悉的懷抱,昏迷多日的玉兔便醒轉過來,強忍著寒氣在筋骨裏刺溜亂鑽的痛楚,哆哆嗦嗦向嫦娥告罪:“主人,我……”
嫦娥抬手,止了玉兔的話頭,冷聲道:“不怪你。”她來之前才被心月狐指責,說不該派了玉兔下來挑事,且不說能不能成,就是玉兔因此丟了小命也不會稀奇。
“嫦娥,我這是最後一次奉勸你一句,也是念在你我多年交情的份上。楊戩不喜歡你,跟他花拂影無關,跟那豬八戒更是半厘關係沒有,有本事你自己去爭去搶,遷怒別人算什麽?你有這功夫算計那豬八戒,還不如拿來算計楊戩的那顆心。我從來不知我心月狐的朋友真是這麽蠢笨無知的人。”
若不是心月狐這番話,興許嫦娥看到奄奄一息的玉兔時真會遷怒,責備她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嫦娥臉色冷得厲害,哪怕是安撫玉兔的話聽著也帶著幾分怒氣,然而她不是因為玉兔的辦事不利,而是因為心月狐說話不留情麵。
可她不得不承認心月狐說的是對的。她是真的蠢笨了,被嫉妒被怨恨衝昏了頭腦,白白浪費了時間在豬八戒身上。其實說到底,她也不是非楊戩不可,就像當初她沒有非那人不可一樣。
嫦娥捏了捏玉兔的耳朵,原本應該熱騰騰的兩根長耳此時觸手冰涼,她歎了口氣,語氣終於緩和,道:“小東西,這次是我的錯,讓你傷得不清,少不得要將養三年五載了。”言罷,將玉兔小心攬好,徑上月宮。
而三藏師徒們西行,正是春盡夏初時節,又行經半月,前邊又見一城垣相近。
三藏道:“這城垣與天竺王城依得倒近。”不覺叫閃電加快了幾步行至邊前。三藏下馬,跟在悟空小白龍身後過了吊橋,徑入門裏。
長街上,隻見廊下坐著兩個老兒敘話。三藏近前合掌道:“老施主,貧僧問訊了。”那二老在那裏閑講閑論,正談得高興,忽聽得道聲問訊,都止了話頭向三藏望來,見是一眉目極善的和尚,便答道:“長老有何話說?”
三藏道:“貧僧乃遠方來拜佛祖的,適到寶方,不知地名,敢問這是何處,哪裏有向善的人家,可化齋一頓?”
其中一位老者道:“敝處是銅台府,府後有一縣叫做地靈縣。長老若要吃齋,不須募化,過此牌坊,南北街,坐西向東者,有一個虎坐門樓,乃是寇員外家,他門前有個萬僧不阻之牌。似你這遠方僧,盡著受用。”
三藏謝了。悟淨聽了笑道:“此地已極近西方,果是佛家之地,真個有齋僧的。此間既是府縣,就不必照驗關文了,我們去那寇員外家吃罷齋飯便好走路,卻是方便。”
三藏隻笑而不語。
說話間轉過拐角,果見一條南北大街,坐西朝東向有虎坐門樓一座,門裏邊影壁上掛著一麵大牌,正書著“萬僧不阻”四字。
三藏這才道:“西方佛地,賢者愚者俱無詐偽。那二老說時,我猶不信,至此果如其言。”
悟空聞言露出一個怪笑來,似諷非諷的,道:“師父倒也有了防人之心。”不看他神情,口氣聽著倒像是真的欣慰似的。
三藏隻做聽不懂,答道:“該得警惕,也好少些麻煩。”又囑咐八戒不要村野,先在門口歇下馬匹行李。兀自在行李擔上坐下,眼觀鼻鼻觀心,如入定了一般。
悟空聞言,挑挑眉,就聽聞小白龍傳音道:“大師兄,和尚倒是真有高僧的架勢了,他是突然開了竅還是也被下了魂繭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換了個內囊啊。”悟空轉頭瞧向小白龍,就見他皺著眉頭驚疑不定的模樣,忍不住失笑,心中卻因為小白龍這話默默思量了一番。
不過片刻,有個仆役走了出來,隻手提著一把秤,隻手拎著一隻籃兒,猛然看見外麵或站或坐了五個人,那坐著的顯然是出家人扮相,忙上前打禮,道:“長老何處來?”
悟淨上前回禮道:“我師徒一眾乃遠方來拜佛祖的。”遂指了指三藏道:“這是我們師父。”三藏起身答禮。
那奴仆又回了一禮,道:“我家員外最好齋僧,長老且稍待,小人這就去稟告老爺。”三藏笑道:“有勞。”
那奴仆說完,倒退了兩步,才轉身跑進去報道:“老爺!外麵有僧家來了!”那員外拄著拐,正在天井中閑走,口裏不住地念佛,一聞報道,就丟了拐,出來迎接,見三藏一眾皆氣質不俗,更是歡欣,叫道:“請進,請進。”
三藏謙謙遜遜,慢了那員外小半步,後頭跟著悟空幾個,一同都入。
轉過一條巷子,員外囑咐奴仆將客人的坐騎牽去喂了,將行李送至廂房,自己親自引路,至一座房裏。
就見房內佛香繚繞,燭焰光輝,紫金鍾,千尊佛,玻璃盞,鱅璃燈,滿堂錦簇,四下鋪金,這小小佛堂竟是比一些古刹還要輝煌。員外說道:“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爺們的佛堂、經堂、齋堂,下手的,是弟子老小居住。”
三藏稱讚不已,遂取袈裟穿上,淨了手後,方才拈了香,叩頭拜佛。拜畢,轉身正欲與員外施禮,被員外攔下,又引著一行人去了經堂。
那經堂裏方台豎櫃上堆積著無數經文,玉匣金函內收貯著許多簡劄。內設彩漆桌椒粉屏,桌上擺著的都是些精致貴重的文房,屏前全是些玄妙雅趣的書畫琴棋。再放一口輕玉浮金之仙磬,掛一柄披風披月之龍髯。三藏更歎此處叫人靜心安神。
員外對此表示十分開懷,親自上前為三藏寬了袈裟遞給跟在一旁的悟淨,引著三藏到了僧家的起居廂房,方才問起三藏一行何來。
三藏道:“貧僧是東土大唐欽差,詣寶方謁靈山見佛祖求真經者。聞知尊府敬僧,故此拜見,求一齋就行。”
員外麵生喜色,笑吟吟說道:“弟子賤名寇洪,字大寬,虛度六十四歲。自四十歲上,許齋萬僧。今已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齋僧的帳目。連日無事,把齋過的僧名算一算,已齋過九千九百九十六員,隻少了五眾,不得圓滿。今日可可的天降老師五位,完足萬僧之數,請留尊諱,好歹寬住月餘,待做了圓滿,弟子著轎馬送老師上山。此間到靈山隻有八百裏路,實不遠矣。”
三藏聞言,真真才發覺,那靈山離此到底是隻剩多遠,心情自是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