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於神?眾人常說眼神,目通於肝,魂精之所出,心主神明,照於魂精,魂神所照,名之為視,眼神有量,亦有濁淨,心神之精,所寄托也,是故眾人眼神有清有濁,有輕有重,神光之所動搖,輕重清濁,變換不休,名為動搖精神。
常人對望,觀見氣色,即說精神好惡,精為精華,神為神明,精之神,名為光澤,光澤者,潤也,受澤潤者,顏色不凋,精華充溢,光澤外散,常人觀見,乃說可愛,明淨無瑕,純潔軟滑,視之美好,乃生喜愛。
眾人精神消耗,即需閉目養神,若肢體不能協調運作,精氣之運轉,不能周圓,是故行住坐臥,宜於調和,肢體動而精氣轉,呼吸順而氣息平,魂神安而心思寧,不學內修證明者,當如是修養於身。
頌:
眾人有魂神,日日自運用,
一動或一靜,或有意念生,
精神自動搖,神化有濁淨,
精華為光澤,眾人說氣色,
閉目為養神,莫以為夢墮,
思慮安寧已,精氣神亦安,
閉目而養育,精神可長保,
行住與坐臥,四時宜調和。
眼神發散,照見天下,譬如日月照耀世間,日光所照,即有溫熱,月光所臨,即有清涼,眾人雙目,發散神光,所照臨處,亦複如是,譬如燈光,所照耀處,亦有溫涼,常人精神不調,氣血有濁,心神不明,被眾生照見而不能察覺,是名無知。
內斂精神而修持之士,精神內明,光澤外照,一身精神平寧,若初修者,不善調攝精神,是故常有精光外露,迷人謂之善修,而誠不知是彼粗陋,外露精神耳,若善調攝精神者,氣息順乎天地之理,精神秉於陰陽之變,隱顯隨意,常人難辨。
善修之士,精神純明而神意潔淨,是以有德,能參見無相之妙,若粗陋人,雖複長年修持,而精神不明,神意不淨,心思不純,以此無德,不能參見妙明,雖學聖明經典,久年亦不能悟,不能成就無師之道,於大修行不能得入。
頌:
神光滿世間,覺性常周遍,
眾人自有神,身心濁不見,
目光如電光,或現或不現,
善修精神者,神氣常內斂,
神明心亦明,精明氣亦明,
有相或無相,諸明在天然,
眾人自有心,濁劣不能見,
苦修於長年,漏心填不滿。
何為大修行?無師之道也。眾修士以宿世結使重孽所蒙昧,智慧不明,德性不發,是故心誌怯懦不敢獨行,或智量有差不能自悟,雖愛修真,而真心不現,幻劣心性,常左右之,使生懈怠、怯懦、怨尤,漸而乃生輕慢、狂妄、邪見,於是成為惡毒之士,心誌偏頗,思想邪劣,不信因果,不愛聖德,恣欲縱情,不尊道德,或修入邪,自墮鬼魔。
古往以來,諸得道者,雖從師學,而獨自修,諸大聖者,道聽途說而能自悟,獨修獨行,而能成就,彼人成就已,複能使眾迷自明,能成就人,諸聖得道已,複能使人得道,如是大成就,甚難稀有。
迷人劣心,懈怠甚重,投機取巧,偷心甚重,何以有此心?以彼等怯懦心重故。怯心賊人,焉敢獨行無人曠野,於無知前路,渺茫之中,焉敢獨往,如是怯賊,則愛取巧,以怯懦而生諸下劣心,彼等不能獨立自立,雖欲修持,而不能入正門。
若有師來,彼等甚愛,雖學彼法,而不自悟,一切疑惑,專求師解,一切疑難,不自求破,煩勞師者,如是愚癡懈怠之人,雖修百年,未有一日入正法門,未有一日登正法殿,未有一日行正法道,盲修瞎煉,雖或有驗,亦是鏡花水月,了無實得。
頌:
若心無正見,不能正定圓,
於下劣心意,隨即生狂慢,
若不自覺察,不久墮邪魔,
諸大修行者,自明使人明,
怯賊惰性多,竊心盜聖果,
聖果本虛無,盜空盜不得,
若不自立者,自昧於聖德,
以其愚癡見,壞卻正法船。
若有下劣心,則應心生情,陰魔心成,劣心生時,心魔亦生,緣情生法,感召外魔,若有偷心者,怯懦甚重,不求自立,入隨魔所,於彼處生信,若下劣心輕,雖遇隨情,而信心淺,若有束縛,便自出離,若遇強魔,沉溺苦命,不能得出,若誠心發願,願求真正法,誠心若至,便有出離之緣,精誠之意,聖真皆感。
餘嚐聞有人謂徒言:‘汝等從我學,我如撐船人,汝等坐我船,一起到彼岸。’如是之言,吾聞之而默然,何以故,不能言也,彼發言者自信,彼稱讚者信他,我對於彼,不過聞名之緣,何敢諫言。
眾人皆知,諸法是船,眾人學法即是乘船,了諸法義而脫離諸法即到彼岸,如是見解,為迷者作安慰說耳,眾人卻不思真本,怯懦懈怠之心,以此愈重,是故乃逢彼等同船師徒之言。
眾等當知,船客無量,擺渡者隻一人,船來船往,船上住者,唯有擺渡人,汝等船客,豈能同住?一小舟豈需二渡者?彼船是彼所有,非汝等自有,汝等棄自小船,而登彼舟,欲求彼岸,何謬哉!
擺渡之人,上岸下岸,上船下船,全是自然,無多顧慮,而於船客,上下於船,上下於岸,心情差別,非是一等,汝等有船不擺,偏坐他船,有主不做,偏去做客,汝等做客之人,何日可以自主耶?
歎:
寄生天地間,即生依隨性,
天地立虛空,人自立於地,
心自主諸情,乃可以自生,
若不能自主,即生下劣情,
懶惰與懈怠,貪欲化魔性,
若不能自主,心魔豈自明,
寄隨之劣性,感召因緣聚,
邪信心不足,尚可以出離,
若遇強魔師,欲離不得離。
頌:
諸聖不渡人,眾人求人渡,
師徒假因緣,迷情墮依性,
不求於自明,求與聖同住,
自棄自根本,依附於他身,
若離於自主,自昧自聖性,
知錯能懺改,大善乃自生,
精誠之所至,可以破迷情。
眾等當修學正知,當持行正見,法是舟船,修是擺渡,明是登岸,汝等自不知法,自不修法,無證無明,豈能登岸?過現未來,未有一人可以如是而登彼岸,以愚癡見解作思維,自以為有船有彼岸,於愚迷境界,此想建立,於明智境界,此想顛倒。
眾等當知,船客從此到彼,雖登彼岸,而不能還,彼等欲還,需求擺渡人,汝尚不能自渡,豈能渡人?若做船客,何日可以自渡?若不能自渡,何日可以渡人?
頌:
能去不能還,豈是法周圓?
能來不能往,豈可名法王?
憶念西方極樂阿彌陀國,彼佛大願,國土眾生與彼同壽,至於圓滿,不有生死,除有願者,欲入他方,如是彼佛大願,亦非擺渡者,生入彼國,聞佛說法,所有眾生,皆自修持,未聞有不自修而成就者,至於彼國,皆自獨修,無下劣心,如是彼國淨眾,豈濁惡世界眾生所能輕入乎?
大修行者,於一切時處,自生智慧,聞聖者說法,可助修學,不聞聖者說,亦可自修,如是能來能往,能處眾能自處,能去能還,方是自由,如是自由人,方是解脫者,若人不自由,便是束縛者,心留礙於情,修行不能明。
諸大天仙,皆自成境界,世名仙界,眾修士或飛入或生入,皆被庇佑,得潔淨身命,而於彼心,諸仙豈能主之?眾生自心,隻可自主,別外一切眾生皆不能替,諸仙界生靈,雖聞聖法,若不自修,心劫到來,亦入死亡,輪轉之事,無偷可行。
諸聖譬如日月,恒照眾生,非不護念,雖有無量眾聖庇護世間,而眾生亦自生死,爭鬥刀劍,血殺恩仇,怨尤無盡,非眾聖不護世人,世人不自愛而已,若怯賊者,以為諸聖可以庇佑彼命不死,彼求不死,所為何事,乃為欺辱他人,淩駕他人之上,日月之下,無諸新事,過去未來,世間眾生諸情無別,諸愛無別,諸思維無別,世間事無別,古往以來,人欲無別。
頌:
生死根在心,心動身乃動,
若不了自心,即不了死根,
雖與聖者住,心劫滅彼身,
身不能常住,見身應知心,
知心即見心,慧者即明真,
若自明於心,即見生死根,
自造脫死法,因是自主人。
歎:
諸聖恒護念,世人自生死,
心不能自主,亦不能自明,
諸欲生諸愛,於是仇恨生,
取舍與得失,執戀於心意,
離失於道德,於是不尊聖,
爭強而鬥狠,墮入恩怨輪,
功名利祿事,埋沒自良心,
譬如無月夜,黯然而淒冷,
天上日月轉,人間晝夜換,
過去及未來,人情總不變。
一世界中,無第二日,何以故?無須第二也。譬如一日所照,天下皆白,千日萬日,天下亦白,一月所臨,世間光滿,千萬月臨,光明亦滿,千萬星辰,照耀世間,光明遍滿,無有障礙,千燈萬燈,照耀城內,光明無礙,一燈之明,不礙二燈,無量燈明,相互無礙,皆照滿城,千萬明燈,非是一燈,千萬諸聖,非是一聖,無量諸聖,皆照世間,相互之間,亦無障礙,如是諸聖無礙之法,世所難知,如是諸聖無礙之德,世所稀有。
至於眾人,目光照見天地,一人觀看,萬物無染,千萬人看,物亦無染。
頌:
無量人對看,目光無障礙,眾人之神光,有如是之德,
而眾人心性,卻離失此德,譬如眾人耳,皆聽於世間,
一人或萬人,千億無量人,共聽雲雷聲,相互無交染,
如是淨明德,眾人自具備,而於自心性,缺失於此德,
是故眾修士,當勤於修學,自觀自身心,有無量大德,
修而不能成,必是心離德,見賢當思齊,身心本是一。
寄天下於天下,托身心於身心,各歸其根,自返命本,所以不得真道者,邪見妄想無休止故。
頌:
若自信邪見,即溺邪妄海,
雖自信自修,不免苦海輪,
是故當省心,思過永無止,
懺悔及慚愧,永不離心意,
大道修持者,須臾不可離。
若複有人,從師修學,而不勤奮,即是懈怠,輕於師法,若是聖法,則造大苦,何以故?諸聖苦心,逢法不敬,至於未來,難再逢遇,不論何師,若法無過,當敬於法,師者是人,難免諸過,而諸聖法,如聖者衣,睹物思人,當懷恭敬。
複有諸人,膚淺傳法,或有愚癡,編造妄法,誆騙於人,戲樂於他,如是眾人,輕慢諸聖,甚於懈怠,如是眾人,雖不自知,而作魔行,毀壞正信,消滅正道,破碎正善,使眾生於聖賢失於恭敬,造作諸罪,離失道德,如是大罪,便有大苦,皆自造作,一念之邪耳。
頌:
善惡在自心,罪福不可論,
若自無下劣,豈有罪臨身,
若自受諸苦,必有昧良心,
莫要戲弄人,莫要起賊心,
事事皆有緣,緣情皆在心,
雖久劫輪轉,而心情不轉,
一切福禍事,在此心立根。
諸聖所傳,為擺渡法,諸聖不渡人,教人自渡耳,自渡者學成,複能教人渡,如是苦海津,來往聖不停,從彼岸而來,到彼岸而去,非有此岸生,最終到彼岸,一切有情眾,皆彼岸眾生,從彼岸而來,沉溺心海中,苦樂風波盡,到彼岸名歸。
頌:
諸有罪過人,知罪當懺悔,知恥而後勇,乃為大善生,
如是大德行,濁惡中能淨,於諸下劣心,能生大聖情,
是故為眾說,莫自怯懦行,自知自下劣,便是大勇猛,
複以大明見,發生大智情,智慧而淨明,勇力護善性,
以如是大慈,而起大悲情,能發無上心,破滅諸邪情,
以如是大心,修行大智勇,心堅無可摧,以慈而和柔,
具足一切力,成就一切智,一切眾生情,了盡名聖情。
丙申年六月初四有感而說,略記之。
常人對望,觀見氣色,即說精神好惡,精為精華,神為神明,精之神,名為光澤,光澤者,潤也,受澤潤者,顏色不凋,精華充溢,光澤外散,常人觀見,乃說可愛,明淨無瑕,純潔軟滑,視之美好,乃生喜愛。
眾人精神消耗,即需閉目養神,若肢體不能協調運作,精氣之運轉,不能周圓,是故行住坐臥,宜於調和,肢體動而精氣轉,呼吸順而氣息平,魂神安而心思寧,不學內修證明者,當如是修養於身。
頌:
眾人有魂神,日日自運用,
一動或一靜,或有意念生,
精神自動搖,神化有濁淨,
精華為光澤,眾人說氣色,
閉目為養神,莫以為夢墮,
思慮安寧已,精氣神亦安,
閉目而養育,精神可長保,
行住與坐臥,四時宜調和。
眼神發散,照見天下,譬如日月照耀世間,日光所照,即有溫熱,月光所臨,即有清涼,眾人雙目,發散神光,所照臨處,亦複如是,譬如燈光,所照耀處,亦有溫涼,常人精神不調,氣血有濁,心神不明,被眾生照見而不能察覺,是名無知。
內斂精神而修持之士,精神內明,光澤外照,一身精神平寧,若初修者,不善調攝精神,是故常有精光外露,迷人謂之善修,而誠不知是彼粗陋,外露精神耳,若善調攝精神者,氣息順乎天地之理,精神秉於陰陽之變,隱顯隨意,常人難辨。
善修之士,精神純明而神意潔淨,是以有德,能參見無相之妙,若粗陋人,雖複長年修持,而精神不明,神意不淨,心思不純,以此無德,不能參見妙明,雖學聖明經典,久年亦不能悟,不能成就無師之道,於大修行不能得入。
頌:
神光滿世間,覺性常周遍,
眾人自有神,身心濁不見,
目光如電光,或現或不現,
善修精神者,神氣常內斂,
神明心亦明,精明氣亦明,
有相或無相,諸明在天然,
眾人自有心,濁劣不能見,
苦修於長年,漏心填不滿。
何為大修行?無師之道也。眾修士以宿世結使重孽所蒙昧,智慧不明,德性不發,是故心誌怯懦不敢獨行,或智量有差不能自悟,雖愛修真,而真心不現,幻劣心性,常左右之,使生懈怠、怯懦、怨尤,漸而乃生輕慢、狂妄、邪見,於是成為惡毒之士,心誌偏頗,思想邪劣,不信因果,不愛聖德,恣欲縱情,不尊道德,或修入邪,自墮鬼魔。
古往以來,諸得道者,雖從師學,而獨自修,諸大聖者,道聽途說而能自悟,獨修獨行,而能成就,彼人成就已,複能使眾迷自明,能成就人,諸聖得道已,複能使人得道,如是大成就,甚難稀有。
迷人劣心,懈怠甚重,投機取巧,偷心甚重,何以有此心?以彼等怯懦心重故。怯心賊人,焉敢獨行無人曠野,於無知前路,渺茫之中,焉敢獨往,如是怯賊,則愛取巧,以怯懦而生諸下劣心,彼等不能獨立自立,雖欲修持,而不能入正門。
若有師來,彼等甚愛,雖學彼法,而不自悟,一切疑惑,專求師解,一切疑難,不自求破,煩勞師者,如是愚癡懈怠之人,雖修百年,未有一日入正法門,未有一日登正法殿,未有一日行正法道,盲修瞎煉,雖或有驗,亦是鏡花水月,了無實得。
頌:
若心無正見,不能正定圓,
於下劣心意,隨即生狂慢,
若不自覺察,不久墮邪魔,
諸大修行者,自明使人明,
怯賊惰性多,竊心盜聖果,
聖果本虛無,盜空盜不得,
若不自立者,自昧於聖德,
以其愚癡見,壞卻正法船。
若有下劣心,則應心生情,陰魔心成,劣心生時,心魔亦生,緣情生法,感召外魔,若有偷心者,怯懦甚重,不求自立,入隨魔所,於彼處生信,若下劣心輕,雖遇隨情,而信心淺,若有束縛,便自出離,若遇強魔,沉溺苦命,不能得出,若誠心發願,願求真正法,誠心若至,便有出離之緣,精誠之意,聖真皆感。
餘嚐聞有人謂徒言:‘汝等從我學,我如撐船人,汝等坐我船,一起到彼岸。’如是之言,吾聞之而默然,何以故,不能言也,彼發言者自信,彼稱讚者信他,我對於彼,不過聞名之緣,何敢諫言。
眾人皆知,諸法是船,眾人學法即是乘船,了諸法義而脫離諸法即到彼岸,如是見解,為迷者作安慰說耳,眾人卻不思真本,怯懦懈怠之心,以此愈重,是故乃逢彼等同船師徒之言。
眾等當知,船客無量,擺渡者隻一人,船來船往,船上住者,唯有擺渡人,汝等船客,豈能同住?一小舟豈需二渡者?彼船是彼所有,非汝等自有,汝等棄自小船,而登彼舟,欲求彼岸,何謬哉!
擺渡之人,上岸下岸,上船下船,全是自然,無多顧慮,而於船客,上下於船,上下於岸,心情差別,非是一等,汝等有船不擺,偏坐他船,有主不做,偏去做客,汝等做客之人,何日可以自主耶?
歎:
寄生天地間,即生依隨性,
天地立虛空,人自立於地,
心自主諸情,乃可以自生,
若不能自主,即生下劣情,
懶惰與懈怠,貪欲化魔性,
若不能自主,心魔豈自明,
寄隨之劣性,感召因緣聚,
邪信心不足,尚可以出離,
若遇強魔師,欲離不得離。
頌:
諸聖不渡人,眾人求人渡,
師徒假因緣,迷情墮依性,
不求於自明,求與聖同住,
自棄自根本,依附於他身,
若離於自主,自昧自聖性,
知錯能懺改,大善乃自生,
精誠之所至,可以破迷情。
眾等當修學正知,當持行正見,法是舟船,修是擺渡,明是登岸,汝等自不知法,自不修法,無證無明,豈能登岸?過現未來,未有一人可以如是而登彼岸,以愚癡見解作思維,自以為有船有彼岸,於愚迷境界,此想建立,於明智境界,此想顛倒。
眾等當知,船客從此到彼,雖登彼岸,而不能還,彼等欲還,需求擺渡人,汝尚不能自渡,豈能渡人?若做船客,何日可以自渡?若不能自渡,何日可以渡人?
頌:
能去不能還,豈是法周圓?
能來不能往,豈可名法王?
憶念西方極樂阿彌陀國,彼佛大願,國土眾生與彼同壽,至於圓滿,不有生死,除有願者,欲入他方,如是彼佛大願,亦非擺渡者,生入彼國,聞佛說法,所有眾生,皆自修持,未聞有不自修而成就者,至於彼國,皆自獨修,無下劣心,如是彼國淨眾,豈濁惡世界眾生所能輕入乎?
大修行者,於一切時處,自生智慧,聞聖者說法,可助修學,不聞聖者說,亦可自修,如是能來能往,能處眾能自處,能去能還,方是自由,如是自由人,方是解脫者,若人不自由,便是束縛者,心留礙於情,修行不能明。
諸大天仙,皆自成境界,世名仙界,眾修士或飛入或生入,皆被庇佑,得潔淨身命,而於彼心,諸仙豈能主之?眾生自心,隻可自主,別外一切眾生皆不能替,諸仙界生靈,雖聞聖法,若不自修,心劫到來,亦入死亡,輪轉之事,無偷可行。
諸聖譬如日月,恒照眾生,非不護念,雖有無量眾聖庇護世間,而眾生亦自生死,爭鬥刀劍,血殺恩仇,怨尤無盡,非眾聖不護世人,世人不自愛而已,若怯賊者,以為諸聖可以庇佑彼命不死,彼求不死,所為何事,乃為欺辱他人,淩駕他人之上,日月之下,無諸新事,過去未來,世間眾生諸情無別,諸愛無別,諸思維無別,世間事無別,古往以來,人欲無別。
頌:
生死根在心,心動身乃動,
若不了自心,即不了死根,
雖與聖者住,心劫滅彼身,
身不能常住,見身應知心,
知心即見心,慧者即明真,
若自明於心,即見生死根,
自造脫死法,因是自主人。
歎:
諸聖恒護念,世人自生死,
心不能自主,亦不能自明,
諸欲生諸愛,於是仇恨生,
取舍與得失,執戀於心意,
離失於道德,於是不尊聖,
爭強而鬥狠,墮入恩怨輪,
功名利祿事,埋沒自良心,
譬如無月夜,黯然而淒冷,
天上日月轉,人間晝夜換,
過去及未來,人情總不變。
一世界中,無第二日,何以故?無須第二也。譬如一日所照,天下皆白,千日萬日,天下亦白,一月所臨,世間光滿,千萬月臨,光明亦滿,千萬星辰,照耀世間,光明遍滿,無有障礙,千燈萬燈,照耀城內,光明無礙,一燈之明,不礙二燈,無量燈明,相互無礙,皆照滿城,千萬明燈,非是一燈,千萬諸聖,非是一聖,無量諸聖,皆照世間,相互之間,亦無障礙,如是諸聖無礙之法,世所難知,如是諸聖無礙之德,世所稀有。
至於眾人,目光照見天地,一人觀看,萬物無染,千萬人看,物亦無染。
頌:
無量人對看,目光無障礙,眾人之神光,有如是之德,
而眾人心性,卻離失此德,譬如眾人耳,皆聽於世間,
一人或萬人,千億無量人,共聽雲雷聲,相互無交染,
如是淨明德,眾人自具備,而於自心性,缺失於此德,
是故眾修士,當勤於修學,自觀自身心,有無量大德,
修而不能成,必是心離德,見賢當思齊,身心本是一。
寄天下於天下,托身心於身心,各歸其根,自返命本,所以不得真道者,邪見妄想無休止故。
頌:
若自信邪見,即溺邪妄海,
雖自信自修,不免苦海輪,
是故當省心,思過永無止,
懺悔及慚愧,永不離心意,
大道修持者,須臾不可離。
若複有人,從師修學,而不勤奮,即是懈怠,輕於師法,若是聖法,則造大苦,何以故?諸聖苦心,逢法不敬,至於未來,難再逢遇,不論何師,若法無過,當敬於法,師者是人,難免諸過,而諸聖法,如聖者衣,睹物思人,當懷恭敬。
複有諸人,膚淺傳法,或有愚癡,編造妄法,誆騙於人,戲樂於他,如是眾人,輕慢諸聖,甚於懈怠,如是眾人,雖不自知,而作魔行,毀壞正信,消滅正道,破碎正善,使眾生於聖賢失於恭敬,造作諸罪,離失道德,如是大罪,便有大苦,皆自造作,一念之邪耳。
頌:
善惡在自心,罪福不可論,
若自無下劣,豈有罪臨身,
若自受諸苦,必有昧良心,
莫要戲弄人,莫要起賊心,
事事皆有緣,緣情皆在心,
雖久劫輪轉,而心情不轉,
一切福禍事,在此心立根。
諸聖所傳,為擺渡法,諸聖不渡人,教人自渡耳,自渡者學成,複能教人渡,如是苦海津,來往聖不停,從彼岸而來,到彼岸而去,非有此岸生,最終到彼岸,一切有情眾,皆彼岸眾生,從彼岸而來,沉溺心海中,苦樂風波盡,到彼岸名歸。
頌:
諸有罪過人,知罪當懺悔,知恥而後勇,乃為大善生,
如是大德行,濁惡中能淨,於諸下劣心,能生大聖情,
是故為眾說,莫自怯懦行,自知自下劣,便是大勇猛,
複以大明見,發生大智情,智慧而淨明,勇力護善性,
以如是大慈,而起大悲情,能發無上心,破滅諸邪情,
以如是大心,修行大智勇,心堅無可摧,以慈而和柔,
具足一切力,成就一切智,一切眾生情,了盡名聖情。
丙申年六月初四有感而說,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