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尼德蘭人船上,雖然有上帝和貴族的先人作保,山本家仍然支付了一部分財貨作為押金。??若交易成功,山本鎮南則以此財物購買部分尼德蘭人從南洋帶來的香料和寶石,若不成功也足夠償清這艘海船上貨物的成本,至於冒著海中風波險惡追求的預期暴利,那也就不再提起。這次政治投機的風險,何嚐比海上的風險稍小一些呢。倒是老範大師作為天生神棍,篤信他看準的這個東方貴族少年絕不會失敗,才以上帝的名義作保的。
山本家和尼德蘭人理清了頭緒,也終於開始隔閡,尤其是範船長作為去國離鄉隻為財帛的冒險者,並不理解這些人所為。而老範大師不隻是因為語言溝通越來越方便還是其他,總是跟著山本鎮南,不停的講:
“那天你與人說對我以師視之,我可是聽懂了,此言雖然是權宜,卻更加是上帝借你的口而言,所謂****有說法:言語道斷,一語成讖,巴拉巴拉。”
山本鎮南隻好接受這個洋和尚做了自家的太傅。
羽柴秀吉得到的關於山本鎮南的消息自然都是正麵的,這裏有那幾塊金餅的緣由,也有那一船火器的成分,但最重要的是時機。羽柴秀吉********跟從織田主公征戰,或多或少是有依賴的,身在雄才大略的織田信長麾下,他的出身沒有成為崛起的障礙,反而成為獲取主公信任的長處。然而本能寺變後,一切都變了。
主公一去,沒有人能在事事都能搞得很複雜的貴人圈子裏保護自己,一切要靠自己,甚至自己還要去保護自己所擁有的基業,和依附自己的家臣和大名們。
山本鎮南的到來,給他打開了另一道窗:
主公去了,可以找來另一個“主”,那個道義的“主”,但凡天下人的眼中,羽柴秀吉是應運而生,來結束百年戰亂的“有德之人”,那麽基業永固,家族昌寧也不是看不到的事啊。
擁有強大行動力的羽柴,爽快答應了山本家的請求,封其五萬石的家格,剝奪了九州島大友家的領地轉封山本家,當然如今囿於本州島的羽柴家也很希望能盡快出兵九州島,為山本家奪回封地,隻能讓山本家主山本鎮南暫時侍奉駕前,待時機成熟再為出兵了。至於尼德蘭人的請求,一口應允,並應其所請留下盟誓契約。羽柴本人除了在先主公織田信長身邊學到了崇儒以外,是個極為務實之人,尼德蘭人帶來的西學方便實用,還可以抵製佛門不停擴張的勢力,何樂而不為,關於貿易就更不用講,難道來自皇明****的高檔絲綢和來自南洋的香料寶石,又有誰不喜歡嗎。
忽忽數日,在山本一夫目不暇給的匆匆變化中,山本鎮南已經成為羽柴秀吉身邊的紅人,尼德蘭人已經寶貝似得收起那份盟約契書,將一船火器移交,要南下了。
尼德蘭人要南下,山本鎮南一身難得二用,隻好將新收不久的家臣派了出去,為使自己那份押金不打水漂,自己要在羽柴秀吉身邊出謀劃策,而酒井大郎則要跟隨海船南下,與尼德蘭人一起下南洋,為自家基業中南洋到台灣,台灣到漳州,台灣到琉球,琉球到倭國的貿易海路摸個精熟。山本一夫則是自己身邊的老人,要派往台灣島林家簡寨,跟老祖母和未婚妻水靈兒稟報一路詳情,並帶水六斤水七斤兩位表弟到身邊來聽用。
唯一意外抑或是山本鎮南不願承認的是,老範大師真的把他纏上了,寧可與範船長一行分開也要留在身側。
對神的虔誠和對事情的執拗也許有同樣的效果,也給人帶來同樣的品質,山本鎮南攆他不走了。
這個真正的世襲貴族,沉湎於本次成功的政治投機,他極力用自己的神學知識來解釋山本鎮南這個明顯的異教徒為何獲得了上帝的眷顧,行事無往而不利。
在海船帶走了山本鎮南的兩個得力家臣後,老範大師擔負起為山本鎮南拾遺補缺的職責和凡事行走的苦勞,於是他開開心心的做著這些低賤的瑣碎事務時,現在山本鎮南的影響下,羽柴秀吉起了次並無強兵列於背後的純粹於政局的作為。
羽柴秀吉上書倭國朝廷,期望得到征夷大將軍的名分,率先自建幕府,從而獲得統禦天下武家的身份並以此征伐四方,朝廷公卿懼四方強藩,不允,更恐得罪羽柴,便請其向天皇求“關白”以慰藉。
山本鎮南不知其中門道,不敢多言,隻是在羽柴為“關白”一事再次上書惹來天下各藩嘲笑,才知道“關白”隻出於被稱為五攝政的公卿之家,位份尊貴,但其權力輝煌的時代卻要追溯數百年前了。
就在羽柴羞惱之時,山本鎮南進言:
“主公可知征夷大將軍之權,最初何來?關白的尊貴有數百年前關白手中的刀劍維護,征夷大將軍的位格由將軍幕府的武力支撐,如今主公既然有麾下大將強兵在,關白與大將軍孰貴孰賤歟。”
羽柴秀吉恍然,上書朝廷願意改姓近衛,入嗣五攝政的近衛家。自作聰明的公卿不敢推辭,也不敢讓羽柴的要求成了真的笑話,最終由朝廷賜姓豐臣。
如此,倭國朝廷數百年後又有了實權關白,豐臣秀吉。
豐成秀吉獲得大義名分,同時善待先主織田家幼主,德操可說無可指摘,然而其威名不若先主織田信長大人卻得到更高的位分,給了織田家分裂出來另一股大勢力柴田勝家指摘的借口。
在柴田勝家聲難之後,天下雲起響應,在山本鎮南眼中赫然是****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關東聯盟討董卓的派頭。當然,在山本鎮南的心目中,此事結局也必然如東漢末年討董一役的結局。聯盟人心不齊,各有私心,如何打得贏被逼到牆角,戰力仍在,且上下一心的豐臣秀吉呢。
山本鎮南作為豐臣秀吉向天皇討關白位格的始作俑者,在豐臣秀吉為天下攻的時刻,不得不站出來要求為主公而戰。
豐臣秀吉在家臣會議上,跪坐於主位,向下掃視,諸家老和奉行,多是追隨多年,功勞苦勞極多的,卻在自己的政爭危機中無所作為,被一個乳臭未幹的毛孩子欺在頭上,不忿和排擠顯而易見。再看階下的山本鎮南,俊朗英姿,不神而明,對朝廷政事比自己更懂,投效自己的時機也顯然是精確算計,除了年級未長,威名不濟,多像是少年時代的先主公啊。
山本鎮南伏於階下,頭微抬起,見到了豐臣秀吉出神的樣子,隻好再次請求:
“主公大業,遭宵小覬覦,臣下不才,年方十六,願初陣為主公討取柴田勝家級,為主公賀。”
繼而,不等豐臣秀吉慰勉,直身起來誠懇道:
“主公大業,這或是最後一戰了,就讓臣下為主公分憂吧。”
“最後一站”一言既出,分坐兩邊的家老重臣,似乎以下活了起來,紛紛跟豐臣秀吉請戰。豐臣秀吉猥瑣的麵容,如今身居高位多年已經有了另一種奇異的魅力,看老兄弟們如此反應,隻好心中暗歎,一一答應下來,最後看向山本鎮南的方向頷而不言,目中流出特別的意味來。
山本家和尼德蘭人理清了頭緒,也終於開始隔閡,尤其是範船長作為去國離鄉隻為財帛的冒險者,並不理解這些人所為。而老範大師不隻是因為語言溝通越來越方便還是其他,總是跟著山本鎮南,不停的講:
“那天你與人說對我以師視之,我可是聽懂了,此言雖然是權宜,卻更加是上帝借你的口而言,所謂****有說法:言語道斷,一語成讖,巴拉巴拉。”
山本鎮南隻好接受這個洋和尚做了自家的太傅。
羽柴秀吉得到的關於山本鎮南的消息自然都是正麵的,這裏有那幾塊金餅的緣由,也有那一船火器的成分,但最重要的是時機。羽柴秀吉********跟從織田主公征戰,或多或少是有依賴的,身在雄才大略的織田信長麾下,他的出身沒有成為崛起的障礙,反而成為獲取主公信任的長處。然而本能寺變後,一切都變了。
主公一去,沒有人能在事事都能搞得很複雜的貴人圈子裏保護自己,一切要靠自己,甚至自己還要去保護自己所擁有的基業,和依附自己的家臣和大名們。
山本鎮南的到來,給他打開了另一道窗:
主公去了,可以找來另一個“主”,那個道義的“主”,但凡天下人的眼中,羽柴秀吉是應運而生,來結束百年戰亂的“有德之人”,那麽基業永固,家族昌寧也不是看不到的事啊。
擁有強大行動力的羽柴,爽快答應了山本家的請求,封其五萬石的家格,剝奪了九州島大友家的領地轉封山本家,當然如今囿於本州島的羽柴家也很希望能盡快出兵九州島,為山本家奪回封地,隻能讓山本家主山本鎮南暫時侍奉駕前,待時機成熟再為出兵了。至於尼德蘭人的請求,一口應允,並應其所請留下盟誓契約。羽柴本人除了在先主公織田信長身邊學到了崇儒以外,是個極為務實之人,尼德蘭人帶來的西學方便實用,還可以抵製佛門不停擴張的勢力,何樂而不為,關於貿易就更不用講,難道來自皇明****的高檔絲綢和來自南洋的香料寶石,又有誰不喜歡嗎。
忽忽數日,在山本一夫目不暇給的匆匆變化中,山本鎮南已經成為羽柴秀吉身邊的紅人,尼德蘭人已經寶貝似得收起那份盟約契書,將一船火器移交,要南下了。
尼德蘭人要南下,山本鎮南一身難得二用,隻好將新收不久的家臣派了出去,為使自己那份押金不打水漂,自己要在羽柴秀吉身邊出謀劃策,而酒井大郎則要跟隨海船南下,與尼德蘭人一起下南洋,為自家基業中南洋到台灣,台灣到漳州,台灣到琉球,琉球到倭國的貿易海路摸個精熟。山本一夫則是自己身邊的老人,要派往台灣島林家簡寨,跟老祖母和未婚妻水靈兒稟報一路詳情,並帶水六斤水七斤兩位表弟到身邊來聽用。
唯一意外抑或是山本鎮南不願承認的是,老範大師真的把他纏上了,寧可與範船長一行分開也要留在身側。
對神的虔誠和對事情的執拗也許有同樣的效果,也給人帶來同樣的品質,山本鎮南攆他不走了。
這個真正的世襲貴族,沉湎於本次成功的政治投機,他極力用自己的神學知識來解釋山本鎮南這個明顯的異教徒為何獲得了上帝的眷顧,行事無往而不利。
在海船帶走了山本鎮南的兩個得力家臣後,老範大師擔負起為山本鎮南拾遺補缺的職責和凡事行走的苦勞,於是他開開心心的做著這些低賤的瑣碎事務時,現在山本鎮南的影響下,羽柴秀吉起了次並無強兵列於背後的純粹於政局的作為。
羽柴秀吉上書倭國朝廷,期望得到征夷大將軍的名分,率先自建幕府,從而獲得統禦天下武家的身份並以此征伐四方,朝廷公卿懼四方強藩,不允,更恐得罪羽柴,便請其向天皇求“關白”以慰藉。
山本鎮南不知其中門道,不敢多言,隻是在羽柴為“關白”一事再次上書惹來天下各藩嘲笑,才知道“關白”隻出於被稱為五攝政的公卿之家,位份尊貴,但其權力輝煌的時代卻要追溯數百年前了。
就在羽柴羞惱之時,山本鎮南進言:
“主公可知征夷大將軍之權,最初何來?關白的尊貴有數百年前關白手中的刀劍維護,征夷大將軍的位格由將軍幕府的武力支撐,如今主公既然有麾下大將強兵在,關白與大將軍孰貴孰賤歟。”
羽柴秀吉恍然,上書朝廷願意改姓近衛,入嗣五攝政的近衛家。自作聰明的公卿不敢推辭,也不敢讓羽柴的要求成了真的笑話,最終由朝廷賜姓豐臣。
如此,倭國朝廷數百年後又有了實權關白,豐臣秀吉。
豐成秀吉獲得大義名分,同時善待先主織田家幼主,德操可說無可指摘,然而其威名不若先主織田信長大人卻得到更高的位分,給了織田家分裂出來另一股大勢力柴田勝家指摘的借口。
在柴田勝家聲難之後,天下雲起響應,在山本鎮南眼中赫然是****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關東聯盟討董卓的派頭。當然,在山本鎮南的心目中,此事結局也必然如東漢末年討董一役的結局。聯盟人心不齊,各有私心,如何打得贏被逼到牆角,戰力仍在,且上下一心的豐臣秀吉呢。
山本鎮南作為豐臣秀吉向天皇討關白位格的始作俑者,在豐臣秀吉為天下攻的時刻,不得不站出來要求為主公而戰。
豐臣秀吉在家臣會議上,跪坐於主位,向下掃視,諸家老和奉行,多是追隨多年,功勞苦勞極多的,卻在自己的政爭危機中無所作為,被一個乳臭未幹的毛孩子欺在頭上,不忿和排擠顯而易見。再看階下的山本鎮南,俊朗英姿,不神而明,對朝廷政事比自己更懂,投效自己的時機也顯然是精確算計,除了年級未長,威名不濟,多像是少年時代的先主公啊。
山本鎮南伏於階下,頭微抬起,見到了豐臣秀吉出神的樣子,隻好再次請求:
“主公大業,遭宵小覬覦,臣下不才,年方十六,願初陣為主公討取柴田勝家級,為主公賀。”
繼而,不等豐臣秀吉慰勉,直身起來誠懇道:
“主公大業,這或是最後一戰了,就讓臣下為主公分憂吧。”
“最後一站”一言既出,分坐兩邊的家老重臣,似乎以下活了起來,紛紛跟豐臣秀吉請戰。豐臣秀吉猥瑣的麵容,如今身居高位多年已經有了另一種奇異的魅力,看老兄弟們如此反應,隻好心中暗歎,一一答應下來,最後看向山本鎮南的方向頷而不言,目中流出特別的意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