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極語錄(191,200)
八十後文壇已初具規模,初顯成效,但多半歸於媒體炒作之功,八十後距離真正的文學成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三國的赤壁之戰前夕,形勢對孫劉聯軍來說,“萬事具備,隻欠東風”,楚漢戰爭,劉邦被項羽分封到一處窮山惡水,劉邦不氣餒,勵精圖治,養兵蓄銳,以待天時。當時的情景也是“萬事具備,隻欠東風”,劉邦太需要一個用兵如神,呼風喚雨的大將軍了,而韓信的背楚歸漢,遂使劉邦羽翼成矣。八十後文壇發展到今天,也太需要一個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引領風潮,造成時勢,深入民心。
在喝可口可樂長大的渾噩的八十後生人裏,隻有曹極具備這樣的筆力、胸襟與氣魄。曹極的文章已經有難以逾越的老辣、犀利與灑脫。是否成大師,有待於時間的檢驗。
192
關於韓信,世俗對他的評價不準確。項羽看走了眼,劉邦也判斷失誤。隻有張良對韓信的把握最準確,張良認為韓信隻是熱衷於求功名而沒有稱雄世界的那種野心的人。雖然兵精將銳,但對漢王的事業並沒有構成絕對的威脅,因為漢王對他有知遇之恩。韓信的弱點就在這裏,韓信的悲劇也伏機於此。伴君如伴虎,縱然功蓋寰宇,依然慘遭殺戮。而張良是讀書人,早已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早就看透了劉邦是個能共患難卻不能共享福的人。但他依然為劉邦出謀劃策,因為真名士確實有施展才氣的周期性需要,但他不說破,在張良的心裏,劉邦隻是個土氣的皇帝,是他的領導和上級。而範增才是自己的知己,雖然各為其主,依然惺惺相惜。當得知範先生告老還鄉的消息後,他潸然淚下。可是他是否為當年失意而困頓的劉邦流過一滴眼淚?不可能,因為張良隻負責出謀劃策,聽得進去是劉邦的福氣,聽不進去是他的黴氣。張良並不怎麽往心理去。士為知己者死,真正讓張良動容的永遠是韓信的死,是範增的離別。
193
法律在中國的定義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用來約束被統治階級的言行、舉止。對違反規則的下層人士繩之以法,卻為上層人士保駕護航,網開一麵的一種明文條款。什麽“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是愚昧的被統治階級對統治階級一廂情願的迷夢。在中國,官對付民,易如反掌;民要告官。難如登天。昂貴的訴訟費、複雜的法律手續、官官相護的政治潛規則。無一不擊中你的要害,擊斃你企圖維護正義的愚蠢心態。
194
每個政黨的內部都存在派係鬥爭,沒有一個政黨的內部全都是和諧的聲音。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然後裏應外合。從短處看,一個政府不為民眾說話,不為民眾做實事,似乎有利可圖。但從遠處看,你不為老百姓喊話,不為老百姓做實事,勢必失去老百姓的支持與信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旦內部傳來不和諧的聲音,兩種聲音或多種聲音。哪個聲音最入百姓之耳,哪個聲音將得到百姓的激烈響應,最終哪個聲音將是勝利者。
195
政黨多不一定民主,政黨多且勢均力敵的國家一定民主。隻有兩個半斤八兩的政黨,才最需要第三者——小老百姓的助力。為收買老百姓起見,會對他們好一點,更多尊重一點。
關於民主,我常作這樣簡單化的解釋:民主國家,就是政府為收買公民,而給予更多關心與尊重的國家。不民主國家,就是政府不必收買公民,而給予更多冷漠和蔑視的國家。
196
論述一下曹極的偉大。
在經濟全球化,人人為錢忙活,並且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的大時代背景下,我曹極依然不為所動,我行我素,大唱反調且樂此不疲。
想想魯迅他們所處的水深火熱的年代,出一兩個叛徒、英雄又算得了什麽。但是曹極的橫空出世卻告訴當今的中國人,即使是太平盛世,也可以出這樣子的末路英雄。他冷眼觀世,熱心救世,霹靂手段,菩薩心腸。他的心與古今中外的有識之士一起,在有生之年,一定將偏激與叛逆進行到底!
197
和許多讀者一樣,我也常為自己的勇氣、霸氣和才氣所折服,而對其他作家的作品嗤之以鼻:“你們這些馬屁陣陣討人歡欣的著作,讓我一再聯想到廁所裏的衛生紙!”表麵挺光滑,挺細致,實際用途呢,隻限給人擦屁股一種啊!
198
我再一次告戒21世紀的中國人,如果際遇允許,一定要做好人,要做有力量的好人,要做讓壞人害怕的好人。籠統地說做好人難是錯誤的,你做一個被人欺負的好人有什麽難度?做有打擊力又有智慧的好人才叫難,一頭猛虎,有力量而無智慧,能免於挨餓,卻不能免於獵人的槍口。一頭聰明的老虎,既能免於挨餓,又能免於獵人的槍口。親愛的讀者,你在現實生活裏,會選擇扮演哪隻老虎的角色呢?
199
對身體強壯的小夥子們的一句忠告:不要輕視智慧的力量。智慧有時猶如太極,四兩撥千斤。
200
有人喜歡給整個文壇,整個傳統,整個民族挑毛病,有人卻專門給身邊的人挑毛病。前者是有大情懷大抱負的人。後者是小氣巴拉的,愛計較小斤小兩以及背後放冷箭的人。與鼠肚雞腸的人共事,他對你獨特的見解與魅力不感冒,卻對你生活作風上的懶散、邋遢等一些小細節虎視眈眈,整天用放大鏡盯著別人,卻用顯微鏡朝向別人。這個人就叫應遇海,我在這裏點名批評一下,以敬效尤.
八十後文壇已初具規模,初顯成效,但多半歸於媒體炒作之功,八十後距離真正的文學成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三國的赤壁之戰前夕,形勢對孫劉聯軍來說,“萬事具備,隻欠東風”,楚漢戰爭,劉邦被項羽分封到一處窮山惡水,劉邦不氣餒,勵精圖治,養兵蓄銳,以待天時。當時的情景也是“萬事具備,隻欠東風”,劉邦太需要一個用兵如神,呼風喚雨的大將軍了,而韓信的背楚歸漢,遂使劉邦羽翼成矣。八十後文壇發展到今天,也太需要一個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引領風潮,造成時勢,深入民心。
在喝可口可樂長大的渾噩的八十後生人裏,隻有曹極具備這樣的筆力、胸襟與氣魄。曹極的文章已經有難以逾越的老辣、犀利與灑脫。是否成大師,有待於時間的檢驗。
192
關於韓信,世俗對他的評價不準確。項羽看走了眼,劉邦也判斷失誤。隻有張良對韓信的把握最準確,張良認為韓信隻是熱衷於求功名而沒有稱雄世界的那種野心的人。雖然兵精將銳,但對漢王的事業並沒有構成絕對的威脅,因為漢王對他有知遇之恩。韓信的弱點就在這裏,韓信的悲劇也伏機於此。伴君如伴虎,縱然功蓋寰宇,依然慘遭殺戮。而張良是讀書人,早已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早就看透了劉邦是個能共患難卻不能共享福的人。但他依然為劉邦出謀劃策,因為真名士確實有施展才氣的周期性需要,但他不說破,在張良的心裏,劉邦隻是個土氣的皇帝,是他的領導和上級。而範增才是自己的知己,雖然各為其主,依然惺惺相惜。當得知範先生告老還鄉的消息後,他潸然淚下。可是他是否為當年失意而困頓的劉邦流過一滴眼淚?不可能,因為張良隻負責出謀劃策,聽得進去是劉邦的福氣,聽不進去是他的黴氣。張良並不怎麽往心理去。士為知己者死,真正讓張良動容的永遠是韓信的死,是範增的離別。
193
法律在中國的定義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用來約束被統治階級的言行、舉止。對違反規則的下層人士繩之以法,卻為上層人士保駕護航,網開一麵的一種明文條款。什麽“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是愚昧的被統治階級對統治階級一廂情願的迷夢。在中國,官對付民,易如反掌;民要告官。難如登天。昂貴的訴訟費、複雜的法律手續、官官相護的政治潛規則。無一不擊中你的要害,擊斃你企圖維護正義的愚蠢心態。
194
每個政黨的內部都存在派係鬥爭,沒有一個政黨的內部全都是和諧的聲音。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然後裏應外合。從短處看,一個政府不為民眾說話,不為民眾做實事,似乎有利可圖。但從遠處看,你不為老百姓喊話,不為老百姓做實事,勢必失去老百姓的支持與信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旦內部傳來不和諧的聲音,兩種聲音或多種聲音。哪個聲音最入百姓之耳,哪個聲音將得到百姓的激烈響應,最終哪個聲音將是勝利者。
195
政黨多不一定民主,政黨多且勢均力敵的國家一定民主。隻有兩個半斤八兩的政黨,才最需要第三者——小老百姓的助力。為收買老百姓起見,會對他們好一點,更多尊重一點。
關於民主,我常作這樣簡單化的解釋:民主國家,就是政府為收買公民,而給予更多關心與尊重的國家。不民主國家,就是政府不必收買公民,而給予更多冷漠和蔑視的國家。
196
論述一下曹極的偉大。
在經濟全球化,人人為錢忙活,並且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的大時代背景下,我曹極依然不為所動,我行我素,大唱反調且樂此不疲。
想想魯迅他們所處的水深火熱的年代,出一兩個叛徒、英雄又算得了什麽。但是曹極的橫空出世卻告訴當今的中國人,即使是太平盛世,也可以出這樣子的末路英雄。他冷眼觀世,熱心救世,霹靂手段,菩薩心腸。他的心與古今中外的有識之士一起,在有生之年,一定將偏激與叛逆進行到底!
197
和許多讀者一樣,我也常為自己的勇氣、霸氣和才氣所折服,而對其他作家的作品嗤之以鼻:“你們這些馬屁陣陣討人歡欣的著作,讓我一再聯想到廁所裏的衛生紙!”表麵挺光滑,挺細致,實際用途呢,隻限給人擦屁股一種啊!
198
我再一次告戒21世紀的中國人,如果際遇允許,一定要做好人,要做有力量的好人,要做讓壞人害怕的好人。籠統地說做好人難是錯誤的,你做一個被人欺負的好人有什麽難度?做有打擊力又有智慧的好人才叫難,一頭猛虎,有力量而無智慧,能免於挨餓,卻不能免於獵人的槍口。一頭聰明的老虎,既能免於挨餓,又能免於獵人的槍口。親愛的讀者,你在現實生活裏,會選擇扮演哪隻老虎的角色呢?
199
對身體強壯的小夥子們的一句忠告:不要輕視智慧的力量。智慧有時猶如太極,四兩撥千斤。
200
有人喜歡給整個文壇,整個傳統,整個民族挑毛病,有人卻專門給身邊的人挑毛病。前者是有大情懷大抱負的人。後者是小氣巴拉的,愛計較小斤小兩以及背後放冷箭的人。與鼠肚雞腸的人共事,他對你獨特的見解與魅力不感冒,卻對你生活作風上的懶散、邋遢等一些小細節虎視眈眈,整天用放大鏡盯著別人,卻用顯微鏡朝向別人。這個人就叫應遇海,我在這裏點名批評一下,以敬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