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鳳山臉色蒼白的離開董長河家。


    他沒被董長河打死,但是被趕了出來。


    他很清楚,自己完了。


    被擼掉大隊書記的官職,他雖然心疼,但是並不傷心,因為他知道,他的權威不是來自於官職,而是來自於族裏對他的支持。


    當了幾年大隊書記,雖然也有些威望,但是和董長河比起來,他根本不是一個等級。


    董長河是誰?那可是當過兵,上過戰場,殺過日本鬼子的人。


    要不是董長河自己拒絕,要求回農村,他現在也是國家幹部。


    夾河村兩大姓,張家向來以書香門第自居,雖然隻出過一個秀才。


    而董家,則是以武傳家,其實也就是會一些莊稼把式,董家以前販私鹽的,那是拿命拚的生意。


    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的時間,董家出了不少當兵的,不過官最大的也就是董長河,據說在部隊當過營長。


    趕走董鳳山之後,董長河對留下的幾個董家小組長說道:“你們不要學大山子,搞對立,靠打擊對方,並不能成就我們。


    隻能像大山子說的那樣,我沒有,你也別想有,大家一塊受窮。


    我們窮了一百多年了,還沒窮夠嗎?我們要做的不是拉著張家和我們一塊受窮,而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大家夥一塊富起來,過上好日子。”


    “四叔,我覺得我們不能光盯著張家那個入股的事情。


    其實,對我們來說,張家準備搞的合作社更有搞頭。


    宗族合作社張家能搞,我們董家一樣可以搞,而且我們可以搞的更大,更好。”董鳳鳴開口說道。


    董鳳山被趕走,代表他失去了競爭族老的資格,董鳳鳴自然希望好好表現一下,成為替代人選。


    “哦,你說說你打算怎麽搞?”


    “助農貸款,他們張家可以貸,我們也可以貸。


    張家貸款拿去入股張家平子的家具廠。


    我們可以拿貸款來擴大合作社的規模,比如養雞,養豬,養羊我們都可以搞的比他們規模更大。”


    “嗯,你說的倒也是一個不錯的思路。”董長河點點頭誇獎了一句。


    “四叔,他張家能搞家具廠,我們也可以開家具廠,又不是隻有他平子會木匠手藝,我們董家也有人會,誌軍還在平子的家具廠幹過,有經驗。


    我們還可以出去找手藝好的木匠來給我們幹活。”董鳳群也不甘示弱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嗯,你這個也是個路子。”董長河再次點點頭誇獎了一句。


    接著其他幾個人也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董長河也都誇獎了一句,但是並沒有說用誰的辦法,直到所有人都發表完意見,才開口說道:“你們的辦法都很好,但是都有局限性。


    局限還是單打獨鬥,我之前說了,要合作!


    咱們董家人,從老祖宗開始從來不缺少勇氣,沒怕過什麽。可是比起動腦子,始終比張家差點。


    你說說你們,我說了多少次,讓孩子多讀書,好好學習。


    可是,咱們董家出過一個高中生嗎?


    我當年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所以才讓你們多讀書,可是呢,你們聽了,也忘了。”


    “四叔,這個我們真沒忘,我家那幾個小子,就不是讀書的材料,棍子都打折好幾根,可是就是讀不進去……”


    “是啊,我家小子,高小沒讀完死活都不肯去了,我拿繩子捆著送去學校,結果我前腳剛走,他後腳就從學校跑出來了,打死都不肯去讀書。”


    幾個小組長尷尬的解釋著。


    “行了,你們也別解釋了,都不是讀書的材料,逼死他們也白搭。


    所以,我才強調要合作,不要對抗。


    當然,跟著學,人家幹啥我們幹啥,這個也可以。


    鳳鳴說的那個宗族合作社我看就可以跟著學一學。


    你們幾個好好琢磨琢磨,我們不光要學,還要學出新意來,爭取超過張家。”


    董鳳鳴幾個人暗自腹誹,剛剛您還是要合作不要對抗,這會又要求我們超過張家。


    董長河也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當天就跑到公社去找孫書記。


    他自然不會那麽膚淺的告狀,或者要求孫書記以行政手段逼著張家同意接納他們入股。


    董長河甚至連入股的事都沒提,隻是希望孫書記從中說和,化解之前因為董鳳山留下的裂痕。


    明年去北京的時候,不要把他們董家排除在外。


    ……


    張俊平不知道董家發生的事情,過年這幾天他非常的忙。


    家裏人就沒斷過,有以前同學,也有兒時的玩伴過來找他玩。


    還有本家的嬸子大娘,叔叔大爺們過來打探消息,詢問關於入股分紅的事。


    雖然,二爺爺那邊安排人說的很詳細了,可是大家還是想聽張俊平自己說一說。


    這一波事情還沒過去,又有新活找到了張俊平頭上。


    寫春聯。


    過年貼春聯,這是中國人多少年不變的習俗。


    後世,很多人都開始買機械印刷的春聯,這個年代可沒有機械印刷,都是找人手寫。


    早幾年,楊明德在村裏插隊的時候,可是沒少給村裏人寫了春聯。


    不說整個村子的春聯都是楊明德寫的,也差不多有半個村子。


    隻可惜,都是老農民不懂得藝術欣賞,更不懂的收藏。


    堂堂書法大師的春聯,和那些普通春聯一樣,貼在門上,被風吹雨打,直到年底被人撕下來,扔進火堆裏。


    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寫春聯,貼春聯的時候,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拿著買好的紅紙過來找張俊平。


    誰讓他是大學生呢。


    都想當然的認為,大學生寫的就應該比其他人寫的好。


    這個想法放在其他人身上,也許不準確,可是放在張俊平身上,他寫的是真好!


    如果隻是幾家認為他寫的好也就罷了,可是大家都這麽認為。


    又是張家第一個大學生,都想沾沾文氣。


    所以,從臘月二十七開始,張俊平一直寫到年三十,還沒有寫完。


    這還是很多人,一看排不上號了,沒辦法才找其他人寫。


    就這,張俊平家也成了全村最後一個帖春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國工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和光萬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和光萬物並收藏重生之大國工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