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因為貼完春聯,接著就要去上墳,張俊平這會應該還在給村裏人寫春聯。


    不止是張家族人拿著紅紙來找張俊平寫春聯。


    就連董家,楊家也有人拿著紅紙過來。


    張董兩家糾纏在一起一百多年,上百年糾纏,到解放後的融合,愛恨情仇早已經纏繞在一起。


    現在早已經不是張兩家的當家人說一句兩家老死不相往來,就能分割開的。


    所以,很多董家人過來找張俊平寫春聯,他還真沒辦法拒絕。


    這裏麵有親戚,也有兒時的玩伴。


    老家這邊過年真的沒什麽意思,尤其是這個年代,更加沒意思。


    年三十晚上,放完鞭,下水餃,吃完之後,沒有所謂的守歲,都是早早的上床睡覺。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年初一早上的拜年。


    淩晨四點來鍾,天還不亮,大家就紛紛起來,放完鞭之後,下水餃。


    吃過水餃之後,開始拜年。


    拜年都是一夥一夥的,比如,張俊平和大爺家、二大爺的幾個哥哥還有老二老三,他們十來個人一夥,挨家挨戶去給本家的長輩拜年。


    路上還會遇到很多拜年的團夥,大家時而聚到一起,時而散開,各自去拜年。


    拜年也是有講究的,都是從近們長輩到遠房長輩,依次拜年。


    一直到天亮結束。


    記得小時候,張俊平最喜歡跟在哥哥們後麵去拜年,其實為的是到各家各戶院子裏去找那些沒有響的啞炮。


    孩子的快樂就是這麽簡單,從一堆鞭炮紙屑裏找到一個啞炮,都能讓他們開心很長時間。


    比拿到壓歲錢還讓他們感覺開心。


    壓歲錢,都知道,那個根本留不住。


    基本上都會被父母以,我給你存著為借口收走。


    初二開始走親戚,最先走的親戚自然是張俊平的姥姥家。


    大姐,大姐夫終究是沒有回楊家過年,哪怕兩家族老說和,大姐夫還是堅持要當一個有前途的上門女婿。


    初二,大姐,大姐夫也跟著一塊去姥姥家拜年。


    一家十口人,趕著一輛馬車,前往隔壁朱劉公社,一個真正地處三縣交界的公社。


    地處三縣交界處,就意味著離著縣城最遠,生活條件自然也就更加困難。


    據說,當年父親是用十顆南瓜把母親娶回家的。


    馬車上,拉了很多吃的穿的用的東西。


    張俊平家現在不差錢,父親也變得大方起來,一袋白麵,一刀豬肉,三斤羊肉,十斤豆油,還有兩隻正在處在蛋齡的母雞。


    都是很實惠的東西。


    初三是赤狗日,在家待了一天,初四初五繼續走親戚。


    初四去的是父親的姥姥家,父親的姥姥爺自然早就過世,隻要幾個舅老爺還在。


    這次沒有全家出動,隻是張俊平和父親兩個人去的。


    送的東西比起姥姥家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也沒在舅姥爺家吃飯,隻是做了一會,拜了年,就告辭離開。


    忙忙碌碌,不知不覺的過了正月初八,政府部門,企業工廠都陸續結束假期,開始上班。


    初八張俊平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初九就走,回北京。


    至於張俊平年前提到的入股,雖然大家反響比較大,也都很熱心,但是貸款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批下來的。


    有幾十戶提交貸款申請的,估計還要幾天才能批下來。


    其他的人都還在觀望中。


    臨走之前,張俊平和父親蹲在縮小版大棚前麵。


    “達,您看,我說的這溫室大棚咋樣?這菠菜多嫩,這才十來天就能吃了。”


    “嗯,確實不錯!老子沒白供你讀書,腦子就是好使。”父親咧著嘴笑道。


    “達,回頭讓大姐夫按照我的方法建一個放大版的溫室大棚,圖紙我都給畫好了,大姐夫能看的懂。


    現在把大棚建起來,就可以種蔬菜,等到五月份大棚裏的蔬就都能上市了,那個時候,別人的蔬菜才剛開始開花或者爬秧。


    咱們足足比別人早了一個多月,準能賣個好價錢。”


    “行,回頭我就讓華子帶人開始建大棚。


    隻是,老大,你這又是讓鄉親們養雞,又是搞大棚,你那個家具廠怎麽辦?”


    “達,養雞是為婦女準備的活,種大棚則是給那些三四十歲,四五十歲的男勞力準備的。


    我的家具廠,隻要十七八歲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張俊平笑道。


    那些三四十歲的,再讓他們去學木匠,有些晚了,不如幹點別的營生。


    “你考慮的也對,那就按你說的辦。”對自己兒子,張英堯還是比較信服的。


    這大學沒白上,腦子比以前更好使了,考慮問題也成熟穩重多了。


    “董家的事,你是怎麽考慮的?”父親又說起另外一件事。


    昨天公社孫書記帶著董長河到張家來,找二爺爺談事情,張俊平作為村裏唯一一個大學生也被邀請參加。


    董家的態度早已經拿出來了,年前就把董鳳山這個領頭人給換了。


    年後才過了談事情,可謂誠意十足。


    “達,其實董長河說的有道理,合作才能共贏,一直搞對立,互相扯後腿隻會一起繼續貧窮。


    他們願意入股就讓他們入股好了。


    合作社也可以一塊搞,辦法還是和以前生產隊選幹部一樣,兩家各自選派代表到合作社裏管事。”張俊平笑著表態道。


    他沒想到父親會這麽重視自己的意見,還專門詢問自己的看法。


    “我也是這麽想的,解放前,咱們兩家鬥得太凶,結果誰也沒落到好處。


    解放後,兩家雖然也在鬥,可沒有以前那麽凶,動不動就死人,兩家也開始通婚,能維持表麵的和平。


    短短三十多年,張董兩家的人口增長了兩倍還多……”


    “達,你大膽的幹就行,不要擔心幹不好,兒子給你兜底。


    娘那邊你也多勸勸,咱不要求頓頓魚肉,可是最起碼也要保證一天一個雞蛋,包括您和我娘也要吃。


    任何事情都不如您和我娘的身體重要,您和我娘要是病倒了,那我賺再多錢又有什麽意義?”張俊平小聲對父親說道。


    他知道,別看家裏好像都是母親說了算,其實真正說了算的還是父親,父親總有辦法讓母親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國工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和光萬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和光萬物並收藏重生之大國工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