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投推薦票,也是修行,收獲快樂。<
集中注意力時刻觀察自己的喜怒哀樂每一思每一想很不容易,三五分鍾還可以,時間長了思維不自覺的飄忽,注意力不經意間分散,回過神來才知道自己走神了。然後,重新開始集中注意力,觀察自己。
修行很簡單,沒有什麽高深功法,沒有什麽玄妙奧義,在唔空一家看來,唯堅持二字。在終南山上能夠住上半年的隱士,相信都會有一定收獲。
一個小時後,天色暗淡,山風漸冷,唔空爸媽回帳篷休息去了,唔空一直坐在青石上。
第二天,唔空在清脆的鳥鳴和嘩嘩的水聲中醒來,朝陽還未升起但是天光已經大亮。唔空不由一笑,他回想到了昨晚,原來他不知什麽時候睡著了。
昨晚到底堅持了多久,多少次的重新集中注意力,他已經無法計算清楚了,修行的感受他體會的不多,更多的感受則是修行的不易,堅持是唯一途徑。
為什麽修行?!唔空和唔空爸媽都是一個回答,平靜自己的心,消除自己的煩惱,無憂無慮,天真自由,心靈飛揚。
盡管一開始隻是進入終南山後的興起,但是昨天拜訪過那十幾位隱士後,唔空一家人的修行的心已經沉澱下來,真正作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唔空的空間雖然神奇,唔空的異能雖然強大,但是無論唔空還是唔空爸媽,都覺得這一切不如人的心靈上的強大和圓滿來的踏實、真切,心靈的蛻變升華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能夠去掌控、體會、感悟的珍寶。
唔空爸媽起來的時候,唔空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蔬菜粥,搭配熱好的昨日剩下的蒸餃,兩碟醬菜,終南山上的早餐還是不錯的,唔空一家人吃的十分香甜。(.)
“咱們昨天一下午才見了十幾名隱士?!把兒子空間裏的麵粉、油鹽都送完,也找不到終南山隱士的十分之一,你們說其他人都住在哪裏?!”唔空老媽越發覺得終南山上藏著五千隱士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還在終南山上,或者說秦嶺山脈中。據說華山後山也有隱士,從那兒開始經過終南山,一直到寶雞那片,都有隱士的存在,數量遠不止五千人。”唔空老爸說了他了解到的信息,“不說秦嶺,就是終南山,我們想要找到兩千隱士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昨天拜訪了十幾人,我們的收獲就不小,如果能夠走遍終南山,我們的收獲無法想象。”唔空老媽感歎終南山的隱士們足以堪比一座寶藏。
“是呀。”唔空老爸感歎道,“單是修行方麵,就足以使人受益匪淺,更別說他們有人擅長書法,有人精於中醫,有人嗜好天文,有人博覽群書,他們會的東西太多了,各種修養遠超外界人想象。跟著他們學上一手,都是極大的收獲。”
唔空不由點頭,昨天就碰上一個毛筆字寫的超好的中年人,唔空爸媽都想跟他學學毛筆字來著,如果不是要拜訪其他隱士,恐怕唔空爸媽非得留下與那人請教一番才行。
唔空則對那個據說是老中醫的老頭很感興趣,可惜人家並沒有露出唔空根骨驚奇的意思,唔空時間也緊,所以隻能作罷。
“要不我們留在終南山上一段時間,與他們搞好關係,多學上兩手。”唔空心動之下,向二老建議道。
“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們的敦煌之旅可要延期了。(.無彈窗廣告)”唔空老爸看向了唔空老媽,敦煌之旅可是唔空老媽定下的計劃。
“晚點兒去敦煌沒關係,終南山上的機會絕對不能錯過,我們就多待些日子吧。”唔空老媽想了一下,肯定了唔空的想法。
不過,在安心請教那些隱士之前,唔空一家人還是要先把空間裏的麵粉、油鹽送給那些隱士們。
如何找到更多的隱士,自然是之前隱士們的指點了,唔空手機裏可是有著一份記錄,相信最終一趟走下來,唔空手中就有了一副終南山隱士茅草棚的分布地圖了。
唔空一家人離開昨晚住宿的山崖,真是不帶走半片雲彩,也沒留下多少痕跡,一身輕鬆的上路。
按照昨天下午最後那位僧人的指點,唔空一家人花了半個小時來到了一處石洞,其上覆蓋著一塊茅草遮蓋。
“阿彌陀佛。”唔空老爸叫門,一家人已經知道這裏居住的是位佛門中人。
“施主見諒,貧僧靜修,請勿打擾。”門內不知模樣的僧人似乎沒想到有人會找到他這個偏僻的居所,所以聽到有人找來後隻能出聲回應。
“還望師傅見諒。”唔空老爸歉意道,“我們是山外來的,特意送些麵粉、油鹽給山中的隱士,我們會把東西放在門口。”
唔空老爸說完,唔空手中就放下一袋兒麵粉,一小桶油,一小袋兒鹽,然後和唔空爸媽就準備離開。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隻聽一聲佛號,茅草遮蓋打開了,裏麵出來一個披頭散發、衣衫襤褸好似乞丐的人。
這人看不出年紀大小,但是聽聲音至少也是五十開外了,令唔空一家人難忘的是,這個人有著一雙極為明亮的眼睛,就好似一塊殘破的泥像上,鑲著一對兒寶石那般惹眼。
“三位居士千辛萬苦把麵粉、油鹽送到這裏,貧僧無論如何要親自感謝一番。”說著,這個披頭散發的僧人對著唔空一家人見禮致謝。
“大師不必客氣,這隻是我們的一點兒心意。”唔空老爸趕緊帶著一家人還禮。
敘話之後,僧人才知道唔空一家人終南山之行的目的,於是一笑,沒有吝嗇的說出了他的修行理念,原來仍舊是戒定慧。
別看還是這三個字,可是要堅持到底,十年如一日,不說在終南山中艱苦磨礪,就是在富足城市中,能夠做到的也極少。
自然,最後的收獲,就看每個人的付出、努力和恒心了,即使距離他們期望的最終目標還遠,但是修行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有著收獲的。即使隻是心靈上的平靜,就完全值得了。
唔空一家與僧人聊了半個小時,不僅佛門的修行了解的更加豐富了,就連道家的內容也做了擴充,原來這個僧人竟然是佛道雙修,不愧是終南山上隱居的奇人。
唔空一家人很想繼續深聊,隻不過為了不打攪大師修行,唔空一家還是告別而去,不過去之前也問了就近的一些隱士居住地。
“兒子,都錄下來了吧?”前往下一處隱士居住之地的路上,唔空老媽興奮的問道。
“錄下來了。”唔空拿出他身上的手機,上麵早就保存了一份與之前僧人的對話錄音,“找時間我會把手機上的錄音整理下來,複製一份在筆記本上,珍貴的保存起來。”唔空認真道。
“這可是一大筆財富,單是其中涉及的修行內容,就無比的珍貴,更別說其中夾雜著隱士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宗教人文曆史上的見解了。”唔空老爸也很興奮,“如果能夠走遍終南山,我們都能出一本書了。”
唔空一家人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一處茅草棚,這一次沒遇到隱士,裏麵空空蕩蕩,顯示出已經很久沒人在這裏了。(http://.)。
於是,唔空一家人繼續尋找下一個隱士居住的地方,竟然還是沒有人。
好在之前僧人給唔空一家指點了不少地方,加上昨天隱士們的指點,唔空一家終於又碰到了一位隱士,是一位年紀過七旬的老居士。
老居士帶著很古舊的眼鏡,身穿款式同樣很舊的棉襖,好似**十年代偏僻鄉村的老會計,真難以想象這位老人家在終南山上住了多少年。
“我住在這裏二十多年了。”老居士難得的開朗,笑著解答了唔空一家的疑問,“一般都是上山采藥的山民接濟我一些,你們這樣的山外遊客還是第一次碰到。”
在唔空一家人問到修行的問題時,老居士笑著答道,“佛道儒隻是概念的不同,修行的本質都是一樣的,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隻是開始,培養智慧才是發展,至於能夠走多遠,就看每個人的堅持了。”
在唔空老媽問道老人家修行到了什麽程度時,老居士樂了,“我放下了過去,快樂在現在,夢於未來。”
老居士最終沒有說出他的來曆,唔空一家也沒有去問,但是老居士的快樂天然,讓唔空一家都感同身受。這就是修行的成果麽?!不能不說,讓人豔羨。
隻要有一顆修行的心,堅持下來,就能有所收獲,至少也是快樂。
集中注意力時刻觀察自己的喜怒哀樂每一思每一想很不容易,三五分鍾還可以,時間長了思維不自覺的飄忽,注意力不經意間分散,回過神來才知道自己走神了。然後,重新開始集中注意力,觀察自己。
修行很簡單,沒有什麽高深功法,沒有什麽玄妙奧義,在唔空一家看來,唯堅持二字。在終南山上能夠住上半年的隱士,相信都會有一定收獲。
一個小時後,天色暗淡,山風漸冷,唔空爸媽回帳篷休息去了,唔空一直坐在青石上。
第二天,唔空在清脆的鳥鳴和嘩嘩的水聲中醒來,朝陽還未升起但是天光已經大亮。唔空不由一笑,他回想到了昨晚,原來他不知什麽時候睡著了。
昨晚到底堅持了多久,多少次的重新集中注意力,他已經無法計算清楚了,修行的感受他體會的不多,更多的感受則是修行的不易,堅持是唯一途徑。
為什麽修行?!唔空和唔空爸媽都是一個回答,平靜自己的心,消除自己的煩惱,無憂無慮,天真自由,心靈飛揚。
盡管一開始隻是進入終南山後的興起,但是昨天拜訪過那十幾位隱士後,唔空一家人的修行的心已經沉澱下來,真正作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唔空的空間雖然神奇,唔空的異能雖然強大,但是無論唔空還是唔空爸媽,都覺得這一切不如人的心靈上的強大和圓滿來的踏實、真切,心靈的蛻變升華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能夠去掌控、體會、感悟的珍寶。
唔空爸媽起來的時候,唔空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蔬菜粥,搭配熱好的昨日剩下的蒸餃,兩碟醬菜,終南山上的早餐還是不錯的,唔空一家人吃的十分香甜。(.)
“咱們昨天一下午才見了十幾名隱士?!把兒子空間裏的麵粉、油鹽都送完,也找不到終南山隱士的十分之一,你們說其他人都住在哪裏?!”唔空老媽越發覺得終南山上藏著五千隱士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還在終南山上,或者說秦嶺山脈中。據說華山後山也有隱士,從那兒開始經過終南山,一直到寶雞那片,都有隱士的存在,數量遠不止五千人。”唔空老爸說了他了解到的信息,“不說秦嶺,就是終南山,我們想要找到兩千隱士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昨天拜訪了十幾人,我們的收獲就不小,如果能夠走遍終南山,我們的收獲無法想象。”唔空老媽感歎終南山的隱士們足以堪比一座寶藏。
“是呀。”唔空老爸感歎道,“單是修行方麵,就足以使人受益匪淺,更別說他們有人擅長書法,有人精於中醫,有人嗜好天文,有人博覽群書,他們會的東西太多了,各種修養遠超外界人想象。跟著他們學上一手,都是極大的收獲。”
唔空不由點頭,昨天就碰上一個毛筆字寫的超好的中年人,唔空爸媽都想跟他學學毛筆字來著,如果不是要拜訪其他隱士,恐怕唔空爸媽非得留下與那人請教一番才行。
唔空則對那個據說是老中醫的老頭很感興趣,可惜人家並沒有露出唔空根骨驚奇的意思,唔空時間也緊,所以隻能作罷。
“要不我們留在終南山上一段時間,與他們搞好關係,多學上兩手。”唔空心動之下,向二老建議道。
“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們的敦煌之旅可要延期了。(.無彈窗廣告)”唔空老爸看向了唔空老媽,敦煌之旅可是唔空老媽定下的計劃。
“晚點兒去敦煌沒關係,終南山上的機會絕對不能錯過,我們就多待些日子吧。”唔空老媽想了一下,肯定了唔空的想法。
不過,在安心請教那些隱士之前,唔空一家人還是要先把空間裏的麵粉、油鹽送給那些隱士們。
如何找到更多的隱士,自然是之前隱士們的指點了,唔空手機裏可是有著一份記錄,相信最終一趟走下來,唔空手中就有了一副終南山隱士茅草棚的分布地圖了。
唔空一家人離開昨晚住宿的山崖,真是不帶走半片雲彩,也沒留下多少痕跡,一身輕鬆的上路。
按照昨天下午最後那位僧人的指點,唔空一家人花了半個小時來到了一處石洞,其上覆蓋著一塊茅草遮蓋。
“阿彌陀佛。”唔空老爸叫門,一家人已經知道這裏居住的是位佛門中人。
“施主見諒,貧僧靜修,請勿打擾。”門內不知模樣的僧人似乎沒想到有人會找到他這個偏僻的居所,所以聽到有人找來後隻能出聲回應。
“還望師傅見諒。”唔空老爸歉意道,“我們是山外來的,特意送些麵粉、油鹽給山中的隱士,我們會把東西放在門口。”
唔空老爸說完,唔空手中就放下一袋兒麵粉,一小桶油,一小袋兒鹽,然後和唔空爸媽就準備離開。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隻聽一聲佛號,茅草遮蓋打開了,裏麵出來一個披頭散發、衣衫襤褸好似乞丐的人。
這人看不出年紀大小,但是聽聲音至少也是五十開外了,令唔空一家人難忘的是,這個人有著一雙極為明亮的眼睛,就好似一塊殘破的泥像上,鑲著一對兒寶石那般惹眼。
“三位居士千辛萬苦把麵粉、油鹽送到這裏,貧僧無論如何要親自感謝一番。”說著,這個披頭散發的僧人對著唔空一家人見禮致謝。
“大師不必客氣,這隻是我們的一點兒心意。”唔空老爸趕緊帶著一家人還禮。
敘話之後,僧人才知道唔空一家人終南山之行的目的,於是一笑,沒有吝嗇的說出了他的修行理念,原來仍舊是戒定慧。
別看還是這三個字,可是要堅持到底,十年如一日,不說在終南山中艱苦磨礪,就是在富足城市中,能夠做到的也極少。
自然,最後的收獲,就看每個人的付出、努力和恒心了,即使距離他們期望的最終目標還遠,但是修行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有著收獲的。即使隻是心靈上的平靜,就完全值得了。
唔空一家與僧人聊了半個小時,不僅佛門的修行了解的更加豐富了,就連道家的內容也做了擴充,原來這個僧人竟然是佛道雙修,不愧是終南山上隱居的奇人。
唔空一家人很想繼續深聊,隻不過為了不打攪大師修行,唔空一家還是告別而去,不過去之前也問了就近的一些隱士居住地。
“兒子,都錄下來了吧?”前往下一處隱士居住之地的路上,唔空老媽興奮的問道。
“錄下來了。”唔空拿出他身上的手機,上麵早就保存了一份與之前僧人的對話錄音,“找時間我會把手機上的錄音整理下來,複製一份在筆記本上,珍貴的保存起來。”唔空認真道。
“這可是一大筆財富,單是其中涉及的修行內容,就無比的珍貴,更別說其中夾雜著隱士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宗教人文曆史上的見解了。”唔空老爸也很興奮,“如果能夠走遍終南山,我們都能出一本書了。”
唔空一家人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一處茅草棚,這一次沒遇到隱士,裏麵空空蕩蕩,顯示出已經很久沒人在這裏了。(http://.)。
於是,唔空一家人繼續尋找下一個隱士居住的地方,竟然還是沒有人。
好在之前僧人給唔空一家指點了不少地方,加上昨天隱士們的指點,唔空一家終於又碰到了一位隱士,是一位年紀過七旬的老居士。
老居士帶著很古舊的眼鏡,身穿款式同樣很舊的棉襖,好似**十年代偏僻鄉村的老會計,真難以想象這位老人家在終南山上住了多少年。
“我住在這裏二十多年了。”老居士難得的開朗,笑著解答了唔空一家的疑問,“一般都是上山采藥的山民接濟我一些,你們這樣的山外遊客還是第一次碰到。”
在唔空一家人問到修行的問題時,老居士笑著答道,“佛道儒隻是概念的不同,修行的本質都是一樣的,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隻是開始,培養智慧才是發展,至於能夠走多遠,就看每個人的堅持了。”
在唔空老媽問道老人家修行到了什麽程度時,老居士樂了,“我放下了過去,快樂在現在,夢於未來。”
老居士最終沒有說出他的來曆,唔空一家也沒有去問,但是老居士的快樂天然,讓唔空一家都感同身受。這就是修行的成果麽?!不能不說,讓人豔羨。
隻要有一顆修行的心,堅持下來,就能有所收獲,至少也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