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午的時間,唔空一家人拜訪了十幾位終南山隱士,有尼姑、有道士、有居士、更有普通人。(.無彈窗廣告)<


    他們來自天南海北,高矮胖瘦,口音多樣,有不到二十歲的女孩兒,也有中年大叔,更有八旬老者。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活簡樸,自食其力,一心修行,自在快樂,唔空一家人備受感染,一時興起的修行之心似乎沉澱了下來。


    “就在這裏安營紮寨。”唔空在一處山崖上指點江山。


    這是一處居士指點的事宜住宿的地方,雖然位置偏高在半山腰的崖頭,但臨近一處溪流瀑布提供了水源,崖後一塊地麵積不小,搭建房屋之外,還可以種點蔬菜和玉米,土質不錯。


    據說以前有人考慮過這裏,隻不過山勢過高而放棄,唔空一家人華山之巔都居住過,這裏實在小意思。


    “這裏有些石頭,看起來很久之前有人在這裏居住過。”唔空老媽看到一個不知年代的石屋廢墟。


    “古時隱士比現在要艱苦的多,沒有供養也能生活在終南山之中,真正的餐風飲露。”唔空老爸腦海中浮現出一位古代修士坐在青石上悟道的畫麵。


    唔空點點頭,或許之前他對於古代隱居山林的所謂修行者心存疑惑,但是眼下二十一世紀了終南山上還有這麽多修行之人,唔空老爸說的就很真實了。


    腦海中想著,唔空手上卻沒停下,憑空放出來一頂帳篷,熟練的搭建起來,墊子、睡袋、驅蟲袋兒等一應俱全。


    “今晚吃什麽?!”唔空拿出了炭爐,架上了鋼鍋,看了一眼夕陽染紅的天際。


    “想吃包子了,不過咱們似乎沒有發麵。”唔空老爸說道。


    “那就蒸餃吧,燙麵兒大餃子,胡蘿卜餡兒、白菜餡兒、豆角餡兒各來一樣。”唔空老媽拍板。


    想要做蒸餃,一個炭爐是不夠用的,所以唔空又找了三塊石頭,搭了一個簡易的爐子,其中放上木炭就好了,空間裏木炭絕對夠多。


    一家人為了晚餐而忙碌起來,唔空取出了一小堆兒蔬菜,一個菜板,親自操刀把胡蘿卜、白菜、豆角切好備用。


    唔空老媽架好炒勺,放油、蔥薑蒜,分別炒製三樣簡單的蔬菜,脫水入味即可,快速出鍋,是為餡兒料。


    唔空老爸用鋼鍋中燒開的水燙麵兒,活麵兒,擀成一個個大餃子皮兒,等到唔空老媽把餡料處理好了後,一家人就開始包蒸餃了。


    唔空家的蒸餃個頭與包子差不多,區別在於形狀和麵皮的不同,口味上是很有特色的,至少唔空一家人都很喜歡吃。


    “我記得兒子初中那時,一次吃了十個蒸餃。”唔空老媽一邊包著餃子一邊回憶道,滿臉笑容。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那時候他吃飯都是三四碗。”唔空老爸也笑了。


    “那時長身體,自然吃得多。”唔空有些無語,這能怪他麽,爸媽同樣年紀的時候肚皮絕對小不了。當然,他也不能不承認,當時的蒸餃實在是太好吃了。


    三人合力,足足二十七個大蒸餃很快就包完了,擺滿了三層籠屜,放在翻滾的鍋上,隻需等待就好了。


    另一堆炭火並沒有閑著,早就熬上了小米粥,等到香噴噴的蒸餃出鍋之時,美味的小米粥也好了。


    二十分鍾後,一張小竹桌上,放了一大盆堆起來的大個蒸餃,一個個白嫩嫩的好似元寶。唔空、唔空爸媽坐在小竹凳上,身前放了碗碟,碗裏是香濃的小米粥,碟裏是調味汁,有醋、醬油、蒜沫、辣椒油可選。


    “以後是不是考慮弄個太陽能電熱板。”唔空老媽看到唔空把兩個炭火堆掐滅了,真是一點兒不浪費能量。


    “功率不夠,而且受限,還是打造鐵鼎好了。”唔空老爸還是覺得之前想到的野外充能方法好。


    “鐵鼎得找機會打造,眼下不差空間,先弄塊石頭替代。”唔空準備就近取材。


    “這個主意不錯。”唔空老媽點點頭,“不過,得先空出一個空間才行。”因為唔空富餘的空間裏都裝了要送給終南隱士的麵粉、油鹽了。


    “今天送出了不少,明個就能空出一個空間,以後隻要是沒有外人的地方,兒子就能舉石充能了。”唔空老爸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


    三人說著,手上也沒有停頓,紛紛夾了大個蒸餃,蘸上調味料,然後美美的咬上一口,三個字,真香啊。


    這種直達心底的好吃,以及其中融進去的溫馨感受,隻有家庭中烹製出來的美食才能品味的出來,換個地方換個場合,絕對體會不到。


    而終南山上,落日餘輝之下,這一餐家庭晚宴,更增添了一種奇妙的意境,空靈的感受,遠離人煙、燈光、喧囂的靜謐、平和。


    唔空一家漸漸體會到了終南隱士的生活,但是多了一份溫暖,少了一分孤獨,幸福就是這樣吧。


    飯後,唔空爸媽悠閑慢步,唔空收拾好一切,清洗、歸整後收到空間之中,完全不必二老費心。在旁人看來,唔空比仆人還仆人,但在唔空自己看來,這是一個兒子應該做的。


    稍後,唔空也加入了慢步的行列,一家三口且行且聊,既溫馨又有益健康。


    “這塊石頭怎麽樣?”唔空老媽指向了一塊臉盆大的灰色石頭。


    “小了些。”唔空覺得重量不夠。


    “這塊呢?”唔空老爸指了一個方向,是一塊尖尖的好似梭子的大石頭。


    “不好拿。”唔空挑剔了。


    三人遛彎兒消化食兒,同時不忘了看看哪裏有合適的石頭,隻不過唔空都不滿意。


    最後,一家人來到剛才唔空清洗鍋碗瓢盆的小水潭邊,上麵有一道溪水落下形成的小瀑布。


    “山泉太冷,我們也年紀大了,否則這裏真是個洗澡的好地方。”唔空老媽不由感慨了,野外生活的人,其實最不方便的還是洗澡問題。


    “我們炭火足夠,燒水洗洗還是可以的。”唔空老爸建議道。


    “今個兒算了。”唔空老媽搖搖頭。


    “這塊石頭怎麽樣?”唔空的注意力卻被水潭邊一塊石頭吸引住了,那是一個橢圓形的青石,大概半米高,一米多的直徑。


    “個頭形狀看起來還行。”唔空老爸覺得可以。


    “不用當舉重物,當作蒲團也不錯。”唔空老媽覺得這塊石頭很有感覺,試想一個道人坐在青石之上,身邊一譚泉水,身後溪水落下,身前崖外的碧空,怎麽都覺得有詩意。


    “還真有些像蒲團。(http://)。”唔空呀道,“或許幾百、千年前,這裏就有一位隱士高人參禪悟道吧。”


    “呦,太涼了。”唔空老爸很想試一下坐上去的感覺,不過手一碰就知道不行。


    “墊上這個。”唔空拿出一副竹席墊在青石上。


    “嗯,我感覺一下。”唔空老爸坐了上去,盤起腿,看著前方,“不錯,很有意境,耳邊流水潺潺,前方景色縹緲,微風拂麵,這真是一個修行的好地方。”


    “我試試。”唔空老媽自然不會錯過,也上去感受了一下,然後對唔空說道,“這石頭還是放在這裏吧,搬走太可惜了。”


    “石頭有的是,我自然不會大煞風景。”唔空一笑。


    “你們看。”唔空老爸似乎發現了什麽,指著凸出的大青石附近幾塊青石麵兒,“這幾塊石頭,似乎圍繞凸起的青石,真好像當年有幾人坐在這裏,聽中間一人講道一樣。”


    “還真像。”唔空老媽仔細看了下說道,“那邊有個石屋遺跡,恐怕當年真有一位師傅帶著弟子在這裏修行悟道。”


    “看來這還是一個好地方。”唔空也不能不感慨一家人幸運,第一次來終南山就能找到一處前輩高人悟道之地。


    發現了前輩悟道之地,唔空一家人自然不會浪費,唔空又拿出兩幅竹席,一家人毗鄰坐好,開始按照十幾位隱士的指點,觀察自己,開始修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能空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唔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唔空並收藏萬能空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