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夠資格讓哥動手
“馮見雄最近在忙些啥?有沒有認真準備比賽?”
隨著決賽日的鄰近,自忖已經準備萬全的蘇勤,依然覺得眼皮子有些跳,忍不住就向身邊的馬仔打聽對手的情況。
馬仔顯然是頗張羅了一番情報工作,此刻有問必答:“聽說去了一趟滬江,不知道忙些啥,好像還跟法學院的劉淵明劉教授張羅著發啥論文——我查過,這個馮見雄原先跟法學院一個叫邱雪的講師後麵發過幾篇論文,也不知道是真有幹貨還是老師提攜他。”
“這麽囂張?都沒把比賽當回事兒?難道他對目前的辯題立場抽簽結果很有信心?”蘇勤眉頭一蹙,頗有幾分潛意識的怒意,似乎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
蘇勤轉念一想,立刻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哼,要是因為‘專才比通才更吃得開’這個辯題是舊的,就以為我隻會基於去年國際大賽上白執中那番論調發揮,那就大錯特錯了!我蘇某人豈是拾人牙慧的!田海茉會被白執中的思路局限住,我蘇勤可不會!馮見雄,你就等著付出代價吧!”
馮見雄完全不知道,自己因為忙正事兒、沒準備辯論賽,竟然還在蘇勤心中頗拉到了幾分仇恨值。
劉教授答應加快跟進論文,史妮可在滬江那邊的準備工作也做的不錯。馮見雄安下心來,在最後一個周日跟虞美琴、南筱嫋合練了整整一天,就倉促上陣了。
比口才,金陵師大這一畝三分地,他從來沒放在眼裏過,這隻是一個過場。
……
周一下午,兩節課結束後,依然還是綜合樓的大禮堂。
因為是總決賽,看客比往昔更多。位置坐不夠,最後排就滿滿當當站著人,窗邊的過道也幾乎塞滿,隻怕有兩千多人。
比賽主持人,也換成了半個月前曾經在馮見雄那兒當過手下敗將的田海茉。
參賽選手還沒到位,某些此前並不關心比賽、隻到決賽才來圍觀的高年級學長們,已經開始紛紛談論老黃曆:
“不知道今年的法學院能不能打破地科院前幾年的四連冠。在咱學校,地科院的噴子真是人才輩出啊。”
聽到這種問題,不看好地科院的自然會跳出來搞事情:“聽說今年地科院並沒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05級的馬仲碌去年本來要衝新人王,結果輸了之後竟然得了受迫害妄想證,現在看啥都疑神疑鬼,算是廢了。01級的王學長本來是二號主力,去年也為地科院奪冠出過大力的,可惜今年也畢業了。要我說地科院的實力比去年還糟,隻能是靠蘇勤了。”
地科院的擁躉立刻反唇相譏:“什麽叫隻靠蘇學長?地科院的選手個個都牛逼的好吧,就算去了一個王學長,換上一個替補。其他三個位置上的隨便拿出一個到別的院,都是能打上主力的。法學院這邊倒是隻靠兩個05級的新人,那才叫懸呢。”
這種爭論是不可能有結果的,因為大學裏麵總有覺得低年級生幼稚的學長學姐,對於此前低年級發生的變化不屑一顧,始終用老黃曆的眼光看局麵。
比賽的選手,也不可能受這種人的影響。
“安靜,安靜,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來到‘希望杯’的賽場。今天即將開始的,正是本屆杯賽的總決賽。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雙方代表隊……”
田海茉幾句開場白,漸漸壓住了場內的噪音,然後把八個人都很正式地介紹了一遍。因為是總決賽,校廣播台的記者也來全程錄音了,還拿了幾台dv一直跟攝。
“……今天的辯題是,‘當代環境下,究竟和通才哪個更吃香’,正方法學院隊,立場是‘通才比專才更吃香’,反方地科院隊,立場是‘專才比通才更吃香’。
或許在場有不少專業的辯論愛好者,應該都能看出,這場的辯題是去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半決賽上用過的,但我們希望今天的雙方選手能夠把這個題目辯出新意。現在,我宣布比賽正式開始,請正方一辯薑思思同學先開始立論,時間是三分鍾。”
薑思思在法學院隊裏的水平,和南筱嫋差不多弱雞。不過南筱嫋因為常年做法援,應變能力更勝一籌,而薑思思則勝在說話的談吐儀態、肢體語言這些可以靠刻苦訓練補足的技能環節上。
此前幾場比賽,除了遇到田海茉帶隊的商學院時,稍微廢了一點手腳,其他幾場都是輕鬆躺過的,所以法學院隊這邊的短板也沒什麽暴露的機會。如今到了總決賽,卻是不得不盡可能把一切有利因素都慎重地利用起來——包括利用正方先立論的機會,讓薑思思來一辯打打醬油。
隻聽薑思思用略微娘炮、但肢體語言著實豐富感染的聲音和儀態侃侃而談:
“……眾所周知,現代社會不僅是一個人類分工越來越細化的社會,也是一個科學和技術更新迭代越來越快的社會。
雖然我們毫無疑問會需要無數的專才,來從事各種專業而具體的工作。但我們不得不明確指出:這些人才的重要性,或者說不可替代性,是顯然不如可以作為社會協作粘合劑的通才的。
在座的同學可以想一下,在目前的科技和社會發展趨勢下,根據米國勞工部門的官方統計數據,一個米國人一輩子可能平均要換七八次工作,其中三到四次甚至是轉行的。而且這個數據隻計算了跳槽,還沒有考慮一個職員在同一家公司內部的轉崗——
或許一個昨天還是工程師的人,今天就因為更能協調其他資源而變成了管理者。也有可能一個應用層麵的基層技術員,因為對市場需求掌握的經驗比較豐富,而向產業鏈的上遊設計轉移——這都是司空見慣的。
在我們華夏,如今我們的科技創新步伐或許暫時還跟不上米國,我們也沒有勞工和失業數據可以查,但根據社會經驗的分析,我們的社會流動性肯定是高於發達國家的。在這樣劇烈變化的社會下,通才顯然比專才更吃得開……”
薑思思的立論有三分鍾,因為是他先說,所以也沒什麽可以攻擊的。無非就是高屋建瓴提綱挈領,把如今的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局趨勢徹底梳理了一遍,著重強調人才在當代的技能轉型、兼收並蓄的重要性。
當然,上述內容隻是針對“個人發展”這個微觀的角度。在立論的末尾,薑思思也不忘力求涵蓋全麵,又花了短短兩三百字,把“通才的協調、溝通優勢對社會分工粘合的重要性”提了一下。如此一來,就算是從個人到社會,從微觀到宏觀全麵覆蓋了。
他說完後,虛懷若穀地鞠了一躬,才坦然地坐下。
場內大多數大三、大四,麵臨找工作問題的同學,大多都陷入了短暫的深思,好歹是真聽進去了。
“我現在學的專業,將來到底可以在工作上用幾年才被淘汰?”這個問題,隻怕大多數人都有意無意地在腦中拷問自己。
田海茉知道這個辯題非常切合聽眾們的關切,也破例點評吹捧了兩句,然後順勢讓反方一辯、一個名叫馬莉蘭的地科院大二女生立論。
那是一個紮著單馬尾、臉型有點豬腰子一樣往裏凹的妹子。看長相應該很喜歡穿西裝——因為西裝總是很容易讓身材好的女生和身材爛的女生被拉回同一條起跑線,從而“眾生平等”。
馬莉蘭一甩頭發,大大方方地站起來駁論:“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非常榮幸能有這麽多人聽我發言——剛才對方辯友口口聲聲告訴我們說,現代社會的分工細化需要無數專才來服務,但轉眼又說因為專才的技能一旦過時後,個人價值就會被淘汰,這簡直太可笑了。
難道在對方辯友眼裏,專才就等於狹隘嗎?就等同於除了自己工作專業的直接技能之外,別的什麽都不懂嗎?如果真是這樣想的,我不禁要問對方辯友是怎麽熬出他現在這個高等教育學曆的了。
難道一個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可以不用學高數微積分、不用學線性代數、不用學複變函數,不用學拉普拉斯積分變換……然後就直接學會閉環自動控製的原理嗎?他的所有專業課知識和直接可以用於工作的專業技能,難道是空中樓閣,可以像打rts戰略遊戲開作弊器一樣,跳過‘科技樹上的一切前置條件直接點亮’的嗎?
所以,對方辯友在立論的時候,就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他把‘專才’的概念定義狹隘化了,把專才牽強地解釋為‘除了工作直接要用到的技能之外,別的什麽都不懂’,可惜,現實世界中的專才,並不是這樣空中樓閣的存在。
而我們對專才的定義,又是什麽呢?一個程序員會打籃球,他還是不是專才?是!一個管理人員聽得懂下屬一線研發人員的思路,他還是不是專才?是!但是我們必須提醒大家注意,這些人之所以能夠為社會創造最大的價值,或者說他們對於社會最大的貢獻,正是由於他們的‘專’帶來的。專才一樣可以有基本的眼界,有一切通向專精途中的前置知識和技能,一樣可以參加到紛繁複雜的社會協作和資源協調中去,這兩者是不矛盾的……”
“……但與此同時,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變成通才,有更多的見識廣度,需要投注的個人精力非同小可。現代社會專業技能的分化越來越細,本來就是因為人類窮畢生的精力都不足以覆蓋某一個大領域工作所需的全部技能了,所以我們才分工的。所以泛濫化的通才傾向,隻會讓人精力分散、注意力碎片化,最終學啥啥不精,或許什麽都知道一點,卻沒法產生社會經濟體係所需要的價值……”
馬莉蘭的三分鍾,鏗鏘有力,犀利颯爽,如果不是長得太抱歉,這一幕隻怕是非常賞心悅目的。
而場下的觀眾,也不吝叫好起來,報以熱切的掌聲。
“一辯反應都這麽快,應該不是提前準備的稿子——從前三句話就開始正麵反擊,直接打臉,果然是有兩把刷子。”
馮見雄微微側過臉去,和虞美琴交頭接耳了一句。
當地科院隊拿出全部實力的時候,他們果然是金陵師大這一畝三分地上,唯一值得馮見雄認真拿出全力的敵人。
“馮見雄最近在忙些啥?有沒有認真準備比賽?”
隨著決賽日的鄰近,自忖已經準備萬全的蘇勤,依然覺得眼皮子有些跳,忍不住就向身邊的馬仔打聽對手的情況。
馬仔顯然是頗張羅了一番情報工作,此刻有問必答:“聽說去了一趟滬江,不知道忙些啥,好像還跟法學院的劉淵明劉教授張羅著發啥論文——我查過,這個馮見雄原先跟法學院一個叫邱雪的講師後麵發過幾篇論文,也不知道是真有幹貨還是老師提攜他。”
“這麽囂張?都沒把比賽當回事兒?難道他對目前的辯題立場抽簽結果很有信心?”蘇勤眉頭一蹙,頗有幾分潛意識的怒意,似乎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
蘇勤轉念一想,立刻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哼,要是因為‘專才比通才更吃得開’這個辯題是舊的,就以為我隻會基於去年國際大賽上白執中那番論調發揮,那就大錯特錯了!我蘇某人豈是拾人牙慧的!田海茉會被白執中的思路局限住,我蘇勤可不會!馮見雄,你就等著付出代價吧!”
馮見雄完全不知道,自己因為忙正事兒、沒準備辯論賽,竟然還在蘇勤心中頗拉到了幾分仇恨值。
劉教授答應加快跟進論文,史妮可在滬江那邊的準備工作也做的不錯。馮見雄安下心來,在最後一個周日跟虞美琴、南筱嫋合練了整整一天,就倉促上陣了。
比口才,金陵師大這一畝三分地,他從來沒放在眼裏過,這隻是一個過場。
……
周一下午,兩節課結束後,依然還是綜合樓的大禮堂。
因為是總決賽,看客比往昔更多。位置坐不夠,最後排就滿滿當當站著人,窗邊的過道也幾乎塞滿,隻怕有兩千多人。
比賽主持人,也換成了半個月前曾經在馮見雄那兒當過手下敗將的田海茉。
參賽選手還沒到位,某些此前並不關心比賽、隻到決賽才來圍觀的高年級學長們,已經開始紛紛談論老黃曆:
“不知道今年的法學院能不能打破地科院前幾年的四連冠。在咱學校,地科院的噴子真是人才輩出啊。”
聽到這種問題,不看好地科院的自然會跳出來搞事情:“聽說今年地科院並沒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05級的馬仲碌去年本來要衝新人王,結果輸了之後竟然得了受迫害妄想證,現在看啥都疑神疑鬼,算是廢了。01級的王學長本來是二號主力,去年也為地科院奪冠出過大力的,可惜今年也畢業了。要我說地科院的實力比去年還糟,隻能是靠蘇勤了。”
地科院的擁躉立刻反唇相譏:“什麽叫隻靠蘇學長?地科院的選手個個都牛逼的好吧,就算去了一個王學長,換上一個替補。其他三個位置上的隨便拿出一個到別的院,都是能打上主力的。法學院這邊倒是隻靠兩個05級的新人,那才叫懸呢。”
這種爭論是不可能有結果的,因為大學裏麵總有覺得低年級生幼稚的學長學姐,對於此前低年級發生的變化不屑一顧,始終用老黃曆的眼光看局麵。
比賽的選手,也不可能受這種人的影響。
“安靜,安靜,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來到‘希望杯’的賽場。今天即將開始的,正是本屆杯賽的總決賽。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雙方代表隊……”
田海茉幾句開場白,漸漸壓住了場內的噪音,然後把八個人都很正式地介紹了一遍。因為是總決賽,校廣播台的記者也來全程錄音了,還拿了幾台dv一直跟攝。
“……今天的辯題是,‘當代環境下,究竟和通才哪個更吃香’,正方法學院隊,立場是‘通才比專才更吃香’,反方地科院隊,立場是‘專才比通才更吃香’。
或許在場有不少專業的辯論愛好者,應該都能看出,這場的辯題是去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半決賽上用過的,但我們希望今天的雙方選手能夠把這個題目辯出新意。現在,我宣布比賽正式開始,請正方一辯薑思思同學先開始立論,時間是三分鍾。”
薑思思在法學院隊裏的水平,和南筱嫋差不多弱雞。不過南筱嫋因為常年做法援,應變能力更勝一籌,而薑思思則勝在說話的談吐儀態、肢體語言這些可以靠刻苦訓練補足的技能環節上。
此前幾場比賽,除了遇到田海茉帶隊的商學院時,稍微廢了一點手腳,其他幾場都是輕鬆躺過的,所以法學院隊這邊的短板也沒什麽暴露的機會。如今到了總決賽,卻是不得不盡可能把一切有利因素都慎重地利用起來——包括利用正方先立論的機會,讓薑思思來一辯打打醬油。
隻聽薑思思用略微娘炮、但肢體語言著實豐富感染的聲音和儀態侃侃而談:
“……眾所周知,現代社會不僅是一個人類分工越來越細化的社會,也是一個科學和技術更新迭代越來越快的社會。
雖然我們毫無疑問會需要無數的專才,來從事各種專業而具體的工作。但我們不得不明確指出:這些人才的重要性,或者說不可替代性,是顯然不如可以作為社會協作粘合劑的通才的。
在座的同學可以想一下,在目前的科技和社會發展趨勢下,根據米國勞工部門的官方統計數據,一個米國人一輩子可能平均要換七八次工作,其中三到四次甚至是轉行的。而且這個數據隻計算了跳槽,還沒有考慮一個職員在同一家公司內部的轉崗——
或許一個昨天還是工程師的人,今天就因為更能協調其他資源而變成了管理者。也有可能一個應用層麵的基層技術員,因為對市場需求掌握的經驗比較豐富,而向產業鏈的上遊設計轉移——這都是司空見慣的。
在我們華夏,如今我們的科技創新步伐或許暫時還跟不上米國,我們也沒有勞工和失業數據可以查,但根據社會經驗的分析,我們的社會流動性肯定是高於發達國家的。在這樣劇烈變化的社會下,通才顯然比專才更吃得開……”
薑思思的立論有三分鍾,因為是他先說,所以也沒什麽可以攻擊的。無非就是高屋建瓴提綱挈領,把如今的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局趨勢徹底梳理了一遍,著重強調人才在當代的技能轉型、兼收並蓄的重要性。
當然,上述內容隻是針對“個人發展”這個微觀的角度。在立論的末尾,薑思思也不忘力求涵蓋全麵,又花了短短兩三百字,把“通才的協調、溝通優勢對社會分工粘合的重要性”提了一下。如此一來,就算是從個人到社會,從微觀到宏觀全麵覆蓋了。
他說完後,虛懷若穀地鞠了一躬,才坦然地坐下。
場內大多數大三、大四,麵臨找工作問題的同學,大多都陷入了短暫的深思,好歹是真聽進去了。
“我現在學的專業,將來到底可以在工作上用幾年才被淘汰?”這個問題,隻怕大多數人都有意無意地在腦中拷問自己。
田海茉知道這個辯題非常切合聽眾們的關切,也破例點評吹捧了兩句,然後順勢讓反方一辯、一個名叫馬莉蘭的地科院大二女生立論。
那是一個紮著單馬尾、臉型有點豬腰子一樣往裏凹的妹子。看長相應該很喜歡穿西裝——因為西裝總是很容易讓身材好的女生和身材爛的女生被拉回同一條起跑線,從而“眾生平等”。
馬莉蘭一甩頭發,大大方方地站起來駁論:“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非常榮幸能有這麽多人聽我發言——剛才對方辯友口口聲聲告訴我們說,現代社會的分工細化需要無數專才來服務,但轉眼又說因為專才的技能一旦過時後,個人價值就會被淘汰,這簡直太可笑了。
難道在對方辯友眼裏,專才就等於狹隘嗎?就等同於除了自己工作專業的直接技能之外,別的什麽都不懂嗎?如果真是這樣想的,我不禁要問對方辯友是怎麽熬出他現在這個高等教育學曆的了。
難道一個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可以不用學高數微積分、不用學線性代數、不用學複變函數,不用學拉普拉斯積分變換……然後就直接學會閉環自動控製的原理嗎?他的所有專業課知識和直接可以用於工作的專業技能,難道是空中樓閣,可以像打rts戰略遊戲開作弊器一樣,跳過‘科技樹上的一切前置條件直接點亮’的嗎?
所以,對方辯友在立論的時候,就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他把‘專才’的概念定義狹隘化了,把專才牽強地解釋為‘除了工作直接要用到的技能之外,別的什麽都不懂’,可惜,現實世界中的專才,並不是這樣空中樓閣的存在。
而我們對專才的定義,又是什麽呢?一個程序員會打籃球,他還是不是專才?是!一個管理人員聽得懂下屬一線研發人員的思路,他還是不是專才?是!但是我們必須提醒大家注意,這些人之所以能夠為社會創造最大的價值,或者說他們對於社會最大的貢獻,正是由於他們的‘專’帶來的。專才一樣可以有基本的眼界,有一切通向專精途中的前置知識和技能,一樣可以參加到紛繁複雜的社會協作和資源協調中去,這兩者是不矛盾的……”
“……但與此同時,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變成通才,有更多的見識廣度,需要投注的個人精力非同小可。現代社會專業技能的分化越來越細,本來就是因為人類窮畢生的精力都不足以覆蓋某一個大領域工作所需的全部技能了,所以我們才分工的。所以泛濫化的通才傾向,隻會讓人精力分散、注意力碎片化,最終學啥啥不精,或許什麽都知道一點,卻沒法產生社會經濟體係所需要的價值……”
馬莉蘭的三分鍾,鏗鏘有力,犀利颯爽,如果不是長得太抱歉,這一幕隻怕是非常賞心悅目的。
而場下的觀眾,也不吝叫好起來,報以熱切的掌聲。
“一辯反應都這麽快,應該不是提前準備的稿子——從前三句話就開始正麵反擊,直接打臉,果然是有兩把刷子。”
馮見雄微微側過臉去,和虞美琴交頭接耳了一句。
當地科院隊拿出全部實力的時候,他們果然是金陵師大這一畝三分地上,唯一值得馮見雄認真拿出全力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