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回(1)驚天風獄方出世,保國神器遂鑄成
張憲把高旦兼並的田畝給退分了。當時老百姓是十分高興,感恩戴德。本來這些地也是從他們手中取巧豪奪的,照理該分。
話說高旦兩任廂軍虞侯,可真是沒少貪。他的理念是,土地須連成片。所以一大塊好地,往往開始時出市價購得其中幾塊,其餘的便是不擇手段,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高賊一死,失了地的百姓感到有了盼頭。等張憲一到,哭訴的哭訴,遞狀子的遞狀子,柳林衙門忙了個不亦樂乎。
張憲是軍人,雖然是聰明絕頂,畢竟沒有行政經驗。處理此等事宜完全依仗縣太爺胡庸。
胡縣令本是謹小慎微的人。但越是平日太過小心的,勝利衝昏頭腦之後,越容易做出格的事。
先頭幾件土地案他處理的還行,等百姓敲鑼打鼓一抬他,什麽‘千古清官’的匾額一送,胡縣令便有些飄飄然了。若幹案子的處理,不免有草率之處。
本來藏兵於民,藏富於民,協民心以抗金,都是嶽飛既定的方針。張憲也是執行嶽飛的辦法。
但是放權給胡庸,與民分地,畢竟觸動了大豪強大地主們的根本利益。其實胡庸斷案,倒也基本正確。但畢竟有過頭的地方。不少地主豪強從此以後在高親趙構前,多有饞言。
事後高宗殺嶽飛等人,本也頗有顧忌。但想到會得到大地主們的支持,便一意孤行了。當然這是後話。
再說王三橫從被陷害入獄,受刑,見摯友冤死,及至殺官反獄,對峙高營,看押金使,有如做了一場大夢。其中最為痛心疾首的,莫過失去好友沈文。
一切塵埃落定,他返回柳林大獄,赫然見到沈文屍身。
沈大人青筋暴露,二目圓睜,滿臉黑紫,嘴唇發白。他身上盡是汙泥,是由於透汗沾了沙土所致。他雙手摳在地上,指甲都摳劈了。是由於太過痛苦引起。
三橫想著與沈文一道設計風獄,還好像就在眼前一般,可如今他的沈大哥業已撒手而去,而且死得如此痛苦,便心如刀絞,肝腸欲裂。
三橫抱定沈文,大哭連連。大家見狀,哪能勸得了?忙去請陽泉。陽泉也是怎麽勸也不行。最後還是瀝重下死令讓陳大等人強把他拉開。
三橫與眾人裏裏外外仔仔細細把高府搜了個遍。見沈文的‘武目銓疏’尚在。此書後由嶽飛瀝重續完,但嶽帥日後又遭秦檜陷害,再無片字遺世!
那‘北山畈筆錄’卻尋無蹤影。甄師傅說,他曾見完顏烏龍手下有人燒過書籍一類,燒了好長時間。但不知是何物。
相傳沈文生前,曾在杭州城外十五裏北山畈有一別院。他多次在此試過火藥爆炸之物。
近千年之後,北山畈乃現‘浙江消防器材廠’所占。廠依北山而建。山勢初時倒是平緩,然後突地陡峭起來。漫山青鬆翠柏,唯半峰之處,有一碩大石坑,徑近九丈,深十數尺有餘。
坑內寸草不長,石麵暗紅,齊刷刷圓峒峒決非天然形成。但又非人力可以刻出如此齊整之圓坑。更有奇者,這麽大的石坑,無論多大暴雨,絕不存水。坑畔有一碑,相傳為後世之人所立。碑文曰:
北山傍勢聳高天,
鬆麓相傳留古賢。
血火忠奸石無淚,
遠坑雲上騰烈焰。
後曆經數百年風霜雨雪,碑麵風化斑駁,碑文已難辯認,再後來,石碑幹脆也不得尋覓了。
張憲建議,沈大人就在鐵匠營下葬。
這個打造兵器的所在,乃是他生命最後一段時間魂牽夢繞的地方。眾鐵匠聞言皆點頭稱是。
大家覺得,鐵匠營有幸埋了沈大人的忠骨,定守好英靈,年年掃墓,歲歲祭拜,也是對後世子孫的教育與激勵。於是眾人護了沈文棺槨回返。
當晚,各路英雄豪傑回歸鐵匠營。陽泉大擺宴席,給諸位請功。席間請瀝重、張憲為上座,陽泉夫婦,召英也排在前頭。胡知縣因西坪有事,不能前來。故派了心腹,權作代表,也排在前頭。
接下來陳大一幹鐵匠皆有座次。張憲謙虛,把首位讓瀝重獨坐。總之大家歡歡喜喜,舉杯痛飲。突然間,召英說:
“哎,咱們橫哥呢?”
“是呀,他是主角,怎麽不見了?”張憲也奇怪。
“他呀,他在廚房呐。”陽泉道。
“弟妹,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怎麽讓他下廚房,這麽大的宴席,理應三橫為主呀。”
張憲把高旦兼並的田畝給退分了。當時老百姓是十分高興,感恩戴德。本來這些地也是從他們手中取巧豪奪的,照理該分。
話說高旦兩任廂軍虞侯,可真是沒少貪。他的理念是,土地須連成片。所以一大塊好地,往往開始時出市價購得其中幾塊,其餘的便是不擇手段,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高賊一死,失了地的百姓感到有了盼頭。等張憲一到,哭訴的哭訴,遞狀子的遞狀子,柳林衙門忙了個不亦樂乎。
張憲是軍人,雖然是聰明絕頂,畢竟沒有行政經驗。處理此等事宜完全依仗縣太爺胡庸。
胡縣令本是謹小慎微的人。但越是平日太過小心的,勝利衝昏頭腦之後,越容易做出格的事。
先頭幾件土地案他處理的還行,等百姓敲鑼打鼓一抬他,什麽‘千古清官’的匾額一送,胡縣令便有些飄飄然了。若幹案子的處理,不免有草率之處。
本來藏兵於民,藏富於民,協民心以抗金,都是嶽飛既定的方針。張憲也是執行嶽飛的辦法。
但是放權給胡庸,與民分地,畢竟觸動了大豪強大地主們的根本利益。其實胡庸斷案,倒也基本正確。但畢竟有過頭的地方。不少地主豪強從此以後在高親趙構前,多有饞言。
事後高宗殺嶽飛等人,本也頗有顧忌。但想到會得到大地主們的支持,便一意孤行了。當然這是後話。
再說王三橫從被陷害入獄,受刑,見摯友冤死,及至殺官反獄,對峙高營,看押金使,有如做了一場大夢。其中最為痛心疾首的,莫過失去好友沈文。
一切塵埃落定,他返回柳林大獄,赫然見到沈文屍身。
沈大人青筋暴露,二目圓睜,滿臉黑紫,嘴唇發白。他身上盡是汙泥,是由於透汗沾了沙土所致。他雙手摳在地上,指甲都摳劈了。是由於太過痛苦引起。
三橫想著與沈文一道設計風獄,還好像就在眼前一般,可如今他的沈大哥業已撒手而去,而且死得如此痛苦,便心如刀絞,肝腸欲裂。
三橫抱定沈文,大哭連連。大家見狀,哪能勸得了?忙去請陽泉。陽泉也是怎麽勸也不行。最後還是瀝重下死令讓陳大等人強把他拉開。
三橫與眾人裏裏外外仔仔細細把高府搜了個遍。見沈文的‘武目銓疏’尚在。此書後由嶽飛瀝重續完,但嶽帥日後又遭秦檜陷害,再無片字遺世!
那‘北山畈筆錄’卻尋無蹤影。甄師傅說,他曾見完顏烏龍手下有人燒過書籍一類,燒了好長時間。但不知是何物。
相傳沈文生前,曾在杭州城外十五裏北山畈有一別院。他多次在此試過火藥爆炸之物。
近千年之後,北山畈乃現‘浙江消防器材廠’所占。廠依北山而建。山勢初時倒是平緩,然後突地陡峭起來。漫山青鬆翠柏,唯半峰之處,有一碩大石坑,徑近九丈,深十數尺有餘。
坑內寸草不長,石麵暗紅,齊刷刷圓峒峒決非天然形成。但又非人力可以刻出如此齊整之圓坑。更有奇者,這麽大的石坑,無論多大暴雨,絕不存水。坑畔有一碑,相傳為後世之人所立。碑文曰:
北山傍勢聳高天,
鬆麓相傳留古賢。
血火忠奸石無淚,
遠坑雲上騰烈焰。
後曆經數百年風霜雨雪,碑麵風化斑駁,碑文已難辯認,再後來,石碑幹脆也不得尋覓了。
張憲建議,沈大人就在鐵匠營下葬。
這個打造兵器的所在,乃是他生命最後一段時間魂牽夢繞的地方。眾鐵匠聞言皆點頭稱是。
大家覺得,鐵匠營有幸埋了沈大人的忠骨,定守好英靈,年年掃墓,歲歲祭拜,也是對後世子孫的教育與激勵。於是眾人護了沈文棺槨回返。
當晚,各路英雄豪傑回歸鐵匠營。陽泉大擺宴席,給諸位請功。席間請瀝重、張憲為上座,陽泉夫婦,召英也排在前頭。胡知縣因西坪有事,不能前來。故派了心腹,權作代表,也排在前頭。
接下來陳大一幹鐵匠皆有座次。張憲謙虛,把首位讓瀝重獨坐。總之大家歡歡喜喜,舉杯痛飲。突然間,召英說:
“哎,咱們橫哥呢?”
“是呀,他是主角,怎麽不見了?”張憲也奇怪。
“他呀,他在廚房呐。”陽泉道。
“弟妹,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怎麽讓他下廚房,這麽大的宴席,理應三橫為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