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行家看門道’。
三橫觀看之下,早就察出端倪。原來嶽家軍訓練有素,馬隊步兵互相配合。當軍隊營官尋到了局部優勢,立刻發動戰術進攻令。營官一級肯定本隊可以吃下對方之時,立調馬隊,進行分割包抄。將敵軍割出大隊。步將則鎖住邊沿,並抵抗他隊相援。
再接下來,馬隊突入,左衝右突,舉刀廝殺。往往一小隊敵兵是在五十至一百人左右。為宋軍馬步聯隊四百人五行八卦陣鎖住,不到一頓飯工夫,死的死傷的傷,頃刻便失去戰鬥力。
金軍其實並不白給。定是人人反抗,決不投降。無奈被人分割,手中兵刃往往又被宋軍擊毀。接下來就是被斬殺,至少是被宋軍斷臂斷腿重傷,失去戰鬥力。
為什麽金軍曾經所向披靡的戰術不靈了呢。三橫明白,首功當屬他的紮麻刀。舊時宋人兵器不頂。金人騎兵馬快刀鋒,宋軍皆不敢硬擋。往往敵騎殺來,宋兵避讓。無形中更助長了騎兵的快速靈活。
如今不同,嶽家軍步兵持紮麻刀硬擋敵騎,刀槍相碰,宋方兵器至少無損。如是,敵人就大大失了速度。
宋軍在以營為單位,行分製包抄戰術同時,餘化龍在對馬嶺上居高臨下,對全局戰勢洞若觀火。以鼓聲同主帥嶽飛聯絡。
嶽帥遂能掌控大麵積戰況,並以暗號傳語餘化龍,通過對馬嶺指揮全局。
嶽帥與金兀術打鬥,遊刃有餘。他並不想立取其性命,反而是利用金方保護主帥的限製,最大程度牽製敵人,並且不斷以槍在空中,做各種姿勢傳令餘化龍。
這些姿勢乃宋軍事先約好的信號。餘化龍見式以鼓點傳給各部。這樣一上一下,宋軍頗有章法。
再看金齊聯軍,敵方自有另外打法。由於敵方騎兵眾多,機動性強,基本上利用騎兵反複衝殺,以求打亂宋軍部署。
此種戰法以前頗為奏效,因為騎兵速度快,金齊武器好,極易尋得戰機,又易快速撤離。所以兩軍相遇,宋人隻能收縮陣形,以免被敵騎殺散。如是便失了戰鬥的主動。
但惡虎丘則不同。由於敵騎失了速度,宋軍馬步聯隊便以八延緊鎖鎖住騎兵衝殺。列陣對殺,常將騎將兵刃打斷,使之失去進攻性,令敵機動之優勢很難發揮。
更加之今番是宋軍武器占優,當金齊人馬後僅有的步將隨隊衝殺過來後,身上披甲常被宋兵紮麻刀刺穿。這樣金齊軍馬步將多逐漸喪失了戰鬥力。
宋金如此一加一減,高下立判。從全局看,金兀術困在惡虎丘下,與所派包抄迂回之軍並無即時的聯係。而宋軍餘化龍調動有方,故宋軍攻防有序,節奏鮮明,真是越戰越勇。
金兀術此刻明白,他已無力再拖下去,剩下的隻是如何脫離戰鬥了。
他本來與嶽帥對仗,也並未拿出十分力氣。原因是想纏住對方主帥,令其無法實施指揮。而金兵馬戰經驗豐富,常以單人單騎各個為戰,不需全局調度。
不料此戰法早被嶽帥識破,才創造宋軍馬步相輔之陣加以破之。由於戰場混亂,信息不暢,等金齊兵折損大半之時,金兀術才明白是上了大當。
是日嶽家軍越戰越勇,金齊兵鬥誌卻越殺越弱。戰場之上齊兵業已折毀數萬人馬,漫山遍野皆死傷之敵。
紅日西墜,天色漸黑。嶽帥知本隊人馬廝殺了整日,已見疲勞。遂令餘化龍指揮,逐漸收縮戰勢。金方此時更加疲勞轟炸,樂不得見宋軍漸成收勢,個個無心再戰,不久雙方鳴金收兵。
這一日,嶽家軍大勝。但論人數,金兀術仍然占優。第二日,嶽飛要鞏固擴大戰果,金兀術要反敗為勝。還是那句話,‘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單看兩家怎麽打了。
話說一整天的打鬥,莫談兩軍人困馬乏,就連惡虎丘下的戰場,馬踩人趟,平地踏出鬆土一層。晚風吹過,暴土狼煙。兵士臉上身上,盔甲、戰馬之上,都蒙了一層黃土。就連吐口痰,都硌硌碴碴,半下子是泥。
別看嶽家軍紮麻刀在手,兩軍陣前舞動如飛。那是強敵在前,精神亢奮所致。鳴金鑼一響,雙方罷戰,人人勁道都泄了。
也就是王三橫打的刀輕。金兵掌中刀械,相比之下,又笨又沉,大家恨不得趕緊扔了,也好輕鬆。
當晚嶽飛收兵,嚴防了兩翼。不過他也知道,一日征戰下來,金兀術的包圍戰術,要真想奏效,卻也難了。
嶽家軍簡單洗漱,埋鍋造飯。三軍飽餐之後,嶽帥著各路將軍齊聚帳前,點評戰局。
楊再興首言:
“今日一戰,局勢甚為明朗。敵中軍折損大半,算來數萬有餘,左右皆不成攻勢。而我軍損傷者不到四千。一是紮麻刀大現神威,二乃金兀術調動不力,三則我軍中央突破,牛將軍居功至偉。”
張憲接著說:“紮麻刀果然居功闕偉。牛將軍能審時度勢,敵變我變,靈動製敵,乃嶽帥用將得當。餘化龍在山上觀敵料陣,號令全軍,亦功不可沒。”
說到紮麻刀,眾將皆為鐵匠營邀功。人人感到精良兵器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今天一仗,沒有這新式武器,勝利是不可思議的。
王三橫卻看出了問題。原因是紮麻刀對敵方兵刃的抗擊位置。當兩械相磕,巨大的力道將引起刀把的強烈震動。一次兩次無妨,要是擊打一整天,士兵雙手會被震得腫脹。
這便如何是好?
三橫觀看之下,早就察出端倪。原來嶽家軍訓練有素,馬隊步兵互相配合。當軍隊營官尋到了局部優勢,立刻發動戰術進攻令。營官一級肯定本隊可以吃下對方之時,立調馬隊,進行分割包抄。將敵軍割出大隊。步將則鎖住邊沿,並抵抗他隊相援。
再接下來,馬隊突入,左衝右突,舉刀廝殺。往往一小隊敵兵是在五十至一百人左右。為宋軍馬步聯隊四百人五行八卦陣鎖住,不到一頓飯工夫,死的死傷的傷,頃刻便失去戰鬥力。
金軍其實並不白給。定是人人反抗,決不投降。無奈被人分割,手中兵刃往往又被宋軍擊毀。接下來就是被斬殺,至少是被宋軍斷臂斷腿重傷,失去戰鬥力。
為什麽金軍曾經所向披靡的戰術不靈了呢。三橫明白,首功當屬他的紮麻刀。舊時宋人兵器不頂。金人騎兵馬快刀鋒,宋軍皆不敢硬擋。往往敵騎殺來,宋兵避讓。無形中更助長了騎兵的快速靈活。
如今不同,嶽家軍步兵持紮麻刀硬擋敵騎,刀槍相碰,宋方兵器至少無損。如是,敵人就大大失了速度。
宋軍在以營為單位,行分製包抄戰術同時,餘化龍在對馬嶺上居高臨下,對全局戰勢洞若觀火。以鼓聲同主帥嶽飛聯絡。
嶽帥遂能掌控大麵積戰況,並以暗號傳語餘化龍,通過對馬嶺指揮全局。
嶽帥與金兀術打鬥,遊刃有餘。他並不想立取其性命,反而是利用金方保護主帥的限製,最大程度牽製敵人,並且不斷以槍在空中,做各種姿勢傳令餘化龍。
這些姿勢乃宋軍事先約好的信號。餘化龍見式以鼓點傳給各部。這樣一上一下,宋軍頗有章法。
再看金齊聯軍,敵方自有另外打法。由於敵方騎兵眾多,機動性強,基本上利用騎兵反複衝殺,以求打亂宋軍部署。
此種戰法以前頗為奏效,因為騎兵速度快,金齊武器好,極易尋得戰機,又易快速撤離。所以兩軍相遇,宋人隻能收縮陣形,以免被敵騎殺散。如是便失了戰鬥的主動。
但惡虎丘則不同。由於敵騎失了速度,宋軍馬步聯隊便以八延緊鎖鎖住騎兵衝殺。列陣對殺,常將騎將兵刃打斷,使之失去進攻性,令敵機動之優勢很難發揮。
更加之今番是宋軍武器占優,當金齊人馬後僅有的步將隨隊衝殺過來後,身上披甲常被宋兵紮麻刀刺穿。這樣金齊軍馬步將多逐漸喪失了戰鬥力。
宋金如此一加一減,高下立判。從全局看,金兀術困在惡虎丘下,與所派包抄迂回之軍並無即時的聯係。而宋軍餘化龍調動有方,故宋軍攻防有序,節奏鮮明,真是越戰越勇。
金兀術此刻明白,他已無力再拖下去,剩下的隻是如何脫離戰鬥了。
他本來與嶽帥對仗,也並未拿出十分力氣。原因是想纏住對方主帥,令其無法實施指揮。而金兵馬戰經驗豐富,常以單人單騎各個為戰,不需全局調度。
不料此戰法早被嶽帥識破,才創造宋軍馬步相輔之陣加以破之。由於戰場混亂,信息不暢,等金齊兵折損大半之時,金兀術才明白是上了大當。
是日嶽家軍越戰越勇,金齊兵鬥誌卻越殺越弱。戰場之上齊兵業已折毀數萬人馬,漫山遍野皆死傷之敵。
紅日西墜,天色漸黑。嶽帥知本隊人馬廝殺了整日,已見疲勞。遂令餘化龍指揮,逐漸收縮戰勢。金方此時更加疲勞轟炸,樂不得見宋軍漸成收勢,個個無心再戰,不久雙方鳴金收兵。
這一日,嶽家軍大勝。但論人數,金兀術仍然占優。第二日,嶽飛要鞏固擴大戰果,金兀術要反敗為勝。還是那句話,‘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單看兩家怎麽打了。
話說一整天的打鬥,莫談兩軍人困馬乏,就連惡虎丘下的戰場,馬踩人趟,平地踏出鬆土一層。晚風吹過,暴土狼煙。兵士臉上身上,盔甲、戰馬之上,都蒙了一層黃土。就連吐口痰,都硌硌碴碴,半下子是泥。
別看嶽家軍紮麻刀在手,兩軍陣前舞動如飛。那是強敵在前,精神亢奮所致。鳴金鑼一響,雙方罷戰,人人勁道都泄了。
也就是王三橫打的刀輕。金兵掌中刀械,相比之下,又笨又沉,大家恨不得趕緊扔了,也好輕鬆。
當晚嶽飛收兵,嚴防了兩翼。不過他也知道,一日征戰下來,金兀術的包圍戰術,要真想奏效,卻也難了。
嶽家軍簡單洗漱,埋鍋造飯。三軍飽餐之後,嶽帥著各路將軍齊聚帳前,點評戰局。
楊再興首言:
“今日一戰,局勢甚為明朗。敵中軍折損大半,算來數萬有餘,左右皆不成攻勢。而我軍損傷者不到四千。一是紮麻刀大現神威,二乃金兀術調動不力,三則我軍中央突破,牛將軍居功至偉。”
張憲接著說:“紮麻刀果然居功闕偉。牛將軍能審時度勢,敵變我變,靈動製敵,乃嶽帥用將得當。餘化龍在山上觀敵料陣,號令全軍,亦功不可沒。”
說到紮麻刀,眾將皆為鐵匠營邀功。人人感到精良兵器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今天一仗,沒有這新式武器,勝利是不可思議的。
王三橫卻看出了問題。原因是紮麻刀對敵方兵刃的抗擊位置。當兩械相磕,巨大的力道將引起刀把的強烈震動。一次兩次無妨,要是擊打一整天,士兵雙手會被震得腫脹。
這便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