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回(3)。器術勢三鋒並舉,偃城役戰略反攻
三橫知道,在刀上加很小的配重,可將強震點移出刀把位置,便大大減輕士兵的疲勞腫脹。他製刀,早就注意了配重,但由於步兵與騎兵軍刀的抗擊位置不同,這批紮麻刀,隻適用步兵。
眾將議兵之時,三橫特地詢問騎兵將領,果然士兵感到震手。
湯懷奇怪,三橫在山上如何得知騎兵的問題。三橫說是他耳朵聽來的。憑兵器抗擊之聲便能判斷打擊位置,進而估計刀身之振動。連嶽飛都感到神奇。
當晚嶽飛收兵,嚴防了兩翼。不過一日征戰下來,金兀術的包圍戰術,要真想奏效,卻也難了。
嶽家軍埋鍋造飯,三軍飽餐之後,嶽帥著各路將軍齊聚帳前,點評戰局。楊再興首言,眾將附議,人人稱讚紮麻刀。可王三橫卻說:
“鐵匠製刀,理應如此。我等在爐前打鐵,不過是出身透汗。而列位將軍,全營士兵,卻是拚了滿腔鮮血。我如打不出好刀,莫說對不起師父對不起列祖列宗,眼下就對不起拚了血肉之軀的弟兄!”
營中諸將聽言,皆盡動情,紛紛投過讚許目光。陽泉站在三橫身旁,嘴上不說,臉上不露,心中確是十分得意。
是啊,人生在世,作了些與國與民有益之事,那活著多帶勁!陽泉唯一遺憾是這天風向不對,她運的五六車火風箏沒有用上。
這一邊,眾將繼續議論軍情。董先接著道:“紮麻刀打了敵人措手不及,的確首功一件。敵人左右兩翼攻伐不利,雖與中軍牽製有關,亦與戰場地勢不無關聯,嶽帥所造戰場,適得地利之先。”
嶽飛此時道‘眾將所言皆有道理。但明日一戰,我軍必將離開這個坡地,列位對明日之戰,看法如何?”
“當然乘勝進擊。”湯懷道:“今日一戰,金齊士氣大減,已成驚弓之鳥,我軍必奮而擊之,可以大勝。”
“湯懷此言不虛,我軍當繼續進攻!”楊再興道。
“今日之戰我軍兵器占了很大便宜,乃三橫兄弟之功。況且是出敵不意,但不知金軍是否注意了我軍兵械,得以調正戰術。”牛皋道。
“牛將軍所慮不假。今日我軍出其不意,打了他個措手不及。明日金方必調整戰術。”張憲道。
“牛張二位所言差矣,”楊再興道,“古來征戰一鼓作氣,我軍士氣大漲,兵械又在金齊之上,憑他如何調正戰術,我軍直攻便是,莫非要怕了他不成?”
“當然不怕,奮勇殺敵便是。”牛皋聞言把脖子梗起來,看子不服。
“戰術之上,我軍可以保持原式,以便發揮紮麻刀之長處。”嶽飛道。
“就是,就是。”楊再興補充說。
“但今日一戰,從全局戰況而言,我等是集中兵力,突擊中央而置兩廂於不顧。第一,是打敵人之不備。第二點,地勢不利敵人包抄,以展開夾擊之勢。”嶽飛道罷,眾人皆點頭。
嶽帥又接著說道:
“明日一戰,開始時,我軍當可以仍然憑借坡地以求一逞。但是隨著敵人多多被殲,金兀術必成退勢。也許明早開戰,兀術就要準備退卻,不管如何,金兵退勢是早晚的事,但我軍追擊,有兩個根本問題。”
“哪兩件事?”眾人問道。
“第一,敵兵進攻,乃是準備包圍我部。但他為了進擊,左右翼展不到十裏,屬集中兵力。我等迎敵,亦是集中之勢。可他日金方退卻,必然要把兵勢展開,否則他集中在一起如何退卻?”
“不錯。”大家應道。
“那麽他的兵力必然要展開數百裏,這是我們交戰以來從未遇到的。於是更有了第二個問題,金軍多是騎兵,進退速度皆快於我,我軍如何去追?”
“嶽帥所言極是。以往禦敵,敵退之時,可以用‘去無影’三字形容。”餘化龍道
“所以,”嶽飛邊說邊帶眾將聚在地圖之前,
“我軍要先出一兵,去截其最可能之退路。大家看,此地是郢昌,敵兵要退,左右所到百裏之內皆荒山,道路不暢。郢昌乃大道,最利騎兵。敵人必要奪郢昌而行。”嶽飛說道,眾人聽了皆曰有理。
“我擬派一隊人馬先行,在郢昌設伏,以阻敵之退路。張憲,此事由你領兵。”嶽飛道。
“願當軍令。”張憲道。
嶽飛道:
“可是,金方必也不是傻子。在彼攻戰我之前,必有種種謀劃。郢昌乃兵家必爭。大家看,此地為夾峰嶺,敵可在此阻我前去郢昌。但金人此次前來犯境,本是一路快進之勢,夾峰嶺設兵,非為金兀術用兵之法。”
“我等皆認同大帥分析,夾峰嶺無兵,十中可有其九。”董先道。
“但我軍在後,敵兵在前,且不說彼等馬快。所以張憲人馬當晚就要行動。”
“嶽大哥此舉乃料敵機先。”牛皋道。
“牛皋且慢結論。就算張憲先行一步,大家看此地,為小商河。如敵人從小商河突入郢昌,隻須數千兵力,張憲便無取勝的把握。”嶽飛又說,
“那麽敵人大軍可直過郢昌。郢昌之後,我等再無阻敵之策了。
三橫知道,在刀上加很小的配重,可將強震點移出刀把位置,便大大減輕士兵的疲勞腫脹。他製刀,早就注意了配重,但由於步兵與騎兵軍刀的抗擊位置不同,這批紮麻刀,隻適用步兵。
眾將議兵之時,三橫特地詢問騎兵將領,果然士兵感到震手。
湯懷奇怪,三橫在山上如何得知騎兵的問題。三橫說是他耳朵聽來的。憑兵器抗擊之聲便能判斷打擊位置,進而估計刀身之振動。連嶽飛都感到神奇。
當晚嶽飛收兵,嚴防了兩翼。不過一日征戰下來,金兀術的包圍戰術,要真想奏效,卻也難了。
嶽家軍埋鍋造飯,三軍飽餐之後,嶽帥著各路將軍齊聚帳前,點評戰局。楊再興首言,眾將附議,人人稱讚紮麻刀。可王三橫卻說:
“鐵匠製刀,理應如此。我等在爐前打鐵,不過是出身透汗。而列位將軍,全營士兵,卻是拚了滿腔鮮血。我如打不出好刀,莫說對不起師父對不起列祖列宗,眼下就對不起拚了血肉之軀的弟兄!”
營中諸將聽言,皆盡動情,紛紛投過讚許目光。陽泉站在三橫身旁,嘴上不說,臉上不露,心中確是十分得意。
是啊,人生在世,作了些與國與民有益之事,那活著多帶勁!陽泉唯一遺憾是這天風向不對,她運的五六車火風箏沒有用上。
這一邊,眾將繼續議論軍情。董先接著道:“紮麻刀打了敵人措手不及,的確首功一件。敵人左右兩翼攻伐不利,雖與中軍牽製有關,亦與戰場地勢不無關聯,嶽帥所造戰場,適得地利之先。”
嶽飛此時道‘眾將所言皆有道理。但明日一戰,我軍必將離開這個坡地,列位對明日之戰,看法如何?”
“當然乘勝進擊。”湯懷道:“今日一戰,金齊士氣大減,已成驚弓之鳥,我軍必奮而擊之,可以大勝。”
“湯懷此言不虛,我軍當繼續進攻!”楊再興道。
“今日之戰我軍兵器占了很大便宜,乃三橫兄弟之功。況且是出敵不意,但不知金軍是否注意了我軍兵械,得以調正戰術。”牛皋道。
“牛將軍所慮不假。今日我軍出其不意,打了他個措手不及。明日金方必調整戰術。”張憲道。
“牛張二位所言差矣,”楊再興道,“古來征戰一鼓作氣,我軍士氣大漲,兵械又在金齊之上,憑他如何調正戰術,我軍直攻便是,莫非要怕了他不成?”
“當然不怕,奮勇殺敵便是。”牛皋聞言把脖子梗起來,看子不服。
“戰術之上,我軍可以保持原式,以便發揮紮麻刀之長處。”嶽飛道。
“就是,就是。”楊再興補充說。
“但今日一戰,從全局戰況而言,我等是集中兵力,突擊中央而置兩廂於不顧。第一,是打敵人之不備。第二點,地勢不利敵人包抄,以展開夾擊之勢。”嶽飛道罷,眾人皆點頭。
嶽帥又接著說道:
“明日一戰,開始時,我軍當可以仍然憑借坡地以求一逞。但是隨著敵人多多被殲,金兀術必成退勢。也許明早開戰,兀術就要準備退卻,不管如何,金兵退勢是早晚的事,但我軍追擊,有兩個根本問題。”
“哪兩件事?”眾人問道。
“第一,敵兵進攻,乃是準備包圍我部。但他為了進擊,左右翼展不到十裏,屬集中兵力。我等迎敵,亦是集中之勢。可他日金方退卻,必然要把兵勢展開,否則他集中在一起如何退卻?”
“不錯。”大家應道。
“那麽他的兵力必然要展開數百裏,這是我們交戰以來從未遇到的。於是更有了第二個問題,金軍多是騎兵,進退速度皆快於我,我軍如何去追?”
“嶽帥所言極是。以往禦敵,敵退之時,可以用‘去無影’三字形容。”餘化龍道
“所以,”嶽飛邊說邊帶眾將聚在地圖之前,
“我軍要先出一兵,去截其最可能之退路。大家看,此地是郢昌,敵兵要退,左右所到百裏之內皆荒山,道路不暢。郢昌乃大道,最利騎兵。敵人必要奪郢昌而行。”嶽飛說道,眾人聽了皆曰有理。
“我擬派一隊人馬先行,在郢昌設伏,以阻敵之退路。張憲,此事由你領兵。”嶽飛道。
“願當軍令。”張憲道。
嶽飛道:
“可是,金方必也不是傻子。在彼攻戰我之前,必有種種謀劃。郢昌乃兵家必爭。大家看,此地為夾峰嶺,敵可在此阻我前去郢昌。但金人此次前來犯境,本是一路快進之勢,夾峰嶺設兵,非為金兀術用兵之法。”
“我等皆認同大帥分析,夾峰嶺無兵,十中可有其九。”董先道。
“但我軍在後,敵兵在前,且不說彼等馬快。所以張憲人馬當晚就要行動。”
“嶽大哥此舉乃料敵機先。”牛皋道。
“牛皋且慢結論。就算張憲先行一步,大家看此地,為小商河。如敵人從小商河突入郢昌,隻須數千兵力,張憲便無取勝的把握。”嶽飛又說,
“那麽敵人大軍可直過郢昌。郢昌之後,我等再無阻敵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