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在幹旱的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會變的較為堅實、含水量降低,地麵的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會大為增加,多的時候一平方米能有二十到四十萬粒卵。
而且幹旱年份,河、湖水麵縮小、低窪地**,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麵,幹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低,蝗蟲以此為食,生產更快。幹旱還會使得蝗蟲遷徙,結成更大的蝗蟲群,導致大型蝗災。
不過古人對於蝗蟲的認知不多,反而有蝗神的說法,遇蝗災還要拜蝗神。又有蝗魚互化的說話,說蝗是魚卵所化,稱旱涸則魚、蝦子化為蝗,故多魚兆豐年。還說蝗蟲飛入海,化為魚蝦。
不過對於當政的人來說,蝗蟲,尤其是旱年之後的蝗災,那是最可怕的。
按官方的史料所記載,秦漢之時,蝗災幾年是平均8.8年就爆發一次。而到了隋唐之時,差不多五年左右爆發一次,到兩宋時,三年半就爆發一次,元代一點六年一次,明清二點八年一次。
蝗災迭起,受災的地方多集中在中原河北、河南、山東三省。在江淮和江漢地區亦有分布,嚴重的時候,關中地區也會爆發,甚至會遍及整個黃土高原。
而最容易爆發蝗災的地方,還是黃河遊戲,尤其是中下遊流域,每當大水泛濫之後,就接著會是嚴重的旱災。水旱災交替發生,就會使得沿湖、濱海、河泛、內澇地區出現許多大麵積的荒灘和拋荒地。
而這些地方,往往就成為了蝗災發生並猖獗的條件。
這些都是後人早就熟知的常識,但對於這個時代的多數古人來講,他們都搞不明白蝗蟲發生的原因。
隻是一味的認為蝗蟲是沒有規律可言的,是上天的責罰等等。
黃河的河灘地,其實就是蝗蟲最大的產卵區。如果黃河的河灘每年有幾次河水漫灘,那麽蝗蟲數量就會大大減少,五月河水漫灘六月退水,會減輕夏蝗發生程度。七月上水,八月退水,則秋蝗發生麵積最小。
如果八月以前上水退水,則秋蝗會退水產卵,來年夏蝗則偏重發生。
由於黃河斷流時間一般都是七八九月的夏秋季和二到六月的春夏季,這期間正好是飛蝗發育和繁殖期,河斷的斷流直接影響到中原等省黃河灘地飛蝗的發生動態。
基本上,如果黃河斷流,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機率會發生蝗災。
“你說黃河斷流,就會發生蝗災?”
李世民和宰相們本來吃蝗蟲吃的挺開心的,結果李超卻說了一個讓大家開心不起來的話題。
“蝗災,好像有好幾年沒發生了。”蕭瑀也道。
李超搬了個椅子坐在李世民身邊,“陛下,據我對史書上蝗災的統計和研究,秦漢之時,幾乎每不到九年,就會爆發一次大蝗災。而到了近三百年,則是差不多每不到六年就要爆發一次大蝗災。”
李世民麵色沉了下來。
蝗災幾乎年年有,但大蝗災,那必然會是席卷數十州縣,能讓無數人流離失所的大災情。這樣的大蝗災,上一次,好像就是在六年前。
“六年一次,大蝗災已經六年未發生過了,大唐建立至今,還未發生過大蝗災。難道說,明年要發生大蝗災?”李世民說出這話的時候,聲音裏甚至都有一點顫抖。
明年,是他改元之年,明年就正式改用貞觀年號了。
貞觀,那是他的年號。
難道貞觀一開始,就要以大蝗災開始?
如果真是這樣,這可就不僅僅是大蝗災,還會是政治上的災難。畢竟,大災,不管是幹旱還是洪水或者是雪災、蝗災,地震等,這些都是被視為上天的警示,是天之子皇帝的失職。
他一改元,就來個大蝗災,這事可就非常不好了。
平章事、吏部尚書杜如晦這個時候擔憂的表示,“黃河要斷流了。”
“看樣子,這個月河南段就會斷流。”
李世民徹底不淡定了。
“這事朕怎麽不知道?”
房玄齡他們也很無辜,黃河斷流那是常有的事情啊,以前大家又不知道黃河斷流還是蝗災爆發的根源。
“文遠,你真的認為明年會有大蝗災?”
蝗災的可怕李世民知道,也見過,那真是鋪天蓋地,每過一次,席卷一空。蝗災吃盡一切,蝗蟲過境之後,必然就是大饑荒。
李超點頭。
史書上是有記載的,明年會有大蝗災,不但席卷整個中原,甚至飛進了關中,關中平原吃光了後,把整個黃土高原也吃了一遍。
關中明年會大饑,中原也會大饑。曆史上,今年會有旱災,明年接著旱,再蝗災,然後就是大饑荒,突厥人又乘機南下。
李淵都在關中呆不下去,決定焚長安而不都,跑到山南去,既避突厥鋒芒,也是為了找吃的去。
“陛下,黃河即將斷流,觀氣象種種,今夏秋會是大旱。夏旱就會有秋蝗,秋旱會有夏蝗。今秋就會有蝗災,但規模可能會小點,可明年繼續旱,那麽到時蝗災就將難以收拾。”
“可有防治之法?”
李超搖頭,這個東西基本上沒有什麽防治之法。
蝗蟲產卵在土裏,一平方米內能產上幾十萬枚卵,誰有本事把這些卵給挖掉?這就和洪災和旱災一樣,小災還能防一防救一救,這個基本上就是沒有辦法的了。
“現在就要開始囤積糧食了,各地常平倉、義倉、社倉都要開始清查。絕不能帳上有糧,倉中卻無糧,要不然到時災情一爆發,倉中無糧可放,那是要出人命的。饑民四起,人要是肚子都填不飽了,就不會再有什麽綱常禮儀,那時為了填飽肚子,殺人放火甚至易子而食什麽事情都做的出來的。”
李超向李世民建議道。
糧食,這是防災最重要的一條。隻要有糧,遇災,也會好的多。
“對,這點很重要,立即清查各地糧倉,不管官倉還是義倉,都要清查。掌握好各地倉中存糧狀況,缺糧少糧的地方,要第一時間運糧過去。”李世民點頭道。
李超也道,“陛下,尤其是中原一帶,蝗災必起於黃河流域,因此黃河一帶必是重災區,這裏的儲糧最重要。應當加緊中原黃河一帶的糧食儲備!”(未完待續。)
而且幹旱年份,河、湖水麵縮小、低窪地**,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麵,幹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低,蝗蟲以此為食,生產更快。幹旱還會使得蝗蟲遷徙,結成更大的蝗蟲群,導致大型蝗災。
不過古人對於蝗蟲的認知不多,反而有蝗神的說法,遇蝗災還要拜蝗神。又有蝗魚互化的說話,說蝗是魚卵所化,稱旱涸則魚、蝦子化為蝗,故多魚兆豐年。還說蝗蟲飛入海,化為魚蝦。
不過對於當政的人來說,蝗蟲,尤其是旱年之後的蝗災,那是最可怕的。
按官方的史料所記載,秦漢之時,蝗災幾年是平均8.8年就爆發一次。而到了隋唐之時,差不多五年左右爆發一次,到兩宋時,三年半就爆發一次,元代一點六年一次,明清二點八年一次。
蝗災迭起,受災的地方多集中在中原河北、河南、山東三省。在江淮和江漢地區亦有分布,嚴重的時候,關中地區也會爆發,甚至會遍及整個黃土高原。
而最容易爆發蝗災的地方,還是黃河遊戲,尤其是中下遊流域,每當大水泛濫之後,就接著會是嚴重的旱災。水旱災交替發生,就會使得沿湖、濱海、河泛、內澇地區出現許多大麵積的荒灘和拋荒地。
而這些地方,往往就成為了蝗災發生並猖獗的條件。
這些都是後人早就熟知的常識,但對於這個時代的多數古人來講,他們都搞不明白蝗蟲發生的原因。
隻是一味的認為蝗蟲是沒有規律可言的,是上天的責罰等等。
黃河的河灘地,其實就是蝗蟲最大的產卵區。如果黃河的河灘每年有幾次河水漫灘,那麽蝗蟲數量就會大大減少,五月河水漫灘六月退水,會減輕夏蝗發生程度。七月上水,八月退水,則秋蝗發生麵積最小。
如果八月以前上水退水,則秋蝗會退水產卵,來年夏蝗則偏重發生。
由於黃河斷流時間一般都是七八九月的夏秋季和二到六月的春夏季,這期間正好是飛蝗發育和繁殖期,河斷的斷流直接影響到中原等省黃河灘地飛蝗的發生動態。
基本上,如果黃河斷流,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機率會發生蝗災。
“你說黃河斷流,就會發生蝗災?”
李世民和宰相們本來吃蝗蟲吃的挺開心的,結果李超卻說了一個讓大家開心不起來的話題。
“蝗災,好像有好幾年沒發生了。”蕭瑀也道。
李超搬了個椅子坐在李世民身邊,“陛下,據我對史書上蝗災的統計和研究,秦漢之時,幾乎每不到九年,就會爆發一次大蝗災。而到了近三百年,則是差不多每不到六年就要爆發一次大蝗災。”
李世民麵色沉了下來。
蝗災幾乎年年有,但大蝗災,那必然會是席卷數十州縣,能讓無數人流離失所的大災情。這樣的大蝗災,上一次,好像就是在六年前。
“六年一次,大蝗災已經六年未發生過了,大唐建立至今,還未發生過大蝗災。難道說,明年要發生大蝗災?”李世民說出這話的時候,聲音裏甚至都有一點顫抖。
明年,是他改元之年,明年就正式改用貞觀年號了。
貞觀,那是他的年號。
難道貞觀一開始,就要以大蝗災開始?
如果真是這樣,這可就不僅僅是大蝗災,還會是政治上的災難。畢竟,大災,不管是幹旱還是洪水或者是雪災、蝗災,地震等,這些都是被視為上天的警示,是天之子皇帝的失職。
他一改元,就來個大蝗災,這事可就非常不好了。
平章事、吏部尚書杜如晦這個時候擔憂的表示,“黃河要斷流了。”
“看樣子,這個月河南段就會斷流。”
李世民徹底不淡定了。
“這事朕怎麽不知道?”
房玄齡他們也很無辜,黃河斷流那是常有的事情啊,以前大家又不知道黃河斷流還是蝗災爆發的根源。
“文遠,你真的認為明年會有大蝗災?”
蝗災的可怕李世民知道,也見過,那真是鋪天蓋地,每過一次,席卷一空。蝗災吃盡一切,蝗蟲過境之後,必然就是大饑荒。
李超點頭。
史書上是有記載的,明年會有大蝗災,不但席卷整個中原,甚至飛進了關中,關中平原吃光了後,把整個黃土高原也吃了一遍。
關中明年會大饑,中原也會大饑。曆史上,今年會有旱災,明年接著旱,再蝗災,然後就是大饑荒,突厥人又乘機南下。
李淵都在關中呆不下去,決定焚長安而不都,跑到山南去,既避突厥鋒芒,也是為了找吃的去。
“陛下,黃河即將斷流,觀氣象種種,今夏秋會是大旱。夏旱就會有秋蝗,秋旱會有夏蝗。今秋就會有蝗災,但規模可能會小點,可明年繼續旱,那麽到時蝗災就將難以收拾。”
“可有防治之法?”
李超搖頭,這個東西基本上沒有什麽防治之法。
蝗蟲產卵在土裏,一平方米內能產上幾十萬枚卵,誰有本事把這些卵給挖掉?這就和洪災和旱災一樣,小災還能防一防救一救,這個基本上就是沒有辦法的了。
“現在就要開始囤積糧食了,各地常平倉、義倉、社倉都要開始清查。絕不能帳上有糧,倉中卻無糧,要不然到時災情一爆發,倉中無糧可放,那是要出人命的。饑民四起,人要是肚子都填不飽了,就不會再有什麽綱常禮儀,那時為了填飽肚子,殺人放火甚至易子而食什麽事情都做的出來的。”
李超向李世民建議道。
糧食,這是防災最重要的一條。隻要有糧,遇災,也會好的多。
“對,這點很重要,立即清查各地糧倉,不管官倉還是義倉,都要清查。掌握好各地倉中存糧狀況,缺糧少糧的地方,要第一時間運糧過去。”李世民點頭道。
李超也道,“陛下,尤其是中原一帶,蝗災必起於黃河流域,因此黃河一帶必是重災區,這裏的儲糧最重要。應當加緊中原黃河一帶的糧食儲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