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9月11日,大明,天津衛。


    大齊王國出使大明的使團是在八月十一日抵達天津塘沽碼頭。三艘西洋製式的炮艦驟然出現在塘沽碼頭,不僅讓眾多的漁民驚慌不已,還讓岸上附近的衛所官兵如臨大敵。


    待一艘小船行駛到岸邊,一名陸戰隊軍官登陸後,與趕至此處的一隊衛所官兵進行交涉,聲言,南方漢洲大陸所在的大齊王國派出使者,前來覲見大明皇帝。


    明軍一名副百戶軍官聞言,外邦使團朝覲,而且又是攜帶兩艘巨艦而來,不敢自專,立即派人回報千戶所上官,予以定奪。


    大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築城設衛,稱天津衛,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大齊王國登陸的塘沽碼頭屬於大明天津右衛管轄,下麵還有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因而,待此間的前衛千戶所得報後,千戶軍官仍舊不敢自專,繼續上報衛指揮使。


    一番層層上報後,大齊王國使團硬是在船上等待了三天時間,天津右衛所排出了一名指揮僉事(正四品)前來迎接使團登岸。


    大齊王國使者代表黃子加(原渤泥王子)向這位指揮僉事出示大齊王國使者印簽和國書,並告知對方,此番前來,是要將前往北京,以求覲見大明皇帝。


    這位天津右衛的指揮僉事對異域番邦的使者朝覲,頗為無感,而且又是一個從未聽到過名號的王國,誰知道是不是流落海外的明人,冒充番邦使者,前來大明騙取朝廷的賜封和貢品。如今大明內憂外患,已經許久沒有藩屬國前來北京朝覲了。再者,朝覲的藩屬國使者,可從未在天津登陸過。


    這個所謂的大齊王國使者,長相倒是有一絲南洋番邦土人模樣,舉止行為,也頗為得體,但藩屬國朝覲,他們衛所軍官如何能接待和引進北京。


    這個指揮僉事婉言轉告這幾個大齊王國的使者,讓他們前往他處,尋正規途徑,經地方府縣上報鴻臚寺,然後再由朝廷派出接應大使一路護送至北京,完成正式的朝覲程序。而此處屬於天津衛所,乃軍事重鎮,不與番邦王國有交接事宜。


    不過,當黃子加開口說道,大齊王國前來大明朝覲,攜帶了大量的禮品,若是輾轉他處,遷延耗時不說,恐怕還不便轉運禮品。


    這位指揮僉事心中暗笑,番邦國家帶來的禮品貴重的無非是珠寶玉石,可若是借機占我大明便宜的,更是有帶著海物、香料也是有的。些許禮品,往來轉運,有何費事。


    糧食五萬石!


    望遠鏡二十副!


    鐵甲三百副!


    火炮十五門,而且是威力巨大的火炮,以及四百支先進的燧發火銃!


    黃子加輕輕地說出了所攜帶的幾樣禮品後,那位指揮僉事呆了一下,隨即說了一聲“貴使稍待”,便立刻打馬返回衛指揮所,稟報指揮使。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未到一個時辰,天津右衛指揮使甘文立帶著一眾衛所軍官騎馬趕到碼頭,與大齊使者黃子加稍事寒暄後,婉轉地問及,為何大齊給大明帶來禮品會是如此重要的軍事物資,並有意無意地暗示,對方是否確有如此數量的物資。


    黃子加言道,大齊王國上下均為華夏一脈,感念大明母國聖恩,聞悉大明遼東陷入建奴野蠻入侵,北方又遭遇流民暴亂,因而,為支持大明皇帝和朝廷,大齊特意運來部分精良軍械和糧食物資,以期緩解大明目前困境一二。同時,還邀請甘文立乘坐小船,登上大齊王國炮艦,以檢視帶來進貢大明的禮品。


    天津右衛指揮使甘文立和指揮同知田成舉半信半疑地乘坐小船,駛到停駐於海上的一艘炮艦邊,然後順著軟梯爬上大船,見船上的官兵雖然有西洋人,但絕大部分都是漢人模樣。大齊水師軍官帶著兩個大明軍官檢查了船艙堆放的火炮、火槍、鐵甲,以及大量的稻米。


    大齊水師軍官言道,敬獻大明的火炮,根據口徑不同,射程和威力也是不同,但其中數門火炮,與船上的艦炮威力相仿。為此,水師軍官還專門給兩名大明軍官演示了艦炮轟擊的效果。


    數十門火炮齊射的壯觀場麵,著實震撼到了兩名大明軍官,“聲震於耳,彈著於數裏之外,驚海濤高數十丈”,威力確實驚人。


    天津右衛指揮使甘文立下船後,立即邀請黃子加等大齊王國使者暫住衛所,同時立即派出快馬,急奔京師,向京城都指揮使司和兵部、鴻臚寺稟報。


    然而,大齊王國使者卻一直等了近月餘,京師都未曾傳來任何消息。在岸邊等待的三艘武裝商船不耐之下,隻能將所攜物資通過衛所征用的眾多小船,卸於碼頭,隨後東行往南長山島而去。


    天津右衛指揮使甘文立也是等待得焦急,大明目前的局麵不是很好,麵臨諸多困境。


    二月十八日,鬆山城城陷,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洪承疇、祖大樂兵敗被俘至沈陽。


    三月八日,祖大壽率部獻城歸降,建奴遂占錦州。


    四月二十二日,建奴用紅衣大炮轟毀杏山城垣,副將呂品奇率部不戰而降。


    鬆山、錦州、杏山三城盡沒,八鎮總兵、十三萬人馬,大部陷於錦州及左近。經此一役,關外明軍精銳盡喪,遼東局勢潰爛,已無可挽回。


    值此危難之際,有番邦小國貢獻軍國重器於朝廷,雖無扭轉乾坤之力,但多少是對朝廷一個有益的補充不是。但不知為何,朝中大員遲遲未予回複呢?


    北京五軍都督府下的都指揮使司、兵部、鴻臚寺等各部官員,其實在天津右衛派出信使的第三天就已獲悉,有異域番邦小國前來大明朝覲,並貢獻軍器若幹,稻米五萬石,以資大明抵禦建奴和流賊。


    但此時的北京城,波雲詭譎,朝廷重臣們正在為兵部尚書陳新甲與遼東建奴私圖和議之事,爭吵議論不休。


    其實,鬆錦大敗之後,與遼東建奴和議,並非是兵部尚書陳新甲私自操作。早先,陳新甲因為南北交困,派遣使者與建奴議和,私下裏告訴過原兵部尚書傅宗龍。宗龍離京時,又將此事告知大學士謝升。


    謝升後來看到疆事大壞,就把宗龍的話講給了崇禎。崇禎帝召陳新甲過來質問,陳新甲叩頭謝罪。謝升進言道:“倘肯議和,和亦可恃。”崇禎帝默然不語。不久指示陳新甲秘密進行這件事,朝廷眾臣均不知。


    後來有言官拜見謝升,謝升說:“上意主和,諸君幸勿多言。”言官一聽大為吃驚,紛紛上書彈劾謝升,謝升於是被罷官而去。崇禎帝在把議和一事交給陳新甲以後,和他手詔往返過幾十次,都告誡他不要泄漏出去。眾臣雖隱隱知曉,但都未有確切證據。


    然而,某一日,兵部職方馬紹愉從邊關發回議和條件的密函,陳新甲置於案上,其家童誤以為是塘報,交給各省駐京辦事處傳抄,事起泄露,群臣嘩然,紛紛上書彈劾陳新甲。崇禎帝大怒,嚴旨斥責新甲,要他自梳分辨。陳新甲不引罪自責,反自詡其功。崇禎更加憤怒。給事中馬嘉植又彈劾新甲。


    七月二十九日,陳新甲下獄,新甲從獄中上書乞宥,崇禎不許。新甲隻得賄賂高層,給事中廖國遴、楊枝起等多方營救,刑部侍郎徐石麒據不答應,大學士周延儒、陳演亦大力援救,並且說:“國法,敵兵不薄城,不殺大司馬。”


    崇禎說:“他且勿論,戮辱我親籓七,不甚於薄城耶?”。


    刑部侍郎徐石麒曰:“人臣無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專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國,當失陷城寨律,斬。”


    崇禎為此遲疑不決,但心中隱然有殺陳新甲之意。三法司會審後,以闖賊蹂躪河南,開封屢被圍,他郡縣失亡相踵,總督傅宗龍、汪喬年出關討賊,先後陷歿,以及私款辱國等事由,定陳新甲棄市。


    九月十二,大明鴻臚寺少卿成懷禮與主薄薛恒春終至天津右衛指揮使司,接見大齊王國使者黃子加,詢問其國來曆和所在。


    黃子加言及,大齊王國前身乃數十上百年間流落散居於南洋漢人商幫及民間屯墾勢力,因不堪土人和西洋勢力欺壓,奮起反抗,先後敗荷人、葡人、西人,迫退壓製各方土人,遂於一年前於漢洲大陸建基立國。但大齊王國慕大明芳華,感念天朝聖恩,特此前來朝覲。


    鴻臚寺少卿成懷禮滿意地點點頭,雖然遼東局勢糜爛,河南、陝西、湖北、四川等地流賊肆虐,但海外仍有異域番邦小國仰慕大明威儀,前來朝覲。當今陛下,正值遼東建奴事而傷神費心,又有兵部尚書私圖和議,恐怕這個時候,陛下還真的需要一個好消息遞送麵前。


    隨即,成懷禮將鴻臚寺卿左友義的手詔示與齊國使者,要求其攜帶禮品隨鴻臚寺官員進京,同時責令天津右衛指揮使司官員,派出相應衛所兵丁,隨同護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635漢風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重慶老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重慶老Q並收藏1635漢風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