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曆史認為,摩尼教傳入華夏是在武則天的延載元年,也就是公元694年,不過根據最新的考古記錄來看,十六國時代,這一宗教就已經在民間流傳。


    至於在武則天時代進入官方視野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一代女皇武則天認為自己是彌勒佛的化身,於是摩尼教就冒充成佛教的分支成功的進入了中原。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選擇了波斯人拂多誕偽裝成高僧向武則天獻上了《二宗經》。


    所謂的二宗實際上就是摩尼教裏的光明和黑暗之神,不過為了讓信仰佛教,尤其是彌勒宗的武則天接受,這本經書使用了佛教語言,甚至摩尼也變成了彌勒的化身摩尼光佛。


    顯然,這一事件本身絕不像表麵上的那麽簡單,《二宗經》能夠被漢化並偽裝成佛經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個宗教實際上在民間流傳了很多年,所以才會有這一舉動。


    更重要的是,拂多誕能夠見到皇帝也必然有著朝廷和佛教界的位高權重者引薦才可能做到,這很有可能動員了整個摩尼教教會的力量才做到了這一點。


    不過這種瞞天過海辦法並不能維持太久,武則天死後,唐朝複辟並以道教為主信仰,對摩尼教既然開始了壓製。


    開元二十年七月,唐玄宗在看完摩尼教教義之後下達旨意,認為這一宗教妄稱佛教,蠱惑百姓,禁止在中原傳播,但允許在西域人中繼續傳播。


    但回鶻汗國這個時候接受了摩尼教,因為絲綢之路的貿易是這個國家財富之本,而往來於這條道路上的粟特商人主要信奉的就是摩尼教。


    而在安史之亂後,作為唐朝最大的盟友回鶻受到了唐朝的優待,甚至解除了開元年間對於摩尼教的禁令。


    於是短短半個世紀之後,這一宗教迅速從長安發展到了整個中原地帶,成為了僅次於佛教和道教的第三大宗教。


    然而唐朝統治者從內心裏是厭惡這一宗教的,之所以允許它存在和擴張隻不過是為了結盟而已,因此在回鶻滅亡之後,這一宗教立刻受到嚴厲的打擊。


    在回鶻本土,摩尼教信仰依然在高昌王國中盛行,並以此為基地傳播向西域各國,直到14世紀西邊另一宗教的入侵才徹底結束了本地摩尼教的傳承。


    不過這種結束隻是明麵上的結束,作為秘密教派,這一宗教一直在少數人之間傳承到19世紀,而華夏之前發現的摩尼教編輯繪畫,宗教場所遺跡也基本上出土在這一地區。


    而在中原地區,公元842年,唐朝關閉了荊州,揚州,洪州,越州等地的摩尼教寺院,公元843年,又沒收了長安,洛陽,太原等地的摩尼寺產業,焚毀經書畫像,並在京城處決了72名僧侶。


    當然,這一行動並不隻是針對於摩尼教,主要是因為當時在位的唐武宗開始了滅佛運動,順帶打擊了其他所有的外來宗教,比如說景教,拜火教等。


    不過自從這次打擊之後,摩尼教就再也沒有在華夏地區公開傳播過,同時因為那些外國的摩尼教徒隨著回鶻摩尼教團遠去西域,留在中原的摩尼教喪失了與他們的聯係。


    當武宗的滅佛運動打擊到摩尼教的時候,一部分教徒逃亡到了當時藩鎮割據的東南沿海地區,並轉入了地下並借機徹底本土化,以明教的身份重新出現。


    而明教也分成了兩部分,少數的上層僧侶依托於佛道而生存,因為宋朝信奉道教的緣故,他們就稱摩尼是老子的學生,因此作為道教的附庸獲得了宋朝的許可與包容。


    但大部分的明教徒融入了民間,並逐漸與下層民眾的反抗活動結合在一起發揮其追求光明,發揮其追求光明,善良,簡樸,友愛的道德觀念,並宣稱光明必將戰勝黑暗。


    同時,這一宗教還紮根民間,關心民生疾苦,扶危濟困。凡是信仰明教的人吃菜不吃肉,教徒之間某人有事則會相互幫助,甚至還會修橋鋪路,並在信中遇到官司糾紛時提供幫助。


    這一時代的明教已經不像摩尼教那樣悲觀,激進,並基本本土化。同時在偶像崇拜,祭品,葬禮等方麵都盡力向佛教和道教靠攏。


    可惜的是,因為這一宗教崇尚光明的教育和在民間巨大的聲望被當時的統治者和士大夫,僧人,道士所不容。他們汙蔑明教為魔教,吃菜事魔加以嚴酷鎮壓。


    這麽一來,部分教徒就開始走向激進化,比如說方臘起義。再比如南宋時期各種各樣的起義,而當時間到了元朝末年的時候,紅巾軍大起義中更是充滿了明教信徒。


    比如說紅巾軍的口號就是白蓮花開,明王出世,彌勒降生。同時起義頭領韓林兒就自命為小明王。至於紅巾軍用來做標識的紅巾,實際上就是二百多年前方臘起事時所用過的。


    <a id="wzsy" href="http://www.yawenku.com">yawenku.com</a>


    甚至最後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就曾經是一位明教徒,不過為了爭取江南地區士大夫的支持,他背叛了自己曾經的信仰和忠誠,比如說在對張士誠檄文中就明確拋棄了白蓮教和明教。


    除此之外,他還在派遣廖永忠接應小明王韓林兒來應天的時候,在瓜洲渡故意將船鑿沉韓林兒沉江而死。


    不過即便如此,因為手下大部分都是紅巾軍和明教中人,朱元璋為了迎合民眾對明王出世的殷切盼望,選擇將大明定為國號。


    這個名字一方麵表示了自己繼承了小明王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麵則表示明王已經出世,防止後來者利用明教來反對明朝。


    而且在明朝建立之後,除了大明這個國號以外,明教的一切都被禁止,按照《大明律》的記載,凡是傳播明教者要被判處絞刑,從犯杖100,流3000裏。


    所以從那以後,這個宗教被全麵的禁絕,甚至後來的官方文獻中幾乎找不到任何和明教有關的記載。


    但這並不代表這一極有生命力的民間宗教消失了,因為在梁恩找到的這些碎片中除了之前那個和明教有關的教義以外,還找到了一片刻著年號的石塊碎片:龍鳳一百四十二年。


    龍鳳是當年小明王韓林兒的年號,但終止於龍鳳十二年。如果按照單純的時間來算,所謂的龍鳳一百四十二年該就是明孝宗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


    “從現在找到的這些線索來看,這個地方應該是一處隱秘的明教寺院。”把這幾片至關重要的石碑碎片上的文字綜合在一起後,梁恩向在邊上好奇的看著他工作的同伴們說道。


    “隻不過他們最終還是被發現,並在一場戰鬥後徹底的覆滅了,隻剩下咱們看見的這一片位於山峰之上的殘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寶從英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爵的青花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爵的青花瓷並收藏尋寶從英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