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700-765),字達夫,郡望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少家貧,二十歲遊長安求仕未果,後客遊梁、宋間,落拓失意。天寶八載(749)舉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辭去。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薦為左驍衛兵曹參軍、掌書記。安史亂起,助守潼關。關陷,奔行在,麵陳玄宗,甚得賞識,連升侍禦史、諫議大夫。後曆官淮南節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西川節度使。廣德二年(764)召還長安,為刑部侍郎、轉左散騎常侍,進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其邊塞詩40餘首,歌頌了士卒浴血奮戰的精神,揭露了將軍與士卒苦樂懸殊的深刻矛盾,表達了詩人以身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燕歌行(並序)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擬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爭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譯詩】開元二十六年,有位朋友跟隨大將出征塞外歸來,寫了《燕歌行》給我看。我有感於征伐戍守的軍役之事,因而作了這首詩與之唱和。
在漢朝遙遠的東北邊關,烽煙飛揚,塵沙彌漫;漢家大將告別家鄉,去把凶殘的賊寇掃蕩。男子漢本應當看重,縱橫馳騁上疆場;漢天子又特別賞識,禮遇隆重恩惠深。大軍起程鳴金擊鼓,浩浩蕩蕩兵發榆關,麵麵旌旗迎風招展,蜿蜒盤繞在碣石山。邊塞校尉的緊急文書,飛過浩瀚的大漠;敵酋燃起的戰火,照亮了明森的狼山。邊境之地,多麽遼遠,山川寂寞,荒無人煙;敵騎猖狂,恣意侵掠,挾風裹雨,揮刀舞劍。士兵們在前線拚殺,已經亡傷過半,將帥們在營帳裏作樂,看美人歌舞正酣。秋天將盡的大漠上,邊地的荒草一片枯黃;落日映照的孤城裏,已經沒有多少士兵可以作戰。身受朝廷的恩惠和信任,哪會把敵寇放在眼裏,在關山督軍死戰,重重敵圍仍未能衝破。身披鐵甲的戰士,長期戍邊何等辛苦,家中的妻子怨恨別離,日日垂淚何其傷心!少婦在城南思念役夫,哀痛欲絕,愁腸寸斷,出征的人在邊塞枉自回頭,望眼欲穿,何處是鄉關!塞上寒風飄飄,哪能載我飛度這遙遠的路途?邊地遼遠荒僻,莽莽蒼蒼一無所有。白日裏列陣沙場,殺氣騰騰天昏地暗;寒夜中傳警軍營,刁鬥聲聲膽戰心驚。你看那刀光劍影血雨紛紛,誓死報國哪曾想過得到功勳?誰不知沙場爭戰千辛萬苦,人們至今還懷念那愛護士卒的李廣將軍。
【賞析】這是一首寫北地征戰而雜以諷刺的詩。
詩序中所說“禦史大夫張公”,指河北節度副大使張守珪。開元年間張以與契丹作戰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禦史大夫。其後部將敗於契丹餘部,守珪非但不據實上報,反賄賂派去調查真相的牛仙童,為他掩蓋敗跡。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寫了這首詩。
詩的開頭寫邊境不寧,天子遣將出擊。“山川蕭條極邊土,單於獵火照狼山”,可見戰鬥是很艱苦的。但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邊是殘酷的戰鬥,一邊則在紙醉金迷,這是一種多麽強烈的對比!正是在這種對比中,見出了詩人對這些不顧戰爭之殘酷、不顧戰士之生命的將領的強烈諷刺。也正因為這些將領的**,致使“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好些戍邊的戰士在邊地辛勤征戰,思念家鄉,惦念妻子,但徒然回首南望;他們的妻子則在後方苦苦想念,愁腸欲斷!這些戰士在戰鬥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為了國家的安寧,沙場捐軀在所不辭。他們希望的隻是有一位像漢代名將李廣那樣能愛護士兵的將軍!詩的這末一句,是諷刺,更是憤怒的呐喊!
因此,這首詩與其說是一首詠歎邊境征戰的詩,倒不如說是一首譏刺前線將領醉生夢死之作,它當然不是僅僅譏刺張守珪的。
燕歌行(並序)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擬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爭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譯詩】開元二十六年,有位朋友跟隨大將出征塞外歸來,寫了《燕歌行》給我看。我有感於征伐戍守的軍役之事,因而作了這首詩與之唱和。
在漢朝遙遠的東北邊關,烽煙飛揚,塵沙彌漫;漢家大將告別家鄉,去把凶殘的賊寇掃蕩。男子漢本應當看重,縱橫馳騁上疆場;漢天子又特別賞識,禮遇隆重恩惠深。大軍起程鳴金擊鼓,浩浩蕩蕩兵發榆關,麵麵旌旗迎風招展,蜿蜒盤繞在碣石山。邊塞校尉的緊急文書,飛過浩瀚的大漠;敵酋燃起的戰火,照亮了明森的狼山。邊境之地,多麽遼遠,山川寂寞,荒無人煙;敵騎猖狂,恣意侵掠,挾風裹雨,揮刀舞劍。士兵們在前線拚殺,已經亡傷過半,將帥們在營帳裏作樂,看美人歌舞正酣。秋天將盡的大漠上,邊地的荒草一片枯黃;落日映照的孤城裏,已經沒有多少士兵可以作戰。身受朝廷的恩惠和信任,哪會把敵寇放在眼裏,在關山督軍死戰,重重敵圍仍未能衝破。身披鐵甲的戰士,長期戍邊何等辛苦,家中的妻子怨恨別離,日日垂淚何其傷心!少婦在城南思念役夫,哀痛欲絕,愁腸寸斷,出征的人在邊塞枉自回頭,望眼欲穿,何處是鄉關!塞上寒風飄飄,哪能載我飛度這遙遠的路途?邊地遼遠荒僻,莽莽蒼蒼一無所有。白日裏列陣沙場,殺氣騰騰天昏地暗;寒夜中傳警軍營,刁鬥聲聲膽戰心驚。你看那刀光劍影血雨紛紛,誓死報國哪曾想過得到功勳?誰不知沙場爭戰千辛萬苦,人們至今還懷念那愛護士卒的李廣將軍。
【賞析】這是一首寫北地征戰而雜以諷刺的詩。
詩序中所說“禦史大夫張公”,指河北節度副大使張守珪。開元年間張以與契丹作戰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禦史大夫。其後部將敗於契丹餘部,守珪非但不據實上報,反賄賂派去調查真相的牛仙童,為他掩蓋敗跡。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寫了這首詩。
詩的開頭寫邊境不寧,天子遣將出擊。“山川蕭條極邊土,單於獵火照狼山”,可見戰鬥是很艱苦的。但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邊是殘酷的戰鬥,一邊則在紙醉金迷,這是一種多麽強烈的對比!正是在這種對比中,見出了詩人對這些不顧戰爭之殘酷、不顧戰士之生命的將領的強烈諷刺。也正因為這些將領的**,致使“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好些戍邊的戰士在邊地辛勤征戰,思念家鄉,惦念妻子,但徒然回首南望;他們的妻子則在後方苦苦想念,愁腸欲斷!這些戰士在戰鬥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為了國家的安寧,沙場捐軀在所不辭。他們希望的隻是有一位像漢代名將李廣那樣能愛護士兵的將軍!詩的這末一句,是諷刺,更是憤怒的呐喊!
因此,這首詩與其說是一首詠歎邊境征戰的詩,倒不如說是一首譏刺前線將領醉生夢死之作,它當然不是僅僅譏刺張守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