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人的文化既具有悠久的曆史積澱,同時也經曆了多次重要的內容變遷,而其影響因素,則是非常複雜的。幾千年前,由亞洲大陸南下的北方族群一方麵帶來了石器和金屬文化,另一方麵,在此基礎上,其本身也成了新的本土文化的創造者。後來,隨著人類航海事業的不斷發展,地處海洋貿易通道的當今馬來西亞,尤其是作為其主體部分的馬來亞半島,成了溝通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文明古國的中介。因此,在近代西方殖民主義勢力進入東南亞之前,商人——主要是阿拉伯、波斯、印度和中國的商人以及活躍在商路上的宗教人士,便成了外來文化傳人馬來一印度尼西亞群島的重要力量。而這時的外來文化,主要是印度文化,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印度化時代”。也就在這一時代的後期,伊斯蘭教也以印度為中轉地,開始向這裏傳人,並在接下來的殖民主義時代,與傳人同一地區的西方基督教展開了傳教競賽。更主要的是,在殖民主義勢力的推動下,華人、印度人以及當今馬來西亞境外的操馬來語者這三大族群在不斷移人的基礎上,逐漸奠定了馬來西亞族群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多元的社會基礎。


    馬來人文化的各種構成資源,主要包括:(1)馬來一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土著文化,以原始的薩滿教和萬物有靈信仰為主;(2)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文化;(3)伊斯蘭文化。馬來人的文化最初就是這些異質文化因素整合的結果。在這裏,有兩點要指出:第一,中國漢族傳統文化雖然也是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但是,由於它基本上是在馬來人改信伊斯蘭教後傳人的,所以,對馬來人文化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第二,就伊斯蘭文化本身而言,它也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民間伊斯蘭文化,蘇非神秘主義以及各種前伊斯蘭或非伊斯蘭民間信仰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一個是正統伊斯蘭文化,以官方認可並得到宗教職業人員或宗教學者(uma)支持的上層伊斯蘭教為核心。“民間伊斯蘭信仰的存在,可以按照robert redfield的‘傳統組織’模式概括為‘大傳統’和‘小傳統’。民間伊斯蘭信仰……可以說是馬來伊斯蘭教的‘小’傳統,而嚴格遵循ma和國家伊斯蘭事務部堅持的《古蘭經》、‘聖訓’、教法的則是‘大’傳統。”不過,近代以後,針對伊斯蘭教偏離“原教旨”的情況,在伊斯蘭教中曾多次出現過所謂“純淨”宗教信仰運動,而且這一做法一直到今天仍不乏各種社會推動力量。馬來西亞建國後,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宗教人士的推動下,也一直在做著這方麵的努力。其結果,在當代馬來人文化中,以“正統”伊斯蘭信仰為核心的大文化傳統便愈來愈居於支配地位,其他文化要素則有式微的發展趨勢,尤其都市中的馬來人文化中的情況是如此。(然而,我們知道,馬來人現在還有相當多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所以,我們對這一大文化傳統的影響的估計還應當做適度權衡。)


    這樣,在馬來人文化與民族性格相互關係考察方麵,我們注意到,在各式各樣的影響要素中,馬來人學者放在核心位置的往往就是伊斯蘭教,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伊斯蘭教的影響對於本民族性格的形成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或者至少他們在談到本民族性格的時候都不忘記提到伊斯蘭教。如《馬來西亞研究:民族與公民》這樣概括道:“凡是馬來人都是穆斯林,但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是馬來人。馬來人信仰的伊斯蘭教沒有使他們變得心地狹隘、不容忍、狂熱,也沒有使他們具有進攻性。一般地,馬來人都被描述為謙遜的人,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他們也被說成是秉性中和的人,能夠自我克製,認為火爆行為太過‘粗野’(沒教養),而不予以尊重。正因為如此,他們很少放縱自己的憤怒情緒,也很少直來直去。結果,人們就很難知道其感情、態度、觀點、意見,所以他們總是被誤解。這種誤解有時則會超出人與人之關係範疇,而進入經濟、社會、政治領域。”


    還有,《內省:馬來人的優缺點》一書,在對什麽是馬來人做了解釋之後,也講道:“馬來人擁有的文化遺產,使他成為聞名的‘世界紳士’。馬來人居住的美好環境,使他免於氣候與自然的無妄之災。至能的主賦予馬來人的慈恩,使他成為一個有克製的人,一個溫柔而體貼的人。他的氣質和個性即使在馬來舞蹈藝術中也有明顯體現:移動緩慢而優雅,象征著與周圍環境的合一。對於他的客人,馬來人還是一位雍容而彬彬有禮的主人,不少西方人的作品對此都有記載,當然,這有時也會使他在與人相處時麵臨不利境地。不過,假以時日,他在身體和心理上均能做到潔身自好。當代馬來人儒雅、精明、進取、執著。全球化的世界將是他的下一個戰場。”更值得注意的是,該書還以圖示的方式描述了馬來人的心理傾向( )。 (the core benchmark)。在這裏我們要補充的是,馬來人文化(即第二個層麵)本身其實已經是一種被伊斯蘭化了的族群文化。


    當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馬來人的文化及民族性格亦在發展變化。如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爾在《亞洲新政》(the newdeal for asia)就針對所謂的“新馬來人”(yu baru)講道:“所謂新馬來人就是擁有適應時代變遷之文化的馬來人,他主動麵對所有挑戰,不靠幫助而勝任競爭,諳於世故而守規則,受過教育而有學問,值得信賴而富於效率。刻苦工作,堅忍不拔,優秀,循規蹈矩,以及篤信伊斯蘭教等,乃是另外一些因素。”這顯然與當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所描述的那個“懶惰”的馬來人形象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了,盡管這裏多少還包含了馬來人自己的對族群性格的某種理想的期盼。無論如何,馬來人所具有的那種在當地自然與社會環境下培養出來的樂天(西方殖民者稱之為“懶散”、“懶惰”)性格,還是很令人羨慕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係研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振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振玉並收藏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係研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