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山在淡州與宜州交界處,山中泉眼清澈,大大小小的瀑布遍布其間,山頂有個仙人洞,據說是仙人煉丹的遺跡。山上四季風景俱佳,秋季最為宜人。
李諭挺喜歡旅遊,如今可算有大把時間去旅遊了,雖然目前他旅遊的目的地隻能限定在淡州及附近。慈山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淡州的山匪傳說,李諭研究過了。山匪的活躍地帶在淡西,西邊的梧崖山區一帶較多,那邊土地少,所以鄉民經常兼職土匪。不過李諭現在住在淡東,旅遊熱門地點慈山離淡西就更遠了。安全應該能保障。
夏末時候李諭就準備這件事情了。他原本打算把幾個孩子和王妃都帶上,但王妃對出門旅遊一點不熱衷,她身體嬌弱,又時常憂心忡忡,還勸過李諭不要去慈山。
李諭隻好留她在府中,和孩子一起。
若是無寂和他一起去慈山……李諭話說出口時是臨時起意,然而他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很妙。
無寂年輕健康,登山旅行不成問題;人又隨和,李諭和他談得來,有他相伴,路上不至寂寞;和尚是方外之人,身份很安全。他多個伴遊,無寂也能出去遊曆一番。怎麽想這安排都很好。
李諭邀請的話一說出口,無寂和尚的眼睛就亮了一下,李諭看得出來,他是想去的。
“無寂願陪殿下出遊,隻是這件事情要稟明主持,得到主持允許。”無寂看著李諭說。
李諭隻要得到無寂願意去就好,主持那邊應該不會阻攔。
李諭和無寂和尚常常聊天,知道他的身世。無寂今年二十歲,五歲時候隨母親逃難來到此處,後來母親去世,年幼的他被和尚收養,之後剃度出家。他隻記得自己俗姓沈。
李諭想他也是孤零零一個人。這冥冥中兩個人在此時此地相遇,道一聲緣分,不算牽強了。
一個月後,慈山之行車馬齊備,李諭都已經整裝待發了,淡州府來了人,找汝陽王談談話。
淡州府派來的是一個名叫韓望宗的錄事。之前李諭入境淡州時候,淡州府派人迎接,其中就有韓望宗。這幾個月來淡州府有什麽事情來聯絡,都是韓望宗負責。
李諭對這人印象不壞——三十出頭,看上去精明幹練,對汝陽王態度有禮有節,一點不諂媚。說話做事條理分明。
淡州刺史何君達命他專門負責汝陽王在淡州的聯絡事務。李諭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嘲笑他:“你是怎麽得罪何刺史了?讓他把你踢來負責我這麽個大麻煩。”
韓望宗這次過來是轉達刺史何君達的意見:刺史大人認為汝陽王不該去慈山。
從級別上說,一個皇室親王,皇帝親兄弟,比刺史高出太多。但從手中掌握的實權來說,汝陽王還是乖乖聽掌握一州軍政大權的刺史的話為好。
不過汝陽王的性格不可能是乖乖聽話的人,何況李諭自己也憋著氣。
“為嘛!為嘛!我想去!我就要去!我什麽都準備好了!為嘛!到底是為嘛!”李諭躺在臥榻上大聲嚷嚷,就差打滾撒潑了。
韓望宗皺著眉,還是盡量保持著冷靜的聲音解釋道:“這是為殿下的安全著想。”
一聽到安全兩字,李諭立刻停止了抽搐,他定定地看著韓望宗,懷疑地說:“你在威脅我?”
韓望宗立刻道:“卑職豈敢!殿下有所不知,最近宜州雨水甚多,今年很有可能會有秋汛,宜州與本州都可能會有汛情,實在不宜殿下出行。”
李諭覺得還應該再演一會兒,被輕易說服不是一個白癡王爺的風格。
“你不是在糊弄我吧?”他不高興地說,“預測哪有這麽準?秋汛說來就來?”
韓望宗誠懇解釋了一番,又說:“本來夏天時候零江宜州段一帶的舊堤就有險情,隻是勉強度過難關,今年秋季雨量若和往年一樣,都很有可能決堤,更別提照目前的形勢看,入秋之後下雨的天數明顯多過往年。所以秋汛很有可能。”
李諭從鼻子裏哼出了一聲:“你們幹什麽吃的。”他不高興地說:“總之這是你們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我不管。大堤要決了你們還不抓緊時間去修?害得我沒辦法出去玩是怎麽回事?”
韓望宗努力平複了下心情,才道:“殿下,修堤需要錢財勞力,宜州窮,淡州更窮。徭役也不是可以隨便增加的。”
“好了!”李諭大叫一聲,“說到底,還不就是想和我要錢!”
韓望宗錯愕:“我沒有……”
李諭不耐煩地揮揮手:“我今天累了,不想再聽這些無聊的事情。”
韓望宗之前一直知道汝陽王是被先帝和雲淑妃寵壞了,既沒內涵,也沒教養,但今天這種怪異感簡直達到了頂峰,好像他已經完全自暴自棄,根本不在乎什麽尊貴什麽體麵了。
他麵色有些蒼白,窘迫地退了出去。
李諭獨自在榻上躺了一會兒,想著剛才是不是演得有些過了。
他喃喃罵了一句髒話。
趙十五站在一旁圍觀了整個過程,他悄聲叫小宮女收拾掉茶具,然後勸慰道:“殿下,若真來了秋汛,路上難走,說不定還會遇到難民,不妨先等等,看看情形再說?”
李諭沒有斥責他。仿佛為了印證韓望宗的話不是危言聳聽,這會兒天又開始下雨了。雨水刷過層層瓦片,順著屋簷連著雨線,將院中的青苔顏色染得更深。
三天之後,李諭命人去告訴韓望宗和何君達,他會給他們一大筆錢,用作修護河堤,條件是他們必須能保證他去慈山遊玩。
汝陽王所說的一大筆錢,是十萬貫錢和二十萬兩銀子。這確實是一大筆錢,何君達樂得收下來。
這件事情成了一個笑話,很快傳到了京中——汝陽王認為他能用幾十萬兩銀子阻止秋汛,然後好讓他去一個不知名的景點玩一次。對京都人來說,慈山就是個鄉下土山包。
這事情蠢得太好玩。如果汝陽王當初就願意出這麽多錢,說不定現在還能在雲州安穩呆著,何至於淪落到淡州。
這個笑話當然飛快地傳入到蕭從簡耳中,一遍又一遍,不止一個人想用刻薄汝陽王來取悅丞相。誰都知道丞相看不上汝陽王。
蕭從簡並不覺得這個笑話有多好笑。
之後皇帝在宮中也知道了這件事——他收到了兄長汝陽王的信。汝陽王在信中向皇帝問好,也說了自己在淡州的生活,唯一的樂趣就是騎馬,爬山,他請求皇帝通融些,能給他更大的活動範圍,至少允許他去慈山觀賞。
皇帝找人來問了汝陽王的近況,才知道這裏麵的笑話。
皇帝和蕭從簡談起這件事時很同情汝陽王,也不太高興外麵那樣嘲笑汝陽王。
“不管動機如何,汝陽王畢竟實實在在為防災出了錢,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蕭從簡對皇帝十分有耐心,他說:“因為世人常常隻聽一個人說什麽,而不看他做什麽。要蒙蔽他人,都是先從言語開始。”
皇帝沉思片刻,還是說:“告訴何君達,叫他不要太約束汝陽王。”
李諭挺喜歡旅遊,如今可算有大把時間去旅遊了,雖然目前他旅遊的目的地隻能限定在淡州及附近。慈山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淡州的山匪傳說,李諭研究過了。山匪的活躍地帶在淡西,西邊的梧崖山區一帶較多,那邊土地少,所以鄉民經常兼職土匪。不過李諭現在住在淡東,旅遊熱門地點慈山離淡西就更遠了。安全應該能保障。
夏末時候李諭就準備這件事情了。他原本打算把幾個孩子和王妃都帶上,但王妃對出門旅遊一點不熱衷,她身體嬌弱,又時常憂心忡忡,還勸過李諭不要去慈山。
李諭隻好留她在府中,和孩子一起。
若是無寂和他一起去慈山……李諭話說出口時是臨時起意,然而他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很妙。
無寂年輕健康,登山旅行不成問題;人又隨和,李諭和他談得來,有他相伴,路上不至寂寞;和尚是方外之人,身份很安全。他多個伴遊,無寂也能出去遊曆一番。怎麽想這安排都很好。
李諭邀請的話一說出口,無寂和尚的眼睛就亮了一下,李諭看得出來,他是想去的。
“無寂願陪殿下出遊,隻是這件事情要稟明主持,得到主持允許。”無寂看著李諭說。
李諭隻要得到無寂願意去就好,主持那邊應該不會阻攔。
李諭和無寂和尚常常聊天,知道他的身世。無寂今年二十歲,五歲時候隨母親逃難來到此處,後來母親去世,年幼的他被和尚收養,之後剃度出家。他隻記得自己俗姓沈。
李諭想他也是孤零零一個人。這冥冥中兩個人在此時此地相遇,道一聲緣分,不算牽強了。
一個月後,慈山之行車馬齊備,李諭都已經整裝待發了,淡州府來了人,找汝陽王談談話。
淡州府派來的是一個名叫韓望宗的錄事。之前李諭入境淡州時候,淡州府派人迎接,其中就有韓望宗。這幾個月來淡州府有什麽事情來聯絡,都是韓望宗負責。
李諭對這人印象不壞——三十出頭,看上去精明幹練,對汝陽王態度有禮有節,一點不諂媚。說話做事條理分明。
淡州刺史何君達命他專門負責汝陽王在淡州的聯絡事務。李諭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嘲笑他:“你是怎麽得罪何刺史了?讓他把你踢來負責我這麽個大麻煩。”
韓望宗這次過來是轉達刺史何君達的意見:刺史大人認為汝陽王不該去慈山。
從級別上說,一個皇室親王,皇帝親兄弟,比刺史高出太多。但從手中掌握的實權來說,汝陽王還是乖乖聽掌握一州軍政大權的刺史的話為好。
不過汝陽王的性格不可能是乖乖聽話的人,何況李諭自己也憋著氣。
“為嘛!為嘛!我想去!我就要去!我什麽都準備好了!為嘛!到底是為嘛!”李諭躺在臥榻上大聲嚷嚷,就差打滾撒潑了。
韓望宗皺著眉,還是盡量保持著冷靜的聲音解釋道:“這是為殿下的安全著想。”
一聽到安全兩字,李諭立刻停止了抽搐,他定定地看著韓望宗,懷疑地說:“你在威脅我?”
韓望宗立刻道:“卑職豈敢!殿下有所不知,最近宜州雨水甚多,今年很有可能會有秋汛,宜州與本州都可能會有汛情,實在不宜殿下出行。”
李諭覺得還應該再演一會兒,被輕易說服不是一個白癡王爺的風格。
“你不是在糊弄我吧?”他不高興地說,“預測哪有這麽準?秋汛說來就來?”
韓望宗誠懇解釋了一番,又說:“本來夏天時候零江宜州段一帶的舊堤就有險情,隻是勉強度過難關,今年秋季雨量若和往年一樣,都很有可能決堤,更別提照目前的形勢看,入秋之後下雨的天數明顯多過往年。所以秋汛很有可能。”
李諭從鼻子裏哼出了一聲:“你們幹什麽吃的。”他不高興地說:“總之這是你們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我不管。大堤要決了你們還不抓緊時間去修?害得我沒辦法出去玩是怎麽回事?”
韓望宗努力平複了下心情,才道:“殿下,修堤需要錢財勞力,宜州窮,淡州更窮。徭役也不是可以隨便增加的。”
“好了!”李諭大叫一聲,“說到底,還不就是想和我要錢!”
韓望宗錯愕:“我沒有……”
李諭不耐煩地揮揮手:“我今天累了,不想再聽這些無聊的事情。”
韓望宗之前一直知道汝陽王是被先帝和雲淑妃寵壞了,既沒內涵,也沒教養,但今天這種怪異感簡直達到了頂峰,好像他已經完全自暴自棄,根本不在乎什麽尊貴什麽體麵了。
他麵色有些蒼白,窘迫地退了出去。
李諭獨自在榻上躺了一會兒,想著剛才是不是演得有些過了。
他喃喃罵了一句髒話。
趙十五站在一旁圍觀了整個過程,他悄聲叫小宮女收拾掉茶具,然後勸慰道:“殿下,若真來了秋汛,路上難走,說不定還會遇到難民,不妨先等等,看看情形再說?”
李諭沒有斥責他。仿佛為了印證韓望宗的話不是危言聳聽,這會兒天又開始下雨了。雨水刷過層層瓦片,順著屋簷連著雨線,將院中的青苔顏色染得更深。
三天之後,李諭命人去告訴韓望宗和何君達,他會給他們一大筆錢,用作修護河堤,條件是他們必須能保證他去慈山遊玩。
汝陽王所說的一大筆錢,是十萬貫錢和二十萬兩銀子。這確實是一大筆錢,何君達樂得收下來。
這件事情成了一個笑話,很快傳到了京中——汝陽王認為他能用幾十萬兩銀子阻止秋汛,然後好讓他去一個不知名的景點玩一次。對京都人來說,慈山就是個鄉下土山包。
這事情蠢得太好玩。如果汝陽王當初就願意出這麽多錢,說不定現在還能在雲州安穩呆著,何至於淪落到淡州。
這個笑話當然飛快地傳入到蕭從簡耳中,一遍又一遍,不止一個人想用刻薄汝陽王來取悅丞相。誰都知道丞相看不上汝陽王。
蕭從簡並不覺得這個笑話有多好笑。
之後皇帝在宮中也知道了這件事——他收到了兄長汝陽王的信。汝陽王在信中向皇帝問好,也說了自己在淡州的生活,唯一的樂趣就是騎馬,爬山,他請求皇帝通融些,能給他更大的活動範圍,至少允許他去慈山觀賞。
皇帝找人來問了汝陽王的近況,才知道這裏麵的笑話。
皇帝和蕭從簡談起這件事時很同情汝陽王,也不太高興外麵那樣嘲笑汝陽王。
“不管動機如何,汝陽王畢竟實實在在為防災出了錢,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蕭從簡對皇帝十分有耐心,他說:“因為世人常常隻聽一個人說什麽,而不看他做什麽。要蒙蔽他人,都是先從言語開始。”
皇帝沉思片刻,還是說:“告訴何君達,叫他不要太約束汝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