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山最終還是沒去成。秋汛來勢洶洶,宜州和淡州一帶都被淹了。
更悲催的是汝陽王還生了病。
韓望宗去探病的時候,汝陽王正躺在床上哼哼唧唧。
“我要不成了……這雨下得要煩死人了。”汝陽王一臉頹喪。
韓望宗認為一點小小的風寒並不會死人。但也很難說,他有些惡毒地想,宮中的人兒都嬌生慣養,似乎吹一點風都會死。
汝陽王若死在淡州……於皇帝,於丞相都不算什麽事情,汝陽王來到淡州不久就死去,是汝陽王福薄,或說是心懷怨憤把自己給氣死了,自然是怪不到皇帝,也不能怪丞相的。
但下麵人沒有伺候好王爺,在履曆上多少是個汙點。從這個角度出發,韓望宗並不希望汝陽王出意外。
“殿下隻是微恙,安心休養兩日就會有起色。”韓望宗勸慰他。
李諭衝他病懨懨地擺擺手:“廢話,全是廢話。”
韓望宗又說起了宮中來的慰問。皇帝收到汝陽王的信後,命人送來了賞賜。雖然隻是一些布匹和文具。但禮輕情意重,皇帝的饋贈更大的意義是在表態,表示皇帝還沒有忘記汝陽王這個哥哥。
果然汝陽王一聽到提起皇帝,抱怨聲就弱了下去,隻是小聲說:“陛下實在仁慈……”
韓望宗假裝沒聽出那話裏還是有一絲苦澀之意。
韓望宗離開王府之後回去淡州府書房,遇見幾個嘴碎的同僚,就刻薄他:“這不是韓錄事嗎!從王府回來啦!有沒有得王爺的賞賜?”
韓望宗不理他們,隻在心中冷笑。這些人嘲笑汝陽王蠢,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會大聲嘲笑別人的人,本身也聰明不到哪裏去。
這邊李諭在韓望宗離開後,就慢慢從床上坐起來。宮人端來了他的藥——其實就是一碗紅糖薑茶。
入秋之後多雨潮濕,李諭就有些小感冒,他便順水推舟,推掉了慈山之行。
再說他是真的怕生病,府中的老中醫一再保證王爺並無大礙,隻需要喝點薑茶之後,李諭才感覺逃過一劫。中藥太苦了,他喝不下去。
灌了一碗糖多薑少熱烘烘的湯水下去,李諭在精神上已經活蹦亂跳了。正好無寂也來了。
下雨天,不宜室外活動。正是與美相伴,讀讀書,聊聊天,調*的好時候。若是再溫一壺好酒,備幾道精致的菜點,飽暖之後就可以思那什麽了。
隻可惜,無寂不能喝酒,他並不是個酒肉和尚。李諭固然不信什麽強迫和尚破戒損陰德之類的話,但入鄉隨俗,他現在對這種事情也慎重起來了,再說他本來就不愛用強的。
於是隻好以茶代酒。無寂照例先給汝陽王講一段經。然後兩個人就東拉西扯。小宮女端來了兩盤點心,都用銀盤盛著。一盤是山藥糕,無寂認識,做得比尋常人家的精致許多,一口大小,上麵還壓著當季的菊花紋。另一盤,無寂沒有見過。
方方正正,看上去像是焦了一般的顏色,說是桃酥,也不太像。無寂便問:“這是京中正流行的胡餅嗎?”
當時什麽東西沒見過,都會認為是京中傳來的。無寂這話不算錯,李諭在京中時候確實見過類似麵包和餅幹的東西,都是胡餅。隻是這餅幹是他做出來的,好吧,是廚房做的,但為了做這個,李諭特意讓他們砌了個烤爐。
可惜無寂並不買賬,他嚐了一小塊餅幹之後,還是更青睞山藥糕。
他好像太喜歡山藥糕了。
“殿下,這些沒吃完的糕點能不能讓我帶回去?”無寂開口說。
李諭立刻說:“你想帶多少回去都行。要是喜歡,我天天叫人給你送去。”
無寂解釋道:“妙智寺附近有些逃難過來的婦孺,寺中會分些粥菜給他們。不太頂餓,糕餅裏糖油多,吃下去能抗些。”
李諭就叫侍女為無寂去準備糕點,再多裝些饅頭和餅子。
“城中難民多嗎?要不然我也叫人去送些吃食過去。”李諭問無寂。他在無寂麵前不用太裝,畢竟再蠢的人,也會裝偽善,施舍點小恩小惠不算什麽。
無寂回答說:“妙智寺一帶大約有三十幾人,最多時不超過五十人。城隍廟一帶稍多,約有八十人左右。估摸著全城難民在兩百人左右。不過之後若是進城的難民太多,恐怕會關城門。”
李諭十分豪氣,要廚房幹脆拖幾板車饅頭去施舍。幾板車饅頭對汝陽王府來說,實在隻是掉了幾個硬幣而已。
無寂卻立刻製止了他,害羞道:“殿下不必如此心急。胡亂施舍容易哄搶。而且……妙智寺一帶的難民已經叫住持不勝其煩了。若是在這一帶施舍,必然會引來更多的人。若被住持知道了,定會責怪我。”
李諭難得能取笑他一回:“你這心中,牽掛顧慮太多,倒像是紅塵中人了。”
無寂微笑合十。
李諭將此事一笑了之。半個月之後,城中難民大約增加到了五百人,妙智寺也無法坐視不管了,城中幾個大戶終於出錢設了粥點。汝陽王自然是要做最豪的那個,誰也別想搶王爺的風頭。
韓望宗於是又得了個好差事——幫王爺吆喝粥鋪。天氣已經徹底轉涼了,韓望宗的心裏也涼颼颼的。他知道汝陽王來淡州之後,就和一個和尚打得火熱,幾乎對和尚言聽計從。這次布施據說也是聽了和尚的話。
韓望宗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這個汝陽王,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在淡州城中汝陽王終於紅了的時候,京中的人們已經把他忘記了。在宮中,汝陽王似乎已經是個過氣笑話了。
入冬之後,宮中就有了大事。皇後依然沒有懷孕,而皇帝病了。
起初隻是小小的風寒,誰也沒料想皇帝會病太久。
更悲催的是汝陽王還生了病。
韓望宗去探病的時候,汝陽王正躺在床上哼哼唧唧。
“我要不成了……這雨下得要煩死人了。”汝陽王一臉頹喪。
韓望宗認為一點小小的風寒並不會死人。但也很難說,他有些惡毒地想,宮中的人兒都嬌生慣養,似乎吹一點風都會死。
汝陽王若死在淡州……於皇帝,於丞相都不算什麽事情,汝陽王來到淡州不久就死去,是汝陽王福薄,或說是心懷怨憤把自己給氣死了,自然是怪不到皇帝,也不能怪丞相的。
但下麵人沒有伺候好王爺,在履曆上多少是個汙點。從這個角度出發,韓望宗並不希望汝陽王出意外。
“殿下隻是微恙,安心休養兩日就會有起色。”韓望宗勸慰他。
李諭衝他病懨懨地擺擺手:“廢話,全是廢話。”
韓望宗又說起了宮中來的慰問。皇帝收到汝陽王的信後,命人送來了賞賜。雖然隻是一些布匹和文具。但禮輕情意重,皇帝的饋贈更大的意義是在表態,表示皇帝還沒有忘記汝陽王這個哥哥。
果然汝陽王一聽到提起皇帝,抱怨聲就弱了下去,隻是小聲說:“陛下實在仁慈……”
韓望宗假裝沒聽出那話裏還是有一絲苦澀之意。
韓望宗離開王府之後回去淡州府書房,遇見幾個嘴碎的同僚,就刻薄他:“這不是韓錄事嗎!從王府回來啦!有沒有得王爺的賞賜?”
韓望宗不理他們,隻在心中冷笑。這些人嘲笑汝陽王蠢,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會大聲嘲笑別人的人,本身也聰明不到哪裏去。
這邊李諭在韓望宗離開後,就慢慢從床上坐起來。宮人端來了他的藥——其實就是一碗紅糖薑茶。
入秋之後多雨潮濕,李諭就有些小感冒,他便順水推舟,推掉了慈山之行。
再說他是真的怕生病,府中的老中醫一再保證王爺並無大礙,隻需要喝點薑茶之後,李諭才感覺逃過一劫。中藥太苦了,他喝不下去。
灌了一碗糖多薑少熱烘烘的湯水下去,李諭在精神上已經活蹦亂跳了。正好無寂也來了。
下雨天,不宜室外活動。正是與美相伴,讀讀書,聊聊天,調*的好時候。若是再溫一壺好酒,備幾道精致的菜點,飽暖之後就可以思那什麽了。
隻可惜,無寂不能喝酒,他並不是個酒肉和尚。李諭固然不信什麽強迫和尚破戒損陰德之類的話,但入鄉隨俗,他現在對這種事情也慎重起來了,再說他本來就不愛用強的。
於是隻好以茶代酒。無寂照例先給汝陽王講一段經。然後兩個人就東拉西扯。小宮女端來了兩盤點心,都用銀盤盛著。一盤是山藥糕,無寂認識,做得比尋常人家的精致許多,一口大小,上麵還壓著當季的菊花紋。另一盤,無寂沒有見過。
方方正正,看上去像是焦了一般的顏色,說是桃酥,也不太像。無寂便問:“這是京中正流行的胡餅嗎?”
當時什麽東西沒見過,都會認為是京中傳來的。無寂這話不算錯,李諭在京中時候確實見過類似麵包和餅幹的東西,都是胡餅。隻是這餅幹是他做出來的,好吧,是廚房做的,但為了做這個,李諭特意讓他們砌了個烤爐。
可惜無寂並不買賬,他嚐了一小塊餅幹之後,還是更青睞山藥糕。
他好像太喜歡山藥糕了。
“殿下,這些沒吃完的糕點能不能讓我帶回去?”無寂開口說。
李諭立刻說:“你想帶多少回去都行。要是喜歡,我天天叫人給你送去。”
無寂解釋道:“妙智寺附近有些逃難過來的婦孺,寺中會分些粥菜給他們。不太頂餓,糕餅裏糖油多,吃下去能抗些。”
李諭就叫侍女為無寂去準備糕點,再多裝些饅頭和餅子。
“城中難民多嗎?要不然我也叫人去送些吃食過去。”李諭問無寂。他在無寂麵前不用太裝,畢竟再蠢的人,也會裝偽善,施舍點小恩小惠不算什麽。
無寂回答說:“妙智寺一帶大約有三十幾人,最多時不超過五十人。城隍廟一帶稍多,約有八十人左右。估摸著全城難民在兩百人左右。不過之後若是進城的難民太多,恐怕會關城門。”
李諭十分豪氣,要廚房幹脆拖幾板車饅頭去施舍。幾板車饅頭對汝陽王府來說,實在隻是掉了幾個硬幣而已。
無寂卻立刻製止了他,害羞道:“殿下不必如此心急。胡亂施舍容易哄搶。而且……妙智寺一帶的難民已經叫住持不勝其煩了。若是在這一帶施舍,必然會引來更多的人。若被住持知道了,定會責怪我。”
李諭難得能取笑他一回:“你這心中,牽掛顧慮太多,倒像是紅塵中人了。”
無寂微笑合十。
李諭將此事一笑了之。半個月之後,城中難民大約增加到了五百人,妙智寺也無法坐視不管了,城中幾個大戶終於出錢設了粥點。汝陽王自然是要做最豪的那個,誰也別想搶王爺的風頭。
韓望宗於是又得了個好差事——幫王爺吆喝粥鋪。天氣已經徹底轉涼了,韓望宗的心裏也涼颼颼的。他知道汝陽王來淡州之後,就和一個和尚打得火熱,幾乎對和尚言聽計從。這次布施據說也是聽了和尚的話。
韓望宗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這個汝陽王,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在淡州城中汝陽王終於紅了的時候,京中的人們已經把他忘記了。在宮中,汝陽王似乎已經是個過氣笑話了。
入冬之後,宮中就有了大事。皇後依然沒有懷孕,而皇帝病了。
起初隻是小小的風寒,誰也沒料想皇帝會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