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居然出錯了。
實在抱歉,章節已經修改完畢。
+++++++++++++++++++++++++++++++++++++
深吸一口氣,努力平抑下心中忐忑情緒。
玉尹有些緊張,卻又不得不做出平靜姿態。而今狀況,和以前不同。當著李逸風與陳東的麵,玉尹可以高談闊論,是因為朋友關係。可現在,吳革是大宋官員,而李若虛、徐揆更是頭次見麵,這言語間一個不慎,說不得就會惹來一場麻煩。
該死,我與你說便說了,你卻又把我賣出來作甚?
玉尹狠狠瞪了一眼李逸風,微微一笑“秉義郎以為,這遼人是當滅,或不當滅?”
“嗯?”
吳革愣了一下,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其實,對於當年海上盟約,聯金攻遼之事,在大宋朝堂上,同樣存在諸多的分歧。
諸如李逸風之父李綱一些人,認為不應當聯金攻遼;而趙良嗣童貫等人,則極力讚成聯金攻遼。時至今日,這種爭論仍舊存在,雖然於大局,已經於事無補……不過,這是一種意識形態,從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大宋對金人的一種態度和看法。
隻是在民間,隨著王黼用六千多萬緡買來幾座空城,被宣揚成為有宋以來少有之大勝後,對遼金的爭論,也就變得不再重要。玉尹突然提起這個話題,讓吳革三人有些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吳革道:“願聞其詳!”
說出這句話,也表現出吳革態度上的變化。
他將從涇原軍,少不得要和金人打交道,所以也就格外關注這方麵的事情……
玉尹說:“遼人雖與大宋為敵百年,卻仰慕我大宋文化。
彼此間征戰不休,實則潛移默化,已被我大宋同化。隻看他們用我宋人為官,學我宋人文化,模仿我宋人衣食住行。表麵上,那遼人是蠻夷,可骨子裏卻無一不在學我大宋風俗。
然則金人,乃真蠻夷。
一群無知未開化之種族,隻知破壞,而不懂得建設,貪婪成性,殘忍而暴虐!
若此等人代遼而興,與我大宋才是真正禍害。我大宋與遼,雖交戰百年,卻有兄弟之誼。檀淵之盟時,曾言我大宋與遼乃兄弟之邦。而今兄弟有難,我大宋卻不肯伸出援救之手,反而落井下石。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我大宋背信棄義,已落在下風。
張覺來降,本代表著燕雲宋人之心聲。
然我大宋先弄虛作假,再一次落人口實;隨後又顯出張覺,更是人感到心寒……
郭藥師,渤海人也,非我宋人,更無忠義之心。
之所以歸降我大宋,也是利益驅使。而張覺一死,必然令郭藥師有唇亡齒寒之感受。若金人來攻,這第一個投降的,怕就是那郭藥師!所以我以為,此人絕不可信!”
吳革突然撫掌大笑“小乙說的好!”
可旋即,他又露出頹然之色,輕聲道:“雖知如此,奈何官家受小人蒙蔽,終不得成事。
小乙,那你說,該當如何?”
讓我說?
玉尹頓感一陣頭疼,甚至有些哭笑不得。
你堂堂幹辦經略司公事,也是從八品的秉義郎,卻跑來問我,該當如何?
隻是,看著吳革那頗為殷切的目光,玉尹也覺得不好推卻。他想了想,輕聲道:“遼亡,則金必攻宋;若不亡,許尚有一線生機……隻看那耶律延禧能否成事了。”
言下之意,宋金之間,必有一戰。
而這一戰的關鍵,確是在遼國天祚帝。
吳革愣了一下,陷入沉思之中。
李若虛和徐揆兩人,則上上下下打量玉尹,似頗為好奇。
這家夥,真個是肉販不成?
“小乙,已都辦妥了嗎?”
李逸風見眾人息聲,氣氛有些沉重,於是笑嗬嗬開口道:“你此去太原,卻讓這東京城裏,少了許多熱鬧。”
“小乙要去太原?”
“正是!”
李若虛眼珠子一轉,笑道:“莫非是香燕先生事?”
“咦,李先生也知道此事?”
李逸風道:“而今柏台彈劾香燕先生,誰個能不知曉?
益虛之弟,乃太學博士,這幾日也時常和我們談論這朝堂之事,頗令人感到憂慮。”
益虛,是李若虛本名。
玉尹不禁好奇問道:“李先生兄弟又是何人?”
“便是那太學博士,李若水。”
李若水?
玉尹頓時愣了。
這名字,怎聽上去這麽熟悉?
啊……想起來了,李若水不就是那‘南朝一人’嗎?
李若水,廣平曲周人,曆任元城尉、平陽府司錄、濟南教授之職,宣和四年為太學博士。時主和派在朝堂上占居上風,李若水極為憤慨,多次上書官家,條陳興國良策。靖康元年,欽宗加封李若水為禮部尚書,不受,後改封為吏部侍郎。
靖康二年,金兵南侵,徽宗和欽宗二帝被俘。
李若水仗義執言,怒斥粘罕。
粘罕試圖收買留用,便言:“今日順從,明日富貴。”
然李若水嚴詞拒絕……
粘罕又言:“你父母的年歲已高,如果投降,便可以和他們團聚,盡人子孝道。”
李若水怒道:“忠臣事君,不複顧家。“此後,他對粘罕罵不絕口,氣得粘罕命人割了李若水舌頭。李若水不能用口罵,便怒目而視,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斷手,最終殉難,死年方三十五歲,可謂悲壯。
後高宗趙構繼位,下詔:“若水忠義之節,無比倫,達於朕聞,為之涕泣。”
贈李若水觀文殿學士,諡曰‘湣’。而在後世,更有人尊李若水為‘南朝一人’之稱號。
玉尹萬萬沒想到,對麵坐的,居然是李若水的哥哥,心中頓生敬佩之意。
“小乙和香燕先生舊識?”
李若虛有些好奇。燕瑛在朝堂上,是出了名的清高自傲,除少數人之外,對他人很少理睬。而玉尹呢?聽大郎說不過是馬行街上的肉販。雖能使得一手好琴,但也不至於和燕瑛相熟。就算他老子是五龍寺的內等子,也不可能被燕瑛看重。
玉尹苦笑一聲“說來不怕先生見笑,自家與香燕先生,隻見過一次。
不過我也不知道,香燕先生為何會幫我,至今仍覺著糊塗……前兩日聽開封府的押司說,香燕先生會有麻煩,讓我出去躲一躲。我也覺得最近有些過於浮躁,出去走一走也好。方巧一長者犯事,我便隨他走一趟太原,順便也能避避風頭。”
“原來如此!”
李若虛恍然,連連點頭。
隻是對玉尹的身份,越發感到好奇起來。
“對了,小乙今晚可有空閑?”
“怎地?”
“我正好受邀,前去北園參加一場詩社,若小乙無事,不妨隨我同去?也可以多結識些人物。”
李逸風突然開口相邀,卻讓李若虛和徐揆兩人愣住了。
今日北園詩社,可是李娘子發起,請的多是這開封府俊彥。李逸風作為李剛之子,又是太學生,自然受到了邀請。可你把玉尹帶去,難道就不怕被別人恥笑嗎?
哪知玉尹聽了,卻笑起來。
“不瞞大郎,我前幾日也收到一帖子,邀我前去參加這北園詩社。
本覺著沒甚熟人,猶豫是否要去。既然大郎也受邀前往,正好可以與大郎作伴……不過,那北園詩社又是作甚?是何人發起?我那帖子上也未說明,至今仍在糊塗。”
李逸風一怔“小乙也受了帖子?”
“正是。”
這一下,可真讓李逸風感覺著古怪了。
他搔搔頭,說道:“你這家夥倒是有趣……還記得先前我與你說的那位李娘子嗎?”
“趙相公家的?”
“正是!”李逸風點頭笑道:“這北園詩社,便是李娘子發起,邀請的大都是官宦子弟,青年才俊。我正想借此機會,將那拓本送給李娘子鑒別,不想你也受了邀,卻省了許多麻煩。既然如此,咱們便一同前去,彼此間也能有一個照應。”
一邊說,李逸風一邊搖頭。
玉尹是一頭霧水,這李清照好端端邀我,又是何故?
++++++++++++++++++++++++++++++++++++++++++++++++++++
幾人在茶樓裏交談,氣氛漸漸活躍起來。
玉尹在一旁聽著李逸風幾人談論朝政,不免有些插不上話。
就在這時,忽見一人上樓,一身青色短衣打扮,斜挎著一個兜囊,手中還拿著一張小紙。
此人上了樓,便大聲叫喊道:“小報到……香燕罷黜,新官上任。”
香燕罷黜?
玉尹一愣神的功夫,就見吳革招手把那人喚到跟前,取出五枚宣和通寶,遞給那人。
那人旋即把手中紙張遞上,而後轉身繼續吆喝。
“這是什麽?”
玉尹愕然問道。
吳革一目十行掃了一眼,旋即抬頭笑道:“小乙是開封人,怎地不知這小報來曆?”
“啊?”
李逸風解釋道:“便是朝堂諭旨,官員任免,臣僚奏議的內容。小乙平日裏可能不甚留意,所以不清楚這些。”
邸報!
玉尹馬上反應過來,這小紙的來曆。
++++++++++++++++++++++++++++++++++++++
實在抱歉,章節已經修改完畢。
+++++++++++++++++++++++++++++++++++++
深吸一口氣,努力平抑下心中忐忑情緒。
玉尹有些緊張,卻又不得不做出平靜姿態。而今狀況,和以前不同。當著李逸風與陳東的麵,玉尹可以高談闊論,是因為朋友關係。可現在,吳革是大宋官員,而李若虛、徐揆更是頭次見麵,這言語間一個不慎,說不得就會惹來一場麻煩。
該死,我與你說便說了,你卻又把我賣出來作甚?
玉尹狠狠瞪了一眼李逸風,微微一笑“秉義郎以為,這遼人是當滅,或不當滅?”
“嗯?”
吳革愣了一下,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其實,對於當年海上盟約,聯金攻遼之事,在大宋朝堂上,同樣存在諸多的分歧。
諸如李逸風之父李綱一些人,認為不應當聯金攻遼;而趙良嗣童貫等人,則極力讚成聯金攻遼。時至今日,這種爭論仍舊存在,雖然於大局,已經於事無補……不過,這是一種意識形態,從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大宋對金人的一種態度和看法。
隻是在民間,隨著王黼用六千多萬緡買來幾座空城,被宣揚成為有宋以來少有之大勝後,對遼金的爭論,也就變得不再重要。玉尹突然提起這個話題,讓吳革三人有些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吳革道:“願聞其詳!”
說出這句話,也表現出吳革態度上的變化。
他將從涇原軍,少不得要和金人打交道,所以也就格外關注這方麵的事情……
玉尹說:“遼人雖與大宋為敵百年,卻仰慕我大宋文化。
彼此間征戰不休,實則潛移默化,已被我大宋同化。隻看他們用我宋人為官,學我宋人文化,模仿我宋人衣食住行。表麵上,那遼人是蠻夷,可骨子裏卻無一不在學我大宋風俗。
然則金人,乃真蠻夷。
一群無知未開化之種族,隻知破壞,而不懂得建設,貪婪成性,殘忍而暴虐!
若此等人代遼而興,與我大宋才是真正禍害。我大宋與遼,雖交戰百年,卻有兄弟之誼。檀淵之盟時,曾言我大宋與遼乃兄弟之邦。而今兄弟有難,我大宋卻不肯伸出援救之手,反而落井下石。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我大宋背信棄義,已落在下風。
張覺來降,本代表著燕雲宋人之心聲。
然我大宋先弄虛作假,再一次落人口實;隨後又顯出張覺,更是人感到心寒……
郭藥師,渤海人也,非我宋人,更無忠義之心。
之所以歸降我大宋,也是利益驅使。而張覺一死,必然令郭藥師有唇亡齒寒之感受。若金人來攻,這第一個投降的,怕就是那郭藥師!所以我以為,此人絕不可信!”
吳革突然撫掌大笑“小乙說的好!”
可旋即,他又露出頹然之色,輕聲道:“雖知如此,奈何官家受小人蒙蔽,終不得成事。
小乙,那你說,該當如何?”
讓我說?
玉尹頓感一陣頭疼,甚至有些哭笑不得。
你堂堂幹辦經略司公事,也是從八品的秉義郎,卻跑來問我,該當如何?
隻是,看著吳革那頗為殷切的目光,玉尹也覺得不好推卻。他想了想,輕聲道:“遼亡,則金必攻宋;若不亡,許尚有一線生機……隻看那耶律延禧能否成事了。”
言下之意,宋金之間,必有一戰。
而這一戰的關鍵,確是在遼國天祚帝。
吳革愣了一下,陷入沉思之中。
李若虛和徐揆兩人,則上上下下打量玉尹,似頗為好奇。
這家夥,真個是肉販不成?
“小乙,已都辦妥了嗎?”
李逸風見眾人息聲,氣氛有些沉重,於是笑嗬嗬開口道:“你此去太原,卻讓這東京城裏,少了許多熱鬧。”
“小乙要去太原?”
“正是!”
李若虛眼珠子一轉,笑道:“莫非是香燕先生事?”
“咦,李先生也知道此事?”
李逸風道:“而今柏台彈劾香燕先生,誰個能不知曉?
益虛之弟,乃太學博士,這幾日也時常和我們談論這朝堂之事,頗令人感到憂慮。”
益虛,是李若虛本名。
玉尹不禁好奇問道:“李先生兄弟又是何人?”
“便是那太學博士,李若水。”
李若水?
玉尹頓時愣了。
這名字,怎聽上去這麽熟悉?
啊……想起來了,李若水不就是那‘南朝一人’嗎?
李若水,廣平曲周人,曆任元城尉、平陽府司錄、濟南教授之職,宣和四年為太學博士。時主和派在朝堂上占居上風,李若水極為憤慨,多次上書官家,條陳興國良策。靖康元年,欽宗加封李若水為禮部尚書,不受,後改封為吏部侍郎。
靖康二年,金兵南侵,徽宗和欽宗二帝被俘。
李若水仗義執言,怒斥粘罕。
粘罕試圖收買留用,便言:“今日順從,明日富貴。”
然李若水嚴詞拒絕……
粘罕又言:“你父母的年歲已高,如果投降,便可以和他們團聚,盡人子孝道。”
李若水怒道:“忠臣事君,不複顧家。“此後,他對粘罕罵不絕口,氣得粘罕命人割了李若水舌頭。李若水不能用口罵,便怒目而視,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斷手,最終殉難,死年方三十五歲,可謂悲壯。
後高宗趙構繼位,下詔:“若水忠義之節,無比倫,達於朕聞,為之涕泣。”
贈李若水觀文殿學士,諡曰‘湣’。而在後世,更有人尊李若水為‘南朝一人’之稱號。
玉尹萬萬沒想到,對麵坐的,居然是李若水的哥哥,心中頓生敬佩之意。
“小乙和香燕先生舊識?”
李若虛有些好奇。燕瑛在朝堂上,是出了名的清高自傲,除少數人之外,對他人很少理睬。而玉尹呢?聽大郎說不過是馬行街上的肉販。雖能使得一手好琴,但也不至於和燕瑛相熟。就算他老子是五龍寺的內等子,也不可能被燕瑛看重。
玉尹苦笑一聲“說來不怕先生見笑,自家與香燕先生,隻見過一次。
不過我也不知道,香燕先生為何會幫我,至今仍覺著糊塗……前兩日聽開封府的押司說,香燕先生會有麻煩,讓我出去躲一躲。我也覺得最近有些過於浮躁,出去走一走也好。方巧一長者犯事,我便隨他走一趟太原,順便也能避避風頭。”
“原來如此!”
李若虛恍然,連連點頭。
隻是對玉尹的身份,越發感到好奇起來。
“對了,小乙今晚可有空閑?”
“怎地?”
“我正好受邀,前去北園參加一場詩社,若小乙無事,不妨隨我同去?也可以多結識些人物。”
李逸風突然開口相邀,卻讓李若虛和徐揆兩人愣住了。
今日北園詩社,可是李娘子發起,請的多是這開封府俊彥。李逸風作為李剛之子,又是太學生,自然受到了邀請。可你把玉尹帶去,難道就不怕被別人恥笑嗎?
哪知玉尹聽了,卻笑起來。
“不瞞大郎,我前幾日也收到一帖子,邀我前去參加這北園詩社。
本覺著沒甚熟人,猶豫是否要去。既然大郎也受邀前往,正好可以與大郎作伴……不過,那北園詩社又是作甚?是何人發起?我那帖子上也未說明,至今仍在糊塗。”
李逸風一怔“小乙也受了帖子?”
“正是。”
這一下,可真讓李逸風感覺著古怪了。
他搔搔頭,說道:“你這家夥倒是有趣……還記得先前我與你說的那位李娘子嗎?”
“趙相公家的?”
“正是!”李逸風點頭笑道:“這北園詩社,便是李娘子發起,邀請的大都是官宦子弟,青年才俊。我正想借此機會,將那拓本送給李娘子鑒別,不想你也受了邀,卻省了許多麻煩。既然如此,咱們便一同前去,彼此間也能有一個照應。”
一邊說,李逸風一邊搖頭。
玉尹是一頭霧水,這李清照好端端邀我,又是何故?
++++++++++++++++++++++++++++++++++++++++++++++++++++
幾人在茶樓裏交談,氣氛漸漸活躍起來。
玉尹在一旁聽著李逸風幾人談論朝政,不免有些插不上話。
就在這時,忽見一人上樓,一身青色短衣打扮,斜挎著一個兜囊,手中還拿著一張小紙。
此人上了樓,便大聲叫喊道:“小報到……香燕罷黜,新官上任。”
香燕罷黜?
玉尹一愣神的功夫,就見吳革招手把那人喚到跟前,取出五枚宣和通寶,遞給那人。
那人旋即把手中紙張遞上,而後轉身繼續吆喝。
“這是什麽?”
玉尹愕然問道。
吳革一目十行掃了一眼,旋即抬頭笑道:“小乙是開封人,怎地不知這小報來曆?”
“啊?”
李逸風解釋道:“便是朝堂諭旨,官員任免,臣僚奏議的內容。小乙平日裏可能不甚留意,所以不清楚這些。”
邸報!
玉尹馬上反應過來,這小紙的來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