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李傕的選擇
長安城,李傕的府邸。
府中一片慌『亂』的景象,許多使女和仆從裏裏外外不停奔走,上上下下一片忙碌。或收拾東西,或搬運物品,如同大難來臨一般。
府中一處大堂之上,李傕靜靜地跪坐在案幾前,聽著遠處嘈雜的聲音,臉上流『露』出複雜的表情。
附近還算較為安靜,離喧鬧之處稍遠一些。連日來的征戰,讓這位李將軍疲憊不堪。
麵對馬騰和淩雲的兩麵進攻,李傕疲於應付,好在馬騰得大所需要的東西,暫時退兵。不料軍中卻陡生異變,先是賈詡半路投敵,後郭汜率軍歸降淩雲。不但如此,郭汜憑借他在軍中的威望,帶領大軍連下數十城。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本來已經退兵的馬騰見有利可圖,居然卷土重來再次並發司州。
李傕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如何能抵擋兩路大軍,屢次敗退之後,隻得退守長安。長安肯定是守不住的,城池雖堅,附近卻隻剩下幾個小縣還在他的手中。隻要那幾縣被破,必定大軍兵臨長安城下。可是大軍之中軍心渙散,兵無鬥誌,此城被攻破隻是時間問題。
萬般無奈之下,李傕下定決心,投靠淩雲。
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也是最煎熬的,使者已經派了出去,但至今未回。李傕心神不定,極度忐忑。
府中資產,李傕除留下金錢細軟之外,其餘雜務都分發給使女、下人。這也算是權宜之計,每名使女和仆從分得的各種東西、器具等物都不少,李傕打算一旦從現在的窘境中脫離出來,再找這些人要了回來。權當這些人代他保管。
若現在放在府中,將來無事還好,若有事,肯定被充公。自己活著肯定能要下來,若不幸身死,也讓這些人在心中留了念『性』。
外圍幾縣,李傕隻派出手下駐守,他回長安處理這些事情。
時間一點點過去,嘈雜聲逐漸小了起來,但府中依然『亂』紛紛的。想是那些使女、仆役也喊累了。
“主公”正當李傕閉目養神之際,大堂外傳來一個聲音。
李傕聞言立即睜開雙眼,坐直了身體,“快快進來。”
人影一閃,進來的正是去淩雲軍中下書的使者,“主公,我回來了。”
李傕點了點頭,也顧不得這名使者剛才說的那句廢話,馬上問道,“情況如何?”
使者施禮道,“主公,小人幸不辱命,此行成功了。”
李傕迅速站起身形,目『露』精光,“真的?哈哈,天無絕人之路,我料定淩雲定然不會如此不知好歹,數萬大軍,他不可能置之不理。”
笑完之後,他問道,“淩雲,不,我家主公可曾說何時進城。”
那使者臉上神情一愕,想說話,卻有些猶豫。回來複命的路上他心裏非常糾結,任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淩雲雖然答應李傕歸降,卻是拿他當槍使。
率領本部人馬對抗馬騰和韓遂,而淩雲卻未出一兵一卒。這就相當於李傕還沒逃脫出這場征戰,隻不過是麵對的對手隻剩下西涼軍而已。
若勝了,李傕所取得的戰果盡數歸淩雲所有。若敗了,淩雲不損一兵一將。
說到底還是李傕當出頭鳥。
但使者在路上想明白了,此事得慎重回稟,正如有兩個消息一樣,一個好的,一個壞的,使者先說出了好消息。
“主公,淩州牧並未說何時進城,他讓小人傳州牧之令,封將軍為先鋒,率領本部人馬,對抗馬騰。”使者小心地回答。
笑容在李傕的臉上逐漸凝固,他聞言,緩緩坐下,作為多年征戰四方的將軍,他自然一下就明白了淩雲的用意。
“淩雲還說什麽了?” 李傕的臉『色』慢慢沉了下來,繼續問。
“回主公,淩州牧說讓主公率軍驅逐出司州,別的就沒多說。隻是小人在州牧大帳中見到了郭將軍和賈先生。”使者回答。
“他二人如何?” 李傕氣呼呼地問,他心中真是恨死了這兩個人。
使者平定了一下,謹慎地回答,“看樣子他二人深得淩州牧信任,畢竟小人前去大營,淩州牧居然讓此二人在營中。”
李傕點了點頭,揮手讓使者下去,再問也問不出來什麽有營養的東西了。他需要安靜一下,認真思考,好快下決斷。
無疑使者帶回來的消息,可以說是一個好消息,畢竟淩雲接納了自己。相對於袁紹和曹『操』的命運,自己還算好一些。
但同時另一個難題擺在了自己的麵前,率所部兵馬對抗馬騰?這到底是淩雲的試探之計,還是他想借馬騰之手殺了自己。
如果不聽命於淩雲,他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投靠馬騰,如果一味硬抗下去,兩麵夾擊之下,他肯定死無葬身之地。
但馬騰能接納自己嗎?自己先去了淩雲處投降,這事絕對不是保密的,哪有不透風的牆,即便馬騰現在能容下自己,若以後知道這件事又該如何。
況且,更重要的一點,淩雲和馬騰之間肯定要經曆一場大戰,以後的馬騰能鬥得過淩雲嗎?
馬騰占據了一州之地,擁有一州之兵,而淩雲現在所占領土廣闊,兵多將廣,以後肯定會更家勢大。
思前想後,李傕再次做出慎重決定,賭一把,把寶還壓在淩雲身上。以後自己對淩雲忠心耿耿,多立戰功,不相信淩雲還會計較以前的事情。
“來人。”打定主意,李傕的精神似乎好了許多。
隨著他的喊聲,進來十餘名親兵,“請將軍吩咐。”
“你等速速快馬趕往,槐裏、茂陵、平陵、鄠縣等四縣,傳本將軍將領,讓城上速速更換淩州牧的大旗,本將軍已決意投在淩州牧帳下。同時將茂陵、平陵、鄠縣等縣的兵馬悉數調至槐裏,本將軍要在此決戰馬騰。” 李傕吩咐道。
隨後,從案幾上抽出了幾根令箭,遞到親兵手上。
眾親兵也不多問,接過來,施禮後快步離開大堂。
十日後,淩雲率領大軍兵至長安。
郭太率軍攻下馬騰占領的池陽,徐晃率軍進駐鄠縣。
鄠縣和池陽一南一北將槐裏夾在中間,呈小三角形狀,隻是槐裏在三角指向西涼的尖端。
淩雲的兩路大軍並未直接支援槐裏,而是遙遙聲援。
在長安,淩雲接連接到來自槐裏的消息,說李傕重整兵馬四萬餘人,在槐裏抵擋住馬騰的四次攻勢,使槐裏沒致有失。
大軍改旗易幟後,士氣旺盛,戰鬥力大大提高。
雖然淩雲並未派給李傕一兵一卒,但既然李傕率軍歸降,淩雲依然按照軍中的製度,撥給李傕糧餉。
軍士能吃飽肚子了,還能拿到當兵的餉錢,自然情緒就高了起來。這都是以前眼睜睜看著淩雲的軍士才享受到的待遇,沒想到他們也有這一天。
李傕的四萬兵馬並不算多,但在氣勢上與以往卻非常不同。剛剛改換旗幟,馬騰的大軍還不相信這個事實,誰能想到以前囂張至極的李將軍會不聲不響地歸降淩雲。
可是等到淩雲的兵馬在槐裏附近駐紮的時候,馬騰才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淩雲是沒有派軍相助李傕,但馬騰卻不知道這回事,他也不能不對淩雲做出防備。
表麵上戰局如此,但他可不知道淩雲心裏到底打著什麽主意。因而,他派出了大部分兵馬,為防備淩雲做準備,這樣直接與李傕對戰的兵馬就少了許多。
馬騰所帶兵馬有三十萬,在數量上比淩雲在長安附近駐紮的兵馬還要多一些。但他分派了一部分駐紮在已占的各城,直接麵對淩雲的兵馬基本上與淩雲大軍的數量相同。
無形的支援,讓李傕壓力大減,他甚至開始反擊。
在一次夜裏,他帶領兵馬,偷襲馬騰大營,殺傷西涼軍近一萬人,隻是他也死了八千人。
以八千換一萬,從表麵上李傕是勝利了,但這個勝利的消息傳到淩雲這邊後,淩雲卻大大地皺了皺眉頭。
按李傕原來的用兵製度,軍士戰死,死了也就死了,李傕隻損失了兵馬而已。但在淩雲軍中卻大有不同,因為淩雲軍中有撫恤製度。凡戰死的軍士都能獲得大額補償,八千人一起死掉,對淩雲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就是因為有這個製度的存在,淩雲的軍士才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同樣的情況下,淩雲的軍士敢拚,而其對手的軍士就不敢拚。
雖然生命可貴,但在戰場上越怕死,就越容易死。隻有打出氣勢,才能獲得更多活命的機會。
但因為淩雲付出的撫恤金卻著實太多。
無論如何,李傕是勝利了一次,淩雲並未因為他給自己帶來的經濟壓力而責罰。讓李傕帶並對抗馬騰是淩雲對他的試探,現在見他居然在如此情況下還能如此勇猛,心裏對他倒生出一些讚許。
本來群雄逐鹿,成王敗寇,誰和誰都沒有仇,隻是為了分這個大蛋糕才起了爭端。現在李傕自願放棄這個蛋糕,而且幫著淩雲搶這個蛋糕,淩雲自然知道裏外,也不太過為難於他。
郭汜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有時是看到李傕的變化,他隻能更加佩服淩雲。對李傕也更多出一些認識,沒想到李傕的眼睛的確很毒辣,在那麽艱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了淩雲。
李傕的偷襲,雖然動靜不大,那一戰本身對真個戰局並未造成太多的影響。
但那次戰役卻成為一個導火索,促使淩雲的大軍全麵進攻。
他不能再讓李傕繼續打下去,要是李傕太過忠心,把手下的幾萬人給打光了,在經濟上又給淩雲造成了一個大窟窿。淩雲現在的經濟已經非常拮據,如何還能承受那麽大的損失。
三路大軍同時開動進攻,滿寵一路,徐晃一路,郭太一路,勢如破竹,短短兩月內,接連收複了四五十座城池。
馬騰因為兵力太過分散,淩雲又多路進攻,在攻守之中,馬騰不斷接到告急信息,不得不屢次派兵支援。
而後在別的方向又接到了同樣的告急求援信息,不得不重複之前的支援行動。
如此一來,幾路攻勢之下,弄得馬騰和韓遂焦頭爛額,連番兵敗。
最後馬騰和韓遂不得不放棄一部分已經攻占的城池,退守在司州西部,集中力量對抗淩雲。
兩軍對峙,淩雲並未展開進攻,他將李傕所部兵馬收入營中,取消了先鋒的任命,重新任命其為平定將軍。俸祿與郭汜相同。
見馬騰的陣腳已經穩住,淩雲並沒有著急進攻,連月來大戰,雖然取的很大的勝利,但自己這邊軍士損傷也不少。大軍深入,司州並不富裕,糧草銜接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淩雲想等待時機再行進攻。
雙方對峙了五天之後,淩雲在大帳中收到了天子詔書。
李傕的選擇
長安城,李傕的府邸。
府中一片慌『亂』的景象,許多使女和仆從裏裏外外不停奔走,上上下下一片忙碌。或收拾東西,或搬運物品,如同大難來臨一般。
府中一處大堂之上,李傕靜靜地跪坐在案幾前,聽著遠處嘈雜的聲音,臉上流『露』出複雜的表情。
附近還算較為安靜,離喧鬧之處稍遠一些。連日來的征戰,讓這位李將軍疲憊不堪。
麵對馬騰和淩雲的兩麵進攻,李傕疲於應付,好在馬騰得大所需要的東西,暫時退兵。不料軍中卻陡生異變,先是賈詡半路投敵,後郭汜率軍歸降淩雲。不但如此,郭汜憑借他在軍中的威望,帶領大軍連下數十城。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本來已經退兵的馬騰見有利可圖,居然卷土重來再次並發司州。
李傕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如何能抵擋兩路大軍,屢次敗退之後,隻得退守長安。長安肯定是守不住的,城池雖堅,附近卻隻剩下幾個小縣還在他的手中。隻要那幾縣被破,必定大軍兵臨長安城下。可是大軍之中軍心渙散,兵無鬥誌,此城被攻破隻是時間問題。
萬般無奈之下,李傕下定決心,投靠淩雲。
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也是最煎熬的,使者已經派了出去,但至今未回。李傕心神不定,極度忐忑。
府中資產,李傕除留下金錢細軟之外,其餘雜務都分發給使女、下人。這也算是權宜之計,每名使女和仆從分得的各種東西、器具等物都不少,李傕打算一旦從現在的窘境中脫離出來,再找這些人要了回來。權當這些人代他保管。
若現在放在府中,將來無事還好,若有事,肯定被充公。自己活著肯定能要下來,若不幸身死,也讓這些人在心中留了念『性』。
外圍幾縣,李傕隻派出手下駐守,他回長安處理這些事情。
時間一點點過去,嘈雜聲逐漸小了起來,但府中依然『亂』紛紛的。想是那些使女、仆役也喊累了。
“主公”正當李傕閉目養神之際,大堂外傳來一個聲音。
李傕聞言立即睜開雙眼,坐直了身體,“快快進來。”
人影一閃,進來的正是去淩雲軍中下書的使者,“主公,我回來了。”
李傕點了點頭,也顧不得這名使者剛才說的那句廢話,馬上問道,“情況如何?”
使者施禮道,“主公,小人幸不辱命,此行成功了。”
李傕迅速站起身形,目『露』精光,“真的?哈哈,天無絕人之路,我料定淩雲定然不會如此不知好歹,數萬大軍,他不可能置之不理。”
笑完之後,他問道,“淩雲,不,我家主公可曾說何時進城。”
那使者臉上神情一愕,想說話,卻有些猶豫。回來複命的路上他心裏非常糾結,任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淩雲雖然答應李傕歸降,卻是拿他當槍使。
率領本部人馬對抗馬騰和韓遂,而淩雲卻未出一兵一卒。這就相當於李傕還沒逃脫出這場征戰,隻不過是麵對的對手隻剩下西涼軍而已。
若勝了,李傕所取得的戰果盡數歸淩雲所有。若敗了,淩雲不損一兵一將。
說到底還是李傕當出頭鳥。
但使者在路上想明白了,此事得慎重回稟,正如有兩個消息一樣,一個好的,一個壞的,使者先說出了好消息。
“主公,淩州牧並未說何時進城,他讓小人傳州牧之令,封將軍為先鋒,率領本部人馬,對抗馬騰。”使者小心地回答。
笑容在李傕的臉上逐漸凝固,他聞言,緩緩坐下,作為多年征戰四方的將軍,他自然一下就明白了淩雲的用意。
“淩雲還說什麽了?” 李傕的臉『色』慢慢沉了下來,繼續問。
“回主公,淩州牧說讓主公率軍驅逐出司州,別的就沒多說。隻是小人在州牧大帳中見到了郭將軍和賈先生。”使者回答。
“他二人如何?” 李傕氣呼呼地問,他心中真是恨死了這兩個人。
使者平定了一下,謹慎地回答,“看樣子他二人深得淩州牧信任,畢竟小人前去大營,淩州牧居然讓此二人在營中。”
李傕點了點頭,揮手讓使者下去,再問也問不出來什麽有營養的東西了。他需要安靜一下,認真思考,好快下決斷。
無疑使者帶回來的消息,可以說是一個好消息,畢竟淩雲接納了自己。相對於袁紹和曹『操』的命運,自己還算好一些。
但同時另一個難題擺在了自己的麵前,率所部兵馬對抗馬騰?這到底是淩雲的試探之計,還是他想借馬騰之手殺了自己。
如果不聽命於淩雲,他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投靠馬騰,如果一味硬抗下去,兩麵夾擊之下,他肯定死無葬身之地。
但馬騰能接納自己嗎?自己先去了淩雲處投降,這事絕對不是保密的,哪有不透風的牆,即便馬騰現在能容下自己,若以後知道這件事又該如何。
況且,更重要的一點,淩雲和馬騰之間肯定要經曆一場大戰,以後的馬騰能鬥得過淩雲嗎?
馬騰占據了一州之地,擁有一州之兵,而淩雲現在所占領土廣闊,兵多將廣,以後肯定會更家勢大。
思前想後,李傕再次做出慎重決定,賭一把,把寶還壓在淩雲身上。以後自己對淩雲忠心耿耿,多立戰功,不相信淩雲還會計較以前的事情。
“來人。”打定主意,李傕的精神似乎好了許多。
隨著他的喊聲,進來十餘名親兵,“請將軍吩咐。”
“你等速速快馬趕往,槐裏、茂陵、平陵、鄠縣等四縣,傳本將軍將領,讓城上速速更換淩州牧的大旗,本將軍已決意投在淩州牧帳下。同時將茂陵、平陵、鄠縣等縣的兵馬悉數調至槐裏,本將軍要在此決戰馬騰。” 李傕吩咐道。
隨後,從案幾上抽出了幾根令箭,遞到親兵手上。
眾親兵也不多問,接過來,施禮後快步離開大堂。
十日後,淩雲率領大軍兵至長安。
郭太率軍攻下馬騰占領的池陽,徐晃率軍進駐鄠縣。
鄠縣和池陽一南一北將槐裏夾在中間,呈小三角形狀,隻是槐裏在三角指向西涼的尖端。
淩雲的兩路大軍並未直接支援槐裏,而是遙遙聲援。
在長安,淩雲接連接到來自槐裏的消息,說李傕重整兵馬四萬餘人,在槐裏抵擋住馬騰的四次攻勢,使槐裏沒致有失。
大軍改旗易幟後,士氣旺盛,戰鬥力大大提高。
雖然淩雲並未派給李傕一兵一卒,但既然李傕率軍歸降,淩雲依然按照軍中的製度,撥給李傕糧餉。
軍士能吃飽肚子了,還能拿到當兵的餉錢,自然情緒就高了起來。這都是以前眼睜睜看著淩雲的軍士才享受到的待遇,沒想到他們也有這一天。
李傕的四萬兵馬並不算多,但在氣勢上與以往卻非常不同。剛剛改換旗幟,馬騰的大軍還不相信這個事實,誰能想到以前囂張至極的李將軍會不聲不響地歸降淩雲。
可是等到淩雲的兵馬在槐裏附近駐紮的時候,馬騰才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淩雲是沒有派軍相助李傕,但馬騰卻不知道這回事,他也不能不對淩雲做出防備。
表麵上戰局如此,但他可不知道淩雲心裏到底打著什麽主意。因而,他派出了大部分兵馬,為防備淩雲做準備,這樣直接與李傕對戰的兵馬就少了許多。
馬騰所帶兵馬有三十萬,在數量上比淩雲在長安附近駐紮的兵馬還要多一些。但他分派了一部分駐紮在已占的各城,直接麵對淩雲的兵馬基本上與淩雲大軍的數量相同。
無形的支援,讓李傕壓力大減,他甚至開始反擊。
在一次夜裏,他帶領兵馬,偷襲馬騰大營,殺傷西涼軍近一萬人,隻是他也死了八千人。
以八千換一萬,從表麵上李傕是勝利了,但這個勝利的消息傳到淩雲這邊後,淩雲卻大大地皺了皺眉頭。
按李傕原來的用兵製度,軍士戰死,死了也就死了,李傕隻損失了兵馬而已。但在淩雲軍中卻大有不同,因為淩雲軍中有撫恤製度。凡戰死的軍士都能獲得大額補償,八千人一起死掉,對淩雲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就是因為有這個製度的存在,淩雲的軍士才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同樣的情況下,淩雲的軍士敢拚,而其對手的軍士就不敢拚。
雖然生命可貴,但在戰場上越怕死,就越容易死。隻有打出氣勢,才能獲得更多活命的機會。
但因為淩雲付出的撫恤金卻著實太多。
無論如何,李傕是勝利了一次,淩雲並未因為他給自己帶來的經濟壓力而責罰。讓李傕帶並對抗馬騰是淩雲對他的試探,現在見他居然在如此情況下還能如此勇猛,心裏對他倒生出一些讚許。
本來群雄逐鹿,成王敗寇,誰和誰都沒有仇,隻是為了分這個大蛋糕才起了爭端。現在李傕自願放棄這個蛋糕,而且幫著淩雲搶這個蛋糕,淩雲自然知道裏外,也不太過為難於他。
郭汜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有時是看到李傕的變化,他隻能更加佩服淩雲。對李傕也更多出一些認識,沒想到李傕的眼睛的確很毒辣,在那麽艱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了淩雲。
李傕的偷襲,雖然動靜不大,那一戰本身對真個戰局並未造成太多的影響。
但那次戰役卻成為一個導火索,促使淩雲的大軍全麵進攻。
他不能再讓李傕繼續打下去,要是李傕太過忠心,把手下的幾萬人給打光了,在經濟上又給淩雲造成了一個大窟窿。淩雲現在的經濟已經非常拮據,如何還能承受那麽大的損失。
三路大軍同時開動進攻,滿寵一路,徐晃一路,郭太一路,勢如破竹,短短兩月內,接連收複了四五十座城池。
馬騰因為兵力太過分散,淩雲又多路進攻,在攻守之中,馬騰不斷接到告急信息,不得不屢次派兵支援。
而後在別的方向又接到了同樣的告急求援信息,不得不重複之前的支援行動。
如此一來,幾路攻勢之下,弄得馬騰和韓遂焦頭爛額,連番兵敗。
最後馬騰和韓遂不得不放棄一部分已經攻占的城池,退守在司州西部,集中力量對抗淩雲。
兩軍對峙,淩雲並未展開進攻,他將李傕所部兵馬收入營中,取消了先鋒的任命,重新任命其為平定將軍。俸祿與郭汜相同。
見馬騰的陣腳已經穩住,淩雲並沒有著急進攻,連月來大戰,雖然取的很大的勝利,但自己這邊軍士損傷也不少。大軍深入,司州並不富裕,糧草銜接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淩雲想等待時機再行進攻。
雙方對峙了五天之後,淩雲在大帳中收到了天子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