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大贏家


    詔書是一名大宦官帶著幾名小宦官傳到淩雲的,詔書洋洋灑灑,行文間充滿了悲天憫人,顧念蒼生之意。


    意思如下,今天下瘟疫蔓延,百姓深受其害,各地兵戈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尤其司州之『亂』,更讓寡人憂心。如果交戰雙方還顧念寡人乃當今天子,就請就此罷去幹戈,使我大漢休養生息,讓黎民安居樂業。


    詔書的款式、材料和大印都是真的,果然是天子詔書。


    但淩雲知道,天子在馬騰的手中,直接受馬騰的控製,人家讓他怎麽寫,天子就得怎麽寫,如有違背,恐有生命之憂。不得不說這個漢獻帝實在太背催了。


    馬騰之所以將天子弄到涼州,其意也就在控製天子,其想法和曆史上的曹『操』完全一樣。


    退一步來說,即便天子強硬一些,不按照馬騰的意思來寫。馬騰大可以把天子拋到一邊,自己草擬詔書。曹『操』也經常這麽幹。


    總之,淩雲很清楚,這道詔書表麵上是天子的旨意,實際上馬騰的意識。也就是說,馬騰不想打了,想用天子的名頭來壓住淩雲。


    到這個份上,淩雲豈能害怕天子的一紙空文。即便真是天子所發,他也不會太在意。


    因為他是穿越過去的人,對三綱五常之類的東西沒有太多的概念。


    也許馬騰以為這道詔書意義重大,卻根本沒能入了淩雲的法眼。


    接到詔書時,滿寵和郭嘉見淩雲立而不跪,看完之後,隨意交給身邊的隨從,同時目光裏充滿了不屑。他二人知道淩雲並沒拿詔書當回事,但他倆心裏卻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不象淩雲那樣灑脫。


    二人本來準備勸說淩雲,至少得表示一下,接到詔書後做做樣子,怎麽也要給天子點麵子,就當做給全天下的百姓看。


    但出乎二人意料的是,淩雲雖然沒拿詔書當回事,卻真的沒有繼續進攻。不但沒有繼續進攻馬騰,而且連豫州的戰事也停了下來。


    打付走宦官之後,淩雲深居簡出,經常在臨時長安城的臨時府邸忙於公務。


    一個月後,淩雲將滿寵和郭嘉叫到大堂。


    一份經過淩雲深思熟慮擬訂的計劃擺在了二人麵前。


    計劃的內容大出二人意料之外,在這緊要關頭,淩雲做出的居然是裁軍計劃。


    淩雲現有大軍近八十萬人,如果算上那些戰死的軍士,總數已經超過百萬。軍隊數量龐大,雖然代表了淩雲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它的另一麵卻是淩雲需要支付的天文數字般的開支。


    八十萬大軍的日常開銷,服裝、糧食、軍餉,加到一起數量非常大。


    還有戰死軍士的撫恤費用,這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淩雲的大軍雖然多,但其戰鬥力卻大大下降,下降到除了趙雲的鐵甲軍,其餘的軍隊和袁術、馬騰的軍隊沒有什麽本質上的區別。甚至一部分西涼軍還要比淩雲較弱的軍隊強悍一些。


    這是軍隊的情況。


    而淩雲經過連年征戰,拿下了廣大的土地,但土地雖然很多,卻沒能給淩雲提供充足的糧食。


    因為在東漢時代,人口密度太小,甚至當初的幽州那麽稀少的人口,都比其他各州要多出許多。


    後來攻下的各州,淩雲已經不需要去分那些大戶的土地,隻把無主的土地給百姓耕種,也無法把土地利用到最大化。


    距離城池較遠的地方,依然有大片大片的土地閑置著,不能發揮作用。


    淩雲是從後世走過來的,深刻地知道寸土寸金,看著那些荒廢的土地,淩雲真有種吐血的衝動。


    沒有辦法,漢朝的生產力低下,人均生產率太低,而人口又太少。


    比如冀州,人口本來就不多,後期袁紹兵敗,大肆招軍,無論老幼,隻要是男人都給弄去當兵。在做戰過程中,有些戰死了,有一些投降了淩雲。


    接收降軍之後,淩雲用他們繼續作戰。這樣的戰鬥力自然無法發揮出什麽強悍的威力,在接連的大戰中出現了大量的傷亡。


    而他們的傷亡又直接浪費了淩雲大量的撫恤金。


    說到底,就是不能打仗的人在軍中太多。而這些不能打仗的人卻能耕種,可以幹別的事情。


    裁軍的事情淩雲早就有這個打算,隻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


    軍隊臃腫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任由大軍如此發展下去,淩雲很清醒地認識到,終會有一天,龐大的軍事開支要拖垮自己的經濟發展。


    而經濟被拖跨之後,又製約著軍事的發展,也就是將製約著他一切的後續計劃。沒有了經濟的支持,他就發不了糧餉,軍心就會不穩定。沒有了經濟的支持,就不能給陣亡的軍士發放撫恤金,就會讓軍士有怨言,讓家屬有怨言。就會造成比經濟本身更嚴重的後果。所以裁軍行動勢在必行。


    如今接到天子詔書,淩雲剛好借這個實際展開裁軍行動。


    有詔書在,而他又幹著裁減軍隊的事,相信馬騰和袁紹肯定不會傻到在這個時候發動進攻。在他們心裏,淩雲把兵全都給解散了才好。


    當然了,淩雲也不怕他們發動進攻,他們敢來,淩雲自然敢打。


    淩雲根據這一段時間的統計,最終把老、幼、弱、病、殘等五類人列為裁撤對象。這些人有的是後歸降淩雲的,有的是在幽州就加入了淩雲的軍隊,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混軍餉。


    淩雲最困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需要無限製地招兵,但他沒讓這些人拍拍屁股就走人。


    淩雲的計劃裏寫明,所有裁撤人員,可根據其職位、軍齡,軍功一次『性』給予安置費。這也是淩雲根據後世的複員費想到的。也可以把安置費當作是複員費。


    同時對於年齡小的軍士這一類,淩雲給予了寬厚的政策,如果這些人年滿十八歲之後還想參家軍隊,可優先錄用。


    而且裁撤的軍士在其籍貫所在地,分配一定數量的土地,任其耕種。裁撤下來的軍士在耕種土地過程中,需要交納的歲賦較普通平民要低一些。


    因為裁撤下來的軍士並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州的,為此淩雲還製定了別的製度。保證各州土地都能合理利用下來,確保利益最大化。鼓勵那些願意到人員比較少的地方的軍士,並且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


    對於在以往作戰中致殘的軍士,淩雲也做出了適當的補償。


    計劃書很詳盡,幾乎費盡了淩雲一個月的心血,尤其是在可行『性』上,淩雲做了大量的論證。


    按理說,這些事情,淩雲可以交給郭佳和滿寵去辦,但淩雲沒有那麽做。這是一項非常的大的變更,如果弄不好甚至會影響到軍心。他也不想讓二人做完之後,他再一項一項地修改,多多少少都會讓兩位大員不太舒服。


    淩雲的閱曆很深,比別人多出了兩千年的閱曆,對於後世的許多事情他都了解。


    雖說有一句話是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在他這則變成了後事不忘,前世之師。


    因為自己的這個優勢,淩雲自己把整個計劃獨自完成了。


    除了裁撤軍隊的相關製度,還包括以後的相關運做,比如地方政務上的管理。


    滿寵和郭嘉分別看了一天,都是各自拿回府中看的,整整看了一天。


    第三天,當二人再到淩雲府上的時候,他倆看淩雲的眼神就變了。以前是尊敬淩雲,現在的眼神變成了崇拜,變成了臣服。


    這個計劃,即便他二人製定,客觀地說,沒有三個月他倆都無法完成。而且完成之後有沒有淩雲所製定的合理和全麵還是未知數。


    當然了,這兩人看完了也沒白看,淩雲也不需要這個空走的過場。


    他們各自提出了一些意見,三個人利用近半月的時間將計劃全麵完善,而後行文問世。


    裁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需要各個部門全麵配合。


    裁軍的發文分頭發送下去,裁軍計劃正式開始。


    到了這時候,淩雲反倒輕鬆了,在製定計劃的時候,他已經命人籌備好足夠的金錢和物資,他隻要拿錢就行。


    至於具體的運作,有計劃書為指導,下邊的人隻須按指導意見辦理就可以了。


    由此,幽州、並州、冀州、徐州、青州、兗州以及司州和豫州所占領土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裁軍熱『潮』。


    有些軍士自然不願意被裁撤,這些不願意被裁撤的都是負責後勤的軍士,不用在戰鬥中直接參戰。根本沒什麽危險,還能拿到軍餉。


    但大勢所趨,令出即行,裁軍不是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的。況且既拿到了安置費,又分到了土地,基本生活完全有保障。


    裁軍行動一直持續了半年的時間才落下帷幕,最初臃腫的大軍裁到最後,裁掉了一半,留在軍隊中的軍士隻剩下三十八萬人。


    大批的軍馬也被淩雲劃給地方,換取財政。


    而後淩雲開始了平定物價的工作,由於糧食的逐漸增加,各地的糧食價格大幅降低,但其他商品卻很混『亂』。為了維持穩定的經濟秩序,淩雲開始進行物價限製。


    主要是打擊不法商人,轟抬物價,囤積居奇等做法。


    作為經濟係畢業的淩雲來說,搞定這個事情並不困難。這一舉動,讓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大為驚訝。


    就滿寵和郭嘉來說,他二人衡量了一下,以他們的才學絕對做不到淩雲這樣。甚至相差會很多。


    隨著物價的穩定,新的問題出現了。淩雲所統治的區域物資價格低,其他區域的價格高。按照商品的流動規律,商品都是從價格低的地方向價格高的地方流動。其他地區的商人也具有敏銳的捕捉力,開始在淩雲所在的地方購買物資,轉賣到其他地區。


    淩雲自然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他再次製定律令,不允許自己領地與其他區域發生經濟往來。違犯者重罰。


    在各邊境城池,設定了大量關卡,一些存僥幸心思的商人在被攔截之後,不但貨物被攔截充公,而且還掉了腦袋。幾次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冒這個風險,物資外流的情況得到徹底扭轉。


    如此一來,淩雲所占領土以外的地方與淩雲治下的土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邊反差極大,淩雲那邊如同天堂之中,而其餘的地方卻如同地獄,百姓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淩雲不允許物資外流,但卻允許百姓流入他治理的區域。


    於是在幽州、並州、冀州、徐州、青州、兗州以及司州和豫州等地出現了大量的移民『潮』。


    搬遷到淩雲治理領地的百姓可以得到適當的開荒耕地,當然這要百姓自己開荒。開荒得來的土地前三年免除歲賦,三年過後才開始收取。


    除此外,淩雲以前大力培植的各種行業也嶄『露』頭角,比如養殖業、開采業、加工業、服務業、紡織業、製造業。移民在得到土地之後也可以參與到這些行業中來。


    優惠的條件吸引著大量的百姓,淩雲治下的百姓越來越多,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


    不到一年的時間,淩雲便開創了漢朝之中屬於自己的盛世。


    淩雲手下的文武,包括那些普通軍士,看著自己的土地一天天的變化,一個個心中興奮不已。他們朝思暮想的理想生活,也沒有這樣讓人激動。


    經濟的發展,讓淩雲這個大集團的凝聚力前所未有的提高。


    然而,這一好景並不長。袁術、馬騰、劉表等各路諸侯陸續出台律令,嚴禁治下百姓隨意搬遷。並對違反律令的百姓處以重罰,高壓之下,百姓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而無可奈何。


    袁術、馬騰本來以為淩雲瘋了,在大戰時期裁撤軍隊,而後又放棄優勢局麵停止進攻,給了他們喘息之機,得以發展壯大力量。


    卻沒想到,到最後居然是這個局麵。


    民是各路諸侯的根本,如果百姓都跑光了,誰給他們扛活,他們占領的土地還有什麽用處,吃什麽?穿什麽?吃穿都沒了還怎麽打仗?


    看來看去,他們才看明白,他們錯過了最佳的良機。


    這一段觀望,淩雲才是最大的贏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超級霸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儒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儒刀並收藏三國之超級霸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