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神有十幾個兒子,信任的臣屬就更多了。由於中原已定,華夏族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所以他們後代的子嗣,隻多不少。僅僅五代之後,皇親國戚就已經多達數十萬人。這數十萬人大多擁有‘神’的血統,即便不是禹神的後裔,也有其他神的血脈。
這些眾神的子孫能力強大,壽命長久。即便把中原之地的所有人都當成奴隸,也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在爭奪利益的過程中,連年征戰不斷,但國家卻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們就是這個國家最正統的主人。
直到此時,禹神才理解,為什麽龍王會幻化出不同的樣貌稱帝,而且最終放棄了整個中原。
在夏朝中段,禹神將所有直係後裔統統撤出了中樞的統治,隻留下一些旁支任其自生自滅。最後由帝嚳(龍王留下的旁支)的子孫推翻了統治,建立了商朝。而真正的禹族在此過程中,需要做的隻是推波助瀾。
禹神知道自己無法建立一個永恒的國家,於是就想建立了一個淩駕於世人之上的神族。當時的每一個神祗幾乎都有著近似的想法。
所以在朝代的更迭中,適逢亂世總會有一些能人異士出現。周朝的薑尚、黃飛虎、楊戩,春秋的管仲、樂毅、白起,甚至神話中的哪吒征戰時不過十二歲。
在東周戰國時代,各個神祗暗中的較量達到了頂峰。也正是那個時候,禹族利用秦國消磨掉了其它神族在曆史中的勢力。不過秦王嬴政卻不甘隻當人皇。他想同三皇五帝一樣成為神,想成就一個傳承萬世的完美帝國。
所以,嬴政一方麵派徐福四處搜集長生之術,另一方麵則通過培養宦臣削弱禹族根植於秦國的勢力。在徐福幾次出海尋覓長生術失敗之後,更是加速了嬴政清繳禹族的決心。秦皇三十七年,嬴政假死,秘詔趙高、李斯設計賜死了蒙恬,從而清繳了禹族在秦國的勢力。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自己最終還是敗在了眾神的博弈之中。
出海尋訪長生術的徐福是顓頊的後裔,趙高、李斯則是分別來自於其他神祗的族群。眾神各族博弈了千百年,早就學會了‘雨露均沾’、‘朝秦暮楚’的計量。在秦王完成大統之前,就已經在秦國埋伏了眾多的細作。他們有的是高官,有的是小吏,隻不過由於禹族勢力較大,才被秦王所忌憚。
最終,秦王剛剛詐死,便真的就在宮中被暗殺了。
秦王死後,眾神各族很快就掀起了新一輪的亂世。禹族派出的羽,以項燕孫子的身份推翻了暴秦,成為了當時的盟主。不過,很快各族就發現了漢王劉邦有擊敗項羽的實力,便紛紛協助他滅掉了楚國。
在西漢時期,禹族花費了百年才漸漸控製了一部分政局,與其他各族隱秘的勢力持平。不過就在各族重新策動新一輪亂世的時候,世上所有的初代神祗幾乎都染上了一種怪病。僅僅幾年的時間裏,第一代神便相繼隕落了。眾神的家族也從掌控中原王朝,衰變成了策動朝代更迭的門閥。
漢光武帝利用這短暫的混亂,重新掌控了東漢的統治。不過雖然沒有了神族的幹預,帝王麵臨的矛盾卻仍然存在。
每一個朝代興盛的時期,能臣、名將的勢力便隨之興起,他們子孫的利益爭奪便成為了曆代最深的隱疾。皇帝可以除掉功高震主的權臣,但卻不能肅清所有功臣的後代。
神族後裔的門閥便利用這一點,在曆史的更迭中推波助瀾。就像明代羅貫中所寫的那樣,‘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追根溯源,便是由於‘祖宗蔭功庇佑子孫’。
在東漢末年,禹族悟空成功刺殺了龍王之後,天下便再次迎來了亂世。這就是《秦漢稷略》裏記述的帝王之辯。”
看到書裏講到“悟空”,華斐心中就狠狠地抽動了一下。心想,“屠龍勇士悟空,果然是真實存在的。那他在龍宮之中,意念裏所見到的一切就都是真的。”
華斐繼續讀到:“悟空在刺殺龍王歸來之後,成為了當時的最強神。”
看到“悟空歸來”,華斐差點震驚的喊出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悟空就躺在龍宮的鐵球裏。如果悟空完成屠龍後,回到了中原大地,那傳他“神血”的人又會是誰?!
悟空是禹族在不周山屠龍一脈的最強傳人,也是當年禹族的首領。所以在天下重新平定後,便繼續開始了,‘神族治世’的探索。
在西晉初年佛教盛行,傳說佛祖釋迦牟尼仍存在於西天極樂世界,並且被西方各國所崇拜尊重。悟空認為,佛祖可能是僅存於世的初代神祗。無論是迫於西方神未來的威脅,還是尋、求借鑒佛教的治世法門,他覺得都應該去探求一番。
所以,自西晉開始,悟空就多次西出玉門,遊曆各方佛國。從東晉開始,成功的利用佛教與儒家相結合的方式,再次暗中掌控了中原。到了唐代,這種掌控被推行到了鼎盛時期。禹族幻化的崔、盧、李、鄭四姓門閥,甚至實力不弱與帝王,以至於‘當朝貴重,所結姻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為夫人。’
三藏法師和孫悟空的傳說,便是從唐代民間口口相傳的。不過在唐代末期,禹族首領悟空卻神秘失蹤了。
在悟空失蹤之後,禹族又成功的推動了唐朝的覆滅,並繼續掌控了很長時間的宋代。不過宋代政治穩定,各門閥在朝廷內部的勢力越來越弱。為了能重新瓜分中原利益,神族的各個門閥甚至不惜利用疫病、蠻族、政變等等招式。
他們從眾神時代,依靠強大的武力,逐漸蛻變成了陰謀家、災難家。各種陰險招數無所不用其極,與今天的恐怖分子沒什麽分別。在悠久的歲月裏,神族門閥的血腥手段不勝枚舉。
‘泰始九年,癸巳年,吳疫,三年內僅京都死者競達十萬。
魏皇興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萬。
唐廣德元年,癸卯年,江東大疫,死者過半。
明熹宗天啟六年,王恭廠大爆炸,死者兩萬餘人。’
在這些災難中,你甚至無法分辨,哪些些是亂政之作,哪些是天譴之災。
這些眾神的子孫能力強大,壽命長久。即便把中原之地的所有人都當成奴隸,也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在爭奪利益的過程中,連年征戰不斷,但國家卻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們就是這個國家最正統的主人。
直到此時,禹神才理解,為什麽龍王會幻化出不同的樣貌稱帝,而且最終放棄了整個中原。
在夏朝中段,禹神將所有直係後裔統統撤出了中樞的統治,隻留下一些旁支任其自生自滅。最後由帝嚳(龍王留下的旁支)的子孫推翻了統治,建立了商朝。而真正的禹族在此過程中,需要做的隻是推波助瀾。
禹神知道自己無法建立一個永恒的國家,於是就想建立了一個淩駕於世人之上的神族。當時的每一個神祗幾乎都有著近似的想法。
所以在朝代的更迭中,適逢亂世總會有一些能人異士出現。周朝的薑尚、黃飛虎、楊戩,春秋的管仲、樂毅、白起,甚至神話中的哪吒征戰時不過十二歲。
在東周戰國時代,各個神祗暗中的較量達到了頂峰。也正是那個時候,禹族利用秦國消磨掉了其它神族在曆史中的勢力。不過秦王嬴政卻不甘隻當人皇。他想同三皇五帝一樣成為神,想成就一個傳承萬世的完美帝國。
所以,嬴政一方麵派徐福四處搜集長生之術,另一方麵則通過培養宦臣削弱禹族根植於秦國的勢力。在徐福幾次出海尋覓長生術失敗之後,更是加速了嬴政清繳禹族的決心。秦皇三十七年,嬴政假死,秘詔趙高、李斯設計賜死了蒙恬,從而清繳了禹族在秦國的勢力。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自己最終還是敗在了眾神的博弈之中。
出海尋訪長生術的徐福是顓頊的後裔,趙高、李斯則是分別來自於其他神祗的族群。眾神各族博弈了千百年,早就學會了‘雨露均沾’、‘朝秦暮楚’的計量。在秦王完成大統之前,就已經在秦國埋伏了眾多的細作。他們有的是高官,有的是小吏,隻不過由於禹族勢力較大,才被秦王所忌憚。
最終,秦王剛剛詐死,便真的就在宮中被暗殺了。
秦王死後,眾神各族很快就掀起了新一輪的亂世。禹族派出的羽,以項燕孫子的身份推翻了暴秦,成為了當時的盟主。不過,很快各族就發現了漢王劉邦有擊敗項羽的實力,便紛紛協助他滅掉了楚國。
在西漢時期,禹族花費了百年才漸漸控製了一部分政局,與其他各族隱秘的勢力持平。不過就在各族重新策動新一輪亂世的時候,世上所有的初代神祗幾乎都染上了一種怪病。僅僅幾年的時間裏,第一代神便相繼隕落了。眾神的家族也從掌控中原王朝,衰變成了策動朝代更迭的門閥。
漢光武帝利用這短暫的混亂,重新掌控了東漢的統治。不過雖然沒有了神族的幹預,帝王麵臨的矛盾卻仍然存在。
每一個朝代興盛的時期,能臣、名將的勢力便隨之興起,他們子孫的利益爭奪便成為了曆代最深的隱疾。皇帝可以除掉功高震主的權臣,但卻不能肅清所有功臣的後代。
神族後裔的門閥便利用這一點,在曆史的更迭中推波助瀾。就像明代羅貫中所寫的那樣,‘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追根溯源,便是由於‘祖宗蔭功庇佑子孫’。
在東漢末年,禹族悟空成功刺殺了龍王之後,天下便再次迎來了亂世。這就是《秦漢稷略》裏記述的帝王之辯。”
看到書裏講到“悟空”,華斐心中就狠狠地抽動了一下。心想,“屠龍勇士悟空,果然是真實存在的。那他在龍宮之中,意念裏所見到的一切就都是真的。”
華斐繼續讀到:“悟空在刺殺龍王歸來之後,成為了當時的最強神。”
看到“悟空歸來”,華斐差點震驚的喊出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悟空就躺在龍宮的鐵球裏。如果悟空完成屠龍後,回到了中原大地,那傳他“神血”的人又會是誰?!
悟空是禹族在不周山屠龍一脈的最強傳人,也是當年禹族的首領。所以在天下重新平定後,便繼續開始了,‘神族治世’的探索。
在西晉初年佛教盛行,傳說佛祖釋迦牟尼仍存在於西天極樂世界,並且被西方各國所崇拜尊重。悟空認為,佛祖可能是僅存於世的初代神祗。無論是迫於西方神未來的威脅,還是尋、求借鑒佛教的治世法門,他覺得都應該去探求一番。
所以,自西晉開始,悟空就多次西出玉門,遊曆各方佛國。從東晉開始,成功的利用佛教與儒家相結合的方式,再次暗中掌控了中原。到了唐代,這種掌控被推行到了鼎盛時期。禹族幻化的崔、盧、李、鄭四姓門閥,甚至實力不弱與帝王,以至於‘當朝貴重,所結姻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為夫人。’
三藏法師和孫悟空的傳說,便是從唐代民間口口相傳的。不過在唐代末期,禹族首領悟空卻神秘失蹤了。
在悟空失蹤之後,禹族又成功的推動了唐朝的覆滅,並繼續掌控了很長時間的宋代。不過宋代政治穩定,各門閥在朝廷內部的勢力越來越弱。為了能重新瓜分中原利益,神族的各個門閥甚至不惜利用疫病、蠻族、政變等等招式。
他們從眾神時代,依靠強大的武力,逐漸蛻變成了陰謀家、災難家。各種陰險招數無所不用其極,與今天的恐怖分子沒什麽分別。在悠久的歲月裏,神族門閥的血腥手段不勝枚舉。
‘泰始九年,癸巳年,吳疫,三年內僅京都死者競達十萬。
魏皇興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萬。
唐廣德元年,癸卯年,江東大疫,死者過半。
明熹宗天啟六年,王恭廠大爆炸,死者兩萬餘人。’
在這些災難中,你甚至無法分辨,哪些些是亂政之作,哪些是天譴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