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閱卷的第六天,考校所和覆考所的工作已經全部結束,所有進士科試卷都呈到三位詳定官麵前!
這科殿試的試卷,將由他們這三個詳定官排定名次。
這倒不是一個太困難的工作,因為隻要不是極特殊的情況,詳定官還是以初考覆考的成績判定結果為主。
三位詳定官撕開初考官的彌封,對照覆考官的判等,若是兩者的判定一致,就可以直接定下這份殿試考卷的等級。
因為判卷其實是有標準可循的,如學識、文理、辭藻之類,優劣之分不難判定。所以在七八成的情況下,初考覆考的結果是相同的。
剩下的二三成考卷,到底該以初考官的判定為準,還是以覆考官的判定為準,對這三位都是聞名遐邇的飽學之士的詳定官,自然也是基本都能一目了然,並不算難。
因此僅用一天半的時間,三位詳定官就把所有卷子全部定完。
到了這第七天下午,他們剩下的最後的工作就是從一二等卷子中挑出十份他們認為最佳的來,進呈道官家禦前,以供官家最後欽定。
當然,這一次他們隻需要選出九份就行了,因為官家自己已經選出一份了,那就是他在殿試之時,親自批閱的那份名叫鍾浩的考生的考卷。
因為這殿試官家才是主考官,當然這三位詳定官的排定名次,要考慮官家的聖意。三個副主考作為詳定官,隻不過是為官家代選而已,所以他們自然要遵從官家的意思。
鍾浩的試卷在彌封、謄抄之時,已經被挑出來了,所以他的試卷根本就沒有彌封。官家都批閱過了,還多此一舉幹嘛?!
鍾浩的試卷其實一開始就被直接送到了三位詳定官手裏。
劉敞、黃振和梅堯臣三位詳定官自然對鍾浩的試卷要特別對待。
三人都讀過鍾浩的試卷後,都覺得這份試卷其實很是一般。
詩賦做得很是生澀,毫無華美之處,而其策論文理也很粗疏,隻是內容還算充實,算是言之有物罷了。
官家對這份試卷的評語隻有兩個字,上麵用朱筆寫到“尚可”!
劉敞等三個主考官其實也覺得這份試卷確實也隻能說是尚可!甚至連嚴格來說,連“尚可”二字的評語也達不到。
對於官家親自批閱的這個叫鍾浩的考生,他們都不認識,也不知道官家為什麽會單獨批閱他的試卷。?
三個詳定官對於那些東京名氣大、才學高的才子,也是認識不少的。還有那國子監和太學裏的才學卓異士子,他們也都知道一些。
但是鍾浩以前一直都是在地方上,為了省試才剛來東京,因此在東京實在沒什麽名氣。
說起來鍾浩“做得”的那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青玉案》等詞作,三位詳定官大概也曾聽過。
鍾浩“寫得”那《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的韻書他們或許也曾見過。
不過顯然他們沒有把此鍾浩跟彼鍾浩聯係在一起,畢竟鍾浩這個名字太普通了。大宋那麽多叫這個名字的,不熟悉他的很難聯係在一起。
如果沒有官家的親自批閱,劉敞等三個詳定官大概會一致認定這份試卷應該歸為三甲之列。
但是這事兒沒有如果,官家如今確實是實實在在的批閱過了。
因此劉敞三人自然不能隻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對待這份試卷。
雖然官家沒有明確要把鍾浩的試卷一定要放入前十,但是官家既然單獨批閱了這個考生的試卷,顯然這個考生是簡在帝心的,三個詳定官也不能不考慮這點。若是名次太低了,怕是官家麵上不好看,怕是肯定會不高興。
因此劉敞等三個人最終商定,還是把這份試卷放入了前十的考卷中。
…………
次日黎明,也就是殿試之後的第八天,也是放榜傳臚的前兩天,官家在崇政殿升座,考官們分左右列班,皇城司侍衛將全部考卷抬到殿中。
劉敞呈上選出的此科殿試的十份佳卷。
此時所有的卷子,包括這十份佳卷都沒有拆開彌封,誰也不知道哪份卷子是誰做的。
呃,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是這考卷是誰做的。起碼在那托盤裏的十份試卷中的最下麵的一份,他們三個詳定官是知道是誰做得的。
這托盤裏的最下麵一份,正是官家親自批閱過的鍾浩的那麽試卷。
之所以放在這托盤的最下麵,是三個詳定官雖然很是照顧官家的顏麵,但也不是那種完全沒有風骨的官員,他們還是有那麽一點風骨的。
這份卷子在他們看來,按說隻能排三甲的,但是既然官家親自批閱了,他們不得不放入前十!他們隻能將其放在最後一個,也就是第十的位置。
官家的貼身太監王漸接過托盤,呈送禦前,官家趙禎將對這前十份試卷詳細閱看,最後欽定名次。
望著黃綢托盤中,平鋪相疊的十份試卷,趙禎的心情有些激動。
盡管這已經是趙禎第十幾次殿試閱卷了,但想一想,在他治下的一代代的名臣,就這樣從自己手下踏入仕途,開啟他們的輝煌人生,締造出一個空前繁華風~流的大宋朝,他總感到十分的榮耀。
平複下心情,他拿起了最上麵的一份試卷。
這托盤裏試卷的排放順序,就是詳定官們初定的名次,隻是殿試排名要由欽定,所以隻用這種無聲的暗示。
官家一般情況下都認可閱卷官擬定的名次,隻作個別改動,決定名次後再拆開彌封。
當然拆封後還有可能更改名次,主要是更改狀元的人選。
官家有這個特權,不過這一般都是從全盤考慮作出最後的調整,不過這種情況是極少發生的。
不過這種情況雖然隻是極少數,但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說起此事,便不得不提慶曆二年壬午科殿試。
那一科的殿試,本來幾位詳定官一直認定王安石應該是殿試第一名的。但是官家看了其試卷後,因其賦中有‘孺子其朋’一語,很是不高興,加上他也不喜歡王安石冷峻峭拔的文風,所以將他壓到了第四。
而第二名、第三名都是有官人,也就是考鎖廳試的,所以狀元才落到了楊寊身上,因此也成就了楊寊連中三元的榮耀。
當然,這隻是官方的說法,很多知道內幕其實都知道,官家之所以打落王安石的狀元,其實還有一個很不足為外人道哉的原因。那便是原本考第四名楊寊,被曹皇後看重,要召他做侄女婿,所以王安石才跟他掉了個個兒。
所以說,這拆封之後,再改變狀元人選的情況倒也不是沒有。
不過這次官家把托盤中的試卷,從第一份一直看到排在最後的鍾浩的那一份,對三位詳定官排定的順序倒是沒有什麽意見。
官家基本上就是隻看這前十名的卷子,對於這之後的那三百多進士的排名,一般是不會看得,一般都是依照那些詳定官的排名。
劉敞等三位詳定官,看到官家對三人的排名頗為認同,沒有任何意見意見,他們不禁也是鬆了一口氣。顯然官家雖然想照顧那個叫鍾浩的考生,但是還是很有度的,沒有非要把他排到太顯眼的名次。呃,當然第十名也不算低了。
劉敞等三位主考官在感到送了一口氣的同時,也很感到麵上很有光。官家能夠完全認同他們的排名,顯然對他們很是信任,同時對他們的眼光很是讚同。這說明自己三人的殿試閱卷工作完成的很好,很讓官家滿意。
讓官家滿意了,這以後自然會有一些好事兒降臨到他們身上。既然他們的工作做得好,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官家又向來是賞罰分明的,這自然少不了他們的獎勵。
因此,劉敞三人自是興奮不已。
既然官家對對這前十的排名沒有意見,那接下來便可以拆封了。
於是在官家和眾位考官的注視下,幾個小黃門用裁紙刀,先拆開這托盤中前十名的試卷的彌封。
然後有一個小黃門在旁唱名:第一名是寧州人鄭獬,第二名是湖州人沈振,第三名是徐州人王實甫,第四名是曹州人徐無黨,第五名徐州人秦宇……直到第十名青州人鍾浩。
第一到三名便是今科的狀元、榜眼、探花了三鼎甲了,也就是今科一甲進士及第的三人了。
第六到第十名自然都是二甲的前幾名了,其實第四名徐無黨,也就是二甲的第一名,又稱金殿傳臚,也挺風光的。
當然第五名秦宇到第十名鍾浩比起前麵四位稍微差點意思,但是賜進士出身足夠榮耀了。
呃,其實除了這前十名外,三甲的第一名又叫玉殿傳臚,其實在傳臚大典的時候也還算風光的。當然,這個風光除了在傳臚大殿時風光,但別的時候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就遠不如二甲賜進士出身來實在了。
不過,這名次雖然唱出了,但這並非最後的名次,因為還有一次針對前十名的麵試,又叫“小傳臚”。
傳臚,就是激動人心的金殿唱名。按說在金殿傳臚當天,才能知道進士的名次,但實際在前一日,官家就會於集英殿召見殿試前十名,俗稱‘小傳臚’,其目的是為了觀察,即將出爐的三鼎甲的風儀,防止出現意外的情況。
比如某位前十的進士老兄是個形象猥瑣之人,或患有嚴重的佝僂病,及其它有礙觀瞻的殘障,那就算才比李杜,也不得不屈居後列了。
因為科舉的目地是選出代表朝廷管理百姓的官員,三鼎甲更代表朝廷的臉麵,最起碼形象上不能丟人。
所以今日這前十名唱名之後,禮部派會立即派員通知到了前十名考生在明天,也就是傳臚大典的前一天,讓他們去宮中覲見,也就是參加“小傳臚”!
當然,禮部官員也會一並告訴他們應該準備好的事項,比如穿著、禮節等。
至於十名以後的進士排名,一般便不會變動了,基本上就是拆開彌封時唱名的名次。
………………
當鍾浩在殿試後的第八天接到禮部的官員上門通知他參加“小傳臚”時,不禁如墜夢裏了,一時有些恍惚。
也難怪,如今的大宋畢竟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進士及第無疑是一見萬分榮耀的事情。
說實話,鍾浩來東京時根本沒奢望能夠考中進士,但如今他不但中了進士,而且名次還很高,他自然是萬分興奮。
楊懷玉和杜老夫人等知道後,紛紛來恭賀。
徐峰更是滿臉羨慕的來恭賀。其實說起來,徐峰的文學水平遠遠高於鍾浩的水平。他從下便被自己的書院山長老爹督促這讀書,水平自然是很高的,遠非鍾浩這種半吊子可以比。
但是鍾浩的省試成績便名列前茅,而殿試更是得以參加“小傳臚”,這便不由的令徐峰羨慕嫉妒恨了。
當然,作為多年的至交好友,徐峰對於鍾浩能取得這麽好的成績還是真心恭賀的。
其實鍾浩知道以自己的水平,怕是很難考到這麽高的名次。之所以能夠參加這“小傳臚”,怕是官家主要是官家親自批閱自己卷子的原因。
當然,不管怎麽樣,鍾浩對於這個成績還是很高興的。
或許鍾浩這個成績,日後會被日指指點點,畢竟以他的水平,若是沒有官家照顧,怕是很難進入前十名。
一些考得成績不好的進士,日後說起這事兒來少不了要泛上那麽一點酸水。
對於官家這種特別的提點,或許一些愛麵子的文人,怕是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鍾浩可沒有一些文人那種死要麵子活受罪的性子,他更在乎實惠的好處。
這“小傳臚”,徐峰自是沒參加過的,不過他倒是聽說過這“小傳臚”就是就是官家觀察一下這些名列前茅的進士的風儀和談吐,倒時沒有必要太過緊張。
徐峰笑道:“以文軒的翩翩風度,這‘小傳臚’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再說,你是官家親自提點的,就是把誰打出前十,也不可能把你打出啊。嗬嗬,三哥著實有些羨慕文軒你啊,你怕是早已簡在帝心了!”
鍾浩一聽徐峰的話,那一點對這“小傳臚”緊張無措的情緒倒是消散了。
當下鍾浩聽了徐峰羨慕自己的話,隻是訕訕的笑道:“僥幸,僥幸而已……”
……
……
這科殿試的試卷,將由他們這三個詳定官排定名次。
這倒不是一個太困難的工作,因為隻要不是極特殊的情況,詳定官還是以初考覆考的成績判定結果為主。
三位詳定官撕開初考官的彌封,對照覆考官的判等,若是兩者的判定一致,就可以直接定下這份殿試考卷的等級。
因為判卷其實是有標準可循的,如學識、文理、辭藻之類,優劣之分不難判定。所以在七八成的情況下,初考覆考的結果是相同的。
剩下的二三成考卷,到底該以初考官的判定為準,還是以覆考官的判定為準,對這三位都是聞名遐邇的飽學之士的詳定官,自然也是基本都能一目了然,並不算難。
因此僅用一天半的時間,三位詳定官就把所有卷子全部定完。
到了這第七天下午,他們剩下的最後的工作就是從一二等卷子中挑出十份他們認為最佳的來,進呈道官家禦前,以供官家最後欽定。
當然,這一次他們隻需要選出九份就行了,因為官家自己已經選出一份了,那就是他在殿試之時,親自批閱的那份名叫鍾浩的考生的考卷。
因為這殿試官家才是主考官,當然這三位詳定官的排定名次,要考慮官家的聖意。三個副主考作為詳定官,隻不過是為官家代選而已,所以他們自然要遵從官家的意思。
鍾浩的試卷在彌封、謄抄之時,已經被挑出來了,所以他的試卷根本就沒有彌封。官家都批閱過了,還多此一舉幹嘛?!
鍾浩的試卷其實一開始就被直接送到了三位詳定官手裏。
劉敞、黃振和梅堯臣三位詳定官自然對鍾浩的試卷要特別對待。
三人都讀過鍾浩的試卷後,都覺得這份試卷其實很是一般。
詩賦做得很是生澀,毫無華美之處,而其策論文理也很粗疏,隻是內容還算充實,算是言之有物罷了。
官家對這份試卷的評語隻有兩個字,上麵用朱筆寫到“尚可”!
劉敞等三個主考官其實也覺得這份試卷確實也隻能說是尚可!甚至連嚴格來說,連“尚可”二字的評語也達不到。
對於官家親自批閱的這個叫鍾浩的考生,他們都不認識,也不知道官家為什麽會單獨批閱他的試卷。?
三個詳定官對於那些東京名氣大、才學高的才子,也是認識不少的。還有那國子監和太學裏的才學卓異士子,他們也都知道一些。
但是鍾浩以前一直都是在地方上,為了省試才剛來東京,因此在東京實在沒什麽名氣。
說起來鍾浩“做得”的那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青玉案》等詞作,三位詳定官大概也曾聽過。
鍾浩“寫得”那《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的韻書他們或許也曾見過。
不過顯然他們沒有把此鍾浩跟彼鍾浩聯係在一起,畢竟鍾浩這個名字太普通了。大宋那麽多叫這個名字的,不熟悉他的很難聯係在一起。
如果沒有官家的親自批閱,劉敞等三個詳定官大概會一致認定這份試卷應該歸為三甲之列。
但是這事兒沒有如果,官家如今確實是實實在在的批閱過了。
因此劉敞三人自然不能隻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對待這份試卷。
雖然官家沒有明確要把鍾浩的試卷一定要放入前十,但是官家既然單獨批閱了這個考生的試卷,顯然這個考生是簡在帝心的,三個詳定官也不能不考慮這點。若是名次太低了,怕是官家麵上不好看,怕是肯定會不高興。
因此劉敞等三個人最終商定,還是把這份試卷放入了前十的考卷中。
…………
次日黎明,也就是殿試之後的第八天,也是放榜傳臚的前兩天,官家在崇政殿升座,考官們分左右列班,皇城司侍衛將全部考卷抬到殿中。
劉敞呈上選出的此科殿試的十份佳卷。
此時所有的卷子,包括這十份佳卷都沒有拆開彌封,誰也不知道哪份卷子是誰做的。
呃,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是這考卷是誰做的。起碼在那托盤裏的十份試卷中的最下麵的一份,他們三個詳定官是知道是誰做得的。
這托盤裏的最下麵一份,正是官家親自批閱過的鍾浩的那麽試卷。
之所以放在這托盤的最下麵,是三個詳定官雖然很是照顧官家的顏麵,但也不是那種完全沒有風骨的官員,他們還是有那麽一點風骨的。
這份卷子在他們看來,按說隻能排三甲的,但是既然官家親自批閱了,他們不得不放入前十!他們隻能將其放在最後一個,也就是第十的位置。
官家的貼身太監王漸接過托盤,呈送禦前,官家趙禎將對這前十份試卷詳細閱看,最後欽定名次。
望著黃綢托盤中,平鋪相疊的十份試卷,趙禎的心情有些激動。
盡管這已經是趙禎第十幾次殿試閱卷了,但想一想,在他治下的一代代的名臣,就這樣從自己手下踏入仕途,開啟他們的輝煌人生,締造出一個空前繁華風~流的大宋朝,他總感到十分的榮耀。
平複下心情,他拿起了最上麵的一份試卷。
這托盤裏試卷的排放順序,就是詳定官們初定的名次,隻是殿試排名要由欽定,所以隻用這種無聲的暗示。
官家一般情況下都認可閱卷官擬定的名次,隻作個別改動,決定名次後再拆開彌封。
當然拆封後還有可能更改名次,主要是更改狀元的人選。
官家有這個特權,不過這一般都是從全盤考慮作出最後的調整,不過這種情況是極少發生的。
不過這種情況雖然隻是極少數,但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說起此事,便不得不提慶曆二年壬午科殿試。
那一科的殿試,本來幾位詳定官一直認定王安石應該是殿試第一名的。但是官家看了其試卷後,因其賦中有‘孺子其朋’一語,很是不高興,加上他也不喜歡王安石冷峻峭拔的文風,所以將他壓到了第四。
而第二名、第三名都是有官人,也就是考鎖廳試的,所以狀元才落到了楊寊身上,因此也成就了楊寊連中三元的榮耀。
當然,這隻是官方的說法,很多知道內幕其實都知道,官家之所以打落王安石的狀元,其實還有一個很不足為外人道哉的原因。那便是原本考第四名楊寊,被曹皇後看重,要召他做侄女婿,所以王安石才跟他掉了個個兒。
所以說,這拆封之後,再改變狀元人選的情況倒也不是沒有。
不過這次官家把托盤中的試卷,從第一份一直看到排在最後的鍾浩的那一份,對三位詳定官排定的順序倒是沒有什麽意見。
官家基本上就是隻看這前十名的卷子,對於這之後的那三百多進士的排名,一般是不會看得,一般都是依照那些詳定官的排名。
劉敞等三位詳定官,看到官家對三人的排名頗為認同,沒有任何意見意見,他們不禁也是鬆了一口氣。顯然官家雖然想照顧那個叫鍾浩的考生,但是還是很有度的,沒有非要把他排到太顯眼的名次。呃,當然第十名也不算低了。
劉敞等三位主考官在感到送了一口氣的同時,也很感到麵上很有光。官家能夠完全認同他們的排名,顯然對他們很是信任,同時對他們的眼光很是讚同。這說明自己三人的殿試閱卷工作完成的很好,很讓官家滿意。
讓官家滿意了,這以後自然會有一些好事兒降臨到他們身上。既然他們的工作做得好,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官家又向來是賞罰分明的,這自然少不了他們的獎勵。
因此,劉敞三人自是興奮不已。
既然官家對對這前十的排名沒有意見,那接下來便可以拆封了。
於是在官家和眾位考官的注視下,幾個小黃門用裁紙刀,先拆開這托盤中前十名的試卷的彌封。
然後有一個小黃門在旁唱名:第一名是寧州人鄭獬,第二名是湖州人沈振,第三名是徐州人王實甫,第四名是曹州人徐無黨,第五名徐州人秦宇……直到第十名青州人鍾浩。
第一到三名便是今科的狀元、榜眼、探花了三鼎甲了,也就是今科一甲進士及第的三人了。
第六到第十名自然都是二甲的前幾名了,其實第四名徐無黨,也就是二甲的第一名,又稱金殿傳臚,也挺風光的。
當然第五名秦宇到第十名鍾浩比起前麵四位稍微差點意思,但是賜進士出身足夠榮耀了。
呃,其實除了這前十名外,三甲的第一名又叫玉殿傳臚,其實在傳臚大典的時候也還算風光的。當然,這個風光除了在傳臚大殿時風光,但別的時候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就遠不如二甲賜進士出身來實在了。
不過,這名次雖然唱出了,但這並非最後的名次,因為還有一次針對前十名的麵試,又叫“小傳臚”。
傳臚,就是激動人心的金殿唱名。按說在金殿傳臚當天,才能知道進士的名次,但實際在前一日,官家就會於集英殿召見殿試前十名,俗稱‘小傳臚’,其目的是為了觀察,即將出爐的三鼎甲的風儀,防止出現意外的情況。
比如某位前十的進士老兄是個形象猥瑣之人,或患有嚴重的佝僂病,及其它有礙觀瞻的殘障,那就算才比李杜,也不得不屈居後列了。
因為科舉的目地是選出代表朝廷管理百姓的官員,三鼎甲更代表朝廷的臉麵,最起碼形象上不能丟人。
所以今日這前十名唱名之後,禮部派會立即派員通知到了前十名考生在明天,也就是傳臚大典的前一天,讓他們去宮中覲見,也就是參加“小傳臚”!
當然,禮部官員也會一並告訴他們應該準備好的事項,比如穿著、禮節等。
至於十名以後的進士排名,一般便不會變動了,基本上就是拆開彌封時唱名的名次。
………………
當鍾浩在殿試後的第八天接到禮部的官員上門通知他參加“小傳臚”時,不禁如墜夢裏了,一時有些恍惚。
也難怪,如今的大宋畢竟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進士及第無疑是一見萬分榮耀的事情。
說實話,鍾浩來東京時根本沒奢望能夠考中進士,但如今他不但中了進士,而且名次還很高,他自然是萬分興奮。
楊懷玉和杜老夫人等知道後,紛紛來恭賀。
徐峰更是滿臉羨慕的來恭賀。其實說起來,徐峰的文學水平遠遠高於鍾浩的水平。他從下便被自己的書院山長老爹督促這讀書,水平自然是很高的,遠非鍾浩這種半吊子可以比。
但是鍾浩的省試成績便名列前茅,而殿試更是得以參加“小傳臚”,這便不由的令徐峰羨慕嫉妒恨了。
當然,作為多年的至交好友,徐峰對於鍾浩能取得這麽好的成績還是真心恭賀的。
其實鍾浩知道以自己的水平,怕是很難考到這麽高的名次。之所以能夠參加這“小傳臚”,怕是官家主要是官家親自批閱自己卷子的原因。
當然,不管怎麽樣,鍾浩對於這個成績還是很高興的。
或許鍾浩這個成績,日後會被日指指點點,畢竟以他的水平,若是沒有官家照顧,怕是很難進入前十名。
一些考得成績不好的進士,日後說起這事兒來少不了要泛上那麽一點酸水。
對於官家這種特別的提點,或許一些愛麵子的文人,怕是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鍾浩可沒有一些文人那種死要麵子活受罪的性子,他更在乎實惠的好處。
這“小傳臚”,徐峰自是沒參加過的,不過他倒是聽說過這“小傳臚”就是就是官家觀察一下這些名列前茅的進士的風儀和談吐,倒時沒有必要太過緊張。
徐峰笑道:“以文軒的翩翩風度,這‘小傳臚’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再說,你是官家親自提點的,就是把誰打出前十,也不可能把你打出啊。嗬嗬,三哥著實有些羨慕文軒你啊,你怕是早已簡在帝心了!”
鍾浩一聽徐峰的話,那一點對這“小傳臚”緊張無措的情緒倒是消散了。
當下鍾浩聽了徐峰羨慕自己的話,隻是訕訕的笑道:“僥幸,僥幸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