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建立之初,因為高麗對宋上表稱臣,雙方成為宗藩關係,登州港成為是大宋對高麗和日本之間文化交流、經濟貿易和使者往來重要港口。


    那時,高麗到大宋的使者大都是由登州港入境,大宋使者也由登州港出行。大宋第一次派往高麗的使者,便是從登州港口出行的。淳化四年二月,宋朝廷派遣秘書丞陳靖、劉武二人出使高麗便從登州港出發的。


    在大宋初期,登州港的商貿地位在大宋四大港口中最為重要,無論是貿易額,還是地位重要性遠遠高於廣州、泉州和明州這三大港口。


    隻是後來隨著“澶淵之盟”後,遼國騰出手來對付高麗,通過兩個大戰讓高麗國被迫臣服,高麗國從而斷絕和大宋的宗藩關係,而此時日本政局的逐漸混亂造成對外貿易也急劇減少,再加上契丹族的航海技術的進步,完全擺脫逐島航行的辦法,從而時常在渤海海域進行阻擾,從而使北宋與高麗、日本通過登州港的貿易往來時斷時續,登州的經濟出現極大的起伏,港口的作用日趨下降。???


    ?到慶曆年間,大宋朝廷對登州港進行封鎖,禁止南方的海船進入登州港。除了登州港,萊州港也實行海禁。大宋時期,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方港口的地位逐漸上升,加上契丹對渤海海域的襲擾,大宋朝廷對登州港、萊州港施行了港禁政策,從而使得登州港商業貿易銳減,登州港也由盛變衰。


    此後,北宋朝廷在密州板橋鎮設立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專門負責山東半島及臨近口岸與高麗、日本等國的貿易。密州市舶司北通高麗,南沿海岸通明州、泉州、廣州等港。京東、河北、河東等路也可以通過密州板橋鎮輸出商品,南方諸地向朝廷上供的物品也可用此航線。這樣,登州港逐漸衰落,為密州板橋鎮的密州港所代替。


    但登州雖施行港禁,但是高麗的使者確實一直還是從登州港登陸。因為高麗的國都也在北方,從登州登陸海程近很多,而且是在渤海這內海航行,比去繞道密州需要經過外海風浪小、海圖熟悉,也安全很多。


    而且高麗國在登州經營幾十年,還是頗有些關係和底蘊的,這登州城內很多高麗的僑民在此經商或是直接定居,而且許多原先的海商以及城內的很多坐商等,都跟他們高麗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因為在登州城內有著這許多經營,所以高麗的使者往來,自然更喜歡從登州來大宋。


    ……………………………………


    登州最早設立於唐高祖武德四年,最初時州治在文登縣。武則天神龍三年,登州治所始移至蓬萊,從此蓬萊縣作為登州州治的地位開始確立,以後再沒有變過。


    登州在大唐時,屬河南道,到了大宋,登州劃為京東路。


    登州城周五裏,高兩丈五尺,臨海而立,州城離渤海海邊僅一二裏路,引畫河水為護城河。


    登州城離得海邊一二裏,離得登州港也是一二裏,因為登州城內的海邊便是登州港。


    登州港不但是對外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和使者往來的重要港口,也是重要的水師基地。隋煬帝楊廣在位之時,發動的對高句麗的五次征伐,便大多是水陸並進,動用了舟師,利用登州港的優勢條件,運兵、運糧到遼東。到了大唐,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對高句麗、百濟乃至新羅的戰爭,也多次利用登州港運兵、運糧到前線。從那時起,登州港就是重要的軍事基地。


    北宋時期,由於和契丹的敵對關係,登州港這裏的軍事地位和作用進一步突出。


    寶元、慶曆年間,因為大宋在集中力量對付西夏的時候,為防止契丹從渤海海上泛海來攻,再實行登萊海禁的同時,在登州港開始設立刀魚寨,以保護登萊地區安全,同時屏障登州海域。


    大宋慶曆二年,登州知州郭誌高奉命在此構成一座城寨,以泊艦船。這座城寨依傍而建,位於北丹崖山下,臨海而建,探入海中,扼守登州港咽喉。因大宋的水軍使用的戰船大都是長四丈,寬僅僅不足一丈,形似狹長的刀魚,所以稱為“刀魚船”,這座水城便被稱為“刀魚寨”。


    刀魚寨修建完成之後,登州於刀魚寨巡檢,泊刀魚戰棹,備禦契丹。朝廷還將這刀魚寨的廂軍,升為禁軍,以表明重視。刀魚寨的構築,算是我國曆史上最早軍港的雛形,對大宋海上的屏障契丹海上進攻,以及高麗、日本海盜的襲擾等軍事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這座刀魚寨在我國軍港建設上,也算是開先河之作。


    當然,如今的這座刀魚寨從慶曆二年建立,到現在隻不過十餘年時間,規模和建製還不是很完善,名聲也不是太大。


    鍾浩之所以對這座剛創立不久的刀魚寨耳熟能詳,並不是來到大宋才了解到的,而是因為後世他曾來過這座蓬萊水城。


    在曆史上,隨著靖康之變後,宋室南渡,金國統治了北方,這座刀魚寨自然失去了屏障遼東民族政權來進攻的作用,因此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荒廢了。


    直到大明建立以後,為了防備倭寇襲擾。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於洪武九年,下令在登州港內刀魚寨基礎上建造修築水城。


    登州府軍民於是在刀魚寨基礎上,北砌水門,南設振揚門,以土城繞之,引海水入城,建成了蓬萊水城。蓬萊水城周三裏,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一尺,東跨山,東南濱河。其實把丹崖山、刀魚寨以及刀魚寨以西的水域整合為一體,外築城牆以圍之,東設出口以通大海。蓬萊水城建成以後,朱元璋特地賜名“備倭城”。


    大明派駐水城和巡防登州海域的水師,最盛時達六營。出身登州衛戚繼光在領導平倭戰鬥時,曾在這“備倭城”訓練水軍,從而使得這蓬萊水城名揚天下,也讓蓬萊水城成為中國古代軍港建設的光輝範例。


    蓬萊水城,南寬北窄,呈不規則長方形,負山控海,形勢險峻。自古就有“京津門戶”、“渤海鎖鑰”之稱,是兵家必爭之地。水城有著完備而係統的防禦體係和水師訓練作戰設施,因此,水城有著極其強大的防禦能力。


    水城在明代最為繁盛,荒廢於清代,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由於蓬萊水淺,港灣泥沙淤積,不宜停泊近代大型的機動船,於是,商埠由登州水城移至煙台芝罘,蓬萊的區位優勢逐漸萎縮,水城也由繁華變為荒涼。


    雖說在曆史長河中,蓬萊水城的軍事價值或者商業價值,逐漸降低或者被廢棄。然而這座特色而完整的軍事建築,卻得以存留,一直保存到後世鍾浩生活的那個年代。


    後世幾經修繕後,呈現了蓬萊水城的原貌,可以讓後世鍾浩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人們感受下古代水軍的文化!


    這蓬萊水城便是依傍丹崖山而建,丹崖山上便是蓬萊閣,丹崖山下便是蓬萊水城,鍾浩後世來蓬萊旅遊時,自然是曾經來這蓬萊水城遊覽過。


    當然,鍾浩如今來到登州,自然也少不了故地重遊。呃……當然,到底後世那個蓬萊閣和蓬萊水城算是故地,還是大宋的這個蓬萊閣和蓬萊水城算是故地,卻是有待商榷。


    ……………………………………


    大宋登州城周四裏,高兩丈七尺,臨海而立,城池算不得大城,城牆也不算太高,比起青州城來遠遠不如。


    當然,登州城比起鍾浩這一路來經過的濰州城和萊州城來說,也算是差不多大了。至於青州城,因為是望州,又是京東路路治,這登州城比起青州城來,多有不如,也算是正常。


    登州最輝煌的時期,應該算是明清時期,那時的登州府是山東六府之一,城池經過幾次擴建,規模比大宋的登州大了許多。鍾浩來蓬萊旅遊時曾經,看過蓬萊的縣誌,明朝的登州府城周九裏,高三丈五尺,厚二丈,皆為磚石結構,擴容一倍多。如今大宋登州的護城河畫水和城東的密水,到了大明,被擴容的登州府城納入城中,成為城中河。登州府城除了正常四門外,另有三個水門,外加一個小水門,城池規模相當大。


    雖然登州城不算太大,但是這臨海而立卻是一大特色,鍾浩覺得等忙完了差事,一定好好在登州遊覽一番,順便去海邊玩玩。這來到大宋之後,這還從沒見過海呢!


    鍾浩帶著譯使李光旭和兩個差役在登州城西郊的驛站安頓好之後,便從登州城西門迎恩門入城。


    鍾浩一行先去了登州成為的高麗館舍,去打探一下高麗使者的情況。當然,今天是沒法天色已晚,自然是不便接洽高麗使者了。鍾浩打算先去跟高麗使者約一下接洽時間。


    從唐朝起,登州港作為跟新羅國、渤海國和日本國交流的重要港口,這城內也設有專門接待官方使者以及管理外來人員的機構。唐朝時,在登州設有新羅館、渤海館和日本館,專門作為負責接待新羅國、渤海國和日本國的使者的驛館。


    這新羅館、渤海館和日本館,除了負責接待安排新羅國、渤海國和日本國的官方使者,還具有一部分“海關”和“使館”的職能,管理入境大唐的非官方人員。進入大唐境內人員,需要由各自專門負責管理接待新羅國、渤海國和日本國人員的新羅館、渤海館和日本館核發類似於後世護照和簽證的“邊碟”,才可以進入大唐境內。這種“邊碟”會注明進入大唐外國人員的目的地和路線。進入大唐外國人員必須嚴格按照“邊碟”上的目的地和路線前行。若是不按路線前行,各地官府發現後,可以將他們遣返。而且他們在大唐完成自己的事情後,回來的路線也必須嚴格按照“邊碟”的路線行走,不能隨意更改。


    大宋建立以後,延續大唐的一些外交政策和舉措,依舊是在登州設立館舍,管理和接待外國來員,依舊是延續大唐的“邊碟”政策。不過大宋建立時,渤海國早已被契丹滅亡,自然也就不再設立渤海館。而朝鮮半島新羅國也被高麗國所取代,這新羅館自然也變成了高麗館。


    大唐時,新羅和大唐接壤,也可以走陸路,海路隻是他們派遣使者來大唐的道路選擇之一,登州的新羅館地位還不是太重要和突出。但是到了大宋時期,因為高麗和大宋陸路交通被契丹阻斷,這泛海交流,自然成了唯一的選擇。因此在大宋和高麗保持宗藩關係、交往很是密切的那幾十年,登州城內的高麗館一度在大宋和高麗的關係中,有著重要地位。


    不過隨著大宋和契丹澶淵之盟之後,兩國關係趨於穩定。契丹得以騰出手來對付高麗,在和高麗的兩次大戰之後,高麗向契丹修表稱臣,和大宋斷絕宗藩關係,雙方官方交往迅速減少,這隨後的幾十年高麗館的作用自然也就迅速下降。


    當鍾浩來到登州城內的高麗館時,眼見高麗館已是極度破敗衰頹。除了高麗館幾個官署人員辦公的地方和接待高麗使者的院落,勉強還算修繕的可以入住之外,其餘的已經都是破敗不堪,近似於荒廢。


    當然,這也是沒法,大宋和高麗沒有什麽宗藩關係,就算有高麗人來大宋也大部分是來貿易的,這官方使者好幾年來不了一趟,這高麗館自然沒有太大的維係意義,朝廷對高麗館的撥款自然非常有限。沒有錢資,這高麗館的修繕和維護自然難以維持。


    這高麗館的館舍大都是大宋建立的初年建造的,到現在已經近百年了,很多早就屋舍早就腐朽破敗。從高麗和大宋斷絕宗藩關係之後的這近四十年來,這高麗館內的館舍又少有得到錢資修繕和維護,這館舍不破敗才怪!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宰執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元並收藏宰執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