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不會螳臂當車,朱允煐還是很想要看看的,他也確實希望看到朝堂上的一些個局勢能夠稍微的清楚一點,這對於坐在龍椅上的人來說,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畢竟站隊這樣的事情有很多的學問,有些文武百官看似沒有什麽來往,可是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私下裏有著一些串聯呢。
這要是沒有一些個大事,說不準這些個人就不會表明立場,說不準那些人就是可以持續的蒙蔽著皇帝,這一切也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朱允煐對於文武百官的態度就是這麽一副冷眼旁觀,還是需要繼續觀察一番。
雖說洪武皇帝的離世一度也是朝堂最大的事情,似乎也耽誤了一些事情的處置。不過大家也都明白,大家也不會一直都是在關注著這些事情,朝堂上的事情該處理的還是需要處理。
這些可不是什麽小事情,耽誤了朝政的話,一般人肯定是耽擱不起的。尤其是現在進入到英示五年,這也算得上新年新氣象。
既然是新氣象,自然也就意味著大家需要更加的努力。尤其是一些個大事看似迫在眉睫,好些人也都知道必然耽擱不得了。
再次早朝時,關於遷都的事情再次被提起,這個時候很多人暫時還是在旁觀,現在一些比較有分量的人還是沒有親自下場。
一些言官的意思很簡單,大概也就是遷都勞民傷財,這有些得不償失。或者是說北平的皇城雖說修建了十多年,但是作為一國之都,現如今也是有些凋敝,有失大國氣象。
這一切的理由都是比較簡單,看起來也就是覺得現在遷都不合適,或者幹脆一點的來說就是覺得遷都北平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有人反對,自然也就是有人讚成。比如說一些人覺得這是太上皇製定的策略,如果當今天子推翻了,那就是對太上皇的不孝。
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心思,一時間似乎也是誰也無法說服誰的。
安慶侯仇正想了想,還是鼓起勇氣出班,“啟奏陛下,臣以為遷都之意當慎重。”
朱允煐露出一些笑容,仇正也是勳二代,他的父親就是仇正,也曾經是勇冠三軍的悍將之一。
隻是這個仇正,就有那麽點爛泥扶不上牆的意思,或者說有那麽點難堪大用更加準確。
朱允煐平靜的看著仇正,問道,“朕記得先皖國公是洪武二十一年病故,愛卿隨即嗣爵。當初遷都之議時,不記得愛卿出言反對,朕沒有記錯吧?”
這一下也算得上將仇正野的不輕,英示天子這是不講武德了,這是在翻舊賬了!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嘛,朱允煐簡直就是直接在打仇正的臉了。
意思很明顯,當初在洪武朝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不敢提出反對的意見。那麽到了現在,居然一個個的都敢跳出來了。當初讚同遷都,而現在又義正辭嚴的表示反對,這怕是有些說不過去吧?
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是畏懼洪武皇帝,還是說看不上英示皇帝呢?
仇正確實是一下子就給噎住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主要就是給徹底堵住了話頭。他似乎也感覺到了實質的壓力,他知道自己這一次可能冒失了,可能要被皇帝記恨了。
但是沒辦法了,這個時候就算是有著一些壓力,也隻能頂住壓力了。說到底就是這麽些個事情,必須要扛住,想想自己的家族利益,這些個事情就是需要去抗爭一番。
祖籍直隸和州含山縣,先父也被追封為皖國公,這就能夠說明安慶侯的地位了。
看到仇正吃癟,有些人好像有些偃旗息鼓了,大概是想著要退縮了。可是有些人不會這麽退縮,他們要迎難而上,必須要盯著壓力前進。要是這些壓力都扛不住,那麽一些大事真的就塵埃落定了,到時候就沒有半點機會了。
仇正雖說被噎住了,他看起來沒有了說辭,但是其他人可以站出來,讓皇帝看看朝臣們的意見,讓陛下聽一聽天下百官的聲音,然後再從長計議啊!
麵對翻舊賬的天子,確實有一些官員感覺到有些害怕,他們都知道坐在龍椅上的那一位不好惹,他們也都明白皇帝說的那些,實際上也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原因自然也是非常簡單的,當初提起遷都的,是洪武皇帝。要知道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幾個人敢提出反對的意見,這一點大家也都是非常清楚的。
可是現在洪武皇帝才剛剛駕崩,這就要忙著推翻洪武皇帝做出的決策,那就有些問題了。
這不隻是對洪武皇帝的不敬,這也是對英示天子的不敬,更何況遷都這樣的事情,這也是關乎著國策,這可不是什麽小事情,必須要更加的重視。
都察院左都禦史茅大方這個時候頂住了壓力,有些人會害怕,他這樣的人不知道害怕。
“啟奏陛下,臣以為遷都北平,定當慎重。”茅大方表情嚴肅,非常認真說道,“陛下,若是遷都北平,朝廷直麵北虜兵鋒。”
這一下傅友德聽不下去了,立刻站出來厲聲吼道,“茅大人,英示元年,朝廷北伐,韃靼遠遁。現如今北境安寧,何來北虜一說?莫不是茅大人以為,當年吾等謊報軍情不成?”
這一下徐輝祖、常茂等人也站了出來,都是在凶猛的攻擊茅大方了。原因都很簡單,這些人都是武勳集團的代表,當年將韃靼打殘,這也是武勳集團的一大功績。
茅大方此前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遷都北平的話,確實會造成防線的一些問題。
在中原文明的長遠來看,北麵來的敵人一直都是存在的,這也是最危險、最致命的。
但是短期來看,大明朝似乎不需要擔心這些事情,因為韃靼早就被驅趕了。暫時北邊還真的沒有什麽太大的危險,所以茅大方這麽說,就有點危言聳聽了。
正三品的左都禦史這個時候肯定是沒辦法和超品的公侯對壘,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文官集團夠分量的人出麵了,比如說六部尚書這樣級別的,這大概才算得上兵對兵將對將。
陳迪這個時候出班,聲援道,“潁國公,茅大人並非質疑北伐之勝果。隻是北虜向來除之不盡,現如今並無隱憂,百十年後難保再得安寧。”
常茂這時候就有些陰陽怪氣的說道,“那正好啊,本公記得茅大人向來覺得長城之築非奇謀。既然遷都北平,離胡地更近一些。茅大人也好以仁義之教來教化胡虜,一勞永逸解決後患。”
這一下不少武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就是對茅大方的一種嘲笑了。
其實茅大方這個人有些迂腐,他的忠孝倫理等正統思想十分嚴重,也算是比較傳統的儒家倫理道德的代表,有些時候顯得極為迂腐可笑。
而在對於外敵這方麵,他也是和很多迂腐的讀書人一樣。總是覺得以實行仁義之教來教化胡虜非常的有效,從而解決政治的、曆史的、民族的爭端,這種立論十分幼稚可笑。
更加要命的事情,實際上就是和茅大方同樣觀點的讀書人很多,總以為聖人的教化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什麽兩宋乃至更加久遠的朝代沒有完成這些事情,就是他們亡國的原因。
這些人有些時候幼稚的,也確實是非常的可怕,這也是朱允煐覺得這些人是讀書讀傻了的原因。
茅大方有些時候確實迂腐,這些家夥有些時候和黃子澄、方孝孺這些人很像。但是茅大方好一點的地方,大概也就是就算是有著很多的‘抱負’,也不會瞎胡鬧。
朱允煐一開始對於這些人也確實是非常的厭煩,恨不得都給趕出朝堂,落得一個眼不見心不煩,或者是覺得這些人就應該給永遠的驅離朝堂,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但是現在的朱允煐觀點有些改變,這些人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有些政治觀念幼稚、迂腐,這沒什麽問題,不要讓他們出現在一定的位置就好。去當好一個言官等等,去做好三法司的本分,這些人還是比較可靠的。
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這些人相對來說道德水平還不錯,他們有著自己的清高和傲骨。在特定的位置上,他們也確實可以做出很多的貢獻。
所以也不能太極端,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這些也算得上朱允煐的一個成長吧。
在朝堂上吵了起來,大家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麽好奇怪的,這要是沒有爭吵那才是怪事情。
隻是現在很多的人也算是看出來了,雖說遷都之議還沒有進入到白熱化,這隻是前期的預熱而已,但是這就已經吵了起來,很多人的立場也是稍微的有點體現出來了。
其實很多人也都明白,這隻是開胃菜而已,接下來真正要開始遷都的時候,在朝堂上的爭吵才會熱烈起來。到那個時候,必然也就會出現有著更多的衝突。
朱允煐也不打算讓這些事情繼續,隻是問道,“遷都之事,乃太上皇製定國策。朕乃繼任之君,萬萬不可推翻國策,諸卿無需再議此事。”
英示天子這也不算是一錘定音,但是基本上也是定下來了格調了,這件事情他不想多討論。關於遷都這件事情,他肯定是推行下去的,這件事情根本沒有太多商量的餘地。
可是就算是皇帝擺明了車馬,依然會有一些文武大臣覺得還需要去抗爭一下。
在沒有付出更大的代價之前,在沒有完全的徹底落敗之前,總是要嚐試著去爭取一番,說不定還是可以有著那麽一點小小的希望。
既然有一些希望,那就要去努力的爭取,要是輕言放棄了的話,那自身的抱負、追求或者利益等等,那說不定就沒辦法得到更好的保障了。
朱允煐的心思大家都明白,而文武百官們的一些心思,朱允煐實際上也非常的清楚。
這就是一場拉鋸戰,在塵埃落定之前這一場拉鋸戰必然就是會繼續下去的,這一點也可以是母庸置疑的,就繼續比拚下去好了,沒什麽好在乎的。
看著這些文武百官,朱允煐這個時候也繼續說道,“太上皇大行,前些時日確實延緩了一些國政的處置。如今朕決議處理國事,諸位愛卿也莫要耽擱了政務。”
這也算得上再次奠定了一些基調,現在大家需要再次進入到工作的模式。洪武皇帝的駕崩確實是前段時間的最主要的事情,處理一應事物才是最主要的。
但是現在就需要向前看了,大家都需要加足馬力了,需要將各自的工作做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下朝,這個時候就必須要下朝了,因為你朝堂上商議的事情確實不算少。可是很多的事情不是在朝堂上爭論就可以討論出一個結果,這一點朱允煐更加清楚。
還是需要做好桉頭的工作,還是需要不斷地批閱奏折,這才是朱允煐需要做好的事情。
“讓周王入宮吧。”朱允煐想了想,對王承恩說道,“讓吳王、徐王,也一並入宮。”
王承恩自然是傳旨就好,他可能猜到了什麽,隻不過這個時候就是需要裝作什麽都不知道。揣摩上意這一點他是高手,可是王承恩知道自己的本分,不會胡亂的表現出自己的聰明。
這也是很明顯的事情,畢竟才剛剛在朝堂之上發生了一些事情。陛下在這個時候召見宗室,自然也就意味著很多的事情,可能也需要宗室帶頭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
】
不管這些宗室是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總之很多的宗室在這些事情上,也確實沒有更多的決定權。他們的身份非常的高貴不假,隻是這樣的身份也會讓他們失去很多的東西。
這一點大家都明白,享受著身份帶來的榮華富貴,那也就需要做好因此失去一些權力的準備。
宗室在遷都這件事情上,必須要做好榜樣的作用,皇帝也不會對一些宗室太過客氣!
畢竟站隊這樣的事情有很多的學問,有些文武百官看似沒有什麽來往,可是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私下裏有著一些串聯呢。
這要是沒有一些個大事,說不準這些個人就不會表明立場,說不準那些人就是可以持續的蒙蔽著皇帝,這一切也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朱允煐對於文武百官的態度就是這麽一副冷眼旁觀,還是需要繼續觀察一番。
雖說洪武皇帝的離世一度也是朝堂最大的事情,似乎也耽誤了一些事情的處置。不過大家也都明白,大家也不會一直都是在關注著這些事情,朝堂上的事情該處理的還是需要處理。
這些可不是什麽小事情,耽誤了朝政的話,一般人肯定是耽擱不起的。尤其是現在進入到英示五年,這也算得上新年新氣象。
既然是新氣象,自然也就意味著大家需要更加的努力。尤其是一些個大事看似迫在眉睫,好些人也都知道必然耽擱不得了。
再次早朝時,關於遷都的事情再次被提起,這個時候很多人暫時還是在旁觀,現在一些比較有分量的人還是沒有親自下場。
一些言官的意思很簡單,大概也就是遷都勞民傷財,這有些得不償失。或者是說北平的皇城雖說修建了十多年,但是作為一國之都,現如今也是有些凋敝,有失大國氣象。
這一切的理由都是比較簡單,看起來也就是覺得現在遷都不合適,或者幹脆一點的來說就是覺得遷都北平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有人反對,自然也就是有人讚成。比如說一些人覺得這是太上皇製定的策略,如果當今天子推翻了,那就是對太上皇的不孝。
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心思,一時間似乎也是誰也無法說服誰的。
安慶侯仇正想了想,還是鼓起勇氣出班,“啟奏陛下,臣以為遷都之意當慎重。”
朱允煐露出一些笑容,仇正也是勳二代,他的父親就是仇正,也曾經是勇冠三軍的悍將之一。
隻是這個仇正,就有那麽點爛泥扶不上牆的意思,或者說有那麽點難堪大用更加準確。
朱允煐平靜的看著仇正,問道,“朕記得先皖國公是洪武二十一年病故,愛卿隨即嗣爵。當初遷都之議時,不記得愛卿出言反對,朕沒有記錯吧?”
這一下也算得上將仇正野的不輕,英示天子這是不講武德了,這是在翻舊賬了!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嘛,朱允煐簡直就是直接在打仇正的臉了。
意思很明顯,當初在洪武朝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不敢提出反對的意見。那麽到了現在,居然一個個的都敢跳出來了。當初讚同遷都,而現在又義正辭嚴的表示反對,這怕是有些說不過去吧?
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是畏懼洪武皇帝,還是說看不上英示皇帝呢?
仇正確實是一下子就給噎住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主要就是給徹底堵住了話頭。他似乎也感覺到了實質的壓力,他知道自己這一次可能冒失了,可能要被皇帝記恨了。
但是沒辦法了,這個時候就算是有著一些壓力,也隻能頂住壓力了。說到底就是這麽些個事情,必須要扛住,想想自己的家族利益,這些個事情就是需要去抗爭一番。
祖籍直隸和州含山縣,先父也被追封為皖國公,這就能夠說明安慶侯的地位了。
看到仇正吃癟,有些人好像有些偃旗息鼓了,大概是想著要退縮了。可是有些人不會這麽退縮,他們要迎難而上,必須要盯著壓力前進。要是這些壓力都扛不住,那麽一些大事真的就塵埃落定了,到時候就沒有半點機會了。
仇正雖說被噎住了,他看起來沒有了說辭,但是其他人可以站出來,讓皇帝看看朝臣們的意見,讓陛下聽一聽天下百官的聲音,然後再從長計議啊!
麵對翻舊賬的天子,確實有一些官員感覺到有些害怕,他們都知道坐在龍椅上的那一位不好惹,他們也都明白皇帝說的那些,實際上也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原因自然也是非常簡單的,當初提起遷都的,是洪武皇帝。要知道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幾個人敢提出反對的意見,這一點大家也都是非常清楚的。
可是現在洪武皇帝才剛剛駕崩,這就要忙著推翻洪武皇帝做出的決策,那就有些問題了。
這不隻是對洪武皇帝的不敬,這也是對英示天子的不敬,更何況遷都這樣的事情,這也是關乎著國策,這可不是什麽小事情,必須要更加的重視。
都察院左都禦史茅大方這個時候頂住了壓力,有些人會害怕,他這樣的人不知道害怕。
“啟奏陛下,臣以為遷都北平,定當慎重。”茅大方表情嚴肅,非常認真說道,“陛下,若是遷都北平,朝廷直麵北虜兵鋒。”
這一下傅友德聽不下去了,立刻站出來厲聲吼道,“茅大人,英示元年,朝廷北伐,韃靼遠遁。現如今北境安寧,何來北虜一說?莫不是茅大人以為,當年吾等謊報軍情不成?”
這一下徐輝祖、常茂等人也站了出來,都是在凶猛的攻擊茅大方了。原因都很簡單,這些人都是武勳集團的代表,當年將韃靼打殘,這也是武勳集團的一大功績。
茅大方此前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遷都北平的話,確實會造成防線的一些問題。
在中原文明的長遠來看,北麵來的敵人一直都是存在的,這也是最危險、最致命的。
但是短期來看,大明朝似乎不需要擔心這些事情,因為韃靼早就被驅趕了。暫時北邊還真的沒有什麽太大的危險,所以茅大方這麽說,就有點危言聳聽了。
正三品的左都禦史這個時候肯定是沒辦法和超品的公侯對壘,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文官集團夠分量的人出麵了,比如說六部尚書這樣級別的,這大概才算得上兵對兵將對將。
陳迪這個時候出班,聲援道,“潁國公,茅大人並非質疑北伐之勝果。隻是北虜向來除之不盡,現如今並無隱憂,百十年後難保再得安寧。”
常茂這時候就有些陰陽怪氣的說道,“那正好啊,本公記得茅大人向來覺得長城之築非奇謀。既然遷都北平,離胡地更近一些。茅大人也好以仁義之教來教化胡虜,一勞永逸解決後患。”
這一下不少武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就是對茅大方的一種嘲笑了。
其實茅大方這個人有些迂腐,他的忠孝倫理等正統思想十分嚴重,也算是比較傳統的儒家倫理道德的代表,有些時候顯得極為迂腐可笑。
而在對於外敵這方麵,他也是和很多迂腐的讀書人一樣。總是覺得以實行仁義之教來教化胡虜非常的有效,從而解決政治的、曆史的、民族的爭端,這種立論十分幼稚可笑。
更加要命的事情,實際上就是和茅大方同樣觀點的讀書人很多,總以為聖人的教化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什麽兩宋乃至更加久遠的朝代沒有完成這些事情,就是他們亡國的原因。
這些人有些時候幼稚的,也確實是非常的可怕,這也是朱允煐覺得這些人是讀書讀傻了的原因。
茅大方有些時候確實迂腐,這些家夥有些時候和黃子澄、方孝孺這些人很像。但是茅大方好一點的地方,大概也就是就算是有著很多的‘抱負’,也不會瞎胡鬧。
朱允煐一開始對於這些人也確實是非常的厭煩,恨不得都給趕出朝堂,落得一個眼不見心不煩,或者是覺得這些人就應該給永遠的驅離朝堂,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但是現在的朱允煐觀點有些改變,這些人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有些政治觀念幼稚、迂腐,這沒什麽問題,不要讓他們出現在一定的位置就好。去當好一個言官等等,去做好三法司的本分,這些人還是比較可靠的。
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這些人相對來說道德水平還不錯,他們有著自己的清高和傲骨。在特定的位置上,他們也確實可以做出很多的貢獻。
所以也不能太極端,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這些也算得上朱允煐的一個成長吧。
在朝堂上吵了起來,大家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麽好奇怪的,這要是沒有爭吵那才是怪事情。
隻是現在很多的人也算是看出來了,雖說遷都之議還沒有進入到白熱化,這隻是前期的預熱而已,但是這就已經吵了起來,很多人的立場也是稍微的有點體現出來了。
其實很多人也都明白,這隻是開胃菜而已,接下來真正要開始遷都的時候,在朝堂上的爭吵才會熱烈起來。到那個時候,必然也就會出現有著更多的衝突。
朱允煐也不打算讓這些事情繼續,隻是問道,“遷都之事,乃太上皇製定國策。朕乃繼任之君,萬萬不可推翻國策,諸卿無需再議此事。”
英示天子這也不算是一錘定音,但是基本上也是定下來了格調了,這件事情他不想多討論。關於遷都這件事情,他肯定是推行下去的,這件事情根本沒有太多商量的餘地。
可是就算是皇帝擺明了車馬,依然會有一些文武大臣覺得還需要去抗爭一下。
在沒有付出更大的代價之前,在沒有完全的徹底落敗之前,總是要嚐試著去爭取一番,說不定還是可以有著那麽一點小小的希望。
既然有一些希望,那就要去努力的爭取,要是輕言放棄了的話,那自身的抱負、追求或者利益等等,那說不定就沒辦法得到更好的保障了。
朱允煐的心思大家都明白,而文武百官們的一些心思,朱允煐實際上也非常的清楚。
這就是一場拉鋸戰,在塵埃落定之前這一場拉鋸戰必然就是會繼續下去的,這一點也可以是母庸置疑的,就繼續比拚下去好了,沒什麽好在乎的。
看著這些文武百官,朱允煐這個時候也繼續說道,“太上皇大行,前些時日確實延緩了一些國政的處置。如今朕決議處理國事,諸位愛卿也莫要耽擱了政務。”
這也算得上再次奠定了一些基調,現在大家需要再次進入到工作的模式。洪武皇帝的駕崩確實是前段時間的最主要的事情,處理一應事物才是最主要的。
但是現在就需要向前看了,大家都需要加足馬力了,需要將各自的工作做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下朝,這個時候就必須要下朝了,因為你朝堂上商議的事情確實不算少。可是很多的事情不是在朝堂上爭論就可以討論出一個結果,這一點朱允煐更加清楚。
還是需要做好桉頭的工作,還是需要不斷地批閱奏折,這才是朱允煐需要做好的事情。
“讓周王入宮吧。”朱允煐想了想,對王承恩說道,“讓吳王、徐王,也一並入宮。”
王承恩自然是傳旨就好,他可能猜到了什麽,隻不過這個時候就是需要裝作什麽都不知道。揣摩上意這一點他是高手,可是王承恩知道自己的本分,不會胡亂的表現出自己的聰明。
這也是很明顯的事情,畢竟才剛剛在朝堂之上發生了一些事情。陛下在這個時候召見宗室,自然也就意味著很多的事情,可能也需要宗室帶頭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
】
不管這些宗室是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總之很多的宗室在這些事情上,也確實沒有更多的決定權。他們的身份非常的高貴不假,隻是這樣的身份也會讓他們失去很多的東西。
這一點大家都明白,享受著身份帶來的榮華富貴,那也就需要做好因此失去一些權力的準備。
宗室在遷都這件事情上,必須要做好榜樣的作用,皇帝也不會對一些宗室太過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