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一個掃堂腿將對方逼到了門口,屋子裏燈光昏暗,唯一的窗子被一床厚厚的被子遮住了,此時那人背對著門口,我們依舊看不清對方的臉。[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麵對著一個強於我們數倍的敵人,我和胖子一時之間沒了主意。此刻我們更像是籠中待宰的鳥獸,完全失去了反抗的餘地。
正僵持不下,那人微微的抬了一下手,他的動作雖然緩慢,在我們眼裏看去卻是如臨大敵一般,擺好了架勢等待著他的下一步動作,他開口道:“年輕……”
兩個字剛一出口,砰的一聲悶響,對方的話語隨之嘎然而止,整個人徑直到了下去。我們正在驚訝之餘,那人背後露出了一個哆哆嗦嗦的身影,正是一直在門外等著我們的毒眼龍。
毒眼龍舉著一長條凳聲音顫抖的問道:“他…他怎麽樣了?”
我走上前去拉下毒眼龍高舉長條凳的手:“沒事兒,泗哥,這家夥已經暈了,傷不了你。”
聽了我的話,毒眼龍連稱那就好。胖子在一旁笑到:“想不到你毒眼龍闖蕩江湖數十載,也會有怕的,你說你要是真進了墓地見了僵屍,那不得嚇尿了?”
毒眼龍苦笑道:“胖爺見笑了,我這人從小就怕疼挨打,小時候別人打架我都是多得遠遠的。再說了,現在不是常說,知識就是力量,拳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胖子說:“毛主席教導我們,槍杆子裏出政權,你要不能在武力上製服了人家,誰會跟你講知識。對不對老鄒。”
我說:“小胖別開玩笑了,趕緊過來搭把手,你先把這家夥綁結實了,免得等會兒讓他醒過來,夠我們倆喝一壺的。”
好在毒眼龍力氣不夠大,那一下也僅僅是瞎貓碰到死耗子砸到了比較薄弱的地方。要不然他這會兒已經沒氣了。胖子去綁那兩男一女,我又讓毒眼龍把廚房裏的家夥給脫到了廳裏。我則去給綁在長凳上的老人鬆綁。
老人兩眼已經有些發死,他這一夜的經曆可見一斑。見我們把對方放到了,這才透出了些許的生機。
將老人放在了地上,毒眼龍又給他喂了幾口水,半晌老人才緩過氣來:“露…兒…”老人聲音極其微弱,好半天我才明白他在說什麽。
我問他:“老人家,您是在說‘露兒’嗎?是誰啊?在哪兒呢?”
老人費勁的抬起手臂指了指牆角處的一個衣櫃,我放下手裏的老人,向衣櫃走了過去。
這衣櫃和我們昨夜睡的那間房裏長得極為相像,整個房間的擺設布局都幾近相同,若是沒有遮住窗子,估計都會以為是同一間房,衣櫃的門上有0一個簡單的竹製插銷。
鬼子分做上下兩層,我先打開了上層的櫃門,裏麵的衣服,下半截是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上半截則顯得非常的淩亂,像是臨時亂塞進去的,並沒有發現任何其他的東西。(.無彈窗廣告)
又打開了下層的衣櫃,裏麵放著一個竹製箱子,上麵還蓋著蓋子。搬出來打開以後裏麵躺著一個小孩兒,約莫一歲左右,緊閉著雙眼仿佛睡著了。我心裏一咯噔,伸手在他的臉頰上摸了一下,還有溫度,又試了試脈搏,雖然微弱,但依舊沉而有力,不禁長舒了一口氣。
老人看著我手裏的孩子,吃力的想要爬過來觸摸孩子,我急忙抱著孩子過去:“沒事兒,老人家,孩子隻是睡著了,醒過來就好了。”
老人一手摸著我懷裏的孩子,一邊抽噎的對我說:“年輕人,謝謝你救了老兒的命,希望你能夠將我的孫兒收做養子,老兒就算是死也能瞑目了。”
我有些吃驚的看著老人,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接話:“不是...老人家,您可以告訴我,您孫兒的父母在哪兒,我可以把您和孩子都送過去,讓我養這算怎麽回事兒呢?再說了,我一個三十歲的大老爺們兒,都還沒媳婦兒呢,就先抱個娃回家,那將來誰還敢嫁給我。”
也不知我是哪兒說錯了,老人的眼淚嘩嘩的往下流,看著眼前經過一夜逼供的老人,骨子當是個硬漢,可因為我的拒絕卻留下了眼淚,心裏有些過意不去:“不是...老人家,我的意思是說,您就算讓我收養您的孫兒,也得告訴我,他爹娘是誰啊,要不然孩子長大了問起來我咋回答。”
這時胖子和毒眼龍二人也都準備妥當了,四個賊人也都被幫到了廳裏,除了假扮房東的人還清醒著,其餘的無一例外的都處在昏迷狀態。我看著懷裏沉睡不醒的孩子,身邊重傷在身的老人,頓時怒從心中起,招呼胖子在房梁上栓四根繩子,把這幾個賊人反吊到繩子上。
胖子一聽要動家夥了,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一聲,就去準備家夥了。我胡亂的應付了老人家幾句,又讓毒眼龍這個略懂醫術的半吊子給他看了看傷勢,他的雙腿髕骨已經被打碎了,小腿骨也斷了,除了十個被挑開的指甲蓋,身上其他的地方幾乎都是內傷。
毒眼龍看了一會兒搖了搖頭,我就知道不妙,老人家說:“我自己的傷我心裏明白,要不是放心不下孫兒,我也早就死了...”
老人家如同交代臨終一眼一般,將事情的經過給我們簡單的講述了一遍。老人名叫孫明義,這裏原本是個人口過四百的人,一百來戶的大村莊,叫做小子村,但似乎和孫姓無關。一直以來鄰裏和睦,村子裏人丁興旺,也可以說的上是非常的繁榮,七十年前村子裏來了一波當兵的,進村見到青壯年男子就被抓走了,後來村裏人才知道是來抓壯丁了,這些人有的部隊被打散逃回來了,有的就直接死在了戰場上,再也沒回來。
也正式因為這樣,村裏的男丁,幾乎八成都死在了外麵。孫明義的父親孫德年,就是那幸運的兩成人中的一個,回來之後他卻發現村裏大變了樣,原本人口興旺的村子,卻隻剩下不到當年的四成人口。
多方打聽才知道,自己離開的這幾年,村子裏發生了一些怪事,山裏不知合適多了幾波土匪,隔三差五的就來打家劫舍,鬧得村子裏不得安寧,後來有一波小軍閥打跑了土匪,可村子裏已經是滿目瘡痍,實在沒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來感謝那位軍閥頭子。
村長帶著一村的老弱病殘在村口對軍閥頭子三跪九叩的感謝,軍閥頭子卻對趕走土匪的事情隻字不提,隻是說希望他們能夠把村後的那座山坳給騰出來,部隊要在那裏紮營。
村民們雖然不解,卻也滿口答應了他的要求,山坳裏有田有地的村民都自覺的搬離了出來,村長又給另外安排了地方。
本以為有了軍閥的庇護,日子就該太平了,可哪曾想,那些當兵的入駐山坳半個月,又出了事。
一天夜裏孫德年正在家裏睡覺,忽聽外麵一聲炸雷,整個村子地動山搖。一時間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了出來。隻見遠處的山坳裏正繞燒著熊熊火焰,爆炸聲似乎就是那裏傳來的。
孫德年作為村裏為數不多當過兵的人,就召集幾個年紀稍輕,膽大的青年,一同去瞧個究竟。
這地方說是個山坳,其實是個四麵環山的死路,理論上在這裏安營紮在,若是有敵軍來襲,簡直就是找死。可孫德年那時不懂這些,僅僅是對於爆炸聲產生了好奇。翻過山頂往下看,諾大的地方正在燒著一堆大火,火光照的周圍亮如白晝一般。
背靠著有個山洞,似乎就是他們炸出來的,山洞的周圍都被柵欄圍了起來,幾個拿槍的士兵正在巡邏。剩下的人都拿著各式各樣的工具沿著炸出來的山洞往深裏挖著,看上去似乎是想從山洞裏找點兒什麽。
就這樣一連半個多月,孫德年想知道裏麵到底有什麽,於是天天晚上都會過來看看,最開始還帶著幾個人,到後來大夥覺得沒意思,就隻有他一個人來看了。
這天晚上天格外的黑,沒有星星,月色顯得有些朦朧,甚至不如沒有月亮的夜晚。孫德年一如往常的到了山上,看著底下搬進搬出的泥土和走進走出的人。孫德年有些瞌睡了。
看樣子今夜又是老樣子,什麽也挖不出來了,打了個哈欠就準備下山。忽聽山下有人大喊:“挖到了,挖到了。”孫德年立刻精神一震,趴在地上看著山下。
可惜自己沒有順風耳,離得太遠,對方說話的聲音又太小了,根本就聽不見在說些什麽。從洞裏出來的人對外麵的領頭說了兩句話,領頭的大手一揮,站崗的、巡邏的一窩蜂都跟著跑進了洞裏。
見洞外沒有人孫德年便壯著膽子下了山,看著洞裏漆黑一片,在洞口徘徊了一陣卻遲遲沒敢進洞。
回到家後的孫德年躺在床上閉眼就想起那黑漆漆的山洞,總覺得裏麵有什麽古怪,黑暗中總有一雙眼睛在盯著自己,閉上眼睛就被嚇醒了,醒來後衣服總會被冷汗侵濕了,一晚上輾轉難眠。
第二天一大早,那幾個前幾夜還陪著孫德年上山的同村夥伴來找他,告訴他山裏的部隊一夜之間都撤了,撤得幹幹淨淨,山坳裏幾乎什麽都沒留下。就問孫德年昨天在山裏發生了什麽。
孫德年也是一頭霧水,想到山裏的事情就一陣後怕,支支吾吾的敷衍了一陣,便隨著眾人去山坳裏把那些部隊沒來得及帶走的東西都撿了回來。
村裏人對部隊撤走的事情眾說紛紜,可誰也沒進過山洞,直到有一天,和孫德年關係不錯的一個青年對眾人說:“要不我們進洞去看看,那些當兵的撤的這麽快,肯定是在裏麵找到了什麽寶貝,急著拿去賣。”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話一點兒也不假,眾人聽了寶貝二字,哪還耐得住,一個個躍躍欲試,想要去看個究竟。孫德年雖說有些害怕,可那畢竟是自己一個人去的,現在這麽多人陪著一起,膽怯之心自然也要淡然許多,便點頭答應了一同前去。
都是在山裏長大的,對山裏的路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幾個人約好了在山洞口集合。不巧的是孫德年上山崴了腳,走得慢了些,其餘的人就先進了洞。
孫德年到時沒看到一個人影,以為眾人還沒到,便在洞口多等了一會兒。依舊沒等到人,這才明白過來,便一瘸一拐的走進了黑漆漆的山洞裏。
一個小股的軍閥部隊上百號人,連續半個月的挖掘,洞深可想而知,孫德年點著火把獨自一人走在漆黑的山洞裏,心裏不免有些打鼓,一邊走一邊喊著熟悉人的名字來為自己壯膽。
也不知走了多久,再回身已經望不到洞口的一絲光線了,前後都是漆黑一片,腳下也開始有些泥濘,許是挖到了水脈,滲出了水才會如此。
孫德年邊走邊喊,忽然當他喊道一個人的名字時,一聲嬰兒的啼哭聲打破了山洞裏的死寂,孫德年差點兒沒嚇尿了。壯著膽子哆哆嗦嗦的衝著黑暗裏是誰。
回答他的依舊是一聲嬰兒的啼哭聲,微弱的火把光線,在山洞中閃爍著,每閃爍一下,孫德年的心跳就跟著跳動一下,心想難道這裏還有小孩兒不成。
孫德年便順著啼哭聲便喊便走,啼哭聲越來越近。孫德年把手裏的火把往前一遞,一陣混亂的啼哭聲,猶如數十個小孩同時哭出了聲響一般此起彼伏,哭得孫德年頭皮發麻。
到處都是黑漆漆的什麽也看不清楚,手裏的棍子往前一戳還是軟綿綿的,正準備動手去摸的時候,一張血紅的大嘴在火把的照映下顯得格外的猙獰,一口就咬在了孫德年的棍子上,手臂粗細的棍子應聲斷成了兩截,嚇得孫德年一屁股摔坐在了地上。
此時離得近,定睛一看,這哪是什麽嬰兒,分明就是孩兒魚,聽聲音,似乎數量還不少。山裏長大的孫德年深知孩兒魚的厲害,絲毫不敢怠慢,連滾帶爬的站起身,拚命的往回跑。(未完待續。)
麵對著一個強於我們數倍的敵人,我和胖子一時之間沒了主意。此刻我們更像是籠中待宰的鳥獸,完全失去了反抗的餘地。
正僵持不下,那人微微的抬了一下手,他的動作雖然緩慢,在我們眼裏看去卻是如臨大敵一般,擺好了架勢等待著他的下一步動作,他開口道:“年輕……”
兩個字剛一出口,砰的一聲悶響,對方的話語隨之嘎然而止,整個人徑直到了下去。我們正在驚訝之餘,那人背後露出了一個哆哆嗦嗦的身影,正是一直在門外等著我們的毒眼龍。
毒眼龍舉著一長條凳聲音顫抖的問道:“他…他怎麽樣了?”
我走上前去拉下毒眼龍高舉長條凳的手:“沒事兒,泗哥,這家夥已經暈了,傷不了你。”
聽了我的話,毒眼龍連稱那就好。胖子在一旁笑到:“想不到你毒眼龍闖蕩江湖數十載,也會有怕的,你說你要是真進了墓地見了僵屍,那不得嚇尿了?”
毒眼龍苦笑道:“胖爺見笑了,我這人從小就怕疼挨打,小時候別人打架我都是多得遠遠的。再說了,現在不是常說,知識就是力量,拳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胖子說:“毛主席教導我們,槍杆子裏出政權,你要不能在武力上製服了人家,誰會跟你講知識。對不對老鄒。”
我說:“小胖別開玩笑了,趕緊過來搭把手,你先把這家夥綁結實了,免得等會兒讓他醒過來,夠我們倆喝一壺的。”
好在毒眼龍力氣不夠大,那一下也僅僅是瞎貓碰到死耗子砸到了比較薄弱的地方。要不然他這會兒已經沒氣了。胖子去綁那兩男一女,我又讓毒眼龍把廚房裏的家夥給脫到了廳裏。我則去給綁在長凳上的老人鬆綁。
老人兩眼已經有些發死,他這一夜的經曆可見一斑。見我們把對方放到了,這才透出了些許的生機。
將老人放在了地上,毒眼龍又給他喂了幾口水,半晌老人才緩過氣來:“露…兒…”老人聲音極其微弱,好半天我才明白他在說什麽。
我問他:“老人家,您是在說‘露兒’嗎?是誰啊?在哪兒呢?”
老人費勁的抬起手臂指了指牆角處的一個衣櫃,我放下手裏的老人,向衣櫃走了過去。
這衣櫃和我們昨夜睡的那間房裏長得極為相像,整個房間的擺設布局都幾近相同,若是沒有遮住窗子,估計都會以為是同一間房,衣櫃的門上有0一個簡單的竹製插銷。
鬼子分做上下兩層,我先打開了上層的櫃門,裏麵的衣服,下半截是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上半截則顯得非常的淩亂,像是臨時亂塞進去的,並沒有發現任何其他的東西。(.無彈窗廣告)
又打開了下層的衣櫃,裏麵放著一個竹製箱子,上麵還蓋著蓋子。搬出來打開以後裏麵躺著一個小孩兒,約莫一歲左右,緊閉著雙眼仿佛睡著了。我心裏一咯噔,伸手在他的臉頰上摸了一下,還有溫度,又試了試脈搏,雖然微弱,但依舊沉而有力,不禁長舒了一口氣。
老人看著我手裏的孩子,吃力的想要爬過來觸摸孩子,我急忙抱著孩子過去:“沒事兒,老人家,孩子隻是睡著了,醒過來就好了。”
老人一手摸著我懷裏的孩子,一邊抽噎的對我說:“年輕人,謝謝你救了老兒的命,希望你能夠將我的孫兒收做養子,老兒就算是死也能瞑目了。”
我有些吃驚的看著老人,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接話:“不是...老人家,您可以告訴我,您孫兒的父母在哪兒,我可以把您和孩子都送過去,讓我養這算怎麽回事兒呢?再說了,我一個三十歲的大老爺們兒,都還沒媳婦兒呢,就先抱個娃回家,那將來誰還敢嫁給我。”
也不知我是哪兒說錯了,老人的眼淚嘩嘩的往下流,看著眼前經過一夜逼供的老人,骨子當是個硬漢,可因為我的拒絕卻留下了眼淚,心裏有些過意不去:“不是...老人家,我的意思是說,您就算讓我收養您的孫兒,也得告訴我,他爹娘是誰啊,要不然孩子長大了問起來我咋回答。”
這時胖子和毒眼龍二人也都準備妥當了,四個賊人也都被幫到了廳裏,除了假扮房東的人還清醒著,其餘的無一例外的都處在昏迷狀態。我看著懷裏沉睡不醒的孩子,身邊重傷在身的老人,頓時怒從心中起,招呼胖子在房梁上栓四根繩子,把這幾個賊人反吊到繩子上。
胖子一聽要動家夥了,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一聲,就去準備家夥了。我胡亂的應付了老人家幾句,又讓毒眼龍這個略懂醫術的半吊子給他看了看傷勢,他的雙腿髕骨已經被打碎了,小腿骨也斷了,除了十個被挑開的指甲蓋,身上其他的地方幾乎都是內傷。
毒眼龍看了一會兒搖了搖頭,我就知道不妙,老人家說:“我自己的傷我心裏明白,要不是放心不下孫兒,我也早就死了...”
老人家如同交代臨終一眼一般,將事情的經過給我們簡單的講述了一遍。老人名叫孫明義,這裏原本是個人口過四百的人,一百來戶的大村莊,叫做小子村,但似乎和孫姓無關。一直以來鄰裏和睦,村子裏人丁興旺,也可以說的上是非常的繁榮,七十年前村子裏來了一波當兵的,進村見到青壯年男子就被抓走了,後來村裏人才知道是來抓壯丁了,這些人有的部隊被打散逃回來了,有的就直接死在了戰場上,再也沒回來。
也正式因為這樣,村裏的男丁,幾乎八成都死在了外麵。孫明義的父親孫德年,就是那幸運的兩成人中的一個,回來之後他卻發現村裏大變了樣,原本人口興旺的村子,卻隻剩下不到當年的四成人口。
多方打聽才知道,自己離開的這幾年,村子裏發生了一些怪事,山裏不知合適多了幾波土匪,隔三差五的就來打家劫舍,鬧得村子裏不得安寧,後來有一波小軍閥打跑了土匪,可村子裏已經是滿目瘡痍,實在沒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來感謝那位軍閥頭子。
村長帶著一村的老弱病殘在村口對軍閥頭子三跪九叩的感謝,軍閥頭子卻對趕走土匪的事情隻字不提,隻是說希望他們能夠把村後的那座山坳給騰出來,部隊要在那裏紮營。
村民們雖然不解,卻也滿口答應了他的要求,山坳裏有田有地的村民都自覺的搬離了出來,村長又給另外安排了地方。
本以為有了軍閥的庇護,日子就該太平了,可哪曾想,那些當兵的入駐山坳半個月,又出了事。
一天夜裏孫德年正在家裏睡覺,忽聽外麵一聲炸雷,整個村子地動山搖。一時間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了出來。隻見遠處的山坳裏正繞燒著熊熊火焰,爆炸聲似乎就是那裏傳來的。
孫德年作為村裏為數不多當過兵的人,就召集幾個年紀稍輕,膽大的青年,一同去瞧個究竟。
這地方說是個山坳,其實是個四麵環山的死路,理論上在這裏安營紮在,若是有敵軍來襲,簡直就是找死。可孫德年那時不懂這些,僅僅是對於爆炸聲產生了好奇。翻過山頂往下看,諾大的地方正在燒著一堆大火,火光照的周圍亮如白晝一般。
背靠著有個山洞,似乎就是他們炸出來的,山洞的周圍都被柵欄圍了起來,幾個拿槍的士兵正在巡邏。剩下的人都拿著各式各樣的工具沿著炸出來的山洞往深裏挖著,看上去似乎是想從山洞裏找點兒什麽。
就這樣一連半個多月,孫德年想知道裏麵到底有什麽,於是天天晚上都會過來看看,最開始還帶著幾個人,到後來大夥覺得沒意思,就隻有他一個人來看了。
這天晚上天格外的黑,沒有星星,月色顯得有些朦朧,甚至不如沒有月亮的夜晚。孫德年一如往常的到了山上,看著底下搬進搬出的泥土和走進走出的人。孫德年有些瞌睡了。
看樣子今夜又是老樣子,什麽也挖不出來了,打了個哈欠就準備下山。忽聽山下有人大喊:“挖到了,挖到了。”孫德年立刻精神一震,趴在地上看著山下。
可惜自己沒有順風耳,離得太遠,對方說話的聲音又太小了,根本就聽不見在說些什麽。從洞裏出來的人對外麵的領頭說了兩句話,領頭的大手一揮,站崗的、巡邏的一窩蜂都跟著跑進了洞裏。
見洞外沒有人孫德年便壯著膽子下了山,看著洞裏漆黑一片,在洞口徘徊了一陣卻遲遲沒敢進洞。
回到家後的孫德年躺在床上閉眼就想起那黑漆漆的山洞,總覺得裏麵有什麽古怪,黑暗中總有一雙眼睛在盯著自己,閉上眼睛就被嚇醒了,醒來後衣服總會被冷汗侵濕了,一晚上輾轉難眠。
第二天一大早,那幾個前幾夜還陪著孫德年上山的同村夥伴來找他,告訴他山裏的部隊一夜之間都撤了,撤得幹幹淨淨,山坳裏幾乎什麽都沒留下。就問孫德年昨天在山裏發生了什麽。
孫德年也是一頭霧水,想到山裏的事情就一陣後怕,支支吾吾的敷衍了一陣,便隨著眾人去山坳裏把那些部隊沒來得及帶走的東西都撿了回來。
村裏人對部隊撤走的事情眾說紛紜,可誰也沒進過山洞,直到有一天,和孫德年關係不錯的一個青年對眾人說:“要不我們進洞去看看,那些當兵的撤的這麽快,肯定是在裏麵找到了什麽寶貝,急著拿去賣。”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話一點兒也不假,眾人聽了寶貝二字,哪還耐得住,一個個躍躍欲試,想要去看個究竟。孫德年雖說有些害怕,可那畢竟是自己一個人去的,現在這麽多人陪著一起,膽怯之心自然也要淡然許多,便點頭答應了一同前去。
都是在山裏長大的,對山裏的路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幾個人約好了在山洞口集合。不巧的是孫德年上山崴了腳,走得慢了些,其餘的人就先進了洞。
孫德年到時沒看到一個人影,以為眾人還沒到,便在洞口多等了一會兒。依舊沒等到人,這才明白過來,便一瘸一拐的走進了黑漆漆的山洞裏。
一個小股的軍閥部隊上百號人,連續半個月的挖掘,洞深可想而知,孫德年點著火把獨自一人走在漆黑的山洞裏,心裏不免有些打鼓,一邊走一邊喊著熟悉人的名字來為自己壯膽。
也不知走了多久,再回身已經望不到洞口的一絲光線了,前後都是漆黑一片,腳下也開始有些泥濘,許是挖到了水脈,滲出了水才會如此。
孫德年邊走邊喊,忽然當他喊道一個人的名字時,一聲嬰兒的啼哭聲打破了山洞裏的死寂,孫德年差點兒沒嚇尿了。壯著膽子哆哆嗦嗦的衝著黑暗裏是誰。
回答他的依舊是一聲嬰兒的啼哭聲,微弱的火把光線,在山洞中閃爍著,每閃爍一下,孫德年的心跳就跟著跳動一下,心想難道這裏還有小孩兒不成。
孫德年便順著啼哭聲便喊便走,啼哭聲越來越近。孫德年把手裏的火把往前一遞,一陣混亂的啼哭聲,猶如數十個小孩同時哭出了聲響一般此起彼伏,哭得孫德年頭皮發麻。
到處都是黑漆漆的什麽也看不清楚,手裏的棍子往前一戳還是軟綿綿的,正準備動手去摸的時候,一張血紅的大嘴在火把的照映下顯得格外的猙獰,一口就咬在了孫德年的棍子上,手臂粗細的棍子應聲斷成了兩截,嚇得孫德年一屁股摔坐在了地上。
此時離得近,定睛一看,這哪是什麽嬰兒,分明就是孩兒魚,聽聲音,似乎數量還不少。山裏長大的孫德年深知孩兒魚的厲害,絲毫不敢怠慢,連滾帶爬的站起身,拚命的往回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