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知天命,進墓之前要擇吉時開棺取物,真正的盜墓者與那些不入流的毛賊有些本質的區別。<strong></strong>
三國時期,曹操專門設立了盜墓的部門,最初並沒有要變成後來的四門職業,其實細看之下,這四門之間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發丘中郎將統帥四門,摸金校尉負責尋龍點穴,卸嶺力士負責開墓,搬山道人搬山尋寶。
到後來原本是通力合作的四大盜墓門派,漸漸的被分成四派,各自也都有自己的門規。
易老爺子說我們和摸金四門之間的區別就在於體係龐雜,歧門古篆負責記錄,聽風者負責尋找出路,知天命擇良辰良辰吉時開棺,相物者負責尋找墓中珍寶,諸如此類一共十八門。
那貫疾所學則是十八門中最為重要的破關,說白了就是進墓之後,負責破除古墓機關,少了這一門,一但進入古墓,便是九死一生。
自此我也明白了為什麽那貫疾在沒有破壞古墓大門的前提下全身而退了,若不是絕對的了解古墓中的機關設計,哪裏會有如此本事。
易老爺子不惜折損陽壽為我算上的一卦,對我而言心中著實有愧,不管祖父如何有恩於他,但對我而言都已經隨著祖父的離世化作了塵埃。
五十年前,祖父為謀生計而上山學藝,包括師傅在內一共十九人。從易老爺子口中我得知他們的師傅法號明燭道人,。
那年月正值兵荒馬亂,到處都在打仗,明燭道人帶著十八個徒弟在山上修行,大徒弟那貫疾悟性最高,卻心術不正,多半也和他的出身有關。
那貫疾五歲時雙親就被人殺死在了自己的麵前,自此以後那貫疾本活潑的性格,變得少言寡語,失去雙親的他也自此流落街頭,時常受人欺淩。
這一日,在縣城的街頭上,下山來的明燭道人正好碰到了五歲大的那貫疾受人欺淩,出於出家人的憐憫之心,明燭道人伸手搭救了他,並且將他留在身邊。
起初明燭道人隻是覺得那貫疾可憐,收留他在山上想教他個安身立命的本事,日後下山也好混得個生活。
但不曾想那貫疾自打上山就對各種木匠活特別感興趣,甚至還自己動手製作了一些大小物件。
明燭道人便想教他破關之法,不管以後他自己將做何用,至少這門技法不至於失傳。這之後那貫疾更是展現了他對機關陷阱的天賦,僅八歲左右,就能自己製作陷阱上山捕獵,一隻二百斤的大野豬,他利用自己所製作的工具,將之帶回了山上。
但這時候山上隻有明燭道人和那貫疾二人,道門修行雖不至於大富大貴,但日子也算是能過。好景不長,隨著外界的戰事不斷升級,到處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難民越來越多,道門中的日子也變得更加清苦。
明燭道人心地善良,見外界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心生憐憫,便將一些年歲較小,聰慧過人的孩子帶回了山上。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年幼的那貫疾心裏仇恨的種子又開始萌芽,隨著師弟越來越多,那貫疾發現師弟們所學的東西,自己居然一竅不通,時常責怪師傅偏心。
一日,明燭道人將眾徒弟們聚在一起,這時候祖父還沒有上山,對眾徒弟們說:“你們若是分開,各自所學的本事也能混口飯吃,若想有所作為,你們必須同心同德,互相幫襯。”
這段話祖父並不知曉,也在明燭道人說完這段話以後,祖父被他撿上了山,那貫疾雖說記恨師弟們搶走了原本應該屬於他的本事,但卻有師傅在上壓著,也不敢造次。
幾年後,明燭道人在一次意外中受了傷,回來之後就再也沒有起來過,臨終前將所有的師兄弟都叫到了病床前,每個人都說了一番話,但唯獨沒有見那貫疾。
明燭道人死後,師兄弟們將他的遺體葬在了道觀的後山上,地方是明燭道人生前自己選的。
那年月條件不好,能有一副棺材下葬就已經很不錯了,下葬的那條,那貫疾並沒有出現,因為明燭道人有言在先,在這之後師兄弟們打算結伴去外麵闖闖。那貫疾卻猶如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沒有出現過。
十七個師兄弟也加入了抗日救國的隊伍中,麵對日本人的槍林彈雨,雖免不了受傷,好在沒有出現犧牲。
三九年一個冬日裏,既沒有打仗,也沒敵軍偷襲。連續幾個師兄弟受了重傷,眼看著就快不行了,好在當時師兄弟中繼承明燭道人醫術的活閻羅趙三天還在,經過他的悉心調理和醫治,幾個受傷的師兄弟都逐漸的恢複了。
醒來後祖父挨個的去詢問他們為什麽會傷得如此重,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一致的―那貫疾。
祖父毛洪武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便將這些受傷的師兄弟都安排到了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
對外宣稱這些離開的師兄弟都已經死了,以次來麻痹躲在暗中的那貫疾。
易信年在離開以前悄悄的給祖父算了一卦,卦象上說他和那貫疾此生恐難有再見的機會,不過他卻會因那貫疾而死,最後的結果當然和他所算之卦大同小異,隻是他算漏了我的父親―毛文軒。
如果說易信年對於那貫疾是有著清理門戶之責,背叛師門之罪。對於我來說則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若不是在拜山縣古墓中見到了那貫疾,恐怕在麵對一個杖朝之年的老者時,我還真不敢說自己能下得了手。
鄒彥昌痊愈出院,我擔心他再出什麽意外,同時也怕那貫疾上門尋他,便在不遠處的一個高檔小區裏買了一套新房子,這種商品房在這時並不多見,無論是安保還是環境,在這時候來說都是比較先進的,當然價格也不菲。安頓好了他夫妻二人,我這才放心的踏上了南下的火車。
有是一段長途顛簸,我沒有買到臥鋪票,在硬座車廂裏一直坐到廣州。
我的對麵作著一個白胡子老者,老者非常的健談,喜歡講故事,引得周圍人請他繼續往下講,我自然也是個喜歡聽故事的人,不斷的跟著眾人起哄。
白胡子老者喝了一口水,捋了一下胡子:“先說好啊,這是最後一個了,雖然我們坐的是硬座,可我的人不是硬物,還得睡覺是吧。講完這一個,明天早上再說,答應了這一條我就講。”
眾人聞言連忙大喊:“好。”
白胡子老者嘬著牙花子,思索了一陣:“嗯…我就給你們兩個偷葬的故事吧,話說這是在民國年間,那年月軍閥混戰,天下大亂,各地的地主土豪都為了保護自家的財產,成立了自己的武裝。”
偏遠的農村在那時候迷信思想都比較重,對於風水墓葬格外的看重。鄂西與湖南的交接處有一個地方,名叫卯洞,共有八個大姓世居此地,由於是在山區,地處偏遠,外界戰爭打得再亂,這裏依舊是一所世外桃源,八姓人異常的團結,也想當的富裕。
鄰近的鎮子上有個青年,家中貧困,老父親常年臥病在床。這天正好聽鄰居一個教私塾的先生講到此地,青年嘲笑他癡人說夢,這年月到處都在打仗,我們有命吃今天,還不知是否有命見到明天的太陽。
私塾先生是個學問人,脾氣不僅倔,更加容不得別人質疑自己,哪裏受得了他這般嘲弄,便怒道:“你個黃口小兒,懂什麽叫風水嗎?又可知那是塊寅葬卯發的龍脈寶地,豈能由你在這裏信口胡言。”
青年雖窮,可也有三分土性,說道:“你個窮酸秀才,才是信口胡說,這滿世界都在打仗,哪裏來的世外桃源,莫不是你讀書讀傻了,把書裏的東西當真了,我倒要看看,日本鬼子的槍炮打到你頭上的時候,你那些風水能不能擋得住。”
先生險些被青年氣暈了過去,顫抖著連說了幾個你字,就甩袖回去了。青年見一個教書先生都被自己辯得啞口無言,心中有些得意,剛推開家門,見了家徒四壁,那股得意勁立刻就被衝得煙消雲散。
老父親已久病在床,家裏實在是拿不出分毫再給他治病,眼看著就快不行了,老母親早早就離開了人世,自己唯一的親人也將不久於人世。
望著自己徒有四壁的家,屋外大雨,屋內小雨,屋外大風吹雪,屋內寒風刺骨,哪裏還能拿得出半分錢財為老父親置辦壽材,更別說想要置塊好地了,這年頭沒錢置地,也就等於拋屍荒野,死無葬身之地,真要是那樣自己如何對得起九泉之下的老爹。
青年坐在老父親床邊,看著床上躺著的屍身,腦子裏不斷的胡思亂想著,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候破舊的窗外走過一個人影,定睛一看,正是上午和自己鬥嘴的私塾先生。
青年這時候想到私塾先生的話,十幾裏外的卯洞,那裏是快風水寶地。(未完待續。)
三國時期,曹操專門設立了盜墓的部門,最初並沒有要變成後來的四門職業,其實細看之下,這四門之間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發丘中郎將統帥四門,摸金校尉負責尋龍點穴,卸嶺力士負責開墓,搬山道人搬山尋寶。
到後來原本是通力合作的四大盜墓門派,漸漸的被分成四派,各自也都有自己的門規。
易老爺子說我們和摸金四門之間的區別就在於體係龐雜,歧門古篆負責記錄,聽風者負責尋找出路,知天命擇良辰良辰吉時開棺,相物者負責尋找墓中珍寶,諸如此類一共十八門。
那貫疾所學則是十八門中最為重要的破關,說白了就是進墓之後,負責破除古墓機關,少了這一門,一但進入古墓,便是九死一生。
自此我也明白了為什麽那貫疾在沒有破壞古墓大門的前提下全身而退了,若不是絕對的了解古墓中的機關設計,哪裏會有如此本事。
易老爺子不惜折損陽壽為我算上的一卦,對我而言心中著實有愧,不管祖父如何有恩於他,但對我而言都已經隨著祖父的離世化作了塵埃。
五十年前,祖父為謀生計而上山學藝,包括師傅在內一共十九人。從易老爺子口中我得知他們的師傅法號明燭道人,。
那年月正值兵荒馬亂,到處都在打仗,明燭道人帶著十八個徒弟在山上修行,大徒弟那貫疾悟性最高,卻心術不正,多半也和他的出身有關。
那貫疾五歲時雙親就被人殺死在了自己的麵前,自此以後那貫疾本活潑的性格,變得少言寡語,失去雙親的他也自此流落街頭,時常受人欺淩。
這一日,在縣城的街頭上,下山來的明燭道人正好碰到了五歲大的那貫疾受人欺淩,出於出家人的憐憫之心,明燭道人伸手搭救了他,並且將他留在身邊。
起初明燭道人隻是覺得那貫疾可憐,收留他在山上想教他個安身立命的本事,日後下山也好混得個生活。
但不曾想那貫疾自打上山就對各種木匠活特別感興趣,甚至還自己動手製作了一些大小物件。
明燭道人便想教他破關之法,不管以後他自己將做何用,至少這門技法不至於失傳。這之後那貫疾更是展現了他對機關陷阱的天賦,僅八歲左右,就能自己製作陷阱上山捕獵,一隻二百斤的大野豬,他利用自己所製作的工具,將之帶回了山上。
但這時候山上隻有明燭道人和那貫疾二人,道門修行雖不至於大富大貴,但日子也算是能過。好景不長,隨著外界的戰事不斷升級,到處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難民越來越多,道門中的日子也變得更加清苦。
明燭道人心地善良,見外界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心生憐憫,便將一些年歲較小,聰慧過人的孩子帶回了山上。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年幼的那貫疾心裏仇恨的種子又開始萌芽,隨著師弟越來越多,那貫疾發現師弟們所學的東西,自己居然一竅不通,時常責怪師傅偏心。
一日,明燭道人將眾徒弟們聚在一起,這時候祖父還沒有上山,對眾徒弟們說:“你們若是分開,各自所學的本事也能混口飯吃,若想有所作為,你們必須同心同德,互相幫襯。”
這段話祖父並不知曉,也在明燭道人說完這段話以後,祖父被他撿上了山,那貫疾雖說記恨師弟們搶走了原本應該屬於他的本事,但卻有師傅在上壓著,也不敢造次。
幾年後,明燭道人在一次意外中受了傷,回來之後就再也沒有起來過,臨終前將所有的師兄弟都叫到了病床前,每個人都說了一番話,但唯獨沒有見那貫疾。
明燭道人死後,師兄弟們將他的遺體葬在了道觀的後山上,地方是明燭道人生前自己選的。
那年月條件不好,能有一副棺材下葬就已經很不錯了,下葬的那條,那貫疾並沒有出現,因為明燭道人有言在先,在這之後師兄弟們打算結伴去外麵闖闖。那貫疾卻猶如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沒有出現過。
十七個師兄弟也加入了抗日救國的隊伍中,麵對日本人的槍林彈雨,雖免不了受傷,好在沒有出現犧牲。
三九年一個冬日裏,既沒有打仗,也沒敵軍偷襲。連續幾個師兄弟受了重傷,眼看著就快不行了,好在當時師兄弟中繼承明燭道人醫術的活閻羅趙三天還在,經過他的悉心調理和醫治,幾個受傷的師兄弟都逐漸的恢複了。
醒來後祖父挨個的去詢問他們為什麽會傷得如此重,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一致的―那貫疾。
祖父毛洪武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便將這些受傷的師兄弟都安排到了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
對外宣稱這些離開的師兄弟都已經死了,以次來麻痹躲在暗中的那貫疾。
易信年在離開以前悄悄的給祖父算了一卦,卦象上說他和那貫疾此生恐難有再見的機會,不過他卻會因那貫疾而死,最後的結果當然和他所算之卦大同小異,隻是他算漏了我的父親―毛文軒。
如果說易信年對於那貫疾是有著清理門戶之責,背叛師門之罪。對於我來說則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若不是在拜山縣古墓中見到了那貫疾,恐怕在麵對一個杖朝之年的老者時,我還真不敢說自己能下得了手。
鄒彥昌痊愈出院,我擔心他再出什麽意外,同時也怕那貫疾上門尋他,便在不遠處的一個高檔小區裏買了一套新房子,這種商品房在這時並不多見,無論是安保還是環境,在這時候來說都是比較先進的,當然價格也不菲。安頓好了他夫妻二人,我這才放心的踏上了南下的火車。
有是一段長途顛簸,我沒有買到臥鋪票,在硬座車廂裏一直坐到廣州。
我的對麵作著一個白胡子老者,老者非常的健談,喜歡講故事,引得周圍人請他繼續往下講,我自然也是個喜歡聽故事的人,不斷的跟著眾人起哄。
白胡子老者喝了一口水,捋了一下胡子:“先說好啊,這是最後一個了,雖然我們坐的是硬座,可我的人不是硬物,還得睡覺是吧。講完這一個,明天早上再說,答應了這一條我就講。”
眾人聞言連忙大喊:“好。”
白胡子老者嘬著牙花子,思索了一陣:“嗯…我就給你們兩個偷葬的故事吧,話說這是在民國年間,那年月軍閥混戰,天下大亂,各地的地主土豪都為了保護自家的財產,成立了自己的武裝。”
偏遠的農村在那時候迷信思想都比較重,對於風水墓葬格外的看重。鄂西與湖南的交接處有一個地方,名叫卯洞,共有八個大姓世居此地,由於是在山區,地處偏遠,外界戰爭打得再亂,這裏依舊是一所世外桃源,八姓人異常的團結,也想當的富裕。
鄰近的鎮子上有個青年,家中貧困,老父親常年臥病在床。這天正好聽鄰居一個教私塾的先生講到此地,青年嘲笑他癡人說夢,這年月到處都在打仗,我們有命吃今天,還不知是否有命見到明天的太陽。
私塾先生是個學問人,脾氣不僅倔,更加容不得別人質疑自己,哪裏受得了他這般嘲弄,便怒道:“你個黃口小兒,懂什麽叫風水嗎?又可知那是塊寅葬卯發的龍脈寶地,豈能由你在這裏信口胡言。”
青年雖窮,可也有三分土性,說道:“你個窮酸秀才,才是信口胡說,這滿世界都在打仗,哪裏來的世外桃源,莫不是你讀書讀傻了,把書裏的東西當真了,我倒要看看,日本鬼子的槍炮打到你頭上的時候,你那些風水能不能擋得住。”
先生險些被青年氣暈了過去,顫抖著連說了幾個你字,就甩袖回去了。青年見一個教書先生都被自己辯得啞口無言,心中有些得意,剛推開家門,見了家徒四壁,那股得意勁立刻就被衝得煙消雲散。
老父親已久病在床,家裏實在是拿不出分毫再給他治病,眼看著就快不行了,老母親早早就離開了人世,自己唯一的親人也將不久於人世。
望著自己徒有四壁的家,屋外大雨,屋內小雨,屋外大風吹雪,屋內寒風刺骨,哪裏還能拿得出半分錢財為老父親置辦壽材,更別說想要置塊好地了,這年頭沒錢置地,也就等於拋屍荒野,死無葬身之地,真要是那樣自己如何對得起九泉之下的老爹。
青年坐在老父親床邊,看著床上躺著的屍身,腦子裏不斷的胡思亂想著,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候破舊的窗外走過一個人影,定睛一看,正是上午和自己鬥嘴的私塾先生。
青年這時候想到私塾先生的話,十幾裏外的卯洞,那裏是快風水寶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