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這是唱的哪一出?


    滿朝文武正在討論給西夏的歲賜問題,他突然讓鑒賞四門館的試卷是幾個意思?


    簡直是不分主次,莫名其妙嘛!


    很多人心裏這麽想,然掄才選士也是國家大事,歐陽修說的雖然不合時宜,卻也不算錯,還得看看官家的態度。


    皇帝沒有發言之前,其他人都不好冒然,否則就是君前失禮。


    有心思通透之人不免在想,歐陽修是明理通達之人,怎麽會信口胡說,行止無狀呢?


    所謂的鑒賞試卷恐怕不那麽簡單,也許其中還有旁的門道,還是先看看再說吧!


    皇帝趙禎似也饒有興趣,平靜道:“哦,永叔認定的佳作,必定是精彩文章,朕自當好好鑒賞一番,呈上來吧!”


    歐陽修取出隨身的試卷,立即有內侍上前呈遞,放到了禦案之上。


    趙禎接過試卷立即開始閱覽,底下的大臣們看得分明,官家第一眼便眉頭一動,神色也凝重了不少。


    於是乎,眾人紛紛揣測,這不簡單是一份試卷,恐怕有非同小可之處。


    半柱香後,官家趙禎意猶未盡地放下試卷,輕聲道:“果然佳作,我大宋有此等才俊,朕心甚慰。”


    呃,怎麽順勢談起了人才問題?


    幾位宰相,尤其是適才占了上風的參知政事賈昌朝等人神情不免有些不自然。


    禦座上的趙禎略微沉吟,平靜道:“奇文共欣賞,如此佳作諸位卿家也看看吧!”


    “陛下,上朝之前,臣讓四門館的博士們抄錄了些許。”歐陽修不是時機地補上一句。


    有人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歐陽修這是有備而來,那麽這篇文章就越發不簡單了!


    趙禎微笑道:“如此甚好,呈上來分發給各位卿家共同欣賞。”


    很快,殿前的小黃門便送來了一疊子文稿,分發給當朝官員。眾人接過之後立即低頭誦讀,想要看看到底是怎樣的奇文。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當看到第一句的時候,許多人瞬間反應過來,為什麽歐陽修這時候要弄出一份試卷來,原來這篇文章果然大有門道啊!


    宰相晏殊看完文章後臉色低沉了不少,賈昌朝同樣如此,幾乎要吹胡子瞪眼。那邊韓琦和範仲淹則露出了笑容,歐陽修這一手助攻著實玩得漂亮!


    範仲淹歎道:“此文確乃佳作,論秦亡之失,見地堪比賈長沙的《過秦論》。”


    賈長沙,賈誼是也!


    漢時大學問家,著有《過秦論》一文,頗為人稱頌,已經流傳千載。這篇《六國論》已經能與賈誼的過秦論相提並論,足可見範仲淹給出的讚譽有多高。


    文采明顯不是討論的重點,內容才是要害,這篇文章的要點是那幾個字——“弊在賂秦”是也!


    當年六國在賄賂秦國,那麽今日的大宋對遼國和西夏又是怎樣的行為呢?


    大同小異啊!


    昔六國給秦國割地賠款,今日大宋雖在疆土問題上寸步不讓,但失地不曾收回,每年還要送出去大量的歲幣,這與當年的六國有什麽區別?


    結果呢?


    當年六國皆亡,所以按照文章的意思,推導出的結論該是:大宋再繼續這樣下去,會有亡國之險!


    危言聳聽是肯定的,但歲賜策略是否真的存在問題,立即成為一個很值得商榷的問題。


    即便是辯論占了上風又能如何?在這篇文章出現之後,那些厚重的歲賜無疑成為赤果果的賄賂行為……


    這樣做真的好嗎?


    而且官家雖然沒有直接就歲賜問題表態,但是對這篇文章讚譽有加,是不是也算一種態度呢?


    仔細想想,很多官員們都心裏有數了。


    但賈昌朝心裏卻不怎麽是滋味,在這件事上他也算花費了很大力氣,把晏殊幾乎要全部答允的要求無理要求拒絕,隻剩下歲賜問題,隻要搞定便平安無事了,自己也算立下一功。


    豈料橫生枝節,本來已經理由十足,在庭辯中占了上風,卻因為一篇突然冒出來的文章急轉直下。


    這怎麽能行呢?是可忍孰不可忍!


    六國論!


    這篇文章是相當精彩的,字字珠璣,深度與力道都堪稱絕妙,主旨更是於今日的庭辯無比契合。


    說這是一個四門館考生的手筆,賈昌朝是不相信的,如果說這是歐陽修連夜捉刀代筆,專門為針對自己而寫的文章還差不多。


    “歐陽學士,四門館的考生學識著實驚豔,不知這篇文章是怎樣的青年才俊所寫?”


    賈昌朝還是忍不住問出聲,質疑的意味十分濃重,眾人都挺的清清楚楚。


    如果坐實了是歐陽修捉刀代筆,那可就是居心叵測,堪稱卑劣了。


    歐陽修笑了笑,輕聲道:“已經查過了,作出此文的學生名叫薛縱,乃是東京五柳巷一個少年,年方十五!”


    “十五歲的尋常少年…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能對史學了解的如此通透?考試之時怎麽就偏偏寫了這樣的文章?”賈昌朝顯然是不相信的,質疑繼續,而且一連好幾個問題。


    歐陽修問心無愧,所以理直氣壯道:“怎麽不能?今日考試是讓所有考生隨意作文,可以論史言誌,可以時文見解,甚至向朝廷獻言獻策。


    此子雖隻有十五歲,但文采出眾,見識多廣有什麽奇怪的?興許又是一個神通也未可知,當年晏相公文采斐然的時候可比他年齡小。”


    大宋多神童,立國以來當真不在少數,尤其是宰相晏殊這樣代表性的例子就在眼前,賈昌朝頓時為之語塞。


    “如此看來,我大宋又出了一個神童啊!”禦座上的大宋官家趙禎輕輕一笑,問道:“永叔,此子的家世出身可都了解了?”


    “回陛下,已經了解過了,據說是前唐薛禮(仁貴)之後。”


    歐陽修道:“其父薛鵬舉乃是禁軍出身,前赴西北駐守,陣亡於好水川。正因如此,薛縱作為陣亡英烈之子報考四門館。”


    薛縱!


    先前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李迪便心中一動,那日在五丈河畔,見義勇為的少年就自稱此名。


    再說他其家世背景,便完全確定了,正是救了他外孫女,讓屬下人調查過的那個少年。


    不曾想,那少年除了有仁慈善心,極好的身手之外,竟然還有這番驚世的文采與見解,當真是少年了得。


    隻是這篇文章被拿到了朝堂之上,難免就有了被利用的嫌疑,少年郎也算是無端卷入了朝廷紛爭。


    對一個少年而言,興許不是好事!


    李迪不由暗歎一聲,那邊官家趙禎點點頭:“原來是英烈之後,其父死於西賊之手,此子對此多有關注,頗有見解也有不奇怪了。”


    官家如此態度,那麽歲賜的問題少不得就要重新商榷了。賈昌朝少不得十分鬱悶,而一旁的韓琦同樣吊著一張臉。


    勝利了嗎?


    沒有!


    占到上風了嗎?


    也沒有!


    提到薛縱之父死於好水川的那一刻,他便低著頭,久久沉默不語。


    誰都沒想到,朝堂紛爭不休的問題因為一篇文章而改變,諸多朝臣們都不免有些好奇,這個十五歲的少年郎到底長什麽樣?


    當此之時,剛剛運了兩袋硝石回家的薛縱打了兩個噴嚏,他隻當是著了風寒,全然沒想到自己已經聞達於廟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揚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尹三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尹三問並收藏宋揚天下最新章節